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四大军校-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夏令营



世界四大军校-黄埔军校

顽主525

黄埔军校与美国西点军校、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以及俄罗斯伏龙芝军事学院并称世界“四大军”为中华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事将领,为二战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谨以此文献给逝去的英烈!







周恩来:(1898~1976),字翔宇,曾用名伍豪等,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他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威望。周恩来同志的卓著功勋、崇高品德、光辉人格,深深铭记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





叶剑英(1897年4月-1986年10月)同志是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忠诚战士,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长期担任党、国家和军队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



聂荣臻(1899-1992),字福骈,四川江津(现重庆市江津区)人。中华人民共和国著名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1956年11月任国务院副总理,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中央七、八、九、十届中央委员,八届十一中全会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十一届,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92年5月14日聂荣臻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恽代英: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教官。原籍江苏武进人,1895年生于湖北武昌。中华大学毕业。学生时代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是武汉地区五四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1920年创办利群书社,后又创办共存社,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任上海大学教授。同年8月被选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宣传部部长,创办和主编《中国青年》,它培养和影响了整整一代青年。



项英(1898.5—1941.3.14),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工人运动的著名活动家,党和红军早期的领导人之一,新四军的创建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抗日名将。项英原名德隆。化名江俊、江钧。湖北江夏(今武汉市江夏区)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共三大、六大上分别被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1926-1930年期间,曾任湖北省总工会党团书记、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兼上海总工会党团书记。1931年后,任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副主席等职。红军主力长征后,任中共中央江西分局书记,中央苏区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在赣粤边坚持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东南局书记、新四军副军长兼政委。1941年1月,在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皖南事变中,被叛徒杀害。[1]后移葬雨花台烈士陵园。



陈毅 (1901年8月26日-1972年1月6日),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共产党员。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新四军老战士,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十大元帅之一),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第一至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三、四届副主席。中共第七、九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董必武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奠基者。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郭沫若 (1892-1978),乳名文豹,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笔名沫若。1892年出生于四川乐山县,祖籍福建汀州府宁化县。中国现代文学家、诗人、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甲骨学四堂之一,新诗奠基人之一,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之一,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



瞿秋白(Qu Qiubai,1899年1月29日-1935年6月18日),原名双(或霜、爽),号熊伯(或雄魄),政治家、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生于江苏常州,祖籍常州。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1]作为 上海大学原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在国共合作的背景下,把上大建设为南方的新文化运动中心,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民族振兴输送了一大批栋梁之才。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6月18日慷慨就义,时年36岁。为了纪念瞿秋白,在江苏常州建有瞿秋白纪念馆



许德珩(1890~1990),原名许础,字楚生,江西德化(今江西省九江市九江县)人。著名爱国人士、政治活动家、教育家、学者,九三学社创始人和杰出领导者。早年参加毛泽东发起组织的新民学会,青年时代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时是著名学生领袖,起草《五四宣言》。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毕业于里昂大学,后入巴黎大学,师从居里夫人研究放射性物理学,1925年与劳君展结婚。1927年回国,曾任武汉第四中山大学教授、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秘书长、代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水产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蒋中正 即 蒋介石 。

是近代中国著名政治人物及军事家,名中正字介石,幼名瑞元、谱名周泰、学名志清。祖籍江苏宜兴,生於浙江奉化,逝世於台北士林官邸。历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华民国特级上将、中国国民党总裁、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中华民国总统等职。



廖仲恺(1877—1925)汉族客家人,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字仲恺。广东省归善县陈江镇鸭仔埗乡窑前村(现惠州市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办幸福村)人,祖居地是广东梅县程江镇,1877年4月23日出生于美国旧金山。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活动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国民党左派领袖、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国民党左派的光辉旗帜,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擅长诗词、书法,著译编为《廖仲恺集》、《双清文集》上卷



李济深(1885年11月6日—1959年10月9日),字任潮,原名李济琛。1885年出生,广西梧州苍梧人[1],汉族广府人。早年毕业于北京陆军大学。曾留学日本。历任粤军第一师参谋长、师长,西江善后督办、黄埔军校教练部主任。1925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北伐战争期间,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广东省政府主席、国民革命军第八路总指挥,留守广州。1927年曾参与蒋介石的反共活动。1933年联合十九路军蔡廷锴等在福建组织反蒋抗日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一致抗日的号召,反对国民党政府反共政策。1948年就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后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59年10月9日在北京病逝,终年74岁。



高志航(1907年5月14日—1937年11月21日),汉族,原名高铭久,字子恒,吉林通化县人。抗日战争期间民国空军英雄、中国空军驱逐机部队司令兼第4航空大队大队长。



谢晋元(1905年4月26日-1941年4月24日),字中民,汉族,广东梅州蕉岭县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历任国军排长、连长、营长、副团长、师参谋、旅参谋主任等。民国抗日将领,淞沪会战中以“八百壮士”死守上海四行仓库,鼓舞了人民的抗战热情,后为叛徒杀害,国民政府追赠陆军少将。



一曼(1905年10月-1936年8月),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人称李姐。四川省宜宾县白花镇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民族英雄,曾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于黄埔军校六期。赵一曼1935年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在与日寇的斗争中于1936年8月被捕就义。赵一曼留有诗篇《滨江述怀》,其故里宜宾有“赵一曼纪念馆”,相关电影有《赵一曼》《我的母亲赵一曼》等。2010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徐向前,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

陈赓:1955年授大将军衔,时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黄埔一期生周士第, 1955年授上将军衔,时任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军外训练部部长



林彪,原名林祚大,字阳春,号毓蓉;曾用名育容、育荣、尤勇、李进。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在井冈山时期先后任营长、团长、军长、军团长等职。参加了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等职,指挥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重大战役。解放后历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防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文化大革命”中组成反党集团,有预谋地诬陷、迫害党和国家领导人,阴谋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







许光达(1908.11.19~1969.6.3)原名许德华,湖南长沙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第一任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大将之一。解放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司令员兼坦克学校校长和装甲兵学院院长,国防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他是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于1969年6月3日在北京不幸逝世,终年61岁。



罗瑞卿(1906年5月31日—1978年8月3日),四川南充人,中国工农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领导人之一;早年入黄埔军校,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任红四军政治部宣传部长、红一军团保卫局局长,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期间,任抗日军政大学教育长、十八集团军野战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中央局、华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参与石家庄、太原战役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公安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总参谋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文革”期间遭受残酷迫害,1977年复职,1978年赴联邦德国治疗腿疾时去世。

左权(1905.3.15 - 1942.5.25),字孳麟,号叔仁,曾用名左纪权。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的高级将领。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赴苏联学习;1934年参加长征。1936年任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长,他协助指挥八路军,粉碎日伪军“扫荡”,取得了百团大战等许多战役、战斗的胜利。1942年5月,日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左权指挥部队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不幸壮烈殉国,年仅37岁。周恩来称他“足以为党之模范”,朱德赞誉他是“中国军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为纪念左权,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决定将辽县改名为左权县。[1]1946年,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决定在河北省邯郸市为其修建晋冀鲁豫烈士陵园。1950年10月21日,其灵柩被安葬于晋冀鲁豫烈士陵园。

刘志丹,名景桂,字子丹、志丹。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1996年,被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36位军事家之一。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陶铸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久经考验的忠诚的革命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军队卓越的政治工作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他一生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人民群众熟悉和爱戴的革命前辈。



许继慎(1901—1931),汉族,安徽省六安县人,中国工农红军早期杰出将领,军事家[1]。先后参加黄埔军校两次东征,并历任工农红军叶挺独立团队长、营长和团参谋长,在任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军长、鄂豫皖特委委员、红11师长时在鄂豫皖根据地时期取得双桥镇大捷等一系列胜利。1931年11月在“白雀园大肃反”中被诬陷以“改组派”、“第三党”、“反革命”等罪名,杀害于河南光山白雀园,时年30岁。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蔡申熙: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指挥员,军事家。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营长,后任团长。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任起义部队师参谋长。十年12月参加广州起义。1930年10月起任红15军军长、4军10师师长、中共鄂豫皖军委副主席、彭杨军校校长、第25军军长等职。1932年10月,在湖北省红安县河口镇战斗中牺牲,年仅26岁。其革命生涯虽短暂但轰轰烈烈,成为了革命事业中永恒的丰碑。



曾中生(1900—1935),原名曾钟圣[1],湖南资兴人,是中国工农红军杰出指挥员,军事家,先后任中共中央军事部参谋科科长、中共南京市委书记、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武装工农部部长。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1927年积极联合国民党左派,参加讨蒋斗争。同年9月,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参加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1928年冬回国,先后任中共中央军事部参谋科科长、中共南京市委书记、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武装工农部部长。1930年9月,任中共鄂豫皖特委书记兼军委主席。1932年,由于张国焘作战指挥方针的错误,鄂豫皖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遭到失败,曾中生在七里坪战斗中负伤。1933年9月,被张国焘逮捕。1935年8月中旬,张国焘派人将曾中生秘密杀害于四川西北部卓克基。时年35岁。1945年,党中央为曾中生彻底平反昭雪。



黄公略,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1922年秋,黄公略与李灿、彭德怀一起考入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毕业后回到湘军任连长。1926年7月,因在北伐战争中作战勇敢,黄公略被提升为国民革命军第2师第30团少校团副。1927年1月,黄公略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高级班。1928年7月,黄公略领导平江起义,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1930年7月,毛泽东率领红4军、红12军同红3军会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黄公略所部直接接受中央指挥。1931年,蒋介石亲自督阵,带领30万大军,向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三次“围剿”,黄公略在此役中不幸牺牲。



戴安澜(1904—1942),国军名将,原名戴炳阳、字衍功、自号海鸥,汉族,安徽省无为县仁泉乡(今洪巷乡)练溪社区风和自然村人。曾参加古北口抗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诸役与昆仑关战役等。立下台儿庄战役部分战功(火攻陶墩/智取朱庄)与攻克昆仑关击毙中村正雄少将(属昆仑关战役)等战功,因昆仑关一役获得蒋中正"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之赞誉。

世界四大军校-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夏令营


粟裕(1907—1984),初名粟多珍、粟志裕,侗族,湖南会同人。中国现代杰出的革命家、军事家、战略家。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南昌起义,后进入井冈山,协助林彪、陈毅、刘伯承、彭德怀等参与历次反“会剿”和全部五次反“围剿”战争。长征时留在南方组织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期间,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江南江北指挥部副指挥,1941年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后兼第六师师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华东野战军副司令、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等职,协助陈毅、刘伯承指挥苏中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建国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常委、第5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以及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期间受到批判,直至1994年才平反。



----------------------------  ------------------------

---------------------------黄埔军校首席顾问布柳赫尔元帅(加仑将军)——————————

苏联元帅-布柳赫尔(即加仑将军),国民政府最高军事顾问。

苏联元帅。曾以加伦为化名担任国民革命军军事总顾问,参加中国大革命和北伐,并指导中共发动南昌起义。又译为布留赫尔。号称“远东军魂”的瓦西里·康斯坦丁诺维奇·布柳赫尔(Василий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Блюхер )是苏俄国内战争时期成长起来的一颗将星,他曾创造过用一个步兵师打垮了装备有大量坦克、装甲车的机械化的白卫军的奇迹。他是1935年苏联第一批五大元帅之一,另外四位是布琼尼、佛罗希洛夫、叶葛罗夫、图哈切夫斯基。

远东方面军司令,也是苏联远东方面长期防御日本侵略的最高将领。于1938年11月9日被秘密处决,罪名是:打入苏联内部的日本间谍。1956年被平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2/125074.html

更多阅读

凤凰记者王冰汝:揭开西点军校神秘面纱

气势磅礴的哈德逊河西岸,从纽约州北部向南,穿过哈德逊峡谷,当咆哮的激流奔入纽约湾时,河水受一块伸向河中的三角形岩石坡阻挡,突然折而向东,形成一个S状的急弯。这块被称为西点的近50平方公里的岩石坡上,就坐落着闻名于世的西点军校。它是

中国军校排名 四大军校

一、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肩负着为国防现代化培养高级科学和工程技术人才与指挥人才,从事国防关键技术研究的重要任务。学校前身是1953年创建于哈尔滨的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 1970年学院主体南

世界“四大军校”——西点军校 西点军校世界排名

百科名片 西点军校校徽美国西点军事学院(The United States Military Academy at West Point),常被称为西点军校。西点军校是美国第一所军事学校,位于纽约州西点(哈德逊河西岸),距离纽约市约80公里。学校占地1万6千英亩(约6千5百公倾)。西点

世界古代四大法典 世界四大典型形象

世界古代四大法典即《汉穆拉比法典》、《十二表法》、《法经》以及《摩奴法典》《汉穆拉比法典》大约在公元前1762年由巴比伦第一王朝第六代君主汉穆拉比(约公元前1792年-公元前1750年)制定,是两河流域法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法典,文

1947年临沂战役老照片{转自中国黄埔军校网 黄埔军校夏令营

1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7-14 23:47 只看该作者1947年临沂战役老照片{转自中国黄埔军校网)1947年1月,国民党军精锐部队31万余人,分南北两线大举进攻山东。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总长陈诚亲抵徐州指挥当时,国民党军南线欧震集团以8个整编师

声明:《世界四大军校-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夏令营》为网友情深与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