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控制(QC)是: "用于达到质量要求的操作性技术和活动" 。
为了理解“质量控制”,我们应该了解如何达到质量要求,也就是“使用的适宜性”。为了达到这一永远变化着的“使用的适宜性”各界层都有责任保持质量,并对某一规定的行动负责。
最高管理层
他们有责任追踪市场情况,顾客反应等。追踪结果应转化为决策,并转化为新产品,或具有附加或变化了的性质的产品。
中层管理员
他们的工作是对要求进行了解,并用工作系统来满足要求。
基层管理员与员工
理解工作系统,并符合以标准/规格形式给出的要求。要以相互协调的方式履行这些功能,每一种功能都要一直保持相互的联系,并要了解变化着的情况与要求。 换句话说,也就是每一个人在其各自的岗位上都要了解自身的职责。对于每一 责任,他/她都应选择适当的测量单位,建立起这些测量以及施行标准。然后,进行实际的测量,解释差别,并对差别采取行动。这就是各个阶层的质量控制功能。
质量控制的流程
*选择控制主题
* 选择测量单位-进行测量
* 建立施行标准
* 进行实际操作(测量实际表现)
* 解释差异(实际与标准的差异)
* 对差异采取行动
QC的全称是(QUALITYCONTROL),是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QC小组是企业中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的一种的有效组织形式,是职工参加企业民主管理的经验同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相结合的产物。
按照西方的说法,它的学名应该叫“质量圈”(qulitycircle),起源于美国,50年代传到日本,80年代在北美和欧洲流行一时,曾被认为是日本企业低成本高质量的一种技术。
1962年,日本首创了质量管理小组(QC小组),并把广泛开展QC小组活动作为全面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之后,在中国、韩国、泰国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也开展了这一活动。
1997年3月20日,由国家经贸委、财政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中国质量管理协会联合颁发的《印发〈关于推进企业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意见〉的通知》中指出,质量管理小组(QualityControlCircle,简称QCC,中文简称QC小组)是“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营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因此,QC小组这个概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①QC小组的人员是企业的各工种、各岗位上的职工,不管是高层领导,还是一般管理者、技术人员、工人、服务人员,都可以组建QC小组;
②QC小组活动选择课题是广泛的,可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来选择课题;
③QC小组活动的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质,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营效益。
④QC小组强调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突出科学性。
管新七大手法,也叫品管新七大工具,其作用主要是用较便捷的手法来解决一些管理上的问题,与原来的“旧”品管七大手法相比,它主要应用在中高层管理上,而旧七手法主要应用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因此,新七大手法应用于一些管理体系比较严谨和管理水准比较高的公司。
一、起源
新旧七种工具都是由日本人总结出来的。日本人在提出旧七种工具推行并获得成功之后,1979年又提出新七种工具。之所以称之为“七种工具”,是因为日本古代武士在出阵作战时,经常携带有七种武器,所谓七种工具就是沿用了七种武器。
有用的质量统计管理工具当然不止七种。除了新旧七种工具以外,常用的工具还有实验设计、分布图、推移图等。
二、旧七种工具
QC旧七大手法指的是:检查表、层别法、柏拉图、因果图、散布图、直方图、管制图。
从某种意义上讲,推行QC七大手法的情况,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公司管理的先进程度。这些手法的应用之成败,将成为公司升级市场的一个重要方面:几乎所有的OEM客户,都会把统计技术应用情况作为审核的重要方面,例如TDI、MOTOROLA等。
三、新七种工具
QC新七大手法指的是:关系图法、KJ法、系统图法、矩阵图法、矩阵数据分析法、PDPC法、网络图法。
相对而言,新七大手法在世界上的推广应用远不如旧七大手法,也从未成为顾客审核的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