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九张图中,左上图月蚀是借用网上来源,以替代朔月之看不到月的状态。余八图是从我拍摄的众月图中选出,中间一张是蓝天白云。月相顺时针旋转,从第二张顺次是峨眉月,上弦月,凸月(又叫张弦月),盈月(也叫望月),凸月,下弦月和残月,又回到第一张去。周而复始,为一个朔望月。
上半月,是在傍晚拍的月升图。但下半月,月亮从下半夜升起,不便拍摄,在清晨或近午拍的月落图。各图中记有拍摄日期,并标出拍摄时间以24小时论,同时记有农历日期。仅供参考。
百度资料(摘录)
月球本身不会发光,它只能反射太阳的光辉。因此,在太阳光照耀下,月球永远分为光明半球和黑暗半球。但是在地球上看来,月球有时光明部分较多,有时黑暗部分较多;有时光明部分在扩大,有时黑暗部分在扩大。月球明暗两部分不断变化的状况叫做月相。
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农历初一,地球上看不到月亮,这天是朔。
朔之后一二天,在傍晚西部天空露出弯弯的蛾眉月,凸面向着落日的方向。
以后,月球的位置相对于太阳逐渐向东移动,明亮的部分也日益扩展(凸月),
五六天后,成了明暗各半(西半边亮)的“上弦月”,日落时在观测者的正南。
再过七天(农历十五前后),便到了满月,日落时,太阳在西,满月在东,隔着地球遥遥相望。满月从傍晚东升,在次日晨曦中西落,通宵照耀。
满月以后,月面西部日益亏缺(凸月),
过了七天,又变成了明暗各半(东半边亮)的“下弦月”。下弦月于半夜升起。
下弦月后,月亮继续亏缺,成为黎明前挂在东方天空的残月。
残月在天空中的位置愈来愈接近太阳,明亮部分也愈来愈少,终于转到和太阳相同的方向,月亮也就全部变黑了,朔又来临。
新月和满月,上弦月和下弦月都是周期性出现的,由这一次新月(或满月)到下一次新月(或满月)的时间,就是月相变化周期,时间约29天半。这个周期叫做朔望周期,农历就是根据朔望周期定为一个月的,这种月又叫做朔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