建设文化强国 非对称赶超战略
一是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二是要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三是要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四是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我们应该着重了解四个方面的逻辑关系,第一个方面是立魂,第二个方面是培土,因为整个文化建设的土壤是由全体公民的道德素质《决定》的,第三是固本,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如何,这是一个根本的东西,我们搞文化建设归根到底是为了人民,第四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问题,这是要立基,有一个基本的东西在。
然后我觉得十八大报告这一个部分最具有创新性的是提出来我们的价值观,由核心价值体系到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这是我们对这一部分主要内容的一个温习。我今天主要给大家汇报八方面的学习体会,第一是怎样从总体上把握精神实质。
一、总体上把握精神实质
十八大报告关于文化强国这一部分的精神实质到底怎么来理解,我们用几句话来概括一下,一是对世界文明发展大趋势的一个深刻洞察。第二是对文化的本质性力量的深刻把握,第三是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深刻认知,第四是对自身肩负的文化使命的深刻自觉,第五是对我们国家文化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深刻反省,第六最后是对最近十年以来我们国家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发展实践的一个深刻总结。我们总体上应该有这种背景,我们党完成了上面认知上的全面突破,才有了今天的总书记的讲话。
二、文化强国的基本概念
我们进入第二个方面,怎样理解文化强国的概念,并且我们从各个方面来看一下文化强国,它到底是什么样的含义。我们先来看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当中担当什么样的角色,这一点非常重要。
如果我们党没有清楚自己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中国整个几千年的关系,我们就不能进行正确的角色定位,我们就很难认知到文化强国的真正要义之所在,我们简单的说,我们中国共产党曾经是一个革命的党,通过造反推翻一个旧的制度的党,这一点革命的精神我们依然要继承,但是到了今天我们在常态社会里面进行整体的文明推进的时候,不能光是这层身份这层角色的认定,还要有其他的认定。
我在这里概括成五句话,第一个我们党是一个现代民主国家的执政党,第二我们是一个超大规模国家的唯一执政党,也就是领导党,它承担的责任和一般的执政党不一样,第三我们中国共产党还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五千年没有中断的统一文明的守护者,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我们就不会认识到自己的文明的责任,第四,某种意义上我们还是儒家精英集团的现代继承人,我们谈文化必须要认识到所有的中国现在的人都是尧舜、文王、周公、孔子、孟子他们的孝子贤孙。我们还有一层角色是致力于让走入困境的现代人类文明迎来转机的探索者。
我们有了这个背景,认知了我们党在中国在中华民族应该担当的角色以后,我们才会知道我们肩上的责任,我们会有一个对比,有人这样指出美国的党,比如说共和党、民主党和我们对比有什么不一样,它是为了竞选而产生的。这和我们完全不一样,我们的党建立的时候是为了革命,革命是为了推翻旧的政权,推翻旧的政权是为了拯救旧的中国,是为了中华文明的复兴。
这一点上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实际上在2011年10月份关于文化改革和文化发展的《决定》当中,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有一个概括,中央的《决定》里有一个概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动持续迸发,社会文化活动、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这就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中央为建设文化强国的要求,我们也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定义。
这里我们要想到我们谈到文化强国的时候,不要比附原来历史上的教育强国、科技强国等等概念,因为教育强国事实是以教育强国,科技强国是以科技强国,科技和教育都作为途径和工具,文化强国中文化本身也是强大的推力,但是我们不能简单的把文化作为实现强国目的的手段,文化本身是一个目的,文化强国是一个完整的词组。为了理解这一点,我们要以文化的方式来思考文化的问题。我们不要用简单的物象世界、功利世界、纯粹的政治意识形态的方式去思考我们的文化问题,如果是这样思考文化问题,我们不能真正理解把握文化强国的要义之所在。
文化的最本质性力量是什么,我们原来文明文化的祖先之一孔子有一句经文我们好好琢磨一下。孔子说“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意思是以一人之身担当社稷、民族、国家、社会最重要的道的文王,他今天走了,难道对于社稷对于国家民族最重要的“文”也随之而去,不复存在了吗,这个地方的“文”显然被我们孔圣人看成是最为紧要的一个东西。
我们应该这样来看待文化,政治家谋国,今天中国共产党治国,我们要实现民族的大复兴就会抓住一个最重要的东西,像孟子说的“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可夺矣”,就是找到一个国家强盛的最为重要的因素,这个因素孔圣人的说法就是文,文是大于道高于器,是道器合体的那个东西。文也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就是道器合一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我们有了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才可能给文化进行全方位的、正确的定位。
我们来看看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决定》里面对文化是怎么定位的,千万不要把文化做矮化的、窄化的、庸俗化的、功利化的简单理解,我们来看看六中全会的《决定》是怎么定义文化的。这里面说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们的热切愿望,这是对文化功能的一种崭新的定位。
《决定》里面还说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我们要从六中全会《决定》对文化定义的高度和广度来理解文化本身,才能真正理解什么叫做文化强国。当然这一点上我们还可以诉诸于历史的经验教训来理解这个问题,1840年一种强势的西方文明野蛮的到来,让我们这个国家处于窘迫当中,遇到巨大的冲击,从此以后到今年为止172年的近现代史,它的历史的主题是崛起,崛起成为和打我们的国家一样强大的国家。
我们每一个爱国的中国人心里的纠结、情节是崛起,崛起成为和打我们的国家一样强大的国家,所以我们100多年都在向往着崛起成为大国,但是什么样的国家才是大国,仅仅经济的强大就像一个人仅仅肌肉发达,能算是一个很健全的人吗,仅仅政治制度强大,就像一个人骨骼强健,能算是一个健全的人吗,仅仅心智发达你的身体非常羸弱也不行。
往往所谓的心智发达是不能和合理的、实际的行为结合在一起,是飘在空中的理念,这一点我们是有历史经验教训的。我们两次鸦片战争以后,全民练肌肉,因为我们看见把我们打的很惨的西方国家他肌肉强健发达,然后我们练了30几年肌肉,洋务运动就是一个国家在练肌肉。
到了甲午海战灰飞烟灭,所有经济的发展中断,在整个19世纪90年代主题是练骨骼,就是讲政治制度,但是离开经济基础和离开文化,制度的改革能成功吗,历史证明不能,很快失败。到了20世纪初,我们取消科举考试制度,我们有一场名之曰新文化运动的五四运动,开始想到思想文化道德,心灵世界的东西,价值信仰的重要性。
但是如果离开经济和政治制度,光是去谈文化的概念、道德理想,那是飘在空中的真善美,不能落实。所以我们从这个历史的经验教训来看,今天的中国必须把经济的发展、政治的发展、制度的发展和文化道德价值的提高合为一体,这个叫做文化强国,仅仅GDP非常高叫做经济强国,不能强很长时间,没有强大的制度、没有很好的文化,经济上不能长时期发展。
所以我们今天谈的文化强国是高于经济强国、政治强国,是经济、政治和理想、道德都强的国家,这个叫真正的大国。功利世界、物象世界很大,我们可以用精确的数学来描述,道德世界强大、心灵世界强大,它不能完全用逻辑来推理,用数字来描述、计算,但是它的确存在,两大合一才能成为大国。
我们党中央现在提出来的文化强国是这种两大合一的国家,它可以持续发展,文明整体推进,是协调的发展。何况我们如果换一个角度从今天这个时代来看,我们可以问一个问题,美国人均46000美元,3亿多人口,它的GDP大概是14万亿,可是仅是文化创意产业占其中的27%,1/4以上,这个说明在今天的世界上,仅仅要国家经济上强大也离不开文化产业,所以我们在媒体上都看到叫做经济高度的文化化。
没有精美的文化、精神、道德、审美的渗透,今天的经济一定是做低端的经济,你的价值链是在低端上,你在国际竞争当中一定是吃亏的,这一点当然大家都知道很多例子,比如说美国人在我们中国生产一双名牌的运动鞋,我们只是得一个、两个美元,污染留在了我们这里,材料用的我们这里的,但是到了美国大概一双名牌的鞋净挣20、30美元,没有污染,这就是我们的经济还是低端的经济,没有被文化、审美等等去渗透。
另外一个概念叫做文化的经济化,就是精美的精神、审美、价值乃至于道德这些东西都渗透到被我们马克思说成是粗鄙的物质当中,使经济获得更高的价值,这和经济的文化化是同一个进程的两个方面。
我们今天要真正理解文化强国就应该冲破功利思维、政治意识形态思维的局限,不是取代它,我们要有功利思维,要有政治思维,不能止于经济功利思维和政治思维,学会以文化思维来观察我们中国生存中的问题和规划我们未来的前途。如果再换一个角度,今天中国30几年的改革开放,我们都知道到了一个攻坚的时期,关键的时期。这个与文化强国关系紧密,要知道我们的体制改革、制度改革,归根到底要有观念的改革,观念没有变,任何的改革有可能改了还会回去,这就是秘密之所在。
英国的一位著名的政治理论家、社会学家鲍山葵有一个著名的论断,所谓制度就是观念,制度就是一种构成文化精神的要素。要知道我们总是进行表面的、肉眼所见的制度改革,殊不知如果制度背后,作为制度灵魂的观念没有改,文化没有改,制度改了还会回去。所以今天在改革的攻坚时期,我们来强调文化强国,强调文化建设是正逢其时。
有学者这样分析我们所谓的改革进入攻坚期到底什么意思。他是这样来分析的,任何一种制度由四大要素组成,象征体系、行动规则或者叫行为规范、还有社会角色在制度当中行为的内在规定性,这是三个方面,最核心的方面是指导思想或者叫意识形态,这是一种文化。
我们30几年的改革大多数都是围绕着前面说的三个方面,外围的方面在调整,这叫做渐进式,但是中国的改革,小平同志这位总设计师有过一句话叫做,中国的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所谓革命总有一天要改到制度的内核成分,就是它的指导思想和文化观念体系,这个没有改我们想成为强国不可能,想完成崛起不可能。
因为改革是几十年以来的动力,改革开放也是我们未来的动力,改革的攻坚阶段没有渡过的话,我们还不能说我们改革成功,这是这么一个角度来理解文化强国,总而言之一句话,我们不要把文化强国拆开来,以为以文化强国,这样就是强调了文化的工具作用,没有强调文化的目的性。我们要知道,上世纪80年代初联合国的一群学者已经认识到,说过去二战以后各个地区各个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出现问题,最根本的教训在哪里?
他们认为是没有以文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文化的进步才应该是最终的目标,也没有以文化的评价体系来评价各个地区和国家的发展,作为评价发展质量的指标,这是最深刻的教训,所以我们今天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里面提出来文化强国,强调文化强国,甚至以文化强国作为阐述文化建设的核心词是意义深远的,这是第二个部分。
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原因
第三,我们来看为什么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我们知道报告里面指出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我们从几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古代中国,我们古代中国有独特的历史文明和独特的历史记忆,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没有任何一种文明跟我们一样的,五千年香火未断,这点香火就是价值、信仰理想的记忆,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用我们的生命之心,燃起我们的价值理想之火。
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正如冯友兰先生,过去北大的著名的教授,学贯中西的教授,他在西南联大结束北归的时候,建的那座纪念碑上写的那篇碑文里面有一段话,充分表明我们古代中国的独特性,他说“我国家以世界之古国,居东亚之天府,本应绍汉唐之遗烈,作并世之先进。将来建国完成,必于世界历史居独特之地位”。他说“盖并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惟我国家亘古亘今,亦新亦旧,斯所谓‘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者也”。我们好好琢磨一下冯友兰先生的这段话,就知道我们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强国道路,这是从我们的历史来看。
近代中国它有独特的历史遭遇和独特的发展道路。这个历史遭遇我们先交代一句,自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扩展人类的地理空间和文艺复兴运动扩展人类的心灵空间开始到今天500年,500年的时间资本主义为主流的世界,不知道灭了多少种族,不知道灭了多少文明,杀了多少无辜的生命,几乎整个世界都成为资本主义强国的殖民地,惟有我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完全成为殖民地,这是我们说近代中国,独特的历史遭遇,独特的发展道路,首先要知道这么一点,这个世界上500年以来,落后国家和民族作为一种统一的文明,惟有我中华文明没有被完全殖民化。
但是长期处于文化生态为最顶端的中华民族,在农业文明无人可比的辉煌的历史前提下,突然遇到西方工具层次上超越我们领先我们的一种文明,野蛮的到来,让我们突然成为世界的边缘,一个在文化生态为最顶端的民族突然变成文化生态为最低端,发生的问题自然会很多,所以我们有了既还在,没有亡,没有被彻底的殖民化,必然以一国之力,某种意义上来说和整个西方强国列强抗争,当然就决定它伤痕累累。172年的历史极为曲折,独特的发展道路,资本主义阻挡了我们以资本主义的方式完成工业化、现代化,这是一个诡异的问题,西方列强阻挡了我们中华民族以资本主义的正常方式来完成现代化、工业化,我们以独特的道路走向现代化,开始是民主主义的,新民主主义的,然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这是我们独特的道路。
未来的中国我们担当特殊的责任,应该做出独特的历史贡献,用张载先生的话来说叫“为万世开太平”,我们中华文明历来不仅有家国情怀,而且有天下情怀,今天的世界性的工业化、现代化道路某种意义上走入绝境,环境问题各种各样的问题,道德问题精神危机问题纷至沓来,在这么一种情况下,我想我们不仅仅要使我们民族复兴,还要为人类做贡献。
这些都构成了我们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像有一位著名的汉学家取了一个正宗的中国名字的美国人费正清先生,他曾经说过,在中国这两个汉字覆盖下面,它的复杂性、多样性、丰富性远远超过了涉及50几个国家的基督教文明世界。这就是我们最为独特的地方,他甚至说中国实际上就是一个独特的世界。
我们的道路一些小国家比如说有些几百万人口的国家,它当然可以成为别人的附庸,无论是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发展道路,它不代表一种独立的文明,但是中国占世界人口的1/5,有自己独特的古代史、现代史,独特的遭遇和命运,我们今天不能走别人的道路,这就是我对我们为什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一个理解。
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第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这是总书记十八大报告里的原话。我们先来回顾一下2011年的六中全会上的《决定》当中的论述,《决定》当中说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创新文化走出去的模式,为文化发展繁荣提供强大动力,要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完善政策保障机制,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
这里的意思和总书记说的意思是一样的,文化是一个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没有焕发出来以前,想成为文化强国,想实现文化的发展繁荣是不可能的。我们总觉得文化是一套概念,少数人在房间按照逻辑推理就可以创造丰富的文化,其实不是。古代孔圣人的文是道器之合体。只有13.5亿人,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幸福生活的标准,发现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实现幸福生活的道路,亿万人都有独特的实现幸福生活的方式的时候,这个国家一定是繁荣的,同时的一个结果就是文化的繁荣。
创造幸福生活的方式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我们不要离开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创造这个实践的过程去谈纯粹的理念的创造,那是观念文化,是文化当中很小的一个部分。这一点上我们往往没有充分注意,今天为什么总书记要说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他是有针对性的,今天有很多因素阻碍了我们的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这里面有制度的、体制的、机制的和观念的因素,所有病灶的问题,我们要有一个充分的认知,才可能解决。
我们把文化问题归为三类,一类是整个社会发展过程当中遇到的种种精神的、心灵的、道德的、信仰的问题,这种问题阻碍了我们社会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具体表现是整个经济领域的发展道德信仰领域的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整个社会发展的方向、核心价值、社会理想模糊不清,当然还有像我们某种价值理想吸引力、凝聚力不足,这是一方面的问题,阻碍了我们文化发展和繁荣,也阻碍了文化创造力的涌现。
第二方面的问题就是文化又作为现代社会一个相对独立的领域,它在发展当中遇到的种种的阻碍,我们把它称作文化问题,就是创新能力很差,产品质次量小,需求不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偏低,管理混乱,这么一些问题。
第三类问题就是当前文化体制改革遇到的种种操作性、技术性的问题,这里我们不去谈它,话说回来我们文化问题是要有忧患意识,通过将近十年的文化改革和发展,我们可以去看中央电视台第二频道在回顾这十年文化改革,尤其是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发展是成就辉煌的,我们是从理解总书记说的为什么要看重文化创造力的角度来谈问题,比起一些文化发展非常好的国家来说,我们的差距还很大。
我举一个例子来证明这一点,1997年左右我们国家引进美国的一部翻拍的影片叫《泰坦尼克号》,它是翻拍冰海沉船,在全球创造22亿美元的票房,2010年我们的电影业是辉煌的一年,全国的电影的票房突破100亿人民币。
我们计算一下一部翻拍的影片22亿美元,可是我们国家最辉煌的2010年全国13.5亿人的电影票房才100亿人民币,还不如它翻拍的一部影片,问题到底在哪里,从文化事业来说,我们说的社会效应,美国西方的影评家认为《泰坦尼克号》近乎完美的传达复制、传播了西方的主流价值观,它在精神领域、社会效益上也是表现良好,甚至优于它在财富的创造上,这就是两者合一了。
如果从精神、价值、道德这方面来说,我们的文化创造活力怎么样决定一个民族未来走的远还是近,走的稳还是不稳。我们知道刚才说起来《泰坦尼克号》,其实泰坦尼克号是怎么沉没的,实际上是望远镜锁在了一个箱子里面,那把钥匙被留在岸上没有带走,没法瞭望到远处一点的冰山,所以当看到冰山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这把钥匙好像是以150万人民币被浙江的一位老板拍到了。
我说的意思是文化还铸造一个民族的望远镜,思想的望远镜,现代国家跟古典国家不一样,好比它是在惊涛骇浪、充满暗礁冰山的海上航行现代国家,我们都知道越是走入现代,尤其到了后现代是一个所谓高风险的社会和国家,这个时候尤其需要思想上的望远镜,这个望远镜是谁打造的,不是哪一个高人一个人打造的,是全民都来参与磨镜片,打造一副可以看得远的望远镜。
正因为我们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还有很大的释放的空间,或者这是正面来说,我们反面来说,有某种体制机制和观念的障碍,阻碍了我们文化创造活力源泉的喷涌,所以留下来一些世纪困惑,比如说我们几乎都在问,20世纪的下半叶为什么出不了文化大师,甚至现在有些人在写书,叫做民国底气。就是民国时代尽管战乱不断,但是大家辈出,更不要说五四前后群星璀璨。
后来到了20世纪下半个世纪和平年代,大师们突然消失,这样的问题也是发人深省的。当然跟这个差不多的问题就是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还有和这个有相似之处的是心怀叵测的,比如说西方人撒切尔夫人对中国人的一种轻蔑的口吻,说你们说中国威胁,中国哪来的威胁,中国只是出口电视机从来不出口电视剧。
在文化上不能占领人心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何足惧哉,像这样一类的问题都指向一个全民族的文化创造力。我们需要反省的是什么,文化建设当中政府在文化发展过程当中,它主要的职责应该是什么,现在我们知道它主要的职责不是自己动手去干,而是创造自由宽松的社会环境,我们要有全民族的文化创造力的喷发,必须由政府创造这样的自由宽松的环境,而不是我们把一些想法强行的给社会,我们来操控一切进行文化建设,这是不大可能繁荣的,这会抑制人的创造力,我们古人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就是这么一个意思,一个社会少数人在思考,少数人在创造的时候,不是以百姓之心为心,而是以圣人之心为心的时候,这个社会的创造力一定是萎缩的。古人又说要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纳天下之善。如果我们少数人思考你的天地你的舞台,整个社会的心一定不会广阔,那你怎么可能容天下之物,纳天下之善。
我们过去有一段时间,在谈到文化发展的时候,观念上似乎总是重在堵,大致可以这样的归纳,一在堵资本主义的恶,二在堵封建主义的毒,三在堵日常老百姓生活中的俗,人情人欲都要堵,第四是直接堵人性中的欲。
如果把一部资本主义人类文明的特定阶段所出现的一切都作为恶,把封建主义都看成是毒,把日常生活中的俗都要灭掉,人性中的欲都灭掉,你的道德的庄稼是种不出来的,我们孔圣人早就知道,说人情者圣王之田也,圣人要种道德的庄稼必须以人情人欲为土壤,要是灭了人情哪来道德的庄稼。
爱因斯坦有一句很著名的话,他说只有个人才能思考,从而能为社会创造新的价值,不仅如此,甚至还能建立那些为公共生活所遵守的新的道德标准,要是没有能够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个人,社会的发展就不可想象,正像如果没有供给养料的社会土壤,人的个性的发展也是不可想象的一样。
我们仔细琢磨这句话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扼杀个性、取消多样性、反对自发性等于文化自杀,所以总书记号召整个社会所有的民众都有文化的创造力,我们要从这些方面去思考,这是第四个方面。
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放在文化强国建设首位的原因
下面讲第五个方面,为什么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放在文化强国的首要位置,作为首要的任务。我们今天因为总书记在关于文化的这一部分讲话里面,内容非常丰富,我们今天不可能一次把所有的内容讲完。下面我们以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重点。
为什么要把它放在整个文化强国的首要位置,我们回想一下,十七大报告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这一个部分,这一个章节里面也是把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看成是整个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首要的任务,2011年10月开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这是我们中国共产党2011年90年历史上第一回中央全会专门讨论文化的发展和文化改革。
那个里面也是把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当做是整个文化发展的首要任务,今天总书记的讲话依然是这样把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当成是文化强国的首要的任务。
我们回顾一下六中全会《决定》里面对核心价值体系的定位的说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东西,打比方说,1840年我们国家被强势文明野蛮撞击以后休克了,灵魂出窍了,魂飞魄散了。今天我们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际上是为国找魂,也为每一个公众立魂,是这么重要的一项工作。所以六中全会的《决定》里面接着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有这么重要的功能。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它和中国人民今天几代人一样,都是中华文明的孝子贤孙,我们今天提的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价值观形成,这种宏大的精神构想,张扬的是我们中国古代圣贤的文化理想、文化抱负,体现的是我们古圣贤的文化情怀、家国情怀、天下情怀。所以我觉得完全可以用张载先生著名的四句话来形容今天中国共产党提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件事情,张载先生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你说这个事情重不重要。
当然我们还可以分开几个方面来理解,党中央胡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里面为什么要把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放在整个文化强国建设的首要的位置。从几个方面来理解,第一,价值信仰系统它在任何一种整体的文化或者文明当中是居于一个稳定的核心的位置。我们一种文化有三层结构,最外围的结构是它的工具系统、认知系统,这层结构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按照我们古人的说法天天都在改变,不变化就死亡。尤其到了今天现代,人类整个生活按照某种加速度在变化,要是外围的这层工具系统、认知系统不变的话,那就完蛋了,这个系统好比是生活当中的器皿系统,越新越好用。
文化还有第二层结构,整体的文化是它的审美系统,比如说我们的《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永远不会过时,一千年以后的中国人读到《诗经》,比今天感觉还要奇妙,它不会过时,这个系统和认知系统不一样,不是说越新越好。谁的古诗能超过李白、杜甫吗,我想很难,可能永远不会有人超过。我们的理论上的祖宗马克思也说过,古希腊的艺术是不可被超越的。我们的诗经楚辞也是这样的,这是审美的系统,这个系统不要轻易地拿来比较先进与落后。
文化最稳定的核心的系统是价值信仰系统,是它的价值观,为中心的价值信仰系统。这个系统像是博物馆里面的文物,越古老越有价值。所以我们中国共产党一开篇的时候说五重角色,我们今天建核心价值体系,形成核心价值观是要重建中华文明的价值信仰系统,这个系统不能被西化,如果说工具系统、认知系统一百多年以来,我们主要是向西方学习,成果显著,我们今天用的各种事物是一百多年向西方文化学来的,必须承认这点。我们学的好,所以我们还在,那些不会学的、学的不好的被殖民化、被灭掉,但是价值信仰系统不能变成别人的,它是一个民族的特征,越古老越有价值,中华文明五千年连绵不绝,香火不断,那把火主要是指价值信仰系统。
党中央2011年关于文化改革和文化发展的《决定》里面说到,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弘扬者。我们要清楚绝对不是继承古人应对环境的知识系统,今天如果中国共产党依然用文武周公和尧舜的应对环境的知识系统早被淘汰了,我们要继承的是价值信仰系统。这个系统如果灭了,这种文明就没有了,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清楚中国共产党今天重建价值信仰系统,我们表达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们再换一个角度来理解党中央十八大报告为什么把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放在文化强国的首位,从现代国家和现代社会这个视角来看。现代国家需要凝聚力,凝聚力的源泉来自它的价值信仰系统,既非来自我们的功利也不是来自我们的政治权力,是来自我们的价值信仰系统。只有大家认可的价值信仰系统才可能成为一个我们这么大规模的一个国家的吸引力、凝聚力。现代的社会极其丰富,复杂多样,但是能够秩序井然,它的秩序的第一个源泉也是价值信仰系统,我们建核心价值体系,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为我们这个超大规模国家形成一种凝聚力的源泉,为我们这个转型的社会形成秩序的源泉。
我们还可以从第三个方面,从今天中国社会的多层转型引起的种种文化矛盾、文化现象,比如说文化断裂、传统衰微、价值紊乱和出现价值真空、社会失范、社会脱序等等这样的现象来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从这个意义上,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应社会当中出现的这些文化问题,是一种医疗剂,有人在一部话剧里面用一段台词表达了我们国家今天各个社会阶层的一种文化心理的焦虑,这段台词这么说,“再往前流水就浑了,再往前走路就分了,再往前看眼就迷了,再往前想心就沉了”。中国共产党是我们这个国家的唯一执政党,领导党,它责无旁贷要让全体的公民、全体的人民心不沉、眼不迷、路不分、水不浑,必须找来一个东西,这个东西就是核心价值观。要解决今天中国的文化的乱象、精神的乱象,必须形成我们统一的价值观和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我们还可以从第四个方向来理解党中央为什么如此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由于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现代化的建设,进行改革开放的视野,同时面临现代性、前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三重困扰,这在世界文明史上是罕见的,甚至是从来没有过的。
要知道这种种的困扰比如说现代性是我们最追求的东西,但是现代性也给我们造成了很多的困扰,其实我们中国人在一百多年以来,在追求现代性的同时也为现代性所困,首先就是用现代性武装起来的人把我们打惨了。实际上我们中国人怀着一种非常复杂的感情来看待现代性,为什么对现代性有很多争论,因为打我们的人就是用这些武装起来,从精神到外面的工具武器,全有现代性的份,造成我们很多困扰。
前现代性是我们一份不能摆脱的遗产,比如说官本位,比如说对个人的控制等等这些东西,一方面传统是我们的出发的底座、依据、大本营,另一方面我们的传统的确给我们造成了很多的困惑。
还有后现代性,我们还在走向现代化的路上就遇到了西方来的发达国家开始诞生的后现代性,种种这样的困扰同时来到一个国家,它是一种解体的力量,为了对抗这种解体的力量,我们要寻找一种凝聚的力量,我们把它表达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现在我们总体来看看在各种各样的视野下所谓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到底应该是什么,我用七句话来表达,第一是为中华文明的复兴事业先立乎其大者,最重要的我们先立起来,价值观的形成是最重要的;第二,我们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为转型中的中国整个社会文明定位。我们知道有了小平同志的南巡谈话以后,我们在十四大上确立了经济的定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改革开放初期就确立了政治的定位——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但是文化我们现在暂时叫做先进文化,但是先进文化不是真正的定位,是表达一个愿望,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到底是什么文化,也许以后叫人本文化,我这样是猜想,我们必须给文化找一个定位,文化要定位,它的价值系统首先要定位。所以建核心价值体系是在为转型中的中国社会文明找定位,这个定位非常重要,我们从长时段来说,历史上秦孝公开始改革,进行文明的大转换,两百年到了汉武帝的时候,董仲舒才提出来天人三策,里面提出来一个中国人用了两千年以上的价值观——五常,仁义礼智信。价值上一旦定位以后,秦孝公开始进行的文明转型就完成了,文明定位了,毛主席说百代皆行秦政治,整个一套秦汉体制沿袭了两千多年,可见价值定位的重要性;第三句话是我们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核心价值观,是为改革的顶层设计寻找一个特殊的逻辑原点,为改革攻坚凝聚共识、激发能量。
最近十年以来人民不停地在谈中国改革的顶层设计问题,有些同志认为顶层设计就是一种操作性、技术性的问题,只要有一套算法、有一套逻辑工具就能完成顶层设计,其实我觉得这是一种误解,要有顶层设计首先要找到一种特殊的逻辑原点,这个逻辑原点是由价值信仰组成的,社会的理想到底是什么,你信奉的最高的价值是什么,没定下来以前不可能有这种纯技术性的操作性的所谓顶层设计,这是做不到的。
第四句话是为全体中国的人民提供最为重要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文化的公共品,人人都能消费的公共品,价值的确立。第五句话为重建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奠基立柱,我们向往精神家园的重建已经很长时间了,但是效果甚微,是由于没有找到作为根基、作为台柱子、作为整个顶梁柱的价值观,今天我们要去完成这项任务;第六句话是为了我们党重建文化话语权、文化领导权占领精神制高点。我们2012年上半年有一个文化专题班,省部级领导的班,有一位领导说的一句话让我深受启迪。他说我们总是说在国际生活当中,世界生存当中要有话语权,我们总是认为这种话语权是电视、电台在多少地方落地,能够有多少频道,他说这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让各个国家的人民,认为你是在真诚的说真理,而不是一种操作性、技术性的。不是有多少频道、有多少学院走出去了,而是人们认为你手里有真理,你真诚的在说真理,这个时候你才真正有话语权,我们仔细想想这位领导的话是相当深刻的。我们中国共产党在没有获得政权以前,话语权是很强的,我们难道有很多宣传工具吗,我们跟国民党比,他手握政权,但是正如毛主席在延安时期说,我们不仅在战场上屡屡的获胜,而且在文化的战场上更多的获胜。胜果更加的辉煌,是由于人民相信中国共产党在真诚的说出真理,今天我们建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体系也要重新占领精神的制高点;
第七句话最后一句,多重视野下的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人类走出今天的生存困境开辟新的可能的道路。五百年以来其实工业化、现代化某种意义上,在全世界已经步入困境,甚至有人认为人类已经被带到了悬崖边上,必须悬崖勒马,另辟蹊径去开辟文明继续前进的道路。 我觉得我们中国共产党寻找到一种新的人类价值理想,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是可能的,也是我们应该有的抱负。
六、核心价值观具备的特点及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第六,核心价值观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或者说应该具备的特点是什么样子的,它与核心价值体系是什么关系。我们注意到总书记的标题是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我们应该问两个这样的问题,核心价值观应该具有怎样的特点,它到底和核心价值体系是什么样的关系?
我们简单的来说一下它应该具备的特点,你去观察古今中外任何国家,古代社会比如说我们董仲舒在刘邦打下天下70周年的时候,我们刚才说到在《天人三策》当中提出的三纲五常,像美国只有200多年历史的国家,它很早就提出它和每个公民共享的价值观是自由、民主、人权。作为启蒙运动的大本营的法国,它的国家和每个公民共有的价值观是卢梭提出来的自由、平等、博爱。我们观察一下无论是现代国家还是古代的国家它的价值观有怎样的特点,对我们今天完成总书记提出的号召,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至关重要,因为古今中外的价值观都有这特点的话,我们不可以轻易的否弃,有什么特点呢。
第一个特点是简单而明了,在中国社会管了两千年以上的仁义礼智信简单而明了,美国的也是六汉字,法国也是六个汉字,三者加起来还不到17个汉字。
第二个特点核心价值观人人都能懂,又没有人全懂,就是价值观尽管也是用我们的文字概念来表达,但是它不是一个逻辑,它是和人类的生命、生活、生存血肉相连的,与生活一起变形、一起成长的东西。所以人人都能懂,比如说中国古代的仁义礼智信,像今天的会计师或者精算师必须通过多少年连续的训练才可能懂,仁义礼智信这种价值观不需要。不认识字的人也能懂仁义,没有人全懂是由于一旦把它作为一个知识对象去考察的时候,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穷尽它的意向,人类追求的价值理想是我们头顶的苍穹和星空,说多远有多远,永远不能达到,我们只能仰望,追随它而去,所以作为知识的对象不可能穷尽它,完全了解它、认识它,所以哈佛大学的著名教授杜维名先生至今的还在用功去探索中国的仁义礼智信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可见还没有穷尽它,永远也不会穷尽。包括法国、美国第一个价值中说的,我们今天第一个价值是自由,关于什么是自由争了几百年,越争越是一个开放的领域,显现出多层的复杂的多元的意义,凡是价值观都具有这样的性质,所以第二个特点叫人人都能懂,没有人全懂。
第三个特点是人人心中有,人人心向往,没有人全做到。人人心中有,实质上是我们的孟子提出来的,他当年看到社会仁义礼智的道德之花遍地开放、绚丽多彩,他就在问,开花的精神植物种子从哪里来的,仁义礼智这种道德之花的种子哪里来得,他思考的结果是提出著名的四端说,我们今天也可以把它理解为潜能和种子。四端:是非之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和辞让之心。人皆有之,这四端不是别人移植进去,播散进去是娘肚子里生下来就在的,至于他后天能不能开出仁义礼智的花来,那是后天的空气、阳光、养料是否充足决定,但是作为长成仁义礼智道德之花的种子人人都有,我们不可能把一些人性当中原本没有的东西灌输进去、注射进去,这和意识形态不一样。
我们作为一个问题讨论,大家对比一下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曾经说过的话,他说工人阶级队伍当中不能自发的产生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必须通过灌输的方式进入到工人当中,对比一下孟子说的文化价值这种种子是不能被播散进去,不能灌输的,它原本心里就有。这就是我们不能直接把一种现代意识形态,哪怕先进如马克思主义直接作为价值观的理由之所在。人人心向往,因为这么一种人性当中原本就有的东西,它是一种我们古人叫做天理良知的东西,即便是在世俗生活当中罪大恶极、违背了天理的那些罪犯,他绝对不会喊这样的口号我就是要不仁不义。他依然保留着对仁义礼智信的认可。法国社会监狱里面一个罪犯他不会说我就是要不自由、不平等、不博爱。作为价值观的东西是人人都向往,包括罪犯,没有人全做到,无论是现代国家的学者、政治家,还是古代社会的圣贤,没有人敢说我自由、平等、博爱,或者仁义礼智信全做得完美无缺了,理由是一样的,凡是价值是遥远的星空,我们只可以仰望和追随它,不可以说达到它。
它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体系是什么关系,这是我们自从2006年11月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出来,里面第一回提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出来以后很多人都有一个疑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能为老百姓所使用吗,所消费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表达为四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注意这回总书记表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过去的提法不一样,第三个方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中心和以改革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两种精神,第四项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来以前,我们就遇到一个困惑。
这四项可以有两种解释,一种它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体系的四大构成,作为理论体系,不大可能13.5亿人都懂,一个社会没有必要有这么多的意识形态理论专家,想要有也不可能。它的表达可以是多少套的丛书都不为过,还有一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四项对于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民族,对我们中国人民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东西。
要说它不是核心价值观好像又说不过去,是价值观好像它很难被人随便的使用,因为不可能人人懂,原来一是核心价值体系通向理论体系,二还有一个解释从其中提炼出来,我刚才说的几条标准,要符合的那个价值观。它既是理论体系又是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内涵于理论体系当中,但是在未提炼的状态不能成为全民使用和消费的公共品,这一点今天已经很明显了。
还可以添加一个作为一个国家,整个国家和所有公民的价值观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分贫富、不分贵贱、不分政党派别、不分宗教信仰,只要是这个国家的公民人人都能平等的使用和消费,它作为公共品,我们是要消费的,不要说现代国家,美国总统和美国在地铁里讨生活的那些平民,它消费的公共品都是自由民主人权,不会有差别。就连我们中国古代社会,皇帝和平民消费的价值观完全是一样的,都是董仲舒概括的仁义礼智信,皇帝和他所代表的居庙堂之高的所有高官们,用这一套来评判社会当中的是非、真假、善恶、美丑,那些普通老百姓农夫、村妇、贩夫走卒,也是用董仲舒概括的仁义礼智信五常来评判生活的真假、善恶、是非、美丑,从皇帝到平民消费使用的是一套同样价值观,这是古代等级社会。西方人说我们是东方专制主义的社会尚且如此,在精神领域如此的平等,我们今天提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定也要具有这样的特点,所以这四个特点我们一定要注意到。
其实我们党中央在十七大报告,五年以前在这一点上,有一句话没有引起理论家和宣传家的充分的注意。十七大报告有一句话,实际上指明了方向,这句话叫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它不是意识形态理论体系本身,是它的本质体现,所以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自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但是又不能完全等同。
我们模仿这个造句,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学说、儒家精神的本质体现。如果当初董仲舒直接把儒家的经典交给大多数不认识字的老百姓,儒家的精华不可能被人普遍的接受消费使用,我们今天也遇到同样的问题。
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公民的核心价值观为什么长的很像,基本上自由都是第一个价值,我们给予一个简单的解释,文艺复兴时期有四个核心的价值理念,它们所有国家的价值观提炼都来自于这四个核心理念:个性、理性、人性、诗性。我们今天以社会主义的方式也在走现代化的道路,到底怎么样对待。
文艺复兴开始提出的这四个核心的文化价值理念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里面已经做了回答,如果集中起来既作为社会又作为国家、民族,也作为公民要提一套简单表达的价值观。如果提一套社会、国家和公民共享的价值观,我建议提自由、公正、诚信、仁爱、和谐。
七、正确理解“三个倡导”
下面我们进入第七个部分,怎样理解“三个倡导”,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里面提出“三个倡导”。第一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第二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第三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接着这三句倡导后说要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值得我们深入去研究、理解、体会的一段话。
我觉得有重大的意义,建文化强国是一个核心,我们怎么理解这三个倡导,为什么要提三个倡导,到底什么是我们的价值观,我是这样来理解,第一个倡导,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我认为是从中华民族和整个国家的角度来说,我们中华民族进入近代以来追求的主要的目标就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第二个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它主要是从中国社会的角度来提,我们要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样的价值。
第三个倡导,主要侧重于每一个公民、每一个个体应该遵循、追求的价值底线,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刚才提出的自由、公正、诚信、仁爱、和谐在总书记讲的十二个概念里面有四个是一样的,自由、公正、诚信、和谐。仁爱我为什么没去掉,因为在这里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说友善,我个人认为如果对整个国家社会和公民提一套统一的价值观的时候,可能仁爱比友善涵盖面更宽一些。
总而言之,“三个倡导”的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呼之欲出,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我们很长时间困扰我们理论界、宣传界,也困扰社会各界的一个问题即将解决,原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两种精神、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没法直接拿来使用。“三个倡导”没有直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是从价值体系、意识形态理论体系当中提炼出里面渗透的价值观,所以怎么样估计它的价值它的意义都不为过。
八、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几个重要问题
最后第八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回答的一些问题,既是理论问题,也是操作实践的问题,我简单的用一种问答的方式来进行这方面的表达。
第一问,价值体系是一种合乎理性的道理吗?听上去好像很幼稚,价值体系是一种合乎理性的道理吗,或者叫仅仅合乎理性的道理吗。我的回答是价值观的建设、形成,不仅要关注生活当中的真假对错,而且要关注生活中的爱恨情仇、喜怒哀乐,价值观不能完全进入冷冰冰硬梆梆的数学计算和逻辑推理,不是完全像主义一样可以进行理论的表达推导,它是和我们的生命血肉相连的东西,要知道人的生活当中,很多时候需要对真假对错表态,但是更多的时候是陷入到爱恨情愁、喜怒哀乐的情绪当中,没法完全进入逻辑。这一条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生命体会,很多时候从道理上说没有头绪,比如说各位年轻的时候,第一次喜欢上一位异性的时候,是喜欢他长的很对、长的很真吗,跟真假对错毫无关系,完全是由情而发,由趣而发,怦然心动,所以有一首通俗歌曲《爱是不需要理由的》,要知道建核心价值观一定要包含爱这样的情感等等,不光是一套关于事物的逻辑道理。实际上人性的饱满、健全指的是有理、有信、有意,有仁爱、有趣、有情,这样是保持整个社会文化生态良好、社会文化发展繁荣的前提,也是保证生活健康幸福的前提,所以我们提供给大家的一种文化道德价值的公共品,必须是有理、有情、有信、有趣的东西,不能光是有理。
第二问,某一种政治意识形态理论主义能够单独的、直接的作为一个社会所有人的价值观吗?答案是意识形态大致等于补药,价值观大致等于粮食。补药是身体虚弱服用,但是补药好了以后也不能天天吃,马克思主义这种意识形态对我们社会、民族很重要,因为近代以来我们被西方列强打的遍体鳞伤、伤痕累累、身体虚弱,我们找各种来自西方的意识形态、理论主义学说来补身体,结果发现马克思主义最有效,让我们身体复原,它是很重要的。但是不可能让13.5亿人,认识字的不认识字的,信教的不信教的,都去服用这种意识形态。价值观是一日三餐都可以消费的粮食,我们今天建文化强国,实际上是要讲究文明的整体进步,我们的科学发展观是指社会各种要素的均衡协调推进。在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清楚经济、政治某种意义上是人工的园林,而文化、文明是更为丰富、更为多样的自然植被,要比政治和经济广阔的多,所以文化强国是一个更全面的概念,比经济、政治上强大,更加的持久、更加的厚重。
第三问我们说核心价值观它是党的价值还是全体人民全体公民的价值?答:我们党不仅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而且是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体中国人民的先锋队,先锋队遇水架桥,逢山开路,服务于整支部队的战略意图,没有自己独立的意图,我们中国共产党的所有的意图都是代表全体中国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
第四个问题,价值观的表述非得要追求完满吗?如果要完满,我们很多学者就把世界上代表真善美价值的词句再进行堆积、进行排列组合,但是这样无效,不是在建价值观。实际上我有一个小小的发现,世界上代表真善美的价值,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家族,它住在同一座圣山的山顶上,只要选择其中几种价值,孜孜以求,不怕艰难跋涉,最终到达山顶就有意外之喜,比如说本来追求的是自由和公正,结果上面民主、法治全在那里。但是光是坐而论道,把世界上代表真善美价值的词句在这里进行堆积毫无用处,更可怕的是如果圣山的山顶在南方,你走向北方是南辕北辙,毫无收获。所以我们不要在表述的是否完满上过于的费心机。
第五个问题是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对待普世价值?我原来的答案是马克思和孔夫子最讲价值的普世性,现在我更有底气说这个话,因为总书记说了“三个提倡”,第二条的提倡就是倡导自由、民主、平等、公正,这些都是文艺复兴以来,全世界孜孜以求,整个人类追求的普世的价值,马克思曾经批判过资产阶级的自由观,但是他是批资产阶级自由的不普世性,是说这么好的一个价值为什么不让普通老百姓去使用和消费,光是有钱有权有势的人消费。我们千万别错以为是批判资产阶级自由观的普世性,完全与马克思是两回事。
第六问构建核心价值体系或者核心价值观目的仅仅是强国吗?建价值观既是为国立魂,也是为每个人立魂,某种意义上它是保护人的护身符,现在很多在廉洁上出问题的腐败官员,某种意义上是人生的价值排序发生错乱,造成自己近者祸及自身,远者祸及其子孙这样的悲剧后果。所以在我们国家谈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它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强国,还是让这个国家越来越多的个体人格饱满、道德高尚、人性健全,只有这样的个体越来越多组成的国家,才会长治久安,才会在文明的持续的进步的道路上不会出现翻车的情况。
历史上的教训,秦国把每个人都当追求国家强大的工具,结果二世而亡,因为把个体当成工具,仅仅把国家当成是一架战车,灭掉了人们的创造力、性情、个性,这个国家不可能长久。苏联作为一个国家不可谓不强大,但是它为什么被灭,其中一个原因是他没有把个人的发展作为和国家发展强大同样的目标。一个现代国家必须有前进的双轮,一个是国家的目标,一个是个体的目标,微观的目标和宏观的目标,平衡的时候这个国家才能长期的发展。
第七问价值体系主要是说出来的,还是活出来的?答有价值的东西总是某一情景中的一种行动,它包含着对行动的内在要求,它总是与行动者相联系,提再多正面的代表真善美的价值,如果没有血肉之躯,没有个体的生命行动去张扬它是无效的。今天印的儒家的经典著作,比古人不知道多多少倍,因为今天的印刷技术,出版技术非古代可比,今天国学院、儒学院从数量上也要超过古代,可是今天我们儒家的精神、道德、价值没有复原。原因在于如果国学院、儒学院中没有儒者,光是有儒学,这种儒学最多是一种考试的知识,它不是生命的一种行动理性,所以我们可以概括一句话来回答这个问题,没有儒者的国学院、孔子学院 、孟子学院,儒学院是一座座没有和尚的空庙,没有用。这里强调的是价值观是活出来的,是用生命行动去保住的、去传播的。
比如说我们中国人有一种扩充的孝道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句话背诵起来很容易,背诵了以后,这句话作为一种知识有用以外,这种孝道就传播开来了吗,完全没有。秘密在于我们一代一代的人在两三千年的时间里面,这种孝道是成年的父亲带着年幼的小孩,在路上遇见白发苍苍的老者,那种恭敬的表情和姿态被自己幼小的小孩记住了,一次一次烙在他的脑海里,当他长大带着自己小孩的时候,他会复制父辈的行动,这样一代一代的把这种特殊的孝道传播开来、继承下来,而不是用语言。今天这是个重要的问题,现在好多人把功夫用在说上、贴标语上、喊口号上、造文字上、写文章上,实际上最根本的东西是要用生命行动活出来。
第八个问题是构建价值观这最关键的是什么?我主要强调两点,让飘在空中的代表真善美的价值理念找到制度的支撑,我把它叫做付之以行。用制度这种特殊的载体来承载美好的价值观,制度通过它的奖惩功能抑恶扬善,让假恶丑的东西得到抑制,不是完全消灭。哪一种制度都不可能完全消灭人间的假恶丑,正如阳光不可能照亮世界所有的角落一样的,有阳光照亮一面就有阴影的一面,这是我们没办法的。但是制度可通过它的奖惩功能抑制邪恶,张扬真善美。第二个是找到行动的个体,比如说今天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固然要有人去提炼,但是更为重要的8200万党员都成为行动者,我们每个人不是用嘴而是用行动去传播它。这个时候8200万人足以影响8亿2千万,然后全民都会受到感染,中国共产党所有的成员都真的用行动告诉我们,它信奉这种价值,整个中国人民都会信奉。
最后提供给大家思考,为什么汉代的董仲舒在著名的《天人三策》当中,把仁义礼智信在中国流行了两千年以上的核心价值观称作为五常(平常之常),我当然也有一点想法是平常之人才是大众,才多,平常之事才广,惟其常方可久,为什么李大钊称为李守常。我们也可以想一想,怎么理解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关于文化强国当中,最重要的为国立灵魂的价值观。
谢谢大家,欢迎大家批评指正,今天就讲到这里,各位再见。
更多阅读
黄祖斌:非对称降息对银行股是重大利空?
央行11月21日突然宣布非对称降息。这对中国的各行各业(特别是房地产)都是一个利好,对于股市自然也是利好。实际上利率相对于金融市场,就好比是翘翘板的一端,利率的下降能撬起各种金融产品的价格,除非有相反的力量足够强抵消了这种力量。
对称/非对称加密算法 常见的非对称加密算法
基于“对称密钥”的加密算法主要有DES、TripleDES、RC2、RC4、RC5和Blowfish等;基于“非对称密钥”的加密算法主要有RSA、Diffie-Hellman等。对称密钥:DES、TripleDES算法美国国家标准局在1973年开始研究除国防部以外其他部门的计算机
文化强国与文化创新 文化大国与文化强国
文化强国与文化创新——在北师大文化前沿学术大会上的讲演文化强国必须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今日世界出现一个大问题是:基督教的全球化导致了日益浓厚的美国化的原教旨主义倾向。所谓原教旨主义,是指当其权威受到挑战时,重申原信仰的权
非对称加密原理 非对称型受阻酚抗氧剂应用技术及前景
一、非对称型受阻酚抗氧剂的应用 传统的受阻酚抗氧剂羟基的邻位有两个叔丁基分子,空间位阻大,反应活性小,易使塑料制品着色。而非对称型受阻酚抗氧剂的一个邻位为小分子量基团,从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羟基的位阻,加快了抗氧化反
纲要落实情况自查 贯彻落实质量发展纲要 加快建设质量强国
9月25日,我国质量界的一次盛会——首届中国质量发展论坛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出席并致辞。他强调,追求质量永无止境,要认真贯彻落实《质量发展纲要》,加快建设质量强国。 王岐山说,新中国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