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济桥又称湘子桥--中国四大古桥之一 ---位于广东省潮安县潮州 潮州湘子桥旅行社官网


 广济桥又称湘子桥,位于广东省潮安县潮州镇东,横跨韩江。

。始建于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潮州知军州事曾汪主持建西桥墩,于宝庆二年(1226)完成。绍兴元年(1194),知军州事沈崇禹主持东桥墩,到开禧二年(1206)完成。

全桥历时57年建成,全长515米,分东西两段18墩,中间一段宽约百米,因水流湍急,未能架桥,只用小船摆渡,当时称济州桥。明宣德十年(1435年)重修,并增建五墩,称广济桥。
【广济桥又称湘子桥--中国四大古桥之一】---位于广东省潮安县潮州 潮州湘子桥旅行社官网

正德年间,又增建一墩,总共24墩。桥墩用花岗石块砌成,中段用18艘梭船联成浮桥,能开能合,当大船、木排通过时,可以将浮桥中的浮船解开,让船只、木排通过。然后再将浮船归回原处。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座开关活动式大石桥。广济桥上有望楼,为我国桥梁史上所仅见。

广济桥与赵州桥、洛阳桥、芦沟桥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桥,属于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是中国桥梁建筑中的一份宝贵遗产。

中国是桥的故乡,自古就有“桥的国度”之称,发展于隋,兴盛于宋。遍布在神州大地的桥、编织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连接着祖国的四面八方。

我国古代桥梁的建筑艺术,有不少是世界桥梁史上的创举,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中国是桥的故乡,自古就有“桥的国度”之称,发展于隋,兴盛于宋。

遍布在神州大地的桥、编织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连接着祖国的四面八方。我国古代桥梁的建筑艺术,有不少是世界桥梁史上的创举,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

广济桥。正德年间,又增建一墩,总共24墩。桥墩用花岗石块砌成,中段用18艘梭船联成浮桥,能开能合,当大船、木排通过时,可以将浮桥中的浮船解开,让船只、木排通过。然后再将浮船归回原处。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座开关活动式大石桥。广济桥上有望楼,为我国桥梁史上所仅见。广济桥与赵州桥、洛阳桥、芦沟桥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桥,属于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是中国桥梁建筑中的一份宝贵遗产。

广济桥的建筑特色(一)潮州湘桥好风流 十八梭船廿四洲
  提起广济桥,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十八梭船廿四洲”。不错,广济桥集多种结构于一体,采用桥梁与浮桥相结合的独特形柔相济,有动有静,起伏变化,生动地体现了一种建筑与艺术、力学与美学的和谐统一。但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广济桥所处的环境,正是风光旖旎的“潮州八景”区,使广济桥显得更加迷人!追求一个整体环境的构筑,追求大环境及其所有元素的融会贯通,追求生活空间的更高层次,才是古桥的魅力所在。

“潮州湘桥好风流”:因湘桥是潮州八景“湘桥春涨”所在地。且在此桥上北眺东望,潮州八景中除“西湖渔筏”外,余六景(鳄渡秋风、北阁佛灯、金山古松、龙湫宝塔、韩祠橡木、凤凰时雨)几乎可以尽收眼底。让人置境观景,步移景换,赏心悦目。在暮春三月的桃花水汛,韩江水涨,河面增阔,湘桥的十八梭船随着潮水浮沉与桥东西墩连成一线,恰似卧波长龙。

而展望江面,韩江上游轻舟点点随波飞驰,中游东岸笔峰摇翠,下游凤凰洲景色迷人,这景致在清朝进士郑兰枝的八景诗中被生动地描绘:“湘江春晓水迢迢,十八梭船锁画桥,激石雪飞梁上鹭,惊涛声彻海门潮。鸦洲涨起翻桃浪,鳄渚烟深濯柳条。一带长虹三月好,浮槎几拟到层霄。”

修复后的广济桥,更是美不胜收,由于韩江供水枢纽工程的调控作用,江面水位保持在十二点八米左右,江流汨汨,水天一色。“浪柔兰浆软,风饱蝶帆张。”(清丁日昌句)水上泛舟,是何等快乐的享受。特别是春天,两岸木棉花竞相绽放,万绿丛中露出点点火红,把广济桥装扮得格外妩媚动人。

美是客观事物内部的和谐,且又和人的感觉及意识相和谐。广济桥的整体美感就在于桥梁本身内部的协调。“十八梭船廿四洲”:这是广济桥的重要特征之一,洲是指四面环水的陆地,在这里指桥墩:桥由东西两段桥墩及中间的十八艘梭船连接而成。

形成梁舟结合的独特格局。浮桥可开可合。解开梭船可通船只,洪水来时,更利于泄洪,以免桥墩被洪水冲垮;因此。茅以升教授称广济桥是我国桥梁史上的一个特例。

桥梁艺术是一种造型艺术,所处理的是桥梁的形状、色彩、质泽等因素。形状又分为线条、面和体等元素。桥梁的美应在服从科学的基础上,对形式中的刚柔、动静、虚实、开阔、起伏、陷显、光影等一系列美学中的对立面进行协调。

例如直线、平面等是属于刚性的,完全是直线条的桥梁显得过于刚强,而曲线又显得过于柔弱,必须刚柔相济,才能更美。从现代桥梁美学的角度看,广济桥也是十分成功的范例。

广济桥浮桥段曾在两端东13墩和西8墩立有铁塔,悬挂一根铁索,用于系住梭船。这根铁索是广济桥的重要组成部分,恰似一条彩带悬挂天边。桥的东段在平面上也并不是笔直的,而是适当弯曲,透出柔性之美。整座桥的桥墩高低不一,桥面坡度也不顺适,西桥最大纵坡为12%,东桥最大纵坡为10%,大大增强了桥的美感。

(二)廿四楼台廿四样 千姿百态造型奇
  广济桥不仅是简单的水上通道,而且通过配套修建形态各异的楼台亭阁,构成了一处构思精妙,重瓴联阁,联芳济美,雄伟壮丽的古代建筑群。

对于“廿四楼台廿四样”的说法,有学者认为,明代宣德十年潮州知府王源在广济桥上建有十二座高楼,每楼东西各一匾,“由桥西亭而东行,楼之一西曰奇观,东曰广济;楼之二西曰凌霄,东曰登瀛……”合起来就成了“廿四楼台廿四样”了;也有学者认为“廿四楼台廿四样”,主要表现在建筑平面大小不一(即每个桥墩各不相同)(图二),还有建筑立面变化无穷,楼阁屋顶形式多种多样(有重檐、攒尖、歇山等等),使用功能也各有差异。广济桥上的建筑千姿百态,主要在于使复杂多变归于统一,又使统一具有变化。

最简单的统一便是整齐划一,其结果是单调、乏味,因此统一之中要有变化,五味调“和”才能产生美食。
  广济桥上楼台亭阁虽高低不一,体态各异,但比例则是一个或几个比率在整体中的重复。也就是说,对各个单体建筑,应用相同或略有变化的比率来予以统一,以这一观点来确定其内涵,从而确保桥上建筑杂而不乱,错落有致。

广济桥上的建筑虽造型各有不同,但色彩材质相对统一。本次修复的楼台亭阁以灰色为主色调,灰色让人感到厚重、沉稳,体现浓郁的文化气息,符合古桥特色。在木构架的选材上,全部采用进口坤甸木。这种木材除了可防白蚁及耐久性好外,还在于特殊的裂纹及稍微黑色的外表,较好体现了古桥的历史沧桑感。在屋顶的屋脊头上,运用潮州民居特有的金木水火土形式(图三),既富有变化,又保持地方特色。

美国著名建筑师赖特认为:“建筑是用结构来表达思想的科学性艺术。”所以,建筑既是实用对象,又是审美对象。广济桥正是能够“聚最丰富的想象力”“触动多数人的灵魂”的经典之作。

(三)一里长桥一里市 到了湘桥问湘桥
  广济桥本身就是一座城市。明宣德十年(1435年),潮州知府王源主持了规模空前的重修工程,桥上建亭屋126间,亭屋间建起12座楼台,以壮游观。现代人有二个疑问:

一,是为什么要建这么多的房屋?过往人们不论从陆上还是从水上都要从这里通过,并在这里集散物资,所以桥上店铺林立,有茶楼、酒肆饭馆,还有卖艺唱戏、下棋、耍猴、问卦等等,热闹非凡,且官府曾在桥上设税所,收取盐税。史书记载,清雍正三年,已规定,桥西属潮州府,稽查税点,桥东属运同,掣放引盐。据专家考证,广济桥桥市的繁荣,曾牵动过南中国经济的神经。正如清代诗人丘逢甲在他的诗《广济桥》中咏道:“垒洲廿四水西东,十八红船铁索中。世变屡新潮汐改,驿程依旧粤闽通。五州鱼菜行官帖,两岸莺花集妓篷。莫怪桥名工附会,江山原已属韩公。”

 二,是真的有这么多房间吗?清《一统志》中记载:知府王源叠石为墩二十有三,架亭屋百二十六间,造舟二十有四……。广济桥石墩特别宽大,最大者宽度达1385m。在这么宽大的石墩上造出上百间亭台楼阁其实并不困难。被誉为绝壁栈桥式险峻建筑群的山西浑源悬空寺,其建筑的布局,在不足30平方米的面积中,四十余间殿宇分布井然有序,参差有致,错综而不显杂乱,交叉而不失严谨,殿与殿间有木梯或栈道相联,楼梯或明或暗,曲折迂回,虚实相交。游人进寺,或钻天窗、穿幽洞;或过栈道、绕回廊、如虚空胜景。古时广济桥上的建筑群,其实也有悬空寺的味道,从古城图及一些旧照片可以看出,桥上不少建筑也采用悬挑方式,增加建筑空间,以满足当时往返人们的需要。

事实上一座建筑的魅力核心不是它的建筑形式,而是建筑的内容,以及建筑所体现的历史、文化、人文精神,甚至是人群的生活方式。桥市正是广济桥价值所在。

(四)香烟不断湘子庙 宁波寺上敬墩神
  潮谚云:凤凰山头,无日无云烟,湘子桥上,无日无神仙。在潮人眼里,湘子桥是一个充满灵气的圣地。人们用心去感知古桥神秘的气息,用虔诚体现对神灵的敬仰和崇拜。于是,广济桥也就成了宗教的道场,人们在佛祖倡导的和平、慈悲与宽容的精神中祈求平安和好运。一座桥竟有一寺二庙,这在世界桥梁史也是绝无仅有的。

 一寺即宁波寺。饶宗颐《广济桥志》载:在桥之东,旧称宁波祠,塑宁波神以安水怒也。寺颇宏敞,祀十八罗汉及二十四桥墩神。明宣德年间知府王源重建。清康熙癸卯,寺灾。甲辰春守道魏绍芳鸠工庀材,复厥旧观。杨钟岳为记泐石。屡经风雨,倾圮,今沦为民屋。《韩江记》:宁波寺最宽大,在湘子桥桥头,中祀十八罗汉及二十四桥墩神。

 二庙,即韩湘子庙及巧圣庙。据饶宗颐《广济桥志》:韩湘子庙在桥东洲之首,民国十六年重建。祀韩湘子,甚陋且隘,额题“韩湘子庙”四字。庙旧有湘子卦,颇灵验。清姚竹园作诗道其事,有“成都昔日君平祠,潮州今日韩湘庙”句。巧圣庙在东洲第二洲墩上,道光二十七年,潮郡布行商重建。

广济桥上的亭台楼阁,特别是宗教建筑空间所能带给人们的感官体验、情感体会、心灵净化、精神寄托以及对文化、历史和社会脉搏的传达,是构成广济桥环境的隐性因素。

(五)二只生牛一只溜 神奇故事传千秋
  牛是广济桥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初,牛是用以镇水的,但歪打正着,洪水镇不了,如今却成了桥上的雕塑(图四)。道光二十二年(1842),“夏秋淫雨,大水,江东堤溃,广济桥墩多圮,牛失其一。”(光绪《海阳县志》)失去的是东洲的牛,后来遂有“二只牛一只溜”的民谣,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作为装饰、丰富和美化人们生活环境空间,同时又丰富着人们的精神生活的雕塑是一个时代精神和文化状态的体现标志。每一个时代的人们总是在运用着雕塑形成当地独特的人文景观,以致力于精神的表达和环境的改造,从一个侧面体现着所处时代、所处地域的文化内容。牛的出现,是当时潮州文化水平的象征,在“镇水”的过程中使自身具有了永恒性,成了广济桥的重要标志。

牛的存在,使广济桥充满了活泼美丽的生机。由于处在一个开放的空间环境之中,与人们接触,供人们观赏,人们以不同方式来与牛取得交流。特别是牛作为具象雕塑,是一种较易被接受和理解的艺术形式,基本上是以写实和再现客观对象为主,它具有形象语言明晰,指示意义确切,容易与观赏者沟通等特点,因此,牛得到了大众的喜爱,成为桥上的精灵。让人感受牛生命的悲壮和厚重的历史感。

(六)民不能忘吴府公 牌坊一座慰英灵
  中国古代建筑多以群组出现,气势磅礴、规模宏伟。作为单体建筑,牌坊在建筑布局中起了重要作用。《中国大百科全书•牌坊》:“牌坊又称牌楼,是一种只有单排立柱,起分划控制空间的建筑。”它以简约而细腻的手法形成独特的建筑形式,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独树一帜。

广济桥上的石牌坊属德政坊,这类牌坊通常叫官坊,是表彰地方官员政绩的牌坊。(图五)《海阳县志•建置》中记载“民不能忘坊为太守刘浔、分司吴均建。”清宣宗道光廿一(1841年)十月久雨,韩江泛涨,广济桥东九墩被洪水冲溃。灾后,潮州知府发动盐商和富户维修被冲坏的桥墩,但因工程浩大,仅修好5墩。又发大水,因次年六七月间淫雨日夜,七月初大水又冲崩广济桥近江心东墩,连墩上牛也被冲走,不久,知府刘浔和吴均先后重修广济桥,补上全桥被冲掉的石梁。

经过吴均数年的努力,修建广济桥的工程才算完成,士绅建此坊以表感激崇敬之情。清•林大川《韩江记》有“道光间桥坏,郡守吴均为起大工,彻底修造,廿九年己酉夏五月告成,万民德之,建民不能忘坊于桥上。”以永记念。吴府公就是清代道咸年间的潮州知府吴均。

据民间传说,其年韩江水大涨,淹上城墙,潮城告急。吴府公为拯救仓城百姓,登上东门楼祭水,祈求水退,但水始终没退。于是他把自己的官帽、官服投入水中,表示与城共存亡。

说来也奇,此时洪水竟就退了。据说,在潮州过世后,其一子一妾需赖僚友倾助,始能归籍。之后老百姓为颂扬他的功绩及清廉,在东门楼上设了吴公祠,立了吴公像祭祀,以为感念。

“民不能忘”石牌坊以一定意义上来讲是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一个象征性建筑符号,是封建道德礼教的物化,立牌坊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给人们树立道德楷模具有纪念追思作用,对当代人仍有教育意义。

同时,通过树立牌坊,将一个区域的空间划分为一个或几个部分,赋予了空间某种意义,既划定了空间,又营造了气氛,使人们每经过牌坊,不心理上还是物理上都会有另一番感觉,仿佛感到是进入了一个新区域,新的空间,有了一定的新鲜感,消除了旅途的疲劳。

此外,“民不能忘”牌坊还有强烈的装饰作用,使广济桥显得布局严整,层次分明,格外庄重,肃穆,雅致,幽深,丰富多变。

现在,广济桥已不仅是一座有着高超建筑艺术的桥梁,她还是一座历史之桥、文化之桥,有着相当高的欣赏价值,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视点去领略她的风姿:一为平视:站在滨江长廊看湘桥,梁舟结合,刚柔相济,有动有静,形态各异的楼台亭阁,构成了一处精妙的古代建筑群,联芳济美。漫步桥上,置身其中,可以欣赏到额匾楹联,飞檐斗拱,令人赏心悦目。二为仰望:走下浮桥抬头望,巨大、古朴的石洲、拱桥,奇丽、典雅的飞檐、脊头扑面而来,更是独一无二的景观。

三是俯瞰:登上广济门城楼,或登上笔架山上居高临下鸟瞰古桥,如两条“古建巨龙”从东西两岸向江心相拥,壮观无比。四为夜赏:修复后的湘桥增设了古朴典雅的灯饰,夜色中的湘桥灯影绰约,水中倒影摇曳生姿,也是一道怡人美景。

总之,潮州广济桥,是一座积淀着中华文明的桥梁,是一座充满艺术气息的桥梁,是一座承载着千千万万潮人记忆的桥梁,更是一座凝聚着海内外潮籍乡亲乡情与亲情的桥梁。

广济桥,在潮州城东门外,横卧在滚滚的韩江之上,东临笔架山,西接东门闹市,南眺凤凰洲,北仰金城山,景色壮丽迷人。

广济桥以其“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独特风格与赵州桥、洛阳桥、芦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曾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广济桥,俗称湘子桥,宋乾道七年(1171年)太守曾江创建,初为浮桥,由八十六只巨船连结而成始名“康济桥”。淳熙元年间(1174年)浮桥被洪水冲垮,太守常炜重修之,并创杰阁于西岸,开始了西岸桥墩的建筑,至绍定元年(1194年)历五十四年间,朱江、王正功、丁允元、孙叔谨等太守相继增筑,完成了十个桥墩的建造。其中又以淳熙十六年(1189年)太守丁允元建造的规模最大、功绩最著而改称西桥为“丁公桥”。

绍熙五年门194年),太守沈宗禹“皤石东岸”,筑“盖秀亭”,并称东桥为‘济川桥’,接着,太守陈宏规、林骠、林会相继增筑,至开禧二年(1206年)历时十二年,建成桥墩十三座。东西桥建起来后,中间仍以浮舟连结之,形成了梁桥与浮桥相结合的基本格局。

 宋末至元代,广济桥又有诸多兴废,明宣德十年(1435年),知府王源主持了规模空前的“迭石重修”,竣工后“西岸为十墩九洞,计长四十九丈五尺;东岸为十三墩十二洞,计长八十六文;中空二十七丈三尺,造舟二十有四为浮桥”,并于桥上“立亭屋百二十六间”,更名为“广济桥”。

 正德八年(1513年),知府谭纶又增一墩,减浮船六只,遂成“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独特风格。

清雍正二年(1724年),知府张自谦修广济桥,并铸生牛二只,分置西桥第八嫩和东桥第十二墩,意在“镇桥御水”。道光二十二年门(1842年)洪水,东墩铁牛坠入江中。

 故有民谣:“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二十四洲,二十四楼台二十四样,二只铁牛一只溜”。

广济桥又是现存最早的开关活动式大石桥,

 公元1171年南宋乾道七年,知州曾汪,造舟为梁,舟八十有六只,以接江之东西岸,且峙石于中,以绳其势,根其址,名曰“康济桥”。

 公元1174年南宋淳熙元年,甲午夏,韩江水涨,康济桥桥舟漂没者半,知州常祎修之,增桥舟为一百零六只,以其余资,创杰阁于岸右,名之曰“仰韩阁”,以为临之观所。

公元1179年南宋淳熙六年,知州朱江建“登瀛门”,左掖曰“三己亥堂”,右掖曰“南州奇观”。增石洲二,与旧为三,筑亭其上,东曰“冰壶”,西曰“玉鉴”,中曰“小蓬莱”。

 公元1180年 南宋淳熙七年,通判王正公,复增一洲,距西岸数步,上跨巨木,下通船筏,至是始无冲突浮梁之虞。

 公元1189年 南宋绍熙十六年,知州丁允元修浮梁,自西岸增四洲为八,亘以坚木,覆以华屋,曰“丁侯桥”。

公元1196年南宋庆元二年,知州事漳州陈宏规,益东岸洲二,结架如丁侯桥,而增广之,曰“济川桥”。更挹秀曰“济川亭”,以止过客。亭之后曰“见思庵”。

公元1198年 南宋庆元四年,知州林漂,衍济川桥而袤之,增以四洲,雄丽过于西桥。又漳潮界上,道路硗确。捐金砌石,以便往来。

 公元1203年南宋嘉泰三年冬,济川桥火,为亭若庵,一夕俱尽。知州赵师会,亟与通判马承规,增崇石洲故址,屋覆其上,砖瓮其下,面桥为亭,名悉仍旧。大书题扁,侍郎陈谠笔也。

 公元1206年南宋开禧二年,知州福州林会,接济川桥之西,增筑石洲五,修其旧者一,亦屋覆而砖瓮之。扁曰“小蓬莱”,因朱侯命名之旧。

 公元1228年 南宋绍定元年,知州龙溪孙叔谨,复接丁侯桥之东,增筑二石洲。

公元1233年浮桥旧以铁缆,绍定六年,梅寇冲突,仓卒销缆为兵置,而易之籐,随成辄坏。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知州林光世,造新舟二十四,铁缆七十丈,从旁翼而贯之,遂可永久。

 公元1234年南宋端平初,知州叶观,以桥屡经溪洪风飓之余,亭屋俱弊,命判官赵汝禹督工,悉整而新之,中扁“玉鉴”,与“小蓬莱”对。仍辟二亭,面北曰“飞跃”,为祝圣放生之所;面南曰“盍簪”,为礼贤实践之所。

公元1262年南宋景定三年飓风之厄,舟与亭屋,俄顷而尽。知州游义肃重建,址之欹者改筑,材之蠹者更新,桥成极其壮观。邦人即济川桥建游侯生祠。

 公元1298年 元大德二年,总管大中怡里(蒙古人),修造桥亭,寻复为洪流所坏。

 公元1306年 元大德十年,总管常元德,复碑石,洲高三丈余,重修梁亭。

公元1326年 元泰定三年,判官买住(蒙古人),易以石版,仅成四间,创新补旧,亭屋俱备,忽一夜第一间石版自折。

公元1332年 元至顺三年,又折一石版,溺死者三人。本路(元制称潮州为潮州路)同知喑都剌哈蛮(蒙古人),恻然捐俸,鸠合众力,重跨木梁,添创亭屋,往来者遂无战兢之恐。

公元1435年 明宣德十年,龙岩王源为潮州知府,主持了广济桥规模空前的重修。“凡墩之颓毁者,用坚磐以补之,石梁中断者,用梗楠樟梓之固巨者以更之,中流狂澜触啮,不能为梁者,仍设以浮舫,絷以铁缆,无陷溺之忧。桥之上乃立亭屋百二十六间,屋之下,梁之上,镘以厚板,板上侧卧二层甓,用灰弥缝之,以蔽风雨寒暑,以防回禄之虞。”(明姚友直《广济桥记》)桥上亭屋间还建起12座高搂,以壮游观。江心一段,仍用24艘船联成浮桥。桥成之后,极为富丽堂皇,其规模之宏伟,形制之代表性,都达到了广济桥历史上的高峰。桥成,更名“广济桥”。

去潮州市湘子桥旅游,在深圳市【深圳北站】出发前拍摄,

去潮州市湘子桥旅游,在深圳市【深圳北站】出发前拍摄,

去潮州市湘子桥旅游,在深圳市【深圳北站】出发前拍摄,

去潮州市湘子桥旅游,在深圳市【深圳北站】出发前拍摄,

“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二十四洲,二十四楼台二十四样,两只牲牛一只溜……”这首歌谣耳熟能详,它不仅唱出了潮州湘子桥的独特之处,同时也唱出了对湘子桥的向往之情。

“湘江春晓水迢迢,十八梭船锁画桥。激石雪飞梁上冒,惊涛声彻海门潮。鸦洲涨起翻桃浪,鳄渚烟深濯柳条。一带长虹三月好,浮槎几拟到云霄。”短短几句诗,把名列“潮州八景”之首的“湘桥春涨”描绘得淋漓尽致!到潮州快两年了,前几天终于有机会到湘子桥一游,领略它的独特风采。

这是一座充满神奇的大桥,是我国桥梁史上的一个孤例。与赵州桥、洛阳桥、泸沟桥并称为中国四大古桥。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称其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带着无比崇敬之情,我踏上了这座充满神奇传说色彩的湘子桥。我不禁被它的深刻底蕴所折服。它的“十八梭般廿四洲”的构造,它的“廿四楼台廿四样”,它的“一里长桥一里市”都让 深深地感叹!崇敬古代的劳动人民,在当时落后的生产力水平之下竟有如此创举实属不易,其中的付出足以媲美长城!也许它的奇特让人类无法承担,于是才有了“仙佛造桥”的传说,这为湘子桥的独特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浪漫的面纱。

湘子桥历史悠久,它凝结着的是无数代人的智慧和心血,它不仅是潮州人的骄傲,更是中国的骄傲!

脚踏湘子桥,眼眺韩江,此时,“到广不到潮,枉费走一遭;到潮不到桥,白白走一场”的歌谣涌现在我的脑海里,它代表了我此刻的心声。

展望未来,古桥将绽放异彩!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2/124709.html

更多阅读

广联达收购兴安得力 兴安得力官网

2月22日晚间,广联达在公布年报同时,宣布收购兴安得力。自从去年底广联达收购梦龙软件之后,很多人都在猜测其下一个收购对象是谁,而今尘埃落定。此次收购也实乃意料之中的事情。尽管经过十多年的打拼,广联达的造价软件占据了中国的大半江

神奇之树象腿树 辣木树---又称生命之树 象腿树价格

神奇之树(象腿树)辣木树---又称生命之树辣木树(象腿树),别名:奇树,英文名:moringa,全球只有14个品种,仅产于印度北部的喜马拉雅山麓和非洲部分地区,辣木树已在世上存活了五千多年,两千多年前就被记入

又看张子健版电视剧《英雄》 英雄张子健版全集

又看张子健版电视剧《英雄》曹斌锋笑饮鲜血日寇胆丧,吞吐千山悍匪无踪。惊起却回头,万里雄关道,铁马萧萧摧残梦,大风好上路,乘风好试马,乘风好破冰,乘风好去长空里,乘风撕破旧云裳,直下看河山。今年寒假,我又想起了张子健版的电视剧《英雄

声明:《广济桥又称湘子桥--中国四大古桥之一 ---位于广东省潮安县潮州 潮州湘子桥旅行社官网》为网友斯文野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