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老师,茶壶里煮饺子可不行
本报记者 张鹏
在上海,大多数学生对于突然降临到教室、坐在后排听课的老师并不陌生。这些听课老师的身份是:教研员。
作为一种带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教育制度,教研员制度的实施,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
昔日坐在后排的“听课老师”,眼下却被认为是成就上海教育的一支重要部队。
2013年12月初,世界经济与合作组织主办的PISA2012测试成绩公布,上海学生继2009年之后再次折桂。包括《世界是平的》一书作者、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在内,国外很多教育工作者在挖掘上海教育的“秘密”时,都将眼光投射到教研员制度——论师资素质、论教育经费投入,上海都不是世界上最高的,但就是这个神秘的制度,让上海的学生在和其他国家同龄人的综合素养较量中拔得头筹。
殊不知,被认为是上海教育“成功秘密”的教研员制度,也在稳中求变。
去年,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院长奚晓晶决定,把长期习惯坐在教室后排听课的教研员再赶到教室前排去——让教研员重回课堂。学校课堂正在发生变化,教研员怎能不亲身去体察一番?
2013年底,首批下沉到黄浦区各中小学校的10位教研员完成了首个学期的教学任务。谈到下基层的经历,几乎所有人都得出了相同的结论: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要更多地从老师的教学方式上找根源。
现在的高校老师几乎都是博士毕业,重点大学的教师甚至是世界一流学府的海归,为什么有的人“茶壶里煮饺子”,不能将自己的满腹经纶很好地传授给学生?
早在30年前,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教师教育专家李·舒尔曼就提出了“学科教学知识”的概念,(Pedagogical ContentKnowledge,简称PCK)。在他看来,当一名教师,除了要掌握所教学科的具体知识外,还要有一种转化知识的能力——通过一些有效的方法,把自己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可理解、可掌握的知识。
一晃30年过去了,PCK理论研究如火如荼,但教师们如何更好地实践,仍然困难重重。
日前,李·舒尔曼教授受邀到华东师范大学进行学术交流。本报记者对舒尔曼教授进行了专访。
能否把学生教会,取决于老师的PCK
上个世纪80年代,在美国很多州,教师的学科知识和专业教育是分离式的,两者各成系统、互不相干。舒尔曼敏锐地看到,教师怎样理解学科知识对教学十分重要,但这一点却被以往的研究者所忽视。他把这样的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称为“缺失范式”,并针对美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弊病,提出了“学科教学知识”的概念。
教学法知识叫“PK”,学科内容知识叫“CK”,舒尔曼断言两种知识之间的关系具有特殊意义,这种关系知识就是“PCK”。简单地说,PCK就是一种关于教师如何教学生的知识。
这一主张引发了嗣后的丰富研究,30年来,世界上约有9000多部研究PCK的相关著作问世。
根据舒尔曼的观点,教师的专业知识可以被分为很多个层次。有国内学者说,教师的专业知识如同金字塔分布,PCK就处于金字塔的塔尖。“它最能区分学科专家与教学专家、高成效教师与低成效教师间的不同,因此成为教师资格认证和教师培养制度的核心。”
原市教科院副院长、华师大博导顾泠沅曾赴美考察。在那里,他遇到了舒尔曼,并第一次接触到了PCK的概念。当时,舒尔曼开玩笑地说,中国人有句话叫“两条腿走路”,一条腿只能跳,行之不远。
![当老师,茶壶里煮饺子可不行 茶壶里煮饺子的歇后语](http://img.413yy.cn/images/31101031/31015851t016464a8bcc7a1ba95.jpg)
顾泠沅记得,那时已到了世纪之交,国内课程改革风生水起,教师专业培训成为瓶颈。具体而言,有的培训偏重观念和教学理论,也有的培训偏重学科知识内容本身。两种培训方式都碰到一个问题——听了能懂,懂了仍然不会用。
问题,恐怕就出在这一条腿走路上。
PCK的习得,重在教学实践
PCK对于教师如此重要,但这种能力是否与生俱来?舒尔曼和顾泠沅一致认为:必须通过后天习得。最为重要的是,它被认为是教师必须要知道的“教学知识”,且常常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获得的。
顾泠沅带着这位数学老师到一所师范大学的数学系去,那里的老师说,这是教学问题不归我们研究;再到教育系去同样遭到了拒绝,原因是那里的老师认为这是数学题,不关教育学的事。
这种知识到底在哪里?顾泠沅后来才知道,这是在有经验的老师头脑里。他们有办法,而且是个不断历练的过程。
20年前,一位语文特级教师告诉顾泠沅,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重在职初,功在平时”。不是科班出身的她起初教语文,一篇课文常常备课三次:第一次全按自己见解备课;第二次与别人理念、经验比较后更新备课;第三次则是在反复执教中、瞄准学生是否真有收获的课后反省。
顾泠沅说,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行动学习”方式。后来经过120余名一线教师的印证,它被认为是优秀教师成长的必然途径,据悉,这项成果在国内、国际多种场合介绍、发表和运用。
“时代在发展,学生的知识和观念都在发生变化,PCK也一定随之而变。”舒尔曼说。
顾泠沅告诉记者,在国内,对于PCK的研究不断深化,争论也从未停歇。“先有学科至上的教学观,后有去学科的教学法倾向,近来又存在两者拼盘的机械扭合,并不令人满意。”
尽管融合困难,但这项研究对改变职前教师在大学期间学习科学知识的方式产生深刻影响,对在职教师继续提升专业水准提出了十分明晰的方向。而且,舒尔曼的PCK概念还在拓展到数字化的教育技术领域,它正在生成全新的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