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当代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思考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21世纪已经不再允许我们使用过时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了,为了适应世界的变化,为了适应当代学生的发展变化,我们的音乐教学是否也应该发生某些变化呢?当代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哪些弊病?我们针对弊病作如何改进?音乐需要天地,天地需要音乐。课堂是传授音乐的最佳的地方,我们战斗在第一线上的老师们让孩子们乘着歌声的翅膀飞翔、飞翔……

近年亮相春晚的一首网络歌曲《老鼠爱大米》让处在音乐干涸期的流行乐坛为之一震,成为此次春晚的一个亮点。《老鼠爱大米》以其诙谐、风趣的歌词和简单明朗的旋律走进了万户千家。而我们的音乐课本呢?有多少歌曲是现在的学生所喜欢的呢?这也并不是说我们的课本过时了,也不是说让我们的课本完全的改版成通俗歌曲曲谱。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流行歌曲因其大众化正正被更多的非音乐专业的听众所接受。因此,选取近年优秀的流行歌曲到中小学音乐课本是完全有必要的。而对于现存音乐课本中的优秀的歌曲应予以保留,虽然这些歌曲离我们的生活渐渐变得遥远。但是,其对中国乃至世界的音乐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是人类精神的宝贵财富之一,我们有必要并且很有必要将传成下去,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曾有音乐教师讲述发生在他的音乐课堂中的一个教学事件,在让学生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过程中,教师介绍再现部——“化蝶”后提问:其间增加的竖琴的琶音,是为了表现怎样的场景?一位学生不加思索地说,这是祝英台在洗澡,引得哄堂大笑,这位教师当时十分恼火,音乐课因此无法顺利进行。音乐教师对于如何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偶发事件,如何改善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识还有待于增强。有不少音乐教师对教育科研还是望而却步,对于教学研究和教学反思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个音乐专业技能强但缺乏教学能力与方法的教师,一定不是一个好的音乐教师,而一个教学能力强,只要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就有可能成为一名称职的音乐教师。当然,掌握的专业技能的范围越宽,水平越高,对教学就越有帮助。音乐教育应该首先为许许多多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着想,使他们具备音乐的基本素质,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享受音乐所赐予的人生乐趣,让美好的音乐陪伴他们的一生。美国艺术教育大纲的其中一个标准,就是培养学生能够当众自信地歌唱。因此,音乐教学除了歌唱技能教学,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心理素质,包括勇气、自信等,把音乐作为培养人的一种教育手段。又如合唱为基础的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这是音乐之外的一种潜能。可以说,音乐对人的培养作用远远大于音乐本身。这一点应该成为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改良当代中小学音乐教育之路任重道远,希望我国全体国民都真真切切的关心我们的下一代,务实或许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的途径和方法。

音乐教师的专业成长还需要不断吸取别人的教学经验,需要借鉴和学习别人的成果,如研究案例,案例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景的描述,它是与实践相关的,蕴涵了教学的复杂性和问题性,教师通过阅读案例,可以不亲临现场就能了解多种多样的教学情景,对不同教师的教学实践进行“解读”。

音乐教师还要善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撰写一些发生在自己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故事;要善于捕捉自己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教学事件、存在的问题,并逐步养成研究这些问题的意识,以批判的眼光反思自身教学行为,研究自己的教学策略和行为,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

因此,我们的课程教学方向应该逐渐转向以欣赏为主的教学模式,我们开设音乐课的目的也就是培养广大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正如周大风同志在其《音乐教育改革刍议》中提到的那样“当务之急首先要改变幼儿园、小学、中学、师范学校的音乐教育的结构。改革‘以歌唱为中心,识谱为辅’,而代以欣赏、器乐、歌唱三者并重的音乐教育结构。尊重音乐教育艺术是以感受为特征的规律,让学生在课内课外多听民族的乐曲,……从小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的感情和爱好。特别要注意‘听比唱更重要的规律’。”。

众所周知,儿童歌曲的创作后的利润是非常的低,而创作一首流行音乐,再经过包装,它的利润将成倍增长。因此,当今乐坛总趋势是创作儿童歌曲的作家越来越少,而创作流行音乐的作家却是越来越多。这是一个可悲的局面,不知道那些整天高喊着“一切为了孩子们”的专家作何感想,连让孩子们唱的音乐都没有,还谈什么素质教育?现在的中小学音乐教材中所选歌曲竟然还是那些70-90年代的儿童歌曲,而近年的虽为数不多却也不乏优秀的儿童歌曲却没有或几乎没有选入现在的教材,更别提音乐界的一些最新成果的展示。一方面是优秀歌曲的数量无法保证,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我们的教材更新时间根本无法保证,造成了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外部设施的缺乏,使我国的广大地区的音乐教育形同虚设。这是我国的各级官员们特别是打着“孩子至高”应旗号的人们应该认真检讨反思的。我们中小学的音乐教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当今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材总体数量较多,而几乎每本教材都会谈到音乐基本理论、视唱、练耳等音乐专业课程,不是中小学音乐课就不该介绍这些内容,是在是因为其难度以靠近音乐专业本科教学难度。这一点似乎是受大浪潮(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们被填塞满了诸如音符、休止符、音阶、音程、和弦、调、调式、曲式以及数十种音乐记号,并视唱带有一个、二个、甚至三个升降号的曲调,听辨音程、和弦、调式,听写旋律,分析曲式等等。这种状况,使得我们的基础音乐教育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由于无法逾越“双基”高墙而面对音乐产生自卑与冷漠心态的失败者。我们进行中小学的音乐教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很难回答却也很好回答的问题。为了孩子,为了提高孩子们的艺术素养。但是,通过这种填鸭式的方式真能提高孩子的艺术素养?答案是否定的。孩子们爱音乐却不爱音乐课,这恐怕是世界上最滑稽却又最伤悲的事了。那种先练打节奏,接着唱音符,然后读歌词,最后填歌词的老套教学法以不能再适应如今的音乐教学,老师一本正经的严肃认真的教学恐怕也是收效甚微,机械、呆板的训练方式使如今的渐渐适应快餐文化的孩子们感到厌倦。因此,音乐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我国的音乐教育是从学堂乐歌发展起来的,而当时的学歌的唯一形式就是口传心授,这是由当时的教学环境所决定的,而如今,处于21世纪前沿的新一代的人民音乐教师还用这种老式的教学法那才是贻笑大方。首先,我们的了解音乐是一种怎样的艺术?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是把音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起来,使人听之产生美感的艺术。既然它是听觉艺术,听也就是欣赏才是真正的“主角”。因此,我们的课程教学方向应该逐渐转向以欣赏为主的教学模式,我们开设音乐课的目的也就是培养广大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正如周大风同志在其《音乐教育改革刍议》中提到的那样“当务之急首先要改变幼儿园、小学、中学、师范学校的音乐教育的结构。改革‘以歌唱为中心,识谱为辅’,而代以欣赏、器乐、歌唱三者并重的音乐教育结构。尊重音乐教育艺术是以感受为特征的规律,让学生在课内课外多听民族的乐曲,……从小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的感情和爱好。特别要注意‘听比唱更重要的规律’。”。在现代化的今天,录音、录像、广播、电视、电影、幻灯、电脑多媒体等硬件,以及音像制品,载有各种教学资料的音像带、视听盘和各种电脑多媒体光盘、课件等软件,已成为教学媒体的主流,成为极具特色的现代音乐教学设施与手段。在现代音乐教学活动中,这些手段与设施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教育与社会的融会贯通,都发挥了很大作用。其特点为:普及性强,信息量大,形象直观,具有很深的感染力。因此,多媒体的普及带给老师们的应该是教学上的多元化。在信息量猛增的21世纪,老师们的知识和教学法的更新或许才是培养下一代的至关重要的内在的条件。音乐与其他学习领域如语言和数学间的联系,努力完善自己的成就感和沉浸于音乐中的快乐感都是鼓励你的孩子喜欢并参与音乐的原因。对音乐表现出兴趣,让音乐成为你家庭活动的一部分——你可以听听音乐,也可以在自制鼓上演奏音乐——都是激起小孩终身热爱音乐的最好办法。

小孩生来就有不同程度的音乐才能——感知旋律、节奏或完美音调——而音乐很大程度上是后天获得的技能。在音乐之家长大的小孩显然比那些没有同样环境的小孩更容易培养音乐的技能。为了让你的小孩喜欢音乐并不要求你必须是一位训练有素的音乐家。比较不同技能的学音乐的学生表明:父母越喜欢音乐(只是说父母常听音乐),小孩在音乐方面的成绩就越好。在家中放一些乐器(如带键乐器)也同样会有助于培养小孩的音乐才能。这也意味着听音乐、谈音乐、随音乐做一些充满乐趣的游戏,哪怕仅仅让小孩触摸一些乐器都是激发小孩形成长时间对音乐感兴趣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能播放贝多芬的奏鸣曲或爵士乐连复段,对小孩都是极好的一个开端与鼓励,但这并不是让小孩热爱音乐的必要条件。有时,正当你和孩子一起分享音乐并告诉他音乐多么有意思时,他要求你停止唱歌,你千万不要惊讶(或失望),有时小孩只希望音乐是他自己的一种经历;或有时他希望你成为听众而不是参与者。尽可能灵活些,如果你确实想唱,你可以在洗澡时唱。理解音乐并能演奏音乐是一个极大的天分。随便问一群年轻人他们最遗憾的事情是什么,他们可能会告诉你是由于上了大学,不再上钢琴课或放弃练萨克斯管。我们所期待的是更深层次地接触音乐,而这种接触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应该开始。

当孩子呱呱落地时就唱出了他人生的第一个音符。孩子们更希望通过用自己的歌声来表达自己的心情、自己的愿望和理想。模仿是孩子的最大特点,我们应当抓住孩子的这一特点,给孩子准备各种歌曲、乐曲、世界名曲供他们欣赏或学唱。提醒家长千万别用太差的音响,走调的音乐只会让孩子厌烦,抹杀孩子最初对音乐的热爱。家长是孩子不可选择的第一任老师,因此,父母们必须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教孩子唱歌时要发音准确、吐字清晰、节奏感强。自认为没有音乐细胞的父母可以借助录音机、VCD等设备,让孩子从学唱简短的儿童歌曲入手,引导孩子多听、多练、多唱,在唱中进一步巩固孩子的视听、节奏感和音乐记忆力

孩子们之所以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手舞足蹈,源于音乐是表情达意的艺术,儿童恰恰具有喜形于色、感情外露的特点,他们难以用言语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和体验,而音乐中强烈的情绪对比、鲜明的感情描写正抒发了儿童的内心世界,孩子对音乐天然的热爱和向往,对我们发出了信号:每个孩子都需要音乐,每个孩子都有接受音乐的愿望和要求。

多发现孩子的音乐天赋。

怎样发现孩子的音乐天赋呢?

一般地说,具有音乐天赋的孩子,其行为特征如下:

√在选择参加各种类型的活动时,喜好选择音乐。

√能准确地定音,能很容易地记住一个曲调,还能顺利地、正确地唱出或奏出这个曲调。

√较早的开始抚玩乐器。

√能很快的学会识谱。

浅谈对当代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思考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能自己发明简单的小乐器。

√能自己创造出曲调。一段声音很低沉笨重,速度又较缓慢的音乐,不一定能吸引幼儿,但让他们同时随着音乐模仿大狗熊走路的动作时,他们就来劲了,并且很快就记住这段音乐.再有,你让他们呆板地坐着听一段描写小鸟的音乐,他不一定能理解,但假如同时让他们学做小鸟飞翔样式,或许就一下子明白了.

中小学音乐课本所选的歌曲一部分可取近年优秀的流行歌曲,另一部分可保留现存音乐课本中的优秀的歌曲。当代优秀儿童歌曲的创作量不大,适合学生演唱曲目更是太少。现有音乐课本的理论等内容过于专业化,使学生不易接受。我们的教育应从单纯的唱走向多元化,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带给我们新的启发。21世纪的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为现代音乐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一切都要以务实求真为基础,我们的音乐教育才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2/126636.html

更多阅读

对大学新生入学教育问题的思考 高一新生入学教育

对大学新生入学教育问题的思考新生入学教育是学生迈进大学的第一堂课,是高等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工作。这项工作的好坏,关系到学生能否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关系到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关系到高校

初中作文训练方法浅谈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初中作文训练方法浅谈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现代语文教学观念的日益更新,作文能力的增强日益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因此中考作文在语文试卷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语文试卷总分150分,作文就占60分,作文得分的高低直接影响语文考试的高低。

对当前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状况的思考 小学生思考

对当前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状况的思考内容提要: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农村家庭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式方法以及对家庭教育的认识还不能适应

教育感悟 教育哲学的思考:教学反思

教育哲学的思考: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指老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实际上是老师最有效地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手段,古今中外的教育大师也都十分非常重视教学反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策略与方法 浅谈初中语文朗读教学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策略与方法万荣县高村中学 尉君内容摘要:教学策略是教学方法的指导,好的教学方法有促进教学策略的形成。以下是笔者谈论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一:教学激发情感,知识渗透思想。二、展示个性教学,激发学习兴趣。三、优化教案,

声明:《浅谈对当代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思考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为网友帆布鞋高资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