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裂美之一:双层莲花洗
msdp 当今天下第一不可再生资源(2012-10-1823:57:11)
优雅委婉的造型,特有的釉面润化,不艳、不显、淡雅、简洁的宋瓷,温润而不耀眼,其间却蕴藏着深深的人文情怀。“一花一世界,一物一洞天”。宋瓷之所以形成一种概念,是因为她承载了太多的文化信息,留下了太多的旧时光阴。简约、内敛、淡雅,内秀的宋瓷,于是便成为了文房清玩的标准;成为了宋时精神的象征;更成为了某种彻悟的物化。她的高度,即使千年之后的今天,我们依然无法启及……。与亮丽夺目的明清粉彩、青花、珐琅等瓷器相比,宋瓷少的是一份华贵,一份涂脂抹粉后的耀眼,多的是一种隐约的秀色,不施粉黛的清丽。凝聚在宋瓷上的那些细密冰片,隐约间闪烁着丝绸的光泽,能让你感觉到她“温润如玉”般的质感,这是“宋人”转身离开的那一瞬间,留给后人永久的微笑!今天,宋时的风云已渐行渐远,面对日日忙碌、终日奔波,有几件宋瓷为伴,会增添一份不趋时、不张扬的感染。因此,我们说宋瓷是温暖的。
冰裂美之二:“大宋官窑”款双层莲花洗
msdp 当今天下第一不可再生资源(2013-04-0215:33:34)釉面如冰似玉,冰中有冰,裂上有裂,层层叠叠,赏心悦目。冰裂纹的美感不仅仅在于表面如冰玉般开裂的形式,更在于其内在的意蕴,文化气息,它具有非常高的美学价值。冰裂纹是中华民族经典几何纹之一,作为传统文化符号,冰裂纹具有多层交错的形式美和空灵雅致的神韵,蕴含“清静无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带有浓厚的文人气息。
http://bbs.wenwuchina.com/viewthread.php?tid=614821&extra=page=1
追忆华夏十一世纪的艺术辉煌——“大宋官窑”
| ||||
文物实物才是最直观、最鲜明的历史见证物,因此本文以文物实物来论述“大宋官窑”真实的存在。根据文物实物艺术形态特征,南宋人叶寘笔下的“政和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1]”的历史记载。与实物上的明确纪年,以三重证据法佐证大宋官窑真实的存在。“官窑”,既是官瓷,最重要的是指与民窑的不同。是我国有历史记载以来所记载的第一座朝廷自置的官瓷窑,“一”既是“大”,又有宋体阳刻“大宋官窑”四字方章明确纪年遗物佐证。拙者认为“大宋官窑”不但存在,而且“大宋官窑”应是北宋徽宗所认可的官窑名称。因此,拙者将用“大宋官窑”这一称呼,来论述北宋朝廷所置设的官瓷窑。 900年前“大宋官窑”器物上的分形结构艺术形态: 这件“大宋官窑”青釉撇口瓶上的分形结构艺术形态,是900多年前“大宋官窑”艺术品瓷的艺术体态,应是北宋时期,精通百艺的艺术皇帝,北宋徽宗所创作的瓷器艺术品,“大宋官窑”是他创作瓷器艺术的专用窑。器物上的艺术特征,体现的是“火”的艺术,分形结构的立体形态,是在“火”的艺术下自然天成装饰在器物上,如同一位苗条淑女在台上走秀,亭亭玉立。“梅花片纹如云移,器物色地如青玉,分形结构器上居,聚沫串珠釉下聚。纹犹鳝血色多变,开片如同裂冰霓”。器物中的分形结构,交叉、重叠、破碎、不规则,局部与整体的自相似,在二维的有限平面里,分布出了无限持续的结构,营造出了三维的立体空间。黑色线纹浓重如铁,釉下气泡聚沫攒珠,微观多变自然天成。分形结构中各个分类,在变化过程中相互制约,体现出一种动态的“平衡”。器物中的“对称”,是器物局部结构与整体结构的对称。自然、和谐、动静结合,是“大宋官窑”器的艺术境界。平衡、分形、对称、破碎、开片等一系列的特征是官瓷器物中直观的艺术形态。“微观”器物釉下气泡,聚沫、攒珠、自然、灵动、传神多彩,是“大宋官窑”烧造工艺中的艺术特征,体现出在自然“火”中所形成的艺术,有着生命的迹象,并且在直观与微观中都能体现出立体艺术的动感。一种器物中有着两种不同形式艺术品位的艺术品美,是大宋官窑艺术品瓷的主要特征,器物上的各种变化,因角度位置的不同,在观赏中所体现出的艺术形态的演变也不同,没有重复,百看不厌,但又有许多的自相似。釉下气泡大小不一、灵动、传神、活泼富有艺术生命的现象,如同观赏无题诗与古人对话。可见,在自然“火”的窑炉中所生产出来的艺术品瓷,都有着艺术的生命力,由于无形的地气、空气与自然之“火”气在窑炉中融为一气,产生了孕育官瓷釉面的一种混合氧化气对釉面的滋养,使官瓷有了艺术生命。釉料配方在自然“火”的艺术中所形成的线纹,其变与不变的机理随着器形的变化而变化,是人为的,是主动的,所以体现出的线纹也就不同,是鉴定官瓷真伪的重要依据之一。然二次素烧二次上釉的官瓷不在此论中。中国著名古陶瓷专家叶喆民先生在其所著的《中国陶瓷史》一书“官窑及其问题”中,明确记载,“官窑、哥窑釉中气泡密集的程度不仅对其釉质的‘鉴赏’有着很大的作用,并且也是鉴定文物真伪的重要依据”。还记载有“我国古陶瓷中常有所谓某种纹,其中因龟裂而形成的如冰裂纹、鱼子纹、牛毛纹、柳叶纹、或蟹爪纹、金丝铁线纹等,都是用以区别哥窑、官窑、或汝窑器物的重要依据。在这件器物中得到了印证。 官窑瓷文化的理论依据: 这种900多年前就在官瓷文化中形成的分形结构,其理论基础来自于道教文化哲理。太极图,有图无文,为什么?是让每一个人自悟也。“太极图”,为阴阳之本体,为“理”。动静者,阴阳所丛生,为“法”。由阴阳之理生动静之法而“理”即在其中,于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由阴阳五行五种无形之气,生有形五种物质木、火、土、金、水。青瓷艺术,通过五种物质,以土与水聚其形,以金(自然矿物颜料属金)呈其色,以木生火而成其器,故称“火”的艺术。因此,官窑青瓷文化,是中国道教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就如同道士,身遮,服饰称为青衣,道童,称为青童,道士所居之地,称为青丘,斋醮道场所用疏词,称为青词的道理相同。青词与青瓷又是同音,青词,言其“道”之“理”,青釉瓷有以“物”说“道”之“法”的内涵,含蓄、典雅、收敛。各种单色青釉显其静,而在不张扬的釉面微观中,又充满着动,分形结构的艺术形态在“火”的艺术中自然天成,随着釉色、器形的变化与自然界的变化而变化。官瓷中的文化内涵是其“理”,官瓷中的艺术表现是其“法”,器物中的历史尘埃和老化痕迹是真伪的依据。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体现“大道无形”的阴阳之“理”生动静之“法”,在自然“火”的艺术下,演变出气象万千,有着深刻文化内涵和艺术想象空间的艺术载体,是理论依据。因此,官瓷文化哲理极为深奥,只有参悟阴阳之理后,方悟官瓷艺术之气韵,只有阐发五行之用后,方解官瓷艺术之真谛。明其“理”和“法”,古瓷鉴别尽在其中。 叶寘的“京师”证实了“大宋官窑”的真实存在: 叶寘笔下的“政和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京师”[2]即京都,是北宋时期京都汴梁之旧称。,是指,天子所居的国都。“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在京都汴梁朝廷所置设的官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记载了大宋官窑的真实存在。 | ||||
宋徽宗瓷器艺术创作的依据: 1:宋徽宗是一位精通百艺的艺术皇帝,是世界公认的艺术皇帝,宋徽宗崇儒重道,他的瓷器艺术创作,是以道教理论为依据,在器物上所体现的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一种和谐境界。他也是艺术创新改革家,这在他的瘦金体书法,花鸟绘画等众多作品中可以得到证实,他皇权在握,在天时、地理、人和的时运支持下,这位艺术皇帝聚集了当时各大名窑的大工匠,以天色作为特定永恒的釉色,体现的是釉质釉色美,以青铜器艺术形制为风范,体现出的是艺术形制美,使华夏民族古老的艺术得以传承,由于他创新的将古代青铜器艺术形制移植到了瓷器上,而使今天的人们能够看到古人的艺术审美。然古器物中所充满了古人的艺术想象空间,又使今人难以读懂,因此宋徽宗的艺术作品绝无平庸。 2:瓷器的艺术造型,完全依据古代青铜器的艺术造型,全部都是雕琢之器,因为是艺术品瓷,所以很难看到实用器,这些仿古代青铜器艺术造型,只有朝廷才能见到,民间绝对看不到,民间没有见过,所以绝对无法仿造。尤其是现今。造假者更难仿造这种分形结构的立体艺术图形。 3:北宋徽宗所绘画的《文会图》为他对瓷器艺术创作,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物象佐证,人们仔细想一想,他是一位精通百艺的艺术皇帝,如果他不喜欢瓷器艺术的创作,他会画与瓷器有关的画作吗?因为不喜欢而无灵感,所以谁都不会去做。《文会图》证明了这位艺术皇帝对瓷器的热爱,于是有了将古代青铜器的艺术造型,移植到瓷器上的创新理念, 4:时间更能证明他对瓷器艺术创作的痴迷,根据带有“宋徽宗大观御书”,明确纪年的遗物证明,在大观年间,(公元1107年之公元1111年)纯正、稳定的天青色釉艺术品瓷,就已经非常成熟了,(大观款的器物,将在“论北宋徽宗的天青釉艺术品瓷”一文中做详细的论述)而众人皆之的宣和画院,是何等的威望,然宣和画院的设置时间是在宣和(公元1119年)以后,也就是说,大宋官窑的设置时间,要比宣和画院设置的时间,最少也要早八年以上,由此可知,宋徽宗在瓷器艺术大发展的历史时期,更重视瓷器艺术创新和创作。 “大宋官窑”艺术品瓷是中国瓷器艺术文化之本源: 北宋徽宗皇帝,精通百艺,笃信道教,自称“道君皇帝”。他所创烧的瓷器艺术品是以“物”说“道”。瓷器艺术的形成和艺术皇帝创造瓷器艺术的意象,渗透着他对道教艺术的情感,这种情感和“意”与道教理论紧密的联系着,体现出的是“道君皇帝”通过对道教艺术观的理解后,所产生的创作愿望,是艺术皇帝熔铸意象的重要动力,并伴随着意象,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而使意象更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器物出于“火”的艺术,自然天成是讲“道法自然”。器物上所形成的分形结构艺术形态与艺术想象空间,是其创作的艺术品味。流畅的线条、优美的釉色,是体现器物的艺术形制美和釉质釉色美。这就是精通百艺的艺术皇帝宋徽宗创作瓷器艺术的情感与愿望。他的艺术境界代表着华夏民族的艺术品位,也是中国瓷器艺术文化之本源。这种能够反映民族特性的最高科技成果艺术品,是国之大器,民族之神品,体现的是华夏民族上下五千年自然形成的一种精神,一种“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刚健有为精神,和“地势坤,君子厚德载物”的那种宽厚包容的精神,这种精神,如同母亲河——黄河一样川流不息,勇往直前。“大宋官窑”艺术品瓷的艺术审美,是道教哲学思想艺术观的体现,如果我们不了解道教的艺术观,怎么能够理解和想象这位“道君皇帝”在创作时的情感和创新精神,更不知道官瓷艺术的立足点在哪里,又怎么能够理解宋瓷文化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如今,现代人能够有幸看到“大宋官窑”器的庐山真面目,证明“大宋官窑”真实的存在,“大宋官窑”是中国瓷器艺术文化的立足点。也是中国瓷器艺术文化之本源,我们无法想象900多年来这件器物它是如何历尽沧桑的,它器形硕大,釉质釉色尽乎完美。近千年后完美无缺的回到祖国,它的传奇,难道不是“道法自然”的体现吗?以上为拙者对宋瓷文化的一点浅薄理解,为个人观点,不对之处,敬请赐教。 |
特别说明:赵延利先生没有公开他收藏的“大宋官窑”款瓷器,此件大宋官窑款冰裂纹洗为本人所藏。由于本人理论知识薄弱,缺乏研究,特转载赵延利先生的相关文章,供朋友学习参考。
冰裂美之三:单层莲花洗
msdp 当今天下第一不可再生资源(2013-04-23 10:10:48)看似支离破碎,实则和谐统一,破碎是另外一种境界的美,因此说,破碎是一种审美。当我们面对冰裂之纹时,犹如面对破碎的山河,可以生出兴亡之叹,可以警示后人“勿忘家国破碎之痛”,因此说,破碎又是一种哲学。这一块块冰片如同破碎的文明,永远地停留在瓷器上,默默地叙述着民族文化的发展演变,记录着芸芸众生的悲欢离合,展现着历史更迭的生活画卷;这一块块冰片有大有小、裂纹有深有浅,层峦叠嶂,争奇竞秀,每一块都有不可再现之美;这一块块冰片更像一个个音符,跳动着、弹奏着,和鸣出一曲优雅的陶瓷艺术之歌。
冰裂美之四:正圆洗
msdp 当今天下第一不可再生资源(2013-05-0112:24:42)http://bbs.wenwuchina.com/viewthread.php?tid=616672&extra=page=1
著名学者塔西陀曾经这样说过:“要想认识自己,就要把自己同别人进行比较”。的确如此,比较是我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基础,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也是人类区别和确定事物异同关系的最基本的思维方法。现今,作为一种古老的认识事物的方法,比较的方法也焕发出了勃勃的生命力,比较文学、比较教育学、比较心理学、比较社会学等都是运用了比较方法的学科。在我们进行古玩鉴别时,比较法也同样可以拿来为我们所用。俗话说得好,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有比较才有鉴别,有比较才有进步。
冰裂美之五:宋簋式双鱼耳炉(支烧)
msdp 当今天下第一不可再生资源(2013-05-0816:19:21)中国文物网 http://bbs.wenwuchina.com/viewthread.php?tid=617151
冰裂纹是一种特殊的纹片,因其纹片形似碎裂的冰而得名。它兼具了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并被沿用至今。冰裂宛若碎了一地的冰玉,不再有无暇的完美,却晶莹依旧,甚至比未碎的当初多了点淡淡的凄美与残缺的雅致。不可否认,第一眼看见陶瓷上的冰裂纹,便被它别致的韵味深深地吸引了。
冰裂纹是纹片的一种,因釉面似冰开裂而得名。如冰般破裂的残片层层叠叠,构成别样的纹饰。开裂原本是瓷器烧制中的缺陷,后来人们掌握了开裂的规律,有意识地让它产生开片,从而产生了一种独特的美感。
冰裂纹之美,不仅仅在于它表面如冰玉般开裂的形式,更在于它的内在意蕴,在于它的文化气息,它的美学价值。陶艺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很多文化信息。而冰裂纹饰作为一种特殊的存在符号,其背后的文化信息和历史韵味必然不会缺少。从美学的角度而言,陶瓷作品作为一种审美对象,具备了多种审美价值。冰裂纹作为一种特殊的审美符号,具备了多种美学价值。
美学史里一个重要的观点是和谐论。比如康德就是和谐论美学观的支持者。这种观点认为凡是美的事物必然是和谐,不管就其内部整体而言还是个体相对于外部而言都达到了极其和谐的程度。虽然,这一看法有其得失,不能称之为没有漏洞,但对于冰裂纹瓷的研究这种论断是极其恰当的。
首先就其内部整体而言,冰裂纹和承载它的陶瓷构成了一个十分和谐的整体。瓷器釉面的开裂本身是一个技术的缺陷,但是制陶者在无数的经验中总结了釉面开裂的规律,使纹路的碎裂状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非但不显得突兀和怪异,反而使原有的陶瓷更增添了艺术的气韵,浸透了江南的细致典雅,使冰裂纹瓷由内而外地散发出残缺的唯美。
作为美的符号,冰裂纹同时也具有美学的功能。它的诞生是偶然的,但它的传承确是必然的。对于冰裂纹所散发的柔媚飘逸、空灵精致的诗性之美,不仅仅为当时的人所欣赏,更为后世的我们所赞叹,所着迷。
毫不夸张地说,自诞生之日起,冰裂纹就是化腐朽为神奇的奇迹。而这种神奇的空灵飘逸已经远远超出了最先承载它的陶瓷本身,被移用于很多其他的方面。古时社会,冰裂纹常被用于床的围栏、椅背、透空的橱门以及画案的下隔板处,既满足这些特定家具的透空功能,又极大地丰富了家具的美感。鸟巢的设计者瑞士著名设计师赫尔佐格明确表示,鸟巢的灵感来源于中式窗格中的“冰凌格”和中国陶瓷表面的“冰裂纹”。
冰裂美之六:铺首纹圆洗
msdp当今天下第一不可再生资源(2013-05-1912:53:29)冰裂美之七:铺首纹炉(支烧)
msdp当今天下第一不可再生资源(2013-06-0222:14:21)中国文物网http://bbs.wenwuchina.com/viewthread.php?tid=619621&extra=page=1
关于宋官器多层开片的初探
(作者:李言)
北宋官窑器中有一种特殊的开片器,为冰裂纹,而且在斜开片的基础上,从胎到釉面重叠交绘着多层不同纹理走向的开片,那么这种多层开片纹裂是何缘而形成的?
我们首先应当着眼于它的配方材料,其次才是烧制工艺、温度构成和自然的天工造化。从材料上来看,我们知道自汉以来,陶、瓷的胎和釉就探明已入有玛瑙和宝石的材料,这是真实的。而宋代官器类,则是这类稀有元素运用的最高峰,而且宋代官器的釉面尤其以冰裂器更肥厚。我们知道同物相吸是永恒不变的,而玛瑙的胶质结构性能是一定得。由于肥厚的釉中,这种凝聚组合分离,变化是在漫长岁月之中,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中。比如说,仅仅一块玉,我们用火一烤,表面会变成白色的粉尘状,但如有玛瑙或石英类的结体来包严时,玉的品质则不会发生太多的变化,全然是另一种表现。而如若将玛瑙、宝石、玉粉等全部都碾碎后,同元素会自行相吸而结合,而这种结合是若合若离的,在光照的现象中也就形成了一种神奇迷幻的效应。而凡是这类配方、工艺的多色泽釉面的官器中,都会出现这种风格的冰裂现象。而假如是出土的器物,开始,我们看到并无那么多和明显的冰裂纹现象,但放个三五年后,则会见其增多,越发神奇而美观。这便是这类器的特征。而它的成因主体是原料(宝石、玛瑙、玉粉的加入,而且宝石的比例加大)。其次是烧造工艺和温度,然后是大自然的神奇造化。这样就造就了冰裂纹的最终形成。
那么,为什么冰裂器表面坚如钢,五光十色,而且都相对手头重呢?主要的原本是内含宝石的比例定多于其它一切器种,这是绝对的。如能全然认识宝石并可从中分辨清楚时,那就有助于探明它的成因缘由。也就可以明白此类器不仅无假器,而且一定价值连城,非国宝莫属。
李言简介:
中国城乡小康发展促进中心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德藏收藏网首席鉴定专家
中国高层决策协会文物鉴定专业委员会鉴定专家
向李言先生表示衷心感谢!
冰裂美之八:三足弦纹炉
msdp当今天下第一不可再生资源(2013-06-08 22:54:45)中国文物网 http://bbs.wenwuchina.com/viewthread.php?tid=619249
此类器物有的博物馆或书上称之为奁,也有的称之为炉,奁与炉的区别在哪里?请朋友们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