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人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2 冀人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冀人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

1.常见的建筑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围绕着建筑物,从学生熟悉的房屋入手,按照分析、观察和实验的顺序,设计了3个活动,利用图文形式交代了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教学时,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活动,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设法收集不同历史时期关于房屋的资料。

2.能分析出一座砖结构房屋的结构、层次与构成。

3.能设定标准对建筑物进行分类。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大胆进行推测,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2.能与其他同学一起分析研究各种问题。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有根据地说明从古到今人类房屋发展变化的原因。

2.能具体说出某一个建筑物所用的建筑材料有哪些特点和功能。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分析出建筑材料和技术的发展进步对房屋变化的作用。

2.能通过推理解释不同地区民居具有不同风格的原因。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活动2“不同风格的房屋”。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各种建筑物的图片。

课时建议: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房屋是人类居住、生存的地方。有了房屋,人类才结束了露宿旷野的历史;有了房屋,人类才有了稳定的生活。房屋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那大家知不知道古代的房屋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房屋的变化。

(二)新课教学

◆活动1:房屋的变化

1.教师出示不同时期的房屋组图。

提问:刚才你们看到的这组图片都是什么?

学生回答。(房屋)

教师:你们能给这几幅图片中的房屋按照出现年代的早晚给它们排序吗?

小组讨论,排序,说说排序的理由。

讲述:早在55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开始寻找能够遮风、避雨、御寒的“房屋”,后来他们终于找到了能够当房子的山洞。从山洞到现在的高楼大厦,人类的房屋发生了很大变化。

提问:引起房屋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人类为了生存,为了更好的适应自然环境,抗御自然灾害和野生动物的伤害,发明了房屋。)

2.房屋的发展过程。

(1)阅读教材P2、P3的材料,说说房屋的发展过程?

洞穴、草棚——木屋——砖瓦房——钢筋混凝建筑。

(2)列举不同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房屋,分析并记录它们的外形、材料、功能、采用的工具和技术。

3.讨论。

(1)人类的房屋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人类房屋的发展经历了由天然洞穴到人造住所,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功能由单一到综合的过程。

(2)建筑技术的进步对人类房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建筑材料和建筑工具、建筑机械的进步促进了人类房屋的发展。

板书设计:

第一课 常见的建筑

1.房屋发展变化的原因。

生存、适应环境、抗御自然灾害。

2.房屋的发展过程。

天然洞穴——人造住所

结构简单——结构复杂

功能单一到综合。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房屋的变化,知道人类房屋的发展经历了由天然洞穴到人造住所,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功能由单一到综合的过程。这节课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学习房屋。

(二)新课教学

◆活动2:不同风格的房屋

1.认识不同风格的房屋。

教师:课件出示不同风格的房屋图片。这些房屋在外形、材料和功能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学生:观察比较,分析,交流。

教师:介绍各个不同地区的环境与建筑间的关系。

教师:除了以上这些,你还知道哪些有特色的民居?

学生:交流资料,进一步领悟房屋的建造要与当地环境相适应。

2.分析房屋的构成。

讲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房屋在很多方面有差别,但它们在构成方面有一定的层次,你知道房屋是按照什么层次构成的吗?

教师出示楼房构成层次图,学生诉说楼房是按照什么层次构成的。

提问:外形不同的房屋它们在构成上有何相似之处?

楼房构成的简图:

一栋楼房(相当于一个系统)——单元房——房间——墙——砖

3.分析自己熟悉的房屋是如何构成的,用简图表示出来。

★拓展活动:不同功能的建筑

1.提问:除了我们居住的房屋外,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建筑物呢?

2.出示各种各样建筑物的图片。

讨论:图片所表示的建筑物是什么?有什么用途?

教师:请学生根据不同功能对这些建筑物进行分类。

学生:小组讨论,分类。

课后调查:我们周围的建筑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他们有哪些特点和功能?

板书设计:

第一课 常见的建筑

1.认识不同风格的房屋。

傣族竹楼、四川民居、内蒙古圆顶土房、伊斯兰教特色的房屋、北京四合院等。

2.楼房的构成

一栋楼房(相当于一个系统)——单元房——房间——墙——砖

2.巧妙的结构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在学生认识了房屋的产生、外形和功能、结构与层次的基础上,本课将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房屋的内部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探究建筑物中力与结构的关系。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去发现生命世界中某些结构的奇美,培养学生定性或定量地探究力与结构之间关系的能力。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设计出多种分类标准,对建筑物进行分类。

2.能用实验的方法探究自己对研究建筑物结构与力的关系方面感兴趣的问题。

3.能从选材或结构的角度分析出增加建筑物承受力的道理。

4.能从周围环境中找到各种巧妙自然的结构。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从多个角度分析同类事物的不同特点。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明建筑结构有哪些基本类型。

2.能举例说明建筑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分析出各种建筑结构与哪些自然结构有相似之处。

2.能对仿生建筑感兴趣并大胆设计。

教学重点和难点: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定性或定量地探究力与结构之间关系的能力。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各种建筑的图片。

课时建议: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课

1.讲述:各种建筑物都有一定的结构,有的简单,有的复杂,这些不同的结构与建筑物的功能有什么关系呢?

2.板书课题:巧妙的结构。

(二)新课教学

◆活动1:常见建筑物的结构

1.讲述:上节课布置了查找关于建筑物结构的资料的作业,现在全班分组讨论,观察我们周围的建筑物有哪些形状和结构。

2.汇报讨论结果。

3.教师总结发言。

4.全班一起讨论第八页的几幅图,各属于何种结构。

5.讲述:书上的第九页总结了三种不同的建筑结构,大家还能找出更多与之对应的建筑吗?

6.分组讨论并填图。

7.汇报讨论结果。

8.讲述:想一想你还能制定哪些分类标准,举手回答。

9.汇报结果并将第九页的建筑物结构分类卡填好。

板书设计:

第二课 巧妙的结构

赵州桥:拱形结构。

美国佛罗里达的安普卡特中心:球形结构。

泰姬·马哈尔陵:圆屋顶结构。

英吉利海峡地下隧道:柱型结构。

金字塔:三角结构。

埃菲尔铁塔:框架结构。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讲述:结构各异的建筑物为什么那么稳固呢?与力有着怎样的关系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

◆活动2:探究建筑物结构与力的关系

1.出示赵州桥、埃菲尔铁塔等有特色的建筑的图片。

提问:关于建筑物的结构,你想知道什么?

A.赵州桥为什么是拱形的?

B.楼板、立柱为什么做成空心的?

C.屋顶或墙体的钢架结构为什么是三角形的?

2.设计研究方案并自由选择其中一个问题研究讨论。

3.汇报讨论结果。

4.教师小结。

5.讲述:在第10页的几个实验项目中同学们可任意选择一个实验进行研究(一个小组合作一个项目)。

步骤:

(1)根据实验方案选择实验材料;

(2)将实验材料组装成实验模型;

(3)改变实验条件,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尝试进行定量、定性实验研究。

6.分组展示研究结果。

7.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某种建筑物的选材和结构有什么科学道理。

★拓展活动:各具特色的形状和结构

1.讲述:我们周围还有许多物体的结构非常巧妙,大家看看书上第11页的几幅图片,看看这些生物的结构与建筑物有哪些相似之处?

2.学生描述图中及自己发现的各种结构有哪些特点?这样的结构有什么功能?

3.阅读科学在线

思考:想一想我们周围还有哪些仿生建筑?

板书设计:

第二课 巧妙的结构

说说下列建筑物结构与力的关系:

(1)弧形结构

(2)拱形结构

(3)管状结构

(4)柱体结构

(5)球体结构

3.美丽的建筑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教学过程由两个活动组成,“欣赏建筑美”是基本活动,“调查建筑材料”是拓展活动。通过让学生观察,先从建筑物自身的造型、图案、色彩、装饰、功能等方面欣赏建筑物的美,再从建筑物与周围的环境及功能的协调性上来进一步欣赏建筑物的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鉴赏建筑物的美的能力。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能从多个方面研究同一件装饰材料的特点。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体会出一些有关建筑的诗歌、散文中美的意境。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用文学的语言描述某一建筑的特色。

2.能举实例说明可以从哪些方面欣赏建筑的美丽。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对现有的装饰材料(如是否环保等)作出自己的评价,并说明理由。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欣赏建筑物的美。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

课时建议: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你注意过建筑物的造型和装饰吗?留意过公园长廊的雕刻和绘画吗?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建筑物的美丽吧!

(二)新课教学

◆活动:欣赏建筑美

1.课件出示一组美丽建筑的图片。

提问:刚才你们看到的这组图片美吗?美在哪些方面?举例说明自己的观点。

学生交谈;用词语、诗歌或散文来表示建筑物的美。

2.教师归纳

归纳赞美建筑物美的方面:造型、色彩、装饰……

3.课件出示一些赞美建筑物的诗,请学生分析这段文字是从哪个方面赞美建筑物的。

(1)讨论:人们是怎样利用周围的环境或创设某种环境来体现建筑物的美?

(2)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想?能不能为你所喜欢的建筑物写一首赞美的诗?

学生写诗并朗诵。

4.教师归纳

建筑物的美一方面表现在它的自身造型和色彩上,另一方面表现在与周围环境及功能的协调一致上。

★拓展活动:调查建筑装饰材料

1.出示各种各样建筑物装饰材料。

提问:这些建筑材料的图案、造型和颜色是什么样的?

2.结合课前调查得到的一些资料,小组讨论:人们是怎么利用某种装饰材料来美化建筑物的?

课后调查:我们学校是利用哪些装饰材料来美化建筑物的?怎样改进效果更好?

板书设计:

第三课 欣赏建筑的美

建筑物美的表现:

(1)表现在自身造型和色彩上。

(2)表现在与周围环境及功能的协调一致上。

4.人体的组成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构成人体的主要器官和系统,包括其名称和大致的解剖位置,运用类比的方法,理解由细胞、组织、器官到系统的结构层次关系,借助显微镜观察各种各样的细胞,激发学生探索生命世界的兴趣。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类比(建筑物的层次、结构)的方法举例说明人体的构成。

2.能借助工具(显微镜或放大镜)观察微小的物体。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与其他同学一起分析各种细胞的外形有什么区别。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归纳出绝大多数生命体是由细胞构成的。

2.能用自己的话说明人体的系统、器官、组织和细胞之间的关系。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细胞是怎样为人体的生命活动不断提供物质和能量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类比等方法初步认识人体的组成。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人体结构模型,显微镜,各种细胞装片。

课时建议: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从外部形态上看,人体由头、颈、躯干、四肢组成。那么人体内部有哪些器官呢?这些器官又是如何构成我们人体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体的组成。

(二)新课教学

◆活动1:认识人体的组成

1.出示人体结构模型。

提问:说说我们人体内部由哪些器官组成?把你所知道的人体内部器官画出来。

2.参照P20图,将人体内部的主要器官在自己身体相应的位置上找出来。

3.介绍人体的主要器官、系统的名称。

器官:心脏、肺、胃、肝脏、大肠、小肠、肾脏、脑

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

4.讲述:我们已经认识了建筑物的组成,说说它和人体的组成有哪些相似之处?

提示:

(1)观察教材P21图片。

(2)用类比的方法:人体的结构层次与建筑物的结构层次。

讲述:细胞相当于“砖结构楼房”中的砖;组织(由许多细胞组成)相当于墙(由许多砖砌成);器官(由不同的组织组成)相当于房间(由不同的墙面围成);系统(由不同的器官组成)相当于单元(由多个功能不同的房间组成);人体(由八大系统组成)相当于楼房(由多个单元建成)。

(3)同学间相互交流。

人体的构成:

各种人体细胞——各种人体组织——各种人体器官——各种人体系统——人体

5.人体的结构除了与建筑物的结构有一定相似外,与机器和植物的结构也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请选择某种机器或植物与人体的结构进行类比。

植物体的构成:

各种植物细胞——各种植物组织——各种植物器官——各种植物系统——植物

机器的构成:

铁分子——各种形状的铁块——各种零件——各种操作系统——机器

6.提问:通过对人体结构的认识,说说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学生:细胞

板书设计:

第四课 人体的组成

1.人体的内部器官

心脏、肺、胃、肝脏、大肠、小肠、肾脏、脑

2.人体的主要系统

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

3.人体的构成

各种人体细胞——各种人体组织——各种人体器官——各种人体系统——人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讲述: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组成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就是细胞,那么细胞究竟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吧!

(二)新课教学

◆活动2:观察细胞

1.提问:与人体一样,构成其他动物、植物生命体的基本单元是细胞。关于细胞你都知道什么?

学生交流。

教师:细胞非常小,想想我们用什么工具观察它们?

学生:显微镜。

2.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

(1)出示显微镜、介绍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目镜、镜筒、物镜、镜臂、载物台、镜座

(2)观察细胞

步骤:

①将细胞的装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

②调节显微镜,直到能看清楚细胞为止。

③观察细胞,并描述自己看到的细胞形状。

学生分组观察各种细胞的装片,并把自己的观察结果画下来。

3.交流。

教师:刚才我们借助显微镜观察了一些细胞,你观察了哪几种细胞,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不同类型的细胞在外形上有什么区别?细胞是怎样构成人体的?

学生讨论、交流。

4.教师小结:绝大多数生命体都是有细胞构成的。有的结构简单,只有一个细胞;有的结构复杂,由数亿个细胞构成。人体内的细胞不断地吸取氧气和养料,排出二氧化碳废物,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源源不断地提供物质和能量。

板书设计:

第四课 人体的组成

1.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

2.显微镜的构造。

目镜、镜筒、物镜、镜臂、载物台、镜座

3.观察的细胞

(1)动物表皮细胞

(2)植物表皮细胞

(3)人口腔上壁细胞

(4)人血细胞

(5)人的神经细胞

5.消化与吸收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以“小冬”同学为代表,描述了现在一些青少年同学中经常出现的不注意饮食卫生的现象,借此加强学生对饮食与身体健康关系的重视程度,调动学生探究食物在人体中被消化与吸收的积极性,通过一些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们真正意识到饮食的重要性,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根据已知的知识设计并制作一个简易的人体消化道模型。

2.能通过调查发现引起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原因。

3.能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发现有关消化系统的问题。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与其他小组同学进行交流。

2.能分工合作制作模型。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食物消化和吸收的过程。

2.能举例说出各个消化器官的位置和作用。

3.能举实例说明暴饮暴食对各个消化器官的危害。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探究治疗消化不良药物的作用。

2.能根据各个消化器官的功能举例说明养成良好饮食和生活习惯的原因。

3.能举实例说明技术的进步给诊断和治疗疾病带来的帮助。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想像等多种方法在记住消化道名称的基础上,探究消化器官的作用,逐渐感悟到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人体消化系统模型

课时建议: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创设情景:

生日聚餐会上,小冬胃口大开,一通狼吞虎咽后,忽然感觉到胃里不太舒服,四肢无力,同学们把他送到消化科。

提问:你遇到过“小冬”这样的事情吗?医生可能会对小冬说什么?小冬会从中学到些什么呢?

学生交流。

提问:同学们为什么要将小冬送到医院去?

学生交流。

讲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妙的旅行。

(二)新课教学

◆活动1:奇妙的旅行

1.出示人体消化系统模型。

提问:你想知道食物是怎样被人体消化和吸收的吗?

学生观察。

提问:食物在消化过程中要经过哪些消化器官?这些器官在身体里的位置和作用是怎样的?

学生:

(1)讨论。

(2)汇报: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写板书)。

2.介绍重要的消化腺。

教师:肝脏、胰脏和唾液腺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医生给小冬开的药主要成分可能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在消化系统中,大块食物被切割、磨碎成小颗粒,然后被消化液分解成更小的微粒的过程叫消化;消化后的营养成分穿过小肠壁进入血液的过程叫吸收。

板书设计:

第五课 消化与吸收

1.消化过程:

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2.两个重要的消化腺:

肝脏和胰脏。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讲述:当我们随心所欲地“大吃大喝”时,是否想过我们身体中消化器官的感受?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它们在节日里的诉说吧!

(二)新课教学

◆活动2:倾听它们的“诉说”

1.活动任务。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25资料,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戴上各自所扮演角色的标志进行“诉说”表演。

2.交流。

(1)解释为什么要将小冬送到医院去?

(2)我们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才能保证消化系统的正常工作,保持我们的健康?

学生讨论、交流。

3.教师小结:

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养成合理、健康的饮食、生活习惯。

★拓展1:调查消化系统疾病

1.布置任务:

调查消化系统疾病,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与消化系统有关的疾病有哪些?它们是怎样引起的?应该如何积极地预防和治疗?

2.与同学交流本组的调查结果,设计图表,对全班同学的调查结果进行归纳总结。

★拓展2:制作消化道模型。

教师:食物在消化过程中所经过的各个消化器官相互连接,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消化道,让我们制作一个消化道模型吧。(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参考P26提示,制作消化道模型。

学生展示本组的模型,交流评价。

教师:关于消化系统,你们还想研究哪些问题?

学生交流。

板书设计:

第五课 消化与吸收

肝脏:解毒功能。

口腔:咀嚼,分泌唾液腺。

胰腺:消化腺。

胃:消化。

6.呼吸与交换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主要讲呼吸系统,让学生通过体验呼吸、制作肺模型、测量肺活量、召开呼吸与保健信息发布会等活动,识别呼吸系统中主要器官的组成及其在呼吸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以及呼吸与保健的具体措施。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正确观察出吸气与呼气时胸部发生的变化。

2.能按照要求制作一个模拟肺进行呼吸的模型。

3.能运用调查的方法,获得有关呼吸系统疾病的信息。

4.能用正确的方法测量自己的肺活量。

5.能解释每个人肺活量和心率不同的现象。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与其他同学交换自己的看法。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有根据地解释人体吸气和呼气的过程。

2.能利用模型解释呼吸系统主要组成部分的作用。

3.能举例说明影响呼吸系统健康的因素。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分别提出几条减少呼吸系统疾病和保持呼吸系统健康的具体措施。

2.能举例说明感冒时,应选择哪些药物治疗,并能对自己的选择说明理由。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探究呼吸的过程及呼吸系统疾病的产生和预防问题。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有关肺的图片或模型,测量肺活量的仪器。

课时建议: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观看“肺”的图片

提问:你知道这是人体的哪个器官吗?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别?

学生交流。

2.讲述:肺是人体的呼吸器官,每天大家都会自然的呼气和吸气,今天我们就再次体验一下呼吸。

(二)新课教学

◆活动1:体验呼吸

1.呼吸时胸部的变化。

教师:人每时每刻都在呼吸,呼吸的过程是通过吸气和呼气两个动作完成的。你仔细分析过自己吸气和呼气时胸部是怎样变化的吗?

学生:

(1)互相观察小组同学深呼吸时的胸部变化,体验呼吸的过程。

(2)交流呼吸的过程。

①呼气时,胸腔向内收缩;

②吸气时,胸腔向外扩张。

教师:你观察过吹气球时胸部的变化吗?

学生:吹气球,观察汇报。

讨论:怎样利用这种变化解释呼吸时空气被吸入和废气被排出的过程?

2.分析人体呼吸的过程。

出示人体呼吸过程流程图。

学生:观察、描述人体的呼吸过程。

呼吸过程:

新鲜空气—鼻腔—喉—气管—支气管—肺

废气—肺—支气管—气管—喉—鼻腔

教师小结:通过呼吸,我们可以将氧气输送到体内,并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讲述:我们已经了解了人体的呼吸过程,让我们一起来制作一个肺的模型,模拟呼吸的过程。

学生:

(1)讨论、设计方案。

(2)交流制作方法。

(3)制作“肺”模型。

板书设计:

第六课 呼吸与交换

1.呼吸时的胸部变化:

①呼气时,胸腔向内收缩;

②吸气时,胸腔向外扩张。

2.呼吸过程:

新鲜空气—鼻腔—喉—气管—支气管—肺

废气—肺—支气管—气管—喉—鼻腔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讲述:人时时刻刻要通过呼吸与外界进行气体的交换,几乎每个人都患过呼吸系统疾病。生活中的哪些因素会影响到呼吸系统的健康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

(二)新课教学

◆活动2:呼吸与保健。

1.提问:生活中的哪些因素会影响到呼吸系统的健康呢?

学生:

(1)阅读有关资料。

(2)汇报、交流。

2.调查与交流。

选择生活中有关影响呼吸系统健康的因素进行调查,以“呼吸与保健”为题,召开一个信息发布会,将自己的调查结果用最喜欢的方式与同学交流,并共同提出保持呼吸系统健康的具体措施。

3.阅读教材P30有关感冒的资料。

教师:你自己感冒过吗?如果要服药你会选择感冒药吗?

学生:交流。

教师:选择药品时,我们应该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从说明书中了解药品的有关信息。

学生:阅读感冒药说明书。

教师:如果你感冒了,会选择那种药,为什么?

学生:汇报。

教师:仅仅靠感冒药能治好感冒吗?为什么?怎样才能减少呼吸系统的疾病?

★拓展:测一测自己的肺活量。

教师:指导学生测量自己的肺活量。

学生:将自己的肺活量与小组其他同学进行比较,并分析肺活量不同的原因。

讲述:适当的加快呼吸能帮助我们获得更多的氧气。

教师要求学生测量自己在平静时每分钟的呼吸次数。

提问:在哪些情况下呼吸会加快?为什么?

板书设计:

第六课 呼吸与交换

1.调查生活中有关影响呼吸系统健康的因素。

2.了解感冒。

(1)感冒是呼吸道传染病。

(2)病源:细菌或病毒侵染呼吸道引起的。

(3)选择药时要注意阅读药品说明书。

7.循环与运输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将引导学生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的学习。以问题的形式引入,激发学生探究氧气和养料的运输问题,通过观察教科书中的插图(利用泵灌溉图、人体循环系统示意图、食物传送示意图——孩子们从传送带上取食物并将垃圾放回到传送带上)引导学生用类比的方法进行分析,是什么力量“推动”血液在我们体内的血管中不停地循环往复流动。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类比或联想的方法对所要探究的问题进行假设。

2.能想出2种以上测量和计算心率或脉搏的方法。

3.能通过挤压网球推测并描述心脏是怎样工作的。

4.能初步制定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

5.能运用一种调查的方法寻找治疗心脏疾病的新技术。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将自己的方法或观点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正确说出心率的定义。

2.能举例说明哪些因素能影响心率的变化。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举实例说明新技术如何帮助人们解除疾病。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综合运用以往学过的方法探究与“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相关的问题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人体循环系统图,医用听诊器,计时工具。

课时建议: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教师:一个工厂要不断地运来它所需要的原材料,并要运走它生产出来的合格产品和废物,可以用什么工具来运呢?

学生:飞机、火车、汽车、轮船……

教师:汽车、火车、飞机、轮船我们可以用运输系统来概括。也就是说,一个工厂需要一个运输系统。我们的人体好比一个工厂,也需要一个运输系统,需要把肺吸进的氧气和小肠吸收的养料运到全身各处,也要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到肺和其他器官,排出体外。那么,人体的运输系统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

(二)新课教学

出示人体循环系统图。

教师:是什么力量“推动”血液在我们体内的血管中不停地循环往复流动呢?

学生:观察水泵及食品传送图,从中寻找答案。

◆活动1:测量心率

1.介绍心率及测量心率的方法。

(1)分组制作简易听诊器。测一测自己和同学的心率,将测量结果填入记录表并用曲线图表示出来。

学生交流测量结果。

(2)计算自己在一天中心跳的次数。

心率×24小时×60分

2.心脏的工作原理。

(1)情景创设

用一只手握柱一个网球(或较硬的小皮球),在一分钟内用力挤压它,挤压的次数与一分钟内自己心跳的次数相同。

问题1:体验手的感觉。

问题2:用力挤压网球后手的感觉如何?由此联想心脏是如何工作的?

(2)教师指导学生用手反复握拳,体验心脏的工作。

提问:谈谈你的感受?

讲述:心脏的大小与自己握紧的拳头相似。心脏就像一台强有力的泵,将血液压入血管,推动血液流经全身各部位,从而将养料和氧气输送到全身,满足人体生长发育的需要。

教师:我们用简易听诊器听到了自己的心脏跳动,我们还可以用摸脉搏的方法了解心脏跳动的情况。你能用几种方法测量脉搏?

学生:观察后汇报摸脉搏的情况。

教师:心跳和脉搏的频率一致吗?

学生:一致。

板书设计:

第七课 循环与运输

1.介绍心率及测量心率的方法。

工具:听诊器。

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2.心脏的工作原理。

心脏收缩——血液进入血管——将养料和氧气输送到全身。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讲述:在一天中我们的心跳快慢会发生一些变化,有些时候会感到心跳加快,全身发热,甚至流出汗来。那么,心跳的快慢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

(二)新课教学

◆活动2:探究影响心跳快慢的因素

1.提出问题:心跳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猜想假设。

教师:怎样证明自己的假设呢?

学生:

(1)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2)交流完善实验方案。

(3)分组开展探究活动。

(4)汇报交流探究结果。

教师小结:影响心跳快慢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心跳加快时,输送到全身的血液增多,以满足人体的需要。

◆活动3:调查新技术在医疗中的作用。

教师:新技术在医疗中的发展和应用能够帮助人们摆脱病痛,甚至重新获得生命;你知道哪些医疗方面的新技术?这些新技术又是怎样帮助人们的呢?

学生:交流自己组搜集到的有关医疗方面的新技术。

板书设计:

第七课 循环与运输

影响心跳快慢的因素:

(1)紧张。

(2)吃辣或烫的东西。

(3)……

8.心理与适应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将在引导学生学习感觉、思维、情绪等功能的过程中,渗透神经系统在维持人体正常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通过一系列颇具趣味性的体验活动,激发学生探索心理活动的兴趣。指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逐步了解感觉器官的作用,知道人体的各种感觉是对外界的反应,了解一些适应现象及对错觉的体验。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对游戏中出现的反应现象的原因提出自己的假设。

2.能辨别出每一个刺激——反应中的刺激、接受刺激的感官、反应行为和参与反应的结构。

3.能用比较法从实验结果中分析出“适应现象”。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产生“反应时”现象的原因。

2.能举实例说明什么是“错觉”。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举出3个以上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适应现象的实例。

2.能设法找出自己身边利用错觉现象的实例。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真实的体验活动感悟人的心理感觉、思维等功能。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木棒,小旗子,有关错觉现象的图片。

课时建议: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讲述:人类不仅具备消化、呼吸、血液循环、身体运动等重要的生理功能,而且具有感觉、思维、情绪等重要的心理功能。这些心理功能主要是由人体内的神经系统实现的。神经系统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它们是如何实现人的心理功能的?

(二)新课教学

◆活动1:刺激—反应游戏

教师:介绍游戏方法。

学生:分组开展游戏。

教师:为什么从刺激出现到做出反应,会间隔一段时间?在同一游戏中,不同的做出反应的快慢有差别吗?

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可借助科学在线的资料)。

教师:在各种刺激—反应游戏中,是什么刺激引起了反应?这些刺激是通过哪种感觉器官感受到的?

学生:分组讨论,完成记录表。

学生:汇报,交流。

◆活动2:认识各种适应现象

教师: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我们需要随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变化的环境。

学生:观察看图片,认识各种适应现象。

教师:除感觉器官方面的适应外,还存在另一类适应现象。

学生:体验另一类适应现象。

教师:从以上各种不同的适应现象中,能够发现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交流。

★拓展:体验错觉

教师:在大多数条件下,我们对刺激的感觉与真实的情况是一致的。然而在某些特殊条件下,我们对刺激的感觉与真实情况并不相同,这就是错觉。

学生:体验错觉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你发现过其他错觉现象吗?人们是怎样应用错觉现象的?

板书设计:

第八课 生理与适应

1.刺激——反应游戏。

(1)逃避打手游戏。

(2)快速抓棒游戏。

(3)快速指认五官游戏。

(4)旗语游戏。

2.适应现象。

感觉的适应是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3.错觉。

人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

9.健康成长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教学用简洁生动的语句表达了人体的发育成长是再自然不过的必然规律,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进入青春期时自己身体和心理可能会出现的变化,怎样正确看待和处理在这一时期可能会出现的疑惑和问题,帮助学生用积极的心态、正确的行动体验成长的快乐。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从曲线图中分析出人在生长过程中各时期变化的特点。

2.能利用问卷进行调查、统计。

3.能通过调查统计结果发现女(男)生欣赏具有什么样特点的男(女)生。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意识到青春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时期。

2.能把自己获得的有关青春期健康的信息告诉其他同学。

3.能举例说明与家长、老师交流自己心中苦恼的问题。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正确地认识到自己身体已经发生了哪些变化。

2.能举实例说明“青春期”自己应注意的生理问题。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与异性同学交往时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通过数据、资料的分析和交流,逐渐科学地认识青春期带来的身体和心理上的各种变化,用健康的心态去面对现在和未来的生活。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

课时建议: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讲述:在成长过程中,我们的身体和心理逐渐发生着一系列奇妙的变化,有的阶段变化非常明显,有的阶段变化又不太明显,你注意到了吗?

(二)新课教学

◆活动1:体验成长的快乐

学生:观察身高、体重和肺活量的统计图表,分析身体在不同时期发生的变化。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识读曲线图。

学生:将分析出的结果填写在表中。

学生讨论:我们在身高、体重、肺活量等方面的明显增长发上在人体发育的哪个时期?

教师:在这个时期我们的身体还发生着哪些变化?

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祝贺你们已经进入青春期了。这是人生长河中最关键、最宝贵、最美好的时期,就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朝气蓬勃,精力充沛。我们可要珍惜哦!

教师:处于青春期的我们,除了身体的变化外,心理上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你意识到了吗?

学生:交流心理上的变化。

板书设计:

第九课 健康成长

青春期的变化:

(1)身高变化

(2)体重变化

(3)肺活量

(4)身体的变化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讲述:青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是从儿童走向成年的重要阶段,健康、顺利地度过青春期是非常重要的。要顺利地度过青春期,我们需要怎样做呢?

(二)新课教学

◆活动2:学会健康生活

教师:身体形态的改变,身体功能的完善,心理活动的成熟主要是在这一阶段完成的。那么,大家了解青春期吗?

学生讨论。

教师:喜欢与同龄人交往是件好事,当你和异性同学交往时,需要学会掌握分寸。

学生:阅读男女生交往要注意的问题。

★拓展:我所欣赏的品质与气质

教师:知道学生完成调查问卷。

学生:统计本组的调查问卷。

板书设计:

第九课 健康成长

青春期的健康成长:

(1)注意营养

(2)勤锻炼

(3)注意卫生。

10.小池塘大世界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将引导学生从观察熟悉的小池塘入手,进而认识、分析生态系统的构成。本课设计了两个活动“观察池塘”、“分析生态系统”。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池塘生物的组成,分析池塘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画出池塘生物间的食物链、食物网。在观察、记录、讨论等一系列探究活动的基础上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学习简单的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在进行这一系列活动的同时培养学生与同伴和谐相处、合作研究的能力。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观察找出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动植物。

2.能通过类比说出生态系统的构成。

3.能正确分析出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员之间的关系。

4.能以合理形式正确记录观察结果。

5.能用恰当的形式描述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员之间的关系。

6.能有根据地对研究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做到保护研究区域内的动物和植物。

2.能与其他同学积极、和谐地研究问题。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说出科学研究生态系统的大体过程以及每个过程的作用。

2.能说出生态系统的构成。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认识生态系统的构成,学会简单的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池塘生态系统的图片。

课时建议: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听《童年》歌曲。

讲述:“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让我们在歌声的陪伴下,开始对池塘的观察吧!

(二)新课教学

◆活动1:观察池塘

(1)提出任务:仔细认真观察池塘,找出其中生长着哪些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分析这些生物生活所需要的条件。

(2)观察记录:

池塘观察记录表

我观察到的生物有:

它们之间形成的食物关系:(画出食物链或食物网)

这些生物的生存离不开那些外界条件?

(3)将自己的观察结果与同学交流。

(4)讨论:

如果池塘中缺少了某种生物,池塘中的其他生物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如果外界条件发生了改变,池塘环境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5)小结:

像池塘这样,由水草、鱼、虾、水蚤和各种细菌等生物及水、空气、阳光、温度、土壤等非生物共同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被成为生态系统。

(6)阅读科学在线。

用类比的方法分析池塘生态系统是怎样构成的?

板书设计:

第十课 小池塘大世界

1.池塘里有鱼、虾、河蚌、螃蟹、水草、荷花、鸭子、浮游生物。

2.生产者:荷花、水草、浮游生物

消费者:鱼、虾、河蚌、螃蟹、鸭子

分解者:细菌

3.生态系统:

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

非生物:水、空气、土壤、阳光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提问:试用上节课所学知识分析森林生态系统,说说它是怎样构成的?

(二)新课教学

◆活动2:分析生态系统:

(1)讲述:地球上有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生态系统,大到整个海洋、整个陆地,小到一片草地、一个池塘。让我们在校园中选择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研究吧!

(2)选点观察

在校园中找一块草地,用绳子随机圈出一块面积为1平方米的正方形,并测量出它与附近某个建筑物的距离。

在纸上画出位置图,标出东西南北。

(3)取样记录

介绍取样法并取样。

数一数区域内所有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并画出他们的形状。

测量地面和土壤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用塑料袋区一些土壤,并描述土壤的成分。

(4)统计整理

(5)讨论:

我们观察的生态系统中哪种生物最多?为什么?

生态系统中死去的动植物为什么腐烂?对生态系统有什么作用?

各小组选区的不同地点中的生物种类相同吗?

这些生物之间可以形成怎样的食物关系?与非生物又有什么关系?

(6)展示结果

板书设计:

第十课 小池塘大世界

取样法:

(1)五点取样法

(2)对角线取样法

(3)棋盘式取样法

11.小瓶子大学问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通过两个活动组织学生查找、分析资料、制作生态瓶的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如何维护生态平衡,认识到生态平衡一旦遭到破坏所带来的危害。其重点是指导学生制作生态瓶。活动的趣味性较强,教师要在趣味活动中抓住教学重点,组织好交流总结的教学环节。帮助学生找出自己小组的生态瓶不能够维持更长时间的原因,改进自己的生态瓶,激发学生继续研究生态瓶的兴趣。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利用各种方法搜集到自己研究所需要的资料。

2.能正确分析出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对维持生态平衡所起的作用。

3.能设计制作一个生态系统模型,研究生态平衡的问题。

4.能发现自己设计制作的生态系统模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法。

5.能提出自己具体的研究与生态平衡相关的问题。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意识到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

3.能坚持进行长期观察记录。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生态平衡的含义。

2.能举出3个以上实例说明人与生物圈有哪些关系。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说出3条以上保护生态平衡的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制作生态瓶,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有关生态平衡的图片。

课时建议: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讲述:在分析校园生态系统时,我们发现有些鸟类吃昆虫,大多数昆虫吃植物,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土壤里的细菌分解着动物的尸体,周围的环境对生物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状况,这就是生态平衡。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它。

(二)新课教学

◆活动1:交响与和谐——生态平衡

(1)认识生态平衡

查阅资料,寻找更多的有关生态平衡的资料。

阅读教材P53资料。

讨论:

当生态系统中某一类生物突然减少甚至消失时,会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带来怎样的影响?由此得出什么结论,受到什么启示?

生态系统中的平衡是不变吗?

(2)设计一个生态农业模型或生态系统模型。

阅读科学在线:

北京大兴区留民营村生态农业,设计制作一个生态系统模型。

板书设计:

第十一课 小瓶子大学问

生产者

分解者

消费者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讲述:我们已经学习了生态系统,大家想不想制作一个生态瓶来模拟生态系统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动手试试吧!

(二)新课教学

1.提出研究的任务:你能制作一个生态瓶来模拟生态系统吗?你能通过生态瓶探究如何使生态系统保持平衡吗?

2.学习制作生态瓶,并设计研究方案。

3.提示:制作前先查阅有关陆地,森林等生态系统的资料,再设计自己的生态系统模型,由哪些成员组成,需要怎样的环境条件,怎样使自制的生态系统模型尽量保持长时间的平衡。征求同学和老师的意见后,开始行动。

4.自行设计。

5.交流:自己设计的生态系统模型是如何维持平衡的?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需要做哪些改进?

6.你能参考池塘生态系统,做一个模拟陆地生态系统的模型吗?

根据观察内容设计表格,记下每次观察结果,并画出模型中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关系图。

板书设计:

第十一课 小瓶子大学问

生态瓶中池塘生态系统中

生产者有:

消费者有:

分解者有:

12.小行为大环境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通过“环境情景剧”的形式,力图使生活再现,同时分析平时生活中的行为哪些是对生态环境有利的、哪些是不利的,从而提出保护我们周围的生态系统的建议,并从自己做起,以实际行动保护生态环境。本课是对前两课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应用,也是鼓励学生将科学应用于生活、应用于实践。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将人类对生态系统影响的行为惟妙惟肖地表演出来。

2.能正确分析人类保护和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并能对自己的分析说明理由。

3.能提出3条以上具体保护周围生态平衡的措施。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意识到人类的行为对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

2.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

三、科学知识目标

能举出3个以上人类保护和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举出3个以上实例说明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道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环境情景剧的表演,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从中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与环境情景剧相关的道具。

课时建议: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讲述:每天,我们都要做出许多决定,例如早餐吃什么,上学穿什么,几点开始锻炼等等。也许我们没有意识到,有些看似平常的决定和行为正影响着大环境。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一些小行为是怎样影响大环境的。

(二)新课教学

◆活动1:环境情景剧

1.提出任务:教材P58有4个情景,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情景,将本组的决定或采取的行动表演出来。

学生阅读资料,探讨角色分配。

2.表演。

3.讨论:从情景剧中我们须得到哪些启示?

4.交流:这些行为对生态系统的平衡会造成什么影响?今后再作决定或采取行动保护我们周围的生态系统,向人们提出自己的建议。

学生提建议并交流。

5.阅读科学在线。

讨论:为什么说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板书设计:

第十二课 小行为大环境

行为影响环境:

(1)节约用水,使水不受到污染。

(2)废弃物对生态环境有致命危害。

(3)农药和汽车尾气污染大气。

13.浩瀚的宇宙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课文围绕着银河系和宇宙展开,按照查阅资料、分析资料、推理总结、讨论交流、得出结论的顺序,引导学生归纳出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之间的关系,从而对宇宙的浩瀚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围绕银河系提出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银河系和宇宙的各种特征。

3.能对自己的观点或想法说明理由。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科学小论文,并能发现别人或自己

小论文中存在的问题。

三、科学知识目标

能正确说出地球、太阳、银河系和宇宙之间的关系。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提出几条保护美丽星空的建议。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资料、数据分析认识宇宙的浩瀚。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有关银河系和宇宙的图片或资料。

课时建议: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教师:你见过“银河”吗?描述你见过的银河的样子。

学生交流。

教师:在晴朗的夜晚,远离都市的灯光,仰望星空,看到一条长长的、白色的光带横贯天空,那就是银河,是“银河系”的一部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银河系。

(二)新课教学

◆活动1:银河系和宇宙

教师:关于银河系,我们已经收集了很多的资料,现在分小组进行整理,把你们认为最重要的和大家一起分享。

学生分小组整理资料。

学生交流。

教师(出示银河系有关视频)对银河系的情况进行小结。关于银河系,还想知道什么?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学生活动。

教师:关于银河系还有很多的问题没有认识清楚,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去解开银河系更多的奥秘。

学生阅读“科学在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描述“地球、太阳、银河系和宇宙的关系”。

学生交流。

◆活动2:给宇宙飞船命名

教师:到茫茫的宇宙中去遨游是人类自古以来最美丽的梦想之一,现在中国少年科学院的“少年宇航局”将发射一艘宇宙飞船,正在征集宇宙飞船的名字,你想不想参加?

要求:参见教材P65页。

学生活动。

学生交流。

学生互相评价,评选出“最佳命名奖”。

拓展:

1.在家长的带领下,到野外去观察银河,并把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与同学交流。

2.在城市里容易观察到银河吗?这是为什么?我们应该采取什么行动?

板书设计:

第十三课 浩瀚的宇宙

银河系介绍

(1)外形

从地球上看,银河系像一条带子。

从宇宙中看,银河系像一个大铁饼。

从侧面看,银河系就像一只织布的梭子。

(2)位置

地球属于太阳系;

太阳系属于银河系;

银河系属于宇宙空间。

14.探索宇宙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在学生认识了宇宙浩瀚之后,借助认识人类探索宇宙的各种工具来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重点学习和了解各种各样的宇宙探测器,并通过设计制作活动初步了解望远镜和火箭的工作原理。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按照要求自己独立进行实物或模型的制作。

2.能按照一定标准对宇宙探测器进行分类。

3.能总结出使火箭飞得更直、更高的方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听取别人的意见改进自己的望远镜。

2.能主动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资料或意见。

3.能向他人介绍钱学森等科学家的事迹并学习他们的精神。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出宇宙探测器的主要用途。

2.能复述“万户”的故事。

3.能用自己的话解释火箭运动的动力来源。

4.能说出影响火箭飞行的因素及其道理。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说出望远镜的发展对观测太空有什么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各种各样的宇宙探测器,从而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制作望远镜的材料,有关宇宙探测器的图片。

课时建议: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出示浑天仪图片

提问:这个图片里的物体大家认识吗?

学生观并回答。

讲述:浑天仪是我国古代人民用来研究月球和其他星球的仪器,是东汉的张衡发明的,这表明500多年前,人们就开始用一些仪器来探索宇宙了,今天我们来看看人类是怎样探索宇宙的。(出示课题)

(二)新课教学

◆活动1:制作自己的望远镜

教师:人类探索宇宙少不了要用到望远镜,你知道有一些什么样的望远镜?

学生交流

教师课件展示各种望远镜,并作相关介绍。

(如伽利略的折射望远镜、牛顿的反射望远镜、射电望远镜、哈勃太空望远镜等,还可以补充介绍其他望远镜,如我国最大的射电望远镜、轨道望远镜等)

讨论:了解了这么多的望远镜,你认为望远镜是怎样帮助天文学家提高探索宇宙的能力的?科学技术是怎样影响望远镜的发展的?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让我们自己来制作一个望远镜。

步骤参见教材P68。

学生、学生制作并互相展评。

(此活动也可以课后完成,视时间而定)

◆活动2:宇宙探测器

教师:从地球上用望远镜观察宇宙,获得信息是很有限的,到太空中观测,才能获得更多的信息,因此人类向太空中发射了许多宇宙探测器。你们已经查阅了很多的资料,现在各小组整理自己的资料,根据这些探测器的功能进行分类,然后把你们最想和大家分享的告诉大家。

学生整理资料并交流。

讨论:你还知道哪些宇宙探测器?它们都有什么用途?你认为探测宇宙组好的方法是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板书设计:

第十四课 探索宇宙

1.望远镜:

(1)伽利略折射式望远镜

(2)牛顿反射式望远镜

(3)射电望远镜

(4)哈勃太空望远镜

(5)……

2.宇宙探测器:

(1)天文台

(2)望远镜

(3)各种行星探测器

(4)……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讲述:火箭是中国人在一千多年前发明的,当时使用的燃料是火药。现在,人们用煤油或液态氢作为火箭的燃料,可以产生巨大的推力,将各种卫星、载人太空舱或太空探测器发射到太空中。

(二)新课教学

◆活动3:做个火箭工程师

教师:你知道“万户”吗?能说说他的故事吗?

学生讲述万户的故事。

教师:古代的火箭曾以火药作为动力,你知道现在的火箭用什么做动力吗?

学生回答。

教师:现在我们用气球做实验来研究火箭的动力问题。

学生做气球实验。

观察思考:气球是靠什么力量前进的?

学生交流。

教师:火箭工作的原理是用了反冲力的原理,燃料在一个特制的燃烧室里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向下喷出,火箭便向前飞去。现在我们自己动手来制作一枚火箭。

制作步骤参见P71。

学生制作火箭并试飞。

学生研究:哪些因素影响火箭的飞行?你有什么办法让火箭飞的更直、更高?记录在自己设计的表格里。

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教师:现在我们还只是一个小小的火箭工程师,要成为真正的火箭工程师还需要学习很多,希望同学们努力!我们国家有许多为了祖国的火箭、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的科学家,钱学森爷爷就是其中的一位,你知道他的故事吗?

学生交流。

教师:我们应该学习钱学森爷爷的哪些精神?

学生交流。

板书设计:

第十四课 探索宇宙

火箭飞上天空的原理:

利用反冲力飞上高空的。

15.人造地球卫星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学习人造地球卫星方面的知识,就是要让学生初步了解航天技术的杰出成就,通过查阅资料和图片,使学生了解更多地球卫星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研究探索地球卫星运动规律和原理的兴趣。模拟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推力思维能力,体会地球的引力导致卫星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原理。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设法调查出各国人造地球卫星的资料。

2.能按照一定标准对人造地球卫星进行分类。

3.能有根据地对所研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

4.能设计模拟实验证实自己的假设。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主动与同学交流各种人造地球卫星的用途。

三、科学知识目标

能用自己的话解释人造地球卫星的飞行原理。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主动与其他同学交流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展对促进社会、经济进步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指导学生查阅资料,获得卫星用途方面的知识。

难点是用模拟实验来研究卫星的运动规律。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有关卫星的图片。

课时建议: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讲述: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成功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它是人类进入太空的见证,反映了航天技术的杰出成就。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人造卫星的话题。

(二)新课教学

◆活动1:多种功能的卫星

老师:今天我们来聊聊人造卫星的话题。我相信大家已经查阅了很多的资料,现在我们分小组整理自己的资料,并按照你们自己的标准给他们进行分类。

学生活动。

学生交流各自的资料以及分类结果。

◆活动2:模拟人造卫星的飞行

老师:人类真了不起!能把这么多的卫星送上太空!那么这些人造卫星绕地球飞行为什么不掉下来呢?

学生猜测。

老师:我们用一个实验模拟一下。(参见P74)

介绍实验的做法并提出问题:乒乓球模拟什么?当乒乓球作圆周运动时,握线的手有什么感觉?如果没有绳子,乒乓球还会绕自己作圆周运动吗?

学生交流以上问题

老师:人造卫星绕地球飞行与乒乓球作圆周运动是同样的道理,只不过这时的拉力不是绳子而是地球引力。

讨论:如果改变乒乓球的质量、棉线的长度、转动的速度,手受到的力有什么不同?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活动交流。

★拓展:地球同步卫星

设计一个实验来解释地球同步卫星的运动原理。

板书设计:

第十五课 人造地球卫星

1.人造卫星的种类和用途:

(1)导航卫星

(2)气象卫星

(3)静止通信卫星

(4)欧洲红外天文卫星
冀人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2 冀人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5)日本地球资源卫星

(6)美国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

2.人造卫星的飞行原理:

地球引力

16.在太空中生活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通过搜集宇航员在太空中生活的资料和图片,了解人类在太空中面临的物质、精神和生活等各方面的问题,提出自己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鼓励学生设计自己的空间站,引导学生研究人类在太空中生活的可能性和基本条件,进一步激发学生到宇宙中生活的好奇心。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设法搜集到宇航员在太空中生活的各种相关资料。

2.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发挥创造力设计一个空间工作站。

3.能利用废旧材料将自己设计的空间工作站制作成模型。

4.能根据自己已有的太空知识提出宇航员在太空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5.能有根据地对“发展航天技术、探索宇宙的利与弊”提出自己的想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主动与其他同学交流并共享资料。

2.能对我国和其他国家宇航技术的最新发展保持关注。

三、科学知识目标

能用自己的话解释人类在太空中与在地球表面的生活方式不同的原理。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有根据地提出自己关于我国前10项投资项目顺序的意见。

2.能说明自己对发展航天项目投资的位置决策的理由。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查阅资料,了解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

难点是设计和建立空间站模型。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有关太空生活的图片或视频。

课时建议: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讲述:去年10月12日,神州六号载着2位宇航员在太空中飞行了近五天,你知道宇航员在太空中是怎样生活的吗?我们今天来聊聊这个话题。

(二)新课教学

◆活动1:搜集宇航员生活的资料或图片

老师:我们已经收集了很多宇航员生活的资料,和大家一起分享吧!可以用你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比如表演、口头介绍等。

学生交流各自的资料,注意提醒不要重复。

老师:这么多的资料,你能按照自己的标准给它们分类吗?

学生分类并交流。

◆活动2:设计自己的空间站

1.出示空间站的图片,介绍空间站的特点并展示几个大型空间站的资料。

提问:你想设计一个自己的空间站吗?把你的设计用图或者文字描述出来。

学生设计自己的空间站。

学生交流各自的设计并互相评价。

2.讨论:不同国家的宇航员在空间站里工作和生活的时候,他们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应该怎样解决?

学生讨论。

学生交流。

板书设计:

第十六课 在太空中生活

宇航员的太空生活:

(1)吃:压缩砖,牙膏管。

(2)穿:航天服重10千克,值千万。

(3)住:挂着睡,能洗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讲述:宇宙探索究竟有没有价值呢?今天也让我们开个辩论会吧!

(二)新课教学

◆活动3:关于宇宙探索价值的辩论会

有关辩论的内容:“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和“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的事件,这些航天飞机上装备了大量价值高昂的设备和科学实验数据,由于它的爆炸,这些全部报废了,并且还有宇航员失去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因此有人认为发展航天技术,探索宇宙弊大于利,也有人认为是利大于弊,你们怎样认为呢?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统计各方的人数。

老师:现在我们来开个辩论会,各方代表用自己最有利的证据来说服对方,其余同学用最简单的语言把他们的论点记录下来。

学生辩论。

学生整理自己的观点。

★拓展活动:投资决策

老师:在各个国家大力发展航天事业的时候,我们国家也不甘落后,神州系列飞船的发射就是很好的证明。那么假如你是一位负责财政预算、投资的政府高级官员,现在有一笔固定款项可以使用,请你列出前10项优先考虑的项目,并且说明理由。

学生活动。

学生交流。

提问:有很多官员都把发展航天技术列入了前10位,你能说说这样决策的理由吗?

学生交流。

老师:祝愿你们的投资能获得丰厚的回报!也祝愿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发达!

板书设计:

第十六课 在太空中生活

辩论题目:宇宙探索的利弊

正方:宇宙探索利大于弊

反方:宇宙探索弊大于利

17.走近科学家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从科学家的故事入手,组织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科学家对人类社会所做出的贡献,体会到科学家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与他们所具有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的思维方式及渊博的科学知识有直接的关系,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生活和社会进步的作用。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设法收集有关科学家和某项科技发展的资料。

2.能采用某种方法将收集的资料展示出来。

3.能从科学家的事迹中归纳出其主要成就及科学精神。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体会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能体会到科学家不迷信权威。

3.能意识到科学精神、态度、价值观与科学成就的取得有直接关系。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具体说出某个科学家的主要成就及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2.能具体说出某项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

3.能知道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对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生活和社会进步的作用。

2.能初步体会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我所了解的科学家”。

难点是从科学家的事迹中归纳出其主要成就及科学精神。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有关科学家的图片或资料。

课时建议: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提问:大家都知道哪些科学家呢?

学生回答。

讲述:大家说的很好,这些科学家取得的科学成就和追求真理的精神深深的影响着我们。今天,我们就走近科学家,去了解他们的事迹,去领悟他们人生的真谛。

(二)新课教学

◆活动1:我所了解的科学家

1.看教材插图,回答问题。

(1)说说P82上的人物都是谁?他们为社会做出了哪些成就?

(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家?说说他们的成就。

(3)学生间相互交流。

2.教师讲述科学家的故事。

(1)张衡

(2)牛顿

(3)爱因斯坦

(4)阿基米德

(5)袁隆平

(6)居里夫人

3.讨论。

哪位科学家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他们有哪些主要成就?我们要学习科学家的哪些科学精神?

板书设计:

第十七课 走近科学家

(1)张衡

(2)牛顿

(3)爱因斯坦

(4)阿基米德

(5)袁隆平

(6)居里夫人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回忆上节课内容。

(二)新课教学

◆活动2:科技与历史

1.讲述:科学家的发明创造以及劳动人民的辛勤耕耘,推动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学技术,看看它在历史的长河中是怎样发展的。

2.学生选择感兴趣的科学技术进行研究。

(1)食物保鲜技术的发展史。

(2)电影机及放映技术的发展史。

(3)汽车的发展史。

……

3.交流。

相互交流各自小组的发现,并试着将全班的研究成果汇集在一起,在校园走廊或围墙上进行展示。

板书设计:

第十七课 走近科学家

(1)食物保鲜技术的发展史。

(2)电影机及放映技术的发展史。

(3)汽车的发展史。

……

18.科学学习回顾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旨在鼓励学生将四年来所展开的科学探究活动进行分类总结,进一步归纳探究,在此基础上总结所学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技能,为今后的科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归纳出科学探究的活动的基本类型。

2.能梳理出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

3.能用多种方法获得信息和整理信息。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2.能体会到科学探究方法和技能的作用。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说出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2.能知道科学探究技能的种类。

教学重点和难点:

归纳梳理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教学方法:

学生回忆为主,教师讲授为辅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

课时建议: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讲述:从学习科学课的第一天起,我们就像科学家一样,通过各种科学探究活动,发现一些科学知识,并尝试着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今天,我们做一个回顾和总结,看我们学到了什么。

(二)新课教学

◆活动1: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究活动

1.回忆所学科学课的内容回答问题。

(1)我们进行过哪些科学探究活动?

(2)这些活动分哪几类?

(3)你对每一类中的哪几个活动最感兴趣?

2.从你的回忆中,你发现了什么?

讲述:尽管探究活动有着不同的类型,但是,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一致的。

3.科学探究过程。

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分六部分:

(1)提出问题。

(2)猜想、假设与预测。

(3)制定计划。

(4)观察、实验、操作或搜集整理信息。

(5)思考与结论。

(6)表达与交流。

4.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活动,按照上述的六步探究过程,对一个科学探究活动过程进行分析。

5.交流。

板书设计:

第十八课 科学学习回顾

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分六部分:

(1)提出问题。

(2)猜想、假设与预测。

(3)制定计划。

(4)观察、实验、操作或搜集整理信息。

(5)思考与结论。

(6)表达与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回忆上节课内容:科学探究的过程。

(二)新课教学

◆活动2:我学会的一些技能

1.讲述:在科学课上,我们通过各种活动,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科学知识,而且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技能和方法,这些技能和方法对我们今后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让我们回顾在以前的学习活动中是怎样运用这些技能的。

2.学生回忆所学知识,体验技能和方法的运用。

3.教师总结图表技能的运用。

(1)曲线图

(2)柱状图

(3)扇形图

(4)概念图

4.布置任务。

任选一组自己在活动中获得的数据,尽可能分别用以上不同形式的图表表示出来。

5.翻开书P88,看图说说从图中我们会有哪些发现?

综合运用技能:

(1)观察

(2)推理

(3)预测

6.讨论:怎样写出一份完整的研究报告书?

板书设计:

第十八课 科学学习回顾

1.图表运用的技能和方法:

(1)曲线图

(2)柱状图

(3)扇形图

(4)概念图

2.综合运用技能:

(1)观察

(2)推理

(3)预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2/122457.html

更多阅读

《统筹方法》教学设计2.0 教学设计与方法

《统筹方法》教学设计设计者: 龚侃复旦初级中学教学目标:1、掌握下定义、举例子、列图表的说明方法2、理解统筹方法的原理并能够运用于简单的学习生活安排中教学重点:掌握下定义、举例子、列图表的说明方法

晏殊《浣溪沙》教学设计2.0 浣溪沙 晏殊 教案

教学设计:龚侃 复旦初级中学教学目标:在朗读中感受本词清丽自然的风格特点理解诗人通过本词表现的对生活的哲思教学重点:在朗读中感受本词清丽自然的风格特点教学难点:理解诗人通过本词表现的对生活的哲思课文:《浣溪

冀教四年级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水乡行》 四年级语文教案

《水乡行》教材分析栾城县窦妪中心学区刘永宾 任军果教材说明《水乡行》写于1961年6月,发表于1962年。四十年来传世不衰,为几代人所喜爱,显示出了它非凡的艺术魅力。课文主要以作者参观游览的顺序,展现了江南水乡的风光长卷,它是一首

声明:《冀人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2 冀人版四年级上册科学》为网友记得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