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中学生偷换升旗仪式讲演稿当众讨伐教育制度

中学生偷换升旗仪式讲演稿当众讨伐教育制度

来源:《扬子晚报》记者郭小川2012年4月11日

“这种变味的教育,学了能有什么用呢?就是考上大学能如何?找到工作又如何……”“我们不是机器,即使是机器,学校也不该把我们当成追求升学率的工具!”这样内容犀利的言辞,不是出现在辩论赛上,而是一名中学生在3000多名师生众目睽睽之下的激情演讲。9日,启东市汇龙中学经历了一场不小的“风波”。当天上午,学校举行升国旗仪式,一名高二学生在国旗下发表讲话时,将之前老师“把关”过的演讲稿,悄悄换成另外一篇抨击教育制度的文章。5分钟的演说中,这名学生“慷慨陈词”,表达自己对现行升学和教育制度的不满,抨击父母强加给自己所谓理想,引起一片哗然。昨天晚上,该校领导告诉扬子晚报记者,学校认为这名同学的演讲“言论不当,用词过激”,已对其进行批评教育,但本着宽容的态度,不会对其进行处分。

  谁都愣住了!众目睽睽之下,国旗下的讲话变“讨伐”

  9日上午上完第二节课,启东市汇龙中学3000多名师生汇集到操场上,参加升旗仪式。这是这所高中例行的活动。升旗完毕,还有一个国旗下的讲话,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当天的主题是“如何树立远大理想”。高二文科班学生江成博是演讲人。之前,他写的稿子已让学校把关通过,老师还对他进行了指导。

  但演讲开始,副校长徐辉就发现,这个孩子的语气不对,“根据调查,中国孩子计算能力世界倒数第一,创造能力世界倒数第一……”徐校长以为接下来就会发生“转折”,但很快就感觉不对,这名学生还在继续说,“这难道就是我们接受16年教育的结果吗?我们不能只为父母的理想而努力,应该有自己的理想。”“现在的生活根本不是我们想要的,这种变味的教育,我们学了有什么用?就是考上大学又能如何?”

  国旗下的讲话,江成博俨然当成了“讨伐”教育制度的“掷弹场”,“雷语”不断。这样让所有人深感意外的演讲,显然震住了场内3000多名师生。“这孩子太情绪化了,牢骚满腹,完全‘变了味’。”一名身在现场的高中老师告诉记者。但即使感觉到了不对,学校还是坚持让江成博演讲完。“我们没有关掉麦克风,更没有让他停止演讲。”副校长徐辉说。这则不到千字的手书“讨伐檄文”,江成博用了大概5分钟。

  谁也没想到!上台演讲时,他把“审过”的稿子悄悄换掉

  作为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汇龙中学非常重视每次的国旗下讲话。演讲学生不仅精挑细选,而且对学生写的演讲稿,老师还要严加把关。在不少老师眼中,江成博是一名成绩不错,落落大方,还热衷参与社会活动的好学生。去年国庆,小江还在学校组织的“忆红色经典”诗文朗诵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在演讲前,小江也将自己的稿子送给了老师“把关”,做事认真的老师还对小江的演讲语速、词句进行了认真推敲和指导。但谁也没想到,当天上台演讲时,他将之前送审过的演讲稿,换成了另外一篇,题目是《做美好的自我》。一名在现场听了江成博演讲的老师告诉记者,这个孩子慷慨陈词,个人情绪化严重,纯粹是发牢骚。事后,学校领导同他谈话时问他,现在的理想不是自己想要的,那自己真实的理想是什么?“连他自己也回答不上来。”一名老师说。

  为何要在如此庄重的场合,发表这样“不当言论”?记者多方联系江成博本人,但未果。据老师介绍,小江称自己最近看了一本“90后”大学生钟道然的书《我不原谅》,书中对当下教育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批评和反思。对书中的言论,小江深有同感。而有老师认为,这孩子之所以这么做,“是想出风头,成为别人瞩目的焦点。”据说,现场听了江成博的演讲后,不少同学还热烈鼓掌。

  副校长表示 已对其批评,但不会处分

  昨晚,扬子晚报记者联系到汇龙中学副校长徐辉时,他并未回避记者采访,而是坦承地表明了学校态度,“江成博同学在不适当的场合,言论不当,用词过激。”但他表示,学校对他的这种行为进行了批评教育,但不会像网上所说对其进行处分。“我们对学生很宽容,还是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徐辉说,当时,音响主控台就在不远处,也有老师站在演讲台附近,完全可以断掉电源或让江成博停止演讲,“但那样也会打击他的自尊心,我们还是坚持让他讲完。”

  据了解,目前,江成博已回到学校正常上课。

江成博国旗下的演讲讲稿

演讲者:江苏启东汇龙中学高二学生 江成博

杨东平先生按语:

4月9日,江苏启东市汇龙中学一名叫江成博的高二学生,在升国旗仪式的讲话中,将此前老师“把过关”、主题为“如何树立远大理想”的演讲稿偷换,发表了一篇抨击现行教育的演讲“做美好的自我。”他的演讲不仅获得现场学生的热烈鼓掌,也引起全国范围的关注。有人说他情绪化严重,纯粹是发牢骚,是想出风头。那么,请看看他5分钟演讲的全文吧!

我同意江成博的同学们的判断:他将会大有作为!他说的太好了:“要有自己的理想”、“要为活出自我而去努力”、“我们是人,不是机器,如果是机器,也不是学校用来提高升学率的机器”。事实说明,应试教育根本不是学生的选择和学生的利益,而是学校和政府的利益,这是全部关键所在!凭这位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道德勇气,他应当被优秀大学破格录取。由于还有这样的中学生,我们有理由对中国的未来抱有希望。

我选择向江成博同学致敬!


同学们:
在这个庄严的时刻,我要告诉大家,我们接受的是什么样的教育?
根据调查,中国孩子计算能力世界倒数第一,创造能力世界倒数第一,没有一个诺贝尔奖是接受中国教育而获得的,泱泱大国,亿万学子,能不害羞?这难道就是我们接受16年教育的结果吗?我们不能只为父母的理想而努力,应该有自己的理想。
这种变味的教育,学了能有什么用呢?就是考上大学能如何?找到工作又如何?我们不是机器,即使是机器,学校也不该把我们当成追求升学率的工具!
在这样的教育下,我们都在争取什么呢?都变成了什么人呢?
我们有的人充满嫉妒,嫉妒别的同学比自己考分高,不愿跟他们为伍,由嫉妒产生自卑;我们有的人充满孤独,长期泡在题海里,没有好朋友,又不愿跟爱玩的同学为伍,回头发现我们何其孤独!同学们,你们有木有感觉到?(鼓掌)
我们感觉不到爸妈的爱,他们上班时看不到我们,他们下班时又逼我们打题海战术,连交流感情的时间都没有,电视里演的一家其乐融融我们感觉不到。难怪说21世纪代沟问题最大,电视里出现少年打老人的事件,根本上是上一辈根本没有把爱传播。没有不合格孩子,只有不合格的教育,不是吗?(鼓掌)
我们感觉不到老师的伟大,他们为了升学率,不断逼我们,要么是补课,要么是布置做不完的作业,他们所做的一切都说是为了我们好,其实有时我们生病了他们都不知道,就知道我们没交作业,原来他们关注我们只是为了升学率,这不是关心。难怪有调查显示,90%的学生毕业后不回母校看老师,一点感情都没有!尊敬的老师们,这是你们想要的吗?(鼓掌)
如何树立远大理想?请先给我们要自由生活,请先还我们要快乐成长的时光!
谢谢!

向“做美好自我”的高中生致敬

鄢烈山/文

导语:我们不是在讨论公民素质吗?自由思想、独立精神,就是良好的公民素质。他也许偏激,也许表达得不正确,但他追求“做美好的自我”,忠于内心的感受,不迎合,不献媚,不讲假话、套话、官话,实属难能可贵。

经济观察网 鄢烈山/文江苏省启东市汇龙中学有位名叫江成博的高二学生,在每周一升国旗的学生例行演讲时,不用老师预先审改过的演讲稿,而换成了另外一篇,题为《做美好的自我》。在演讲中,他激烈抨击学校教育理念和方式的不合理。周二有同学微博报料称,他“因此被学校勒令退学回家,校方还准备给其严厉处分”。周二晚,“启东汇龙中学通过网络回应南都记者称,该学生已回校上课,老师也能理解他的做法。此外,校方还否认了网上传言的退学之说。有学生透露,昨日下午,校方通过广播告诉学生这种行为是错误的,‘要明辨是非’。”

看了《南方都市报》4月11日(周三)“网眼”版上的有关报道,我正想就此事写篇评论,正好编辑约我评此事,给我的报道却是江苏《扬子晚报》的版本,一看标题就可发现,其立场与南都的大不相同。

南都报道题为《学生私改“国旗下讲话”抨击教育制度被停课》。本来就是个人演讲,不是演戏,不是公事,不必照领导审定的脚本讲,所以“私改”就不是贬义的,至少贬意不那么严重,甚至是对学校搞形式主义假模假式的反讽。而《扬子晚报》的标题是,《中学生偷换升旗仪式演讲稿抨击教育现状》,一个“偷”字,贬损之意强烈。但是,《扬子晚报》说江同学是“抨击教育现状”,比南都的“抨击教育制度”要准确。江同学说“我们学习不是为了学校的升学率,我们不是学校利益的机器,就算是机器也不是学校的机器”,显然他不仅是针对全国性的“教育制度”,也针对了本校的教育方式。

重要的是,南都关注的是江同学的命运,是否“被停课”了?小标题有“演讲结束后被送回家”、“校方广播让大家‘明辨是非’”。校方称当时没有中断演讲,事后确实对学生进行了批评教育,“但并不存在网络传言的退学说法,是学生父亲认为孩子不懂事,主动带回家教育”。这当然是狡辩:如果不是校方的意思,家长怎么可能那么快知道学校发生的事?学校表现了一定的宽容,让他讲完,在舆论关注后不想把事情搞大,这都是可取的。

《扬子晚报》与南都的报道各有倾向性。南都引学生的观点多,多是赞同江成博的,有的称“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在升旗仪式上演讲博得满堂喝彩的学生”;也采访了学校领导,相对全面与均衡。而《扬子晚报》所引都是校方与部分批评江的老师的观点,只是带了一句“据说,现场听了江成博的演讲后,不少同学还热烈鼓掌。”好像不应该鼓掌似的。从新闻报道角度,《扬子晚报》做得很不专业。这种“导向”式报道,不知是习惯使然,还是价值观有问题?

本文写成了一篇新闻报道文本分析,且言归正传。

我是非常敬佩江成博同学的。他有独立人格,敢于独立思考,尤其是有勇气,敢于把自己的想法公开表达出来。我们不是在讨论公民素质吗?自由思想、独立精神,就是良好的公民素质。他也许偏激,也许表达得不正确,但他追求“做美好的自我”,忠于内心的感受,不迎合,不献媚,不讲假话、套话、官话,实属难能可贵。

《扬子晚报》上有个莫须有的“老师认为,这孩子之所以这么做,‘是想出风头,成为别人瞩目的焦点。’”这应该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江成博同学曾在学校组织的“忆红色经典”诗文朗诵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学校让他在每周一升旗仪式中三千人挑一地上台演讲,他已经“大出风头”了,还用得着出这种不讨好的“风头”吗?

令我感到欣慰的是,看网易这条新闻的跟贴,支持江成博同学的是大多数。网友shxjy43写道:“观点不一定全对和考虑的足够周全、成熟,但一个身处应试压力下、并身披光环的学生能有这种勇气和想法已属难得。为这个孩子鼓掌~!”网友“我用脚投票”说:“面对这样有头脑、有勇气的中学生,那些校长、老师以及教育官员们,你们不感到无地自容吗?”

我希望,学校如果做不到以有这样的同学为荣,至少要表现出对他们足够的宽容。

中青报:升旗仪式上演讲的权利应被捍卫

来源:中国青年报作者:胡印斌 2012年4月12日

江成博火了,老师们愣了!4月9日,周一,江苏省启东市汇龙中学3000多名师生举行例行升旗仪式。礼毕,在“如何树立远大理想”的主题演讲中,高二文科班学生江成博完全跳开老师“审过”的演讲稿,慷慨陈词,激烈批评现行升学和教育制度,抨击父母强加给自己所谓理想,现场一片哗然。事后,校方表示,本着宽容的态度,不会对这名“言论不当,用词过激”的同学进行处分。(《扬子晚报》4月11日)

在后续处理中,汇龙中学的领导和老师们确实表现出了可贵的理性和克制。这既为这所学校增色不少,也使得一般社会公众对于中国教育现状的改变和进步多了一些信心。不过,学校的宽容以及不进行处分的决定,不仅不足以应对这一事件所涵泳的意味及价值,也无法消弭公众对于中国教育现状的普遍不满情绪。

就表达方式而言,公民有权利站在国旗下、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发表个人的意见和看法。学校的升旗仪式,非但不应该是限制表达的特定要素,恰恰应该是捍卫这种自由表达的象征。校园升旗仪式上演讲的权利,当然应该得到捍卫。这既是宪法赋予的神圣权利,也是公民意识的自然流露。学校领导认为江成博是在“不适当的场合”言论不当、用词过激,这实在是双重误读:场合未必不适当,表达也未必不被允许。

学校重视升旗仪式和每周例行的国旗下演讲,并对演讲稿把把关,这些都没有问题。但如果这种把关演变成对于学生思想、意识的束缚,甚至代替学生思考,就不合适了。更何况,高中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已经有了独立的思想,学校和老师也不能一味地充当“思想保姆”,牢牢地把他们攥在手心里。老师批评江成博发言“情绪化严重”,其实是不习惯这种表达方式而已。

高中生批评一下时下的教育现状,发发牢骚,这算不得什么惊世骇俗的事情。尽管在其言论中可以明显看到“拿来主义”的痕迹,有不少社会上习见的程式化议论,但并不能据此认为其所批评的内容就不该置评,更不意味着学生就没有权利批评教育。过分追求升学率、重分数不重能力、父母包办孩子的理想……这些现状不该批评吗?江成博当日演讲的题目是“做美好的自我”,多好的题目!

现行教育的种种不如人意处,远远超出江成博指出的那些内容,只不过,以往我们听到的,大都是旁观者的声音,很少有学生能自己发声。这一次,江成博在全校师生面前亮出了自己的观点,有勇气、有思想,值得赞许。当然,如此“偷梁换柱”的偷袭方式,也确有不妥之处,江成博应主动解释,求得老师和学校领导的谅解。不过,如果事先就拿出这样的演讲稿,还能通过吗?

其实,学校也好,老师也罢,完全可以因势利导,做得更好、更容易被学生及社会接受。一方面,坚决捍卫学生自由表达的权利,不使这种权利被所谓“庄重场合”屏蔽;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教育的本质,以疏导而非封堵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改善那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真正实现教学相长、相得益彰。

曲征:中学生偷换演讲稿表达了什么诉求

来源:荆楚网作者:曲 征

4月9日,江苏启东市汇龙中学学生江成博,在国旗下发表讲话时,将之前老师“把关”过的演讲稿,悄悄换成一篇抨击教育制度的文章,表达自己对现行升学和教育制度的不满,抨击父母强加给自己的所谓理想。(4月11日《扬子晚报》)

  “这种变味的教育,学了能有什么用呢?就是考上大学能如何?找到工作又如何……”“我们不是机器,即使是机器,学校也不该把我们当成追求升学率的工具!”江成博的这些言辞,激烈、犀利,时间长达5分钟。其间,老师们没有打断他的演讲,也没有关掉麦克风,本着尊重学生的理念,老师们让他把话讲完。在佩服该校教师雅量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思考:演讲内容表达了学生什么诉求?

  江的演讲,受到学生们的鼓掌支持,说明许多同学的想法是倾向于江成博的,只是大家不敢在公开场合说出来罢了。而对于江的演讲,许多老师也会感觉他讲了真话,只是也不敢说出来而已。

  素质教育这几年搞得可谓轰轰烈烈,而应试教育的阴魂并没有走远,有些地方还在为应试教育烧香上供,叩头膜拜。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还是成绩和分数,学生们依然是提高升学率的机器与工具。当然,学校好像也有苦衷,因为上级盯着升学率,社会与家长也盯着升学率,升学率一旦下滑,生源就成一个大问题,生源没了,“收入”减少,学校危机也就来了。但这是否就应该成为将学生定位成“学习工具”的必要理由呢?

  笔者认为答案是否定的。一者,尽管高考制度造就了目前普遍关注升学率的社会环境,但是作为教育者,校长与教师必须明白,分数不是一切,成绩不能成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二者,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学校不能只盯着死记硬背、题海战术,不能无休止地掌灯熬油,为此耗费学生们的青春年华。学校要创设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力求避免扼杀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陈旧呆板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乐于学习,而不是厌倦学习、仇恨学习。三者,要允许偏才的存在,避免用同一张课程表来“卡”每一个学生,许多有成就的成功者,都不是用课程表“卡”出来的通才,而恰恰是某一方面的偏才、怪才。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特长,关注其特长、发展其特长,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今的校园,缺乏的是生动活泼,充斥眼球的是老态龙钟、未老先衰。学校、老师将学习的重任压给学生,家长则把未来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学生身上,于是,书包塞得鼓鼓囊囊,头脑累得昏昏沉沉,眼睛近视得迷迷糊糊,书桌上的学习资料高得遮挡了学生观看黑板的视线,学生苦不堪言。

  如此忍辱负重,学子们能找到学习的乐趣吗?该松绑了!我想,这就是江成博同学的演讲所要表达的诉求吧!

江成博“国旗下的讲演”有啥不当?

来源:大众网作者:王垚烽

“这种变味的教育,学了能有什么用呢?就是考上大学能如何?找到工作又如何……”“我们不是机器,即使是机器,学校也不该把我们当成追求升学率的工具!”4月9日上午,江苏启东汇龙中学举行升国旗仪式时,高二学生江成博在国旗下发表讲话,将之前老师“把关”过的演讲稿,悄悄换成另外一篇抨击教育制度的文章。该校领导称,学校认为这名同学的演讲“言论不当,用词过激”,已对其进行批评教育。(4月11日《扬子晚报》)
转:中学生偷换升旗仪式讲演稿当众讨伐教育制度
对于江成博“国旗下的讲演”,校方给出的“定论”是言论不当、用词过激,“这孩子太情绪化了,牢骚满腹,完全‘变了味’。”有老师甚至认为,他之所以这么做,“是想出风头,成为别人瞩目的焦点。”不过,在公共舆论场中他却收获了一边倒的赞扬。有网友表示,“观点不一定全对和考虑的足够周全、成熟,但一个身处应试压力下、并身披光环的学生能有这种勇气和想法已属难得。”并反问校长、老师“你们不感到无地自容吗?”
如此迥异地评价结论,不由得使人想起一句老话:“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最近一段时间,自杀、烧书、逃学……各种对于教育的微弱反抗、无声呐喊频繁曝出,充斥着各大媒体的版面。相比其他一些或许带有盲从性质的“集体行为”,笔者以为,江成博这番“个人秀”无疑更具指标意义。因为根据报道,在不少老师眼中,江成博是一名成绩不错、落落大方,还热衷参与社会活动的好学生。这促使我们反思,为何连“优等生”、现行教育模式的“既得利益者”,也对“这种变味的教育”充满愤懑、大加挞伐呢?
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所著《大教育论》中曾尖锐地指出,一些学校成了青少年智力的“屠宰场”,每一个青少年恨不得从教室里即刻逃跑,他们在教室里度过了令人沮丧的岁月却所获不多……时光进入21世纪,悲观地讲,我们教育的进步似乎并不大,以至于身处“体制内”的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都感叹,多年来我们的基础教育违背了教育真谛,也违背了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更何况,这一切的产生并非体制“一己之恶”,弥漫社会的“成功学情节”与“产业化崇拜”,老师、家长间结成的某种“价值同盟”,难道不应对此负责吗?我们承认,单靠学生一两次激情焚书或慷慨陈词,显然不能够改变现状,但对于身处权力链条末端的学生们来说,除此还有什么办法呢?从此角度来讲,学校不仅没有权利批评这位“戳穿皇帝新装的小孩”,反而应该自省,在这幕不堪的教育丑剧中,自己究竟扮演了怎样不光彩的角色?

中国式教育只能以什么姿势倒掉?

谢无愿2012、6、11《博客中国》

几年前,春节时到一朋友的家,那位有心的父亲拿出他儿子从小学二三年级到六年级的作文本给笔者看。这一看,就从那些稚嫩的文字中看出了几分心寒。

孩子很聪明,母亲又是老师,小文章写起来像模像样,估计这其中也有父母的引导之功。只不过二三年级与四年级以上所写,完全是两种格调。看二年级时的小作文,显然是内心流淌出来的,文字虽不多,也有些错别字及语法上的小毛病,洋溢的却是一片天真灿烂,就像出生未久的小动物对着蓝天和草木呢喃地叫,朴素而动人。记得有一篇写到其房间窗口有一小盆花,又有鸟儿飞过,文中的一句是“小鸟回去了,不过春天停在我家的窗口”。

然而,到了四年级以上的文章,已转而变成中国式宣传口吻,什么“永远生活在幸福的阳光下”,什么“做一个精神文明的小标兵”之类,充满生搬硬套、索然无味的胡话与新八股,失去了真实气象,更不是孩子该说该想的,而是垄断多年的意识形态折射而来的那套东东。不用说,在貌似正气凛然的教育之下,两三年前我口写我心的那种自由没有了,天真烂漫不可复再,孩子的脑袋,几乎被塑造成设定程序的人肉软件。

面对笔者的不忿,作为多年朋友的孩子他爸也不留情面,立即反唇相讥,说他何尝不明白孩子的这种变化很可笑,可要是按笔者那种自由散漫的想法去做,孩子在课堂上还不成了异端和另类,老师是这么教的,高考是这么要求的,那有什么办法!而且即便人人都清楚其中的假与劣,既然大家习以为常,存在即合理,孩子就得按这样的模子炮制,否则便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难道以后要做孤家寡人吗。

的确,老师与父母满意了,一种荒诞的教育功能得逞了,特殊文化企图实现了,在如此轨迹上亦步亦趋的孩子也将被视为成功;但是,一个社会及其精神意识却失败了。而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有多少孩子以后的人生终将能真正成功?

不用说,如此教育出来的孩子,长大后10个中恐怕有7、8个习惯文过饰非,或不问是非,甚至满口谎言;因为自小便习以为常,还极可能活生生将现实迷糊于谎言之中。看着鱼贯而入的应试士子,站在东都洛阳宫门前的唐太宗李世民得意地抒发:“快哉,天下英豪皆入吾毂中!”在当今的中国式教育之下,成千上万的孩子将入谁的毂中?

众所周知,今日中国教育深广而严峻的积弊,绝非只显示在孩子们的几篇作文上面,也非仅仅是文化观念上刻意的不正常传导,更不单是学校只拿座位和学位圈钱的丑态,而是整个教育价值理念、教育内涵和教育方式的扭曲,是整体教育体制被严重异化。从幼儿园到博士后,一方面,教育被绑紧在某些特殊动机之上;另一方面在民间诉求上,则以升学与获利为唯一目的,不管小学大学、文理工科,反正最终只与应试有关,与谋生技能有关,与正常教育应有的人文功能、与人性成长的要求背道而驰,越行越远。

这是双重的失陷与堕落。杰出的国际幼教先驱蒙台梭利说,“教育为的是帮助生活,而不是为了传授知识”。而这里的教育,连传授知识这一点都被牵引在特制的笼子里,还谈何帮助有合理文明价值的生活!假如对生活有所帮助的话,这样的教育更多的是在实质上帮助特定群体的生活。教育成为机器,然后再以机器制造机器。这样的教育堪称彻底迷失了本性,整个教育被引向一条最狭隘的道路上,引向最低劣的社会性。

古今中外,大概很难找到一种教育如此伪善,又如此犬儒庸俗,在相当意义上,甚至已上升到罪恶的高度。

困难在于,似乎人人都知道其中的害处,但人人都无能为力,似乎永远挣扎不开,只能跟在它屁股后面走向灰暗的未来。父母、老师和教育体制、全社会共谋,让一切积重难返惯性巨大,像吸毒成瘾-------如此教育,是一个社会被严重套牢的突出象征。

前些天的新闻,北大的钱理群教授在一个会议上说,现在北大清华“培养的都是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是很沉痛的语言,不过此话或许还乐观了点。真正聪明的利己主义者即使没有理想与激情,也会对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终极关系有所体察,对某些强硬的社会安排仍会有所排拒,因为根本而言,社会失败了,众多的个人就失去成功的应有概率。如今大学产业链制作出来的利己主义者,恐怕只有精明,哪来的“精致”,他们只能在特殊国情下一味萧归曹随,只会在大小权贵面前沿门托钵。当然,说到底这不是年轻人的错。

教育领域尤其是大学教育,其实在无形之中是社会价值精神的汇聚点和敏感区,一个社会在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意识及上层建筑欲求的优与劣、好与坏,均会在教育上凸现出来。拿现今大学的风貌与上世纪80年代的大学相比,在很大程度就能看到这一点。在社会体制与机制全面呆滞、精神危机深重的今天,浮华躁动与不公正并生,连腰缠万贯的人都大感朝不保夕,基本安全感的缺失,直接导致的就是极端功利主义的泛滥,体现在教育上,则是人人不计代价地抢占所谓的起跑线,根本不想一想在一条缺乏文明座标的迷途上,即使你的后代挤倒别人后继续前奔,说不定哪一天又被另外的人踏成肉泥,或者即使侥幸到达你所认为的目的地,那里却是一片沼泽。

看情形,若社会没有大的变革,要改变现今的中国式教育,大概是没有办法了。因为连底线在哪里,整个社会都找不到,例如,作为当今教育链条的关键环节,百病缠身的高考仍不得不被当作相对公正的标尺。一个号称五千年文明的民族,就是找不来一剂药,眼睁睁看着满身毒素的教育作践着成千上万的下一代。

教育体制改革谈了N年也“做”了N年了,一而再再而三,带来的是更大的失望。事情极棘手,根源却不复杂,那就是灰色的教育,是被整体社会体制染成的。一些理想尚存的学者还说,大学应该有乌托邦存在,然而应该的事儿多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在曾经铺天盖地的社会乌托邦破灭之后,强制依然肆虐,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大学可能有乌托邦吗?因此,一如当今的经济体制一样,要彻底改革教育,就急切需要以社会政法、文化的深入变革为大前提,没有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就没有教育的涅盘重生。不然的话,任你下了多少文件,引进多少国际惯例,花多少血本,统统毫无用处。

没有具体的办法,只好谈大的走向,没有现实的条件,只好寄望于未来。在可以预期的时间内,多周到的政策、多尖端的技术措施,都绝对无法改变中国教育的现状。唯一能做到这一点的,恐怕只有社会的自由,也就是社会现代性重大变革所带来的自由。只有社会自由,才能打破中国教育汇聚着的众多社会牵制,消解它蓄积已久的巨大负面活力:自由带来的多元化,让下一代有更多的文化和生活选择,不必局限于形形色色的垄断之中;自由带来不断更新的社会生活能量,使根深蒂固的旧体制难以操控教育;自由带来的进步文明价值,将重塑教育的理念与内涵……也就是说,严重畸形、躯体庞大的中国教育只能在自由面前倒掉,也在自由的面前重建。

今年4月的一天,在江苏启东市汇龙中学,作为全校升旗仪式学生代表的高二学生江成博,自主地换掉假大空的“如何树立远大理想”演讲辞,当着3000多同学,一发不可收拾地痛批当今教育,激昂地高呼“现在的生活根本不是我们想要的,这种变味的教育,我们学了有什么用”,“这难道就是我们接受16年教育的结果吗?我们不能只为父母的理想而努力,应该有自己的理想”!

这是巨石之下像野草一般长出来的自由。不难想象,到了成千上万个江成博涌现的时候,洪流一样的自由就来到了,中国式教育只有此种情况下,才会在人们面前以极其丑陋的姿态轰然倒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2/128391.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美华转:反腐路上不怕鬼 不信邪

原文地址:美华转:反腐路上【不怕鬼】【不信邪】作者:美华博客3_0习访美,在西雅图首站演说就罕见提到「反腐斗争」。还记得3年前中共十八大,习的「就职演说」吗?「打铁还需自身硬」、「物必先腐后虫生」。习不仅将「反腐」放到施政首位,赴美

转载 敬请再转:2014高考作文完整版

原文地址:敬请再转:2014高考作文完整版作者:中国教师梁恕俭2014高考作文·广东卷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数码科技的时代,照片很多,记

转载 转:大威德金刚仪轨

原文地址:转:大威德金刚仪轨作者:清净法身佛注:我博客中所有密宗法,無論是修本尊還是修護法,內容均是轉帖來的。您可以看看瞭解一下,沒有經過灌頂不可隨便修持,恐不如法給自己帶來不便,慎之!阿彌陀佛!

我的藏书阁----《谁把流年暗偷换》作者:也顾偕

等待千年,只为一个你----《谁把流年暗偷换》作者:也顾偕(一)书推介绍那一天,她醒在陌生的躯体里,遗失记忆,恍若隔世。那一年,迷途春日里与他相遇……薄雾如纱,欲留且往。“你为何不认我?”“我不是你娘子。”“娘子说什么便是什么。

声明:《转:中学生偷换升旗仪式讲演稿当众讨伐教育制度》为网友梦幻的味道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