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理财投资学习的一些感想(作者:飞泥翔空)
从我第一次有意识地去学习有关股票投资的书籍算起,差不多10年有余。如果再算上我父亲,这位中国第一批股民对我从小产生的耳濡目染的影响,那接触证券投资的时间还再长些。这期间读过大量关于投资、理财、财务的书籍,这些书几乎占居了我家的一整个角落;也在真实的市场中交过为数不少的“学费”;大学时将大部分精力倾注于此,毕业后也顺其自然走上了与证券投资相关的工作岗位,一位证券公司基层的理财服务经理。 但在工作中,我却深深地感受到我能给我的客户带来的帮助是非常非常非常有限的。不管是那些每年都会产生的大量新开立股票账户,接触证券投资不久的客户;还是那些已然接触股票多年,但还是亏损频频的客户。当与这些客户交流时,心中虽然有大量的话语和建议想说,但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因为不知从何谈起,又或者明知客户是没办法正确理解我所说的,也就只能作罢。况且时间上也不允许我与每一位新增客户一对一,手把手的详细交流。即便有这样的机会,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思维不同,投资上的那些简短建议,不管我说的是什么,即便本意是善良的,但在客户自己消化理解后,也往往不一定产生好的结果。 问题在自己漫长的“学习”证券投资的过程中,也在自己的工作中,我有一个感觉是越发清晰的,就是目前市面中流行的大部分关于投资的方法,无论语言多么通俗易懂,内容多么深刻经典,但对于大多数“非专业投资者”而言,仍然显得过于“专业”。这些“专业”的投资方法与理论,最终只能被极少数人完好地吸收,被更少的人实践与运用。 比如“价值投资”,我自己就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学习,虽然在自己的实际运用中,对投资收益的提高是有成效的。但在与客户与朋友的沟通交流中,我却总是无法将心中所想完好的表达。究其原因,还是:“这终究也只能是被少部分人完好理解与运用的‘专业化’方法”。与价值投资类似,市场中被广泛提起的大多数投资方法,虽然很多原理上比较简单,但运用条件、对人的要求、对性格和环境的要求却很苛刻,总结就是,知易而行难。普通百姓、业余投资者与散户股民,几乎不可能只通过简单的学习便将某些投资体系,很好地运用在个人的理财投资过程中。 所以我一直试图寻找出那些散乱各处的,关于业余投资、家庭理财的技巧,并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投资知识体系。将家庭理财,个人投资中一些基础的、实用的、有效的知识以一个整体的形式呈现出来。 专业与非专业
一个优秀外科医生的成长过程——大量专业化的知识、良好的工作条件,配合漫长的临床实践,才能最终培养出一个合格的外科手术医生。但这一整套的“学习“过程对于一个只是想学一些普通家庭医疗常识的非专业人士而言,是不适合的。
平时感冒了吃点什么药,胃痛时按压那些穴位能缓解症状,着凉受寒该吃点什么之类的常识,在诸如《人体解剖学》这样的专业教材中是学不到的。
类似这样的问题,在学习家庭理财,证券投资的过程中却极其常见——可能大家需要的只是一本《家庭理财知识》,想要的只是学会如何让自己的工资收入、家庭财产保值增值,但现实是现在的各种论坛、博客、微博都大量充斥各种较为专业性的讨论,刚接触投资理财的新朋友很容易被人为地拉入了诸如价值投资、量化投资、技术分析这样的培养专业投资者的阅读世界。而很多时候,在投资世界,这种过量的阅读也并不一定都是好的。在错误的方向努力越多,也只是与目标越来越远。 趋势理论,支撑压力,财务指标,宏观经济等等等等。初学者进入证券投资领域时总是容易被各种财经媒体与“专业人事”的各种天花乱缀的术语理论弄得不知所措,而一些更加基础的,但又更重要的知识却大多没有接触到。
所以我见过的大部分初学证券投资的客户与朋友,都有意无意地被大量过度专业的理论方法错误地牵引,诚然,极其少数的“业余爱好者”在投入巨大的热诚与漫长的学习后最终能够成为一名成熟理性的投资者,但某个行业的精英毕竟只是总人数中很少一部分,而绝大多数人都在一个长到看不到希望的学习与亏损的过程中,最终选择了放弃。其中的问题,出在了“目标”与行为的差距上,大部分人并没有决心也没有必要去成为一个“投资大师”。
所以关于家庭理财与个人投资,没有必要以目前这样过于专业的面目呈现,就像家庭医疗常识、又或者家常菜谱一样。投资中的的确确也存在一些更基础但又十分重要、实用的知识。这些知识既可以成为投资知识体系这座大厦的基石,也同样能对业余投资者起到极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