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山中武当道观 武当山道观](http://img.413yy.cn/images/31101031/31012053t018e2c2d757d39755f.jpg)
中武当又称天柱山,位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城西36公里的清江北岸,是以道教文化与险山幽谷为特色的宗教朝拜旅游区,终年晨钟暮鼓,香烟缭绕,来自于湘鄂渝川黔的朝圣香客和揽胜游人络绎不绝,系道教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一,它与鄂西北武当山南北辉映,享誉四方,是为道教名山。中武当主峰海拔1445米,南临清江画廊,北望长江三峡,四周群山拱手环抱。远看主峰,石笋高标,孤峰峙立,拔地耸天,巍峨超群,有健笔凌云之势;近观山巅,三峰争峭,双桥飞虹,宫观雄踞,云梯高悬,得仙山琼阁之妙。中武当道观始建于唐,扩建于明,大兴于清,复修于20世纪末期。几经风雨沧桑,宫殿亭阁终成规模。仿武当山修成地母宫、灵官殿、玉皇亭、三帝宫、忠恕门、南岩宫、祖师殿等,并架石桥两座将三峰连接,开凿上山石阶三千余级,整个建筑精工石砌,金碧辉煌。
中武当传说故事颇多,神乎其神。比如“飞来天桥”,在很久以前,中武当三峰隔开,相距丈余,人们在架桥的时候,万仞绝壁,工匠无法立足,屡架屡塌,这时正好南海观音心血来潮、睁开慧眼,只见中武当高耸入云、四周祥光笼罩、工匠架桥不胜艰难,顿发慈悲心肠,杨柳轻拂,在三道岩峰之间划出两道彩虹,工匠们循着彩虹,依次而建,一天之内顺利地架通了两座石桥,从此三峰连为一体。还有“偷不走的柱子”、“无量功德天赐子,忽然一夜石成金”、“神泉”、“阴阳井”、“五仙洞”等传说。总之,中武当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动人离奇的神话传说,古朴雄浑的石木建筑,古老神秘的宫观殿堂,险峻秀丽的山水风光,吸引湘鄂渝川黔的香客朝拜,游人如织,四季络绎不绝。
1943年,日本侵略者犯境将中武当破坏,抗战胜利后复募捐修复。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文革”时期,中武当失于管理,损失惨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武当道教场所的开放开发工作遂纳入了县委、县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1985年11月自治县民族宗教事务局成立后,工作进程进一步加快。1987年10月22日,时任自治县文化局局长龚发达、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李德胜、旅游局局长李春元等一起商议,决定组成联合调查组到中武当实地了解情况,并制定中武当管理暂行办法。划定了中武当的保护范围,确定了保护内容,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搬走和损坏山上的现有建筑、石条、石碑,一草一木不得砍伐,同时聘请天柱山村的村民刘开照为临时管理员。
1987年底,自治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向自治县人民政府呈报了《关于开放中武当为道教活动场所的请示》。1988年初,为切实贯彻执行中发[1982]19号文件精神,满足广大信教群众的宗教活动要求,自治县人民政府决定开放中武当为道教活动场所。1993年冬,自治县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到武当山接请李玄辛道长到中武当道观任住持,主持中武当道观的道务工作。1996年3月,中武当举行了隆重的开光仪式,从此中武当道教活动步入正常轨道,中武当随之也成为鄂西南著名的旅游观光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