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帝国的灭亡——对我们的启示2 罗马帝国灭亡

三、戴克里先和他的君主制

百年动乱结束了,帝国又重新统一了,但帝国的经济状况仍在恶化,社会矛盾依旧,人民的生活更加困苦。达种情况下统一只能是暂时的。百年动乱显示,帝国已不能照原样统治了,从思想文化、宗教观念到国家的政治体制,从经济和军事,从内部状况到外部环境,和奥古斯都时代相比,已面目全非了。变革早已在帝国内部逐渐进行,而最终完成这一变革的是戴克里先。盖乌斯·奥列里乌期·瓦列里乌期·戴克里先(245-313)和这一时期的其他一些皇帝一样,没有显贵的家世。他父亲是个释放奴隶。一个奴隶的儿子竟能当上皇帝,这件事本身就说明罗马已发生了多大的变化。他从当普通士兵一步一步爬上了高级军官的职位,成了皇帝卡里努期(283-285)的警卫队长。公元284年卡里努斯的哥哥、共治皇帝卡鲁斯在和波斯人的战争中神秘死去,戴克里先在尼科米底亚的一次士兵集会上,指责近卫军长官、皇帝的岳父阿培尔为凶手,并亲手将他杀死。戴克里先因此紫袍加身,被士兵拥为皇帝,但他的权限仅限在他军队所控制地区,帝国大部分地区仍在卡里努斯的统治下。卡里努斯率兵东进,征讨自立为帝的戴克里先,戴克里先也挥师西向迎击,两军在距今贝尔格莱德不远的马尔古斯河和多瑙河的汇合处,展开了一场大战,激战中,卡里努斯被士兵刺杀,戴克里先这才打败了失去主帅的败军,并终于成了帝国的惟一统怡者。戴克里先的统治比其先代任何一位皇帝都更为显赫,而他的出身却比他们中任何一位都更为“贫贱、低下”(吉本语)。

在罗马历史上,在某些方而,戴克里先可与奥古斯都相提并论。奥古斯都建立了元首制,开始了罗马历史的新阶段—帝国时期,戴克里先建立了不同于元首制的完全东方式的君主制,也开创了罗马历史的一个新阶段,这个阶段,一般都称其为后期帝国阶段。戴克里先虽行伍出身,却并不是杰出的统帅,而和奥古斯都一样,是位杰出的政治家。他的政治、行政管理才能远在他的军事才能之上。当然,两人在地位和作用上是不同的,一个是罗马兴盛时之君,一个是罗马衰败时之主。戴克里先成为罗马的惟一统治者不久,就选择了他的一位多瑙河的老伙伴、伊利里亚农民的儿子马克西米安同坐江山,共理国政。他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帝国疆域过子辽阔,国事又过子繁杂,他一人无法应付。他当皇帝以来,几乎每个星期都奔波子帝国各地,不是在阿非利加,就是在从不列颠到波斯湾的某个地区,沿着莱茵湾、多瑙河、黑海和幼发拉底河的边界作战,为镇压叛乱、起义和防止侵略而疲于奔命。因此,他需要马克西米安这样一位有经验的将领来为他分担责任,对付风起云涌的人民起义和外族的侵略威胁。不过,他这样做,肯定也受传统的影响,罗马共和制时,执政官是河个,帝国时期也有多次两帝共治。

戴克里先选择马克西米安作为共治皇帝,反映了他的知人善任才能和老谋深算。马克西里安大字不识一个,什么规章制度一概不放在眼里,惟一遭长的就是打仗,虽不是卓越的统帅,却能靠勇敢、坚毅和经验完成最艰巨的军事行动。戴克里先需要的就是这样的绕勇善战的将才,西不是运筹帷握的帅才。这样的人颇能分担繁重的军务工作,又不会威胁自己的统治地位。甚至马克西米安的粗暴、毫无怜悯之心的性帷也对戴克里先的统治大有好处。马克西米安的这些邪恶品性正好突出了戴克里先所着力显示的温和和仁慈的美德。西戴克里先又可假乎马克西米安去采敢一些他不愿出头露面的残酷的血腥行动,达到目的后,戴克里先再出面调停制止,并轻描淡写地对马克西米安的严厉作法批评几句,救下几个他本来就无心惩处的人,从而更加突出自己的仁慈。在这方面,马克而米安成了他再顺手不过的工具。当然,他选择马克西米安还由于他们俩在发迹前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和马克而米安对他的才能的祟拜和尊重。戴克里先的选择事实证明是对的。他们两人始终维持着非同寻常的友谊,配合默契,而戴克里先也始终保持着至高无上的权成。两人都先后享有奥古斯都称号,但有所分工,马克面米安统治面部,驻p意大利北部的米兰,以阻止日尔曼人的侵略,负责镇压巴高达起义和非洲人民起义。戴克里先把他的皇宫安置在马尔马拉海岸的尼科墨迪亚,紧靠波斯边界,以保持对东方的成备状态。戴克里先把皇宫放在这里反映了博斯普备斯海峡的战略重要性正与日俱增。

两帝共治是为了更好地进行统治,而不是分裂,但结果却导致帝国分成来面面部分。公元293年,戴克里先又把两帝共治变成了四帝共治,所增加的西里帝充作自己和马克西米安的助手。一个是塞尔迪卡(索菲亚)人伽列里乌斯,一个是内索斯(尼什)人君士坦提乌斯,两人都被授予略低于奥古斯都的恺撤称号。戴克里先认伽列里乌斯为养予,并让他和原妻离婚西和自己的女儿结婚。马克而来安认君士坦提乌斯为养子,也让他抛弃妻予,娶自己的女儿。致克里先希望以这种婚姻纽带来强化政治上的联系。四帝分治帝国的不同部分,戴克里先统治色雷斯、亚该亚和埃嫉及;伽列里乌斯治理伊利里亚、邑多瑙—河诸行省和亚细亚,他的皇宫在马其顿的塞萨塔尼基(萨洛尼卡);马克西米安统治意大利、西西里和阿非利加;君士坦提乌斯治理高卢、西班牙和不列颠,他的总部设在特里尔,他在这里修建的巨大王宫、浴室和城门现在仍可看到。四帝共治并不是把帝国分成四块,帝国仍是不可分离的政体,立法以西人的名义签发,这个奥古斯都的法律,也是另一个奥古斯都的法律。

西个恺撤必须服从西个奥古斯都。戴克里先这样安排一方面是吸取了帝国分裂的教训,西帝共治在一定程度上正是为了杜绝分裂者。另一方西也是为了解决罗马皇帝继承人间题上的无序状态,为了能顺利地交接政权。戴克里先规定,奥古斯都满20年任斯后,必须交卸权力,他的继承人恺撤继任奥古斯都,同时任命新的恺撤,即新的继承人。这是罗马历史上皇位继承的第一个明确规定。这种规定是不成熟的,对于大权在提的皇帝不可能有什么约束力。

这里有一点值得注意,西个奥古斯都的继承人都不是自己的儿子,西是养子。这是罗马独有的皇位继承制度,这里有点共和制的痕迹,在罗马帝国,养子细承比亲子继承更多,也似乎更合传统,但这将会引起亲子和养子之间的皇位争夺。两帝共治或西帝共治并不是什么创造,但四帝的首府没一个设在罗马,却是前所米有的。这是元首制成为君主制的一个意要内容。皇帝不在罗马,罗马就失去了其在帝国的中心地位。罗马元老院并没有被取消,但这个没有皇帝参加的元老院事实上已被降格为罗马的城市议会了,它原有的立法权被剥夺了,法律由皇帝签署,皇帝的救令成了最重要的法律。皇帝东方化了。称呼也变了。从奥古斯都以来,皇帝都称元首。元首在人们的心目中,和元老或行政长官并没有太太的不同,在礼仪上也没有多少区别。

元首的惟一特殊标志是身穿御用的紫袍,元老则佩带些色缓带,一般市民可与元首随便交谈。元首的权力也是集执政官、保民官、最高统帅、祭司长等多种职务而成的,而这些职务形式上还要由元老院和公民大会授予成批准。戴克里先用一个新的称呼“多米努斯”取代元首,多米努斯的意思是主子,原来只表示对自己家养奴隶握有绝对权力的主人。戴克里先选用这一称号,表示他是对帝国的所有臣民都拥有绝对权力的一国之主,也就是一国之君主。这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称号的变换,而是表明披着共和制外衣的元首制转变成了毫不掩饰的君主制了。戴克里先以多米努斯这一头衔握有帝国的最高权力。他和马克而米安都戴上了王冠,这本是罗马人十分厌恶的代表皇权的装惟品,戴克皇先不顾人民的厌恶而戴上它就是要显示自己的权力,他还穿上了用真丝和金线织成的豪华袍子,甚至鞋上也嵌满了最贵重的宝石。礼仪也愈来愈萦琐,要一睹圣颜交得十分困难了。皇帝的寝官也和东方君主的官廷一样,由阉人(中国称太监)看守。中国皇宫用太监,是为了防止宫中的后妃失贞,不知罗马宫廷用阉人是何意。

臣民现在要见皇帝不论地位如何,都必须俯伏在地,按东方的礼仪,向皇帝行跪拜吻袍之礼。把戴克里先和奥古斯都比较一下是十分有趣的,他们两人都意有表演才能,奥古斯都是尽力装出谦卑的样子以蔽得人们的赞誉和爱戴。戴克皇先则尽力摆出豪华高贵的气派,来使人们畏惧,不敢生非分之想。应当说,奥古斯都的表演更精彩更成功。戴克里先不只是在穿着上、礼仪上尽量显示皇帝的高贵,而且进一步把自己神化。戴克皇先自称是朱庇特,神王;马克西米安自称是赫尔枯勒乌斯,希腊神话里的无敌子天下的英雄。按照他们的御用宣传家的说法,世界是在智慧的无所不见的朱庇特的监视下运行,赫尔枯勒乌斯的无敌子天下的铁臂则从地球上消灭掉一切妖魔和暴君。戴克里先的地位要高于马克西米安,前者是智敖的化身,后着是武力的象征。官方还称皇帝为“万能之日”,这是把皇帝作为太阳神朱祟拜,是东方式的。戴克皇先的君主制无疑是学自东方的,但也有罗马传统的因素,自比朱庇特就是传统的,奥古斯都也曾自认是阿波罗神的化身。四帝共治和其继承规则都是传统的。

东方的君主制决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这说明传统犹太人的遗传因子,无论今天如何发展变化,完全去掉是不可能的。四帝共治在平定人民起义和防止侵略方面取得了成功,从而得到了贵族和大地主们的支持。君主坦提乌分别平定了不列颇(公元287-296)和埃及(293-294和297-298)的人民起义。与日尔曼人的战争也取得了胜利,并成功地渡过多瑙河与莱茵河深人日尔曼人地区作战。和渡斯人的战争,虽长期处于胶着状态,但最终伽列里乌斯还是赢得了罗马历史上少有的、结果圆满的胜利。军事上行政管理上的成功是和戴克里先的军事行政改革分不开的。他把军队分为边防军和巡防军。巡防军用于镇压各地人民起义和进行远征的。巡防军有一支他创建的主要由日尔曼人组成的骑兵卫队。这支部队被称为帕拉丁门徒,帕拉丁是他们集中等持里帝命令的所在地的门廊的名称。这是支野战部队,分成4个编队,四帝一人统一个编队。边防军驻守在边境,用于对付外族人侵。边防军后来被称为边境或河岸士兵。戴克里先把军团的数目增多,而把每个军团的人数减少,以便更方便地调度和拉制。整个帝国的兵力增加到50万。这样一支庞大的常各军,适应了里帝统治的需要,却大大增加了人民的负担。行省的数目由50个增加为100个,每个行省的区域缩小了,同时,在行省实行军政分治,这样一来,行省总督反叛的可徒性几乎不存在了。行省军政分治是罗马在地方行政管理方而一个很大的进步。每10个或12个行省再组成一个大管区。管区的长官由近卫军副指挥兼任,近卫军副指挥的上司是骑四队个分别—隶属于四个皇帝的近卫军长官。近卫军长官成了行政的最重要的角色。戴克里先的君主制是靠军队支撑的,而庞大的军队和增大的政府机构又需要更多的钱来维持。因此,对人民的压榨也相对加重了。

寮重的赋税,特别是土地税和人头税成为人民难以忍受的灾难。这种灾难一直延续到帝国灭亡。公民拥有的家什都很少有不要交税的,由于不堪重负,先是农民,然后是商人和手工业者都失去了生广的积极性,经济面临崩债。为了复兴经济,戴克里先颁布法令,禁止任何人荒废土地,放弃职业。过去各行各业自行组织的社面、行会,逐渐成了强制性的,不加人某个团体,就不能从事某些职业,一旦成为某团体中的一员,就不能再商开这团体,就得干这行业一辈于。

曾经事有一定自由的罗马公民处在这种东方式的专制统治下,已没独立生活可言了,最下层的公民都处于政府官员的监视下。粮食交易商、屠夫和而包师等在政府官员的控制和监税下,为公众提供服务。他们都永远不准放弃自己的职业,有对,国家甚至强迫于承父业。公元304年,戴克里先在他统治的第20年,东到罗马,在这里举行了一次盛大的祝捷大会-一凯旋式,来庆视他和马克面米安在军事上所取得的胜利。两位恺撒虽也战功卓着,却因极拥古训,他们的功绩都应归于两位父亲和皇帝的教导。戴克里先的这次凯旋式的意义并不在于它所展示的来自非洲、不列颠、莱茵河和尼罗河的战利品,也不在于显示战胜波斯、征服了一些重要地区的赫赫战果。这次凯旋式载人史册的,是它在罗马城举行的最后一次这样的盛典。

在这之后,罗马的显帝再也不曾攻城掠地,罗马城也不再是罗马的首都了,尽管名义上它仍是首都。戴克里先统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后果就是罗马城失去了其作为首都的特殊地位。虽然罗马的特殊地位早已随着征服地区的日益扩大,随着行省的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帝国境内所有自由民都获得罗马公民权逐渐消失了,但由于古代制度的残余和习俗,罗马皇帝,不管他出生在非洲,还是出生在伊利虽亚,全都对罗马城表示一种特殊的尊重,把它看成是他们的权力的依据和帝国的中心,只有戴克里先统治时,才完全毁掉了罗马城作为帝国中心、帝国首都的地位。他和马克西米安不仅战时不在罗马,和平时期,也不在罗马。马克西米安在米兰,西且米兰很快就成了并不比罗马逊色的帝国都城。这皇也修建了马戏场、戏院、铸币厂,公共浴他、柱廊、王宫的双层围墙。戴克里先也尽力修建和美化他的王宫所在地、位于欧亚交界处的尼科墨迪亚,使这皇在人口数量上仅次于罗马、亚历山大皇亚和安蒂奥克。戴克里克和马克西米安除忙于军务戏外出巡视外,都特在各自的王宫里。

载克里先几乎从不去罗马,他统治满20年在罗马举行凯旋式可能是他第一次去罗马,而且只在罗马待了13天便由于对罗马的厌恶而离开了,原计划在元老院发表讲话和接受勋章的活动也放弃了。戴克里先疏远罗马是为了建立君主制,不削弱罗马的祟高地位,就无法毫无阻碍地实行毫不掩饰的君主制。罗马城的一些贵族和元老总抱着他们的特权不放,罗马城的人有根深蒂固的共和传统。戴克里先不仅把罗马撤在一边,而且利用马克而米安对心怀不满的罗马元老大肆迫害,纵容马克西米安以一些莫须有的罪名指控和处死那些不满的元老,占有一座高级别墅或一片良田都成为犯罪的有力证据,而表而上却仍装出对元老十分尊敬的样于。罗马城的近卫军也是他打击对象,削减他们的人数,取消他们的待权,最后于脆用伊利里亚的两个被命名为朱庇特团和赫尔枯勒乌斯团的忠城军而来取代近卫军,担贵皇帝的警卫任务。当然,对罗马城和元老院打击最大的还是皇帝根本不住在罗马减,不在元老院露西。正如吉本所分析的:”只要皇帝还住在罗马,元老院虽可能受到压制,但它却级少可能被全然弃之不顾。莫古斯都的继承者们行便者他们觉得怎么好,或他们愿意怎么,便怎么制定他们的法令的权利,但那些法令却都得到元老院批准。

这样在对它的研究和最后颁布的过程中还保存了古代自由的模式,而一些尊重罗马人民他见的明智的皇帝则不得不在某种程度上采取适合于共和国总行政官或第一执政官的语言或行动。……而当他们定居在距首都较远的地方的时候,他们便永远撤开了奥古斯都告诫他的后继者的伪装。在行使司法和行政权力时,君主只是和大臣们商量商量,而不必听取全国性的议会的意见……与皇帝的朝廷和实际行政机构失去联系的罗马元老院,实际上已成为卡皮托林山丘上的一座令人起敬但毫无用处的古迹纪念碑了。戴克里先的君主政体正是在摆脱罗马城、罗马元老院的情况下建立起来的。它与奥古斯都的元首制的一个重要不同之处就是它没有一个像罗马这样一个被公认的传统的政治中心,这也是后斯帝国的一个致命缺陷,没有政治中心的帝国不可能是一个统一的帝国,吉本对戴克里先的君主政体不无嘲讽地评论说,它的第一条原则是炫翅,第二条原则是分割。分割也就没有了政治中心。

公元305年,可能是由子年老多病,也可能是他履行他所规定的每一奥古斯都统治20年就应卸任的原则,戴克里先采取了前所来有的退位措施。苏拉曾退隐,但他不是皇帝。自动退位的皇帝戴克里先是第一个,退位时年仅59岁。他主动退位说明传统对他仍有很大影响,他并不完全是个来方式的君主。他的原意可能想让他的退位成为一种榜样,成为一种制度,但实际上后来没有人效法。他退位时,让马克西米安也在米兰辞去皇帝职务,他们两人分别退隐到萨路纳(南斯拉夫的斯普利特)和卢卡尼亚(意大利商部)生活。君士坦提乌斯一世和伽列里乌斯取代他们成了奥古斯都。戴克里先退隐后还活了好几年,公元313年,由于对当时的政治局面感到优虑而自杀身亡。他的自杀也说明,在君主制下,失去了权势就失去了一切,即使像戴克里先这样一个开创了一个新阶段的皇帝,退位后也对当时的政治局面无法施加任何影响。

戴克里先在几任军人皇帝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君主制是军事专制。一切大权都掌握在军人手中,四个皇帝都是军事统帅,皇帝的统治其实是把军队的管理推向全国。戴克里先虽在地方上实行军政分治,但最重要的职务仍由军人担任,近卫军长官成了最重要的行政长官。这种军事专制,不仅剥夺了元老院的一切权力,也剥夺了人民的一切权利,增加了人民的负担,使人民生活更加困苦。但由于成功地抵御了外敌的人侵和镇压了各地人民的起义,国家获得了暂时的稳定,因面得到了贵族和大地主的欢迎。戴克里先的军事专制在政治上是不成熟的,无法和同时代的汉帝国相比,帝有明显的过渡性质。戴克里先的一些政革措施,取得的效果是管时的,留下的后遗症却不少。四帝共治和皇位的继承就是这样,既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皇位继承的无序状态,又加深了分裂的趋向。几代的军人皇帝和长达百年的动乱,不仅使经济衰退,也使文化一片凋零。罗马人在艺术和文学上的创造力完全被摧毁了。罗马文明的历史随着戴克皇先的统治面告结束。百年动乱时期,是罗马文明的黑暗时代。

四、君士但丁的统治和基督教的胜利

戴克里先的四帝共制在他退位后便寿终正寝了。他所规定的皇帝继承制度无人执行。帝国又陷入混乱中,各个宫廷的统治者之间开始了争权夺利的战争。西方奥古斯都君士坦提乌斯继位仅十五个月便在不列颠的约克去世。军队随即拥立他的儿子弗拉维乌斯·瓦列里乌斯·奥列里乌斯·君士坦丁为奥古斯都。东方奥古斯都伽列里乌斯被迫授予他凯撒称号。但这时,君士坦丁只占有不列颠和高卢。意大利、非洲和西班牙都处于自称凯撒的马克西米安之子马克森提乌斯控制下。为了增强自罗己马在军队中的影响,年君士坦丁娶丁马克西米安的女儿法乌斯塔为妻。312年,他率军攻人意大利,击败了马克森提乌斯,成了名副其实的西方奥古斯都。他用以打败马克森提乌斯的主力是他的大批蛮族雇佣军。蛮族雇佣军的战斗力已远在罗马人组成的部队之上。

313年,他与接替311年去世的伽列里乌斯任奥古斯都的李基尼乌斯在米兰会晤,两人结盟,李基尼乌斯娶君士坦丁的姐姐君士坦提娅为妻。两人还共同签署丁一个着名的宗教宽容救令“米兰救令”,承认基督教和其他异教徒都有信仰自由的同等权利。救在这一年,李基尼乌斯在色雷斯击败了占有埃及和帝国亚洲部分的奥古斯都马克西米·达扎。

李基尼乌斯成为东部的毫无异议的统治者。罗马帝国形成丁东西两奥古斯都并立的局面。君士坦丁和李基尼乌斯两雄并立很快就被破坏了。314年,有姻亲关系的两人打起东了。打了几仗,没分出胜负,不打了,缔结丁和约。和平局西雄持了8年,323年战火又起,这一次,君士坦丁打东了,占领了巴尔干和小亚细亚。李基尼乌斯兵败没降,324年被君士坦丁以阴谋叛乱和私通蛮族的罪名处死。这样,君士坦丁就成了罗马帝国的惟一统治者,直到他337年去世。不过,罗马帝国只有君士坦丁这惟一的统治者,并不意味着罗马分裂的因素已被克服了。实际上,分裂已成必然之势,谁也没有回天之力。

罗马和中国完全不同,中国统一是必然趋势,分裂只是暂时的,这是因为中国统一的因素多于分裂的因素。罗马是靠军事力量建立和维持的,内部并没有如同中国那样的政治、经济、文化观念甚至地理环境等诸方面的一致性、统一性。单靠军事力量是无法长期维持一个庞大的帝国的,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每次分裂最后必然重归统一,而罗马帝国一分裂就再也合不起来的原因。君士坦丁开始时不得不终年在全国各地巡视,疲于奔命。他自知靠他一人之力已无法统治这危机四伏的大帝国,又恢复了戴克里先的分而治之的办法,不过稍加改变。他任命他的三个儿子为恺撤,授权他们治理帝国的不同地方。君士坦丁二世掌管面班牙、高卢和不列颠;君士坦提乌斯二世掌管亚洲行省和埃及;君士坦斯掌管意大利、而伊利里亚和非洲;君士坦丁本人只直接统治巴尔干半岛和黑海地区。此外,君士坦丁还让他的侄子治理较小的一部分地区。

君士坦丁是用自己的子侄来取代戴克里先的不同姓的四帝用封同性王来取代封异姓王。这除了表明君士坦丁的君主意识和把帝国当成他个人所有物的意识强化了外,并不能避免帝国的分裂。中国汉代的刘邦就是用封同姓王来取代异姓王,结果避害无穷,造成了七国之乱。君士坦丁用子侄分治帝国,造成他死后家族内骨肉相残,加速丁社会的崩溃过程。中外历史都证明,君主制权力是不能分割成分散的君士坦丁继续丁戴克里先开始一些改革,他进一步实行官僚政治,他扩大税收,并把愈来愈多的人束缚在以世袭为基础的劳作上。农民世代为农,工人世代为工。
罗马帝国的灭亡——对我们的启示(2) 罗马帝国灭亡

他颁布法令,规定隶农及其后代必须固定在土地上,逃亡隶农要带上枷锁送回原主。他继续整编军队。他干脆废除了原有的近卫军卫队,而以戴克里先创建的日尔曼骑兵卫队来替代。他增大军队中日尔曼人的比例,作为移民进人帝国境内的日尔曼人和萨马提亚人,也都被选人精锐的骑兵和步兵部队。大量日尔曼人进人罗马军队,既解决了兵x不足的问题,又提高了罗马军队的战斗力。不过,这样一来,罗马军队快成了蛮族军队了。边防军也得到扩充和整顿。君士坦丁用令人惊恐的严厉惩罚办法强行征召新兵,拒绝当兵的,要受到丧失财产甚至丢掉性命的惩罚。就是这样,仍有人用自残身体等办法来逃避兵役。君士坦丁决定在具有战略意义的博斯普替斯海峡建立一座新城,取代罗马城,作为帝国的首都。这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决定。其实罗马早已不适合作帝国首都了。这不仅因为罗马已不是全国的政始经济中心,意大利的地位也因行省的发展而和行省没什么两样;而且还因为居住在罗马的皇帝无法同时对北边和东边的而边的边界军队和边界事务进行控制,这对于一个罗马帝国的皇帝来说是十分危险的。戴克里先枷底毁掉丁罗马作为政治中心的作用和地位。但戴克里先没有一个可取而代之的新的中心城市。没有一个作为首都的政治中心是不行的。这个首都必须是皇宫所在地,投有皇帝的首都决不可能是政治中心。

君坦丁在选择新的首都和他的居住地时,曾考虑了好几个地方,米兰曾是个可选择的特别有吸引力的地方,这里距罗马城也不远。但最后出于控制驻有重兵的莱茵河一多瑙河边界线和幼发拉底河边界线考虑,他决定在今天的伊斯坦布尔所在地、在古城拜占廷的旧址上,建立一座新城,作为帝国的首都。新城也被命名为罗马城,世人为纪念它的创建者而称它为君士坦丁堡,即君士坦丁之城。新城按照罗马的模式,设立它自己的元老院,它的居民可享受粮船队运送米的免费配给的粮食。开始,罗马仍享有原有的特权,君士坦丁堡的元老院地位也低于罗马元老院,但由于皇帝在新城,新城迟早会成为帝国的真正政治经济中心。君士坦丁为了把他的新都城建设得和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一祥辉煌,大兴土木,从全国很多城市搜刮大量的珍贵物品来装饰他的王宫。在他的命令下,希腊和亚洲的许多城市的珍宝都被洗劫一空,帝国用在修建君士坦丁堡的费用,光是建筑城墙、门廊和渡槽就花去了大约250万英镑。君士坦丁似乎要竭尽全国的所有财富、劳力和智慧来建筑他的都城,经6年(324-330),新城才初具规模。新城具有非常优越的战略位置和地理环境,正如吉木所评述的:“它仿佛正是大自然专为一个庞大的君主国家设计的中心灵犷和都城。这座位于北纬410线上的皇都正好可以从它的七座小山丘上(巧合的是罗马最初也是建筑在七座小山丘上)俯视着欧、亚两大洲的海岸;这里气候温和宜人、土地肥沃,海港宽阔而安全,要往欧洲大陆距离也不远,而且易于防守。

博斯普鲁斯和赫勒海峡可以被视为君士坦丁堡的两道大门,占有这两条水上重要通道的君主陆时都可以在敌人海军来犯时将它关闭起来,而为前来贸易的离船敞开……即使在赫勒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这而道大门都关闭起来的时候,这都城依靠它所圈人的宽广土地仍能进行各种生产,满足它的众多居民的生活必需和高级享受。……而在这两个通道为了对外贸易而完全敞开时,它们则可以更鲁接纳来自南而和北而,来自黑海和地中海的天然产物和人工制作的财富”优越的地理环境不仅使这里成为古代的重要政怡和贸易中心,而且使它成为一座无法攻破的城市,在后来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以这里为中心的东罗马帝国还维持了上千年,重要的一点,就是君士坦丁堡是蛮族人侵无法克服的障碍。罗马帝国的都城转移到巴尔干半岛的东端,意味着帝国的重心向东倾移,又意味着帝国的东西的分裂。分裂是逐渐发生的,而且有很深厚的历史根源。早在恺撤和庞培、屋大维和安东尼时,他们的对抗,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东西西部分的对抗,过去,这样的刘抗,往往是西部战胜东部,戴克里先时,东方的势力已越过西方。君士坦丁是以西部的奥古斯都进而成为全帝国的惟一君主的,却选择在君士坦丁堡建新都,可见东部的重要。

罗马帝国的正式分裂是在君士坦丁堡建成后经一代人才完成的。但是,因为有了一个可以和罗马城相匹敌的君士坦丁堡,虽然名义上仍保持着统一,其实已分裂了,而且是永久性的分裂了,君士坦丁堡也从来没有像前期帝国时期的罗马那样成为全国毫无疑义的政治中心。君士坦丁被西方史学家称为君士坦丁大帝。他之所以获得这样的一个光荣的称号,除了他成功地统治丁帝国13年外,还因为他是罗马帝国第一个信奉基督教的皇帝。

罗马帝国从传统的多神教向基督教的转变,是意义深远的变更,说明帝国统治者最终抛弃了原有的传统观念而选择了基督教作为其情神支柱。在某神程度上,这一转变,比共和制转变成元首制,元首制转变成君主制意义更深远,影响更大,因观念上的、精神上的变化,比政治上的变化更困难,可能也更加重要。基督教也由于得到皇帝的认同和支持,而得到更大的更迅速的发展。如前所述,基督政早期的历史是受统治者迫害的历史。基督教原始教义中所包含的反对富人和统治者的反叛性和不承认世俗统治者的权威而只承认上帝权威的反现实性,引起了统治者的仇视。它的创始者耶稣和它早期最成功的传教者保罗都是被帝国当局处死的。从尼禄到戴克皇先,有数不清的基督教信徒被历代罗马皇帝政府迫害而死。

罗马统治者在发现罗马原有的宗教已不能适应其统治的需要时,也宁愿选择东方的其他宗教,而不要基督教。如弥特拉教(太阳神教)摩尼教等都广泛流传于罗马,甚至得到皇帝的赞同和支持。但是,尽管基督教屡遭迫害,它成长壮大的遭度仍超过了其他宗教。它的影响意来意大。戴克皇先时,他的妻子和女儿都倾心基督教。不过,戴克皇先却十分仇视基督教,他从303年2月开始,一连发下了三遭迫害基督教的教令,拆叛基督教教堂,没收基督教圣书,将基督教神职人员投入监狱并用酷刑强迫他们政变信仰。戴克里先和他的两代前任对基督教的迫害的目的就是要恢复传统的罗马宗教,是两种信仰之间的拼死之争的反映。迫害并阻止基督教的发展,被杀害的基督教徒,都被说成了殉道者,成了迫随耶稣、保罗的受难者,从而给了基督教徒极大的教励。基督教徒的血成了种籽,使基督教进一步发展壮大。基督教的无法阻挡的发展使统治者的态度发生了变化,戴克里先时的四帝之一君士坦提乌斯在他所辖区内,对戴克里先追害基督教的放令阳奉阴违,并没有去伤害基督教徒。实际上,对一个影响力日益扩大而又组织严密的放会采取这种迫害方针以图消灭其力量是借误和愚蠢的。戴克里先一死,对基督教的迫害就停止了。311年,伽列里乌斯便与李基尼乌斯和君士坦丁颁布了给予所有基督教徒信仰自由的教令。这是基督教第一次获得官方的承认。

君士坦丁对基督教的态度完全不同于戴克里先。他采取一种和基督教结盟并进而在政治上控制基督教的方针。公元312年,按他自己所说的,他是在基督的赞助下,盔得了对他主要竞争对手马克森提乌斯的决定性胜利。第二年又和李基尼乌斯共同发表了有名的米兰较令。这时,他已抛弃了对太阳神的祖传崇拜,板依基督教,他心中的最高神,也越来越清晰地等同于耶稣。323年,君士坦丁独搅帝国大极后,基督教再不受迫害丁,它的地位变了。

君士坦丁认为,只有靠基督教才能完成帝国统一。罗马帝国只有一个皇帝、一部法律,也应该只有一种宗教。他选择基督教作帝国的惟一宗教。不过,他并没有立即取缔其他宗教,而是便使地扶助基督教,给基督教会以各种优遇,与其他宗教的神职人员不同,基罗督骑教国神职人员被豁_免了M税和劳役,并获得拥有土地和剥削依附于土地的隶农的权利,教会有权接受遗产和赠与;各城市居民均禁止在星期日工作以便基督教徒作礼拜;帝国的资金被用来补贴各省的教会;在帝国政府的资助下,在罗马、耶路撤冷,伯利恒及其他地方纷纷建立起大教堂。君士坦丁迁都君士坦丁堡,对基督教的发展更具有巨大的深远的影响。因为帝国的中心现在处在基督教势力最强大而所谓异教的影响和传统却甚小的地区。同时,罗马政治地位的下降,反而使基餐教罗马主教成了这里最引人瞩目的人物,他被安排在拉特兰王宫,教会被允许借用宫廷礼仪的庄产场面,并被授予裁判权。现在,操拉丁语的帝国西都仍对罗马敬重各至,但这种敬重和过去不同,是宗教性的,而不是政治性的,是对基督教的,而不是对其他宗教的,也不是对罗马传统宗教的。基督教罗马主教的突出地位与日俱增,正好与罗马政治地位的下降成及比。

然面,基督教从一种反对帝国统治者的宗教变成与帝国结盟、为帝国统治者眼务的宗教的同时,内部也产生丁分裂,出现了不同的教派,分裂派别中势力最强的是阿星乌斯派。阿里乌期派的奠基者是亚历山大里亚的长老阿里乌。他认为基督(圣于)是圣父(上帝)创造的,因而低于圣父,“圣于有始,但……上帝是无始的。”亚历山大星亚的主教阿塔纳西乌斯领导的“正教”派认为圣父、圣子、圣灵是三位一体的。两派的争论愈演愈烈,教会分裂。这和君士坦丁要把基督教扶助成帝国的惟一宗教来促进帝国的统一的目的是背道而驰的。君士坦丁不允许这种争论继续下去,公元325年他在小亚细亚的尼西亚城召集了帝国境内各地的主教举行会议。这是基督教会第一次公会议。君士坦丁虽尚来洗礼,算不上真正的基督教徒,却是会议的主角。会是由他召集的,与会的主教及陪同两来的较低级的神职人员的参加会议的费用全由他的政府负担。他俨然是以宗教首脑的身份出席会议的。参加会议的主教共约300人,而部只有6人,其余都是东都教会的。会议最后制定了基督教徒必须遵守的“基督与圣父同质”的信条,宣布担绝这个信条的阿里乌斯派为“异端”,并将其开除出教。在尼西亚宗教会议上得势的一派,自称为正统信仰派(正教派)。尼两亚会议显示基督教的排它性和惟我独尊性异常强烈,不仅称其他宗教为异教而加以排斥,教内的不同派别也被称为异端加以迫害。这种排斥一切其他宗教信仰的态度正是专制政权所需要的。不过,阿里乌斯派并没就此销声匿迹,教会内部的斗争仍在继续,君士坦丁本人最后也倾向阿里乌斯派,因为这个教派拥护里帝的强权政治,它不谋取教会独立,愿意使教会完全依从世俗政权,西正教派则不肯接受这一原则。正教在全帝国取得完全的胜利是在四世纪80年代。

基督教的壮大并超超其他宗教在罗马帝国取得独尊的地位,是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和重大历史事件。爱德华·吉本在分析基督教成长壮大的原因时,列举了5大原因:持续不断的宗教狂热情绪;关于来世生活的教义;原始基督教会的神奇力量;基督教徒纯真、严谨的品德;基督教世界的内部团结和纪律。吉本的分析是颇有说服力的。也有人分析了其他原因。可以肯定的是,基督教的兴起、成长和壮大,是适应了社会的需要,它的教义、圣经,它的严密组织等,是其他宗教无法比拟的,它一开始是适应了下层群众的需要。基督教为他们提供了他们所量需要的救世主—耶稣,他来到人间,为人类的罪恶赎罪,他还会再来人间,重建公平的天国世界。这样的和人、特别是和穷人在一起,分担人类苦难的救世主是其他宗教所没有的。耶稣的死和死后升夭的说教,他基督教特别具有抗击迫害的能力。基督教的教会组织的严密和完善也是其他宗教所无法比拟的,基普教的教会通过神职人员,用圣经的说教和整套祟拜仪式把它的信徒组织起来,就像国家一样,形成一个宝塔式的由牧师、长老、主教、大主教等不同等级神职人员领导的强大组织。可能正是由于基督教的完善的严密组织和他的教义深人人心,才使罗马统治者改弦易辙,从迫害到容忍再到扶助。当然,基替救的不织级进行反抗和斗争,教吹忍让的说教和教义以及帝国来期大量富人包括贵族和高级官吏也纷纷加人基督教,甚至把财富捐献给教会,他们的思想也开始渗人基督教,基督教对富人的态度也变了。出现了严格的尊卑分明的等级制度,这也是帝国政府改变态度的重要原因。基督教也由反罗马统治的宗教变成了帝国统治的工具和精神支柱。

君士坦丁扶助基督教的目的显然是改治性的,而不是宗教性的。他期望通过基督教的教义、崇拜仪式和它的高效率的严密组织,能使日益分裂的帝国的各种各样的互相冲突的民族和阶级团结起来。然而,基督教的胜利,只是预示在来来的世界中基督教的不可估量的权势和影响,显示罗马支明在思想观念上也彻底失教了,并不能挽教帝国的分裂和衰落。上帝教不丁罗马。但丁说,罗马成为世界帝国是上帝的意旨,那么,它的衰落和灭亡也应是上帝的意旨了君士坦丁对基督教宽容扶助,而对那些生存环境愈来愈恶化的下层苦难人群却没有显示丝毫的仁慈。早在哈德良时代就已有禁止奴隶主杀害奴隶的法令,君士坦丁却把它废除丁,他颁布的新法令规定:主人为“纠正”不驯服的奴意的恶劣行为而把奴意鞭打至死也不犯法。

奴意主有权把无礼的释放奴隶及其子女重新变为奴意。对煽动奴意逃跑的人,过去只处以罚款,现在则要受严刑拷打。君主坦丁甚至违背传统,准许贫穷的自由民出卖子女为奴,从而抹去了白由民和奴隶之间的界统,贫民随时都可能成为奴隶。他还蝎力把隶农也降到和奴隶相似的地位。对窝藏他人意农的人要处以大量罚款,逃亡隶农要戴上镣铐解押马回原住地,隶一农的子女也不能离开住地,不能和其他领地上的隶农结婚,隶农也不能和自由民结婚,隶农无权控告主人,未经主人同意,隶农不能出卖自己的任何物品。隶农不仅世代被束缚在土地上,其地位也与奴隶相差无几。罗马原来是讲究公民权的,但与奴隶无关,现在与隶农也无关了。一般自由民的人权也随着专制统治的日益强化而有名无实了。

337年,君士坦丁病死了。死前,这位大力扶助基督教并实际上成了基督教的太上皇的君士坦丁大帝接受了基督教的洗礼。按照基督教教规,洗礼就是全面、彻底消除一切罪拿,受洗礼后的灵魂将立即恢复原来的纯真,并从此可以永恒得救。君士坦丁临死才接受洗礼给后人留下一个坏榜样,不管生前做过何种恶事,只要死前洗礼,罪恶就会立即在那督来新生的圣水中冲洗得干干净净。君士坦丁统治时期,被后来的历史学家看成是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分界线,基督教的地位和影响的变化是划分这前后两个时期的最主要内容。君士坦丁可能也认识到自己在基督教的地位和作用,他把自己看作是耶稣的第13个使徒和上帝救世主在尘世的统治者0然面,不能说基督教已取得了彻底的胜利,其他宗教的影响仍很大。君士坦丁一死,罗马帝国又重新陷人馄乱中,他的儿子和侄子们展开了争夺皇位的残酷斗亡争。君士坦丁生前指定了5个皇位继承人,13年内,5个继承人在争夺皇位中死去了4个,只剩下了君士坦提乌斯二世一人,而皇位的争夺仍役结束。君士坦提乌斯二世的一个堂兄弟朱里安,由于他威得了一系列与日尔曼人的重要战役的胜利,恢复了莱茵河边境线,而被军队拥戴为皇帝。两个皇帝之间的战争看来是不可避免的,幸运的是,公元361年,君士坦提乌斯幸军征讨来里安时死去。朱里安就这样继承了皇位,成了帝国的惟一统治者。

弗拉维乌斯·克劳狄乌斯·朱皇安(公元332-363)被认是罗马最有才华的皇帝。他在位时间虽然只有20个月,却是罗马最享盛名的皇帝之一。和君士坦丁不同,他是希腊一罗马古文明的崇拜者,他留下了卷轶浩繁的着作。他向往做一个哲学家皇帝。他的渊博的学识,过人的才智,洁身自好、祟尚简朴的品德广为人称道,是罗马皇帝中少有的。吉本对他评价甚高,认为他是塞维鲁斯以来的120年中惟一“以履行职责为自己的欢乐;全力以赴以减轻臣民的痛苦、振奋臣民的精神,而且始终企图把权威和才德联系起来,把幸福和美德联系起来的皇帝气然而,他的盛名主要不是由于他的才华和品德,而是由于他在不长的统治期间所采取的激烈的反基督教政策。他是以“叛教看朱利安”而名载史册的。当然,叛教看之名是站在基督教立场说的。其实,朱利安是罗马传统宗教的维护者。朱利安采取反基督教政策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出于幼年所遭受的困苦和灾难给他心灵的创伤。他虽出生于帝王之家,是君士坦丁的侄于,君士坦提乌斯二世的堂弟,他的父亲、哥哥和其他可能继承皇位的亲属却都被杀死了,母亲也死丁。他只因年幼才幸免于难,但也失去自由,被交由一位基督教主教监护。幼年的经历,使他把基督教看成是杀死他全家的宗教,是他从幼年起所憎的一切事物的象征,对基督教有一种从小就积存在心里的仇恨。二是出于对古希腊一罗马文明的热爱和崇尚,他深受当时希腊哲学的影响,有深厚的希腊文化素养,崇拜柏拉图,崇拜太阳神。他认为新柏拉图主义”神人合一“理论既能满足于人们的宗教需要,又是以旧的多神教和新的文化为基础,符合他的理想。

当然,他的独立精神,他对前任的痛恨也使他排斥基督教。但是,朱利安开始并没有立即取消米兰教令,没有立即采取戴克里先那样的迫害基督教政策,他在361年颁布了一道显示了其政治家和哲学家胸怀的教令:宣布一切宗教均合法存在,信仰自由。表面上者,这是在实行宽容的宗教政策,实际上是在扶助多神教,打击基督教,把基督教降到和其他宗教同等的地位,这一救令还使基督教内被排斥的教派的主教重返岗位,从面加深了基督教内的派别斗争。过去被没收的多神教的土地、寺院和财产均于以发还,因此,已趋于没落的多神教开始复活,并受到国家保护。朱利安还扶助犹太教,借以打击基督教。他以除基督教之外的其他宗教的保护者自居,并想用基督教的组织形式,教阶制度和培训教士的方法来改造多神教,组织一个可与基督教抗衡的宗教组织。他还写了一本攻击基督教的书,书名为《加加利人的诡计》,因为耶稣最早传教就在加加利,加加利人是对耶稣的一种轻蔑称呼,书中指责基督教的教义是虚伪的、荒诞无稽的语言组成的。来利安的政策使多神教与基督教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张。多神教自持有皇帝的支持,大肆攻击基督教。来利安的反基督教改策随之也进了一步。他发布新的救令,禁止基督教徒在学校中讲课,并把基督教徒从军队中驱逐出去,基督教徒是耶稣的士兵,不能当皇帝的兵。帝国境内掀起了多神教反基督教的高潮。

基督教主教有被杀的,有掀驱逐的,一些反多神教的人被逐浦、被毒打,基督教教堂被烧殷,希腊酒神的塑像被安救到基督教堂皇9在这样的宗教骚乱中,基督教受到比其他宗教更严厉的惩处。多神教大有死灰复然、东山再起之势。朱利安扶助多神教的目的显然是像通过恢复传统宗教来挽教日益衰退的罗马帝国,目的和君士坦丁一样,内容不一样。君士坦丁扶助基督教是顺应了时代的需要,朱利安的扶助多神教则在逆潮流而动,奠定在城邦基础上的多神教祟拜早己不通应帝国的经济和政治的需要了。历史是不会回头的,尽管多神教崇拜时曾创造了灿烂的令人惊叹的文化,而即将到来饰基督教时代却是文化口的黑暗时代。

而来利安的反基督教政策也迎合了一部;有传统思想和传统宗教信仰的人的需要,多神教仍无法复兴,只能回光返照也不能阻挡基督教时代的来临多神教崇拜随着来利安统治的结束,很快便销声匿迄了朱利安在其他方面的措施虽不如其反基督教政那书引人注目,却有效得多。他成功地抑止了通货膨胀,他击败了日尔曼人,在率兵抗击波斯时,开始也获得了胜利。占领了泰西村,后被波斯人击败,撤退时,不幸被长矛刺中身亡。他一死他的继承人马上取消了他的反基督教政策,恢复了基督教作为帝国宗教的地位。朱里安成了罗马最后一位反基督教的皇帝。他的反基督教政策的失败意味着传统的罗马宗教在和起源于东方犹太人地区的基督教的较量中的彻底的失败。

五、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公元364年,多瑙河军官瓦伦蒂尼安一世被军队拥立为里帝,他把东部交给了他的弟弟瓦伦士。西部和东部正式分开了。瓦伦士住在君士坦丁堡。瓦伦蒂尼安一世住在梅迪奥位农(米兰),通过仍在罗马的元老院进行统治。他在西部实行宽容的宗教政策,允许不同的宗教观念共存,而瓦伦士在东部则尊奉基督教的阿里乌斯派。东西部出瑙不同的宗教政策。罗马帝国这时虽已江河日下,时日不多了,但百足之虫,死西不僵。罗马仍是地中海令人生畏的大国,瓦伦蒂尼安一世统治的帝国西部,虽因没有了东部行省的赋税收人而陷于财政困境,却仍接二连三地打败日尔曼人人侵,如果不是这时掀起了一股世界性的民族大迁徒浪潮,罗马帝国虽衰落并处在分裂中,可能仍然维持下去,而罗马帝国可能也不会在一个世纪后的467年就彻底灭亡了。而这次民族大迁徙却是由地处世界另一头的汉帝国在几个世纪前的军事行动引发的。

中国和罗马是两个相距甚远的国家,没有什么来往和接触,罗马人知道有一个中国,可能是通过丝绷,因为中国产的丝绷是罗马富豪家的必不可少的时堪的奢侈品。据吉本所述,罗马皇帝奥里利乌斯的祝捷会上,有中国派去的使臣。但对罗马影响最大的不是两国的商业或政治上的接触和往来,而是一件纯中国的军事行动。中国和罗马一样,都面临北部强敌的侵扰。罗马是日尔曼人,中国汉代是匈奴人,匈奴原是住在中国北部的游牧民族,经常南下侵扰汉人聚居地。

汉皇朝对匈奴人采取了和亲通好和武力征伐两种方针,时战时和。公元1世纪来期,匈奴人遭到来汉大将窦宪、政夔的穷通猛打,向西逃至中亚的巴尔喀什湖一带。中国汉朝大军的胜利,解除了匈奴人对中国的威胁,但却给远在面边的罗马帝国造成了灭顶之灾。匈奴人在巴尔喀什期一带生聚繁息,不久便成为一支强大的力量。

公元374年,正是瓦伦蒂尼安一世和瓦伦士兄弟分治罗马帝国东面两部分之时,匈奴人凭借其游牧民族的强悍善战的特点,以势不可挡之势,大举西迁,越过伏尔加河侵人欧洲。

匈奴人这次商迁,把欧洲接了个地极天翻,他们征服了居住在顿河流域和黑海北岸一带大草原上的阿兰人和哥特人。受匈奴人西迁的巨大压力,欧洲掀起了日尔曼诸部族大迁徙的浪期。在死亡的恐怖下,日尔曼诸部族纷纷向两通窜,躲逃匈奴人的兵锋。哥善人、汪达尔人、勃良第人、盎格鲁人、撤克逊人和法兰克人等,就像狂湖怒潮一样,后浪推前浪,商开原先居住的地方,迁徙到罗马帝国境内来。衰弱而又富裕的罗马帝国成了他们的避难所和大肆掠夺的好地方。匈奴人向西突进,首当其冲的是哥特人。哥特人原在罗马帝国的东北,在马克兰的被称为东哥特(光明的哥特),在现在的罗马尼亚境内的称西哥特(聪明的哥特)。

在匈奴人的骑兵冲击下,东哥特崩溃了,接着,西哥特人也被匈奴人逐出了原居住地。被逐出的西哥特人演过多瑙河进人帝国境内,东罗马帝国当局允许他们定居于帝国境内的巴尔干半岛北部。公元378年,移居帝国境内的西哥特人不满罗马官员的不公正措施,在他们的领被弗里杰恩领导下,突然发动暴动,蹂确了巴尔干地区,东帝国皇帝瓦伦士急忙从亚洲赶来,亲率6万大军前往镇压。哥特人打不过匈奴人,对付罗马军队却游刃有余。瓦伦士的6万大军在距君士坦丁堡不远的哈德里安诺波里斯被西哥特人的1.5万骑兵一举击演,丧师4万,步兵全军覆没,瓦伦士战死疆场。哈德里安诺被里斯之役是日尔曼人大举人侵的一个信号,揭开了百年大迁徙的序幕。这次战斗显示,昔日威风八西的罗马军团已不是日尔曼骑兵的对手。在这以后,日尔曼诸部落就争先恐后地侵人摇摇欲堕的帝国境内,形威不可阻档之势其实,日尔曼人是罗马人的老对手了。日尔曼是总称,包括许多部族,有哥特人、伦巴德人、江达尔人、苏埃几人、勃良第人、盎格鲁人、撒克逊人、法兰克人等。

远在公元前2世纪罗马就和他们有了往来,马略时,曾兵戎相见。这以后,罗马人和日尔曼人打过无数次仗,有胜有负。罗马人虽没征服日尔曼人,却也成功地拒日尔曼人于国门之外。和中国汉朝对匈奴人一样,罗马人对日尔曼人也是又打又拉,强大时,以打为主,衰弱时,就以安抚为主。日尔曼人金发碧眼、身材高大,由于北方的弱住环境恶劣,养成了无所畏惧、尚武善战的品性,大都过着游牧式的生活,拉着马车,携妻带子,浪迹天涯。他们以村庄为单位,50个村庄组成一个部落。每个村庄有100名武士负责保卫,数个部落纠集在一起,就组成一支有五六千武士的军队。公元前1世纪,日尔曼人的部落开始联合成部落联盟,有些部族,已有了国王。当然,日尔曼人的国王还不是专制君主,而只是军事领袖成酋长。随着罗马军团战斗力的日益削弱,罗马军队已无力把日尔曼人赶出国境。早在奥古斯都时期,就已默许日尔曼人住在边班。

由于罗马兵源严重不足,日尔曼人成为罗马的重要兵源。人居帝国境内的日尔曼人保留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们袖吸牧加人罗马军队后,仍然由日尔曼人指挥,并以古老的村级战斗队为单位作战。因为只有这样,日尔曼人组成的军队才能有效地发挥其战斗力。罗马军队变成了蛮族军队,日尔曼军官成了最有才能的罗马军官。

当然,人居帝国境内的日尔曼人也受罗马支明的影响,一些做过罗马官吏的日尔曼人开始和出身高责的罗马人成为朋友,和罗马贵族女人,甚至皇亲国戚通婚。罗马军队的蛮族化,是一种以夷制夷的办法,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罗马军队的战斗力。但罗马军队的蛮族化却使军队的爱国激情没有了。这样一支军队,抵抗那些打了就走、不时侵人帝国境内抢劫一番又撤回去的日尔曼人还可以,要抵抗那由于匈奴人的西侵而怒潮般的、大规模的连续不断的、一浪高过一浪的日尔爱诸部族的冲击却显得无能为力了。西且,正如恩格斯所分析的:罗马国家变成了一架庞大的复杂的机器,专门用来榨取臣民的膏血。捐税、国家的差役和各种代役租使人民大众日益陷于穷困的深渊;地方官、收税官以及兵士的勒索,更使压迫加重到不能忍受的地步。

罗马国家及其世界猫权引起了这样的结果:它把自己的生存权建立在对内维持秩序对外防御野蛮人的基础上;然则,它的秩序却比最坏的无秩序还要坏,它说是保护公民防御野蛮人的,而公民却把野蛮人奉为救星。“人民处境的恶化和人民对统治者的厌恶和反抗,更使罗马丧失了对日尔曼人侵的抵抗力。帝国在日尔曼人西迁中,逐断被吞食,并分裂戚日尔曼人军事领导人所统治的情日尔曼王国。继瓦伦士任帝国东部皇帝的提奥多西乌断一世,没有猫续和西哥特人作战,西和西哥特人达戚和解,允许他们在任何地方定居,允许他们参加罗马军队,允许他们的领导人担任罗马的重要官职。他这样安抚哥特人是迫于形势,他不仅无力驱逐这些西哥特人,而且,他如果不用那些有才能的、精力充沛的日尔曼人担任大巨和军事将领,甚至无法维持统治。

提奥多西乌斯是按三位一体的正教信念受洗札的第一个皇帝。帝国东部原本基督教阿里乌斯派有很大势力。但在384年,信奉三位一体的格里戈里·纳齐安岑被选为君士坦丁堡的正教大主教,阿里乌斯派被赶出东部地区。提奥多而乌斯受洗礼后颁布了一系列反对异教邪说的教令。由于他坚持严峻的基督教正教并成为统治整个罗马帝国的最后一位皇帝而被称为“大帝”。他先是诱使他的西部同僚让与他巴尔干半岛的很大一部分,扩大他统治的东部的版图,接着又镇压丁西部的两个篡位者。公元395年,他死前不久,他迅速把东西阿个帝位又合为一。

帝国又洗一在一个里帝统治下,不过,这次统一太短暂了,他的生命快终结了。这一年,他把侄女嫁给了一个叫斯蒂利科的汪这尔军事指挥官,并委托这位日尔曼人来照顾他的两个幼子和继承人,18岁的阿尔卡迪乌斯和11岁的霍诺里乌斯。一位罗马大帝竟要向一位日尔曼将领托孤,罗马已不是罗马人的罗马了。提奥多西乌斯在这一年(395)死了,帝国又分裂了。东部分给了他的长子阿尔卡选乌斯(395-480),西部分给了幼子霍诺里乌斯(395-423)。历史学把395年作为东西正式分裂的年代。兄弟俩部是无能的年轻人,统治权落在他们的摄政者手中。西部的实际统治者是斯提利科。他是个有着非凡才能和活力的将军。东部帝国皇帝的保护人是高卢人鲁菲努斯。西个皇帝虽是亲兄弟,但掌权的两个摄政者却互相仇视,从西他帝国处于分裂状态,而分裂又削弱了帝国的力量,加速了帝国的灭亡。

在斯提利科于395年成功地击退了莱茵河地区日尔曼人的人侵后,西哥特人在阿拉虽克率领下,乘帝国分裂之机,对罗马帝国发动了进攻。他们进人色雷斯,横越马其顿平原和帖萨利亚,一路不仅没遇到任何认真的抵抗,而且受到奴隶和隶农群众的欢迎和支持,队伍不断壮大,这时,斯提利科率兵进人帖萨利亚,并宜布,为了抵抗西哥特人,他要恢复对东罗马军队的指挥权,因为他是罗马军队总司令。但是,在他率领东西罗马帝国联军打败了两拉里克并计划继续进行退击时,东罗马帝国皇帝两尔卡迪乌斯在鲁菲努斯的授意下,向他下达了把东罗马军队召回君士坦丁堡的命令,断提利科原从了。

但是,这支由哥将人率领的东罗马军队返回君士坦丁堡后,却杀死了鲁菲努斯,东罗马的军权落到了一个宦官的手中。斯提利科也没能夺回对东罗马军队的指挥权。阿拉里克南下希腊,沿途烧杀抢掠,除雅典因缴纳了巨额贴贴而幸免于难外,许多城市都遭到洗劫。公元397年,斯提利科率兵来到希腊进击西哥特人,阿拉里克受挫后,避而不和斯提利科交战。斯提利科只好撤兵回意大利。为了把西哥特人引向西方,东罗马皇帝阿尔卡迪乌斯在397年任命阿拉里克为伊利里亚地区总督,把酉哥特人暂时“安抚”下来。401年,阿拉皇克受意大利,特别是罗马城数百余年敛集的大量财富的诱惑,率兵侵人意大利北部,劫惊了维涅提亚,包围了梅迪奥拉农(米兰)。沿途的奴隶和隶农把哥特人看成是摆脱奴役的救星和解放者,纷纷拉奔西哥特人。但阿拉提克进一步深人意大利时,遭到斯提利科所率领的一支从莱茵河和不列颠调来的驻防军,驻意大利的由阿兰人、匈奴人、汪达尔人和哥特人组成的雇佣军以及临时募集的军团等组成的大军的阻击,402年4月6日,阿拉里克被斯提利科在放达提亚打敛,被迫撤出意大利。

斯提利科虽打退了阿拉里克的人侵,却由于撤出了驻莱茵河的驻军,而给北部边境的日尔曼人和其他蛮族侵人高卢地区开了方侵之门。斯提利科也没有采取坚决的态度打击阿拉里克,只要阿拉里克再不侵人意大利,他宁愿他强大,以侵利用他和来罗马对拉。但结果却撤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自食恶果。阿拉里克后来给意大利、给罗马造成了致命的伤害。405年冬季,一支由日尔曼的诸如汪达尔人、苏维汇人、阿兰人和勃良第人等不同部族组成的混合军队,一渡过封冻的莱茵河的冰层,只遭到一些半心半意的抵抗。这些侵人者在抢掠了边境的一些城市后,成扇形地深人高卢腹地,沿途蹂喃抢劫,一直侵人到比利牛斯山。除少数地方外,高卢的城市都没进行什么抵抗。这说明,莱茵河的屏障一突破,蛮族的人侵就犹如决堤之水,势不可挡了,而莱茵河的防线一经突破就再也无法修复了。斯提利科没有采取任何有效措施来抵挡人侵者,他实际上放弃了北方的大部分行省。407年,驻防不列颠边疆的军队叛变,一位叫君士坦丁的悟位者率领叛军渡海进人高卢。

而不列颠则由于罗马驻军开走了逐渐落人被允许在这里定居的撤克逊移民手中。为了对付君士坦丁这个篡权者,斯提利科向阿位里克求援,阿拉里克坚持要而帝国给他4000镑黄金,才出兵帮助打数君士坦丁。斯提利科强迫元老院同意了阿拉里克的要求,但他和阿拉里克给盟遭到了元老院抨击,并指控他企图把自己的儿子扶上里帝宝座,结果撤起了一场反对他的叛变,当斯提利科去向自已的女婿、皇帝霍诺里乌斯求助时,却被霍诺里乌斯囚禁并处死了(408)斯提利科的被杀,引起了罗马军队内却的冲突。罗马籍士兵屠杀蛮族籍士兵的妻于和孩子,3万名勇猛的蛮族战士因此叛变,投奔阿抢里克。斯提利科被杀后,反蛮族派得势,霍诺里乌斯拒不付给阿拉里克原已答应的酬金,阿拉里克便以为他的朋友和同盟者斯提利科复仇为由,率兵侵人意大利,劫掠了东北的一些城市后,绕过西罗马的皇帝所在地拉文纳,沿亚得里亚海岸直奔罗马。阿拉里克没有急着攻城,而是将罗马重重包围起来,切断它的粮食供应。全城很快陷于饥谨、瘟疫中。许多罗马人被饿死,有人甚至以死尸为食。

拉文纳的罗马政府被西哥特人吓得龟缩在城内不敢救援。元老院被迫派人向阿拉里克求和,阿拉里克要求罗马交出全部全银。罗马元老院的代表害怕地问:“那么你打算把什么留给罗马人呢?”“生命!”阿拉里克大声城道。“不能道人太甚。罗马城有不少人,还可一战。”罗马代表鼓着勇气回答。“还有多少人?草越密,越好割!”阿拉里克不屑地看着罗马代表。罗马人只好屈服,交付了5000磅黄金、30000磅白银、4000件丝袍、3000件上等皮袄、7000磅胡椒,释敢了所有的“蛮族”奴隶。为了凑足黄全,罗马人甚至把金制的神像也熔化了。阿拉皇克收到这些贡品才撤围而去。409年,阿拉里克第二次包围了罗马,扶立了一个像偏皇帝。拉文纳的霍诺皇乌斯只是由于得到了东罗马帝国派来的4000援兵,才保住了皇位,拒不与阿拉里克讲和。

410年,阿拉里克第三次包围了罗马,这次阿拉皇克率领的是人数近30万人的哥特人和匈奴人的联军。罗马元老院仍欲进行最后抵抗。阿拉里克向士兵宣布:攻进罗马,可以任意抢掠三天。一个雷雨交加的夏夜,城内的奴隶为攻城者打开了城门。这座几乎有800年未被外敌占领过的、被誉为“永恒之城”的罗马终于倒在了阿拉里克所率领的蛮族士兵脚下,蛮族士兵在城里任意烧杀抢掠、奸淫妇女。罗马犹如堕人地狱中,一位叫罗姆的神父哀叹:”这是世界末日,我说不出话未,我的喉陇便咽了……这座曾经制服世界的城市,如今也轮到它倒塌了。贵金属、宝石等珍宝和其他财物被洗劫一空,建筑物被焚烧。但阿拉里克却下令不得侵犯使徒被得和圣保罗教堂,也不得杀害没抵抗能力的罗马人。罗马被占领期间,奴隶们对主入进行报复。一些罗马人被捕、勒令拉他们财产等级交付赎金。罗马的陷落,震撼了整个罗马世界,许多奴隶主逃离意大利,流亡到非洲、地中海各岛的、埃及和其他东方行省,不少人沦为乞丐。罗马帝国遭到了一次毁灭性的打击。

阿拉里克在罗马停留了3天后,抢了皇帝的界母妹妹普拉西迪亚,离开罗马,率军南下。计划人侵非洲,但在意大利南端准备渡海时,所征集的船只被海上风暴毁坏,阿拉里克便掉头北上,途中病死。他的继承人阿泰尔夫率军蹂肺了伊特拉里亚后和罗马人订立了和约,并娶普拉西迪亚为妻,离开意大利,进人离卢南部。在随后的10年里,在西罗马帝国起支配作用的军事领导人是君士坦提乌斯三世。在阿拉里克劫掠罗马后的第二年,他先后镇压了不下三个竞相提出帝位要求的人。公元前412年,他给予人侵的勃良第人同盟者身份,让他们居住在莱茵河中游的两侧,而在这同时,他强迫由阿泰尔夫率领的定居予高卢西南的西哥特人撤到西班牙。阿泰尔夫415年在西班牙被杀害。他的弟弟瓦利亚把他嫂予普拉西迪亚送回罗马,又被允许率领西哥特人返回高卢西南部,他们也被嫂予同盟者身份。418年,阿拉里克的孙子提奥多里克一世以图鲁兹为首府在这里建立了西哥特王国,这是帝国境内建立的第一个日尔曼人王国,罗马同盟者的身份对哥特人并没什么约束力。

君士坦提乌斯在普拉而迪亚不愿意的情况下,强行和她结了婚。她给他生了个儿子。421年,霍诺里乌斯宜布君士坦提乌斯三世为而部的共给皇帝,但是这没有得到东罗马帝国皇帝的承认。君士坦提乌斯虽很生气,却也没有机会去争取东帝的承认了,因为他只当了7个月皇帝就死了。423年霍诺里乌斯也病死了。普拉两迫亚和君士坦提乌斯的年仅6岁的儿子瓦伦蒂尼安三世由予得到一支东帝国军队的支持继承了皇位。西皇太后普拉西迪亚则成了实际统给者。这时,挡住汪达尔人的人侵成了西罗马帝国最为急迫的任务。汪达尔人335年作为罗马帝国的“同盟者”。迁人潘诺尼亚,409年,因受匈奴人的侵扰,进人西班牙,425年又被西哥特人排罗挤马一到意大利半岛南部,429年在其国王该塞里克率领下渡海俊人北非。该塞里克是个有远见卓识、灵活西又坚强的领导人,他成了罗马政府最难对付的、犹如阿拉里克一样的日尔曼领导人。普拉西迪亚请求东帝国给予支持,结果组成了一支东西帝国的联合部队来对付该塞里克,但这支联合部队不是汪这尔人的对手,在北非连战连败,只好凄惨地撤回意大利。这时,高卢北部的边界也已被蛮族突被,高卢地区又姆发了农民起义,西帝国政府内外交困,只好与该塞里克讲和,签订条约,授予汪这尔人同盟者身份,让其合法地占据毛里塔尼亚和努米底亚(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西部)。

实际上,同盟者身份毫无约束力,汪这尔人几乎是完全独立自主的。四年后,该塞里克侵人罗马北阿非利加的有历史意义的中心地带,包授突尼斯的谷物产地和阿尔及利亚的东北部。439年,古老的都城逸太基也落人汪达尔人手中。北非的失陷,特别是遨太基的失陷意味着西罗马帝国在地中海的猫主地位已丧失殆尽了。罗马正是在夺取了边太基后才走出意大利称霸西地中海进西称霸地中海的。现在似手又回到了出发点,西罗马帝国又缩回到意大利,它的海外行省快丢光了,就是意大利也成了日尔曼诸蛮族蚕食、掠夺的目标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该塞里克在占领了遨太基后,开始抛开同盟者的身份,领导汪达尔和阿兰人,在逝太基的旧址上兴建起一个完全独立的汪达尔一阿兰王国,盈这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日尔曼人建立自己的完全脱离罗马的独立国家这是前所未有的现象。过去,日尔曼人虽自行其是,都还保留罗马同盟者的身份,都还或多或少对罗马心存敬畏。该塞里克则完全不把罗马放在眼里。他还组建了一支日尔曼人的强大舰队,这也是前所未有的事,过去日尔曼人只在陆上逞威,从未有过舰队。该塞里克的脱队,使汪达尔人成为西地中海的新的箱主,从西打破了地中海600多年来的统一。

有人认为,该塞里克在促使西罗马帝国崩溃中起的作用比其他任何人都大。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对的。陆后,匈奴人又给了帝国新的沉重打击。匈奴人从4世纪起,陆续征服了欧洲大片地区,进抵多瑙河流域,建立起一个松散的匈奴帝国,在随后的半个多世纪里,匈奴人还蹂助了叙利亚和卡帕多西亚,打败了其它一些日尔曼人。他们也间或作为庙佣兵帮助罗马人同日尔曼人打仗。430年,他们曾迫促东罗马帝国向他们年贡黄全350磅。434年,匈奴帝国王位为阿提拉和他的哥哥所继承。不久,阿提拉杀死了他哥哥,成为庞大的甸奴帝国的惟一统治者。这时的匈奴帝国东起黑海北岸,西至莱前河,北抵波罗的海,南接河尔卑斯山,拥有一支晓勇善战、人败这败十万的军队。河提拉粗壮结实,鼻梁雇平,脾气暴躁,傲溃西又坚韧,他锐意向外俊略,成了罗马帝国又一灾里。他是进攻罗马帝国的最杰出的“蛮族”统治者之一。匈奴人在阿提拉率领下,如同一阵猛烈的飓风,横扫罗马欧帝洲国。所到之处,烧杀抢掠,破坏极大。罗马人闻风丧胆,将阿提拉称为“上帝之鞭”。

他给罗马帝国的打击,一点也不逊色于该塞里克。然而,开始时,阿提拉为集中力量攻击东罗马帝国,还与而罗马帝国的军事统帅埃伊提乌斯保持着友好关系。他两次横扫东罗马帝国,除洗劫所到之处外,还强迫东罗马帝国签订了两个缴纳大量贡金、割让多瑙阿以东的大片领土的条约。可是,阿提拉很快就把攻击目标转向了两罗马帝国,他进军两罗马帝国的借口十分滑稽荒谬。而罗马帝国皇帝瓦伦蒂尼安三世的妹妹向阿提拉发出吁请,请他把她从与他不爱的男人的婚事中解脱出来。阿提拉把这一请求看成是这位御妹要嫁给他的表示。他提出两罗马帝国拿出半个帝国作为这位御妹的嫁妆。这要求太苛刻了,而直是把罗马帝国当成是任人宰割的羔羊,赤裸裸地、强横地进行敲榨勒索,两罗马当局理所当然她拒绝了。阿提拉立即以此为由率领50万大军,人侵高卢。但他这次军事行动却来获成功。埃伊提乌斯与两哥特国王狄克多里克一世这成了协议,组成了一支罗马军队与西哥特军队的联军来抵拉阿提拉的人侵。阿军在卡塔洛尼亚平原展开了一场缴战,双方投人的兵力有100万之多,双方拼死战斗,血流成河,西哥特国王阵亡,但阿提拉也被迫后撤,并随即退出高卢。这是两罗马的大将埃伊提乌斯一生取得的最伟大的一次胜利,也是西罗马帝国的最后一次胜利,也是阿提拉一生中所遭受的惟一一次重大挫折阿提拉人侵高卢失利,便改变人俊路线,452年,他率军翻过阿尔卑斯山,人侵意大利,洗劫了梅迪奥拉农和其他中心城市,埃伊提乌斯已无兵可抵抗阿提拉了。

这时,教皇利奥一世在罗马登基,罗马由于不再是帝国宫廷所在地,主教、教皇成了罗马改治上的当权者。利奥一世利用他的权威,到匈奴军营中和阿提拉会谈。在教皇的重金贿路和规劝下,阿提拉放弃了攻占罗马的计划。教皇是如何说服阿提拉的,谁也不知道,但可能是由于当时意大利饥荒和瘟疫严重,教皇便阿提拉相信,他的军队留在意大利是有害无益的,不管如何。罗马和意大利避免了一次洗劫,阿提拉率兵撤出了重大利。阿提拉在回师时营下话:罗马如果不将那位向他求提的公主按他的要求给他送去,他将率师回来。然而,他没有等到和罗马公主结婚,却在与一位姑娘结婚的新婚之夜,突然血管破裂西死。阿提拉一死,他的帝国便因他的众子争位而四分五裂,各地被征服的人民乘机起义送反,匈奴人从此一暇不振,幸存下来的匈奴人远避到东部,再也不是一个强大的国家了。西罗马帝国刚逃脱了阿提拉一劫,内乱义起,率事首领埃伊提乌斯在454年被瓦伦蒂尼安三世杀害,455年,在埃伊提乌斯被杀后6个月,瓦伦蒂尼安三世又被一两个为主报仇的埃伊提乌斯的蛮族家巨杀死了。

瓦伦蒂尼安三世死去不到3个月,罗马人又遭受了一次浩劫,制造这次浩劫的是罗马的宿敌、汪达尔王国国王该塞里克,该塞里克凭借其海上优势,亲自率兵从奥斯提亚登陆,罗马城根本无力抵抗,很快就被该塞里克攻占。该塞里克在罗马驻兵两周,把全城洗劫一空。他所掠取的战利品之多和对罗马破坏之大都远远超过了阿拉里克。离去时,他又掳走了成千上万俘虏,其中包括瓦伦蒂尼安的遗墉和他的两个女儿。经过西哥特人和汪达尔人前后两次洗劫,罗马这座鼎盛时曾拥有上百万人口的罗马帝国国都只剩下颓垣断壁,破败不堪。大量人口被屠杀、掳掠、外逃,只剩下约7000人了。西罗马帝国已没法继续维持,它只是在苟延残喘,它就这样又生存了21年多。从455年到476年,在随时都可能亡国的情况下,宫廷败变仍不断,废主之率发生了9次之多,有9个合浩统抬者,分属不同的家族,有6个人死于非命。他们中大多数权力有限,真正的统治者是都些变族出身的军事首领。从456-472年,苏继汇和哥特人后裔里希默一直担任最离统帅之职,他是斯提利科以来,又一担任军事首脑的日尔曼人,他的蛮族出身使他不能穿上里帝的紫袍,西只能充当幕后的权势人物。他把一个又一个里帝扶上台,然后又一个接一个地被他废黜。

他们扶上台的里帝中量有才干的是默乔里安(457-461)。爱德华·吉本引用一位历史学家的话赞扬他:“他对人民宽厚;他使敌人胆寒,他在任何一种高尚品德方面都远远超过了所有曾统治过罗马人民的他的前代皇帝。”他为减轻人民不堪重负的赋税,发布了一项普遍赦免令,完全免除一切拖欠的税款以及财务官不管以什么借口向人民催缴的债务。他在高卢和面班牙抗击日尔曼人的战斗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他的慷慨和开明把许多日尔曼人都吸引到他一边,甚至闹独立的巴高达起义者也对他拖有希望。然面,即他是这样一位有才干的而又锐意进取的皇帝,身处末世,也无能为力,由于罗马军事力量的丧落和缺乏海军,他在抵抗拥有海上优势的该塞里克侵袭时,度度爱拖。普日生气勃勃的罗马曾在与迎太基的战斗中,大皇神威,今日,日暮途穷的面罗马帝国,即使有默乔里安达样的皇帝也无力与奠基在逸太基旧址上的汪达尔,阿兰王国对抗。对汪达尔人战斗的失赦,招敌军队的不满,里希默因此废黝并杀死了默乔里安,不久,里希默也死了。经三个任期更短暂的君主的统治,高卢完全丢给了已独立的面哥特人。

接替里希默任军事统帅的奥雷斯蒂兹,最后干脆把皇帝的称号给了他的儿于罗慕路·奥古斯都。达个皇帝在位时间极短又毫无作为,惟一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名字恰巧与传说中罗马城的创建者、罗马王政时代第一任国王的名字相同。他统治时,驻守意大利的是主要由诸如鲁吉族和赫鲁利族等达样几个较小的日尔曼部族的人组成的罗马军队,他们在其日尔曼将军奥多爱瑟率领下,要求得到意大利1/3的领土和同盟者身份,遭到奥雷斯蒂兹的拒绝。公元476年,这支军队发动叛乱,拥立奥多爱瑟为王。奥多爱瑟率军夺取拉文绝后,宣布废黝罗慕路,让他拿抚恤金退位。按照奥多爱瑟的要求,元老院没有任命新的奥古斯都,而是把而罗马帝国的国徽转让给东罗马帝国皇帝泽诺(474-491)。泽诺犹豫不决,因为他们提名的而罗马帝国皇帝尼波斯虽不在位却仍活着,而他又因东帝国内部纠纷陷人困境,无法采取反奥多爱瑟的行动。不过,奥多爱瑟和他的同时代人都没有意识到,他废黝罗慕路的行动是罗马帝国的终结。奥多爱瑟在意大利建立的日尔曼人的王国,就像而哥特人在法国南部和西班牙所做的一样,名义上仍臣属于在君士坦丁堡的罗马皇帝。奥多爱瑟在他发行的硬币上还讨好地铸上泽诺的头像。不过,实际上,他的王国和西罗马帝国境内建立的其他日尔曼人王国一样,是独立的。后来的历史学家把公元476年作为早已衰败不堪的西罗马帝国最后崩溃和灭亡的年代。虽然,近来,有一种对罗慕路被废黝一事极度轻视的倾向,因为导败西罗马帝国最终灭亡的诸多事件中,这一事件并不那么重要。

不过,尽管奥多爱瑟的行为和它对罗马造成的损害都不是特别惊人的,却正是他终结了西罗马在拉文绝的帝位。意大利成了另一个日尔曼人的王国。意大利是罗马帝国的发源地和中心,没有意大利就没有罗马帝国,罗马帝国是意大利的产物。尽管东罗马帝国皇帝仍以整个罗马帝国的皇帝自居,一些在西罗马帝国境内建立的日尔曼人王国也仍在表西上臣服君士坦丁堡,没有意大利的罗马帝国,纵有罗马帝国之名,其实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罗马帝国了。西罗马帝国崩溃了,也就是罗马帝国崩溃了,以罗马帝国自居的东罗马帝国已不再是西方的帝国了,而是东方的了。历史学家给其取丁个比东罗马帝国更合适的名字—拜占廷帝国。

476年以后,西罗马帝国原来所辖地区就再也没有统一过,更不要说东西两部分的统一了。政治上统一的地中海,成为一个七国的内海的地中海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公元527年东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出现了一位才能出众而且决心重新把罗马帝国的东西两部分统一起来的皇帝查士丁尼.83-565)。他是东罗马帝国皇帝中惟一有此原望兼几乎达到了目的的皇帝。可以说,他毕生的辖力都倾注在实现地中海的统一了。他为此常常彻夜不眠,纹尽脑汁,几乎到了发狂的地步!为丁能全力西征、崩灭在西罗马旧址上建立的诸蛮族国家,他不惜以缴纳巨就为代价,和波斯签订和约。533年,他派大将贝利缴留率兵侵人北非汪达尔王国,攻占了汪达尔王国首都边太基,灭亡了达个曾称霸西地中海的日尔曼人王国,重建了罗马在北非的权威。

535年,查士丁尼又派贝利撤留从非洲率兵渡海进攻东哥特人的意大利王国,年攻下罗马。查士罗丁马尼,在国北非和意_大利,倒行逆施,恢复过去的行政机关,让过去的贵族和奴隶主重新上台,这些重新得势的贵族和奴隶主对隶农和奴隶反攻倒算,结果引起了当地人民的强烈不满,他们不站在东罗马人一边,而是支持汪达尔人和哥特人继续和君士坦丁堡军队斗争,北非人民掀起了长达10年的起义(536-546)。意大利人民则继续在东哥特国王领导下坚持抵抗,有一段时间,曾把贝利撤留逼到半岛的西南部,查士丁尼不得不加派援兵,直到555年才消灭了东哥特王国。

查士丁尼在征服意大利的同时,利用而哥特王国内乱之机,占领了而班牙南部,科西嘉、撤丁尼亚、巴利阿科群岛以及达尔马提亚等地也先后并人而罗马帝国版图。东罗马帝国几乎囊括了原西罗马帝国的大部分领土。查士丁尼的统一地中海世界、恢复昔日罗马帝国威权的梦想似乎即特成为事实。但实际上,东罗马帝国这时已威了强弩之末,555年后,查士丁尼再也无力进行新的对外扩张了,并且在同斯拉夫人、匈奴人、波斯人的战斗中屡吃败仗。他对西部的侵略,既把帝国的财力消耗一空,又削弱了帝国的军事力量。而西部地区人民又并不支持东罗马的人侵者,他们已不把东罗马当成昔日的罗马续治者,而把他们者成是外来的侵略者。下层人民宁要蛮族的统治也不要东梦马的抗治。在这种情况下,东罗马的军队不是在收复罗马帝国失去的国士,西是浸略别的国家,成了非正义之师,即使再强大也无法恢复过去罗马在地中海的霸主地位了。

罗马帝国已死亡了,不可能复活了。565年,查士丁尼一死,帝国侵占的西方领土就相继失去。568年,意大利北部和中部被又一支日尔曼部族—伦巴德人侵占,意大利北部现称伦巴第即源于伦巴德人。10年后,西班牙又重新被西哥特人收复,恢复罗马帝国的梦想彻底破灭。其实,查士丁尼名留史册的,不是他恢复罗马帝国的徒劳,而是他领导编纂了罗马帝国的法律汇编,汇集和整理了全部罗马法律文献,统称《罗马民法汇编》。这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整的法典,影响巨大,对近代欧洲资产阶级的立法都起了很大的启示和借鉴作用。罗马法是罗马帝国留给人类最重要的遗产之一,查士丁尼在这方西倒是功德无量。查士丁尼无法实现统一的梦想,还有一个宗教的原西。这对,基督教的东方教堂和西方教堂的界线逐渐分明,罗马主破成丁教皇,其权力己不下于已失势的罗马皇帝的继承人。早在罗马帝国的灭亡之前,罗马的政治地位就已江河日下,而其宗政地位,却由于纂督教的广泛流传和其影响的不断增长,日益提高。作为教皇所在地,罗马成丁高贵之城,西方世界宗教中心。纂督教的影响和教皇的非凡能力使蛮族人也对罗马抱有相当深厚的祟教之情。罗马教皇当然不愿意有一个不同教派的世俗君主凌驾于自己的权力之上。基督教的分裂使东西西部分的距高更大了,统一更不可能丁。

六、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

罗马帝国灭亡了,而且是彻底地永远地灭亡了,东罗马帝国也只是拜占廷帝国,就像后来的查理曼建立的加洛林帝国和更晚的神圣罗马帝国一样,都被冠于罗马帝国之名,却丝毫无罗马帝国之实。罗马帝国的灭亡不像中国某个王朝的灭亡。中国旧王朝灭亡,取而代之的新王朝建立,中国仍是中国,四分五裂在中国是暂时的,最后总要趋向统一。这是因为中国有深厚的不可动摇的统一基础,华汉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具有不可取代性。罗马帝国则不同。罗马帝国的地中海世界并没有中国那样深厚的统一基础。罗马帝国基本上是靠武力统一的。古代地中海世界,埃及、小亚细亚,希腊诸文明都要高于罗马,罗马在军事上征服了地中海,而希腊文明却征服了罗马。古希腊文明是城邦文明,不适应一个庞大的帝国。

罗马帝国末期,政治上东方化了,军事上蛮族化了,宗教信仰基督教化了,企图恢复原有的宗教信仰的罗马皇帝朱里安,竟被称为叛教者,这说明改信基督教的罗马人已忘记他们的祖宗信什么宗被了。这种情况,在中国聂不可能发生的,中国也曾被少数民族统治过,但华汉文化的核心地位从来动摇过,中国的统治者,对宗教是宽容的,但中国敬天、敬祖宗、敬神的传统信仰也从未被任何宗政取代过。中国的皇权是惟一的,不可分割的,它高于其他权力,包括宗教权力。罗马由于是从城邦发展来的,它没有中国这样高于一切的绝对的不可分割的权力,元首制是二元的,后期帝国的皇权也不是惟一的不可分割的,两帝共抬、四帝共治是常规。地中海世界由于缺乏可靠的不能动摇的统一基础,它的统一就只能是暂时的。

罗马是一个特殊的从共和制发展到帝制的帝国,“其兴也淳焉,其亡也忽焉”,而且一亡就再也无法恢复。西方的古代帝国都是如此,比罗马早的亚厉山大帝国如此,比罗马晚的查理曼帝国也是如此,不同的是后而个帝国主要靠统治者的个人的杰出才能建立起来,因此亡得更快。罗马在西方算是延续时间最长的一个帝国了,从建国算起,有5000年的历史,从建立帝制算,有500年的历史,其鼎盛时期,有200多年。这和东方一些帝国、特别是中国相比,时间太短暂了。罗马帝国衰亡是必然的,而方本质上是多元的,在古代,一个多元的大帝国是很难长期维持的。但是造成罗马衰亡的因素是很多的,其中也包括许多俩然因素。最明显的因索是“蛮族:人侵。不过,这是一个一直在起作用的外来因素,如同中国一直处于北边的游牧民族的俊扰中一样,罗马也一直处于北方“蛮族”的威胁中。就日尔曼人和罗马人的关系而言,开始时,日尔曼人是处于守势,是被侵略的,他们居住活动地区是罗马扩张的目标,日尔曼入甚至都成了罗马的重要奴隶来源,罗马人曾多次战胜过日尔曼人。如果罗马不是自身衰落,衰族的人侵是可以挡住的。外族人侵成了罗马的灾星,是由于罗马内部变化造成的,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其实,没有衰族人侵,罗马帝国也维持不下去了。面对蛮族人侵,罗马星帝要征召一支足以抵抗人侵者的军队都非常困难,吉本在谈到西罗马帝国蛮败征象时说:“罗马政府在敌人眼中一天比一天软弱,西对它自己的臣民来说,一天比一天更为凶恶、更为可厌了。”

随着公众灾祸的增多,赋税日益加重。口术不正的富人把不平等的负担从自己身上转移到人民身上。富人用欺编手段夺走有时还可以略为缓解他们的灾难的一些特惠待遇,没收他们的财货,对他们进行拷打的严酷的征效使得瓦伦蒂尼安的臣民宁可接受野蛮人的更为简单化的暴政统治、逃亡到森林或山区中去,或着甘愿去充当下贱的可以赚点钱的奴仆。过去人们所极力追求的罗马公民称号,他们现在只感到非常厌恶,纷纷放弃。高卢的阿尔莫利卡省和西班牙的绝大部分地区,通过巴高达的联盟已陷人一种棍乱的独立状态中,而帝国的大臣们则利用各种禁令和力量有限的武力追逐着他们逼出的叛民。如果所有的野衰人征服者有可能同时被消灭,他们的彻底毁灭也不可能使西部帝国重新得到恢复。如果罗马还仍然存在,他也决不可能再具有原来的自由、品傅和荣誉了。吉本的分析是深刻的,试想,一个令自己的人民害都害怕、生厌的政府,能有什么力马量去抵抗外一来侵略。

在人民对罗马公民的称号都心生厌恶的时候,在人民宁要异族统抬而不要本国的统治者的时候,在人民被政府和富人欺压得无法生抬、忍无可忍、逼上梁山,群起造反的时候,这个国家还能不亡吗?这样的政府还能维持吗?造成而罗马帝国灭亡的不是“蛮族”这个外来侵人者,而是帝国内都逐渐增长的崩溃因素。吉本分析中还有一点值得我们深思,他认为,即使罗马帝国不灭亡,也不是原来的罗马了。这是非常有见地的。罗马正是在衰政过程中逐渐官僚化、东方化,如果不灭亡,也只是另一个东方式的君主集权国家,或另一个拜占廷帝国。罗马的灭亡,打断了罗马东方化、官僚化、集权化的过程,才有了后来的西欧的中世纪,也才有了近现代的而方。当代罗马史学家迈克尔·格兰特在分析罗马灭亡时,认为罗马帝国灭亡的主要原因是帝国的毁灭性的不团结。

这和吉本的分析大致上是一样的,吉本所说的统抬者与被统抬者水火不容、势不两立也就是格兰特所说的不团结。在这方而,格兰特的分析更具体更充分。是严重的不团结是军队的不团结。造成军队不团结的主因是皇帝无法控制军队,也就是说,军队实际上常常没有统一的领导。军队在帝国后期实际成了皇帝的制造者,这表而上缘于罗马从来就没有一个贯彻始终的皇位继承制度,“从来就没有设计出一种用以保证从一个统治者和平过渡到下一个统治者的运转自如的制度。”这种情况激发了各地的军事统帅争夺皇位的欲望。瓦伦蒂尼安一世统治时,有十多个来自皇室之外的军队统帅或被军队拥戴的人相继争夺皇位。争夺皇位的内战严重削弱了和消耗了帝国的人力和财力。历史学家阿米安努斯说:“异族的何种狂暴、野蛮人的何种残酷能与内战所带来的损害相提并论呢?

军队统帅不仅自己争夺皇位,R米,由于军队统帅多是蛮族出身,没资格当皇帝,地们就幕后操纵,扶立一个傀儡皇帝,结果使帝位像走马灯似的从一个傀儡转到另一个傀儡手中,军队干预和争夺皇位继承不仅使国家造成很大损失,也使军队被此对立,从而无法履行其保明家的任务?傀们在争夺帝位时气势汹汹,在外敌人侵时却不堪一击了。阿拉里克和该塞皇克人侵时,分别只统率不到4万和2万士兵,而庞大的而罗马帝国却令人不可思议的在兵源和装备上都不如他们,甚至要征招一支能和他们对拉的、有战斗力的机动部队都困难重重。富人有免服兵役的权利,一般的劳动人民也不愿服兵役,服兵役由罗马公民的一种爱国职责变成了要尽力逃避的苦役。边疆的驻军由干爱军官盘剥,由于他们的军晌大都被军官侵吞,而毫无战斗热情。在这种情况下,罗马统抬者只好从免服兵役的人中征收现金,再用这些钱给日尔爱雇佣军支军拘,罗马军队就这样逐渐蛮族化了,日尔曼化了,由招募个别日尔爱人而招募整个日尔曼部族,结果,大量日尔爱部族人居帝国境内,这又给帝国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人民不愿当兵,不仅是由于当兵没吸引力,人民没有履行当兵的责任感,还因为人民厌恶士兵。士兵不爱打仗却喜欢欺压人民。这种情况不仅造成了军民之间的深深的裂痕,也造成了人民与政府的严重对立。这是另一致命的不团结。为维持军队、结军队发晌,人民所负担的赋税和劳役沉重到了难以忍受的程度,大量自耕农破产了,沦为赤贫者,而要避免成为赤贫者,就只有逃税。但逃税又必然遭到政府的迫害,于是逃税者,主要是小农等农业劳动者,便不得不寻求新的保护者。他们开始寻找的保护人有时是有权势的军官,有的村子,全村都在形式上置于军队的个别军官的保护下,由军官代表村子和帝国收税官谈判交涉,村民则用给军官服务作回报。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农村公社不是选择军官而是选择当地地主作保护人。许多破沉重赋税压得无法生活下去的小农也绝望地选择了抛弃家园和士地,逃进紧邻的大庄园,寻求保护。由于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大庄园主都很乐意接受他们,以交付现全或一定比例的收获物为条件,成以付出他们的劳力为条件,供给他们衣食。开始时,大庄园主也和军官一样,把那些向他们收税的官员赶走。但后来,而罗马帝国政府和大庄园主作了一场对双方都有利却损害这些避难者的交易。避难者成了不得到地主向重不得离开的佃户,而政府又开始向他们收税。这种情况使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自耕农大都成了隶农了,他们虽不是奴隶,但其地位已和奴隶相差无几了。下层人民对政府的横征暴敛的另一种反抗方式就是起义、造反。

公元368-369年不列颠爆发纳税人起义。人民起义影响最大的是巴高达运动。巴高达是高卢语战斗者之意。起义的奴隶和隶农以巴高达自称。它最早发生在268年,起义者建立了以农民为步兵、牧民为骑兵的军队,政占大片农村地区,夺取大庄园,杀死或赶走庄园主,运动席卷了整个高卢。起义者拥有自己的园王并自铸钱币。颠克里先时,运动被马克西米安镇压了。5世纪,巴高达运动又在整个高卢地区兴起,他们建立起自己的人民院。人民院负责审判,重要的宣判书被贴在栋本枝上成人的尸体上。巴高达同勃良第人、法兰克人联合,夺取土地,杀死大土地所有者。这时,罗马已没有力量镇压达样的人民起义了。受压迫的下层人民这时或了有别于富人的另一民族,成了蛮族外的另一帝国埋葬者。

分裂不仅表现在统治者与人民之间的巨大矛盾上,也表现在统治集团内部的重重矛盾上,统治集团,除在剥夺佃户的自由和权利方面串通一气外,内都根少隶见一致,罗马人本来以为国家服务为荣,如同西塞罗所说:“有治理国事天才的人,应毫不犹豫,出任官职,领导政府,否则政府即无法管理,而个人伟大精神亦难表现。”但在公元5世纪,那些最上层阶级,那些元老,拥有巨大的私人庄园。这些庄马园相成了—具有自给自足经济和社会组织的一个个小王国,这里聚集着农业工人奴隶、手工业工人、卫兵、法瞥和食客,应有尽有。在高卢,大约有100个这样有权势的地主。他们成了高卢的实际控制着。这样的大庄园主,已没有了以国事为重的责任感了,也失去了为国服务的热情。他们中不少人宁愿留在家里过其悠闲舒适的生活而不去担负任何政府官职。临近帝国崩溃时,有些庄园主已经非常有权势,其中有些人进人了里帝的顾何班子,法兰克国懒散地生恬在自己的庄园里。贵族、富人和政府的疏远以及担任高官要职者不尽力履行职责,对帝国的损害,也是数命的。

古代任何一个国家,统治阶层的分裂都会导致国家的毁灭,或者说,古代任何帝国的崩馈都是与其统治集团的分裂分不开的。当然,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两部分也是导致西罗马帝国灭亡的重要原因。如果东西两部分能互相支援,西帝国不会这样快就崩溃。东西分裂后,互相合作的情况非常少,更多的是互相对立,互相拆台。帝国的东西两部分有着根深蒂固的文化差异,在语言、习俗、利益,甚至宗教方面部大不相同。西部是拉丁语系,东部是希腊语系,相互间有着一种悠久西又特有的彼此厌恶。这种文化的差异使分裂进一步加深并成为难以弥合的。在提奥多西乌斯一世395年去世并把帝国交给他的两个儿子分管时,东西的分裂就成为永久性的了。西部的军事帅斯提利科对东部的军事统帅鲁菲努斯怀有无法消除的敌意,他想尽办法伤害东部。面对酉哥特的阿拉里克的严重威胁,双方不是团结起来一致对外,西是想法把火引向对方。斯提利科甚至有意坐视阿拉里克强大起来,以便让他去打击东帝国。东西帝国统治者这种各怀鬼胎互不合作的态度,给帝国造成的伤害也是致命的。罗马人不能善特人居帝国境内的日尔曼人,从面使西帝国境内存在互相敌视的两个民族也是西帝国垮台的一个原因。罗马人在兴国之初,曾以意大的政治胸怀,容纳并同化了许多非罗马人,并给予他们罗马公民权或半拉子罗马公民权或让他们保持一定的自治地位,这是罗马兴起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从公元382年提奥多酉乌斯一世允许整个日尔曼部族作为自给同盟单位、定居于帝国境内开始,在日尔曼人已经不是个别的西是整族整族定居帝国境内时,罗马人却对这些外来者采取卑视和厌恶的态度,尽管这些外来者开始采取了合作态度,日尔曼人组威的军队也成了西罗马帝国最具战斗力的军队。日尔曼人开胎并没有奢望独立于罗马或蔑视它的制度,他们只想分享它的一部分利益,主要是占有可拼的土地,以便定居和生活。甚至阿拉里克开始时也只是想建立一个两个民族能和平共处的新形式和一个统一的日尔曼一罗马民族。他的儿子阿泰尔夫说自己“渴望全酉恢复罗马的声誉并用哥特人的力量来罗增骆强国它的荣耀”。这些要求合伙联合的呼吁却没有得到罗马人的回应。罗马人对日尔曼诸部族的厌恶是如此之深,即使是支持和日尔曼人共处并认为这些未开化的人比罗马上流社会好的萨尔维安也指责说,哥特人是背信弃义的,阿拉曼尼亚人是醉汉,撤克逊人、法兰克人和赫鲁利人是极端残忍的,阿兰人是贪婪的纵欲者。帝国统治者对这些外来的日尔曼移民采取一种种族隔离政策,把他们看作是不可同化的一大群有标记的被遗弃的低等人,罗马人甚至被严厉禁止穿日尔曼移民衣服。这些外来移民除精神上遭到种种侮辱性的对持外,还要遭受地方官吏的残酷剥削和欺压。厌恶、鄙视、仇恨日尔曼人成了正常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日尔曼移民也一改往昔企望分享罗马人荣推的态度,用情恨罗马人来回报罗马人。移居帝国的日尔曼部族不时掀起反罗马的骚乱和起义,给了帝国非常沉重的打击。

近现代,有些鼓吹种族优越论的人认为,西罗马灭亡是因为它的种族集团的成员的纯洁性遭到沾污。这是种偏狭的发臭的种族主义论调。罗马人从来就不是单一种族,从一开始,罗马人就是由许多种族棍合而成的恰恰相反,帝国没能把移居帝国境内的日尔曼人融合于帝国社会中和罗马人与这些日尔曼人的对立是导政西罗马帝国迅遭灭亡的不可忽视的原因。如果罗马人能与日尔曼人融拾相处,西罗马帝国是有可能继续维持的。日尔曼人的一些部族领袖受罗马人仇视他们态度的影响,也采取仇视罗马的态度。汪达尔人的领袖该塞里克完全不屑于当罗马的同盟者,不屑于和罗马和平共处。他侵占北非,建立一个对罗马极不友善的完全独立国家。同时,西哥特国王尤里克.66-484/485)也他他的在高卢和西班牙的人民成为另一个完全独立的民族。他钦定的《法典》(475)规定,他的王国里的日尔曼人不得和罗马人进行任何形式的合并,他们应完全隔开,彼此区分。隔离成了双方的共同政策。在《法典》颁布后的第二年,西罗马帝国的最后一位里帝罗慕路·典古斯都就被他的日尔曼将军典多受瑟废撇了。意大利成了日尔曼人的国家。慕督教也是西罗马帝国灭亡的一个原因。慕督教的兴起并成为帝国的国教,使帝国境内的居民分裂成基督被徒和异教徒,西慕督教又分成不同的教派。基督教有强烈的排它性,对异教和异端都教尽迫害之能事。

正如吉本所说:“教士们卓有成效地不停地宣讲忍耐和自强的学说,社会的积被向上的美德遭到了压制,尚武精神的最后一点残余,也被埋葬在修道院中,公、私所有的财产中的绝大部分被奉给了慈善事业和拜神活动的无止境的需求;士兵的粮晌多被化在成群的禁彼、法身为惟一品都的毫无实用的男女身上。教会、甚至整个国家,都陷人常会形成血腥斗争而且永远无法调和的宗教派别纷争之中去;罗马世界道受到一种新形式的最政的压迫;受尽迫害的教派会变成了他们的国家的暗藏的敌人。”基督教一开始是反世俗政权的,反富人的。它与帝国政府结合后,这一性质虽政变了,它的宗教活动仍对帝国造成不小的损害。拒结参加公共社会生活的退隐者的人数激增就是这种损害的反映。许多人在发现社会经济状态无法容忍时,就派藏到基督教的修道院中,成了隐士、修道士或修女,他们使自己完全脱离社会,就像他们从来就不是社会的一部分。随着一些优秀的杰出的传教士的卓有成效的希道和宜传,隐士和修道士的禁欲生活成了一种高雅的生活。基督教不仅吸引了大量想要逃离社会的人,让他们过禁欲的修道生活,从而使国家失去了极度需要的人力和税收。而且禁欲主义的流行,还使不少没有成为修士的人也热衷于独身生活。在基督教史上有重大贡献的奥古斯丁和杰罗姆以及他们的布道者都把这种禁欲主义说成是普通人可接受的思想。这种思想的流行,道成出生率下降,进一步减少丁潜在的士兵的数量。在中国,皇帝对于大量人口变成道士、和尚等出家人,从而造成劳动人口减少、消费人口增加的现象,往往采取激烈的接施。强迫一些出家人退俗,中国以无后为最大的不孝的现点也使中国人很少有过独身生活的。

罗马政府虽也感觉到大量人口过通隐生活给帝国的危害,却没有也无力采取有力的措施制止。基督教得势后,对其他宗教采取非常激烈的措施,称它们为异教。它们的胜利女神塑像被从元老院院址扔了出去,提奥多西乌斯一世通过了一整套力图彻底消灭异教的法令,他们下令关闭了地中海沿岸的所有的古代神庙、在北非,由于教堂韶毁,引起了异教徒宗教骚乱。杰出的基督教教士奥古斯丁主张对那些从基督教到异教者,基督要铭将军一样,采取军事手段召回他的军队中一座被改成基督教堂的埃及神庙的逃兵。对异教的迫害一直延续到5世纪40年代。到这时,教徒几手被灭绝了。这种对异教的迫害,加剧了罗马内部的不团结。基督教内部的不同教派的冲突也对帝国起了分裂与破坏作用。基督教对教内的所谓异端,和对异教一样,进行粗暴的镇压。正如历史学家阿米安努斯·乌尔塞利盈努斯所说:“任何野蛮都没有像那些感觉到彼此极度僧恨的大多数基督教徒那样成为人类的数人。”教皇利奥一世声称:“真理是简单的,又是憎一的,容不得变化。不知利奥有没有想到,罗马帝国鼎盛时,正是异教昌盛时斯,那时难道投有真理。这种蛮横态度,不仅不允许有异端出现,也使摩尼教、犹太教等宗教的教徒的处横恶化了。

帝国政府本想用基督教统一思想,结果事与愿违,基督教对异教和异端的迫害,进一步加剧了帝国的分裂。其实,罗马帝国转变成一个信奉基督教的国家,是对其极先的背叛,是对传统的否定。基督教把其他宗教一律视为异教,认为除上帝外没有其他真神。这就使罗马人原来信仰的宗教成了异教,原来崇拜的神也不成其为神了。这神信仰的政变对罗马造成的损害是很太的。基督教并没有使罗马帝国团结起来,而是更不团结、更分裂了。基督教其实正是在罗马帝国衰数中发展壮大的,在人们失去希望、丧失信心中壮大的,而基督教所给予人的希想和信心,不是世俗的,是上帝的,是来世的。君士坦丁死时才接受洗礼也正是希望死后上天堂。基督教对上帝的祟拜,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世俗政权的成胁。罗马帝国灭亡后,基督教的影响和权威反而更大了,犹如罗马教治经济地位下降后,罗马主教的权力和影响反而增大了一样。实际上,没有罗马帝国的灭亡,就不会有西欧的中世纪,不会有中世纪的不可一世的基督教。基督教在东罗马帝国的影响和地位就不如在西方,东正教就没有一统的教皇,也没有形成凌驾于君主权力之上的宗教权力,因为东罗马皇权又延续了1000余年,因为东方的君主权力是绝对的、惟一的基督教皇使罗马人的传统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也并不能使罗马完全摆脱传统的影响,这就如一个人不能完全摆脱遗传因子的影响一样。

事实上罗马的传统仍有根大影响,教育方西,大学、中学里仍然以传统的自由7艺,即大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学、音乐为主,不过后4艺几乎不再讲授了,只剩下3艺了。基督教没有可与之匹敌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基督教除了提供圣经(其中一半是犹大教的)外,没有提供任何可供人学习的东西口当然,西罗马帝国灭亡除上述原因外,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罗马帝国是在城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种特殊情况,没有一个城邦修罗马这样发层成地跨欧、亚、非的统一的大帝国。希腊诸城邦都没做到这一点。城邦的基础是普通的公民参政权,是直接民主,是全体公民对城邦的热爱和忠城,城邦没有庞大的官吏队伍,官吏基本上都是不拿棒禄的。这种城邦制度只适用子小国寡民。只有小国寡民,公民彼此热悉了解,才能实行直接民主。它禄本不适合一个大国。罗马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个例外,它的成功是在适渐否定城邦制的过程中实现的。罗马帝国给国人不三不四的感觉,不是共和制,但也不是东方式的君主制,罗马帝国灭亡时仍有元老院,仍保留有共和制的痕迹。剪不断,理还乱。罗马君主的权力也不是像东方的君主权力那样的惟一的、不可分割的。

罗马经常出现两帝共治、甚至四帝共治就是例证。罗马的成功中就包含有导致其灭亡的因素。频繁的对外战争、大量的奴隶剪动是罗马繁荣的重要原因,但正是战争和奴隶劳动使自耕农日益萎缩,而小农的萎缩又导致兵源严重不足,雇佣兵便逐渐致代了公民兵。小农的菱缩既使帝国失去了勤劳的生产者,又使罗马失去了最忠诚的战士。古代的国家,一般地说,小农的情况关系到国家的兴衰。中国就是如此。罗马灭亡的一个很重要的根本原因就是小农的破产以至几乎完全消失了。罗马和中国不一样,中国的发展是建立在缩承旧的一套的基础的,所谓汉袭秦制就是如此。

罗马是在否定过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它把过去全都否定了时,它本身也灭亡了。西罗马的灭亡还有其他原因,如统治阶级的腐化、皇帝和统帅的无能等等。罗马帝国灭亡了,犹如黄鹤一去不复返了。在西罗马帝国境内建立了大大小小的蛮族国家,高卢南部和两班牙是西哥特王国,高卢东南则为勃良第人所控制,法兰克人占据了高卢北部,意大利建立了东哥特王国。伦巴德人后来占领了波河流域。公元8的年法兰克国查现曼曾基本上统一了西欧,并由罗马教皇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说明蛮族虽摧毁了罗马帝国,却仍对罗马帝国昔日辉煌怀有崇敬之情。查理曼帝国在他死后就分裂了,后来逐渐演变成法、德、意等民族国家。罗马帝国虽灭亡了,但罗马却仍是不朽的。帝国的兴亡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遗产和引人深思的后示。罗马帝国是惟一的,它的兴亡轨迹和世界上任何国家都不同。因为有了罗马帝国,世界才更显丰富多彩,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因为有罗马帝国,才有近现代的西方文明,罗马文明是近现代西方文明的重要源头。不了解罗马帝国也就不能真正了解今天的西方世界,这就是我们探讨罗马帝国兴亡史的意义所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2/123163.html

更多阅读

“刻舟求剑”的启示 刻舟求剑给我们的启示

“刻舟求剑”的启示文/兰心儿基础训练三有一篇阅读短文,其实就是一篇寓言故事《刻舟求剑》。这篇短文没有写题目,我问学生:“你们看过这篇短文了吗?”王学武立刻回答:“刻舟求剑。”我心暗喜,这孩子阅读面比较广,还能记住,真是不错。其他

二八定律给我们的启示 三色原则

二八定律给我们的启示二八定律也叫巴莱多定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发现的。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的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因此又称二八法则。经济学家说:20%的人手里掌握着80

转载 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工业革命启示

原文地址: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以及对中国的启示作者:星星在家概括:英国工业革命或称作英国产业革命是18世纪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的工业革命。英国的工业革命影响了整个欧洲大陆,并带动了当时许多国家相继发生工业革命。顺应时代的需要

宇宙自然规律给我们的启示 宇宙启示录的作者

人生长在宇宙自然天地之间,无时无刻不是受着宇宙自然天地规律对我们的影响。人是宇宙自然天地之间的人,是宇宙自然天地所产生的人,所以顺天而行则生,逆天而行则悖。这是必然的结果。但我们现实社会中,有很多人对这种规律不了解,一味的按照

声明:《罗马帝国的灭亡——对我们的启示2 罗马帝国灭亡》为网友桺影摇曳臨風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