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重生金石可镂——记书法篆刻家许安权先生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涅槃重生金石可镂——记书法篆刻家许安权先生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涅槃重生金石可镂
——记书法篆刻家许安权先生

文/子小


浙江省美术馆于七月举办由浙江省书法家协会推出的《“万山红遍·浙江书法篆刻刻字系列大展”——浙江书法大展、浙江篆刻大展、浙江刻字大展》(以下简称《万山红遍》)之现场作品展。我有幸搭乘卢心东老师(第51期推出《一场关于文化书法的盛宴——记书法家卢心东先生》)的车子欣然前往品鉴。同行的,还有此次篆刻入展的许安权先生和单剑飞先生。三人中,唯一陌生的是许先生。经介绍,我与他打了个照面,见他安定地坐在后排看资料,又朝我点头微笑。一路上,听三位篆刻老师轻松地话书聊展,于是,200多公里的路程就在这一番悠游里开始又结束。
到达展馆后,展厅里人声鼎沸,一派繁忙。同行的其他人遇到汇聚于此的朋友握手寒暄,我则心随所欲地掏出相机,调焦取景,准备为此次展览做一些现场图片的补充。期间,我留意到许安权先生在会场里完成签到、领证和收书等事宜,随后,又利用等待开幕仪式启动的时间驻足于大厅一角,如饥似渴地翻看着刚领回的作品集,笃学强记……待开幕仪式结束,我伙同他人步入展馆,并为刚遇见的几位作者,在各自作品前纪念性合影。当看到许安权先生的作品时,才有意识地在人群中寻觅他本人,但迟迟未见踪影。后来才得知,原来他早在第一时间内走进获奖展区,有所针对地去欣赏他人佳作了。
回金华一周后,我因杂志采访一事再一次与许安权先生相约。这次机会让我了解到他与篆刻的渊源,我也从他诚挚的言语中,理解了他对篆刻艺术的虔诚与热爱。同时,他谈到了自己对金华篆刻现状的担忧及建议,流露出君子心中那种安而不忘危的忧患意识,以及骨子里那一腔热血般的直爽和真切。

我们的话题即从《万山红遍》开始。我知道,浙江书法篆刻刻字艺术有优秀的历史传统和丰厚的人文底蕴。此次省展名家荟萃,集结全省900余位书法家、篆刻家、刻字家的优秀之作;大展又从3000余名省会员作品中选出629名代表性书家的精品,最后择优选出273件作品展出(从中还评出金奖5名、银奖10名、铜奖20名),主题鲜明、形式丰富、风格多样,并采用分地区的形式展出,不仅集中体现了浙江书法大省的强大阵容,而且也反映出浙江书法、篆刻、刻字艺术的最新风貌和最高水平。因此,想要在这样的大型省展中立身一足之地,可见其难度。“仅篆刻而言,这门方寸之间的艺术从秦汉直至明清篆刻巅峰时期,跨越了几千年的历史。虽然铜制和石刻的制作工艺繁琐,但还有众多的文人热衷于这门艺术,归根结底是它有着独特的魅力,人们能在玩的过程中感受到艺术的真善美。当今篆刻艺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至今,已迎来第二个高峰,浙江的印坛也已成为领跑全国的第一梯队,一大批新人在篆刻大潮中奋力搏击。”许安权先生接过我的话,从自己专业的角度出发,由篆刻大环境开始谈论,“由此,我们可从几次省篆刻大展中看到,杭州、宁波、温州的篆刻队伍都已形成较大的规模。那么地处浙中的金华,却略显遗落和断层。一批上世纪八十年代活跃于金华印坛的风云人物,逐渐隐身‘潜水’,而新人尤其是青少年队伍学习篆刻的热情不高,现状令人担忧……”可以看到,许安权对当前的篆刻界有较为客观地认识。作为此次篆刻的入展者之一,他同时谈到了自己对此次篆刻展的感受:“关乎我个人,此次的成绩并不及2006年在浙江省第二届篆刻大展中所获的铜奖,但对个人的表现,尽管说不上满意却也谈不上失落,应该说是问心无愧的。因为这几年里,我深知自己身上所肩负的是更为繁重的家庭责任,是一个作为儿子、作为父亲等社会角色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将自己的兴趣爱好埋于心底,暂时搁浅,全力以赴于一个人在一个特殊时期的职责。‘做人第一,治印第二’也是我时刻谨记于心的恩师训导。这一时期终于近两年在平稳中过渡,我才得以重新拾起篆刻,赶在此次省展并取得这样的成绩,也算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和鼓励。而此次杭州之行也让我更为清晰地看到了全省印坛集体的进步,那些优秀的作品让我心潮起伏,感慨颇许,真正意识到自己步伐的迟缓。这些,都将成为我参照衡量的标准,因此,我愿意相信自己,竭尽所能,尽快地使自己恢复到最佳状态。”
许安权的话匣子打开了。的确,我们一个人的时间并不完全属于自己所有,尤其成年后,我们会将大部分的时间分散出去。我们必须忠于工作,孝顺父母,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因为忠孝是人类的天性,是古代长期社会实践的历史产物。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花费许多精力,扶养我们的子女长大成人,这些都是一个社会人所要担当的责任。而许安权作为一个非职业性的篆刻家,就必须同时应对工作的忙碌,迎接生活的重重考验,然后才能执守于自己的兴趣爱好。显然这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实际上,这也是许安权曾经的迷惘和困惑。然而,当他有一天从那一切繁扰中渡上岸来,义无反顾地重新找拾自己的梦想,并能如此认真、坦荡地面对,我就已知道,这定是个有勇气的人,骨子里有浪漫主义情怀。想到这,我的心底深处开始漾起一圈圈璀璨的光亮,像月光底下的水面上激起的波澜。就这样,他的故事在一个个问题展开后,一点一点变清晰。

也许,从上世纪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童年记忆里隐约都会对父母锁在抽屉里的,象征权威的印章产生兴趣甚至崇拜,因为这是长成大人的象征之一,而拥有一枚刻着自己名字的印章,又将是自由的象征。这应该是属于一个时代的记忆。但同样的记忆底下,却是孩子们千奇百怪的想法,以及成堆的、若隐若现悬浮的梦。许安权的篆刻之梦就由此而起,这也成为他对篆刻最模糊的认识。后来到了初中阶段,他遇到了一位不仅字写的漂亮,而且对书法历史亦有较深研究的语文老师,从此,少年许安权生平第一次萌生了要往“博学”的书法发展的愿望。但年少的梦想往往很难实现,因为人往往是在成年后,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因此,当他高中毕业走上税务工作岗位,他还在经历寻找自己的这个人生大课题。当时,他关注到报刊中时常刊载的金华印界前辈毕明望先生和他学生的作品,许安权体会到了自己内心勃勃的求知欲,并越发欲罢不能。后却终因心中的胆怯、畏惧与种种不便又一次与篆刻擦肩而过。但他私下里跑去书店买来书法、篆刻类的书籍,开始潜心研习,一学就是漫长而艰辛的十年。直到2002年他才明白,这一切的误闯误撞,并没能使自己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他意识到,“惟有求师学艺才是唯一的出路。”
2002年9月,许安权所在的单位书协暨成立后举办第一次书法培训班。经书协秘书长引荐,他与金华书画院时任省篆刻创作委员会委员、元畅印社社长卢心东相识了。“是年十一长假,我整整用了三天三夜赶刻了金华十景十方印章,作为给老师的第一次作业,请老师检验我十多年自学的水平,也想以此证实我诚心求教的恒心。卢心东老师也非常认真诚恳地直指我的弊端:缺乏基础,并建议我从传统学起、从秦玺汉印学起、从高手学起。最后又鼓励我,‘以你这十多年的坚持,再按照传统走下去,通过努力定会有收获的。’”一语点醒梦中人,许安权在看到自己近二十年的空白和荒芜后,更加懂得珍惜时光,下狠心要一切从头再来,把失去的光阴夺回来!他放弃了其他娱乐,利用业余时间识篆、习篆、写篆、临印、摹印,收集了大量的印谱和工具书籍,沿着秦玺汉印的传统习书之路,向书中学,向老师学,向同行学,再利用每周交流的机会,向卢老师学习书法渊源、书法理论、书法的历史、历代书法风格、印章源流知识、明清篆刻流派及近现代篆刻家的基本情况,真正走进了篆刻艺术的殿堂。许安权同时也得到了浙江省篆刻大师余正、张索和蔡毅等老师的多次亲点,他认真严肃地说,“通过老师的悉心指导,可以较快地找到对自己有益的学习方法”。“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卢心东老师的无私传授,为我付出了太多的汗水。而我也会邀他一起品尝自己世界里的喜怒哀愁,倘若内心有想法,我会及时向他提出;心中有思虑,我也会找他倾吐,建立了一种师者加朋友的关系。”
好的方法是学书不断进步的关键,而一个人学书的悟性同样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并非人人都能做到无师自通。“虽然我们可以通过自学理论、帖、碑等也能学到好多知识,但如果没有老师的指点,同行的交流,只会事倍功半。所以,首先我们就要学会谦卑地求教和交流,即便成名成家了也应如此。因为只有当一个人的知识、阅历、素质、修养达到足够的积淀时,才能真正做到谦逊不张扬。而求教交流的实际效用比闭门造车好上一百倍。我现在习惯将老师指点的内容用笔记下,这样,那些暂时不能消化吸收的就可以保存在本子上,一有时间就去翻翻,或者偶于某时突然悟到老师的话,便做到有据可查,加深记忆。第二,要认准一本帖一个碑和一颗一攻到底的决心。我国书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亲身体会到学艺术之难,也曾经历过一段自我揣摩的迷失状态,这才懂得接受传统的洗礼、学习先人的精髓是多么重要!只有将这些在熟能生巧中归化为自我的血肉,再结合个人气质,才可能创造出鲜明的个人风格。因此,我们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去创新、求变,只有经历传统这一关,才不会变成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第三,要懂得和学会放弃与不放弃。我们可以放弃不必要的应酬,放弃其次的爱好,但不放弃学书的热情,不放弃当初自己的承诺。因此,我要求自己每天必须坚持住一点:再忙,也要挤半小时一小时来学,来练,做到每天进步一点点。久而久之,收获会变得意想不到。这好比我们要寻求艺术,使其产生质的飞跃一样,必会经历一段较为长期的痛苦和反复探索的阶段。这期间我们会经历寻求、彷徨,如同孤行沙漠,举目四顾,无奈无助,但往往,它也会促使人开动大脑,苦思苦练,然后突破自我原有的局限,一触即开。目前,在我的12个月中,至少有8-9个月是花在临摹印和消化知识上面。因为我的当务之急还在于传承古法,使自己练就一身老辣、娴熟的技法,并要如痴如醉,池水尽墨,如‘亡命人生’。艺术没有捷径可走,殊不知,一个成功者的后面,必有几百个‘逃兵’。第四,用平常心对待。好比做人坦然自若才最为重要,搞书法篆刻亦是如此。当今有多少人为了名利而急功近利,沽名钓誉,其实,唯有真才实学才能维持长久。同时坚信:水到而渠成,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道理。”
许多指点过许安权的师辈们多认为“许安权学习篆刻认真谦逊,悟性高,水平提高快”,而卢心东老师也对自己的门徒作了中肯地评价:“从近几年的创作风格来看,他(许安权)以走平正之路为主,但印风尚属飘浮不定,时而平正,时而细腻,又时而劲迈寻高古。但他能长年究心于篆,又工意其刀,做到‘一气贯穿而不悖’,因此‘一夜成名’的潜力还有待激发。相信他只要通过不断努力,会有更好的发展。”

如今,在许安权的世界里,篆刻与生活两者相辅相成。他时常以印会友,以印陶冶情操;从篆刻中寻找乐趣,再从生活上感悟篆刻艺术的激情,激发生命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的向往。“我如果一天不翻印谱、不走到书房几次,心里总会感觉缺少点什么,而家人的支持给了我继续追求下去的动力。”同时,他希望金华印坛能重新兴旺振兴起来,比如通过重建元畅印社领导班子,开辟场所,让篆刻界的朋友重新聚集;再通过媒体进行大力宣传,开办学习班召募新人;同时定期举办沙龙,交流学习篆刻心得等。这些愿望应该是每一个关心、热爱金华篆刻艺术发展的人的集体梦想。我们期望,这一切能在相关部门的重视,以及热心人们的参与下,得以逐步实现。


艺术简介
许安权,字中源,号高阳,斋名洗耳堂主,祖藉东阳,供职金华市国家税务局稽查局。现为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金华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其篆刻作品在2006年荣获浙江省第二届篆刻大展铜奖;2011年入展浙江省第三届篆刻大展;2004年入选百年西泠印社庆典暨第五届篆刻艺术评展;2011年荣获国家税务总局“庆祝建党90周年书画摄影展活动”银奖;2003年入选国家税务总局首届美术、书法摄影大赛。

=====================================================================

【独家声明】/

著作共享,版权保留。

若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或事先与本文作者联系!

(13665880720,孙)

“文学作品版权保护”

是通过为权利人的数字版权作品提供保护的一项服务,证明著作权人在某一时刻已创作出或已拥有什么样的作品。为日常工作、商业活动中著作权领域产生的作品创意归属、商业秘密、作品版权交易、作品版权登记等作品著作权确权提供了一个具有科学、公证的法律效力的电子证据。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2/124381.html

更多阅读

重生1998最新章节 嫡女重生记最新章节

作者:就是芦苇重生1998简介:就是芦苇的小说,本书描写了   主角陆维,2009年一名普通平庸的机关公务员,爱好广泛,文学、电子游戏、音乐、体育,却会而不精。一次意外车祸事件后灵魂穿越回1998年,也就是自己上师范那一年。当带着世界级男高音

凰哥哥讲故事 地球将涅槃重生__凰 亚明哥哥讲故事

凰给大家讲个微型故事。在凰内在的视野里,出现一个漩涡。一边是有形的世界 - 成形成章法的;另一边,什么都没有。这边东西,在通过漩涡,源源不断地流向那边。可是过去后,什么都没有了。那边的状态,很类似我们说的黑洞,但不是。黑洞是

转载 鹰的重生百看不厌 鹰的重生视频

原文地址:鹰的重生[百看不厌]作者:小重山只有改变才能重生孤鹰不褪羽,哪能得高飞,蛟龙不脱皮,何以上青天。老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它的年龄可达七十岁要活哪么长的寿命,它在四十岁的时候必须做出艰难而重要的决定当老鹰活到

声明:《涅槃重生金石可镂——记书法篆刻家许安权先生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为网友拳拳杀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