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隶总督署楹联赏析 楹联知识与赏析

[来源:内乡县衙博物馆] [作者:曾素梅] [日期:2011-07-26]

-->

楹联,也称楹贴、对联、对子,是悬挂或张贴在楹柱上的联语。相传起源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谓之“题桃符”。到宋代时推广应用在楹柱上,后又普遍作为装饰及交际庆吊之用。楹联因讲求对仗,读起来朗朗上口,又能反映一定的才思与技巧,同时能够表达一种情感,一种心愿,又可以展示在厅堂内、门框边、楹柱上,让人们随时观赏品评,因此在中国古代得到了飞快发展,到清代发展成为鼎盛时期,举国上下从平民百姓到帝王将相,只要读过书的,很少有不会写楹联的。楹联的门类也日益丰富,清代文学家梁章钜在《楹联丛话》一书中把楹联分为十个门类,即故事、应制、庙祀、廨宇、胜迹、格言、佳话、挽词、集句和杂缀。其中廨宇也就是官署楹联独立成为一个门类,由此可见当时在官署悬挂楹联是一种风气。廨宇类楹联大多以做官戒规为主要内容,告诫、提醒为官者恪尽职守,勤于政务,做个上不负天、下不欺民的清官、好官。直隶总督是直隶省的最高军政长官,有督率、监察全省文武官吏之责,因此在署内有多条这样的楹联。本文将按照总督署由外及内的顺序,结合建筑功能介绍总督署的楹联。

首先看总督署大门联,大门座北朝南,黑色三开间,大门上方正中悬挂一块匾额,上写“直隶总督部院”六个大字,“直隶总督部院”是清代对直隶总督的官称。其楹联为:

北吞大漠,南亘黄河,中更九水合流,五州称雄,西岳东瀛一屏障

直隶总督署楹联赏析 楹联知识与赏析
内修吏治,外肄戎兵,旁兼三口通商,一代名臣,曾前李后两师生

这是后人所题写的追怀清代直隶总督为政得失的一副怀述联。上联写清代直隶省的地理位置,“北吞大漠”是指直隶省北部西起多伦诺尔直隶厅、东至赤峰直隶州(今均属于内蒙古)的广阔地带,直接与广袤的沙漠相连接,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清政府沟通蒙古、团结蒙古、发展蒙古诸部的重要桥梁。“南亘黄河”中的“亘”是横贯的意思,清代直隶省的疆界南至今河南兰封县,黄河穿越南境,因此称直隶为南亘黄河。下句中的“九水”是指直隶境内河流,“九”泛指多数,直隶省当时有滦河、海河、辽河和内陆河等四大水系,其中长度在10公里以上者就有300多条,可谓河流众多。“五州称雄”是指直隶的地势在北方是“称雄”的,《尚书》分天下为十二个州,南朝得其七,北镜占其五,所以说“五州”成为北方的代称。“西岳东瀛”中的“岳”是指太行山等山脉,“瀛”是指渤海,直隶省西据太行山,东临渤海湾,可谓一京师的天然屏障。

下联写直隶总督曾国藩、李鸿章的为官政绩。“内修吏治”是指曾国藩、李鸿章二人在直隶总督任上对直隶吏治等方面的有效整饬,尤其是曾国藩,他来到直隶后,以“治河、饬吏、练兵”为三大要政,在不到两年的任期内,对直隶吏治大力整顿,撰写《直隶清讼事宜十条》,清理直隶狱讼;刊发《劝诫浅语十六条》作为官吏处理公务的准则,并加强对各级官吏的考核。同时身体力行,勤于政务,充当表率,在他的努力下,直隶一度出现“政教大行”的新局面。“外肄戎兵”中的“肄”是“学习、练习”的意思,主要是指李鸿章向西方学习军事技术,筹建北洋水师,李鸿章在任上创建了我国军事史上第一支北洋舰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旁兼三口通商”是指直隶总督兼任北洋大臣衔,是同治九年(1870年)从李鸿章开始的。北洋大臣的前身是三口通商大臣,直隶总督兼任此衔后,不仅要办理天津、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三口通商交涉事务,而且还要处理北洋洋务、北洋海防、招商、安设各路电线等四项政务,由此,直隶总督的权力具有了全国性质,李鸿章也因此权倾一时,成为炙手可热的名臣。“一代名臣,曾前李后两师生”即指的是曾国藩、李鸿章二人,二人共同镇压了太平天国与捻军农民起义,为挽救清王朝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为清政府所倚重,称之为“中兴名臣”,在清朝历史上可谓为“一代名臣”。曾国藩、李鸿章二人早就建立起了师生关系,曾国藩称誉弟子为‘伟器’,李鸿章敬佩其师如‘神圣”。曾国藩自同治九年(1870年)调任两江后,由李鸿章接任直隶总督,并且任职长达25年之久。李鸿章督直后,仍不忘这种师生关系,“亦趋亦步”地追随曾国藩,所以联中称“曾前李后两师生”。

过了大门即来到总督署的仪门,仪门亦为三开间,中门的东西两侧各有一道便门,仪门取“有仪可象”之意,是主人迎送宾客的地方。清代官员相见,有非常繁杂的礼仪程式,与总督品级相当或高于总督的官员来署,总督要到仪门迎接,宾主从中门而入,共进大堂。而品级比总督低下的官员则按照文东武西的规制从两侧便门进入。请看仪门楹联:

昔为畿辅,今控岩疆,观政得余闲,一壑一丘亲布置

近接太行,远临渤海,豪情留胜概,亦趋亦步许追随

这副楹联为直隶总督李鸿章亲自撰写。上联的前两句是讲直隶省重要的地理位置,“昔为畿辅”中“畿辅”意为京城管辖的地区,这里指直隶。直隶自明朝建都北京后即为畿辅重地,而在鸦片战争以后,直隶却作为显要的边防地带被控制着,这里的“岩疆”是指边远险要之地。李鸿章在同治九年(1870年)接替曾国藩就任直隶总督时,正处在“天津教案”的处理过程中,以法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武力对清政府进行威胁,这时的直隶真的成了“岩疆”。李鸿章审时度势,对直隶进行了重新布防,他调集淮军在京畿各海口驻扎,同时将驻扎在直隶省的练军改守内地要冲,这就是他所讲的“一壑一丘亲布置”。“观政得余闲”中“观政”是指察知政情,李鸿章讲这些军事部署是在“余闲”的情况下做出的,这反映了他在处理政务时的“游刃有余”,反映了他的自信心,也可以理解为李鸿章来到直隶总督任上的喜悦心情,要“一壑一丘亲布置”,大干一场。再看下联,前两句“近接太行,远临渤海”指的是直隶的地理位置。“豪情留胜概”中的“胜概”是指美好的境状,这里指的是前任总督曾国藩,他带着平定太平天国起义的“胜利豪情”来到直隶,在直隶任上做了许多关乎国计民生的事情,留下了“胜概”,“亦趋亦步许追随”指的是李鸿章自己,他表示要追随他的老师曾国藩,象西汉初年的萧规曹随一样接着干。

过了仪门,经过甬道,便来到总督署大堂,大堂是总督署的权威性建筑,又称正堂,五开间,堂前有抱厦、月台,威严、气派,是总督举行重大政务活动和隆重贺典的地方,迎接圣旨、拜发奏折和每年秋审均在这里举行。大堂的明柱上悬挂着几副楹联。

首先是光绪十九年(1893年)直隶总督李鸿章七十大寿时,光绪皇帝和慈禧皇太后御赐的楹联。光绪皇帝所赐的楹联为:

圭卣恩荣方召望

鼎钟勋勚富文年

上联“圭卣恩荣方召望”中的“圭”是指“圭瓒”,为古代一种玉制的酒器,形状为勺形,以圭为柄。“卣”是古代的一种酒壶,本联中“圭卣”二字引用了《诗经》上的一个典故,周宣王命令召虎带兵讨伐当时居住在淮水流域的夷族,临行前周王赏给召虎一只玉勺、一樽香酒,最后召虎打败了淮夷,被封为召穆公。“恩荣”是指受皇帝恩宠的荣耀。“方”为“等同”、“相等”的意思。“召望”是指向召虎那样的名望。因为李鸿章曾帮助清王朝在江淮一带消灭了太平军和捻军,建立了象召虎一样的战功,所以光绪皇帝将他比做召虎。上联的意思为:李鸿章你享有皇帝赐圭瓒、赏香酒那样的恩宠之荣,你的名望可以与周代的召虎相匹敌。再看下联,“鼎钟勋勚富文年”中的“鼎钟”是指鼎和钟,古代在钟和鼎上镌刻铭文以表彰有功者。“勋勚”是“功勋、勋劳”的意思。“富”是“多、充裕”的意思 ,“文”是“美、善”的意思,因此,下联的大体意思是:李鸿章你建立了足以刻铭文于钟鼎那样的卓著功勋,你将富有未来极美好的年华。

慈禧皇太后所赐的联为:

栋梁华夏资良辅

带励河山锡大年

上联“栋梁华夏资良辅”中的“栋梁”用作动词,是“作为栋梁支撑着”,“资”是“送”的意思,“良辅”是指“贤良的辅佐大臣”。上联整句的意思是:你作为栋梁支撑着华夏的江山,是上苍送给朝廷的贤良大臣。再看下联,“带砺山河”一语出自刘邦对他的功臣发的誓言,大意是,要让功臣们的福祥传到子孙万代,即使黄河变得象衣带那样细了,泰山象磨刀石那样小了,也不会改变这种承诺。这样”带砺山河”借指永世相传的皇恩。“锡”是“赐予”的意思。“大年”是说年寿长。下联的意思是:你沐浴着永世的皇恩,老天也会赐你长寿。

在大堂楹柱上还有一副直隶总督曾国藩亲自撰写的楹联,即:

长吏多从耕田凿井而来,视民事须如家事

吾曹同讲补过尽忠之道,凛心箴即是官箴

这副楹联作于同治八年(1869年)正月二十八日,是曾国藩刚刚就任直隶总督时题写的。“长吏多从耕田凿井而来”中的“耕田凿井”泛指农业劳动,其意思是大多数的封建官吏都来自于农村,深知农民的生活疾苦,因此地方各级官员要像对待自己的家事一样认真对待民事。下联中的“心箴”是指做人的戒规,“官箴”是指做官的戒规,整句的意思是:我们一起认真讲求补救个人的过失,恪守尽忠于皇帝的道德,这样做人有了尺度,做官也便有了规范。这也是曾国藩对直隶众僚属提出的为官要求,他告诫众官员“视民事须如家事”,可以说是用心良苦。

在总督署大堂的楹柱上还悬挂着一副楹联:

视民如伤,冀地苍生皆吾子

修己以敬,燕赵精英是我师

这副联的上联强调官吏要爱民,“视民如伤”一语最早见于《左传?哀公元年》。《孟子?离娄》下中有“文王视民如伤”的句子,意为“文王常有恤民之心,故视下民常若有伤,而不敢以横役扰动之”。“苍生皆吾子”由“爱民如子”演化而来。上联的大意是:直隶的地方官吏要爱民,要把直隶的老百姓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看待。下联讲自我修养。儒家的道德修养原则强调“持正守节”、自我反省、知过必改和言行一致。因此,道德修养要用端正严肃的态度来进行,这就是联中的“修己以敬”。“燕赵精英”是指直隶历史上涌现的儒家的代表人物,如西汉时期的董仲舒、北宋时期的邵雍、清时期的颜元、孙奇逢等人,他们都为儒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下联的大体意思是:要用端正严肃的态度加强自我修养,要把直隶历史上的这些精英人物当作自己的老师。

过了大堂,即为总督署的二堂,二堂五开间,为一明两暗布局,是总督日常办公和接见外地官员的地方。在二堂楹柱上有一副对联:

随时以法言巽语相规,为诸君导迎善气

斯民当火热水深之后,赖良吏默挽天心

这也是曾国藩题写的一副劝诫联,与大堂的“长吏多从耕田凿井而来”一联的写作时间仅隔两天。上联中的“法言”,是指合乎礼制的言论,“巽语”,是指委婉的话,“善气”,是指和畅之气。“导迎善气”一语出自于宋代苏轼《密州祭常山文》之四,苏轼写道:“吏实不德,不足以蒙神之休(即得到神明赐予的福祥),导迎善气,以致甘泽(即甘雨)。”“导迎善气、以致甘泽(意思是招来温暖舒畅之气,从而使适时好雨降临)”二语是“休(福祥)”的具体内容。“导迎善气”仍是代表福祥的意思。因此,上联的大概意思是:你们有什么缺点,我会随时用合乎礼制而又委婉的话进行规劝,为各位带来幸福吉利。下联中的“斯民”是指老百姓,“天心”是指民心。“火热水深”即水深火热,此语出自《孟子?梁惠王下》“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比喻人民生活极端痛苦。曾国藩看到将近20年的国内战争给老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清王朝已经大失人心,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依靠一批好官吏通过自己的励精图治来暗暗地把民心挽回。这副楹联反映了晚清重臣曾国藩对摇摇欲坠的大清王朝的深深忧虑,也是封疆大吏力图通过整饬吏治改变清王朝命运的一种向往。

二堂还有一副武职通用联,为:

虎帐壮军威天肃清高风云变色

龙韬娴武略地临重要旗帜生光

这里的“虎帐”是指将军的营帐,“肃”是敬重之意,“清高”是指职位显达高贵;下联中的“龙韬”是羽林军的别称,这里泛指军队,“临”是守卫之意,“重要”则是指重镇、要地。全联的意思为:整肃的将军营帐壮大了军队的威严,上天因此敬重显达高贵的将帅,天下局势也为之大变;生气勃勃的军队娴熟于军事谋略,驻防区域又守卫着重镇要地,军队的旗帜因此增添光彩。

穿过二堂,跨过内宅门即为三堂,三堂又称官邸,正房五间,中间为穿堂间,是总督平时办公读书之处,根据建筑功能分,东为内签押房,西为总督书房。内签押房是总督平时批阅来文及处理公务之所。书房是总督习经写字、著书立说的地方。在明柱上悬挂着一副楹联:

将勤补拙

以俭养廉

这是一副自励联,是直隶总督唐执玉亲自题写的,这也是他做官的信条。唐执玉是江苏武进人,“少孤贫,家多难。”苦读诗书,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考中进士,出任浙江德清县知县,在知县任内,敢于惩治豪强贿吏,得到百姓爱戴,离任时,“县民送者数千人”。雍正七年至九年(1792——1731年)和雍正十一年(1733年)正月至三月,唐执玉两次出任直隶总督,在直督任内,他以“厚民生,澄吏治”为己任,治理河道,改革代征和寄庄寄粮制度,减轻民众负担,对发展直隶经济,缓和社会矛盾做出了一定贡献。他一生的最大特点是以“勤俭”二字立身、做官。清政府每年给他的养廉银他只用十分之三、四,其余全部上交国库,同时教育子孙不许贪图钱财。由于他一生节俭,雍正十一年(1733年)死在总督任上时,竟然没有钱来装殓遗体,最后在他的后任总督顾琮的倡导下,由直隶省众官员捐资才将他的遗体装殓,运回原籍安葬。唐执玉以克尽职守、清正廉洁著称于雍正朝,雍正皇帝夸赞他“公勤不懈”。唐执玉自己说:“吾才拙,政事不如人,可自力(励)者勤耳。勤必自俭始。”因此,他把“将勤补拙,以俭养廉”八个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并挂在自己平日活动最频繁的地方,时时警醒,时时勉励。

穿过三堂,即为总督署的四堂,四堂又称上房,是总督及其家眷生活居住的地方。在四堂楹柱上悬挂着曾国藩题写的自箴联,为:

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

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

这是同治九年(1870年)五月十二日,曾国藩在直隶总督任上题写的。在同日的十余封家信中,反复强调“自己来到直隶已经一年多了,直隶连续两年遭受旱灾,麦收、秋收均受到影响,没有办法挽救。直隶南部又‘伏莽尚多’,恐怕老百姓因为饥饿而发生民变,酿成战事,非常焦虑”,因此在这种忧虑中写下了这副自箴联。这里的“战战兢兢”意为畏惧谨慎的样子。《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坦坦荡荡”形容胸怀开朗,心地纯洁。《论语?述而》中有:“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天怀”是指出自天性的心怀。全联的意思是:以畏惧谨慎的态度为人,就在活着的时候也没有忘记会死去;以开朗纯洁的心地处事,即使身处逆境也能舒展天然的胸怀。

以上为中路各堂院楹联,穿过总督署更道,便为总督署东路。总督署东路现保存有幕府院、东花厅和外签押房等建筑。幕府院是幕僚办公和居住的场所,幕僚是总督聘请来帮助处理事务的人员,根据经办事宜分为钱谷幕、刑名幕、奏折幕、书启幕等,此处为钱谷幕。这里悬挂着两副曾国藩题写的劝诫联,其一为:

虽贤哲难免过差愿诸君谠论忠言常攻吾短

凡堂属略同师弟使僚友行修名立方尽我心

这副联为曾国藩于同治三年(1864年)在两江总督任上题写的,这里的“贤哲”是指贤明睿智的人,“谠论”是指直言,正直的话;“堂属”是指堂官和属员,“僚友”是指同僚,“师弟”是指老师和弟子,“行修”指品德端正。全联的意思为:即使是圣贤哲人也难免有过失,希望诸位发表正直诚恳的言论经常批评我的短处;凡是上下级大致相同于师生的关系,使同僚们品行端正、名声树立才尽我的心意。

其二为:

念三辅新离水旱兵戎赖良吏力谋休息

愿群僚共学龚黄召杜即长官藉免衍尤

此联作于同治八年(1969年),与“长吏多从耕田凿井而来”联仅隔一天。“三辅”本是西汉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个职官——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的合称,后泛称京城附近地区,这里指河北省。“休息”为修养生息,指在国家大动荡或大变革之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以恢复元气。“龚黄召杜”指西汉循吏龚遂、黄霸、召信臣和东汉循力杜诗。“衍尤”指过失。全联的意思是:哀怜直隶省刚脱离水旱战争,依靠贤良的官吏来努力谋划如何休养生息;希望同僚们共同学习龚黄召杜这些循吏,即使是长官也有助于免除过失。表达了曾国藩急于改变直隶军队废弛、吏治败坏、民众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现状的迫切心情。

幕府院以北即为总督署的东花厅,花厅是总督宴请宾客的地方,这里悬挂着两副楹联,一副为曾国藩所题写:

交柯接叶纷无数

野草幽花各自春

全联意思为:交错的枝叶,多得无法计数;野草和香花,各自呈现春意。

另一副是李鸿章所题写的:

高寒惟有月中桂

清拔无如雪外松

这里的“高寒”形容人品清峻,“清拔”形容文辞清秀脱俗。全联的意思为:人品廉洁高尚,惟有月中桂树可比较;文辞清秀脱俗,只差比不上雪外青松。

东花厅的后身是总督署的外签押房,是署内吏僚帮助总督处理公务的地方,在外签押房有一副李鸿章题写的楹联:

道不可卑德惟自下

言思为则行必有威

全联的意思为:行道义不可标准低下,施德政须从下层做起;出言须以思考为准则,有行动一定要具有威严。

以上为总督署主要院落的楹联,是我馆在建馆十余年来搜集、整理、查寻所得,基本上与总督署有着一定的联系。楹联的制作,为总督署增添了新亮点,为游客了解、认识总督署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曾素梅)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2/125446.html

更多阅读

寺庙楹联赏析下 直隶总督署楹联赏析

寺庙楹联赏析(下) 楹联,是中国传统而特有的文学形式,它源远流长,内容丰富,种类繁多。书院下门庭、楼室堂馆、寺庙道观、山水胜景,无处不见它的影迹;婚丧嫁娶、宴乐喜庆、春秋更替、书画艺术,到处都有它的风采;春联、节日联、门联、职业联、婚

声明:《直隶总督署楹联赏析 楹联知识与赏析》为网友回首释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