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NewMotoX评测谈谈Android系统究竟为什么烂 motox 1

这个世界能把手机做好的厂商并不多,我是指以我的价值观——即手机的外形设计作为依据——做得好的品牌真的很少,摩托罗拉是其中之一,尤其是在2013年MotoX问世之后。既保持了拿出来,光看个轮廓就知道是什么牌子的设计风格,而且也做到了优雅美观,的确是不容易。


一代和二代MotoX我都买了,原因是手感真的很好,外观极有辨识度和质感,这样的手机可不多,国产机几乎没有这种东西。很可惜,因为这两款手机我都买了Verizon版(美国的一个运营商),外加MotoX运行几乎是纯净的Android系统,让我对Android系统本身究竟有多烂又有了个全新的认识。

美得不可方物但做工实在不咋地
常逛知乎的同学会看到,学工业设计的人对iPhone的推崇,原因在于iPhone 4和iPhone5领衔了整个手机行业的设计风潮,你看国产手机那么多一看就跟iPhone差不多的感觉,要么是三明治结构,要么后背三段式结构。唯有苹果在推出这种设计的时候完全没有参照对象,自己解决设计和工艺的各种难点,而当这种工艺本身已经趋于成熟的时候,国产手机要采用这样的设计,或者至少也是借鉴,就容易得多了。
只有少数的手机制造商还在想着自己的突破方式,摩托罗拉显然就是那种即便被收购来收购去,也依旧坚持有自己设计原则的品牌。所以MotoX后壳的设计在曲线运用方面,达到了无与伦比的地步,即后背x、y、z轴都形成不同曲率的曲线,它绝不只是个简单的拱形,所以无论你从哪个角度观察后壳,都能看到优雅的曲线,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甚至从上下、左右不同位置看过去,曲面都不同。








这种曲线跟绝大部分市面上手机只是后壳竖向曲面或横向曲面是不一样,这才打造出了Moto X和New MotoX精妙绝伦的后背,其工艺难度自然也比普通的手机要大。也才有了手机上面厚,下面薄,中间厚,两边薄的特色,且中间和两边在不同位置的厚薄程度还不一样。
(这张图说的是Nexus 6,和New MotoX实质一样)






于是,New MotoX虽然最厚处接近1cm,握起来却让人感觉很薄。配合黑檀木或者胡桃木这样的后壳,看到就有让我拿起来的欲望。后壳部分摩托罗拉的金属LOGO是个超级亮点,就像很多人说的,你会很愿意把手指的指尖放进去,圆形摄像头配合所谓的“环闪”,实在是美得不可方物,反倒今年刚推的MotoX Style在摄像头的设计上缺了灵气,破坏了背部的这种美。
前面板屏幕部分没什么可说的,弧面玻璃是相较一代的一个改进,而且玻璃周围的塑料包边也没有过于凸出,所以手指从边缘划过不会割手,整体设计得很恰当,可惜的是屏幕左右边框不像一代那么窄了。我还是比较推崇黑色——一方面是前面板开孔太多,在白色版上过于有碍观瞻,而且我一直以来都只主张买黑色手机,白色面板加上屏幕实在是太难看了。

(上下听筒都是凸起的,这样如果屏幕朝下放在桌面上,屏幕可不被刮花,虽然我还是会贴膜,二氧化硅是无处不在的)
可惜虽然边框用的是金属,但大概是因为后壳太抢戏,而且玻璃面板和那圈用于缓冲的塑料包边,整体凸起于金属边框之上,所以手握的时候,还是会较多接触到塑料。于是,NewMoto X给人的感觉是,金属的质感被冲淡了,虽然这并不影响New Moto X看起来很美。
(大概是因为后壳形状太奇特,总有这样的微微翘起,这是影像手感的)
可惜就可惜在,New MotoX的做工和细节并不好。其实想想,没有成熟的供应链和像苹果那么军事化工厂质量管控,摩托罗拉还做后壳之类的定制,这不是跟品控过去不吗?一方面是,按键的质感甚烂,尤其电源键,力度太轻,让人感觉多按几下就要坏了。另一方面就是,后壳跟边框的贴合很成问题,缝隙大小都不一样,我觉得这也还能忍,但我用的胡桃木后壳边缘居然还稍稍翘起了,网上查一下,发现很多买了木质后壳的人都反应,后壳边缘有不同程度的翘起,这真的是会让人不爽的,不是在于后壳翘起了,摸起来后壳至边缘的过渡都不自然,而是买这款手机的人绝大部分都是冲着后壳的情怀去的,至少把情怀贴紧吧?有设计方面的同学说,应该是这种多面呈拱形的设计太复杂,所以总有点小瑕疵。另外还有部分网友表示,前面板的凸起听筒会松动,这也是挺悲剧的...
最后再提个小瑕疵,震动马达用料可能不是很好,所以手机震动的感觉不是那么有质感,震起来跟手机快要散架似的,这对追求情怀的手机而言是不应该的,看看诺基亚手机现在那种震动的感觉也依然保持得很厚重。

拍照真的像传说中那么烂吗?
按照先人们对New MotoX摄像头的评测,这颗摄像头的质量烂爆了,落后于整个时代不知道多少条街。其一是IMX135的图象传感器已经是前年的货,其二是摩托罗拉的调校功力本来就差,所以跟主流手机相比自然就落后很多了。
不过在我的试用中,感觉New Moto X拍照虽然不出彩,但也不至于到说得那么烂,这可能跟目前我在用Android5.1的新固件也有关系,或许在系统升级中,摩托罗拉调整了成像方面的ISP算法。先人评测时,这机子还没吃上棒棒糖。


New MotoX摄像头用的的确是索尼IMX135图象传感器,1300万像素,原生4:3宽高比,所以如果以16:9拍摄的话是裁切出来的。这颗摄像头的镜头等效焦距约在30mm左右,这在手机中算是比较窄的取景视野,光圈f2.2,最近对焦距离约在10cm左右,所以就算是30mm等效,拍微距也没什么优势。













镜头的素质很不错,对杂光和眩光的控制都比较一流,测逆光时会出现画面的雾化,但很容易回避,且影响范围不大;镜头边缘位置的解析力下降控制得相当好;有媒体提到存在畸变,我在新版中是没怎么看出来;ColorShading修正极好,这个当然就不光是镜头部分的因素了。
在光线环境充足的情况下,成像素质还是能够让人满意的,无论是解析力、白平衡还是宽容度,不过这颗摄像头对红色过于敏感,而且画面偶有偏红倾向,但这种偏红一般情况下并不让人讨厌,对色彩溢出的控制也还不错。最新版中已经不存在过去那种将蓝天还原成阴天的情况,白平衡在复杂光环境下也都算是稳定。













在光线条件不是很好的时候,噪点控制不够理想,不过绝大部分噪点都是灰白噪点,而非无法忍受的彩噪。如果光照充足,就算用高ISO,画面质量也能让人满意,看样张中公交车站这张,是ISO达到最高时拍下的,这样的质量其实比今年某些非常糟糕的旗舰(如HTCM9)还是更出色的。
New Moto X摄像头极限暗光环境下,最高ISO1600,快门下限是1/15秒——这个速度不安全,用New MotoX进行夜间拍摄的时候还是有较大几率因手抖出现抖动模糊的,而且这样的配置也注定了New MotoX的夜拍不会有突破。其实IMX135同时代的部分机型已经上到ISO3200,比如小米3,所以更高的感光度问题也不会很大。


有必要说一说闪光灯,因为New MotoX的闪光灯形态稍微有点特殊,被人称作“环闪”。真正的环闪在摄影领域都的确是偏专业的,应用方向像是做特写题材拍摄时可以产生无影灯的效果。NewMotoX摄像头周围的这圈当然和真正的环闪没有可比性了,毕竟也只有2个LED灯。理论上2个分得更开的LED灯可以获得更好的布光均匀性——NewMotoX之所以要搞成“环形”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美观,因为直接把俩LED灯放一左一右肯定是难看的。无奈系统算法对这个环闪的友好度不佳,即便打开闪光灯,系统也不用低ISO,这表明算法上存在比较大的问题,所以这个环闪只能是摆设,没有别的用。
然后再来说说拍照体验。New MotoX的拍照体验其实是很不好的,普通环境下的对焦和测光都算稳定,虽然对焦速度不是那么快,若不选择点触测光,则画面默认平均测光,测光稍偏激进,这些都没什么问题。但是只要光线条件稍稍差一点,对焦就很成问题,对焦成功率急剧下降,但同级别的其他手机这时候对焦仍然小菜一碟,这就是算法上的问题了,所以你要在晚上光线不好的地方拍个近景还真就成了奢望。
另外值得吐槽的是,原生Android拍照应用拖动对焦,点按落下快门的逻辑其实问题不大,但预对焦实在有够不智能——预对焦是在拍摄之前就完成对焦,是为了保证用户按下快门后更快完成拍摄的方案,iPhone在这方面玩得很好。其实要做好预对焦,首先要把场景判断做到位(即预对焦完成后,场景不变就不再执行对焦动作;但如果发现场景变了,那么要重新执行预对焦),但NewMoto X相机应用对场景变换的判断很迟钝,加上MotoX对焦表现本来就不够好,这成为让拍摄体验变遭的大问题,按下拍摄很容易拍出没有对上焦的照片。还有一点,就是回放照片的时候,要等上1-2秒照片才清晰。


值得表扬的有两点,一是息屏状态,甩两下手机就能快速开启相机,这是个相当好的解决方案,虽然MotoX的相机启动也算不上太快,但这种方案对于抓拍很有帮助,也是MotoX传感器运用的出色案例。二是HDR全自动,不需要用户自己去开关,而是由系统对所拍场景做分析,当场景光比很大时就会自动开启HDR,如果是普通场景则关闭HDR,样张中有部分照片的宽容度看起来如此出色,就是因为相机自动开启HDR的关系。
总的来说,New MotoX在成像质量方面要满足日常拍摄的问题并不大,尤其拍个食物之类的,也可以拍的很美,虽说夜间成像颇为迟钝,对焦效率制约了拍摄体验,还有快门速度控制得不好导致拍照成功率较低,但如果你想用这款手机拍点美照还是不成问题的,并没有很多人说得那么不堪。个人感觉,NewMoto X对IMX135的发挥还不错。

Android系统真的是个Disaster
值得肯定的是,New Moto X继承了前代的流畅性,骁龙801+2GB RAM虽是上代配置,但应对Android5.1完全没有表现出老态。虽然ART在部分应用面前还是偶尔会表现出一丝迟疑,但总体使用体验真是相当好。真的不知道比市面上那些国产手机流畅多少了。
举个例子,前一阵也上手了一加2,以此对比是为了说明,一加2的后壳虽然也有木质可选,但那个感觉和New MotoX就真的差得比较远了。其次就是系统流畅性,一加2氢OS系统点按的跟手程度相较原生系统也差得有点远,一加2连震动回馈滞后都比较严重,所以跟NewMoto X就没啥可比性了。
但从New MotoX的原生Android系统真正可以看出,Android就是个大型Disaster。这从两点说起。





第一点,MaterialDesign在谷歌的描绘中很美好,尤其色块的搭配方法,也的确让人感觉非常年轻和有设计感。这一点在原生系统的拨号界面尤其能够体会,当你给某个人拨出电话的时候,圆形、方形、色块元素,还有动画设计的配合都让人感觉,这MaterialDesign设计得还是够味的。但问题是,在系统绝大部分角落,这设计就又让人感觉,Android5.x仍是个半成品,设计上就是如此。系统图标过大,而且尺寸差异极不和谐,设置界面仍然很幼稚,滑动起来轻飘飘的,和过去没什么差别。
第一点其实是个小问题,反正也就是看着很悲伤。第二点才是比较严重的问题:我买的New MotoX是Verizon版,无奈的是美国AT&T与Verizon版New MotoX都无法解锁BootLoader,也就意味着无法对系统做root操作,这带来个比较尴尬的问题,就是在Android生态如此混乱,尤其是国产Android应用如此流氓的情况下,NewMoto X的耗电问题变得极其悲伤和不可控。




说到耗电,就先来谈谈续航吧,New MotoX真正让我个人唯一不爽的地方就是续航实在太糟糕了,使用能撑半天,即便你是轻度-中度使用,从你上班出门,要撑到下班回家也是相当有难度,这是摩托罗拉这么有信心用上2300mAh电池的后果。好在这机子还配了所谓的涡轮快充,高通的快充2.0技术,可惜的是NewMotoX的快充速度赶不上OPPO和三星的那类快充,比如你出门很赶,仅给它15分钟充电时间,这充出来20%的电量可能在路上到遇见插座这段过程还是坚持不了多久。
这是硬件配置本身的短板,那也没什么办法。但经常我一觉醒来,发现手机掉电30%,这不是把我惊呆了吗?要知道,我已经把谷歌全套服务禁用了(水货Android手机省电必知的,因为谷歌服务连不上就会反复连,让你的手机很快没电)。我想要查一查究竟是哪个应用在搞鬼,幸运的话,我可以在系统的电量监控下看得到,但不幸运的话,我会发现,这30%绝大部分是Android操作系统本身或者移动数据网络待机掉的,这让我怎么查?
这就不得不提到Android传说中的Reciever了,有兴趣了解详情的同学可以去我的另外一篇文章《都用上八核处理器了为何Android那么多年了还是卡》最后一部分。举个例子,某些你装在Android系统中的应用,即便你不去点它,它也会在某些情况下自动挂到后台,这些情况包括了开机时、从3G切换到WiFi时、安装其他App时、卸载其他App时、点击Power键唤醒机器时、插入耳机时、文件下载时等等,只要上面任何一个动作执行,该应用就会启动,不管你杀进程清内存多少次,它都会因为你执行了上面的动作而重新活过来。
有如此天才设计的国产应用绝不是一个两个,这还只是其中一部分,某些国产应用间还会做相互守望、连环唤醒。这样一来,你的手机运行内存很快就会塞满,耗电也因此变得极为可观,系统变慢就更不新鲜了。还有一些应用有着非常奇怪的唤醒习惯,比如微信,明明没有这方面的需要,还是会在每次唤醒时维持相当长时间不释放,导致手机始终不进入休眠状态。
这类应用的存在从本质上来说,都是由Android的开放和碎片化导致的,国内Android用户在没有选择权的情况下不得不用这样变态和病态的应用生态,而且大部分用户并不知道,就算知道也无能为力。如果你有魄力不用这些应用当然是最好,但如果要用,那就得承受这些悲剧。
有能力应付这种现状的极客会想到“绿色守护”、xposed框架,甚至用Amplify来控制Alarms和Wakelocks,不过这些工具的使用首先要求对系统做root操作,才能获取管理和获知系统级信息的权力。这些操作对普通用户而言本来就存在门槛,更不用说对某个应用的唤醒动作做到了如指掌,并且进行人工干预了。
很不幸的是,虽然我有这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这些事,但Verizon版New MotoX迄今无法解锁BootLoader,root也就成为一个传说,也就是说,我连究竟是谁在一晚上拿走我30%的电都查不出来。我只有等待Verizon什么时候大发慈悲了。但更多的,从对这些的研究和探讨,也不难发现,Android的应用生态是何等混乱,在iOS和WindowsPhone上,很少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
要知道New Moto X的续航在正常情况下就已经很糟糕了,如果再遇上这些糟心的应用,这手机我是得掐着表去用的。
我的选择,大概只能是重置系统,然后小心翼翼地祈求不要再出现一晚掉电30%的情况。好在某些手机制造商自家的UI在功能上存在这方面的考量,甚至可对应用的权限做相对细致的管理。于是NewMoto X的原生系统也恰好真正暴露了Android系统的问题所在。


其他各方面的评测部分都不在我个人的考量范围内,比如广色域屏幕看起来过于艳丽,有人说看着眼睛会累,我也不知道你的眼睛是有多娇贵,总之这块屏幕没有让我感觉到有什么特别的不爽,包括亮度的确不是很高,但实际是几乎不影响户外阅读的——虽然我所看过的绝大部分采用AMOLED屏幕的手机,从正面看,息屏或显示黑色时能跟周围的黑色边框融为一体,仅在侧看的时候呈现出蓝绿色,但NewMoto X的屏幕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很难和周围的黑色边框融为一体。


从NewMotoX评测谈谈Android系统究竟为什么烂 motox 1


最后要称道的,其实也是很多评测人说了无数遍的,New MotoX本身的卖点,即对于协处理器和传感器的应用。就是当你拿起手机,或者你的头靠近手机的时候,手机屏幕就会做出回应,点亮那几个像素告诉你现在的时间,以及有什么新消息,以简单的图标形式展现——真正将概览做到了极致,这种概览比诺基亚做得就好出了几个身位,而且非常智能——这让锁屏界面没有了必要,因为在息屏状态下已经有了一个交互层级。要点亮屏幕也就根本不需要你去按下Power键了。这一点说起来似乎挺细微,但用起来的确有所谓“回不去”的感觉,认为其他手机要按Power键唤醒是个很愚蠢的设计,一点也不聪明。
其他相关这部分的特点就在于,语音唤醒、眼球盯着屏幕看,屏幕就不会暗下来等等,这些功能其实并不能算新鲜,但在体验上比竞争对手做得都更好。


New MotoX是我用过最满意的一款Android手机,即便它的续航真的让我感觉到人生都没指望了,出门都必须带着充电宝。但我并不吝啬于向周围的人推荐这款手机,因为颜值在我看来永远是最重要的,什么本地化功能,什么生态布局,其实都是废话,手机不就是用来玩和沟通的吗?那么除了续航,它到底那一样做得太烂呢?握在手里那么爽,走进地铁就鹤立鸡群,究竟有什么可挑剔的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2/126157.html

更多阅读

Android系统SD卡分区图解教程 安卓系统sd卡分区

最近入手了一部HTC Magic,由于是刚从Symbian系统转到Android系统,还是稍有些不习惯。尤其是相对于Symbian系统来说,Android系统在安装软件的时候只能安装在手机内存,这就给本身内存就不是很大的机器带来了诸多不便。既然有不便,那就要想

MIUI米柚 Android系统(版本) android 判断miui系统

米柚百科名片MIUI(米柚)是小米科技旗下基于Android系统深度优化、定制、开发的第三方手机操作系统极受手机发烧友欢迎的Android ROM,专为中国人习惯设计,全面改进原生体验。能够带给国内用户更为贴心的Android智能手机体验。从2010年8月

声明:《从NewMotoX评测谈谈Android系统究竟为什么烂 motox 1》为网友柠萌绿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