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法的选穴要点与三种灸法的功效简介》周楣声 周楣声填海录

 

作者:周楣声

一,灸法的作用与一般的选穴要点灸法自最早的直接灸而下,历代以来对之均有不同的改进、补充和发展。降至近代,虽无确切统计,但也不下百数十种之多。如果把属于光电范困内的灸法也包罗在内,那就更不可胜数了。但大体上不外是直接灸,间接灸和温和灸三大类。虽然由于灸法的种类不同,作用方式不同,其效果自然就不能完全相同,但基本治疗原则还是不会改变的。故先行对不同灸法的共同作用与选穴要点作一说明,再于相同中求相异,而分别对待。

(一)不同灸法的基本功效不论是何种灸法与针法,都离不开选穴,而选穴的方法又不外是以就近与远道为主,故根据这一共同基础,用以说明不同灸法所共有的基本功效与治疗规律。

1、就近(周部)取穴的效果由艾灸或针刺直接作用于患处,古人称为阿是穴成天应穴。如在患处附近或离患处不远之处取穴,今人就称为就近取穴。两者的作用机制,都是以调整局部机能为主,提高全身机能为辅的一种治疗方法,凡与患病器官邻近的各穴,均具有区域性的就近治疗的作用,如头部各穴均能治头痛.眼眶周围各穴均能治目疾,耳廓周围各穴均能治耳病.腹部各穴均能调理胃肠,腰骶各穴均能作用于前后阴及泌尿生殖系统,胸背诸穴,均作用于心肺,四肢诸穴均能作用于关节。局部取穴对于患处的作用,既为就近取穴所特有,也能为远道取穴所共有。不外是:

(1)改善患处血管和淋巴管之机能,使机能障碍的血液循环和淋巴重新再建,恢复维持细胞生命的物质应,增强局部的营养。加速新陈代谢,有助于减轻水肿和消退炎症,促进渗出物之吸收。由于循环旺盛,可以带走或中和掉蓄积于患处的病理产物,打断病理的衍进过程,阻碍和减少病理产物的产生,减轻患病组织所发出的劣性冲动,大大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2)患处中是病理产物蓄积最多之处,患处附近的孔穴也是病理产物谋求出路最近之处.如果加作用于这些孔穴,则病理产自会更易得到宣泄,或是病理产物在灸针的作用下,由于理化状态的改变,而减轻其毒性。特别是灸些,对很多病菌与毒素均有直接扑灭与中和的作用。在多种急性化脓性炎症的初起,以及蛇虫咬等,直接在患处施灸,均有很高的疗效。

(3)直接加作用于患处及其附近之孔穴,既同样可以刺激神经末稍及其感受器,向高级神经中枢发出冲动,激起全身与局部的各种反应,也可作用于经络体系,使感传向远处传导,促进病理产物的移除,与激起全身机能的佣整。特别是后者在灸法中有许多实例可资证明。

2、远道(循经)取穴的效果由艾灸或针刺作用于远离患处之相应经穴,是由远而近,以提高全身机能为主,调整局部机能为辅的一种方法,其作用不外是:

(1)由艾灸或是针刺所激起的循经感传,向着患病区域与相应的器官扩张,可以清除积滞在患处及与之相连属器官内的病理产物,以打乱和改变病理产物的衍变过程。

(2)远距离循经取穴,有疏通某些经脉全程的作用,由于局部经脉的壅滞和失其畅顺。必然是以全身机能失调为其根源。因此远距离取穴就可统筹兼顾,收到调整全身机能的作用。

(3)一侧或局部的机能失调,也就是全身平衡关系的被破坏。因此不仅跪要注意对病处及病侧机能的提高,更应促进全身平衡状态的恢复。灸针疗法的上病下取,下病上取,左病右取,右病左取,前病后取,后病前取等阴阳互引诸法,也就是通过远距离的经络感传与感应等作用,恢复生理平衡所收到的效果。

(4)可以运用生克制约的原理而隔经取穴,以打断恶性循环,建立良性循环。根据人体胜腑的不同属性与互相连贯的关系而隔经施治,乃是中医治疗学最大的特点与特色。灸针疗法是中医治疗方法的一个主要内容。因此加作用于远离病处之互相依维与制约的经穴,以打乱和改变连贯发生的病理过程,就尤其重要。

(5)可以根据经络表里与脏腑相属的关系而彼此互治,也是巾医治疗方祛的特点之一,用于灸针疗法更为明显而突出。

(6)适用于全身病及游走无定无法在患处及共附近取穴的疾患,如发热、盗汗,失眠,游走性关节疼痛及其他许多全身病。可以根据全身状况及发病的特征与特点而选穴旅治。

(二)灸法选穴的共同法则人身的孔穴甚多,而各种配穴方法又是五光十色名目繁多,如何执简驭繁,也是灸针临床上的一项重要环节。仅就个人所习用者,介绍于下:

1、传统特效穴如灸肾俞与气梅、以固本培元,取三里与中脘以宽中和胃,口苦取胆俞与阳陵,口甜取脾命与阴陵,盗汗取阴阴郗,疗肿取灵合。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皆须依靠平时的经验积累,用时方可手到拈来。

2、临床经验脸穴如百会与肾俞同灸,可举陷升阳而治遗尿久泄,风池与阳陵同灸,以降逆疏风,可立即降低血压.耳尖可以统治全身百病,肠俞可以专攻肠痈.这些都是在前人基础上,有所补充和发展而来的。

3、病理反应穴有诸内必然形诸外,故内脏病变常可在体表的某特定部位出现某些病理反应物与病理现象,而即或是在体表的病变也能在其附近或远隔部位出现某种反应。如小红点、小黑点、局部皮肤凸起或凹陷之处。或按压体表之某一点时,指下感有空虚,硬结,索状物,成舒畅与压痛等。在急性炎症时,小红点最为多见.以压痛反应最为重要,故另作专题介绍。

另外还有热敏点反应,也应注意选用。古方有神灯照法,是用辛温窜透之品,卷成药念,点燃,在患处慢慢移动熏照。当照至敏感点时,每见火焰下沉,而局部之热感亦向深处窜透。或用艾条点燃慢慢熏烤,当熏至敏感点时亦可使热感向内深透,或向远方传布。如有发现这些是最佳的灸点(亦可针)。低电阻反应亦与此法相近。如经络探测仪。型号甚多,但应用未必广泛,不予详述。

(三)压痛穴在临床土的应用

1、压痛穴的历史源流压痛穴的出现和正确地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在古代的许多文献中早有记载。如《素向·缪刺论》日:邪客于臂掌之间不可伸屈,刺其踝后,先以指按之,痛乃刺之。”《灵枢·五邪》“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咳动肩背,取之臂中外俞,背三节五节之旁,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外合》卷三十九,中替内俞条曰“主腰痛不可仰府,一背中央央,引肋痛……侠替如痛,接之应手灸应已。”他书不及具载。《资生经》一书,对压痛穴更特别重视,称之为“病体最觉酸痛处”。可见压痛穴的发现与应用的历史与实踢墓础。

2、压浦穴的出现规律一般的可按照下列途径寻找:

(1)远距离反应:

①特定区城,不同部位的不同疾病。均可在身体的某一区域与范围之内,出现相同和类似的反应。针对其特有反应进行治疗,可收到满意效果。这就是第4、5、6、6、7、8胸椎,更以5-7椎及两侧尤为重要。古人的四华穴,八华丸,骑竹马灸,灸哮喘,反胃,以及恶疮瘩疡诸症,都是在这一区域内进行的。而百病皆主之膏盲,也是在这一范围之内,由于背部的这一区城正在心脏的后方,背为阳,心为阳中之太阳,故笔者把这一区城称为“阳光普照区”。以见其地位之重要,更由于这一区域肌肉丰厚,地位隐蔽,安全稳妥,是化脓灸选穴的最佳处所,值得重视。

②相应经穴:除身体的许多疾病均可在背部督脉及膀胱经上出现反应而外,其余也基本与疾病的相应经穴相符,如颜面病的反应经穴大都在手足阳明,侧头及耳前后病多在手足少阳,手足太阳。胸腹多在手足阳明,少阴,胸肋多在手足少阳,厥阴,其余脏腑也可大体与所属经穴相当。但如采按照正常的经穴体系来寻找反应穴的存在,并不能完全相符,总是存有一定的偏差.这有几种原因:一是生理上的差异,反应穴大体是以生理穴为基础,而每个生穴因个体差易不可能人尽相同;二是病现上的差异,因病变的位置、性质与种种原因的不同,其反应点也有相应的变化;三是今人所沿用的经穴位置,各家也互不一致,不能与实际相符。故只能掌握其大体方向,不能按图索软。⑧相应部位.当某种病证居于身体之某一侧时,压痛或它种反应几乎是无例外地患侧强于健侧,成是只见于病侧,而健俄则反应轻微或是根本无反应.如病变左右难分与左右对称者,则反应既多见于身之正中如背腰部,亦见于左右上下肢之对称经穴。

(2〕近距离反应 以上是指远离病处的远距离反应而言,而接近与紧邻病处的近距离反应穴更不可忽视。如肝胆病在肝俞、胆俞与期门日月等处出现压痛,则是近距离的反应穴。如出现在阳陵、中封等处,则是远距离反应。再如痈疽疖肿,在灵台、至阳等处出现压痛。则是远距离的,而在脓肿周围如出现有特殊敏感之处则是近距离的。如《疡医大全》灸痈疽法曰“屈指从四围按之,遇痛处是根,就是重按深人,自觉轻快,即此灸之”。至于取远取近,或是远近同取,则按情况决定。

3,压痛穴的存在形式 压痛穴的强弱、大小、多少和深浅,同病情的轻重有着密切的关系,有时可特别强烈,常能为患者自身所感知,或是为患者在无意中触及。最大的能有指头大小,最小的也能象绿豆和芝麻。最少的只能发现到1处,最多的能有5.6处,最深的能在肌肉深处,无须用力按压才能发现。最浅的只要轻触皮肤叩可被感知。疾病愈严重则压痛愈多愈大愈浅,反之则愈少愈小愈深。当疾病痊愈后,反应也就随之消失。症状已经改善或自觉痊愈者,如压痛仍然存在,则指示有复发的可能。

4、压痛穴的查找手法 一般的均是先行在背部探索为主,令患者露出背部,双手交叉抱肩,身体略向前倾,使肩柙骨分开。首先进行目测,如发现有变色变形之处,略直接用手指尖对之按压,常可一触即得。常规的方法是用大指第一节指腹(食中指均可)先沿脊桂正中、次沿脊柱两侧自上而下按压一次,用力涂缓均匀,以便发现浅表的反应。再向下而上细心推压一次,用力要稍重,以便发现皮下组织及肌肉部分的反应.按压时切忌使指尖跳跃前进。只要上下来回一次即可,如按压次数太多.使患者感觉疲劳,反而不易发现.用力要适当、用力过大可以出现假阳性反应,过小则一些微小的深部压痛又不易捕获,如有发现应以一个指头确定,再做好标志。如属对称经穴,两侧应先后同时探索。

5、对压痛穴的选择: 一种疾病可以在几条或同一经络上面出现几个压痛穴或他种病理反应,例如面部的脓肿可以在左右阳明经的合谷、手三里、曲池等处,或者在阳明经的库房、屋翳,膺窗、三里及督脉的至阳、灵台等处均有压痛反应出现,这些反应有强有弱。有远有近,是全用为好,还是单用为好,就应谈区别对待。经过证明,如在不同的或是同一经络上面能出现几个压痛穴,井不需要全部使用,原则上是选强的或近的先用,弱的远的可用可不用。分别应用较同时应用为好.如呆采用直按灸,则1-2穴即可。温和灸则可以分次应用或轮用,在绝大多数病例,是能有压痛反应出现的,但并不是所有的疾病都能出现,或者已经出现,但是由于学识和经验的限制而未被发现,就不能为反应穴所拘泥而应因病取穴,如所选的经穴当,效果同样良好。因此在掌握反应穴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因病选穴的法则。

二、介绍三种灸法与效果观察:

(一)固定温和灸(灸架支持法)这也就是艾条灸在使用方法上的改进。由于温和灸不会造成灸疮、温和舒适,所以颇受欢迎。但目前多数是用手持对准孔穴及患处熏烤,而有上下移动之雀啄法及左右移动之回旋法诸名.这仅能收到灸疗的部分效果,实未能发挥灸法的最佳妙用。因为手持艾条移动施灸,总是或高或低,或左或右决难使热力均衡,作用集中,位置稳定和时间持久。灸字本来从火从久,时间必须长久,作用才能发挥.手持极易疲劳,故总是在不太长的时间内结束操作,难以达到要求。这也就是灸疗未能充分显示的原因所在。当代所研制的温灸器,有手持的,有带系的,目的均是为了克服直接灸的烧灼弃与手持法的劳累而创用的,但均未能达到定型与满意的要求,在此不能具述。个人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卖践,设计成一种“灸架”,已投入生产月在国内得到推广和应用。

1、灸架结构

A、顶管:内部夹有弹片,可以上下移动,并适于粗细不同的艾条。

B、支架:是支持艾条的主体,既便于请除灰尘,又利用通风助燃。

C、防护网:是防止艾火脱落发生烫伤的,但并不十分重要,如旋开底座将其去除,反可使火力增强。

D、底拌:是固定支架的重要部分,防止损坏。

E、橡皮带:用以困定底拌,长短各一,随宜取用。

F、灭火管:用以熄灭艾条。

2、操作方法

(1)选定部位(头面四肢躯干全身处均可选用)必须首先系好橡皮带(双股),绕身一周系紧。这一点非常重要要,是使用本法的关键。

(2)将艾条烧旺,插入灸架之顶孔中,对准选定孔穴,用橡皮带固定左右底伴,使器身与皮肤垂直。

(3)调节温度高低.以温热略烫能耐受为宜,温度太小无效,太高会烫伤皮肤。对胸腹及四肢诸穴,可以嘱咐病人自行调节。

(4)在燃烧十余分钟后架内有灰尽积存,可使热力受阻,宜勤加清除,并应保持架内清治。

(5)灸后皮族如出现潮红,停灸后自会消失,即或产生水泡,可以刺破涂龙胆紫即不更换他穴.;多次对同一孔穴着灸后,可以形成一层黑色痴皮,但效果井不减弱。

(6)施灸时间的长短,应根据反应情况及病情决定,一般的说,在新病成局限性病变,必须等感应过程完毕(详见后述〕方可停灸,待3-4小时后再灸,对某些陈年固疾及某些全身性疾病,感应过程不明显者,每次施灸可在1-2小时,每天以两次为宜。

(7)灸治完毕将剩余艾条,插入灭火管中。

3.主要优点

(1)位置固定,作用集中。热量均衡,调节随意,时间可以根据需要而延长。

(2)解放人力,节约时间,安全简便。

(3)病人体位不受限制:在室内自由活动或工作。

4、灸感过程 由于人体对于不同的刺激因子,和同一因子的不同作用方式,而有不同的应答性反应。因此这种过程主要是不使火力中断在连续施灸时产生的,有其三种不同的阶段特点,而称为“感传的三个基本时相”。所谓“相”,有相关、相连、相承、相接与相感之意在内,这是意味着在感传之全过程当中,既有各不相同的阶段特征,又有一脉相承的彼此联系,掌握这种阶段特征的彼此联系,在温和灸的临床上有相当重大的意义。

●第一相(定向传导期) 灸针的作用古人早既特别重视能使“气至病所”使可“快然无所苦。”这就是今人所说的灸针的感传作用。采用“灸架”施灸时,其作用可大大提高,常在第一次施灸时感传即可到达过患处,有时也要在二次以上才能到达。

●第二相(作用发挥期) 当定向传导到达患处后,感应时问却能久不消失,能持续2小时以上。当作用发挥期开始不久和到达顶峰时,病人的自觉和他觉症状即开始有所轻减,如产生舒适感疼痛大减或停止,体温下降,肿处出现皱纹等等。

●第三相(下降中止与循经再传期) 第三相则会有两种差别:下降中止期 当作用发挥期到达顶峰时.患处的感应多是减弱而消失,贯串线((络)的感应也消失,最后仅剩下灸处局部皮肤的灼热而无任何作用。一次治疗到此也应中止。因此施灸时间的长短,应依感应时间的长短来决定.下一次治疗间隔的时间,一般是在3-4小时以后为好。循经再传期:如身体有几处病变,仅取一个孔穴施灸,能出现先后再传、往返再传、轮流再传以及全身再传等现象,根据感传第三相的循经再传,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取穴.有关一穴能洽多种病,古人早有所知。如《灵光赋》曰“针灸一穴数病除,学者尤罗宜加仔细”。即是指这种情况而言。

●可为临床诊断指明方位:由于感传第一相的基本特点,是以病患所在为其投射目标与行进终点,因此就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方位,例如肾胜夜患的病人,是一侧受病还是双侧同病?两侧同病是否轻重一致或轻重不同?利用现代科学手段当然可以测知,但必须条件具备。而根据感传所见则是右病至右,左病至左,左右同病刻左右皆至,左右轻重不同,则左右的反应也是强弱不一。另如在上腹剧痛时,是胃院痛,胆纹痛,胰腺炎,还是阑尾炎之早期?一时也不能分清,而根据感传的终点,就可指明部位.这既是对病人的治序,也是对病人的检查,而且有双重意义。

●可以发现隐藏和潜伏的病灶,例如上腹痛而灸治三里,当感传进入下腹后,竟迟滞不前久不上达,或终不上达,而下腹的反应却很明显,这就必然是中途受到另一病变组织所阻断的原故。由于这种病变尚未产生自觉症状.或是症状轻微尚未引起注意,这就必须跟踪检查,及早发现。

●可以打破“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的陈旧观点:采用灸架施灸时,无论所取为何经何穴或非经非穴.只要能与病处发生互相感通的关系,感传一经发生,则定向传导即可完成。在针灸学上的传统见解,均认为是“经络所过,主治所及”,而根据定向传导的感传所见,可从客观凭证中打破这一见解,感传可以按舰自己的投射方向,不受内脏器官与组织的阻隔,斜行直贯而畅行无阻。足以证明是”穴病相连,经无常道“。但这仅是指在病理状态下而言,并不是由此否定正常经络体系的存在。

(二)淬针(火针)

古称火针为淬针,与直接灸有着相同与近似的作用机制和适应范围,故特列入在灸法之内,而称为淬灸。

1、历史渊源 火针是我国传统有效的融合灸针于一炉的治疗方法,最早的文字记载与具体的应用.当首推《灵枢·经筋》对经筋病“燔针却刺,以痛为腧”的论述。由于灸的作用是以热灼为主,针的作用是以刺入为主,两者的自身特点虽有不同,而其作用机制又是十分相近,如果把它们结合在一起而联合应用,自然就可起到双重作用而加强其功效。古人早就注意到这一点,所以在金属针的基础上,出现了燔针、火针、畏针、淬针、烧针与温针等名称不同而作用相近的灸针联合法,这就使灸针疗法更为丰富多彩而又各有所宜。

2、与直接灸的关系 直接灸与火针的功效所在,都是由人为所造成的一种烧灼伤,是由急剧强烈的刺激,再延续为温和持续的刺激所产生的效果。对许多急性病症也可当时收效,有其最大效果的出现,则是在针孔与灸疮枷分泌物增加之高峰,故对慢性病更为相宜,等到分泌减少与疮口愈合时,病症每可痊愈或减轻。因为不论是火针还是直接灸,当首次的强烈刺激除去或停止后,其续发的创伤也是一种刺激,只要创口一天不愈合,共作用也就一天不停止。而常针((称气针)的刺激除去以后,由此所产生的反应也就很快减弱与消失,故功效不能持久。《聚英》曰:凡治瘫痪尤宜火针,易获功效,盖以火针大开其孔,不塞其门,风邪从此而出。若气针微细,一出其针,针孔即闭,风邪不再外泄,功力不及火针。若风寒湿三气在于经络不出者,宜用火针以外发,针假火力,故功效胜干气针也,破痈坚结积瘿瘤等,皆以火针猛烈可用”。因此火针与直接灸的主要特点,就是作用持久,刺激均衡,对于慢性病特别相宜。故可以认为火针即淬针是直接灸的变法而称为淬灸。

3、工具与操作方法 旧式火针是将粗长铁针夹在组头上,用棉絮载植物油针头上.点燃烧红,然后迅速抹去棉花,向患处直接刺入,有时竞能深人7-8cm,今人胆战心惊,故《聚英》说.“火针甚难须有屠儿心,剑子手,方可行针。切迄太深,深则反伤经络,不可大浅.浅则治病无功,但消息取中也。凡行火针,必先安慰病人,勿令惊心”。此法现时自然不能应用.因而出现了不少的改进方法,以下是个人所常用者安全简便,可为患者所接受,取血管钳l把,大小不拘,酒精灯l台,办公用大头针数枚即可,安排好病人的体位,选定孔穴,皮肤及工具无消毒要求,将大头针在洒精灯上烧灯.对准孔穴创入,分点刺入按刺两种。

(1)点刺法:垂直刺入,深约1-2mm,每穴可点3-5下,可呈口或△形,各点之间距离

不要太远,只是不互相重叠,一点即去,不要久作,点入时可口出一缕白烟,并可闻列人肉的气味,但痛感井不剧烈,取穴可以多至10个以上,适用于一般病种,这是常规的刺援,也是麦粒灸的改进。

(2)按刺法:针刺入穴,约深2-3mm,用力下按〔不是使使针深入),不要放松腕力.可停留10-20秒钟出针。病人住往灼痛增强,针感可向远处传导,常用于瘫痪及剧痛难忍之时,一般只取2-3穴,最多也不超过4穴。如症未曾缓解.可在原处再重复一次。

4、选穴与适应症 除颜面,手足指及动脉应手诸穴外,全身各部皆可取用,头部诸穴,在瘫痪诸病中必取。在直接灸的取穴以1-2穴为宜,而在火针取穴可么多至10个以上。对新病久病,轻重缓急,各种症侯均皆适宜,高热神昏,瘫痪癫痫,四支强立,角弓反张等危重症更为有效.曾救治1例42℃高热狂躁之患者,为之按刺大椎.第一针神定,第二针神清.第三针高热立即下降至39℃,未用任何药物,6小时后降至正常。

(1)快速点灸 这是在古代雷火针与阳隧锭的基础上所改制成的一种新的灸具和灸法。主要特点是收效快速,操作简便,适应范围广泛,无烟尘污染与消毒要求,节约时间,有着明显的优越性,在1~2分钟内即可完成操作,故称之为“万应阳隧笔快速点灸法“,虽不能代替其他各种灸法,但执各种灸法之牛耳则毫无愧色,是目前灸法史上的一大进步,现将其有关内容列叙于下:

1、药物

(1)药笔成分:人造麝香、肉挂、丁香、牙皂、乳香,没药、阿魏、川乌,草乌、冰片、硫黄, 细辛、松香.白芷、蟾酥等名贵中药及适量的精制艾绒,加入甘草浸膏,拌和压缩成长条有如笔的形伏而成。保持干燥,不能受潮。

(2)药纸作用:为了保护皮肤,同时更能增强药效,特制成专用药纸,与药笔配套应用.使点灸后皮肤不变色,不起泡,能保持效应2-4小时。约有10%左右的患者,口中还能呼出药物的气味,待过1-2天后,点灸处偶可出现褐色焦皮,两天后即可脱落不遗痕迹,如果在点灸后即时涂抹一点冰片蟾酥油即可助止褐色热皮的产生,简单的方法,用酒精棉花擦一下也可防止。

《灸法的选穴要点与三种灸法的功效简介》(周楣声) 周楣声填海录
2、使用方法:药纸平铺在孔穴上,涂有药的一面贴近皮肤,无药粉的一面向外。将笔点点燃对准孔穴中心心及其周围快速点灸3-4下,每点灸一次略行更换位置,不宜重叠。手法应轻重适中,不能将药纸烧焦烧穿,有放咬样轻微疼痛。手法过轻达不到治疗要求,太重如出现水抱时,涂一点龙胆紫即可。水泡虽略有不适,但每可提高疗效。用后将药笔插人所附的玻管中灭火、每支可应用10次以上。

3、取穴要点:灵活多变,常用者有以下数法:穴灸:就是针对某一穴位进行点灸,片灸、是在某一病患之局部进行片状点灸,范围以患处大小而定:围灸.是在息处之周围进行点灸,条灸;;据经络的分布与走向,进仔线条状点灸。以上各法可以交叉或同时进行,以就近与局部取穴,配合远道或循经取穴更为合适。

(1)远道取穴以身体来梢部位为主,如:

①耳尖:历来均以耳尖作为对目疾与偏头痛的常用穴,时其他方面似乎未被重视.本人经多年临床实践,发现到几乎对全身各个系统与多种疾患均可应用,是阳隧笔快速点灸法的常规与必取穴之一。现按照其效果之快慢与大小,依次列举如下,对全身各部的扭伤挫伤尤以下支之扭伤与血肿更为有效,远非其方法可相比;多种化脓性与非化脓性炎症,不仅只限于急性结合摸炎,举凡扁挑体炎,腮腺炎、各种脓肿及蜂窝织炎等,其效果毫不亚于各种抗生素而尤过之.消化道病诸如胃炎、肠炎、菌痢、胃院痛、肠绞痛、肝炎与肝区疼痛,莫不包罗在内,心血管病,如心律不齐、急性心衰,及高血压与商血压性头痛冬较之药物如速效救心丸收效更为迅速,呼吸系病如外感咳嗽、急性气管炎,以及支气管肺炎等,对于大叶性肺炎也可作辅助治疗,泌尿生殖系病,如肾绞痛、尿道炎、睾丸炎等,效果均皆优异,手术后疼痛预防与控制感染,其作用更不可忽视,关节及运动系病,急性病例效果特佳,对慢性病例效果亦好。以上的各种病症均是用之有效的,可能还有未被发现的特殊作用,有待继续观察。

②十二井:指头是人身最灵敏的敏感点,所谓十井与十宜,从《灸绳》中所列举的感传规律及临床效果来看,其作用甚本是一致的。而且外侧爪甲角与内侧爪甲角其功用亦大体同,以咽喉与腮烦肿痛来论,取大指内外侧爪甲角皆可有效,故大指甲角内侧之少商,也有甲根之中商与甲角外侧老商之说。为了应用上的习惯与解说上的便利,故把十二井的选穴方法与适应症分别予以说明,如:表里同取少商与商阳同取,可以清利头目,消肿止痛,对急性扁桃体炎、腮腺炎及口赤肿痛等,可立即生效,中冲与关冲同取,可以清营止渴,泻火除烦,适用于高热烦锡、息粗尿赤,以及尿道灼热与刺痛诸症,少冲与少泽同取,可以宁神泄热,清解上焦,对面赤面热、口舌糜烂,以及腮腺肿痛等尽皆适宜,隐白与厉兑同取,以消胀宽中,止呕降逆,对呕吐反胃有显效,大敦(趾尖新大敦)与窍阴同取,以安眠镇惊,祛风止痛,对头痛协痛,魂梦不宁,以及崩漏下血等为习用,至阴与小趾内侧甲角同取,可以引气潜阳,通闭利尿,对头痛目眩与手术后之尿储留,每能立即解除,上下同取,少商与隐白同取,可以安心宁神,止咳平喘,商阳与厉兑同取,可以安中止荆,兼句动利头目,中冲与新大教同取,可以舒肝降逆,活络袜风,对头痛口苦、睾丸肿大等,确可灸到病除、关冲与足窍阴同取,可以解郁泄热,益气祛风,对偏头痛及耳鸣耳聋请症,采用尤多.少冲与至阴同取可以交通心肾,宁神安泯,对夜卧不宁、烦躁多梦者自不可忽视.以上仅是指手足指尖的常规配穴法而言,其他还有各人不同的经验配穴法,如少商与老商、少冲和少泽,四穴同取,对流行性腮腺炎是百发百中一次而愈,对急性结膜炎等也有显效,决无例外,其他不能具述。故灸针选穴,既要吸取别人与古人的经

脸,也要建立和积累自己的经验,方可左右逢派,应付自如。

(2)就近取穴,可以按以下四种方法进行,如:

①以患处中心为主:某一病患如有其中心位置与中心症结所在,进行各种各样的针对性处理,每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教。如胆纹捕,对胆囊压痛点着灸,每能立即缓解。各种痈疽疖肿,在其中心部位烧灼,亦为常用有效之法。

②以患处之周围为主:中医外科在痈疽疖肿的治法上,常应用围药,促使炎症局限.我们在灸法当中.也常应用“围灸”,其目的与作用也是相同的.即在患处周围用小艾注间隔适当距离国成一圈,然后同时同点火,这样可使红肿范困当即编小,起到颇挫病势与防止扩散的作用。此法尚未见有报道。

③以患处周围之痛点为主:在某些局部病当中,周围均可出现压痛或触痛,但分布决不是匀称的,而有轻有重与特别敏感的不同,而特别教感与压触痛明显处,在《疡医大全》上称为病根,也就是灸的最佳处所,今人尚未广泛应用。

④以病变扩散方向为主:在外科的疗痈疖肿中,常见沿所属淋巴管向前扩散,而出现红筋,红线等症状。针刺的方法是在红筋末断挑破出血,以阻止共进行.艾灸同样也不例外,也可当其末端用点灸或小艾柱烧灼,其功散有过之而无不及。如红筋已开始涟步向后回编,可再在其末端逐次灸之,直至症消失为止。

4、适应范围 凡属针灸的适应症也就是本法的适应证,对全身各个系统与多种疾病均皆相宜,收效迅速奇特,依次分述于下:

(1) 各种软组织损伤 如跌伤、扭伤与击伤等。取穴以耳尖与局部相结合,收效最为快速明显。

(2)多种急性化脓性与非化脓性炎。取穴以双耳尖,及对患处围灸与中心点灸,每可立即使疼痛减轻与消失,肿处皮肤可出砚皱纹如急性结合莫炎、腮腺炎、扁桃体炎,各种疖肿及蜂窝组织炎等。其效果可超过抗生素之上。

(3)各种痛症不论为肠绞痛、胃绞痛、肾绞痛、头痛、牙痛、腰背关节痛皆可收效。(椎间盘突出症及骨质增生之疼痛则收效不显)取穴以耳尖与局部相结合为宜。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2/126508.html

更多阅读

四君子汤的功效 四君子汤的功效与作用

四君子汤的功效——简介四君子汤是人参(去芦)、炙甘草、茯苓、白术各等份组成,四君子汤的功效,介绍一下该药方的作用和功效。四君子汤的功效——方法/步骤四君子汤的功效 1、

红纹石的功效 蛋白石的功效与作用

红纹石的功效——简介红纹石的学名叫菱锰矿Rhodochrosite,来自两个希腊字,分别指玫瑰(Rose)和颜色(Color),以象征它特殊的色彩。天然红纹石还有一个动听的名字叫做印加玫瑰,因为多数的红纹石都产于印加帝国的繁荣地安地斯山脉,色泽通透精美,

粉水晶的功效 黄水晶的功效与作用

粉水晶的功效——简介粉水晶学名芙蓉石,有普通粉水晶、芙蓉粉水晶、冰种粉水晶、星光粉水晶四种类。粉水晶主开发心轮,加强心肺功能的健康。可松弛紧张情绪,舒缓烦躁心情,协助深入内心,发现自我提高悟性。粉水晶散发着温和而吸引人的粉红

普洱茶减肥的功效 生普洱茶的功效与作用

普洱茶减肥的功效——简介 普洱,很早就被誉为茶中减肥之冠。每餐后一杯普洱茶能够有效的刺激你的新陈代谢,加速脂肪分解。许多医学实验证明,持续以恒的喝普洱茶能降低血脂尽30%(当然视个体而不同)。普洱茶减肥的功效——方法/步骤普洱

刺五加茶的功效 秋葵的功效与作用

刺五加茶的功效——简介刺五加又名五加参,近代医学研究证明其功效特点与人参基本相同能够改善睡眠,提高睡眠质量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脑血栓、冠心病抗风湿,抗衰老,抗疲劳,增强免疫功能《实用补养中药一书》中记载,其有补中益

声明:《《灸法的选穴要点与三种灸法的功效简介》周楣声 周楣声填海录》为网友好菇凉前途无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