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业观光旅游的发展及其创新意义 生态旅游观光农业

所谓观光农业,是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高效农业,是一种新型的交叉型产业。观光农业的基本属性是:以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把农业生产、科技应用、艺术加工和游客参加农事活动等融为一体,供游客领略大自然浓厚意趣和现代化新兴农业艺术的一种农业旅游活动。

观光农业常见的形式有:(1)农园采摘型。 这是新型农业经营形态,主要利用农业生产的场地、产品、设备、作业及成果用为观光获取收益。包括荔枝、柑桔、杨桃、葡萄、橄榄等果实,以及蔬菜、茶、花卉的采摘,属产地采果业型农业观光。挖掘园则以蕃薯为主,兼及马铃薯、芋头、萝卜、胡萝卜、花生及竹笋等,农场在收获期间供学生和市民挖掘,让其接近自然,亲近泥土。(2)农园观光型。 以展示种植业的栽培技术或园艺、农产品及其生产过程为主。一些花卉园以花卉树木培植优雅环境,使之成为生产买卖品和观赏结合的花卉园。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花卉市场发展潜力很大,除鲜花、盆景外,阴生观赏植物需求量很大,攀援植物行情也看好。一些农场利用这一形势积极发展花卉生产。观花类、观叶类和观叶赏果的栽培以及盆景生产都有发展。(3)渔场垂钓型。 即利用池塘、鱼池等水体进行垂钓、驾船、滑艇、食水鲜和水上娱乐等内容的水上旅游活动。(4)畜牧观赏猎狩型。 即利用牧场、养殖场、猎狩场、跑马场等,给游人提供观光、娱乐、参与牧业生活的风情和情趣。(5)观光副业型。 包括与农业相关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工艺品及其加工制作过程,都可作为观光副业项目进行开发,让游人观看艺人的精湛造艺或组织游人自己参加编织活动。(6 )观光生态农业型。建立农林牧渔土地综合利用的生态模式,强化生产过程的生态性、趣味性、艺术性。具体到一个地方,观光农业可能是上述类型的一种或多种类型的交融。那些在农田、山林、草地周围建立休闲别墅区、饮食文化区,以名菜佳肴,地方小吃,让游客一饱口福或以其浓郁的地方色彩传统的茶艺吸引游客,让游客得到一种高雅享受的观光旅游活动,在一定意义上也属观光农业的范畴。发展观光农业有如下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观光农业的兴起有利于农业由传统的单一功能向集生产、生态、旅游、文化教育等综合功能方向发展以往人们只是注意农业的生产功能,而忽视了农业在保持和改善生态平衡、净化空气、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方面的作用,也忽视了农业在社区生活环境、人文生活方面调节身心、教化人民、协调人与自然体系的功能。观光农业具备游憩、休闲、教化、医疗、美化环境等综合功能,代表了人类对300年工业化、城市化历程的一种反思和觉醒, 反映了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高度发展以后人类对新时代农业的一种探索。

观光农业的兴起,展示了生态旅游农业之路,突破了传统农业的掠夺式生产模式,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广东省番禺化龙农业大观园即是一个典型。它是个三高农业的生产基地。园中种养的优质蔬菜、水果、花卉、禽畜、水产品、中草药等的品种达数百个。大观园利用生物链技术,采取立体式耕作法,塘基种果、果树下种蔬菜及草药等。大观园又是个科普基地。园内设置先农五圣景区,主要介绍轩辕黄帝、神农氏、有巢氏、伏羲氏、燧人氏等发现和发展农耕、饲养、纺织等的历史。园内有个“五谷园”,同时种植了“稻、麦、黍、稷、 菽”五种谷物,学生们到此认真观察,就不再“五谷不分”了。园内还开展种菜、种花、喂饲禽畜、捉鱼、野营等活动,对远离农作的城市学生特具吸引力,每逢“6·1”前夕,上万学生预约到此参观、露营。中山大学的生命科学院在大观园内开设了科研基地,通过组织培育,繁育出芦荟、蝴蝶兰、巴西蕉、龙牙蕉等优稀花卉、水果品种,既吸引了农业专业户前来学科技购良种,又吸引了游客到此观奇览胜。

开发旅游农业资源能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新的就业机会

旅游农业与其它旅游活动一样,是一种服务性极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旅游农业,需要一整套服务设施,不仅需要导游、管理人员、服务人员,还需要有住宿、饮食、商场、交通、文化行业等,能带动农村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能吸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观光农业区的度假村、饭店、餐饮、商店、游乐设施等,需要大量的服务员、厨师、售货员、保安人员、后勤人员、维修人员等。无论固定工或旺季的季节工,都可优先在区内农民中招聘,降低经营成本。旅游农业投入不大,就业成本低。而旅游农业的发展又与其它行业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根据乘数效应估算,一般认为,旅游业每创造一个直接就业岗位,就将产生另外三个关联就业机会。这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发展观光农业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

我国农业目前仍然以种植业为主,农业结构不合理,农村第三产业比例太小,农业经济效益低下。观光农业必然带动农村商业、服务业、交通运输、建筑、加工业等相应产业的发展,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观光农业的发展必然引起区域农业产品的特色化。

观光农业的发展可带动与之有关的食品、日用品、工艺品,特别是当地的农副产品、土特产品的产销活动,从而促进商品交换,繁荣市场,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达到开拓一处景观,致富一方乡亲。如观光区的度假村、饭店、商店、广场、游乐设施等公共场所,需要大量花卉,可由农民种植和供应。旅游者餐饮所需的蔬菜、瓜果、家禽、畜肉、水产、牛奶、茶叶等,都可由农民分工生产。观光区的农民,原有不少在农业之外从事各种手工艺品的副业生产、销售,包括农民画、刺绣、土布纺织、草竹编织、木雕、竹根雕、石雕、制陶等。旅游者可以参观这些农户,观赏或参与研习手工艺制作技艺,购买旅游纪念品。

发展观光农业还有利于农业比较利益的提高。传统农业是天然的弱质产业,其比较利益低是人们所公认的。我国农业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十字路口,旅游农业为这种转变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途径。它不仅可提高农产品的商品量,而且把农业的生态效益、民俗文化等无形产品转化成合理的经济收入,从而提高了农业的经济效益。北京郊区的农业观光发展实践就说明了此点。据有关学者研究和统计:北京市有养鱼利用水面2.2万公顷,垂钓水面8000公顷。 垂钓的单位面积利润比一般养殖高5—6倍;郊区有占全市面积62%的山区,国有林场有约9000公顷林地,具有得天独厚的景观资源;郊区有大量文物古迹,大大增强了郊区农业观光的吸引力;以大面积生产瓜果为特色的大兴、顺义、平谷等县都兴办过瓜果“采摘节”或“采摘月”,其中顺义县沿河乡主办的“甜瓜观光采摘月”接待客人万余,采摘甜瓜30多万公斤,带动了该地区甜瓜和西瓜的销售;远郊密云县边远的遥桥峪村,村民家庭民俗旅舍,让市民吃农家饭,住农家房,一年接待上万人次,人均收入因此增加了近500元。

观光农业具有吸纳、接收和传播科学技术的动力机制

观光庄园为了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然要在选育良种、栽培、管理及加工、贮藏、运输等各个环节,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事实证明,凡实施产业化的地方,任何一种先进的科学技术,都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普及。
论农业观光旅游的发展及其创新意义 生态旅游观光农业

农业庄园经济是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高科技农业不断应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使生产要素的配置日益得到改善。在现代农业中,技术变革已成为生产要素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由技术变革所产生的新的生产要素已成为农业增产增收的主要源泉。庄园农业广泛地采用各种高新技术,可以超越常规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大幅度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深圳经济特区光明华侨农庄既是一个现代化的大农场,又是一个著名的农业观光农庄,是上述技术创新的一个典型。几十年来,该农庄建起了以鲜活畜禽、食品饮料、林果花卉、生物制品高技术产品为支柱的集约经营体系,目前,拥有亚洲最大的乳鸽场,全国最大的鲜奶制品出口基地,全国最早引进现代化养猪生产线的万头猪场及广东省最大的血液制品生产基地。

现代农业观光庄园技术创新示范功能可以体现在许多方面,庄园引进或创造的许多新技术和新成果一旦在市场上获得成功,就会引起区域性模仿浪潮。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农业新技术产品,建立新技术示范区,是其示范功能的基本内容。农庄通过示范培训,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强化农业科技队伍的建设,普遍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和生产基本技能,培养造就具有一定的科技水平、能基本运用现代技术、了解社会信息的新型农民。

发展观光农业有利于生态农业的持续发展

观光农业的兴起展示了生态革命方面和内容的一个方面,其产品除一般的有形产品外,还包括无形产品即良好的生态环境。生态农业是以生态学理论为依据,在特定区域内所形成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农业,是人们自觉地按照生态学规律、生态经济学规律和系统工程方法建立起来的农林牧副渔各业相互结合而又各有侧重的高功能、高效率的知识密集型的集约化农业。发展生态农业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建设现代农业的方向。它既弥补了传统农业生产目标单一、生产技术落后以及投入少、产出低的自然经济型农业的不足,又避免了“石油农业”以高投入追求高产出、高经济效益所带来的生态破坏和农业环境恶化等弊病。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旅游农业资源极其丰富。我国地形复杂,气候四季分明,农作物多种多样。我国生物资源丰富,野生生物种类繁多,种子植物达3万多种,近2千种脊椎动物,栽培作物约有600种。 把这些作物资源充分利用,形成区域特色农业,使之转化为旅游资源,并针对我国各地不同的景观和农业生产形式,设计出形式和内容多样的农业观光园。我国不仅有高山、丘陵、盆地、平原等类型齐全的地形,十分有利于农、林、牧、副、渔的全面发展,而且农业生产历史悠久,蕴育了丰富的水乡、平原、草原、高原、高山文化内涵,民俗风情,为开发旅游农业产品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各地应因地制宜地发展观光农业,为农业经济再上新台阶不懈地探索和实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2/122002.html

更多阅读

“生态文明”理论的提出及其当代意义 生态文明提出的背景

内容摘要:“生态文明”是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中一个倍受关注的话题,它的提出具有深远的理论和现实背景。其内涵主要是指人类在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共生的客观规律下,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

浅议清朝军机处的发展及其影响 清朝军机处的特点

浅议清朝军机处的发展及其影响张绪云(2009031206)(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文化系,贵州都匀558000)摘要:军机处,清代官署名。是清朝中后期的中枢权力机关,它创立于雍正八年(1730),结束于宣统三年(1911年)责任内阁的成立,军机处的设立是中

论教师缄默知识的构成及其显性化 隐性知识显性化

作者 杜爱慧一、教师缄默知识及其特征  教师的缄默知识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体特征的、难以言传及难以批判的、但却深刻地影响其教学行为的、蕴涵在教师头脑中的价值、观念、情感以及教师的教学组织管

声明:《论农业观光旅游的发展及其创新意义 生态旅游观光农业》为网友自由职业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