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早逝成就了诸葛亮的一枝独秀 文/随意[原创] 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用了大量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虚构出了《三国演义》,但有一点他没有虚构就是没杜撰出当世奇才的郭嘉和诸葛亮对决的故事,也因此让后来人为此感到有些遗憾,也总想着在他们身上有一场关公战秦琼。后来一想也没什么可遗憾,因为在罗贯中的笔下如果这两位奇才真的有一场对决,胜方也一定是诸葛亮而非郭嘉,否则就违背了罗贯中“尊刘贬曹”初衷,因为在罗贯中意识中维护刘备集团的思想是根深蒂固的,所以他从“桃园三结义”就开始虚构,即便在把众多的人物、历史时段都加以了篡改,依然也不会把郭嘉和诸葛亮的时空随意进行改变。而且罗贯中断然也不会让郭嘉和诸葛亮在《三国演义》里有照面,就连打个招呼的机会也没给,说好了是尊重历史,说得不好也就是为了满足作者“尊刘贬曹"的心理诉求。另一方面也不排除罗贯中对郭嘉十分的敬重,恐怕在“尊刘”无限放大诸葛亮才能的同时伤害了郭嘉这位天才少年。 “既生瑜,何生亮?”这是《三国演义》中周瑜临终前的感叹,当然不是真的。其实周瑜比诸葛亮大6岁。人们不否认周瑜是个有才之人,我们也不妨拿来借用比较,如果非要拿周瑜与诸葛亮比肩前者多少还是有些逊色。用现在的教育体制来比较他们,周瑜如果是普通高校的尖子生,那么诸葛亮就是清华或北大的尖子生。 如此说来在三国时期就真没可与诸葛亮比肩的人吗?当然不是,但可惜的是那些人都英年早逝,不知是天命所为?还是真的由于诸葛亮的存在?使得那些三国当下的旷世奇才,在世都不久已,着时有些遗憾。故而也使得诸葛亮辅佐刘备成就伟业,也使得后来人把诸葛亮尊为“神”的缘故。但是真正成就诸葛亮一世英明的,甚至在三国时期和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使诸葛亮一枝独秀正是郭嘉,两个少年天才就是这么巧在历史上擦肩而过。
郭嘉(170-207)东汉末年21岁时便成了袁绍军中的谋士。由于在当时的各诸侯中袁绍过于强大又被称为“天下英雄”所谓对谋士的倚重和厚礼相待也仅在于自我的标榜和吹嘘上,因此郭嘉在袁绍那里真学实才也没得到充分的发挥,但是郭嘉毕竟胸怀大志岂能就这样埋没,他深知在袁绍当时的顺风风顺水的形势下是难以施展抱负和自己的文韬武略,就这样郭嘉一直赋闲了6年,但在这6年中他却看到了袁绍的目光短浅,基业不稳图有“英雄”之名,但没有“英主”之相,关键是没有雄霸天下的伟略,这与郭嘉寻找的英主相差太远,凭借他对时局做出了客观的判断,看到尽管当时的曹操的力量对比不及袁绍,但他对曹操却有着全面的考量,因此才他遂转投曹操,这一来他也由此彻底改变,对于曹操这位有着雄心勃勃,想着成为一方霸主的诸侯来说是如虎添翼,而对郭嘉来说是如鱼得水。 并在接下来的几年间从帮曹操准确的局势分析“公有十胜,绍有十败。” 让曹操一下看到了光明的未来。到后来的“官渡之战”“征讨乌桓”以及捉吕布擒刘备,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赫赫功勋,但是在郭嘉正当年时他突然患疾病去世,那年他才36岁。就这样,一个旷世奇才如流星一般陨落了。曹操在拥有郭嘉的这些年里所向披靡,这里不仅有郭嘉的安邦之策,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曹操知人善任。然而在曹操为唯独一件事上没有听郭嘉的,也铸成了永远无法挽回的大错,那就是就放了刘备,历史因次而发生转变。 就在郭嘉去世的同一年,《隆中对》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那年诸葛亮26岁,当时面对曹操气势汹汹的南下,也是为了稳定刘备的阵脚诸葛亮提出联合东吴共同抗曹的构想,至于说火烧博望坡是诸葛亮出山的头功,那是《三国演义》小说里的描述当不得真。其实我们既不接受罗贯中对诸葛亮的无限放大神话般的描述,同时也无法接受陈寿《三国志》的轻描淡写,在这里我们可以理解陈寿由于先辈与诸葛亮的纠结有他的苦衷,但由于这二位都没尊重历史才给我们今天在全方面了解诸葛亮打了折扣,甚至怀疑诸葛亮真的能称得上政治家,军事家称谓。可且还因受到不少人的质疑,认为诸葛亮是徒有虚名,甚至认为诸葛亮在三国俊杰中不值得一提,果真如此吗?又如何与其他俊杰相比呢?我们不妨来看诸葛亮是不是政治家和军事家。 何为政治家?我们一般认为政治家是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从诸葛亮的《隆中对》其实尽显诸葛亮的政治远见与抱负,面对刘备当时的状况连立柱足之地都没有,这位所谓汉室皇叔几乎是一无所有,有的也就是一颗匡扶汉室赤诚之心。然而诸葛亮辅佐刘备后无论在维护和权衡本集团内部的利益,还是在对外部集团的制衡,如果没有诸葛亮的远见卓识“三足鼎立”,成就刘备的一方霸主很难实现,再接下来的北伐六出岐山,就是为了刘备的一方基业。而诸葛亮的治国安邦之策《隆中对》为刘备的基业永固功不可没,主要还是诸葛亮功高不盖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古今中外又能有几人相比?所以说诸葛亮是政治家真的没什么不妥。 何为军事家?一般能被称为军事家者多为军队最高统帅或高级将领,笼统的概括,战略家、战术家和军事理论家都可称为军事家。我们有很多人都在拿郭嘉和周瑜临场作战的军事参谋和作战指挥与诸葛连相比,由于郭嘉帮曹操有“官渡之战”,“征讨乌桓”,又由于周瑜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就认为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无法与之相比。然而我们在深入了解后,作为军事理论家,诸葛亮的军事著述之多,在三国时期无人出其右:《南征》、《北出》、《兵要》、《传运》、《军令》(上、中、下)等有案可稽,《将苑》中“夫为将之道,军井未汲,将不言渴;军食未熟,将不言饥;军火未然,将不言寒;军幕未施,将不言困。夏不操扇,雨不张盖,与众同也”这几句话,已为历代军事指挥人员奉为座右铭。其次,诸葛亮还是三国时代最出色的军事发明家。他推演确定的八阵图,使中国传统军事阵法达到了最高峰;他发明的木牛流马,是当时军队后勤供给最先进的运输工具;他“损益连弩,谓之元戎,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是当时最具杀伤力的远程武器,他的这些发明创造同样是当时无人匹敌的;至于北伐六出岐山最终的目的也是在完成“三足鼎立”的局面,所以说诸葛亮是军事家也当之无愧。但是这一切都是少了郭嘉这位最有利的强劲对手之后的臆断, 其实,成就诸葛连一枝独秀的也不仅仅是郭嘉,也有周瑜,还有庞统,甚至连刘巴都算一个,可惜的是他们都是像被施了魔法似地,英年早逝,谁都没逃过40岁死神魔咒 郭嘉(170-207)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谋士。后于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36岁【但有些资料是按虚岁计算所以多为38岁】 周瑜(175-210)字公瑾,汉族,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人。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仅36岁【这是资料所示如果按实际计算也只有34岁】。 庞统(179-214)字士元,襄阳(治今湖北襄阳)人。三国时刘备帐下谋士,官拜军师中郎将。214年庞统率众攻城,被飞箭射中,死去。时年36岁 刘巴(184-222)字子初,少以胆识才华闻名,经历曲折而且传奇,是位盖世奇才,公元211年,刘备取益州,刘巴归附备,为左将军西曹掾。刘备称帝的第二年,刘巴病逝。 但是这些与诸葛亮一争高下的天才不到40岁就陨落了,这又是为什么呢?然而在这一点,不论是陈寿还是罗贯中没对后人做出一个合理的解释。虽然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里有把诸葛亮神化到了极致的嫌疑,但多少觉得有些胜之不武。 本人就连是个读书人都算不上,就别提史学研究者了一点边都沾不上,只是心中有太多的疑惑,另外就是自己心目中的诸葛亮与人们的评价相差太远,由于毛主席他老人家对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也颇有几分质疑,所以跟风的极多,甚至以偏概全的把诸葛亮说得一文不值,这恐怕也不是历史的唯物主义观点。其实与其说郭嘉和众英才成就了诸葛亮的一支独秀,倒不如说是冥冥注定,这又有谁能说得清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