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知识问答 一站到底题库及答案

1、农民为什么要起义?

新中国教科书总是说地主残酷压迫农民,导致其起义,事实是地主99.9%都是仁慈、节俭、勤劳、乐善好施的。

农民起义直接原因总是活不下去。活不下去的原因是:

1)统治者野蛮的统治:如秦朝元朝等等野蛮时代。

2)农民没有任何社会保障,靠天吃饭,一旦老天不帮忙,必定发生饥荒。饥民流离失所,引发社会动荡,导致更多人生活无着,更多人流离失所,社会进一步动荡,最后恶性循环,几下玩球蛋。

3)外族入侵引发战争,战争引发动荡,进入恶性循环。

4)军阀之间发生战争,战争引发动荡,进入恶性循环。

2、旧社会的官员能贪很多吗?
中国历史知识问答 一站到底题库及答案

没有,旧社会的官员一般廉洁,想贪也机会不多。就像国营企业的管理者贪的机会比私营企业要多出很多一样,家天下机会很少。和珅贪是因为那是皇帝和官员都是野蛮外族人。

朱元璋反贪很闻名,动辄革皮实草,其实那些倒霉蛋要放今天,都是廉洁的不能再廉洁的清官。顶多是收了人家几只鸡而已。

3、旧社会的上访

看看古代是如何处理上访的

作者:杨开亮

2010-5-31 11:34:06

上访,古谓之鸣冤。不平则鸣,古今同理,百姓积怨难平,或认为裁定不公,即可向更高一级的衙门申诉,以求得公正的裁决。只要当时社会不是黑到暗无天日,官员就不敢官官相护,问题不难解决,即使官官相护,如果最高统治者下决心主持公道,也是可以解决的,慈禧为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废除一百多个高官。为一草民声而罢黜百官,这在现代已近乎天方夜谭。

古人上访既不非法也不违法,男人不用担心被打断腿,女人不用担心被强奸,男女均不用担心被送入精神病院,当然更用不着担心被拘留、被拦截、被恐吓、被追捕,只要备足盘缠,到达衙门口击鼓鸣冤,官员就得放下手中公务升堂受理,不敢有丝毫怠慢。古代官员注重为官声誉,又大多秉承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理念,不敢胡来,为卸任告老还乡计,至少在家乡父老乡亲面前不敢随意耀武扬威,权力也非常有限,至少无权随意拘禁访民。河南一农民欲用乡长茶杯喝水被拘7天 ,福建一妇女向市委书记下跪喊冤被拘9天,大批群众到辽宁省庄河市政府反映村干部涉嫌腐败的问题,要求市长出面接待但遭拒,于是在政府大楼门口集体下跪,河南内乡法院尽然在门口悬挂标语:上访一次拘留、上访二次劳教、上访三次判刑,深圳明确14种“非正常上访” 禁止到中南海天安门。

二十四史尚无一个小小乡长或区区州官可以随意捕捉访民的记录,至于千人下跪也跪不出市长一面,即使是最浪漫的幻想家看来已近于上古神话。

鸣冤其实就是一种民告官的直诉形式,民有冤屈,当地衙门不能伸张,便可越级向上级衙门伸冤。家天下时代的皇帝们,只要稍有点智慧,都会把访民的鸣冤叫屈视为民情上达的重要载体,用舆情监督官员,并以此化解官民矛盾,维系社会稳定。今非昔比,尔今上访被送精神病院 官员斥其激化矛盾,是非颠倒若此,百姓夫复何言?

中国历代,只要社会肌体健康,民情上达的渠道是畅通无阻的,政府的责任是保障上访权利,设立便民告状站。早在尧舜之时,便已出现了“进善旌”、“诽谤木”以及“敢谏鼓”等直诉形式。西周又设立了“路鼓”和“肺石”。秦汉时设有公车司马,专门负责接待直诉事务,从魏晋开始,正式设置了“登闻鼓”制度,使直诉制度渐趋制度化和正规化。

所谓“登闻鼓”,是取“登时上闻”之意,源自西周的路鼓,魏晋时期形成制度,一直沿用至清末民初。杨三姐告状就是用的这种形式。登闻鼓可以说是沿用了两千多年的诉讼形式,自从有了登闻鼓,“击鼓鸣冤”老百姓告状可就方便多了。

闻鼓升堂,是对衙门官员的起码要求,如果敲到点子上,声闻皇帝,冤案可能立刻解决。

南朝梁武帝时,京城建康就发生了吉翂击鼓救父的直诉事件。

吉翂的父亲是吴兴原乡县令。由于父亲为官清廉正直,因此招致了一些人的不满。这些人便罗织罪名,要将吉翂的父亲置于死地。在一个贪官横行的社会里,作一个清官是很危险的, 一个不会同流合污的清官,不仅很难融入官场主流群体,而且可能自身难保。正如在一个杀人越货的土匪窝里,要做一个心慈手软的优秀土匪是很困难的一样。所以,圣人传语后人:邦有道则仕,无道则隐。

父亲被押送到中央的廷尉审理,熬不过酷刑,便“供认不讳”了,被朝廷判为死罪。吉翂时年15岁,情急之下赶赴京城,敲响了登闻鼓。鼓声惊动了梁武帝,下令廷尉卿蔡彻查此事。蔡法度将调查结果向梁武帝作了汇报,梁武帝立即下令赦免了吉翂的父亲。

恐极呼天,痛极喊娘,人同此心,事同此理,连高压锅都要呲呲作响,而况人乎?“呲呲”就是最好的稳定,把排气孔堵死了,固然可以得到片刻宁静,但这个稳定能保多久? 一个社会,有人发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万籁俱寂。

使天下人,不敢言而敢怒,是哪个朝代的事情?

古代访民可以告御状

古代的老百姓有福啦,不仅可以击鼓鸣冤,而且还可以告御状。专制政体下,冤狱时有发生,上访现象也常见史书记载,将状告到皇帝面前,历代都有。

所谓告御状就是平民百姓将申诉信直接送皇上,或在皇帝出巡时,拦驾递上申诉信。既然是需要皇帝亲自处理的案件,当然是涉及重大冤情的刑事案,或者是事关民生的民告官案件,像偷瓜摘葫芦之类的小事就不必麻烦皇帝阁下了。

皇帝阁下对访民的“越级上访”,不仅不能心生厌离,还要从制度上保障子民的上访权利。大明朝朱元璋先生就曾规定:庶民可直接向他反映情况,任何官员不得阻拦。清王朝明文规定,各部门不得扣压平民的上书。访民只要理由正当,拦路告状也是可以的。康熙帝一次南巡时,苏州一位士民就曾拦轿上书,要求减轻苏州百姓税收负担,康熙帝停轿御览,当即下令有关部门研究处理,减免税收。

尊重上访者,认真处理其申诉,在中国古代是一个传统,不是个别帝王这样做。崇祯年间,奸相温体仁当政,朝野上下,无不切齿痛恨。一知县被温陷害收到重处,其母到京城 ,每天在大街上等候温的官轿,见到就乱骂,并用石块砖头乱投,成为京师一景。崇祯无奈,只能给温加派卫兵。即使是政治特别黑暗的元朝, 告御状也不会被视为“非法”,上访者会受到保护,不会发生湖北两男子因拍摄上访被送精神病院之类的怪事。

元顺帝时,公元1345年冬,朝廷派遣朝员王士宏等“宣抚诸道,问民疾苦”。这些钦差每天花天酒地,哪管民间疾苦。江西一位有良知的知识分子黄如征出于义愤,不远万里赶到京城拦驾上书。他在信中举报说:朝廷派往江西、福建的官员早被当地不法官员腐蚀收买,成了他们的保护伞,建议元顺帝惩处那些贪官污吏。元顺帝“亲览其书,喜见于色”。为保障上访者的人身安全,顺帝特意吩付身边的大臣,安排黄如征住进招待所加以保护。几天后钦授黄如征为“江西等处儒学提举”并命侍卫护送出京。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黄如征没有接受任命,悄然返乡。至于王士宏等钦差,虽未受到严厉处分,却因官誉不佳,此后一直未予重用。

古代有古代的情况,现代有现代的情况,但尊重上访者的权利,古今同理。

上访不仅可以让政府直接了解民情,碰上英明的皇帝,甚至可以促使国家向文明靠拢。历史上就曾经有过皇帝从谏如流、因上访废除恶法的记录。汉代缇萦上书救父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缇萦的父亲淳于意医术精湛,声明远扬。由于一次误诊,地方衙门给他判了“肉刑”,要把他押解到长安去受刑。淳于意膝下无子,只生了五个女儿。在临行之时,他指着自己的女儿们骂道:“可惜我没有生下一个儿子,在关键时刻,一个有用的也没有!”几个女儿除了哭就是泣。最小的女儿缇萦情急之下,决定跟随其父到京城长安,设法搭救父亲。

一个弱女子,只身他乡异地,那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艰难困苦,可想而知。眼看父亲就要受刑,缇萦竟然想到直接给皇帝写信申诉冤情。上访信写得感天动地,其中一段尤其动人:“一个人如果被判处死刑,就不能复生;而一个人如果被判处肉刑,脸上被刺字、鼻子被削去或双脚被砍断,也都无法再生。被刑之人即使想改过自新,也没有任何机会了。如果父亲的冤案不能平反,我愿做一名官奴婢,替父赎罪。”缇萦的信很快便送到了汉文帝的手中。文帝看罢,被这个弱女子的孝行所感动,随即下达诏书予以赦免,同时下令废除了绵延千年的野蛮肉刑。

一个普通的百姓来到京城,竟然可以直接给皇帝写信,并由皇帝亲自办理,给访民一个说法。这种民情上达机制,今已荡然无存。山西临县上访村民被判“敲诈勒索政府”获刑3年,中国历代无此先例。

告御状的情景,尔今难再,我们只能在电视剧里过过眼瘾,发发怀古之幽思了。

古代可以状告皇亲国戚

中国人蚂蚁般吃苦耐劳、牛马般顺从驯服,以强大的暴力机器和无孔不入的谎言驾驭这些低等动物,对任何一个统治者来说都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作为回报,历代治者都要为子民立一个贞节牌坊曰勤劳善良,以鼓励百姓再接再厉,发扬光大,最好耐劳到吐血,驯服若宠物狗,以此换取一统江山,万年基业,龙子凤女,代代相传,金枝玉叶,永不变色。

屈死不告状,是中国人祖传的保身秘方,除非涉及生存或生命此类生死攸关的大事,否则,不会以身家性命为赌注,走上艰难的告状上访路。好在古代民意上达机制尚存,子民不仅可以击鼓鸣冤,还可以告御状,由皇帝阁下亲自受理。告御状非同小可,那肯定是一般官员处理不了或不敢处理的大案要案,有的事关高官徇私枉法,有的可能涉及皇亲国戚,情况非常复杂,非皇帝出面不足以摆平此案。特别是状告皇亲国戚,等于直接跟皇帝叫板,胜败难测,皇帝能否主持公道,也往往成为一个社会正义是否缺失的晴雨表。开明的皇帝,为长远计,有时也不得不牺牲皇权利益,以维护社会正义的形象。

北宋年间,发生了一起农民因土地纠纷告御状的事件,因被告来头太大,以至百姓不得已联名具状,直接告到了哲宗皇帝面前。该被告不是别人,正是哲宗的母后——向太后。案情不复杂,但处理起来一波三折,耐人寻味。

向太后皈依三宝,一心礼佛,这本来是功德无量的好事,但她老人家为了给自家建造功德寺,却强行霸占了数百户农民赖以生存的耕田。失去了土地的百姓们被迫联名状告太后侵占民间土地,威胁到他们的生存权。状纸很快传到了哲宗手中,哲宗立即下令开封府的官员调查此事。当时的府尹王震、户部尚书蔡京等人出于维护皇权利益的需要,认定这些梗地为官家土地,向太后使用这些土地属合法行为。是非颠倒若此,一时民意沸腾,满城风雨。农户们怨气难消,二次将申诉材料递到哲宗手中,哲宗再次下令彻查此事。为了防止徇私枉法,这次哲宗将查案的任务下达到了开封县。此时任开封尉的叫范正平,他是名相范仲淹的孙子,为人刚正,不畏权贵。经过查验,范正平发现被太后家强占的土地确为农民私家土地,政府无权强征。哲宗在了解了事实真相后,下诏土地归还农民,寺院改在城外修建,同时,鉴于王震、蔡京等人查案疏失,给政府造成不良影响,决定处以罚金,以示薄惩。

近年来在征收征用土地过程中损害农民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保护农民的耕地不被非法占有,是历代政府的基本职责,别说地方政府不敢强行征地,就是皇亲国戚也不例外。

正义缺失是体制正义缺失的结果。什么是正义缺失?就是不讲理,因为无理可讲,正义得不到伸张,结果邪气肆虐。所以,民怨沸腾,冤案丛生,应该从深层次的体制上寻找原因。谁有资格制造正义缺失,当然是政府。以此故,鸣冤上访通常与告官密不可分,而官官相护是中国一大特色,绵延千年,经久不衰,于今尤甚。于是,芝麻大的小事,由于处理不公,最后演化成通天命案,内蒙一对夫妻赴北京上访纵火自焚,谁之过与?

敢为访民做主的清官

一个时代冒出几个清官,是百姓的福气,也是朝廷的福气;假如一个社会贪官污吏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清官若麒麟出世,子虚乌有,百姓自然不能期望这样的社会能有什么作为,治者也别奢望冒充什么盛世,欺世盗名。

话扯远了,回到男人的脖子。“男儿膝下有黄金”是一句古话,老家伙们常常以此激励后生保持阳刚本色。“男儿项上有钢筋”是杨老的发明,意在表彰古代优秀男儿宁折不弯的气概。“任他皇亲并国戚,犯法难逃虎头铡”,谁有胆气喊出这种豪言壮语?黑脸包公啊。一个鸡脖子的男人能讲出这样掷地有声的话?没有高风亮节的的浩然正气,焉能如此铮铮铁骨?

比包公早一千年,还有一个叫董宣的人,其脖子的硬度比之包公毫不逊色,连光武帝刘秀阁下都赞其为“强项”。只不过因为中国古代优秀的男人太多,群星璀璨,光彩夺目,董宣的事迹遂被历史撤尘封了。

为百姓主持正义冒犯皇亲国戚者,历代不乏其人,但为百姓伸冤敢与皇亲国戚叫板,跟皇帝大吵大闹者,确实为数不多。

董宣之所以被刘秀称为“强项令”,缘于他在皇帝面前跟“皇姐 ”打的那场官司。董宣任洛阳令时,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的奴仆仗势杀人,因为湖阳公主的包庇,凶手躲在公主府里不出来。受害人家属一纸诉状告到董宣哪里。因为不能进公主府去捉拿凶手,董宣就天天派人在公主府门口蹲坑守候。

有一天,湖阳公主坐着车马外出,跟随着她的正是那个杀人凶手。董宣得到了消息,就亲率法警赶来,拦住湖阳公主的车,要求交出凶手。

湖阳公主大怒,认为董宣冒犯了她的尊严:“好大的胆,竟敢拦我的车马?”

董宣拔出宝剑,声明湖阳公主不该放纵家奴杀人,更不能包庇凶手。他不顾公主阻挠,下令把凶手逮起来,就地正法。

湖阳公主连惊带吓带气,差点昏死过去。她赶到宫里,向刘秀哭诉董宣冒犯皇家威仪。刘秀十分恼怒,立刻召董宣进宫,吩咐内侍当着湖阳公主的面,廷杖董宣。董宣大声申辩:“先别打我,让我把话说完,我情愿去死。陛下是一个中兴的皇帝,应该注重法令。皇亲国戚犯了法,应该同样办罪。现在陛下让公主放纵奴仆杀人,还能治理天下吗?”董宣说着一头向柱子撞去。汉光武帝连忙吩咐内侍把他拉住,董宣已血流如注。

刘秀乃真英雄。凡是英雄都不喜欢孬种,英雄的本色是,即使是敌人他也喜欢,语云“英雄惜英雄”,就是这个意思。谁是谁非刘秀岂不知道,但是为了顾全湖阳公主的面子,他还是要求董宣给公主磕个头赔个礼,打算就此了结此事。

可董宣宁愿把自己的头砍下来,怎么也不肯磕这个头。内侍把他的脑袋往地下摁,董宣用两手使劲撑住地,挺着脖子,巍然不动。

内侍禀告:“董宣的脖子太硬,摁不下去。”

刘秀也只好笑了笑,下命令说:“把这个硬脖子撵出去!”

事后,汉光武帝不但没办董宣的罪,还赏给他三十万钱,奖励他执法严明。

是为百姓做主,还是维护皇权的尊严,是百姓死活重要,还是皇家面子重要,是判断一个社会正义是否缺失的重要标杆。以史为鉴,一个朝代越是政治清明,越是关注民生;相反,越是朝纲混乱,越是不顾百姓死活。朝政清明,则刚正不阿的官员多,朝政昏暗,则贪官污吏多。从官员的为官操守大抵可以看清一个时代的真实面目。在主张皇权利益至上的时代,阴阳颠倒,是非不分,官员都争先恐后同流合污,谁还敢做为民做主的清官?清官是清官制度的产物,贪官是贪官制度的产物。什么种子结什么果,谁能指望乌鸦蛋里能孵出白天鹅?

项上有钢筋的男儿,尔今安在?

尔今难再。回到古代。

“各位与那些昏官有什么亲,又与那些来告状的人有什么仇?”说这句话的是东汉顺帝时的尚书仆射虞诩。这个职务相当于副总理,虞诩身居如此高位,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确实难能可贵。更可贵的是,他居然为一介访民当面纠正皇帝圣旨。当时,宁阳县的一位秘书(主簿)为了替县令伸冤,不远千里来到京城告御状。这位秘书连续递了上百次奏章,竟然始终无人问津,一搁就是六七年。该秘书不得已最后上书给顺帝,言辞至为激烈:“臣是陛下的儿子,陛下是臣的父亲。臣连续上了数百次奏章,竟然无一受理,难道让臣北上到匈奴单于那里去伸冤告状吗?”这封信顺帝倒是看到了,龙颜大怒,后果很严重。尚书们根据顺帝的意思,判宁阳县主簿为大逆之罪,按律当处以死刑。时任尚书仆射的虞诩在顺帝面前据理力争:“宁阳县主簿所申诉的,是他上司的冤屈;他一连上了数百次奏章都没有送到陛下的手里,这是相关部门的过失。”听罢虞诩的话,顺帝认为言之有理,下令赦免了这位主簿的死罪。事后,虞诩责问尚书们说:“小民有冤屈,费尽千辛万苦,不远千里来到京城告御状,却不被受理,这难道是我们做臣子们的道义吗?各位与那些昏官有什么亲,又与那些来告状的人有什么仇?”

此乃千古一问,问出一个社会的品格和伦理的底线。

当今社会形态,就其国格而言,可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法治社会,无需清官,属上流社会;人治社会,需要清官,虽然很难批量产出,但总归江山代有人才出,属中流社会;至于连个把清官也产生不了的社会,无以名之,姑且称之为下流社会。所以,像包公、董宣们的横空出世就弥觉珍贵,宛若优昙婆罗花现世,难得一遇。以此故,我们才有理由说,一个时代冒出几个清官,是百姓的福气,也是朝廷的福气。于百姓而言,清官最大的作用是避免了冤上加冤;于朝廷而言,清官的存在证明了社会正义还没有彻底丧失。至少,让我们在慨叹之余,还多少感觉到:那个社会还有点人味。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2/127026.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三年级段“一站到底”题库2 一站到底题库

原文地址:三年级段“一站到底”题库(2)作者:小水滴“一站到底”——历史类(20)1.精忠报国形容历史上哪个人物最形象(岳飞)2.孔子是历史上什么时期哪国人?(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人)3.卧薪尝胆是指历史上哪一位人物(越王勾践)4.12岁出使赵国的是谁?(

《一站到底》题库及答案20120719期 一战到底题库及其答案

1.英文字母中的“M”在汉语拼音中的发音是什么?答案:MO2.英文字母中的“T”在汉语拼音中的发音是什么?答案:TE3.“烤乳猪”属于传统八大菜系中的哪个菜系?答案:粤菜4.“德州扒鸡”属于传统八大菜系中的哪个菜系?答案:鲁菜5.在扑克牌中除了K

《一站到底》题库及视频32 一站到底选手有题库吗

《一站到底》题库及视频第【32】期《一站到底》是江苏卫视推出的一档全新益智答题类节目。《一站到底》采用场上参与者分别单独厮杀的模式,让不同职业、社会标签的参与者在限定的时间内进行PK。这是一档形式新颖,趣味十足,在挑战中挖掘

《一站到底题库》 一站到底最新题库

《一站到底题库》学习篇第十天《一站到底题库》学习篇第十天《一站到底题库》学习篇第十天 类别:好好学习 日期:2012-12-10 22:56:00 人气:1307 来源:一站到底题库(www.yizhandd.com)一站到底题库交流QQ群1:133690990(爆满) 交流QQ群2:552

一站到底题库及答案 一站到底科技题库

《一站到底》题库及答案(20130124期)第一轮:彭禹繁PK刘巧琴1、在我国遇到失火要拨打什么电话号码报警?1192、我国统一的医疗专用急救中心电话号码是哪三个数字?1203、与“白领”相对应,我们把从事体力劳动工作的人称呼为什么?蓝领4、

声明:《中国历史知识问答 一站到底题库及答案》为网友女人是我的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