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巫家拳考究 巫家拳实战


湖南巫家拳考究
沧海一声笑
http://www.wushuweb.com/x1/portal.php?mod=view&aid=1542

巫家拳是流传于湖南的一种地方传统武术,自清乾隆末,传承至今已200余年,广泛流传于湖南湘潭、株洲、长沙、益阳及湖北武汉、黄石等地,深为广大武术爱好者所喜爱,为湖南巫、洪、薛、岳“四大名拳”之首。
由于历史及传承等诸多原因,有关巫家拳史料散落于民间,虽从八十年代后,对巫家拳已多有披露,但尚不够全面与详实。笔者研习巫家拳近三十年,有缘结识巫家拳嫡传之李、冯两家,并多次对巫家拳发源地之李家湾、霞湾进行实地走访调查以及师传典故与巫家拳谱、冯氏家谱等资料的研究,颇有收获。今将湖南巫家拳之发源李、冯两派传承及风格特点,概述如下,请同好指正。

巫祖与巫家拳起源
巫必达,字能履,福建汀洲府连城人氏,生于清乾隆辛未年(1751年)八月初五辰时,逝于清嘉庆壬申年(1812年)五月十七日申时,享年61岁。巫家拳嫡传之李、冯两家称其为“巫把式”(见冯氏族谱之七代丙生公传:。。摩邬(巫)把式之垒,以齐驱并驾,把式者,湘俗教师之称,而邬(巫)则此道中专家也。。。),笔者曾三访李家湾,李家后人皆称呼为:巫把式,巫家拳门人尊为巫家拳始祖。
有关巫祖的“字”,目前流传的为:字有能。然笔者认为,民国著名武术家、武术史家杨季子(湘潭人)于其《述怀》:“幼从李氏学邬(巫)家,桩步师从跛能履,掐吊六肘贵纯熟,阴劲刚柔相表里”。其一句“桩步师从跛能履”作了明确说明,可信度应更高。
巫祖家传少林武术,后学艺于福建南少林,其左足微跛。 据先师殷公福初(1899年—1990年)言:其足为师所伤致跛。又言:“当年巫祖艺成,与一外号“郭鹞子”的师兄弟出游江湖,“郭鹞子”闯江北,不知所踪,巫祖走江南,后落于湖南”。
关于巫祖所学为何种南少林拳,巫家拳门内说法不一,巫家拳嫡传李氏之巫家拳谱中“少林总论”一文记载:“。。三佰祖师自幼学龙门数代,苦功未不善迨,后与巫公交锋不及,逊谢不遑,于是俯首求教,往来数年,用费许殷勤,方得其洪拳枪棍心法。。”,该文指明:巫祖掌握的是南少林洪拳。
巫祖游历数省,参师访友,博取武林各流派之长,使其武功有了进一步的升华,将心得体会,与其南少林拳洪拳之风格特点及精妙手法结合内家功法,并结合自身脚微跛之生理特征,编创出一种内外兼顾、身心互练,可以从幼年练到白头翁,具有独特风格的南少林拳(见:陈洋生之《巫家拳术内功秘诀》)。
后辈为纪念巫祖,以其姓氏名拳,称:巫家拳,因巫祖出于南少林,故又称:南少林巫家拳。


巫家拳嫡传之李、冯两家
古云:穷文富武。巫祖落脚于湖南,一为传承其武功技艺,二为求得生计,授艺对象为当地较富裕家族,故有了后来称为李家湾的李家、霞湾的冯家等数家巫家拳嫡传。
李家湾位于株洲群丰镇江璜村(旧属湘潭),由上李家湾、下李家湾及中间的棚冲三地组成,呈弯月型依山而伴,为李姓世代子孙所居住。笔者曾三次走访李家湾,询问当地李姓老人,都言其李家于此地已居住几百年了,有称“大石围李家”者,实误。
据李家嫡传李浴师所撰《巫家拳宗师巫必达与李家传人》一文记载:清嘉庆初年春(1797年),巫祖时年四十六、七岁,个子不高,身材清瘦,面容瘦削,左脚微跛,一身布衣短打,惟两目炯炯有神。慕名访到李家湾李三佰家,李有四子:大魁大俊大秀大禄(习文),家承龙门拳术,当地负有盛名。李三佰为人贤达、热情好客、好谈武经,其三子(大魁、大俊、大秀)个个身高体壮,操习龙门拳术多年,然与巫祖交手,都为其精湛武功所折服。
李三佰父子要拜巫祖为师,巫祖见其父子习龙门多年,一招一式皆已定型,难改弦易辙,坚辞为师。然李家父子待为上宾,盛情款待,巫祖待三个月后执意离去,三佰父子见巫祖左脚不便,送毛驴一匹作坐骑,一百两白银作盘缠,十里相送,依依不舍。巫祖感其情义,临别许诺第二年某月某日来李家湾教授李家子弟,时乡人皆笑言:此一百两白银打水漂漂了。
然第二年约定之日,巫祖重义守信,如约来到李家湾并一住三年,自此,李家子孙得巫祖之巫家拳真传,成就巫家拳李家一派,现当地仍流传有:“城背冲的耍(刘家)、李家湾的打(李家)”之说。先师殷公曾言:民国时期,有一醴陵屠夫至李家湾寻仇,向乡人打探李家情形,乡人言:李家一屋的打把式,屠夫闻言遂掉头就走。
李家历代著名者:一代李三佰及其三子大魁 大俊大秀,二代李国镇(大魁之子,任曾国藩保镖)、李绍清等,三代李德一、李福二、李寿三等,四代李吉安(十三猫)、李福安、李策钦(李六公)、李筗钦、李籍钦、李籓钦、李根林、李贵林、李振林、李世林等,五代李德健、李德优、李植扬等,六代李浴师等。
约1802年,巫祖寻访至株洲霞湾(旧属湘潭)冯家。
据师门冯家传言:冯芳柏(柏一先生)家中殷实,开有石灰窑,初见巫祖,观其左脚微跛,其貌不杨,故不予理睬。然窑工围长条桌就餐时,巫祖于棚架上戏耍众人,众窑工大怒,纷纷上架欲殴之,巫祖上窜下跳施展轻功,冯芳柏方知为奇人,毕恭毕敬请为师,与冯南山(外传掐吊六肘)、冯植管(灯芯飞)承其艺。自此,冯家奉养巫祖十年至其病故,得巫祖之巫家拳真传,成就巫家拳冯家一派,(冯家传言,巫祖在冯家十年,常外出教授其他数家,具体待考)。
巫家拳冯家,分霞湾冯家与裕家湾冯家(霞湾祠堂分支)。巫祖首传霞湾冯家,前期以发展兴盛而扬名。后期以裕家湾班毛塘冯家为著名,其时,班毛塘冯家家族发达,人丁兴旺,巫家拳高手众多。如《中湘裕家湾冯氏族谱》之七代丙生公传所载:公众诸昆弟皆练习拳术,而公居其间,晨夕研究,挥手掉臂,伸缩自如,深得少林宗派。其兄弟有六:祖幸(冯笔生)、祖能(冯丙生)、祖觉(冯照初)、祖培(冯亮生)、祖善(冯义生)、祖周(冯莑生),其中以冯丙生最为著名。
冯丙生,派名:祖能,字寿廷,号丙生,清国学生,咸丰六年八月二十四日生,民国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没,武林绰号:连八胡子、老连八爹。武林所传言:班毛塘的扫手,就指冯丙生。
巫祖病逝后,由李、冯两家安葬,葬于湘潭河东原三都八甲地名裕家湾黑石头后高家冲尾(见:巫家拳谱抄本《拳棍秘诀》,此地为裕家湾冯家祖茔,),现当地尚有碑墓可考(现今巫祖墓碑为巫家第五代冯家冯作仕及颜子俊携徒于1979年新立,据附近乡人言:老碑于五十年代被埋于附近塘基下)。
关于巫祖墓地,李家另有一说:巫祖为李家所葬,埋于棚冲祖地。笔者三访李家湾,数位李家老人皆言,解放初,少时随长者进行过祭拜。李家后人曾带笔者上棚冲实地查看,但因五十年代变动,面目全非,已无痕迹。
冯家(霞湾冯家、裕家湾冯家)历代著名者有: 冯芳柏(柏先生)、冯南山、冯植管(灯芯灰)、大叶师傅(绰号,因其身材矮小,故名)、冯圃卿(冯一纸马)、冯维明(清赏赐巴图鲁)、冯丙生(连八胡子)、冯笔生、冯照初、冯亮生、冯义生、冯莑生、冯本敬(米虾公)、冯本仁(沙泥鳅)、冯桂秋、冯锡九(锡九盒子)、冯顺村(冯斌)、冯邵林(少林八)、冯弗林、冯作仕(冯四驮)、冯新华、冯福寿等。
巫祖艺成教授李、冯两家,巫家拳得以在此两家扎根发展,而处于清朝后期战事不断这一历史机遇,促成巫家拳的热血弟子奋勇从军,建立卓越功勋,从而使巫家拳声名鹊起,继而广传湖湘大地。经笔者实地走访、师门典故、查阅冯氏家谱及同好提供有关资料,概述一二。

咸丰二年(1853年)曾国藩为对抗太平天国起义,组建“湘军”办团练。李三佰之子大秀考进朝廷,后入曾国藩幕僚,立功建树。后大秀做大寿,曾国藩亲赠“五福同图”金字匾一块(大秀有五子),据大秀后裔李孟熙介绍,此匾毁于五十年代。
又:曾国藩慕名请李国镇相助,李国镇初未许,曾国藩一句:我死得,你总死的。李国镇及其侄遂投于军中,任曾国藩保镖,然曾部下将领不服,当庭比试枪术,以铜钱窜起挂于胸前、腹部、双肩处,不几招,李国镇将其铜钱悉数挑落,获得满堂喝彩而一战成名。大秀后裔李孟熙介绍,其少时曾亲见李国镇所遗留下来的双锏及大刀刀头。
笔者好友刘兄弟,为“城背冲刘家”后裔(李、刘两家为联姻关系),其奶奶之父为下李家湾之李振林(民国期间著名巫家师傅)。提供一刘家先辈资料:定一公四子,刘昌梅,字永清,清道光七年丁亥三月初九日午时生,自幼从外家李氏习巫家拳,尽得其精。同治元年,入郭松林部。同治三年,钦赐花翎参将,优先补用。同治六年二月十八日在湖北臼口力战阵亡。议给云骑尉世职,恩骑尉罔替,追赠副将衔,迎柩归乡,葬十三都六甲地名城背冲尾鹅鸭塘头直上与妻曹氏合墓同向有碑。又:刘昌梅之母为下李家湾李氏。
在查阅霞湾冯氏家谱资料中,笔者更查获到霞湾冯氏弟子冯维明因战功卓著,被清政府赏赐为“巴图鲁”勇号者。见:例授荣禄大夫陞贵公墓志铭记名提督,冯公维明,字薪传,号陞贵,生于道光十二年壬辰五月十三日亥时,卒于光绪三十四年戊申二月二十日已时,享寿七十有七岁。咸丰年间,粤匪猖狂,公奋武从戎,投效永清营,往来长江十余年,厥功甚伟,屡蒙胡官都杨曾彭保凑,职应总镇。。。。。光绪十年,帮办福建军务前陕甘总督杨,援闽乱。复徽公出在台北年余,事平叙功加记名提督,赏赐巴图鲁勇号。
正有了这一代热血的巫家拳弟子,凭借精湛巫家武功,奋勇从军,立下赫赫战功,并得到清朝廷“官方”肯定与赏识,使巫家拳术一时声名鹊起,呈现凡习武者,必习巫家,确立了湖南“四大名拳”巫家为首的地位。其后,众多著名巫家弟子如:民国著名武术家、武术史家杨季子、革命先驱黄兴、著名武术小说家平江不肖生以及民国湖南第一届国术考试巫家拳弟子所取得优异成绩和解放后众多巫家拳弟子所作的贡献,又为巫家拳锦上添彩。

巫家拳(李、冯两家)风格特点
巫祖当年传艺颇有特点,乃观徒之体魄个性或授以偏柔,或授以偏刚,或授以矮桩,或授以高桩,全因人而异,故巫家拳各拳路风格各异,各有特点。
李、冯两家皆承巫家拳之掐吊六肘、三叉六肘,然李、冯两家之巫家拳却风格差异颇大,主要表现于身势、桩法及劲力。
相传:李家多为种田之人,平素短衣长裤,故取矮桩,为内丁桩。 冯家多为读书之人,多穿长袍,为免长袍拖地,故取高桩,为丁八桩。
李氏巫家拳为矮桩,桩名:内丁桩。
桩法讲究:立地成桩,柔中寓刚。三门随摆,前后可变。丁不全丁,扁不尽扁。。。肩前盖膝,猿背猴胸。腰转如轴,臀重似山。前足探步,轻如推车。后脚蓄力,稳若钉地。。。前手稍出欲吊,后手微贴护胸。两脚好似双弓环接,两手犹如鹰爪勾连。(见:李氏巫家掐吊六肘桩势诀)。
技法讲究:心勤子午、起伏关照、丢臀送肩、消腰隐腿(中、下盘身法)、见风拿缝、沾肉分劲,擅长九封八闭与三十六偷、七十二骗(见:李氏巫家拳谱之问答篇)。
湖南巫家拳考究 巫家拳实战
劲力讲究:借人之力以为力,人有力则已有力(见:李氏巫家拳谱之少林总论)。

冯氏巫家拳为高桩,桩名:丁八桩。
桩法讲究:两肘向心,两肩向胯,昂首注目,伸腰藏胸,转庒如摆舵,立庒如钉桩。
劲力讲究:中五劲、内五劲、外五劲,三五一十五劲,劲劲相连,劲劲相合(见:冯氏巫家拳谱)。
身势讲究:天针对地针、起腾落腾与先天翻后天。
手法讲究:出手如绵、沾身如铁,手法连绵不断,劲断意不断,(见:陈洋生之《少林巫家拳术内功秘诀》)。
冯氏之巫家拳,传有:三叉六肘与掐吊六肘两路。 其家族早期甚为保守,三叉六肘只传族内冯家子弟,传外姓为掐吊六肘。故掐吊六肘于第一代冯南山外传,三叉六肘至第三代冯圃钦(冯一纸马)、冯本敬(米虾公)因终身未娶无后,为求生计,始广传外姓,其中以冯圃钦(冯一纸马)之高徒戴荣璋(戴七牛)传播最广。而冯本敬(绰号:米虾公,霞湾冯家)一支之称呼得以佐证:霞湾冯家保守,三叉六肘只传族内本姓,不许外传。而晚年冯本敬(米虾公)因生计所迫,对心仪弟子传以三叉六肘,唯恐族人怪罪,谓之为:掐吊六肘。故此支至今称:米虾公传掐吊六肘,实为:三叉六肘,且是目前巫家拳风格保持最原始的一支,但传承稀少。
巫家拳路皆以六肘为名,拳谱“十问师”记载:一问拳名六肘,如何不名六拳又不名六脚,请师说出原故。师答曰:拳名六肘,大有意味,盖六肘乃打之根源,非别的拳法可以推其至要,打则动其心,心则动其目,目则见之于手足,而手足无身法不能适其运,于六肘,均在身法,有前、有后、有高、有矮、有左、有右,故手足长短高矮,全以身法为主,乃不得不以六肘为名。故巫家拳路皆以“六肘”为名,现今主要拳路有:三叉六肘、掐吊六肘(六桩、八门解锁、连环扣等)、麒麟六肘、摆门六肘、田字六肘、七星六肘、正平六肘等拳路,器械有:巫家七步连针棍、巫家四方凳、巫家单刀、大耙、双锏等,气功有:罗汉功、丹田功。
巫家拳主要手法, 五吊:穿吊、枪吊、掐吊、插吊、泼吊五吊手, 六肘:擂、搁、扁、扥、摇、 撞六肘, 拳法有:大、小黑虎拳,三门罩拳、单罩拳、双罩拳、连环罩拳、连环炮拳、洗手拳、肘子攀拳、太子金拳、失桥罩拳十一样, 掌法有:三门掌子、吊手掌子、架手掌子、分寸掌子、封闭掌子、阳手掌子、连环掌子、单、双掌子、准手掌子、拄手掌子、失桥掌子十二样(见:冯氏巫家拳谱)。
其中“肘法”为巫家拳最奇巧又最具威力之技法,民国期间,冯家的“林哥”曾一肘“卧”倒两匹马而流传有“林哥的肘子,一卧如泰山,卧人人倒,卧马马翻”的趣事。
而腿法因巫祖足微跛这一生理特征,少有用腿,仅有:明尖腿、铲腿等少数几个腿法(如:李氏掐吊六肘只一铲腿、三叉六肘只一明尖腿),然腿法虽少,但用法奇妙,讲究“搭手起脚”(封闭住对方手再借力起腿,典型的南派少林拳风格)多击下盘,使人防不胜防。
有言巫家十余种腿法者,均系后人所创编,非巫家之本意,一笑了之。
又因巫祖足微跛这一生理特征,故巫家拳少有动步,少则三、四手,多则七、八手始动一步,给人“步履艰难”之感。其消卸全凭身法运作,其身法讲究“方圆 扁 侧 吞 吐 浮 沉”。
李氏巫家拳有身法之“四等功夫”之说: 一等功夫,身法救手、身法打人。 二等功夫,身法救手、手打人。 三等功夫,手救手法。 四等功夫,手救手,手打人,诸家老打是也。用力不用身法与巫家不相同,不足以论也(见:李家巫家拳谱之问答篇),可见巫家最注重身法。
巫家拳主要器械七步连针棍,为单头棍,有十七势半,因讲究“针力”故名。
何为“针力”?
《棍法秘诀》曰:棍园力固佳,然亦怕尖力直入。比如皮球浑圆一体,不受任何一方压力,然用针锋刺之,无不入者。又如两人纽棍,其力相等,若一人暗用直力前送必胜,于此可悟针力之作用,此七步连针之所由来也。
俗称:拳打分寸、棍打离合。 七步连针棍法讲究:“搓挪离合”“兜归尾”“尾归兜”及“兜尾归中”与“八卦掌诀”以及“运指法”的运用,其中以“地枪”为最,有:开手一地枪与收手一地枪,诀曰:其势有“上起下落无所不包之意”,故又有:“七步连针棍中王,万法归宗为地枪”之誉。
其中以冯家七步连针棍为最,冯家视七步连针为囊中之宝,历代高手辈出,轻不外传。冯家言:民国某著名巫家传人,得盛誉后颇为骄傲,其赴裕家湾班毛塘冯家面露傲色,被冯邵林(少林八)以一地枪将其棍挑飞。又对七步连针棍法最为有贡献者,当为霞湾冯家之冯顺村及其所著之《棍法秘诀》。
冯顺村,字先沐(1889年—1960年),后改名为斌:意为文武双全之意。因亲族故,师从“冯一纸马”,得其衣钵。1949年秋,佃居霞湾净山寺,从询棍法者甚多,恐其失传,特为录出,曰:棍法秘诀。
有甲:七步连针母棍、乙:说明、丙:质疑、丁:概论、戊:书后、己:附录共六章,对棍法(单头棍)之:法、理、用均作精辟剖析,堪称棍法经典,为后人留下珍贵的武术遗产。
今特录其“感怀”一首以资纪念:端居自笑未全贫,尚有诗书润此身。丹田工夫能却病,青灯活计不求人。长途尚欲驰千里,明镜何曾染一尘。闻得素心人聚首,畅谈佳句倍津津。
最后,引《南少林巫家拳内功秘诀》中一句:每一个(巫家拳)武术爱好者,都应该以认真谨慎的态度,对待自己从事的武术探索,遵循它的规则,在传授锻炼中,需要提高自己的武术水平,它的唯一途径,是锻炼—思考—再锻炼。希望有志英贤,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我巫家拳增添更加美妙的色彩。 (沧海一声笑) 2013年夏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2/121797.html

更多阅读

八极拳搏击实战硬功 八极拳实战高手进

2008-09-23 18:35八极拳搏击实战硬功 多年来,国内外诸多武术研究者,就八极拳的源流进行了艰辛的考证、探讨与研究。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各级主管部门、众多的八极拳研究会及一些名家编撰出版的有关八极拳的书籍不下十几种,相关

河南省苌家拳的生存现状与发展对策安彪 荥阳四中苌家拳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次,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河南省苌家拳的生存现状及发展对策.pdf40页后下载本文档吉首大学河南省苌家拳的生存现状与发展对策姓名安彪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民族传统体育学指导教师龙佩林 20100601 摘 要 摘 要武

解说八极拳 八极拳实战

提及沧州,便会想起武术,中国如此,外国亦如此。沧州武术历史长、练者众、名家多,还有一个特点,叫作“人有我会,人无我有”。其中以刚烈崩撼闻名中外的八极拳,便是沧州人的典型之作。一、渊源及流派八极拳,名之为拳,却非单一拳种,而是一个门派。

形意十二形拳实战散打应用 形意拳实战视频

一、龙形拳散打应用(一)上打下撩(伏地龙形)我以前手向对方点打,对方防手反击,我则后手里旋向后架格对方之手,接对方之势 ;前手着力对方防守之机,即向侧伏身反撩击打对方腹及小腹部,使对方失控,见机变招。注意:此招点打为虚,伏身反打为实,在突然变

声明:《湖南巫家拳考究 巫家拳实战》为网友问女何所思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