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防御机制一 弗洛伊德心理防御机制

http://www.newsmth.net/bbscon.php?bid=89&id=143453

心理防御机制 (psychological defense mechanism):防御是精神分析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

念,在人格结构中它属于自我(ego)的功能。当自我觉察到来自本我的冲动时,就会以预期

的方式体验到一定的焦虑,并尝试用一定的策略去阻止它,这个过程就是防御,或称为自我

的防御(defense of ego)。防御是自我用来驱赶意识到的冲动、内驱力、欲望和想法,它

们主要是针对能引起个体焦虑的性的欲望和攻击性。一般来说,防御是在潜意识里进行的,

因此个体并不会意识到它在发挥作用。根据个体防御机制运做的水平不同,导致的结果也

不同。

精神分析理论将心理防御机制分为四类:

①自恋性防御机制(narcissistic defense mechanism):这种防御机制在5岁以前的儿童、

成年人的梦境和幻想以及精神分裂症的患者中常见,主要有:精神病性否认、妄想性投射、

分裂作用、歪曲作用等;

②不成熟的防御机制(immature defense mechanism):这种防御机制在3~16岁的儿童和

青少年中,在人格障碍和情感障碍以及神经症患者中常见,主要有:非精神病性投射、防御

认同、被动攻击、见诸行动等;

③神经症性防御机制(neurotic defense mechanism):常见于神经症患者或成年人应激反

应时,主要有:压抑、置换、退行、隔离、反向形成、抵消、合理化等;

④成熟防御机制(mature defense mechanism):是成年人常用的防御机制,主要有利他、升

华、幽默等。

其实通俗的说,所有的人都用“防御机制”将痛苦的感情和记忆排斥于意识之外,那些

正在进行心理治疗的病人也不例外。可以说,防御机制是用来使自己适应来自心理内部(内

驱力或超我)或心理外部(外在世界)的应激(stress)状态的。在我们的实际咨询过程中,咨

客的防御机制是造成阻抗的一种重要原因。

一、否定作用

这是一种否定存在或已发生的事实的潜意识心理防卫术。它是最原始最简单的心理防卫

机制。

儿童闯祸后用双手蒙住眼睛、人在遭遇突发事件时象鸵鸟一样“眼不见为净”的行为,

即为“否定作用”的具体表现。这种防卫术能使个体从难以忍受的思想中逃避,也同样可借

此逃避个体难以忍受的愿望、行动、事故,以及由此引发的内心焦虑。

应当注意的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会有意否定许多事实。例如即将结婚的姑娘由于羞

涩而回避婚恋话题。这种连自己也能意识到的自我否定现象,并非潜意识中的否定。所以不

算是心理防卫机制所指的“否定作用”。

真正的否定作用是在潜意识情况下进行的,例如父母很可能对自己孩子的生理或心理方

面的缺陷不予承认,即使孩子的缺陷早已人人尽知。这时个体不但否定了事实,而且真的相

信没有发生,有时会达到妄想状态,便成为“精神病”症状了。

事实上,否定作用并不能使我们完全否定问题存在的事实,只是使我们否定对这些问题

存在的注意力而已。不过,有时否定的心理防卫机制可以说是一种在心理压力中保卫自己的

感受,或给人多一点时间做考虑与做决定。然而,不可忽略的是否定作用在一般行为表现上

,足以妨碍人们对问题的适应,因为其机理是躲避问题以代替面对问题。

【案例】

某女,38岁,自幼聪明活泼,学习成绩良好,高中毕业后一直在家务农。22岁结婚,

婚后夫妻感情笃深。其夫由于意外坠楼身亡,她得知此讯矢口否认,拒不相信这个事实,两

眼呆滞,行动迟缓,不去辨认尸体,坚持认为弄错了人,丈夫没死,很快就会回来。下午照

常准备好饭菜,摆好两双筷子,等待丈夫回家吃饭。到了晚上,则静静地铺好床,静等丈夫

回家休息。

【案例分析】

显然,她听到了丈夫意外死亡的消息,心理上遭受了巨大的精神刺激,通过潜意识的心

理防御机制,对该事件完全否定,不准任何人提及丈夫已死的事儿,同时也拒绝料理丈夫的

后事,坚信丈夫一切安好,通过这种暂时的“否定作用”来避免该事件对自己的打击和痛苦

。此案例被医院诊断为“急性心因性反应”。

二、歪曲作用

这是一种把外界事实加以曲解、变化以符合内心的需要,属于精神病性的心理防卫机制

。用夸大的想法来保护其受挫的自尊心,这是歪曲作用的特例。

因歪曲作用而表现的精神病现象,以妄想或幻觉最为常见。妄想是将事实曲解,并且坚

信不疑,如顽固地认为配偶对其不贞。幻觉乃是外界并无刺激,而由脑子里凭空感觉到的声

音、影像或触觉等反应,它与现实脱节,严重歪曲了现实。

【案例】

梅与丈夫都曾是一家工厂的工人。梅下岗后从亲戚、朋友那里借了一部分钱,在离家不

远的一条小街上租了两间房,进了一些小百货和糖业烟酒之类的东西。自己开店啦。随着时

间的推移,她的腰包也渐渐地鼓了起来。除了家里的各种电器设备都已置备以外,她还有一

个愿望,那就是赚钱让女儿出国。

正当她筹划着开始更大发展时,对面又开了一家规模比她大得多的百货商店。由于各类

货物的价格都低于梅所卖的货物,店主还雇了两位花枝招展的女服务员,相形之下,梅的小

卖店冷清了许多,生意日淡。对此梅犹如热锅上的蚂蚁,开始心情烦躁,焦灼不安。逐渐变

得痴痴呆呆,神神叨叨的。为了不让她去店铺再受刺激,家里人总是看着她,不让她去店铺

。有一次,梅趁家人不备,跑到店铺,站在店铺门口,手在空中边乱比划边喊着:“快来买

呀,快来瞧,本店要什么,有什么。有巴黎香水,有卡秋莎狐皮领子,”“你们看我的店铺

牌子,知道是谁给写的吗?告诉你们,这是我舅舅给我写的,他是咱们市的市长……”

【案例分析】

梅开店以来所经历的一切都对她的思想产生刺激和影响,而导致她后来产生虚幻的原因

则是对门面百货商店的所作所为,在她的心理上受到了极大挫伤。她赚钱心切,而现实又使

她赚不了钱,在这种心理刺激和打击下,她的精神彻底崩溃了。因此,她把外界所看到的、

听到的事实加以曲解、变化以符合内心的需求,用夸大的想法来保持其受挫的自尊心。

三、外射(投射)作用

这是凭主观想法去推及外界的事实,或把自己的过错归咎于他人的心理防卫术,又称投

射作用。

某些外射行为可认为是人们自然而不可避免的失误,是一种人人极其常用的心理防卫术

,以此来保持个体的心理平衡,缓解严重的心理冲突,

借此对于错误的行为予以饶恕或解脱。但若将责怪他人成为一种习惯,总是将自己的过

错归咎于他人,就会妨碍我们与他人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不仅干扰了我们看到真实的自

己,而且容易把自己的过错外射到外界及怀疑他人而引起诸多麻烦;久而久之,甚至会逐渐

形成敌对的、难以容忍的、疑虑忡忡的人格特征,最终出现多疑、敏感等精神症状。例如:

古人云:“我见青山真妩媚,料青山见我也如是”,便是典型的投射现象。在现实生活

中,某贪官长期受贿,他的信念是“哪个当头的不吃黑?”

一个学生平素学习不努力,考试作弊,则认为别的同学学习也不努力,考试善于作弊,

而且与自己比较有过之而无不及。

四、内射作用

它是将外界的因素吸收到自己的内心,成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的一种心理防卫术。如人

们受早期的人格发展过程中事物影响,婴幼儿时期父母行为与言行,而逐渐形成自己的人格



内射作用通常是毫无选择性地、广泛地吸收外界的东西。但有时却是通过特别的心理动

机,有选择性地吸收、模仿某些特殊的人或物。这在心理上称为“仿同作用” (

identification)。“仿同”是指一种吸收或顺从另外一个人或团体的态度或行为的倾向。

当个体欲吸收他人的优点以增强自己的能力、安全,以及接纳等方面的感受时,就可采取仿

同的心理防卫术。

一般说来,仿同的动机是爱慕,是正常的心理现象,正如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但有时却是由一种心理防卫机制而产生的。例如:某女自称生平最讨厌遇事大声吼叫的

女人,可是自己遇到生气的事,却总是控制不住大吼大叫,而事后又每每因其失态而懊悔。

经深入查询,发现她有一个非常专横的母亲和一个非常柔顺的父亲。父母之间一旦存在分歧

时,只要母亲大吼一声,父亲立刻俯首称是。做女儿的生长在这种环境里,久而久之就形成

心理防御机制(一) 弗洛伊德心理防御机制
了一种认知,即遇事不分对错,只要谁的声大,谁就得胜。虽然她理智上知道大声吼叫是不

好的,但是在潜意识中,却处处模仿她母亲的粗陋行为,因她觉得这才是致胜之道。这种一

方面感到反感,另一方面又去仿同的现象,称之为“反感性”仿同作用。

与此相类似的现象是与恐吓者仿同,称之为“向强暴者仿同”。它是指有些人常受强者

恐吓、威胁或欺负,很害怕,也很讨厌。可是因为被威胁、恐吓得没办法,结果向恐吓者模

仿,自己也变成一模一样地去威胁或欺负比他弱小的人,以免除被人恐吓而害怕的心理。例

如某些孩子经常被父亲殴打,结果,他们转而去打弟弟或动物,以减轻或消除自己被欺负的

心理。

有时一个人失去他(她)所爱的人时,会模仿所失去的人的特点,使其全部或部分地出

现在自己身上,以安慰内心因丧失所爱而产生的痛苦,称之为“向失落者仿同”。例如某位

年轻人,自从母亲去世后,常常担心自己会患上心脏病,不时地按脉搏、摸头部。只要身体

稍感不适,就东奔西跑找医师,要求量血压、做心电图,惟恐心脏病突发而身亡。分析其原

因,原来其母生前一向关心他的身体状况,只要他身体稍微不舒服,马上就替他按脉搏、摸

头部,找医生检查。现在母亲去世了,他不知不觉中扮演了母亲的角色,模仿母亲关心身体

不适的“习惯”。他这样过分关心自己的身体状况,潜意识中保留了他已逝母亲的一些气质

与习惯,借以使他产生仿佛母亲尚在身旁的感觉,略慰失母之痛。

仿同的心理防卫使用过甚或仿同了错误的模式,其行为反而变得不正常。充满矛盾的仿

同,有时易导致多重性格。

上述这些仿同现象,基本源自“内射作用”。因内射作用主要是婴儿早期心理机制的特

点,是人格未成熟时所表现出的心理活动,故内射作用被认为是不成熟的心理防卫机制。

五、退行作用

它是指回复到原先幼稚行为一种心理防卫术。这种退行现象,是在遭受外部压力和内心

冲突不能处理时,借此退回到幼稚行为以使自己感到舒服、安慰的一种心理防卫法。这种现

象,各年龄阶段均可看到。例如有一五岁孩童,本来已经学会了自行大小便,后来突然开始

尿裤、尿床。为此,其母烦恼异常。经过仔细分析,才了解到这家新近添了一个婴儿,母亲

把全部精力放到这个小弟弟身上,整天“端屎端尿”,而无暇顾及“不惹麻烦”、“能自己

照顾自己”的“乖哥哥”。而这个男孩子发觉不能像从前一样获得父母亲的照顾,乃该为退

行。

成人也常有退行现象。例如某些病人经过死里逃生的车祸或危险的大手术之后,虽然躯

体方面已经复原,但是内心却一直担心,认为身体还没好,想方设法留在医院,不敢出院去

面对现实。这是因为病人经此变故,精神上受到打击,害怕再负起成人的责任及随之而来的

恐惧和不安,而退行成孩子般的依赖了。

事实上,人的一生中,难免有想重回到未成熟时代的表现以重温旧梦获取满足的时候。

只要无伤大雅,均可用退行作用来进行心理调节。如父亲与孩子捉迷藏,像个小孩子一样趴

在地上玩。这种短时间、暂时性的退行现象,不但是正常的,而且是极其需要的。

可是假如一个人遇到困难时,常常退行,使用较原始而幼稚的方法应付困难,或利用自

己的退行来获得他人的同情和照顾,以避免面对的现实问题或痛苦,就成了心理问题了。因

为退行作用毕竟是一种逃避行为而不是面对困难解决问题,况且不成熟的行为几乎无法避免

地把困难加重得愈发不可收拾。假如一个人在小时侯,遇到困难时,常发生头痛、肚子痛、

手脚麻木等现象,且一头痛就可不去上学,肚子一痛就不用考试,手脚一麻父母就会特别照

顾。到长大以后,遇到不能应付的困难时,就易退行,采用同样的方法处理,而“产生”头

痛、肚子痛等现象,以此逃避现实的困难。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2/128554.html

更多阅读

弗洛伊德力比多理论解析自我(精神分析学)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英文叫libido,力比多客体,在概念上讲,应该都是一样的。指那些在性方面能引起心理活动的事物,意识,观念。或指能使人倾注原欲于之的事物,意识,观念。等等。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分析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太多了,基本上每一个文学文本都可进

心理悬疑小说:弗洛伊德禁地

心理悬疑小说:弗洛伊德禁地[总目录]神秘惊悚的心理克隆计划,带出一段残酷的寻父旅程,解开所有密码的孩子,却是被父亲遗弃的实验品,当人性和欲望纠缠在一起,死亡和遗忘让一切回归起点。男孩的父亲,连同汽车在空旷的雪地上平空消失;女孩的父亲

英国卢西恩·弗洛伊德油画作品 弗洛伊德油画

卢西恩。佛洛伊德生于1922年,是著名心理学家西蒙。佛洛伊德的孙子。和所有的维也纳人一样,他与生俱来的怀疑、孤独和好奇精神常常使自己不安,对世界的感知也就保持了一种特殊的知觉能力。1933年他移居英国并成为画家后,这种知觉能力也就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人格理论 精神分析人格理论

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内容主要包括人格结构、人格发展动力、人格适应及人格发展阶段。弗洛伊德人格性欲发展阶段因为这个理论中人格阶段的划分方式是根据性兴奋的不同部位所提出的。整

弗洛伊德.梅威瑟:家庭暴力阴影下成长起来的金钱梅

本帖最后由 看不下去 于 2013-11-17 14:50 编辑BY JOHNSON SNOWDEN弗洛伊德小梅威瑟发现自己正盯着一只猎枪枪管。 泪水以及随之而来的大哭预示着接下来他密西根州大急流城的家里将遭遇不幸。而那时候小梅还没满两岁。据滚石说,潜在

声明:《心理防御机制一 弗洛伊德心理防御机制》为网友逃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