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照顾蜕皮的陆寄居蟹?
HOWTOTAKECAREOFASLOUGHINGHERMITCRAB
本文刊登于《水族生活》第24期
编辑:夏小满
知识回顾:甲壳纲(Crustacea)十足目(Decapoda)寄居蟹科(Paguridae)和陆寄居蟹科(Coenobitidae)、为了避难与保护身体寄居在空螺壳(如蛾螺或滨螺)或其他中空物体内的蟹类统称为寄居蟹。它们的外形介于虾和蟹之间,多数寄居于螺壳内。
在以前的文章中,我们向大家介绍过可爱的陆寄居蟹。陆寄居蟹是节足动物,除腹部之外,它们的整个身子都披着甲壳。陆寄居蟹的甲壳坚硬,能保护身体,但却也无法随着身体的生长而变大,因而限制了陆寄居蟹的成长。所以陆寄居蟹要成长,必须经过间歇性蜕皮这一个阶段,即每隔一段时间把旧的外壳蜕去,重新长出新的甲壳,同时身体随之长大(断脚也会再生),这个阶段称之为蜕皮或脱皮。
有人会误把“蜕皮”和“换壳(更换螺壳)”当作同一种状态。“蜕皮”是指陆寄居蟹脱下身体的旧甲壳,而肌肉组织会长大并逐渐变硬,形成新甲壳;“换壳(更换螺壳)”是指陆寄居蟹从背着的螺壳爬出来,再移到并进入另一个空的螺壳里。
蜕皮的危险性
蜕皮对陆寄居蟹十分重要,除了因为它们要藉此来成长之外,更因为蜕皮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刚刚过蜕皮的陆寄居蟹,消耗了相当大的体力,身体因而变得十分虚弱,加上新的外壳还没硬化,仍然维持在柔软的阶段,所以十分容易受伤。
在人工饲养的情况下,蜕皮期间的陆寄居蟹死亡、伤残等情况时有发生,如果饲养密度高,情况更甚。因为蜕皮中或刚蜕皮的个体身体还未变硬,仍然非常柔软,所以在没有硬壳保护的情况下,有可能会被同伴弄断胸足或被侵略而导致死亡。
甲因为刚蜕皮的个体所散发发出的新鲜气味,会被其他个体误以为是鲜鱼的肉,壳还未硬化的陆寄居蟹很多时候也会被受到其它的陆寄居蟹的攻击,所以隔离蜕皮的陆寄居蟹是相当重要。
另一个风险便是湿度。湿度不足会使陆寄居蟹不能成功把旧壳脱去,所以有个体蜕皮时,要注意饲养缸内的湿度。
90%的陆寄居蟹死亡都是与蜕皮有关。因此,在它们蜕皮时我们要特别注意湿度的变化,而且要等到新蜕皮的陆寄居蟹的甲壳完全变硬并且小蟹恢复正常活动后才可以把它们放回到其它同伴中去。
另外,大型陆寄居蟹蜕皮所需的能量很大,因此大型个体蜕皮失败而死的可能性也比较高,可以说个体越大蜕皮时所承受的风险也越大。越大的个体在野外生活的时间越长,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会较低,蜕皮时所受的压力可能会越大。所以,对陆寄居蟹来说,蜕皮是非常高风险的行为。对饲养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安全地渡过这一重要时期。
蜕皮周期
每只寄居蟹的蜕皮次数与所需时间并没有确实的数字统计,不同个体所需时间也大不相同。一般来说小个体的寄居蟹1年蜕皮约2-3次,大的个体则1年蜕皮约1-2次,以下表格中的数据仅供参考:
个体大小 (相约大小) | 超小型 (指甲大小/或以下) | 小型 (普通药瓶盖大小) | 中型 (乒乓球大小) | 大型 (网球大小) |
每年蜕皮次数 | 2-3次 | 2-3次 | 1-2次 | 0-1次 |
蜕皮需时 | 2星期 | 1个月 | 1个半月-2个月 | 2-3个月 |
个体较小的寄居蟹在蜕皮后成长幅度会较大,随着身体越来越大,成长的幅度便会变小,不过总的来说,陆寄居蟹整体的成长速度是很慢的。如果出现营养不良或蜕皮前有断脚需要进行再生,成长幅度也会缩小。
蜕皮的次数主要是依据环境、温度、食物和年龄等等而定。刚开始饲养的个体可能会受到突然变化的环境所影响而在短时间脱一次壳。等到它们适应了新的环境后,它们的每次蜕皮间隔时间就会逐渐变长。
陆寄居蟹的蜕皮周期常常受到环境突变的影响而缩短,例如为了使断脚再生而蜕皮,螯脚等较大部分在一次蜕皮后还未能完全再生时,会在短时间内再重新蜕皮。
当它们搬进较大的螺壳时,为了使身体适合其螺壳大小而在短时间内反复进行蜕皮,使其身体快速长大。出现这样的情况时,陆寄居蟹的身体会比平常蜕皮时承受更大的负担和压力,发生意外的机会更高。所以,如果遇到断脚或搬进大螺壳的个体时,可以多给寄居蟹提供富含钙质和蛋白质(肉类、鱼类等)的食物,为它们可能会出现的紧急蜕皮作好准备。
陆寄居蟹的蜕皮过程可分为3个部分:“蜕皮潜伏期”,“蜕皮准备期”,“蜕皮期”。
(1)蜕皮潜伏期
判断陆寄居蟹是否将要蜕皮,一般来说,最简便的方法就是观察它们有没有重复挖沙这个行为。除了刚购回家的个体,因为要适应新的环境而会有一些挖沙的行为外,当个体稳定下来并且周围的环境正常,平时是不会看到它们有这样的行为的。所以,当陆寄居蟹开始有挖沙这行为时,便进入了“蜕皮潜伏期”,意味着它们今后可能会进行蜕皮。
在“蜕皮潜伏期”期间,有些陆寄居蟹的个体会进食,有些则不会进食。
简单来说,当看到陆寄居蟹开始不断挖沙,便要注意它们十分即将进行蜕皮,此时应避免干扰它们,虽然不知道这段时期会维持多久,但我们还是要待心等待。
(2)蜕皮准备期
当陆寄居蟹四处挖沙,并且找到一个适合的地方躲藏起来后,便进入“蜕皮准备期”,这时它们会安静下来,不再活跃。
(3)蜕皮进行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蜕皮准备期”之后,陆寄居蟹便会真正开始进行蜕皮。
蜕皮前
陆寄居蟹在蜕皮前会出现一些特别的征兆和行为,有些现象往往会持续数周(约3-4星期或以上),所以每天须注意观察寄居蟹的举动。当发现陆寄居蟹有以下行为时,暂时不要将它们拿到手上把玩,以免干扰了它们寻找适当的位置预备蜕皮的活动。
l不断地重复挖掘底沙:陆寄居蟹为了找寻一个安全的蜕皮地点,会不断地挖掘底沙,躲在沙里三两天或一星期后再从沙里钻出来,之后又再重复挖掘底沙和藏起来这个动作,并可能重复多次。最后会躲藏在沙里3-4星期也不出来。
需要注意的是,陆寄居蟹躲藏在底沙3-4星期也不出来这个行为一般会出现于小型和中型的陆寄居蟹身上,较大型的个体虽然也会有挖掘底沙这个动作,但到最后大多还是会选择在沙上蜕皮。
许多初养者常常误以为当寄居蟹开始挖沙,便会立即蜕皮。挖沙只是蜕皮的一个前兆,许多寄居蟹会在正式蜕皮前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前已经开始挖沙。所以在寄居蟹出现挖沙行为的时候,不必过于紧张,只需像平常一样去照顾便可。
l走近水源(水盆)/躲在水盆底附近底沙:这和陆寄居蟹挖掘底沙有很大关系,因蜕皮时需要较高湿度,所以寄居蟹会经常进出水盆吸收水份,或会挖掘在水盆下的底沙,甚至将水盆打翻。
l把身体浸在水盆里:即将蜕皮的陆寄居蟹常常会安静地待在水盆里,目的是储蓄水份于螺壳内,为蜕皮做准备。
l不进食:陆寄居蟹在蜕皮前可以整整一个月不进食,虽然不会饥饿而死,但除非个体是躲在沙里或看到已经脱掉旧壳,否侧最好也应该继续摆放食物。
l动作变得不活跃,经常躲起来:躲藏在洞穴、水盆底、底沙里、流木下等等。
l呆在角落:常常可以看到陆寄居蟹若有所思地长时间呆在水盆旁或饲养缸的角落里。
l远离其它个体
l眼睛变得白而蒙目,像白内障:西方和日本皆有这说法。
l提前更换较大的螺壳:有些个体会在蜕皮前先换上较大的螺壳,为的是当它们在蜕皮后,便可紧紧地躲在较大螺壳的深处,不易被别人搔扰和感觉较安全。
l无法如常般缩进螺壳内:因为腹部的水袋关系,使它们无法如常缩进螺壳内。
蜕皮期间
隔离,是指把陆寄居蟹与同伴隔离开,让陆寄居蟹能在安全情况下免受同伴干扰,成功蜕皮。进行蜕皮期间的隔离最重要的道具就是隔离缸。
隔离缸内必须有水盆(淡水盆)和供寄居蟹躲藏的洞穴,以及足够寄居蟹藏身深度的底沙。光线可能会影响陆寄居蟹蜕皮的成败,所以最好是让寄居蟹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下蜕皮。使用湿毛巾盖着饲养缸,一来可以完全让隔离缸黑暗,也可作保湿之用。
隔离方法:
方法一:隔离出现蜕皮征兆的个体
这个方法适用于饲养较多寄居蟹时使用。当发现饲养缸里某各个体开始出现了明显的不断挖沙或走近水源等征兆时,可以先把它隔离到隔离缸里,等待它在隔离缸里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蜕皮。
但是要注意的是,如果饲养者在察觉到蜕皮征兆时把它们移走,这便会使它们要重新找寻过适合蜕皮的地方,其环境的突然变化可能会对它们做成一定的压力,使它们中止蜕皮。
使用这种隔离方法时,底沙的湿度必须适合寄居蟹挖洞。过于干燥的沙子会使寄居蟹挖沙困难,并且有沙子坍塌将陆寄居蟹活埋的危险。但如果湿度过大,底部积水过多或过高,沙底很容易被污染,产生臭味;过高的水位可能导致蜕皮中的寄居蟹溺毙;准备脱皮的寄居蟹通常会钻非常深的位置,常常会钻到缸底为止,这样可以方面饲养者观察、掌握到它们脱皮的情形,而不会出现蜕皮失败了好多天还不知道。但若是缸中积水过多,寄居蟹钻到有水的地方就会停止,这样不易知道陆寄居蟹的蜕皮情形。
有时候某些寄居蟹在蜕皮前并不会出现明显的特征,很难事先把它或其它同伴隔离。当发现饲养缸出现个体在不知不觉间蜕了皮时,应当情况请尽快把它隔离。虽然说不能干扰正在进行蜕皮的个体,但如果此时不隔离,后果可能更严重,因为刚蜕皮后寄居蟹的柔软身体随时可能会被同伴强行拖出,所以请轻轻的把寄居蟹和它蜕下来的旧甲壳一起移到隔离缸内,隔离缸的沙不用太厚,但要维持高湿度,再把它放在穴洞内,给它一个较黑暗的环境,让它能安心完成余下过程。
方法二:隔离其它同伴
这个方法适用于饲养2-3只较少寄居蟹个体的情况,而且可说是最安全的。当发现要蜕皮的个体已经安全地潜入底沙里很久没有出来时,可以暂时把其余的同伴隔开,虽然理论上来说已潜入沙里的个体应该是很安全的,但为了以防万一,还是将其他同伴隔离更保险。当然,隔离缸的布置应和主缸差不多,也要维持适合的温湿度,这样才不会使被隔离的个体感到压力。待蜕皮的个体从底沙出来并且等到它的新甲壳完全变硬后再把同伴放回饲养缸里。
要同时准备多个不同类型的隔离缸是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最重要是饲养缸里有足够厚度的沙,让寄居蟹们能自然地在饲养缸蜕皮。如果饲养了较多的寄居蟹,如果底沙够厚的话,当蜕皮的寄居蟹已经钻入底沙之后,便不用太担心了。这时不需要饲养者多做操心,让寄居蟹自行蜕皮就可以了。饲养寄居蟹数量越多,相对地在处理它们蜕皮时会越麻烦,蜕皮风险也越大,所以在这里建议读者切勿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大量购入陆寄居蟹来饲养,这样对饲养者和寄居蟹来说百害无一利。
蜕皮之后
很多饲养者看到陆寄居蟹脱下来的旧的甲壳,会把其拿走扔掉。这是一个绝对错误的做法!因为刚蜕皮的陆寄居蟹要使新的甲壳硬化,便要摄食富含有钙质的食物,而陆寄居蟹所脱出来的旧壳正是钙质的重要来源。寄居蟹会吃掉旧壳以摄取不易获取的钙质,所以把旧壳拿走会使它们吸收不到所需钙质,轻则减缓寄居蟹新壳的硬化,严重的可能会导致寄居蟹死亡。
当看到陆寄居蟹恢复正常的活动,开始出来行走时,这时才可把寄居蟹吃剩的旧壳拿走。在寄居蟹成功蜕皮后的数天鲤,可以给它们提供富含钙质和蛋白质的食物(肉类、鱼类等等),帮助陆寄居蟹快速恢复体力。
如果旧壳不幸被其它陆寄居蟹吃掉的话,可以给寄居蟹以煮熟的蛋壳、虾壳或蟹壳等食物帮助它补充因失去旧壳而摄食不到的钙质。
陆寄居蟹在蜕皮之后,螯脚尖和胸足的爪,会重新长出来,变得十分地尖锐。覆盖在身体上的刚毛也会变得更长、更浓密。蜕皮不单会使寄居蟹的身体长大,它们的断肢也会渐渐重生。
有人认为陆寄居蟹从更换了就的甲壳后,身体理应变小,否则不能从旧壳脱出。其实正好相反,陆寄居蟹在蜕皮后身体是成长的。这是因为处在被称为蜕皮前期的陆寄居蟹,在其旧壳下面已长出了新的肌肉,随着蜕皮的进行,在新壳还未变硬时,寄居蟹会急速地吸收水份,使得身体膨胀,这样便能将新壳撑开,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钙质沉积长出新的甲壳,因而得到了成长。
蜕皮后的陆寄居蟹的另一个变化便是体色。一些个体在蜕皮后体色会变得更浅,有些则会变深。体色的变化主要是与陆寄居蟹在蜕皮前所进食的食物有关。一般来说,食用含有胡萝卜素较多食物的寄居蟹,它们体色会渐渐变得鲜艳;同时体色变化也有可能与气温、湿度等其他环境因素有关,因此陆寄居蟹在每次蜕皮后它们的体色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变化,即使同一品种的陆寄居蟹也会因为栖息地不同而有不同的体色。
至此,我们向大家详细地介绍了有关陆寄居蟹蜕皮的各项内容。蜕皮对于陆寄居蟹来说既是成长必经之路,同时也是充满了危险的死亡之旅,希望我们喜爱这些可爱的小装甲车的读者们在学习了相关的知识之后,帮助自己的寄居蟹平安地度过这成长的旅程,要知道,能让大家享受与小小的家庭成员在一起的快乐时光,是《水族生活》最大的幸福。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