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是在2002年时送给我这本书的,彼时我正在读高二,也算是处于人生紧张的阶段。父亲在书的扉页上题写:愿你在知识的海洋中找到生活乐趣,找到生命本质。求知的过程是美好的。求知的过程是充满愉悦的。愿你在一年后成为B大校园里美好的大学生。对父亲后面的愿望,我是如其所愿了。父亲还说,这不是一本一两天即能读完即发感想的软性读物,它应作为枕边书。
我现在的枕边书除了一套脂批红楼外,就是这本《科学史》了。无数次的翻阅,即便在高考紧张的冲刺阶段,在乏味的考研阶段……在我每个繁忙的夜晚,她都给了我太多的勇气和力量。
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探索人类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探索科学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近几百年来的各种科学发现和发明是那么激动人心:我们发现了隐藏在电流计指针摆动中和蝴蝶翅膀的花纹中的自然界的秘密;我们发现了令人伤感的热耗散说;我们理解了生命为何到处尽量繁殖,以致超出给养的限度;我们也悲哀地发现生存竞争的自利性与道德律的背反;我们惊异于光速不变原理以及震动整个物理学界的E=mc2公式……自伽利略时代以来科学的方法确已攻占了一个又一个阵地。从力学到物理学,从物理学到生物学再到心理学,科学都能渐渐地适应其不熟悉的领域。研究好像永无止境。然而,知识之球越大,则其与未知界接触之面也越大……
牛顿认为空间是无边际的,今天看来空间却似乎是有止境的,由于散处的物质的存在而呈现弯曲。光如向外继续行进数亿年,可能重新回到原来的出发点……
……夜深人静时深思无穷大的概念常令我心生恐惧却又让我沉醉不已……我知道了人们通常是把数学上的无穷大,与非数学家的哲学家的无限混为一谈,才造成思维上的恐慌和神秘……当我知道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终有一天,宇宙将无日光,也无星光,只有辐射的一道冷辉,均匀地扩散在空间……宇宙终将静寂而死,想起来真叫人不能忍受。我也知道,宇宙也许不大可能为了让我们高兴而许诺我们一个永无止境的光明未来……诚如罗素所言:“热情、英勇、思想与感情的坚强,都不能维持个人生命免于死亡;一切时代的一切劳绩、一切精诚、一切灵感、一切人类天才的光辉,在太阳系的火熄灭时,都注定要灭绝;人类成就的大厦,将必不可免地埋没在残破的宇宙废墟中——所有这些情况,即使不是绝对无可争论的,其确定的程度,已使任何持异议的哲学,都没有站住脚跟的希望。”
但是不妨乐观地想,如果有无穷的时间,则所有不可能的事也可能发生……分子巧遇的浓集,可能逆转匀混的作用,而打破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可怕结果。……秦斯所计算出的不致发生此偶然事件的概率,虽然极大,但无穷大更大。等待这偶然事件的时间虽然很久,但永恒更久……这样的解释还是让我心潮澎湃……足以让我在每个冥想之夜后安然入睡……
这不……还有哲学与宗教的慰藉。宗教幻境是我们保持乐观主义的一个理由。舍此之外,人生只是一道偶尔享乐的闪光,照亮一团痛苦与悲哀——一个瞬息惊艳的插曲而已(不禁想起张爱玲说的,人生是一袭华丽袍子,里面爬满虱子),在对于我们四周万物的神秘感觉中,在艺术的表现中,在对上帝的皈依中,灵魂在向上生长,并且在其中找到其天性固有的满足。……不论在科学知识的追求上,还是在精神的神秘追求中,光明在前面召唤,而我们天性中汹涌的目的在后响应。我们难道不能听其如此吗?了解一切便是宽恕一切。
“要想观照生命,看到生命的整体,我们不但需要科学,而且需要伦理学、艺术和哲学;我们需要领悟一个神圣的奥秘……”丹皮尔如是说,诚哉斯言。因此丹皮尔郑重将本书附上一个副标题——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阅读本书的愉快有一半应归功于著名翻译者李衍和张今。精美优雅流畅的译文让我心动神驰……在此深深致谢译者。
《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英]W.C.丹皮尔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