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淌千年的中国大运河,承载了太多的欢乐与苦难,对台儿庄运河而言,它承载着的是对一场战争的深刻记忆与怀念。
知道台儿庄大战的故事,是在我的童年。那时,我常到运河边游玩,见人们从河里挖出很多带孔的钢盔、弯曲的军刀、折断的枪支还有水壶、铁锅、指南针、手榴弹什么的,堆得到处都是,并没有当好东西。那时侯,我知道了台儿庄大战就发生在这片土地上。
我家离战斗最激烈的清真寺不远。我记得我家院里有一座两层的旧楼,房主姓王,楼四面的砖墙上布满了无数个枪眼,像冰雹打在沙地上一般。这座小楼的第二层因被炮弹砸毁,重新翻修过。听老人讲,这大院曾是中国军队伤员临时救护所,伤员在这里包扎治疗后,再运送到运河以南的战地医院。在它的北边不远,是一座建于乾隆年间的清真寺,一条小街,时常把我带到那儿,听人们谈论大战往事。大战时,日军破城,将清真寺据为指挥所。白天日军将清真寺占领,夜间国军又把它争夺回来,经过七天八个回合的冲杀,中国军人最终将寺内日军歼灭。在这里指挥战斗的是九十一旅旅长王冠武。这位旅长在巷战最激烈的时候,曾一日之内三次被战士从打塌的房屋里扒出来,包扎好伤口,糊着一身血,又继续指挥战斗。收复后的清真寺,残垣断壁,几成废墟,至今寺内西小讲堂南墙仍留有麻麻点点的弹孔,像许多窥孔,在窥防着这个还不安宁的世界。
清真寺北边,便是坚如磐石的台儿庄北城墙。大战期间,这里尸枕城墙,血染护城河,中国军人以血肉之躯,顶住了日军的狂轰滥炸,挡住了日军的进攻,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台儿庄城墙在我眼中,是中国军人用血肉之躯筑起的一道钢铁长城,也是在人们心上高高竖起的一座纪念碑。我在一首诗《不屈的城墙》中写道:“台儿庄是中国的墙/当年的墙上/ 每一块砖都用子弹 深深/ 刻了战士的名字/ 现在那些已经远逝的/ 硝烟 象青苔一样/ 正从青砖里/ 茸茸渗出……然而 台儿庄城墙没有倒下/ 每一个战士都是或卧倒或站立着的/ 越垒越坚固的城砖/ 用千疮百孔/傲视前方……”现在的城墙是在原有的一段地基上建起来的,依稀可见的地基衔接着今天与过去的那段历史。
这场大战是一场生与死的角逐,也是一场信心和意志的搏斗。让人们想象不到的是,在那种激烈的战斗间隙,脱去了上衣勒紧了腰带的军人们会在掩体里唱起《牺牲已到最后的关头》这首歌。有时候,在蔽空的硝烟下,整个运河边上会悲壮地响起一片歌声:
同胞们,向前走,
别后退,
用我们的血和肉,
去拼掉敌人的头。
牺牲已到最后关头,
牺牲已到最后关头!
这种景象,实在悲壮得令人神往。很多人唱完这首歌以后就紧握着大刀片或发烫的枪支牺牲了,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名字和亲人,这其中就包括一位十八岁的湖南女兵,她的照片一直挂在台儿庄大战纪念馆里,许多年无人知晓她的姓名和来历。
这张照片最早来自徐州的一位中学老师陈开灵,在陈老师的记忆里,每年清明节,奶奶都要带着他到城东的乱坟岗去扫墓,祭拜一位不知姓名的女兵。在坟前,奶奶哭诉着:“闺女呀,大娘对不住你,我没能帮你找到家!”1995年,奶奶带着对女兵的愧疚离开了人世。孙子陈开灵决心要完成奶奶未了的心愿,继续寻找女兵的家。
2005年,徐州的好心人王家金得知这件事后,马上把女兵的照片复印了200多份,寄发到《徐州日报》、《潇湘晚报》等报刊,消息传开,许多市民自发的组织起来,寻找线索。历经两千多个日日夜夜,辗转八千里路,终于找到了被历史尘封了66年的女兵的家。女兵的名字叫刘守玟,湖南汉寿县军刘村人。1938年,18岁的刘守玟脱下校服,换上戎装,瞒着疼爱她的父母,参加了国民革命军战地救护队,在台儿庄大战的前沿阵地,她冒着枪林弹雨抢救伤员,后来不幸中弹负伤。负伤后的女兵被抬到了陈开灵的奶奶家救治,几天后,伤口感染,生命垂危,女兵微微睁开双眼,缓缓地从衣兜里掏出一封信、一张照片,哭泣着说:“妈,我疼,我想回家……”在息弱的呼喊中,女兵走了。在兵荒马乱的日子里,信被雨水浸泡,字迹模糊,只有那张泛黄的照片保存完好。
2009年,刘守玟的遗骸被送回到潇湘大地,安放在湖南革命烈士陵园里。今天,望着这张秀丽的脸庞,我的耳边一遍又一遍地响起女兵不停的呼唤:“妈妈,我想家,妈妈,我想回家……”女兵回家了,她终于回到了她自己的家乡……一个66年的遥望结束了,一个运河边上的故事却永远铭刻在了我的心里。
台儿庄大战让中国军人把光荣和尊严还给了台儿庄,同样,它也给了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群众一次展现人生壮美华彩的机会。在大战期间,中共鲁南特委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和人民群众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大战前夕,鲁南特委将枣庄矿工工人大队和“战地服务团”等组织合并组成了“抗日义勇军”,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他们熟悉地形,经常扒铁道、割电线、夜袭日军的后方,使日军受到很大牵制。在大战打得最激烈的关头,他们用手榴弹炸毁了日军设在枣庄的汽油库,使日军的飞机、坦克和炮车在关键时候不能发挥作用。枣庄职工联合会组织了一支3000多人的游击队支援前线,他们作向导、抬伤员、搬物质、探敌情、送情报,不少人牺牲在了战火中,为大战胜利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战后,美国和众国际社记者爱泼斯坦到台儿庄采访,面对遍地废墟焦土,感慨地说:“重建台儿庄要花多大的力气啊”!光阴荏苒,七十年后的2008年,被战火摧毁的台儿庄古城开始重建,我回到了小时候住的地方,我看到这里成为了一座神奇的“东方古水城”,同时也成为了我国第一座二战纪念城市。从此,许多政要游客慕名而来。2010年5月4日,台湾连战先生来到这里,为复兴楼奠基并作演讲。我注意到了,他说这次战役是“中国人民表现了他们不屈不挠,同仇敌忾,牺牲奉献,为国为民的民族精神的一次战役。”我为他的讲话所感动,我也听到很多人说被他的讲话所感动。连战先生和夫人从上海世博会到了这么一个偏隅小城,这实在是表明了他对台儿庄大战这段历史财富的尊重和珍惜。那一天,台儿庄人用万人空巷,用期盼的目光,表达了同连战先生一样的心愿。台儿庄人的心愿,我想连战先生也会感受到的。
一部厚重的运河史因有了台儿庄大战而变得更加璀璨夺目。台儿庄大战,是永远珍藏在我心中的一首壮美的史诗。
罗伯特·卡帕镜头里的台儿庄。
罗伯特·卡帕镜头里的台儿庄。
台儿庄有53处弹孔墙,是二战遗址保存最完整的地方。
1938年3月18日,向鲁南运送物资的日军。19日,日军攻占枣庄,20日
占领峄县,23日进攻台儿庄。
日军第5师团师团长坂垣征四郎中将战斗前视察第5师团骑兵联队准备工作。
台儿庄古城关帝庙池峰城指挥部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