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的重复循环 百年孤独txt

拉丁美洲的孤独
———《百年孤独》的文化批判意识
杨晓莲
  收稿日期:2002 - 08 - 10
  作者简介:杨晓莲(1964 —) ,女,四川省岳池县人,文学硕士,渝西学院中文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外国文学、西方美学。
  摘要《: 百年孤独》通过布恩地亚家族七代人的经历,描绘了哥伦比亚农村小镇马贡多从荒芜的沼泽地上兴起到最后被一
阵飓风卷走而完全消亡的一百多年的图景。作者马尔克斯在这部作品中揭示了百余年来拉丁美洲的孤独———贫穷落后、愚
昧野蛮、因循守旧、与世隔绝,以及必然被连根拔起的命运,并以此警世醒俗,启示人们思考造成马贡多———实际上是拉丁美
洲的缩影———一百年孤独的原因,以及打破这种孤独状态的途径,从而探讨民族振兴之路。遗憾的是,在作者以无与伦比的
热情看到拉美希望的同时,忽略了这种希望的实现将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关键词: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 百年孤独》;文化批判意识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
的惊世之作,是一部以喜剧的、超现实的、神秘的寓
言形式来表现拉丁美洲百年历史和现状的魔幻现实
主义作品。它以虚构的小镇马贡多为背景,以布恩
地亚家族七代人的坎坷经历为描写线索,对一个古
老的村镇、一个古老的家族进行了一番现代文明、现
代意识的观照和审视。人们可以通过这种观照和审
视,从一个家族感受到整个民族的悲伤,从一个小镇
找出整个社会的滞重。作者马尔克斯从现实走向历
史、从历史生活中、从人心最隐秘的深处,挖掘出本
民族的群体意识———孤独,并带着“含泪的微笑”批
判了这种民族群体意识。同时,他也通过《百年孤
独》以启示录般的内容给哥伦比亚人,乃至整个拉丁
美洲人民指出了一条如何摆脱孤独和落后现状的道
路。本文试图从“孤独”这一视角来论述《百年孤独》
的文化批判意识。
一、孤独的民族
《百年孤独》中的马贡多是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小
镇。19 世纪下半叶,当世界步入工业化时代时,它
还处于原始状态,“许多东西尚未命名,提起它们时
还须用手指指点点”[1 ] (以下引原文者,不再做注,皆
同此注) ,纯朴的村民在愚昧、落后和与世隔绝中繁
衍生息。吉卜赛人的到来,才使他们知道了外面还
有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老布恩地亚在饱受想象力
折磨之后,完全依靠天文学推理,得出一个人已皆知
的结论:“地球是圆的,像一个橘子一样”。他们以自
己独特的方式接受外界文明,孤独非但没有被打破,
反倒有增无减,甚至连冰块都不可思议。接着就是
独立共和,但这也没能使马贡多摆脱蒙昧疯癫状态。
无休止的内战,数不清的政变,使马贡多陷入长期的
动乱之中,它还是那样贫困、封闭。美国香蕉公司在
马贡多的建立曾给小镇带来了空前的繁荣,使布恩
地亚家族的生活方式略显文明,如弹琴、打电话、看
电影等,但同时也带来了种种罪恶。“专横傲慢的外
国人代替了地方官吏,享受着高等人士的特权”,手
执大砍刀的雇佣刽子手取代了以前的警察,他们肆
意砍掉一名无辜小孩的头。殖民者的掠夺、屠杀使
马贡多坠入了痛苦的深渊,它变得更加不自由、更加
贫困,最后“马贡多这个镜子似的城镇,将被飓风从
地面上一扫而光,将从人们的记忆中彻底消失”。一
百年,马贡多带着孤独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到原处。
“百年”在这里已不是一个通常的时间单位,而是

个循环单位,在书中意味着“静止”和“死亡”。小说
通过虚构的小镇马贡多的兴衰,艺术地概括了哥伦
比亚乃至整个拉美大陆百年封闭保守、停滞不前的
历史,小小的马贡多实际上是拉丁美洲的缩影。
作者正是通过马贡多及其布恩地亚家族兴衰史
的描写,揭示了百余年来拉丁美洲的孤独———贫穷
落后、愚昧野蛮、因循守旧、与世隔绝,以及必然被连
根拔起的命运。在这里,“孤独”就是哥伦比亚农村
生活的概括,它是“贫穷”、“落后”、“与世隔绝”、“毫
无出路”的代名词。因而,作品真实地展现了哥伦比
亚农村一百年来自生自灭的孤独状况。这种孤独,
主要的不是地理上的与世隔绝,尽管作品中也描写
到马贡多处于三面环水的沼泽地边,与外界没有任
何联系,但作者对马贡多孤独状况的表现,主要还是
着墨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
书中的布恩地亚家族和这个家族的七代成员都
长期生活在自我封闭的孤独之中,夫妻之间、父子之
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既没有感情沟通,又缺
乏信任和了解。即使有所交往,也仅仅是为了“更好
地忍受那种既使他们隔绝又使他们联结的看不见摸
不着的孤独”。这个家族的每个成员,他们的眼睛中
都流露出一种共有的“孤独神情”,同时他们每个人
又都以各自特有的方式排遣(实际上是保持) 自己的
孤独:阿卡迪奥沉溺于炼金术;乌苏拉一辈子都忙于
操持家务;奥雷良诺上校反复地制作小金鱼,做了化
掉,化了再做;阿玛兰塔成天为自己织裹尸布,白天
织,晚上拆;俏姑娘雷梅苔丝不停地洗浴身子,在浴
室里打发时间;阿玛兰塔·乌苏拉爱好新时装,不断
打扮自己;奥雷良诺则老是关在屋里破译羊皮书,足
不出户,身上都长了毛⋯⋯他们也有情欲和爱情,但
那也只是为了把自己“囚禁”在“孤独的爱情和爱情
的孤独”之中。正因为如此,马贡多人才相信鬼神,
迷信天命、预感,对现实中还不熟悉的客观事物感到
害怕、恐惧、惊讶和不可思议。如他们把磁石看作
“神铁”,企图用它吸出地下的黄金;他们将冰块视为
世上最大的钻石;认定自动钢琴里头有魔鬼唱歌;他
们因看到在一部电影里已死的人出现在另一部电影
里,便感到受了莫大的欺骗,愤愤然把座椅砸得稀烂
⋯⋯并且,正因为孤独,马贡多人才缺乏正常的感情
交流,人们全凭存在本能和本能的欲望生存。人与
人之间显得冷漠、疏远,每个人在人群中都极度孤单
寂寞。因而,他们麻木地在时间的轮回和反复中毫
无意义地蹉跎岁月。
在马贡多这个地方,孤独的恶习周而复始,代代
相传。这种孤独使人冷漠、绝望,这种孤独在人与人
之间筑起一道无形的墙,人们互不信任,互不了解,
没有共同的理想和相通的感情,这种孤独制造了愚
昧、落后和保守,以致布恩地亚家族的第六代的侄儿
与第五代的姑妈乱伦,使女祖宗乌苏娜对“生下猪尾
儿”的担心成为现实,最终导致了整个家族的灭绝。
尽管很多人为打破孤独进行过种种努力,但由于没
有找到一种有效的方法把分散的力量团结起来,最
后均以失败告终。甚至连外来的侵略也没有使这种
情况有所改变,当美国佬、外乡客在马贡多办起了香
蕉公司,把布恩地亚一家与别的马贡多人挤到了镇
子的一角以后,这个家族的成员也还是按照原来的
方式生活,只是有时为了辨认自己的村子,才起早到
街上去转转。这种精神上的与世隔绝,造成了马贡
多百年来的愚昧、落后、停滞和保守。这说明精神上
的自我封闭,已成为人们接受新鲜事物的障碍。而
严重的问题在于,这种孤独状况不仅弥漫在于布恩
地亚家族和马贡多镇,而且还渗入了民族的精神,成
为阻碍民族向上、国家进步的绊脚石。正因为看到
了这一点,马尔克斯才在作品中用大量的笔墨描写
了马贡多人的孤独及其严重恶果,以期引起读者思
考马贡多乃至整个国家民族一百年孤独的原因。
《百年孤独》的重复循环 百年孤独txt
二、孤独的原因
马尔克斯曾说过:布恩地亚家族的历史可以说
是拉丁美洲历史的翻版。可以认为,作者的用意是
通过布恩地亚家族的命运曲折地反映拉丁美洲的历
史,要人民思考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百年孤独”
的原因。
马贡多人孤独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认为,其孤
独的原因在于它的民族精神———马贡多意识。
如前所述《, 百年孤独》不仅是一个民族的兴衰
史和斗争史的再现,而且是这民族的精神史的再现。
这民族的精神发源于亚洲鲜为人知的半原始村落,
几经曲折,最后消融于当代文明的大洋。马贡多虽
然诞生在伊甸园似的自然中,但它却背负着原始的
罪恶。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同乌苏拉是堂兄
妹,他们不顾祖上近亲联姻生下长猪尾巴婴儿的先
例,结为夫妻。从此,厄运就没有离开这个家族。这
是原始意识留在精神上的烙印,是联结历史与现实
的血缘脐带。它意味着民族意识的蒙昧状态,构成
了马贡多意识结构的潜意识层次。这种同《旧约·创
世记》中亚当和夏娃的兄妹兼夫妻的原始状态相似
的家庭、社会关系跟宗教的原罪意识一样,是精神发
展的羁绊。

我们看到,当霍塞·阿卡迪奥与庇拉·特内拉相
会时“, 他渴望时刻和她在一起,希望她就是他的母
亲”。“他试图回忆那女人的面容,可看到的是乌苏
拉(其母亲) 的脸。”他们的儿子成年后,“他的母亲
⋯⋯对他具有着魔般的、无法抵御的诱惑。”奥雷良
诺与庇拉·特内拉的儿子却对姑姑阿玛兰塔有执着
的非分之想。这个乱伦的情节一再重复,直到奥雷
良诺同他的姑姑生下长尾巴的婴儿。这一切不是作
者的随意安排,而是这个家族不可逾越的蛮荒意识
的象征。这种意识终于毁灭了整个家族。
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角度看,这种反复出
现的乱伦婚姻是恋母情节的种种伪饰,但是如果深
思这种性意识的本质,却是一种自恋。它并不意味
这个家族成员之间有着如同血缘关系一般深厚的理
解和感情,相反,却意味着每个成员对自己的无法超
越的爱。这就是说. 他们的孤独是自己造成的,因为
他们过分看重自己,看重自己童蒙时代中的充满自
在感情的事件和人物,所以陷入这个狭小的精神世
界不能自拔。这样,就既阻碍了他们之间的感情的
交流和发展,也阻碍了他们与外界的感情交流与发
展。这种潜意识构成的精神状态,无论是作为一种
实际存在的现象还是作为一种象征,都是家族和民
族团结起来走向兴盛的大敌。在《百年孤独》中,这
种自恋型的潜意识构成了每一时代故事情节的主结
构,也构成了百年历史中重复出现的性格发展的主
结构。这种恶性循环式的潜意识的总体结构充分揭
示了民族意识的自在状态给民族带来悲剧性命运的
潜在心理原因。反过来讲,由于民族意识总处于自
在状态,便使它永远识不破这个反复出现的厄运的
谜底,反而把厄运视为不可战胜的外在的宿命,渲染
了它的神秘感,从而使整个作品也染上了魔幻般的
色彩。
如果说蒙昧意识中的自恋倾向是形成马贡多意
识的主观因素,那么由于殖民化而带来的意识中断
和突变则是形成马贡多意识的客观因素。当资本主
义的历史在超越自身并突飞猛进时,马贡多却还在
重复自我。两者在速度上的巨大逆差使马贡多在强
大的现代文化意识面前只能增加愚弱者的迷惑不
解。
我们可以看到,自从象征着现代文明的铁路载
来大批移民后,马贡多陷入了怎样尴尬的局面:“马
贡多的人们被如此五花八门的神奇发明搞得眼花缭
乱,简直不知道从何惊讶起了。”“她们使消沉者振作
奋发,腼腆者胆大妄为,贪婪者心满意足,克制者狂
热不已,滥淫者受到惩戒,孤僻者改变脾性。”“上帝
似乎决意要考验一下人们的全部惊讶能力,他让马
贡多的人们总是处于不停的摇摆和游移之中,一会
儿高兴,一会儿失明;一会儿百思不解,一会儿疑团
冰释;以至谁也搞不清现实的界限究竟在哪里,真实
与幻景交织在一起。使得栗树下霍塞·阿卡迪奥·布
恩地亚的幽灵也耐不住动手动脚了,甚至在大白天
他也在家里转悠起来。”奥雷良诺上校说得对,在突
如其来的现代文明爆炸面前“, 人的本性起了变化”。
人们的自信心和刚毅不阿被迷信上帝和崇拜商品的
观念取代了。总之,现代文化意识的侵略性的冲击
强迫着马贡多接受外来的文明,被动的未曾消化的
文化吸收带来了双重的影响。一方面,它造成了马
贡多传统意识的中断,沉重地打击了马贡多意识的
自信心,自卑和软弱造成了痛苦的精神压抑、梦魇般
的恐惧和自发的反抗。另一方面,它造成了过分急
速的意识变异,包括由于经济上的自给自足的村落
发展为繁华侈靡的商业城市造成的生活方式和思想
方式的变异,自恋倾向发展为自我放纵的道德变异,
原始的多神教发展为一神的基督教的宗教信仰的变
异,以及由于教育的不发达使旧的无知麻木变为对
新事物的愕然困惑的精神状态,如此等等。殖民主
义者把近百年积累起来的现代文明一瞬间倾倒在马
贡多人头上。旧根基被炸毁了,而新文明又无法适
应,于是现实世界在马贡多意识中就自然而然地转
化为一个魔幻世界了。这是马贡多意识的不幸,也
是所有第三世界国家和民族的不幸。这个意识中断
和突变造成的不幸至今还在重演。
当然,这种主、客观的因素在马贡多意识中形成
了复杂的心理矛盾,它使马贡多人感到原罪在现代
文明中的双重痛苦,感到了新的孤独,感到了沉重的
宿命般的压抑,也感到了天真时代一去不复返的怅
然若失。人最珍重的往往是失落了的东西,因此传
统文明倒象命根子一般可亲可贵了。马贡多意识中
有种回归的欲念,总是回忆草创时代的光荣、童年时
代的无忧无虑、初恋时期的温存。
另外,马贡多意识又是以古印第安文化为基础
的西班牙、吉卜赛、阿拉伯、黑人文化的集合体。这
些文化经过多年的互相影响、渗透,也形成了马贡多
意识的奇特结构和魔幻气质。马尔克斯说:“与其说
马贡多是世界上的某个地方,不如说是某种精神状
态”[2 ] (P111) 。的确是这样,马贡多意识比马贡多历史
更本质。百年的孤独史正是百年的精神史,而精神
孤独的秘密正在于马贡多意识中的自恋型的潜意

识,它阻隔了民族的团结; 正在于意识的中断和突
变,它夺去了民族的现实感和自信心;正在于回归欲
念,它抵消了民族的未来意识。一个民族失去了凝
聚力、自信心和对未来的追求,它的历史怎能不在孤
独中恶性循环呢?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马尔克斯
经过多年的反省探索,总结出以“马贡多”为缩影的
整个拉美大陆,在欧洲资本主义化的过程中充满压
迫、暴力和欺骗的历史,以“魔幻现实主义”这种独特
的方式发出火山爆发式的抗议,冲开冷漠的氛围,传
向世界,使热情未泯、理性犹在的人们大吃一惊地重
新发现拉丁美洲,以便关注它的悲剧及其根源,并帮
着找出一条拉美人民摆脱孤独、拉美民族振兴的正
确道路。
三、摆脱孤独
关于“孤独”,作者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孤独的
反义词是团结。”作品的结尾,让马贡多被一阵飓风
卷走,表明作者认为陈腐的马贡多必须消失,盼望有
一股飓风般的力量来使马贡多发生一次飞跃性的巨
变,其寓意是深刻的。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把“孤独”
理解为“不团结”。拥有了团结,拉美就可以振兴。
马尔克斯写出拉丁美洲的孤独及其孤独的原因,就
是希望拉丁美洲民众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摆脱孤独,
其中包括自身形成的孤独以及外来势力对其强加的
孤独。作者指出摆脱孤独的途径是:
第一,要真正摆脱孤独,只有靠全民族的团结。
如前所述,马尔克斯在小说中告诉我们:马贡多
家族几代人以不同方式与孤独落后相抗争,追求文
明与理想,但最终都没有摆脱孤独,这抗争之所以如
此艰难,其原因首先在于这个家族的特殊的心理机
制。在布恩地亚家族中,人与人之间缺少正常的充
满亲情的爱,没有任何方式的心灵沟通,彼此以冷漠
的神情拒他人于千里之外,每个人都把喜怒哀乐埋
藏在自己的心中,没人分享快乐,也没人分担忧愁,
做任何事情都是各自为中心而没有集体的智慧和力
量。只有当外力企图打破这孤独时,他们才以特有
的本能联合起来进行抵御,以便使这个家族独有的
封闭的怪圈正常运转,孤独“既使他们隔离又使他们
联结”,这就是形成“百年”孤独的最主要的原因,也
是他们摆脱孤独、与孤独抗争如此漫长和艰难的一
个重要因素。另一方面的原因还在于长期以来整个
民族深厚的心理积淀,对文明成果的恐惧,安于现状
的保守思想,近亲通婚的习俗和对乱伦的渴望,形成
了特定的落后、愚昧、孤独的民族心理。“蟑螂之所
以能逃过凶狠的人类,是因为它躲在黑暗中,人类天
生害怕黑暗,所以蟑螂就变得不可战胜了。”愚昧落
后正是保护蟑螂的场所,只有代之以光明,人类才能
最终战胜自己的敌人。而这种落后保守的民族心
理,就象书中具有象征意义的蚂蚁群一样,一旦形成
一股摧毁的力量时,人的生活便会陷入无法挽回的
腐败没落之中。
这双重的原因说明:改变一个国家、民族的落后
状况,是个艰难、漫长的过程,单靠一个人、一个家庭
的力量是不够的,也是不现实的,要想真正摆脱孤独
和落后,只有全民族的共同努力,才会达到目的。这
就是作者要给后人的一个重要启示,也是改变哥伦
比亚现状的最好办法。
第二,摆脱孤独必须靠自救。
作品通过美国香蕉公司对马贡多的入侵和掠夺
告诉我们:要摆脱民族落后状况,只有靠自救,靠本
民族主动地吸收外来的文明,而不能大开国门以外
族文明的入侵来达到改良的目的。
小说中写到外来文明对马贡多的影响大约分为
两个时期:一个是马贡多刚刚创建时期,霍塞·阿卡
迪奥·布恩地亚对吉卜赛人带来的文明成果很感兴
趣,他以狂热的精神接受这些在他看来不可思议的
东西:磁铁、望远镜、放大镜等,情愿以昂贵的代价作
交换。这个时期的外来文明对马贡多是有益的、友
好的而不带有掠夺性的,这时的吉卜赛人也以宣传
科学的文明成果为己任,给马贡多带来了文明的气
息,老霍塞也正是通过吉卜赛人感到了对文明社会
迈进的迫切。这是早期对外界文明成果的借鉴与吸
收。随着马贡多与外界联系的不断扩展,马贡多已
不再是个世外桃源了。美国香蕉公司以最快的速
度、最霸道的手段在没有征得任何人同意的情况下
就在马贡多建立了村子,种上了香蕉,他们还同时带
来了许多人类的渣子:妓女、醉鬼、冒险家、赌徒,使
一向安宁的马贡多卷入了现代文明的肮脏之中。外
来经济的入侵,使马贡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至于
马贡多人对自己的故土产生了陌生感,不相信这个
破烂、污秽的地方就是当初那个和平、宁静、幸福的
村子,人们开始了自我意识的丧失。美国香蕉公司
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变化和人们意识的茫然,
残酷的殖民统治和肆无忌惮的迫害,特别是对香蕉
工人罢工的惨无人道的镇压和虚伪无耻的欺骗,给
马贡多人造成的精神上的摧残和损害,是人们无法
估量的灾难,它使人们更加冷漠、更加孤独痛苦,这
也是最后使马贡多必然消失的外在因素。

所以,如何抵制外来“文明”的入侵,如何在正确
吸收外来文明成果时而不丧失自我,靠自己的力量
繁荣本民族的经济,摆脱孤独走向文明,是《百年孤
独》给我们的又一启示。
第三,要摆脱孤独,必须消除内战。
作品中所反映的党派之争和独裁统治给人们带
来的灾难和恶果,也是《百年孤独》给读者的忠告,也
能促使后人警醒:只有消除内战,防止以反独裁名义
而成为新的独裁的出现,民族才能真正走出孤独,跨
入文明的行列。
小说以很大的篇幅叙述了由于党派之争所引起
的内战,这场战争长达20 年之久,可以想见战争给
人带来的灾难是多么深重,而人民付出极大代价的
战争,只不过是自由党与保守党之间的权力之争,他
们的目的是掌握大权从而实行独裁统治,其结果仍
是鱼肉人民,给人民带来更大的痛苦。奥雷良诺·布
恩地亚上校可以说是这场战争中的显赫人物,他不
断地发动起义,征战全国、战功赫赫,成为最富有传
奇色彩、最令政府惧怕的人物,但是战争给他带来的
不是荣誉和快乐,而是更大的孤独。战争使人与人
之间互相憎恨、互为设防,所以无论上校走到哪里,
都要用三米线的圆圈把自己圈在其中,哪怕是自己
的母亲,也必须站在三米线以外,这不单是保证安全
的措施,更是孤独、恐惧心理的外化。当他意识到自
己为其倾注一切的战争的结果不过是“自由党与保
守党的唯一区别是自由派五点钟去听弥撒,而保守
派是八点钟去”时,他终于厌倦了战争,认识到“一个
幸福晚年的秘诀不是别的,而是与孤寂签定一个体
面的协定。”
可见,党派之争引起的内战,不仅是战争受害者
的灾难,同样也使参战者感到孤独和痛苦。而战争
带来的更大更具隐性的灾难则是独裁统治者。作者
对此虽着墨不多,但却掷地有声。第三代的阿卡迪
奥,只在战争期间掌管了马贡多几天的大权,便成了
小镇上“有史以来最凶残的统治者”,他正是以“革
命”的名义来镇压马贡多人的,作者写他的意义也便
一目了然了。因此,只有消除内战,防止独裁统治乃
至新的独裁的出现,统一民族的思想和意识,人类才
能进步。
总之,团结才是力量,自救才能摆脱孤独。同
时,社会要进步,还必须跟愚昧和落后的现象坚决斗
争,绝不能闭关自守,而要与外界社会广泛联系,团
结起来,共同努力,这才是摆脱孤独的途径。马尔克
斯用自己的敏感的文化触角洞悉到这一点,他在小
说的结尾富有象征意义地写到,马贡多在一阵飓风
中消失“, 命中注定要一百年处于孤独的世家决不会
有出现在世上的第二次机会”,这也正是马尔克斯写
作此书的愿望:孤独落后的现状将被打破,一个团结
友爱、进步文明的新世界正在到来,拉丁美洲已从孤
独的梦魇中走向黎明。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马尔克斯只是从文化上去
寻求拉美的重生,忽视了拉美大陆要想摆脱内忧外
患,要想摆脱外部强权的压制和民族的孤独意识,将
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而非全书结尾的“一场飓
气”所预示着的短暂力量所能解决。这是《百年孤
独》的局限所在。
参考文献:
[1 ] [哥]加西亚·马尔克斯. 百年孤独[M] . 黄锦炎、沈国正、陈泉
译. 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1991.
[2 ] [哥]加西亚·马尔克斯、门多萨. 番石榴飘香[M] . 林一安译.
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87.
(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2/122841.html

更多阅读

谈《红楼梦》的艺术魅力 红楼梦艺术特色

谈《红楼梦》的艺术魅力张月丕[内容提要]《红楼梦》是古典长篇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第一,表现在其艺术形象的高度真实性上。这方面首先贯穿在作品的情节上、细节上及人物描写的各个方面。第二,小说具有浓厚的

党史惊现:《挺进报》的薪火传承

党史惊现:《挺进报》的薪火传承 ——《挺进报》在江津第六中学的后续故事撰稿: 庹 江、 辜世伟 ; 责编 :丁华乾。前序:重庆是一个红色的城市,这里,许多红色的故事俯首皆拾。不久前,笔者在离重庆约120公里的江津区蔡家镇,在位于这个镇上的

声明:《《百年孤独》的重复循环 百年孤独txt》为网友诚信赢天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