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中间业务与资本市场发展 资本市场法律业务

2月17日在2012中国私募基金年会上发表“银行中间业务与资本市场发展”演讲,以下是整理完善稿,请分享。

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根据主办方的安排,我今天的演讲题目是《银行中间业务与资本市场发展》,是一篇“命题作文”。我就围绕这一题目讲以下几点看法吧!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仍存较大发展空间

首先,让我们大致了解一下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状况。在发达国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大银行利用网络的便利,推行交叉销售,中间业务在各银行收入中占的比重日益增加。据统计,国际上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一般占总收入的40%-50%,有的银行占比更高,超过70%。美国银行业非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2000年为18.8%,2005年就到了42.90%。欧洲银行业的非利息收入2000年占总收入的比重为26%,2005年则达到39%。2005年德意志银行的营业收入287亿欧元,其中利息净收入68亿欧元,手续费收入为115亿欧元,占比为40%,成为该行最大的收入来源。

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发展状况如何呢?最近以来,媒体报道评论对银行中间业务种类众说纷纭,有的说3000项,有的说7000项,甚至有说3万项。自2010年来,中国银行业协会组织有关会员单位用时一年左右,对各家银行称谓不同而内容实质一样的项目进行合并清理,并公开发布银行服务项目总计1076项,其中个人业务276项,对公800项,共有226项服务免费,占比达到21%。

去年上市银行半年报发布以后,有媒体曾炒作上市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了“半壁江山”,那是将中间业务收入作分子、利润作分母比出来的,当然就夸大了。反映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发展水平的指标通常应为中间业务收入与全部营业收入的比值。据16家上市银行年报显示,2008、09、10年、11年(1-9月)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算术平均分别为9.7%、11.8%、12.5%、14.9%。由此可见,截止到2011年三季度末,上市银行的中间业务占比仅为14.9%。另据统计,2011年我国银行业非利息收入占比为19.3%。这跟发达国家40%-50%甚至70%相比,应该说还有很大差距,这也说明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仍存较大发展空间。

需要化解社会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误解

有关银行服务收费的问题,媒体集中报道及抨击性评论舆情已好几轮了。先是有关某教授说银行收费达7000多项的报道引起一轮舆情,然后是有关服务收费占“半壁江山”引起一轮舆情,再然后是有关“银行暴利”引起一轮舆情。每次媒体有关银行中间业务的一个报道出来,即使根据不足,甚至严重失实,都会引起舆论哗然,少则数十多则百千篇抨击性评论就见诸各类媒体。许多抨击可谓义愤填膺。跟着上来还有律师“为民请命”,要起诉银行。这反映社会对银行中间业务是非常不理解不接受的。

上面说媒体或学术界夸大了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数量及比重,其实问题不在夸大,而在多方面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存在一定误解。最大的误解莫过于,将中间业务等同于巧立名目乱收费。

这种误解不消除,如此舆情不化解,银行中间业务根本不可能正常发展。

要化解上述误解,银行自身要做很多工作。当前,应严格贯彻执行银监会关于整治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规范经营的电视电话精神提出的“七不准”,即不准以贷转存,强制设定条款或协商约定将部分贷款转为存款;不准存贷挂钩,以存款作为审批和发放贷款的前提条件;不准以贷收费,要求客户接受不合理中间业务或其他金融服务而收取费用;不准浮利分费,将利息分解为费用收取,严禁变相提高利率;不准借贷搭售,强制捆绑搭售理财、保险、基金等金融产品;不准一浮到顶,笼统地将贷款利率上浮至最高限额;不准转嫁成本,将经营成本以费用形式转嫁给客户,自查自纠不规范中间业务,做到规范经营。

相信只要真正做到绝不违规、最大限度尽社会责任、科学合理、质价相符、公开透明并给消费者或客户以充分选择,坚持不懈,定能化解社会误解。

发展中间业务是银行和社会都必需的

要消除上述误解,有一个理必须说透,这就是:发展中间业务是银行和社会都必需的。何以如此?

一是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商业银行的息差会进一步压缩,过度依赖存贷息差的盈利模式不可持续,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势在必行。据台湾银行同仁介绍,利率完全市场化背景下的台湾地区商业银行的利差已长期压缩在1.5之下,他们的银行已很难依靠息差生存。我国是一个超高储蓄率国家,长期以来储蓄率高于投资率,随着利率完全市场化的推进,必然是利差收缩,银行依赖利差生存不再,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势在必行。

银行中间业务与资本市场发展 资本市场法律业务

二是随着资本监管要求的提高,发展低资本占用型中间业务势在必行。本轮金融危机过后,全球的金融监管机构都进一步强化了资本要求。根据《中国银监会关于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明确了针对商业银行的三个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即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不低于5%、6%和8%。其次是引入逆周期资本监管框架,包括2.5%的留存超额资本和0-2.5%的逆周期超额资本。同时,增加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附加资本要求,为1%。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必须发展低资本占用型中间业务。

三是在金融脱媒大势所趋下,商业银行必须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才能获得新的生存发展空间。从世界范围来看,受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影响,不同国家的金融体系也呈现出不同的结构特征:大陆法系偏重商业银行,其金融体系为银行主导型;英美法系偏重资本市场,其金融体系为市场主导型。根据年初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发布的数据,截止2011年11月末,我国金融业总资产119万亿,其中银行业总资产108万亿元,占全部金融行业总资产的90.75%。在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去年前三季度社会融资结构当中,除企业债券、信托贷款和股票融资以外,来自商业银行的贷款(包括委托贷款在内)占比超过86%,这说明我国的金融体系属极端银行主导型。我国在“十二五”规划当中强调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显著增加直接融资的比重。同时,批准上海、浙江、广东、深圳等4地开展地方债试点,积极发展债券市场。根据审计署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末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共计10.7万亿元,其中有80%是来自银行信贷。这意味着如果地方债试水成功,巨大的地方政府债务今后也可能由银行信贷间接融资向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转变,整个社会融资结构面临变革。在金融脱媒大势所趋下,商业银行传统的盈利模式、负债结构、客户结构及风险管理手段都会产生深刻变化,只有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才能获得新的生存发展空间。

四是发展中间业务是社会必需的。这一点尤其需要向媒体、意见领袖和社会公众说透。坦率地说,简单将中间业务等同于巧立名目乱收费,是不科学不可取的。这需要从中间业务的定义说起。所谓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资产和负债业务的基础上,利用技术、信息、机构网络、资金和信誉等方面的优势,不运用或较少运用银行的资产,以中间人和代理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咨询、代理、担保、租赁及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经营活动。

再看一下中间业务的构成。对个人项目七大类:人民币结算业务、代理业务、银行卡业务、外汇结算业务、理财业务、电子银行业务、其他业务。对公项目十一大类:人民币结算类、代理类、银行卡类、外汇结算类、投资银行类、理财业务、融资担保业务、电子银行业务、资产托收业务、离岸业务、企业年金等其他类。

上述这些项目,都是百姓生活、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真实必需的,而且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日益增长的。试想10年前,我们能通过银行缴纳水电费,能在银行买保险、基金,可以在满街的ATM上随意取款吗?那时我们如果要办理异地汇款,可能要等上7天才到账,而今天即使远隔千山万水我们也能做到实时到账。银行卡凭借安全、高效、便利、快捷等特点,已经逐渐取代现金、支票等,成为最重要的电子支付工具,而其年费才10元钱。商业银行借助现代技术,推进自助银行、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电视银行、POS终端等服务渠道建设,通过电话、互联网、手机等多种形式,让百姓享受到24小时多层次、多渠道的全天候服务。网上银行仅从转账功能来说,从行内转账发展到跨行转账、到超级网银,使个人网银能够跨空间、超速度前行,为持卡人带来越来越多的方便。再比如,有了“通存通兑”之后,银行服务不再受物理网点和环境的限制,客户与开户银行签订“个人存款通存通兑服务协议”,然后就可以在开户网点以外的其他银行的营业网点办理相关业务,持A银行存折完全可到B银行或C银行办理存、取款,而不必再像以往那样,将现金在不同银行间“搬来搬去”,使普通百姓享受到了超值的银行服务。而收费标准是“按金额的0.1%-1%收取,最低1元,最高200元”。还比如,保函类业务项目,原来仅是简单的区分为融资性保函、非融资性保函,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及服务的细化,保函类服务就划分为工程保函、投标保函、预付款保函等30多个品种。

诸如此类,都能增加大众幸福、提高企业效率从而增进社会福利的。因此,我还是坚持那句话:只要质价相符,尤其能给消费者或客户带来超值享受,能够增加大众幸福、提高企业效率从而增进社会福利,那样的中间业务就是多多益善。

银行把握好资本市场机会或能避免“恐龙宿命”

上个世纪末,比尔盖茨说,“传统的商业银行将成为21世纪的恐龙。”他主要就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而言。如果说,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就能让传统商业银行成为恐龙,另加资本市场发展及相应的金融脱媒,不更会那样吗?传统商业银行确实面临严峻挑战。

商业银行能否避免“恐龙宿命”?我以为,还是有机会的。机会就在资本市场。大致梳理了一下,有八个方面的机会:

一是伴随资本市场发展的投资银行业务机会。随着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面临着快速发展的机会,越来越多的客户已经不满足于传统的存贷款业务,而是要求商业银行提供银行间市场承销经纪与交易业务、企业并购、项目融资、财务顾问、银团承销安排管理、工程造价咨询等业务,大力发展投资银行这一战略性业务已成为提升盈利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二是伴随资本市场发展的资产证券化业务机会。通过贷款转让、贷款互换等工具,商业银行可以更为有效地管理信用风险;通过发行债券、证券化等工具,商业银行可以更有效地扩充资金来源,管理流动性风险,同时也伴随相应的中间业务机会。

三是伴随资本市场发展的新型融资业务机会。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交易中必有对流动性的需求,比如,机构新股申购、基金公司融资、券商承销、企业并购等对流动性资金的需求,银行将有机会延伸其传统信贷业务优势,为其提供过桥贷款等融资服务。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以及券商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券商将可以证券质押的形式为客户提供资金,银行可以借此开展针对券商融资融券业务的新型资产业务。同时随着证券品种的日益增加以及证券市值的不断扩大,银行的证券抵押贷款业务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四是伴随资本市场发展的支付结算业务机会。以证券市场的清算服务为例,商业银行可大力发展的领域包括,一级清算服务—即法人证券公司与沪深证券交易所中央登记公司之间的证券资金汇划;二级清算业务—即法人证券公司与下属证券营业部之间的证券资金汇划;三级清算业务—即个人投资者在证券营业部资金账户与商业银行存款账户之间的证券资金汇划。可以说,资本市场越发展,这方面的机会就越多。

五是伴随资本市场发展的托管业务机会。我国商业银行从1998年开始此项业务,目前,托管产品包括证券投资基金、企业年金、保险基金、券商集合理财、QDII、QFII等,产业基金、私募基金、股指期货基金、对冲基金、外汇和掉期基金等近年也纳入到托管业务的范围,托管银行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托管业务专业委员会17家成员单位提供的统计汇总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末,我国托管市场资产规模达13.87万亿元,同比增长49.79%;2011年四季度实现国内托管费收入39.58亿元,2011年全年实现托管费收入143.32亿元,同比增长54.90%;商业银行发展托管业务,能够有效提升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经营水平,改善业务收入结构,提高低风险业务收入的比重。

六是伴随资本市场发展的同业存款、企业机构大额存款业务机会。资本市场发展在分流银行储蓄存款的同时,相当一部分将以证券公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自有营运资金存款,登记公司自有资金、清算备付金、验资资金存款等金融机构同业存款以及企业存款的形式回流至商业银行。经验表明,金融机构同业存款的增长与资本市场发展具有较明显的相关性,资本市场发展越快,同业存款的增长也越迅速,规模越可观。

七是伴随资本市场发展的个人、企业理财业务机会。据统计,理财产品的资金募集从05年2000亿、06年4000亿、07年1万亿、08年3.5万亿、09年7万亿发展到2010年的13万亿,截至2011年11月,募集量达到25万多亿,品种超过2万个。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不仅成为平常百姓对冲“负利率”的首选,也成为上市公司利用闲置资金投资的主要方式。截至12月31日,2011年共有87家公司发布关于利用自有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的公告,累计投资总额高达304.7亿元,其中除少量信托计划、基金外,绝大部分理财资金的投资标的为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规模达到255.25亿元。截止2011年三季度末,债券及货币市场类理财产品占比23.58%,国内资本市场类仅占2.09%。随着资本市场发展,与资本市场挂钩的理财产品数量必将增加。

八是伴随资本市场发展的企业现金管理、资产管理等咨询类业务机会。证券品种的增加,有利于商业银行进行多样化的资产组合,降低代客理财的投资风险,增加银行理财产品的市场吸引力。随着金融投资品种的增加,企业资产选择的机会增加,投资的专业性将增加,企业将更多地求助于专业机构对其进行现金、资产管理,为银行发展相关业务提供机会。

只要我们的商业银行把握好上述种种机会,从金融体系的极端主导者转变为资本市场的积极参与并适当主导者,就可能避免“恐龙宿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2/121221.html

更多阅读

银行中间业务国际经验及比较分析 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分析

银行中间业务国际经验及比较分析美国和香港的经验表明:(1)利率市场化是中间业务发展的重要催化剂和推动力;(2)资本市场的繁荣和直接融资的发展促进了中间业务结构的升级;(3)并非所有银行都能均等受益于中间业务的发展,客户群、渠道、产品创新

银行中间业务有哪些 瞄准中间业务 多家银行抢滩养老金融

     随着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渐渐加剧,“养老金融”业务开始在银行间兴起。  6月上旬,建设银行表示将发挥综合化经营优势、大中小客户并举加快养老金业务发展;光大银行则宣布,要打造养老金融综合服务的理念、战略规划以及重点产品

中信银行托管业务 中信银行 多元化营销托管业务

     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复杂化加剧, 国内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波动日趋频繁, 中信银行托管业务在过去的几年里积极转变业务发展思路, 延展业务运作空间, 拓展产品营销渠道, 对市场进行了精细划分, 不断探索产品创新与服务升级, 实

并购与资本市场 白酒企业如何应对资本并购

    白酒行业与资本结盟的大幕早已拉开,从早期的帝亚吉欧“吞下”“水井坊”,成为倍受瞩目的白酒外资并购第一案,“稻花香”以资本并购方式实现对“关公坊”、“昭君”的整合等等,到这两年的“洋河”并购“双沟”完成苏酒两大名酒

商业银行投行业务案例 商业银行应善用三大投行工具

 文/方堃   王斯奇  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企业债如同三把锋利的宝剑,在成为商业银行创新金融业务、打开企业直接融资平台有效途径的同时,也为商业银行增加了中间业务收入,并且为商业银行发展直接融资业务指明了方向,增强了商业

声明:《银行中间业务与资本市场发展 资本市场法律业务》为网友烟雨扶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