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马里现状”的历史背景与轨迹 历史轨迹

2011-09-21

索马里位于非洲大陆最东部的索马里半岛——面积:637,657.00 平方公里;人口:(1997年)977.2万人,索马里人占98.3%,阿拉伯人占1.2%,班图人占0.4%,其它民族占0.1%;索马里语和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伊斯兰教为国教,伊斯兰教逊尼派占99.8%,基督教占0.1%,其它宗教占0.1%;首都:摩加迪沙。

13世纪时曾建立过封建帝国。从1840年开始,英、意、法殖民主义者相继侵入和瓜分索马里。二战前,索马里的五个地区:意属索马里(现称南区);英属索马里(现称北区);法属索马里(现已获得独立的吉布提);以及现在的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的一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是索马里托管和独立的创议者, 1960年英、意先后被迫于同意英属索马里和意属索马里独立,同年7月1日两地合并成立索马里共和国。1969年,时任索马里国民军司令的西亚德发动政变,1969年10月21日改国名为索马里民主共和国。“索马里革命社会主义党” 1976年7月成立并接管最高革命委员会的全部权力,选举西亚德任索马里总统。

一直希望建立“大索马里”西亚德?巴雷,在1969年政变上台后迅速投靠前苏联,通过与苏联结盟,换回大量苏军顾问和苏制军火,仅索马里空军就在一夜之间得到40架米格-21战斗机、10架伊尔-28轰炸机。西亚德?巴雷自认为索马里已经强大可以开始实现“大索马里”计划的程度,于是就鼓吹“所有索马里人生活在一个家园中”——在西亚德?巴雷心目中,埃塞南部的欧加登省、吉布提乃至肯尼亚北部都应该归并到索马里,西亚德?巴雷还单方面宣布居住在上述地区的索马里族人都是索马里公民,这等于变相对周边三国提出领土要求。因为肯尼亚和吉布提在那时分别受到英法保护,西亚德?巴雷就先把目光放到了埃塞的欧加登地区。那时埃塞军政府已经失去了美国的军事和经济援助,加上埃塞军政府对皇家军队进行了大清洗,空军和陆军绝大部分高级军官被枪杀,埃塞军队的战斗力被动乱糟蹋殆尽。再加上瑞典石油公司在1973年宣称已经在欧加登发现了丰富的轻质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西亚德?巴雷就在1974年扶植欧加登的索马里族成立“西索马里解放阵线”, 趁埃塞国内动乱之际大搞分裂活动。1975年底,“西索马里解放阵线”已经组成5万人的武装,西亚德?巴雷认为对埃塞军队发动进攻的时机已经成熟,1977年7月13日,“西索马里解放阵线”就向埃塞南部城市戈德城发起猛攻,西亚德?巴雷命令索马里空军出动支援,埃索之间的“欧加登战争”正式爆发。25日,孤立无援的戈德城沦陷,欧加登60%的土地已在索马里的控制下,兴奋的“西索马里解放阵线”成员在城里大肆劫掠,并当着一些西方记者的面把埃塞士兵的头颅砍下。

严重的外患使埃塞人认识到必须重新团结起来保卫欧加登。埃塞领导人门格斯图上校及时阻止了手下人的清洗行动,把所剩无几的前皇家军队军官放回军营。他还顶住压力与以色列达成协议,允许埃塞境内的犹太人移民以色列,交换条件是以色列派出飞行员帮他驾驶美制战斗机,夺回欧加登的制空权。经过这些以色列雇佣军的努力,索马里空军暂时从欧加登的天空消失了,但埃塞陆军却抵挡不住“西索马里解放阵线”和索马里陆军的联合进攻,9月9日,连接欧加登与埃塞腹地的重镇季季加失守。

门格斯图面对危局,主动向索马里西亚德?巴雷的“后台”苏联示好,表示将允许苏联在埃塞设立军事基地并驱逐美国军事代表团。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很快便邀请他访问莫斯科,双方随即签署了一揽子军事合作协议,苏联不仅向埃塞提供军事顾问和武器装备,还推荐古巴向埃塞派兵,“支援埃塞人民的革命”。

西亚德?巴雷得知消息后,一怒之下将国内的6000名苏联顾问全部驱逐出境,但这一鲁莽举动反而加剧了自己的困境,苏联迅速将其中的1500人调到埃塞,这些人对索马里军队知根知底,轻松地指挥着埃塞军队打击索马里军队和“西索马里解放阵线”。

1977年10月,因为雨季来临,“欧加登战争”陷入僵持状态。苏联本想借此“不战不和”的局面同时把埃塞和索马里玩弄于股掌之间;门格斯图立即向前苏联驻埃塞大使沃洛瓦宁暗示:如果苏联想两面讨好,他会毫不犹豫地脱离苏联的怀抱。勃列日涅夫为确保前苏联对埃塞的影响,下令支援埃塞俄比亚的“正义事业”,并特别强调支援行动要大张旗鼓地干,向北约展示“苏联无可比拟的战略打击能力”。1977年11月25日,苏联开始向埃塞大规模空运物资,当天夜里,至少225架运输机从苏联飞抵埃塞,卸下足够装备3个师的坦克、步兵战车、火箭炮以及大量战斗机和武装直升机,负责操作这些装备的人员也从古巴飞来。接下来的两个星期,埃塞首都的亚的斯亚贝巴机场平均每20分钟就有一架苏联运输机降落。为保证空运的指挥联络,苏联还专门发射了一颗卫星。

索马里人立即就意识到胜利的希望已离他们而去了。西亚德?巴雷不得不宣布全国进入战争状态,开始动员预备役,并向几个月前还被自己痛骂的美国求援。西亚德?巴雷拿出3个军事基地来吸引美国人的注意,但处于“全球战略防御阶段”的美国反应相当迟钝,只有一些涂上埃及军徽的美国运输机,运来1500吨军火和报废的军服钢盔,安抚索马里政权。

索马里人的灾难终于在1978年3月5日降临,苏联将军佩特罗夫指挥12万埃塞陆军向季季加发起了立体联合攻势。索军守将正是后来在1991年同美军作对的民兵头领艾迪德,他按照古老的习俗,组织起火线督战队,把机枪架在索马里士兵后面,就地处决逃兵,这才勉强挡住了埃塞军的攻势。但佩特罗夫随后用苏军王牌部队第76空降师在季季加以东20公里处实施了战略空降。索马里士兵诧异地看到,大量“肤色白皙的埃塞士兵”在自己背后发起进攻,许多人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被前苏联伞兵送上西天。

对前苏联伞兵的恐慌,使艾迪德的防线顷刻间荡然无存,索马里守军争相逃向本国边境,艾迪德也被自己的卫队架上吉普车仓皇出逃。到4月7日,季季加的索军被彻底消灭,约3000名索马里士兵战死沙场,只有艾迪德等少数人侥幸逃回国。佩特罗夫指挥的埃塞军队仅用了7天就收复了全部失地,但苏联人制止了埃塞军队的进一步行动,不允许他们跨过边界。欧加登战争至此基本结束。

在这场战争中,索马里有8000名正规军士兵战死,占陆军总数的1/3,至于民兵的伤亡更是难以计算。这场战争的失败宣告了巴雷的“大索马里”梦想的破灭,他不得不宣布放弃对邻国的领土要求。西方学者估计,两国共阵亡15万人,战争损失高达550亿美元,一些学者认为这是20世纪发生在非洲大陆上最惨烈的战争。

西亚德在上任之初,也曾致力于维护索马里的主权和独立,努力消除殖民主义势力的影响,取得了一定的政绩;但在80年代以后,由于索马里的经济开始下滑,加上西亚德过于维护本部族(达鲁德部)的利益并残酷镇压其他部族的反抗,招致索马里其余五大部族的极大不满,最终导致索马里内战……

一、美国在索马里“以武维和”的历程

1991年1月,索马里的西亚德政权被推翻以后,军阀割据的索马里逐步陷入无政府状态;部族间的流血冲突日益严重,索马里人大量逃离家园成为难民……

1991年的年末,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世界的局面,由于前苏联解体而终止;美国成为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军阀割据的索马里,流血冲突日益严重;无政府状态下的索马里,社会动乱日益加剧,造成越来越的索马里人急需要人道主义救援,更加渴望恢复社会生活稳定。——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政府和美国军方都认为这是美国军队直接进入中非地区的极好时机,也是美国可以在当今世界直接采用“战争”和“战争威胁”的方式来展示美国“霸权”的极好机会!于是,在1992年8月,美国就向索马里难民发放食品,美国海军陆战队随后就进驻索马里。

1992年12月,联合国在美国政府的积极推动与支持下,决定组织一项名为“恢复希望行动”的维持和平行动;紧接着美国军队就在1993年1月向军阀联盟总部发起空中打击……

1993年4月26日,联合国就按照《联合国宪章》第7章的规定,决定由美国将军率领2.8万人组成的“维和部队”,打着联合国旗号到索马里维持世界和平。

克林顿总统领导的美国政府在当时认为,凭着美国已经具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再加上联合国的旗号,由20多个国家组成的“维和部队”在美国将军的率领下,使用武力去解除索马里各派武装势力对摩加迪沙的威胁并在索马里维持和平,无疑是极好的“差事”:既可以展示美国的军威与霸权,又可以使美国“名利双收”。美国将军则认为,在索马里15个冲突派别中,法拉赫?艾迪德领导的“索马里联合大会”军事实力最强,只要首先使用武力一举解除艾迪德的“武装”, 索马里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

对于美国打着联合国“以武促和”旗号,率领20多个国家组成的“维和部队”进入索马里,竟然导致索马里各派军阀无一例外地认为:这是美国对“索马里内政”进行的武装干涉,是“侵犯索马里主权”,甚至扛起了“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主义的旗织,明确表示对美国和“维和部队”的反感与抗拒。他们当中势力最大的“索马里联合大会”领导人法拉赫?艾迪德,甚至把联合国维护索马里和平的部队看成“索马里联合大会”夺取全国政权的绊脚石,不仅多次在索马里电台上发表声明强烈的谴责对美国政府,甚至在1993年6月5日对美国将军率领的维和部队采取伏击行动,造成维和部队24名士兵死亡,50人受伤。

联合国秘书长在愤怒之下,促使联合国通过了第837号决议,指示维和部队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惩罚袭击者。美军为此在1993年6月12日派出1400名士兵,在飞机和直升机的配合下围剿艾迪德指挥部,混乱中打死50多名平民,却未抓住艾迪德;6月13~17日,美军又打死打伤索马里武装人员和平民120多人,导致愤怒的索马里人在7月17日用石块和棍棒打死前往现场采访美军再次发动的军事行动的4名西方记者,以报复美军对索马里平民的杀害。由此,摩加迪沙局势进一步恶化。

7月27日,索马里武装分子采用“打了就跑”的游击战术,加紧对联合国维和部队的袭击。不到一周的时间,至少有8名维和士兵受伤。

1993年8月,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维和部队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搜查和抓捕这次暴力事件的幕后策划者艾迪德。当时负责“恢复希望行动”的联合国特使、美国退役海军上将乔纳森?豪请求美国增派特种部队帮助抓捕艾迪德。乔纳森?豪请求美国增派特种部队帮助抓捕;由美国人率领20多个国家组成的联合国部队,也就有了动用武力的合法性。可是索马里的军阀们确认为,他们更具有反抗外国武装干涉内政的天然权力。 8月8日,联合国驻索马里维持和平部队的一支运输车队在摩加迪沙遭索马里武装人员伏击,负责保护车队的美国士兵有4人被打死,3人受伤。8月30日,艾迪德指使手下人向美军提供假情报,诱骗美军特种部队紧急出动,包围所谓"艾迪德藏身之地"的房屋,结果却“抓到”几名联合国维和的工作人员,使美军大为难堪。法拉赫?艾迪德一方面采取政治手段,鼓动索马里人袭击美军和联合国的维和人员;另一方面艾迪德的“索马里联合大会”武装又采取分散袭击和游动打击的灵活战术,使美军不断遭到索马里枪手的伏击,以至不敢上街巡逻。艾迪德的“索马里联合大会”,却在与美军的周旋中迅速壮大自己。

1993年10月美军进入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10月3日下午3时,美军“游骑兵”特遣队突降到几十名艾迪德武装分子开会的地方并将其抓获。就在特遣队准备撤离的时候,艾迪德却利用清真寺的广播鼓动索马里人出来战斗,走上街头去打击侵略!索马里穆斯林手持AK47步枪和弯刀,从四面八方赶来与美国士兵对抗;美军开枪打死了几个索马里平民,自己也成了索马里武装分子的靶子。结果,美军两架直升飞机被击落,18名美军特种队员被打死;其尸体被索马里人拖着游街的镜头,赢得索马里人一阵阵的欢呼……

10月5日,克林顿召集部下开会讨论对索马里的新政策。10月7日,克林顿宣布了这项新政策:向索马里增派1700名士兵和104辆装甲车辆。在索近海部署一艘航母和3600名海军陆战队士兵,以加强美军在索实力。可是,仍然没有达到“以武促和”的目的。

黑鹰堕落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被打破了,美国人的威风扫地了;当时,在索马里的不是5千名精兵,而是3.7万强兵,其中美国就派出了2.7万。这7倍于达赖尔将军所要求的军队数量,竟然没有给索马里带来和平;接下来的却是更为惨烈的、使得索马里数万人丧身的战争灾难……

美国舆论一片哗然,一致抨击美国政府出兵索马里。同时,国际上的批评也不绝于耳:埃及外长穆萨表示,目前索马里发生的一切,将会给索马里民族和解进程增加新的障碍;法国国防部长莱澳塔尔指责美国的所作所为超出了“人道主义使命”的范畴,变成了“不能容忍的对抗”;德国报刊称,美国正在索马里进行“一场肮脏的战争”……

在这种舆论越来越成为巨大压力的情况下,刚刚上台还不到一年的克林顿总统就越来越感到美国军队在索马里的维和行动难以迅速取得成功,再这样拖延下去,只能是自毁声誉,既使美国伤财,又使美国士兵丧命;于是,美国总统克林顿在“权衡利弊”之后,不得不改变策略,最终作出“撤出索马里援助计划”的决定。

1994年3月,美军撤离索马里,联合国部队继续在当地维持和平。联合国在美军离开索马里之后,安理会也在1993年11月16日取消了837号决议,做出了维和部队在1995年3月底前全部撤出索马里的决定,正式放弃逮捕艾德德的计划。——1995年3月,由美军护送最后一名联合国维和部队士兵离开索马里;至此,有20多个国家在索马里参与的“联合国的维和行动”,耗资20多亿美元,历时27个月,甚至还断送了100多名维和士兵的性命,仍然没有实现在索马里“维护和平”的目标。

二、布什上台后,索马里再次成为美国政府特别关注和准备打击的目标

布什当选美国总统后,不甘心美军在索马里“无功而返”。布什组成“鹰派政府”也希望在索马里重新显示美国军队的新战术美国新式先进武器的威力。特别是在“9?11”以后,美国军队在“反恐”的名义下运用新战术在阿富汗战争中迅速赢得辉煌的胜利以后,更想让美国军队在“反恐”的名义下到索马里去运用新战术“续写”快速获得“全面胜利”的“新战史”!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理查德?迈尔斯将军,在2001年12月19日参加布鲁塞尔北约总部会议时说:索马里有可能成为美国反恐行动打击的目标,但对该国的行动将不一定通过军事行动来实现。迈尔斯将军说:“确实有一些国家让我们担心,因为他们主动支持和保护(恐怖分子)。恐怖分子在某些国家有据点是一回事,但主动支持他们就是另一回事了。”他说:“索马里就是一个有潜在可能性的国家。对付这些有潜在可能的国家我们将采取外交和法律等强制措施,或者也有可能采取军事行动。我将采用所有国家权力所有的武器,而不仅局限在一种方法上。”

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也在18日指出,目前,美国已知也门和苏丹政府主动为阿尔-凯达恐怖组织提供庇护,索马里过去曾接待过这个恐怖组织的头目。拉姆斯菲尔德还表示,华盛顿不需要得到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来打击阿富汗以外的恐怖嫌疑目标。

美国政府为了让美国军队迅重返索马里,已经把索马里“伊斯兰法院委员会”主席哈桑?达希尔?阿韦斯列入恐怖分子名单;已经通过媒体制造出“美国驻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大使馆在1998年8月遭袭,造成12名美国人死亡的袭击者与策划者,已经逃往索马里”的舆论……

这时候,美国政府要打击与进攻索马里的“矛头”,由于伊拉克的萨达姆政权与美国的对抗加剧而被转移,推迟了美国军队使用武力“重返”索马里的时间,并导致美国迅速把伊拉克作为首先打击的“对象”……

在美国军队占领伊拉克并推翻坚持反美的萨达姆政权后,美国军队在阿富汗、科威特和伊拉克的存在,已经构成美国政府使用武力摧毁伊朗“邪恶政权”有利时机:“陆——海——陆”三路进攻伊朗的最佳条件已经具备!在这种情况下,伊朗政府顽强反美的态度与表现,一再加剧伊朗与美国的矛盾与对立。在数十万美军占领伊拉克后,伊朗的石油资源与石油产量,已成为致使美国军队再次推迟“重返”索马的重要因素;相比之下,美国政府和美国军方更乐于首先把军事打击的矛头对准伊朗。

当然,美军占领伊拉克以后,伊拉克反美武装一直在煽动老百姓反对与袭击美军,一直在进行“捣乱”与“破坏”伊拉克社会稳定的“恐怖活动”,致使美国布什政府不得不考虑在伊拉克社会不稳定的状态下派军队进入索马里的“得失”,不得不暂缓派军队到索马里境内进行“反恐”。再加上索马里军阀穆罕默德?迪瑞(Mohammed Dheere)在2003年抓到了恐怖分子萨利姆亚嫌疑人(Suleiman Ahmed Hemed Salim),并将之交给了美国,显示出索马里多个军阀愿意“追随”美国政府“反恐”,美国政府和美国军方经过权衡利弊,不得不把派遣美国军队进入索马里进行“反恐”的时间再次推后,甚至“暂时”忘却索马里的军阀们曾经给美军带来的伤痛,开始公开表示愿意支持与资助索马里军阀在索马里进行“反恐”。

索马里一些军阀在美国政府与舆论的支持下,很快就与一些商人便联手成立了“恢复和平与反恐联盟”,直接与美国称为“恐怖分子”的哈桑?达希尔?阿韦斯所领导的“伊斯兰法院委员会”宗教武装进行日趋激烈的武力对抗。——对此,美国白宫发言人说,美国正在与“地区和国际伙伴”一起,阻止“基地”组织在索马里的活动;美英媒体也在报道中说,美国再次玩起“军阀政治”,不但在与索马里军阀秘密谈判,甚至提供资金和武器援助,以遏制“基地”组织势力在索马里的蔓延。

事实上,在伊拉克社会基本稳定之前,美国政府和美国军方无疑是很难从伊拉克抽出美国军队用于“进攻与占领”索马里;加上美国政府和军方已经一再扬言要使用武力来摧毁伊朗的“核计划”和伊朗的“邪恶政权”,于是就使用“为了对付头号敌人本?拉丹”的理由来“淡化”索马里军阀们曾经给美军带来的伤痛与羞辱,一再对索马里一些军阀主张“不让索马里成为庇护恐怖分子的天堂”的言论与行动表示支持……

就在这种错综复杂的形势下,索马里在动荡中度过了整整15个年头以后,经过国际社会的多方努力,2004年1月索马里内战各派的“和谈”进程取得突破,同意在2004年12月在肯尼亚建立“索马里联合过渡政府”。

索马里过渡政府在肯尼亚成立以后,由于索马里境内缺乏安全保证,过渡政府一直未能迁回国内。直到2005年5月11日索马里过渡议会投票通过过渡政府提出的回迁计划,过渡政府才迁回索马里国内。

三、过渡政府成立后,美国却向索马里军阀联盟提供资金援助

索马里过渡政府迁回索马里以后,由于国内局势仍然动乱,没有缺乏实力的过渡政府一直无法进入首都摩加迪沙,只能先迁回比较安全南部城市拜多阿办公;首都摩加迪沙,一直被索马里多个军阀组成的武装“联盟”所控制。这个由多个军阀组成的联盟,一直与伊斯兰法院联盟不断发生流血冲突,致使缺乏实力的索马里很多历史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造成过渡政府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一种摆设,根本无法控制索境内的混乱局面。

索马里过渡政府和一些美国的非洲政策分析家透露,就在索马里过渡政府难以制止内战和改变境内动乱的时候,美国势力已经潜回到这个国家,秘密地使用美元支持某些地方军阀首脑,助其壮大发展。美国政府拒绝公开承认这种行为,只是强调担忧索马里会成为基地组织的新“恐怖主义天堂”。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非洲项目联合主任詹尼弗?库克(Jennifer G. Cooke)对《华盛顿观察》周刊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明确的证据说明,美国在索马里如何支持当地的军阀,给了他们多少钱,到底支持了哪一派人马。但是,如果这一切都是真实的,我认为,美国政府有点短视了。如果美国是为了反恐,这种诉求只是短期的。美国人应该把眼光放远,想想如何在一片混乱的索马里建立一个有效政府,恢复当地的政治、经济秩序,”

美国世界安全研究所(World Security Institute)中国项目主任孔哲文(Eric D. Hagt),在最近的北京之行中曾和索马里驻华外交官员进行会谈。他对《华盛顿观察》周刊说:“如果确有其事,我不知道美国的动机在哪里,但是我有一些猜测:或是美国太缺乏耐心,等不了索马里政府自己强大起来,有效解决问题,于是转而利用军阀;或许,美国还有别的动机,比如为了控制那里的石油资源。”

联合国驻索马里观察团在给安理会的报告中认为,目前该国主要有三股势力,过渡政府、军阀联盟和教派武装。虽然目前索马里的大部分地区都由2004年10月成立的过渡政府维持,但是军阀联盟和教派武装都不支持这个政府。首都摩加迪沙成了几派势力争夺的焦点,暴力事件时有发生,致使过渡政府不得不搬到首都之外办公。各部族间的利益纠葛错综复杂难以撇清,这个东非国家仍处于各类政治派别的混战当中,孱弱无力的索马里过渡政府根本无法控制这个军阀林立的国家。

2006年2月以来,索马里的教派武装和军阀联盟在首都摩加迪沙冲突不断,造成300多人死亡,严重影响了索马里的稳定与重建。索马里过渡政府指责美国借口“打击恐怖主义活动”而向索马里军阀联盟提供资金援助,造成了索马里局势的持续动荡。索马里过渡政府总理阿里?穆罕默德?格迪(Ali Mohamed Gedi)警告说:“这是个危险的游戏。索马里不是个安稳的地方,我们需要美国,但是希望美国能采取更有建设性的途径。显然,我们的共同目标都是稳定索马里,而美国却在利用错误的渠道。”

索马里伊斯兰法院联盟在索马里教派武装冲突中,实力不断壮大,并在2006年6月初控制了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赶走了盘踞那里长达15年之久的军阀,并逐步占领索马里中、南部大部分地区。迫使索马里过渡政府在2006年6月22日与伊斯兰法院联盟曾举行“和解会议”。

四、“伊斯兰法院联盟”占领索马里首都后,美国宣布“可以与‘伊斯兰法院联盟’打交道”

索马里教派武装5日击败在首都的军阀联盟,并控制了摩加迪沙市。谢赫?艾哈迈德表示,索马里教派武装希望恢复摩加迪沙的和平与稳定,并愿意为了人民的利益与任何人、任何组织会谈。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麦科马克7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说,美国可以与目前占领首都摩加迪沙的索马里教派武装领导人谢赫?艾哈迈德打交道。麦科马克说,美国的原则立场是愿意同致力于使索马里变得更和平、更稳定和更安全的团体和个人打交道,愿意同致力于打击恐怖主义的团体和个人打交道。据美国媒体报道,艾哈迈德本周致信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政府,表示索马里教派武装绝对不会窝藏和包庇恐怖分子,索马里也绝不会成为恐怖分子的庇护地。麦科马克说,美国准备与索马里所有党派合作寻求和平方案,以便使这个国家重新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他还说,美国将继续支持索马里过渡政府,帮助索马里人民恢复政治和社会稳定。此外,他还呼吁索马里各派在过渡联邦宪章的框架内重开对话。

2006年09月索马里伊斯兰法院联盟领导人谢立夫对外宣布:法院联盟与美国有特殊的联系渠道,就索马里局势交换意见。谢立夫说,索马里伊斯兰法院联盟希望与世界上所有国家建立良好关系,对任何国家都不怀有敌意,目前我们与美国有联系渠道,但这种联系渠道还刚刚开始。他强调,伊斯兰法院联盟有能力解决索马里的问题。谢立夫说,“如果拜多阿地区居民希望法院联盟给予支援,改变那里的政治体制,那么联盟部队会采取行动控制那里”。

索马里过渡政府所在地拜多阿,距离首都摩加迪沙约250公里。伊斯兰法院联盟的部队本月25日一枪未发占领了靠近肯尼亚边界的索马里第三大城市基斯马尤后,法院联盟的势力更加强大,正试图一鼓作气击败临时政府,以便取而代之,成为索马里的合法统治者。谢立夫领导的法院联盟的部队已作好攻占拜多阿的军事准备。谢立夫说,法院联盟已经控制了全国大部分地区,而且法院联盟有能力解决索马里的问题,能使索马里实现和平和稳定。阿拉伯国家应该看到索马里的现实:索马里过渡时政府无力使国家实现和平。

美国虽然对法院联盟持反对立场,但局势的发展使美国对索马里的立场开始发生改变。因为已经控制了索马里大部分地区的伊斯兰法院联盟,在控制了首都后势力大增。美国的立场一旦发生彻底改变,伊斯兰法院联盟就会很快对过渡政府发动军事行动,过渡政府将很难继续维持下去。

2006年7月底索马里过渡政府总理格迪又在拜多阿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指责,埃及、利比亚、伊朗和厄立特里亚4国支持索马里反政府武装伊斯兰法院联盟。格迪说,索马里的局势本来就很乱,而埃及、利比亚、伊朗和厄立特里亚又支持索马里反政府组织“伊斯兰法院联盟”摧毁索马里过渡政府。他呼吁国际社会采取具体措施清除索马里和非洲之角地区的极端势力。格迪强调,伊斯兰法院联盟武装已经控制了包括首都摩加迪沙在内的全国大部分地区;为了索马里实现和平与稳定,过渡政府将在政府所在地拜多阿加强安全措施。——这个“措施”就是同意埃塞俄比亚政府在这个时候派军队进入索马里,帮助过渡政府与“伊斯兰法院联盟”作战。

过渡政府虽然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但实力有限;在伊斯兰法院联盟的强大攻势下,过渡政府只能勉强控制位于摩加迪沙西北240公里的拜多阿。最后,连拜多阿也岌岌可危。在这种形势下,过渡政府只有接受埃塞俄比亚的“援助”,同意埃塞俄比亚政府派军队进入索马里,帮助过渡政府抵抗“伊斯兰法院联盟”的进攻。埃塞俄比亚出兵后,索马里过渡政府的压力才稍稍减轻。“伊斯兰法院联盟”的部队控制基斯马尤后,伊斯兰法院联盟指责埃塞俄比亚派遣部队进入索马里协助过渡政府作战,致使过渡政府与伊斯兰法院联盟的“和谈”在2006年11月中止。

五、埃塞俄比亚军队进入索马里后,美国政府立即表示“理解”

索马里“伊斯兰法院联盟”武装的有可能取代索马里过渡政府的趋势,在邻国埃塞俄比亚引起了极大的不安;因为“伊斯兰法院联盟”像西亚德?巴雷一样,一直表示要建立一个包括所有索马里族人居住区域在内的“大索马里”,而这一区域包括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和吉布提的部分地区。美国也曾经指责“伊斯兰法院联盟”与“基地”有染,外界普遍担心“伊斯兰法院联盟”会在索马里建立一个塔利班式的政权。

2006年12月20日,“伊斯兰法院联盟”以埃塞俄比亚派遣部队未在7天内撤出索马里进入索马里为理由,向过渡政府所在地拜多阿发起猛烈攻击。双方的激战迫使数万索马里居民逃离家园。

2006年12月24日,埃塞俄比亚总理梅莱斯?泽纳维发表全国电视讲话,宣称该国军队为捍卫国家主权,被迫与索马里教派武装组织“伊斯兰法院联盟”交战。

埃塞俄比亚2006年12月25日即出动战斗机对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国际机场和距离首都60英里的另一个机场进行了空袭。在埃塞俄比亚战机对索马里境内的数个城镇实施轰炸之后,埃塞俄比亚正式向索马里伊斯兰教派武装“伊斯兰法院联盟”宣战。索马里过渡政府总理阿里?穆罕默德?杰迪说,有8000名外国武装人员加入索马里教派武装对抗政府。

“伊斯兰法院委员会”执委会副主席阿卜迪拉赫曼?贾纳考在摩加迪沙机场对记者说,他们将在自己的土地上打败埃塞俄比亚军队,“我们的部队时刻准备保卫我们的国家”。

索马里过渡政府总理阿里?穆罕默德?杰迪说,有8000名外国武装人员加入索马里教派武装对抗政府。

军事专家估计,目前交战双方投入的军队多达4万人,其中15000至20000名埃塞俄比亚军人已进入索马里作战,而“伊斯兰法院委员会”投入战斗的兵力也有18000人左右,而支持教派武装的、曾与埃塞爆发边境冲突的厄立特里亚则秘密派出了2000多名官兵参战。“伊斯兰法院委员会”证实,埃塞俄比亚的部队动用了坦克、导弹、米格战斗机和武装直升机来攻击只装备了机枪和迫击炮的“伊斯兰法院委员会”的武装。

2006年12月26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贡萨洛?加列戈斯发表讲话说:美国对埃塞俄比亚军事打击索马里伊斯兰法院联盟武装表示理解。加列戈斯说,埃塞俄比亚针对索马里采取的军事行动是出于对索马里动乱局势的关切,目的在于制止索马里伊斯兰法院联盟武装的“侵略”。他希望埃塞俄比亚在军事行动中“采取最大限度的克制”,确保不要伤及平民。

从美国布什政府表示愿意资助索马里军阀进行“反恐”,发展到美国政府“可以与目前占领首都摩加迪沙的索马里伊斯兰法院联盟教派武装领导人谢赫?艾哈迈德打交道”,再发展到美国政府“对埃塞俄比亚军事打击索马里伊斯兰法院联盟武装表示理解”—— 美国政府对索马里的态度一次又一次改变,究竟能够说明什么呢?难道人们不能够从美国政府对索马里态度中看到美国政府对索马里的关注全在于希望“美军能够重返索马里”?

也可以说明:索马里内乱之所以难以解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外部势力的影响。——索马里和邻国埃塞俄比亚存在领土争议,甚至爆发过武装冲突的历史原因,致使埃塞俄比亚不愿意接受一直宣称要建立由所有讲索马里语的人组成的“大索马里”的“伊斯兰法院联盟”在索马里获得政权;导致埃塞俄比亚政府坚决支持索马里过渡政府同索马里伊斯兰法院联盟的教派武装进行对抗,并希望通过过渡政府打压伊斯兰法院联盟,来巩固埃塞俄比亚对争议领土的所有权。同样是索马里的邻国的厄立特里亚,却与埃塞俄比亚存在领土争议,显然愿意帮助伊斯兰法院联盟来对埃塞俄比亚形成战略牵制。这就是说,伊斯兰法院联盟并非孤军作战,它的支持者包括厄立特里亚以及一些阿拉伯国家;埃塞俄比亚军队帮助索马里过渡政府与伊斯兰法院联盟作战,实际上他们的背后同样有自己的支持者。

六、埃塞俄比亚在“欧加登战争”前的简况
“索马里现状”的历史背景与轨迹 历史轨迹

埃塞俄比亚位于红海西南的东非高原上,东与吉布提、索马里接壤,西与苏丹交界,南邻肯尼亚,北接厄立特里亚。领土面积1103600平方公里。人口:(2002年7月)6700万人,其中奥罗莫族人占54%,阿姆哈拉族24%,提格雷族5%;其他还有阿法尔族、索马里族、古拉格族、锡达莫族和沃莱塔族等80多个少数民族。居民45%信奉伊斯兰教,40%信仰埃塞正教,少数人信奉新教、天主教和原始宗教。通用英语,阿姆哈拉语为联邦工作语言。

埃塞俄比亚是具有3000年文明史的古国,公元之初兴起的阿克苏姆王国曾是非洲伟大的文化中心。西方殖民者15世纪侵入非洲后,埃塞曾几度沦为英国和意大利的殖民地。16世纪,葡萄牙和奥斯曼帝国相继入侵;19世纪初分裂成若干公国。1930年11月,埃皇海尔?塞拉西一世登基;1936年5月,意大利军队攻入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埃塞俄比亚沦为意大利的殖民地,埃塞皇帝海尔?塞拉西被迫流亡国外。1941年,在英国的帮助下,埃塞俄比亚游击队击败了意大利侵略者,使国家重获独立,塞拉西皇帝回国再次执掌大权,1941年正式启用埃塞俄比亚的国名。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趁英法实力衰弱之机,开始将触角伸向战略位置极其重要的埃塞俄比亚,想把埃塞变成干涉非洲事务的桥头堡。美国先后与埃塞签订了10多个军事和经济协定,并在埃塞设立了军事基地。为拉拢塞拉西皇帝,美国给埃塞的军援高达1.5亿美元,占了当时美国给整个非洲军援的一半,这些援助主要用于为埃塞军队添置武器装备。美国还派出军事顾问小组,负责训练埃塞军队。在美国的大力扶持下,埃塞俄比亚很快建立了一支很有规模的军队,其实力在东非乃至整个非洲都屈指可数。军事实力的增强让塞拉西的野心迅速膨胀,他觉得埃塞俄比亚已经有资本在世界事务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帮助美国“维持全球秩序”。

在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在苏联代表缺席的情况下,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非法决议,决定派遣“联合国军”支援韩国与朝鲜作战。塞拉西皇帝由于对美国感恩戴德而乐于积极追随美国,他立刻就宣布派遣一个埃塞俄比亚步兵营参加“联合国军”。 埃塞俄比亚营1951年7月才抵达朝鲜,“联合国军”指挥部在1952年10月31日就指派埃塞俄比亚营向上甘岭发起攻击。这个自认为是“非洲最善战”的埃塞俄比亚营,在向中国人民志愿军驻守的上甘岭进行发起进攻以后,转眼间就伤亡就657人,占全营人数的一半以上;督战的美军将领见埃塞俄比亚步兵营的伤亡如此惨重,只得下令停止进攻。朝鲜战争结束后,埃塞俄比亚营的残部带着伤心和失望回到了阔别3年的家乡;上甘岭也就成了埃塞俄比亚军的“伤心岭”。

埃塞俄比亚步兵营从朝鲜回国后,上甘岭也成为埃塞俄比亚人的一面镜子,让埃塞俄比亚人认清了世界的形势,看到了埃塞俄比亚参加“联合国军”是一个天大的错误;作为一个是非洲国家,埃塞俄比亚应当像中国一样重新崛起。

进入上世纪70年代的埃塞俄比亚,北部提格雷省和厄立特里亚省的叛乱,消耗了这个国度将近80%的税收,约6成的百姓处于严重饥饿状态。海尔?塞拉西皇帝虽然德高望重,可是埃塞俄比亚国家上层的骄奢淫逸,却引起埃塞俄比亚军队和百姓越来越强烈的不满;致使埃塞俄比亚一批少壮军官准备推翻埃塞俄比亚皇帝海尔?塞拉西一世的秘密组织——“武装部队、警察和地方军协调委员会”,密谋以政变方式推翻海尔?塞拉西皇帝。

曾经在1972~1974年到美国马里兰州州立学校学习工业经济的门格斯图?海尔?马里亚姆,在1974年3月由埃塞俄比亚陆军第三师在推举为参加“协调委员会”代表,并在1974年7月担任协调委员会主席;1974年9月12日,一批少壮军官发动政变秘密处决海尔?塞拉西皇帝,接着就推翻了?塞拉西王朝的政府并宣布埃塞俄比亚废黜帝制。埃塞俄比亚“协调委员会”改称为“索马里临时军事行政委员会”, 11月门格斯图晋升为中校,并担任该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埃塞俄比亚政权最终为一个与苏联密切合作的左派军人集团所把持。

1974年后,具有亲苏色彩的军政府上台,立即开始清洗埃塞俄比亚政府和军队中的反对派,致使美国政府立即中断对埃塞俄比亚的军事和经济援助,埃塞俄比亚军队的作战能力也因失去美国技术支持而被极大地削弱。再加上“临时军事行政委员会”和“军政府”对埃塞俄比亚空军和陆军进行的大清洗,带着浓浓血醒味,迅速使埃塞俄比亚军队陷入瘫痪,同时也加剧了埃塞俄比亚国内的混乱。

七、“欧加登战争”为埃塞俄比亚带来的变化

一直野心勃勃地渴望吞并埃塞俄比亚“欧加登地区”的索马里总统西亚德?巴雷,决定扶植欧加登的索马里族成立“西索马里解放阵线”组织军队,趁埃塞俄比亚国内动乱之际向已经被动乱糟蹋殆尽的埃塞军队进攻并一再击败埃塞俄比亚军,一再扩大“西索马里解放阵线”军队在欧加登高原武力控制的领域……

埃塞俄比亚军队在与索马里与索马里支持的“西索马里解放阵线”军队进行“欧加登地区”争夺战的初期一再战败,国内哗然,普遍认为“临时军事行政委员会”应对此承担责任;门格斯图??海尔??马里亚姆中校利用埃塞俄比亚人对“临时军事行政委员会”的不满与愤慨,在1977年2月发动政变。政变成功后,门格斯图自任埃塞俄比亚国家元首、部长会议主席和武装部队总司令,宣布停止和强力制止了不得人心的大清洗,号召埃塞俄比亚人重新团结起来保卫欧加登,一致对外抗击索马里使用“西索马里解放阵线”名义对埃塞俄比亚“欧加登地区”的侵略。

索马里总统西亚德?巴雷当然不会给门格斯图重新加强埃塞俄比亚埃塞俄比亚战斗力的时间,就在1977年7月13日,命令索空军出动支援西索解向埃塞南部城市戈德城发起猛攻,促使索马里与埃塞俄比亚之间的“欧加登战争”正式爆发。

7月25日,孤立无援的戈德城沦陷,欧加登60%的土地已在索马里的控制下。

门格斯图为了削弱索马里军队的进攻力量,就向索马里总统西亚德?巴雷的“后台”苏联主动示好,表示将允许苏联在埃塞设立军事基地并“驱逐”已经名存实亡的“美国军事代表团”。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权衡利弊之后,很快便邀请门格斯图访问莫斯科,门格斯图立即接受苏联开出的“条件”,迅速与前苏联签署了一揽子军事合作协议……

在门格斯图完全接受勃列日涅夫提出的一系列“苏联的建议”;勃列日涅夫为确保苏联对埃塞俄比亚的“影响”,就下令大张旗鼓地支援埃塞俄比亚的“正义事业”,特别强调向北约展示“苏联无可比拟的战略打击能力”,便在1977年11月25日,苏联开始向埃塞大规模空运物资,当天夜里,至少225架运输机从苏联飞抵埃塞,卸下足够装备3个师的坦克、步兵战车、火箭炮以及大量战斗机和武装直升机,负责操作这些装备的人员也从古巴飞来。

苏联不仅向埃塞俄比亚提供军事顾问和武器装备,还推荐古巴向埃塞俄比亚派兵“支援埃塞俄比亚人民的革命”。门格斯图争取到前苏联的支持,并由古巴训练与指导的埃塞俄比亚军队向索马里军队发起反攻,迅速获得“反败为胜”的效果,在1978年初收回了早些时候被索马里军队占领的(有争议的)边境地区。“西索马里解放阵线”军队和索马里军队的溃败,致使西亚德?巴雷下令索马里部队撤回到原来边界。“欧加登战争”,随之结束。索马里政府承认已经在欧加登战争中损失大约40,000人;这次惨败,激发了索马里人对西亚德?巴雷政权的强烈不满。

埃塞俄比亚军队在“欧加登战争中获得的“巨大胜利”,导致埃塞俄比亚与苏联在1978年11月签署了同盟条约。1979年成立以军人为主的“埃塞俄比亚劳动人民党组织委员会”,并宣布在埃塞俄比亚实行一党制。1984年9月埃塞俄比亚工人党成立,门格斯图当选为总书记。1987年9月,门格斯图宣布结束军事统治,成立埃塞俄比亚人民民主共和国,10日就任共和国总统兼国务委员会主席。

八、“欧加登战争”与厄立特里亚独立

厄立特里亚主要信仰伊斯兰教,长期受埃塞俄比亚封建王朝的统治,19世纪末以前从未形成过统一的政治实体。1869年,意大利殖民主义者入侵埃塞。1889年,埃塞与意签订《乌西阿尔条约》,承认意对阿萨布、马萨瓦、克伦、阿斯马拉等占领区的统治。1890年,意将占领区合并为统一的殖民地,命名为“厄立特里亚”。1941年,意军战败,厄立特里亚成为英国托管地。1950年12月,联合国决议将厄作为一个自治体同埃塞俄比亚结成联邦;1952年,厄组成地方政府,正式与埃塞结成联邦。

1962年,信仰基督教的埃皇塞拉西强行取消联邦制,将厄立特里亚合并为埃塞的一个州,引发了厄立特里亚人民长达近30年的武装独立斗争。

1970年,厄立特里亚人民解放阵线(厄人阵)成立,成为厄立特里亚武装独立斗争的主导力量。1974年9月12日,海尔?塞拉西皇帝被发动政变埃塞俄比亚军官秘密处决后,厄立特里亚人民解放阵线趁埃塞俄比亚处于内乱和欧加登战争的时机,迅速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与实力。

欧加登战争以后,门格斯图宣布在1987年9月成立埃塞俄比亚人民民主共和国,结束埃塞俄比亚的军事统治,10日就任共和国总统兼国务委员会主席。埃塞俄比亚的提格雷人民解放阵线为了推翻在埃塞俄比亚建立的亲苏联与门格斯图政权,便与颇有实力的厄立特里亚人民解放阵线结“盟组”,联手进行反门格斯图的政治斗争和武装斗争。1988年3月,提格雷的人民解放阵线和厄立特里亚人民解放阵线的军队开始向埃塞俄比亚政府军发动进攻,埃塞俄比亚内战和厄立特里亚解放战争正式爆发。

1991年2月下旬起,埃塞俄比亚人民革命民主阵线和厄立特里亚人民解放阵线协同作战,向政府军进攻,取得节节胜利,迅速逼近埃塞俄比亚首都;门格斯图于5月21日被迫辞职并逃往国外。厄立特里亚人民解放阵线同等反政府组织联合推翻埃塞俄比亚的门格斯图政权。5月24日,厄立特里亚人民解放阵线解放厄立特里亚全境,并于29日成立临时政府,由伊萨亚斯?阿费沃基出任临时政府总书记兼武装部队总司令。

1991年5月27日,埃塞俄比亚政府和反政府武装在美国调解下达成停火和组织过渡政府协议。会议通过了《埃塞俄比亚过渡时期宪章》和《埃塞俄比亚过渡政府与厄立特里亚临时政府合作准则》,同意厄立特里亚有自决权。7月1日埃塞俄比亚成立过渡政府,同意厄立特里亚于两年内举行全民公决,决定是否独立。1993年4月23日-25日,厄立特里亚在联合国的监督下举行全民公决,以99.8%的绝对多数决定与埃塞分离。5月3日,埃塞俄比亚过渡政府宣布承认并接受厄立特里亚公决结果,并宣埃塞俄比亚同意布厄立特里亚独立。1993年5月22日,厄人阵中央委员会选举伊萨亚斯为厄立特里亚首任总统。24日,厄立特里亚正式宣告独立并举行开国庆典。

独立后,厄政府注重政权建设,加紧经济重建,政局基本稳定。

1998年5月, 厄立特里亚与埃塞俄比亚爆发边界冲突。2000年6月,与埃塞俄比亚签定《停止敌对行动协议》;12月,与埃塞俄比亚签定《全面和平协议》。

2001年,厄立特里亚海外侨民及国内部分民众对总统伊萨亚斯现行政策滋生不满,要求实行民主和法制,人阵党内民主改革派同总统产生分歧,引发党内高层严重分裂。伊萨亚斯总统为巩固执政地位而大力整肃内部,于6、7月间逮捕了民主改革派人士,撤换一批党、政、军高级官员,统一党内思想,对普通民众进行思想教育。伊萨亚斯总统为进一步稳定局势,再次推迟了原定于2001年底举行的厄立特里亚全国大选。2002年,厄立特里亚国民议会颁布《选举法》,明确提出多党制不符合厄现状,故今后一段时期内厄人阵仍将一党执政。

2005年,厄人阵内部高层对国际、国内形势认识出现分歧。伊多次组织党内大讨论,统一思想。目前厄政局基本稳定。

厄立特里亚全称“厄立特里亚国”位于东非最北部,面积125000公里,人口(1993)为350万,由提格雷尼亚、提格雷、阿尔法、萨霍、希达赖伯、比伦、库纳马、纳拉、拉沙伊达9个民族组成。居民使用提格雷尼亚语、阿姆哈拉语,通阿拉伯语、英语、意大利语。基督教徒和伊斯兰教徒各占50%。首都阿斯马拉。

厄立特里亚是农业国,80%的人从事农业生产。有可耕地320万公顷,已耕地30万公顷。粮食不能自给。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大麦、高粱、小麦、豆类;主要经济作物有油料籽、芝麻、花生、亚麻、剑麻、棉花、蔬菜和水果。畜牧业不发达。渔业除产鱼虾外,还有贝壳、珍珠母等海产。工业基础薄弱,主要有纺织、制革、制鞋、食品加工、玻璃器皿、化工、冶金、酿酒、印刷、卷烟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估计为75-160美元(1993)。出口产品为饮料、皮革、纺织品等;进口商品以原油、化肥、车辆等为主。执政党厄人民解放阵线为厄立特里亚国唯一合法政党。伊萨亚斯??阿费沃基总统对外奉行和平、不结盟和睦邻友好的政策,主张在和平共处的原则基础上发展与其他国家的关系。1993年5月24日同中国建交。

九、埃塞俄比亚与厄立特里亚的“边界战争”

埃塞俄比亚虽然有石油、天然气和煤、金、铂、铜、钾盐、锌、铁、镍等矿产,虽然有560亿千瓦时水力发电潜力和丰富的地热能源资源,但大部尚未开发。埃塞俄比亚的农牧业一直是国民经济和出口创汇的支柱,盛产咖啡,产量居非洲第三位,出口额占出口总收入的三分之二,是世界咖啡10大生产国之一;2001年牲畜存栏总数1.3亿头,居非洲国家之首,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埃塞俄比亚旅游外汇收入2001年为7900万美元;工业基础至今仍然很薄弱,至今仍然是当今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1993年脱离埃塞俄比亚正式独的厄立特里亚,在历史上同埃塞俄比亚关系一直十分密切。1991年厄立特里亚人民解放阵线同埃塞俄比亚人民革命民主阵线联合推翻门格斯图政权。成为在埃塞俄比亚的执政党人民革命民主阵线,组成埃塞俄比亚临时政府接受1993年4月厄立特里亚在联合国监督下举行全民公决,承认厄立特里亚独立。致使埃塞俄比亚由一个临海的东非国家,立即变成失去海岸线和出海港口的非洲“内陆国”。

同样是当今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的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在埃塞俄比亚承认厄立特里亚独立的时候,由于两国领导人曾是同一个战壕并肩作战的战友,都认为两国在当时是“分家不分界”, 因此双方边界在在1000多公里的边界线上的许多地方都没有做明确划分。后来,双方因诸多问题而需要“明确划分边界”时,厄立特里亚坚持以1902年版图为依据,而埃塞俄比亚则坚持以实际控制线为依据;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因边界纠纷引起的争端和流血冲突,迅速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有关非洲国家、非洲统一组织和国际社会为解决双方冲,曾经突做了大量的斡旋工作。直到1998年5月,两个为饥饿所困扰的非洲国家之间的边界冲突越来越严重,致使联合国调停人员放弃了和平努力离开那里,最终导致两国被边界的武装冲突拖入长达两年大规模战争。

在战场上,双方投入军队约有60多万,在一场空前激烈的拉锯战中,成千上万名步兵冲出他们的战壕去充当对方密集炮火的“靶子”。这场十分残酷的边界战争,导致近8万人丧生,上百万人逃离家园成为流离失所的难民;不仅给双方造成惨重经济损失,也使两国失去了数额巨大的国际援助。本就贫穷的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都因边界战争而造成极大的经济消耗与损失,战争和饥荒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上百万人的生命。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在国内外舆论的压力下,同意接受国际社会的帮助,同意在2000年5月29日恢复举行和平谈判。到了29日,埃塞俄比亚战斗机却向厄利克里亚的阿斯马拉机场发射了火箭并投下炸弹。厄立特里亚立即谴责了埃塞俄比亚战斗机近两年来首次攻击厄利克里亚的该处机场。埃塞俄比亚埃塞俄比亚政府发言人索蒙-泰德森也谴责了厄立特里亚的侵略行径,并说“自从厄立特里亚1998年5月6日侵犯了我们的主权和领土之后,我们便不得不同其打一场耗时两年的战争”。

六月三日,厄立特里亚外交部发表声明称,埃塞俄比亚当天早上对港口城市阿萨博一带的阵地发动了全面攻击,目前双方正在这一地区展开激战。——阿萨博是厄立特里亚东部的一个港口城市,毗邻两国交界,一直是埃塞俄比亚重点打击的对象之一。如果埃塞俄比亚占领这座城市,它将获得前往红海的一个重要出口。厄立特里亚外交部在这份声明中称,厄立特里亚的前方战线已经推移至阿萨博市以西三十七公里处。

6月14日塞俄比亚政府又发表声明称,埃塞俄比亚军队在西部战线经过一夜非常成功的猛烈进攻,终于第二次夺回了一个星期前失守的厄立特里亚西部重镇---特瑟内镇。

在国际社会,特别是非洲统一组织的一再斡旋下,埃塞俄比亚与厄立特里亚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签定了《终止敌对协议》,并开始就边界划分和战争赔偿等重大问题进行谈判。

2000年12月6日,埃塞俄比亚外长塞尤姆同来访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会晤后,在亚的斯亚贝巴向新闻界宣布,埃塞俄比亚政府代表团将于本月12日赴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在那里与厄立特里亚代表团共同签署旨在彻底结束两国边境冲突的和平协议。他还说,在联合国和国际社会的帮助下即将签署的埃厄和平协议内容涉及两国边界划分、战争赔偿、难民及战俘等问题。埃塞俄比亚政府和人民对恢复地区和平、重建被战争破坏的国家经济充满信心。安南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即将签署的埃厄和平协议将是“一份积极的文件”,是“非洲大陆希望的标志”。他希望继埃厄之后整个非洲大陆能够结束地区冲突,以便各国集中精力发展经济。他表示相信,联合国在埃厄边界地区业已开始的维和行动一定能够取得成功,并强调联合国和国际社会将与埃厄两国携手,确保和平协议得以长期贯彻执行。

2000年末,埃塞俄比亚与厄立特里亚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签署了两国全面和平协议。这个协议是在非洲统一组织的强力撮合下最终产生的;该协议允许联合国维和部队进驻为双方设立的缓冲区,缓冲区深入厄立特里亚境内约二十五公里。厄立特里亚外交部长黑利-伍尔登西(Haile Woldensae)和埃塞俄比亚外交部长塞尤姆-米斯芬(Seyoum Mesfin)代表两国政府签署了协议。协议签署的地点是在阿尔及尔的人民宫,阿尔及利亚总统波特弗里加在场。

2000年12月,埃塞俄比亚与厄立特里亚在阿尔及利亚签署《全面和平协议》规定,埃厄两国边界划分交由海牙边界委员会裁决。埃厄两国承认海牙边界委员会裁决是最后并具有约束力的解决方案,不仅使两国之间的边界争端最终得到解决,而且对两国局势稳定以及地区和平具有重要意义。当然,也应该看到,要恢复战争造成的经济破坏、消除相互间敌对状态和恢复和平,尚需时日。特别是由于两国边界战争引发的许多后续问题,如难民问题、边界的具体划线、两国军队后撤、出海口问题等,仍然需要埃厄两国政府本着良好的政治意愿协商解决,在这一进程中也仍需继续得到国际社会的关心和帮助。

美国驻联合国大使理查德-霍尔布鲁克作为联合国调停人员之一,他曾对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发出这样的警告:不论是哪一方重新发动战争,联合国安理会都会考虑对其实施制裁。霍尔布鲁克警告说“尽管双方都存在争议,但这都是不足为道的,完全可以通过外交手段来解决”,“另外一个解决的办法就是通过战争,但那将会导致成千上万人的死亡,另外还会有上万人会死于由于战争造成的饥荒”……

联合国援救机构说,这两个国家,尤其是埃塞俄比亚,长期受到干旱的困扰,上百万人正在受到饥饿的威胁。继续进行战争,只会加重这两个国家的经济困难,使处于贫困的人变得更加贫困……

事实上,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索马里三国之间的边界纠纷和边界战争,不仅加重了这三个国家的经济困难和老百姓生活的贫困,同时也为外国军队进入与占领自己国家的领土“创造”条件;美国军队需要为美国势力扩张拓展控制范围,利用别国的内战或边界纠纷作为进入别国领土的“途径”,利用“维护人权”和“反恐”来展示美国霸权与霸气,这样的事例在伊拉克战争以后必然会越来越增多。

“索马里现状”——就是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索马里三国的“内战”和“边界纠纷”的一种结果;也是美国军队“重返索马里”所需要的“途径”与“理由”。

十、美国军队“重返索马里”的“方式”与“理由”

谁还记得1993年美军“黑鹰”直升机在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被击落,18名美军特种兵在与当地军阀武装交火中被打死?谁还记得1993年美军士兵的尸体横陈索马里街头的画面?谁还记得1993年美军插手索马里内战失利后仓惶撤出?这样的1993年和1993年的索马里,却一直是许多美国人记忆中挥之不去的噩梦!

在“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第二次海湾战争”和“美英联军占领伊拉克战争”之后,美国军队一直渴望迅速对索马里使用武力,迅速把索马里纳入由美国军队直接控制的“美国势力范围”!

美军重返索马里!如今已经有最好的理由:“反恐!”

如今已经有了这样的舆论:自1991年以来,索马里一直处于军阀割据的无政府状态。本?拉丹的“基地”组织已经将索马里变成其大本营,……

在美军从索马里撤出的十几年之后,那里仍处于各类政治派别的混战当中,过渡政府孱弱无力,根本无法控制这个军阀林立的国家。——联合国驻索马里观察团在给安理会的报告中认为,目前该国主要有三股势力,过渡政府、军阀联盟和教派武装。虽然目前索马里的大部分地区都由2004年10月成立的过渡政府维持,但是军阀联盟和教派武装都不支持这个政府。首都摩加迪沙成了几派势力争夺的焦点,暴力事件时有发生,以至于过渡政府不得不搬到首都之外办公。

在埃塞俄比亚军队公开与索马里“伊斯兰法院联盟”宗教武装宣战之前,美国白宫发言人斯诺在新闻发布会上曾经这样说,美国正在与“地区和国际伙伴”一起,阻止“基地”组织在索马里的活动。美英媒体认为,虽然斯诺拒绝说明这些合作伙伴是否包括控制索马里的军阀。事实上美国已经在索马里与“军阀联盟”秘密谈判,并向索马里几个军阀组成的“联盟” 提供资金和武器援助,以遏制“基地”组织势力的蔓延。随后索马里的军阀和商人便联手成立了“恢复和平与反恐联盟”,与被美国视为亲“基地”组织的宗教武装“索马里伊斯兰法院联盟”进行武力对抗。美国政府认为,被赶出阿富汗的“基地”组织余党将利用索马里的动荡局势在此立足,并以这里为中心,向全球美国利益发起袭击。美国高官曾表示,布什总统已经下决心不让索马里成为“庇护恐怖分子的天堂”。这就意味着,为了对付头号敌人本?拉丹,美国将暂时忘却军阀们给美军带来的伤痛。

就在这一片无序当中,索马里过渡政府和一些美国的非洲政策分析家透露,美国势力已经潜回到这个国家,正在秘密用金元支持某些地方军阀首脑,助其壮大发展。美国政府拒绝公开承认这种行为,只是强调担忧索马里会成为基地组织的新“恐怖主义天堂”。

在埃塞俄比亚军队公开与索马里“伊斯兰法院联盟”宗教武装宣战之前,2006年6月7日,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麦科马克曾经在新闻发布会上说,美国准备与索马里所有党派合作寻求和平方案,以便使这个国家重新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他还说,美国将继续支持索马里过渡政府,帮助索马里人民恢复政治和社会稳定。此外,他还呼吁索马里各派在过渡联邦宪章的框架内重开对话。——这就是说,在伊斯兰法院联盟占领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后,已经在索马里玩“军阀政治”的美国政府甚至愿意与目前占领首都摩加迪沙的索马里教派武装领导人谢赫?艾哈迈德打交道。麦科马克说,美国准备与索马里所有派别开展合作,以帮助索马里实现和平。

在埃塞俄比亚军队公开与索马里“伊斯兰法院联盟”宗教武装宣战之前,美国为了使美军迅速返回索马里,不仅可以与昔日的死敌索马里军阀秘密结盟,还可以同2006年6月5日在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市击败的军阀联盟的伊斯兰法院联盟教派武装“开展合作,以帮助索马里实现和平”。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麦科马克说,美国的原则立场是愿意同致力于使索马里变得更和平、更稳定和更安全的团体和个人打交道,愿意同致力于打击恐怖主义的团体和个人打交道。

据美国媒体报道,索马里伊斯兰法院联盟领导人谢赫?艾哈迈德也致信美国政府,表示索马里教派武装绝对不会窝藏和包庇恐怖分子,索马里也绝不会成为恐怖分子的庇护地。并愿意为了人民的利益与任何人、任何组织会谈。

索马里过渡政府对美国政府与索马里军阀联盟,以及索马里伊斯兰法院联盟的联系、对话、做法十分不满。索马里过渡政府总理阿里?穆罕默德?格迪(Ali Mohamed Gedi)警告说:“这是个危险的游戏。索马里不是个安稳的地方,我们需要美国,但是希望美国能采取更有建设性的途径。显然,我们的共同目标都是稳定索马里,而美国却在利用错误的渠道。”

索马里过渡政府面对美国政府从支持索马里军阀联盟到愿意同索马里伊斯兰法院联盟“打交道”的“政治态度”,只有通过“承认”埃塞俄比亚对“欧登加地区”的主权的方式,争取埃塞俄比亚政府派军队进入索马里打击伊斯兰法院联盟,支持索马里过渡政府迅速成为名副其实的政府,支持过渡政府迅速建立能够使索马里社会稳定的政治和军事实力。

埃塞俄比亚在谢赫?艾哈迈德领导的伊斯兰法院联盟宗教武装击败“军阀联盟”占领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以后,绝对不愿意索马里再次出现一个主张“大索马里”的政权,于是就同意索马里过渡政府的“主张”,在2006年对索马里伊斯兰法院联盟公开宣战,出动空军和埃塞俄比亚军队攻击伊斯兰法院联盟宗教武装……

索马里过渡政府总统优素福在2007年1月2日说,索马里过渡政府已经控制了整个国家。他呼吁非洲联盟和东非政府间发展组织尽快向索派遣维和部队,以维护索马里的持久稳定。

文档来源: SRC-1174929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2/124069.html

更多阅读

浅谈我国工会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其现状 广东书院制度沿革

浅谈我国工会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其现状——兼议我国工会制度的完善南京审计学院法学院张宇彬摘要:工会,是社会经济矛盾的产物,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工人开始成立与雇主对抗的组织,这便是工会;伴随着中国近100年来的政治经济大变动,工会制度也

历史上的和绅与纪晓岚三 历史上纪晓岚

历史上的和绅与纪晓岚(三)乾隆四十年,23岁的和绅被任命为三等侍卫,是他有了了发迹的偶然,乾隆四十五年,因查办云贵总督李侍尧贪污案有功,被提升户部尚书。这样,御前侍卫,蓝旗副都统,总管内务府大臣、军机大臣、户部尚书,这样,一顶顶炙手可热的

奥地利学派的历史背景三之二 奥地利学派 著作

奥地利学派的历史背景(三之二) —— 与德国历史学派的斗争作者: 米塞斯2011-07-11翻译: 彭定鼎点击: 800II.与德国历史学派的斗争1.德国对古典经济学的拒斥古典经济学理论在欧洲大陆遭到的敌视主要是由于政治成见。几代英国思想家发展出来

声明:《“索马里现状”的历史背景与轨迹 历史轨迹》为网友醒悟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