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去福州路回家,顺便逛了几家书店。星期天朋友聚会,有一位女朋友有丧子之痛两年了。我们谈话间,我建议她多看几本书,一本是当今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顿感力》,一本是1870年生于美国的考门夫人的《荒漠甘泉》,另一本即是《星云大师谈智慧》,和一些纪实文学。这些书我过去都有,但已经送给朋友了。这次只能再买。逛了三家书店买了6本书,终于将这些书买齐了,下次聚会我借给她。
自己又再次不时的啃食起星云大师的书,把过去的模糊记忆再次翻新一下,摘录了几个小节,给自己和大家一个轻松愉快的感觉。
三个大哉问
有人问:“怎样才能生起慈悲心?”
答曰:“若将苦乐立场互相调换,就会生起慈悲心。”
有人问:“怎样能够具有智慧?”
答曰:“若能反省责己,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产生智慧。”
又有人问:“怎样才能转悲为喜,转苦为乐?如何转换自己的心情?”
答曰:“凡事多为他人想,不要全为自己想;凡事多为好处想,不要只往坏处想,自能转换自己的心情。”
看得开、想得通,自己心中不被恶煞盘踞,光明、欢喜自然就会照来。
以责人之心责备自己,以宽恕自己的心去宽恕别人,说错话,做错事,只要认错,当下心情就会得到舒解。
将心比心
在一个畜栏里,养了猪仔、绵羊、乳牛。有一天,饲主打开畜栏,捉住了猪仔,猪仔奋力抵抗,大声叫喊。一旁的绵羊、乳牛听了很厌恶地斥责道:“主人也常常来捉我们,我们也没有大呼小叫,我们都是柔顺的服从主人,今天才捉你一次,干嘛就这样抗拒、嚎叫?”
猪仔听了以后回答道:“同伴呀,主人捉我和捉你们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呢!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羊毛和乳汁,可是捉我,却是要我的命呀!”
由于立场不同,情况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我们很难了解对方的感受,所以人际之间的相处,必须要注意“将心比心”。
别人的失意、挫折、苦难、伤痛,我们终不能解决,当也不能漠视,尤其不能有“幸灾乐祸”的心理。所谓“眼看他人死,我心急如焚;不是伤他人,看看轮到我。”要有体谅别人的心,要有感同身受的心,将心比心,人间可减少纷争,多些温暖。
有的子女年轻时不知道要孝顺父母,及至自己做了父母,才感觉到需要儿女的孝顺。所谓“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人不要凡事要到最后才懊悔不及,应该在平时就要“将心比心”的为别人设想。
我们怕家禽饥饿,要喂它餐饮;我们怕花草干枯,要给予浇水;我们对于动植物都能有此体谅的心,为什么对于同胞、家人、朋友,不能“将心比心”给予体谅呢?
识大体
国家、机关、社团……是个人的“大体”,若因为个人的利益、个人的立场、个人的理想和他们不同,而排斥、损伤他们,这就是“不识大体”。
朋友合作,为了一点小利,纷争不已;共同投资,大家主张、意见不同,就杯葛对方;别人的好事,千万百计地予以破坏、给予伤害,损人又不利己……都是不识大体啊!
不识大体不只是伤害对方,最重要的是伤害了自己;因为乘一时之快,出卖别人、毁伤别人,最后终将被世人所唾弃。
不识大体的人,和奸刁小人差不多。
不识大体的人,自己不认识自己,别人会很认识他;因为他一和人言谈之间,就出卖曾经给他依附过、和他往来过的人。
不识大体的人,经常口沫横飞地大发牢骚,批评、毁谤别人;其实,犹如送礼给人,人家不接受,只有自己收回!
民国初年,霜庭法师即将晋山作金山寺的住持,他的法兄宗仰上人回到镇江,大家忖度他大概有意回来争夺住持之位。他明白众人的顾忌,于是写了一首诗向霜庭法师祝贺,诗曰:“汝兄回来并无此意,吾弟主席尽管放心。”大家一听,莫不赞赏宗仰上人识大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