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里收录的信件为心密灌顶师齐志军老师与心密三祖元音老人之间的部分书信集锦。信件内容基本展示了齐志军老师从心密求法到证道之间的所有历程,其每一步都有元音老人指导开示的印迹,故拟书名为《印心之旅》,暗契心中心法以心印心的无上密意。
此书非流通版。收藏原因:一者齐老师的证道精神能令我等生起无上奋进勇猛之心;二者元音老人的精彩开示能令我等如法修行直至彼岸。常阅之则福慧增长,法喜充满。
南无古鲁贝,南无布达雅,南无达尔嘛雅,南无僧嘎雅!
顶礼南本上师元音阿奢黎,顶礼南无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金刚、护法神!顶礼齐老师及一切心密传法老师!
愿此生速开智慧成佛,救度众生,不求余果!
心如 心定 敬上
佛历 2551年4月30日
第一封
尊敬的李上师:
这是弟子试拟的几条,恳请您在弟子该接受的内容上划个记号邮回,弟子感恩不尽。
1、你与此法无缘,不必再来信了。
2、你与此法无缘,当传你别法。
3、你与此法无缘,当向XXX求法,地址是XXXX。
4、机缘尚未成熟,待XXX时日后,再来求法。
5、你必须习学某法之后,才能受此密法。
6、你必须习学XX时日后,才能前来受法,过时不授法。
7、你可以随时前来受法。
齐志军
1989年XX月XX日
++++++++++++++++++++++++++++++++++++++++++++++
【永寿童子】这是老师第一次向元音上师求法时的信件?无乃太谦恭乎?!
【LVM】是的,是第一封信。有的信件丢失了,这第一封却保留下来了。
第二封
志军仁者:
阁下学佛心坚,求法心切,感人至深!以修道贵一门深入,拳拳服膺,锲而不舍,方能相应。切不可见异思迁,朝修夕改;更不能见师即拜,见法即修,贪多而浅尝。否则,虽弥勒下生,恐亦无成就之日也。以阁下之机,似应修“气、脉、明点”,俟有所得即进修“大圆满”,则成就必速。阁下既已拜王老师,则求王老师就近赐教,何必远来沪上,另求新师,重起炉灶哉?心中心法虽佳,但与禅宗相合,宿世无修禅根器者,不能相应。以该法无相,不似其他密法,有相可依,而且修坐时长,手印难结,行者大多畏难半途而退,白吃辛苦,徒劳无功,良可慨也。阁下如一心求心中心法,不畏辛苦,不怕艰难,可请徐恒志老师传授。徐老师住“上海某某路某弄某号”。徐老师与余同一师承,功夫、道力均较余优深,如得伊指授心中心法,当不能有误阁下也。余因年迈力衰,早已不再传法收徒,不情之处,深望原宥!汇款50元暂存我处,如阁下愿从徐老师学法,他也肯传法给你,即将此款转供养他。否则,遵来函所说,代作佛门善事,为阁下造福。勿复。即祝法喜充满。
李鈡鼎合十
1989年3月6日
++++++++++++++++++++++++++++++++++++++++++++++
【永寿童子】上师的文风谦虚、得体、诚恳,真的很少见。另,遵《佛心经》言教,心中心法应该是三根普被,为何元音上师说“宿世无修禅根器者,不能相应”?
【LVM】哦!上师说法,应病与药。是我在去信里表明,我已从王治上师那里求得“四加行”,所以上师说“修道贵一门深入,拳拳服膺,契而不舍,方能相应”。刚才你不是说我“无乃太谦恭”么,我去的信中无一丝禅味,故而老人讲“宿世无修禅根器者,不能相应”。
第三封
志军仁者:
王治上师,当今大德,阁下即蒙摄受,佛缘非浅,福德无涯,依之开顶传法,将来定能圆满成就,似不必再来上海,远求他法。末法时代,众生根机陋劣,修净土,求生西方,最为当机。阁下如能一切放下,勤念弥陀,其他一切法门,均可置之度外,以生得西方,亲见弥陀,不愁不得佛果也。心中心法虽好,但也不出净土范围之外,也等于往生诸佛净土。阁下心恋此法不舍,可依我前函介绍,往求徐恒志老师。他肯传授,即能满阁下心愿而无负阁下矣。末法众生,舍往生净土外,修其他任何玄妙法门,俱不能一生证成圣果,了脱生死。望阁下勿好高骛远,河汉斯言!我以年迈卧病,不能说法传授,恐有误阁下。因传法后,要为阁下负责到底,非同一般皈依灌顶后即完结,故不能再授徒。不能接纳阁下,尚望深体愚衷,见谅勿责为盼。汇款50元,第二次来函说供养我,不敢接受。兹从邮局原款退回,请查收。即祝法喜充满。
李鈡鼎 1989年某月某日
++++++++++++++++++++++++++++++++++++++++++++++
【永寿童子】看上师的回信,似乎中间遗失了几封老师的去信。
【LVM】前一封和这一封去信都遗失了。前一封汇报从王治上师求得“四加行”之事,这一封汇报我以前念佛修净土之事。
【永寿童子】为什么末法时期无证果者?而且是“俱不能”,都不能证圣果?那不全完了?
【LVM】哈哈!这些话都是我在去信中表露出来的。老人就我的观点,不夺我的方便,以使我能塌下心来修净土。
第四封
志军仁者:
阁下如此执意,又将50元汇来,使我心中非常不安。阁下如无尽意菩萨,我更不敢与观世音大菩萨匹比,本待将此款再退阁下,又恐有伤阁下自尊心,只好按照来函所说,代作佛门善事,将此款与某某山普净莲社,修缮大殿。俟彼方来人,取得收据后,再将收据寄给阁下。我现在卧病在床,委实不能与阁下灌顶传法。如因缘有在,病愈精神复原,当另函约期,请阁下来沪授法,以满阁下之愿。勿复。即祝,精进无碍
另:邮票附退。
李鈡鼎 1989年3月30日
++++++++++++++++++++++++++++++++++++++++++++++
【永寿童子】老师是无尽意菩萨的化身,上师是观世音菩萨化身?
【LVM】我在去信中举例,佛令观世音菩萨受无尽意菩萨的供养,以此例求上师接受供养。所以上师提到两位大菩萨。
【永寿童子】老师写信还给上师附邮票?哈哈,给退回来了。
【LVM】是的。后来再去信,我就附上回信的信封,贴好邮票,连地址也写好,这样上师就可以直接寄回。 ^o^
第五封
志军仁者:
汇来50元,已为仁者捐献某某山普净莲社修建大殿。兹将相关收款凭单随函附上。另外随上次信寄来的8分邮票25枚,亦随函附退,请查收。以后,任何物事请勿寄来!我一概不收。我现在毛病已见转机,还须静养,夏、秋一过,冬天来临,可望痊愈。阁下如决心修心中心法,可于冬天来沪;如已随王治上师学修破瓦法,即专修该法,勿来沪学心中心。因修持贵一门深入,不可杂修,修法一杂,终必一事无成,不多说了。祝你法喜充满
附:50元捐款收据一张。
中丁
1989年5月3日
++++++++++++++++++++++++++++++++++++++++++++++
【永寿童子】学法弟子心诚,上师身体就“见转机”了!还要等冬天再给灌顶,看看师心是否坚如磐石。看来我等得法是太容易了。
【LVM】以前我得念佛法门很容易。一直念,一直念,也曾念到梦里不忘佛号,但我仍然怀疑临终能不能生西,我不敢自瞒。后来才知道,这是我根性使然,是法门对不对机的问题。从王治上师那里求得“四加行”也没有太难,尝试一下也有颇多的感应,也是根性使然,总不能坚持下去。求心中心法的确不容易求得,但无论多难多苦,我都乐意坚持修下去,这大概也是根性使然吧。
第六封
志军仁者:
仁者能依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发愿成佛度众生,足证宿置善根,誓愿深厚,曷胜欣慰!心中心法属无上心密,看是密法,实是禅法,因其无相,直证心地,与禅毫无差异。虽入手略有不同,但以佛力加持,较参禅容易证入。但亦需精勤修习,非轻易可致也。仁者如能于受法后,不论在座上或座下,时时处处勤苦修习,证入悉地,自可操左券。于证入后可随愿往生十方净土,是又与净土宗相吻合矣。俟冬日到来,当函约仁者,来沪受法。顺祝康乐。
中丁
1989年8月27日
++++++++++++++++++++++++++++++++++++++++++++++
【永寿童子】非常想看老师的去信。
【LVM】也丢失了。
【永寿童子】请问老师,何谓悉地?
【LVM】哦!是我在去信中引用了藏密的名相。去王治上师那里求“四加行”之前,看了一些藏密的资料,不知不觉用上了。我用什么词语说话,上师也用这类词语,是为了使我能懂。其实,“证入悉地”也就是“明心见性”的意思。那时候不能跟现在相比,那时候心密没有流通资料,连《略论明心见性》也没有流通呢。
第七封
志军仁者:
来函所言甚当,说唯心唯物,俱是半边窍。心本即物,物本即心。心物既非一,亦非二。以非二故,说即心即佛;以非一故,说非物非心,以有二即非也。又心乃最大之能量,一切事物唯能量无从产生,而事物无不返化能量。故经云:“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归还此法界。”明乎此,时时绵密保护此妙明真心,不使尘劳遮掩,不为物境玷污,即正修行也。所有念佛、持咒、参禅等等法门,俱不过达到此“保护真心”——不让妄念流浪之手段而已。故在诸种法门中,以禅宗最为快捷了当,以其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故也。其他法门都须多跨几道门槛,较为迂缓。仁者如信得及,即此来问法的,发大誓愿的,拟成佛度众生的,即是仁者的真心;整日在面门放光的,举手动足的,即是阁下的本来面目。则其他法门不修而得矣!尚何拟来沪学心中心法哉?如信不及,现在天气已渐风凉,可先修“六字大明咒四臂观音法”一个半月,每天早晚各坐一小时(如能坐两小时更佳)。咒文:“嗡嘛呢呗美吽”!手印为大莲花印:双手合掌,食、中、无名三指分开,大指和小指头仍相拄,腕也相靠,即成。手印举在当胸,以黄布遮盖。修法完毕,举在顶上散印。(此印有三点相靠,即大指头、小指头与二腕,其他三指,食、中、无名,分开成大莲花开敷形。)修完一个半月,再来沪学心中心法。不多说了。
祝你成就!
李鈡鼎
1989年某月某日
++++++++++++++++++++++++++++++++++++++++++++++
【永寿童子】多次听上师以“能量”形容“佛性”。这里,到底仅仅是个比喻?还是现代科学中所说的“能量”之涵义,就是佛教中“佛性”的意思?
【LVM】是打比方,并非“就是”。
【永寿童子】最后一段,可谓“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了。
【LVM】是啊!看这一句:“何拟来沪学心中心法哉”!然而,我从无始劫来的妄想执著,积习深厚,就象“冰冻三尺,非一日能融”一样。尽管知道水即是冰、冰即是水,却仍然不能流动。所以我还是恭恭敬敬地求法、老老实实地修法。
第八封
志军仁者:
你能偶尔体会到真如佛性,顿觉身轻心融,快意无比,虽时间不长,于不知不觉间即逐渐消失,此亦不易矣,非宿世深植善根,曷可臻此!古人悟道,亦如击石火、闪电光,非能长时间保持悟道光景。也须于悟道后,长期绵密保任,才能打成一片。赵洲和尚云:“老僧除二时粥饭外,四十年不杂用心,才打成一片。”龙牙禅师云:“修道须先有悟由(即开悟),还如曾斗快龙舟(即悟后真修,绵密保任,除执著、妄念习气),虽然旧阁闲田地,一度赢来方始休(虽然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但须习气除尽,圆证究竟地,方可息手也)。”尤有进者,尔真体会到真如妙性,则一切妄念,皆是真心。以无真不起妄也。如波本是水,无水何由成波?明此理者,见波即见水,不为波所转;同样,悟道者,见一切境、相、妄念,即见性,不为境、相、妄念所牵。按心密说来,妄念起处,犹如水上绘图,一笔起处,绝无痕迹;行者应于妄念起处,认识本来!六祖云:“真见性人,抡刀上阵,亦是见性!”即此意也。最后,再为你介绍一则公案,助君明悟释疑。昔真净禅师师徒共阅《楞严经》次,至释迦佛云:“我若按指,海印放光!”徒问师曰:“释迦佛意旨如何?”师曰:“释迦佛好与三十棒!”徒曰:“佛有何过错?”师曰:“要按指作么?!”意即“海印”——真如妙性——无时不放光,不管按指不按指也。徒曰:“虽然如是,争奈偶一举心,妄念纷飞!”师厉声喝道:“咄!也是海印放光!”徒于喝下大悟曰:“啊!我几十年在这里错过!”你看,古人悟道,如何痛快便捷,还会为妄念牵绕、境相转夺否?因一切境界、妄念皆真心也。在一切境相妄念中,只见真心,即不见境相妄念矣;不见境相妄念,而非无境相妄念,则一切境相妄念皆化妙用矣。仁者能于此妙悟吗?
勿复。顺祝法乐。
另:下次寄信不必寄挂号。
中丁 1989年9月30日
++++++++++++++++++++++++++++++++++++++++++++++【永寿童子】电光石火的一刹那,能荐取本来的,就是有智慧的人了。其实那一霎那烦恼消陨,很多人都体会过,只是不知所以然。是智慧不足吗?
【LVM】错过诚可惜,认着也是瞎!错过犹如“鹞子过新罗”,认着好象“把驴鞍桥当成阿爷下巴颏”。
【永寿童子】上师问:“仁者能于此妙悟吗?”敢问老师当时如何回他的?
【LVM】哈哈!说能则触,说不能则背。这不触不背的,又该如何开口呢?
第九封
志军仁者:
来函所说甚当。但“身轻心融”之快感,仅为半脱光景,乃过路客人,尚非全脱、真心豁露之主人公。故时隐时现,不能成片也。仁者有此善根,再加勤苦精修,不难打成一片。关于“先修后悟”和“先悟后修”,大有差别。先修后悟者,悟前之修属盲修;先悟后修者,悟后之修乃真修。先修后悟,如人在暗室,不知何处有污秽,不见什物如何零乱,无从着手打扫、整理,故为盲修;先悟后修,如室内电灯打开,照见零乱、污秽所在,易于整理扫除矣。又先修后悟,看来多费了些时间,但多走路,脚力健,不易绊倒;先悟后修之悟,多轻浮,遇事不得力,易于摔倒,故须悟后真修,精勤扫荡旧习,方能圆证菩提,与果佛同行也。我现在迁居杨树浦路渭南路26号。嗣后寄信,迳寄该处。不日即到11月,在你方便之时,来沪受法可也。勿复。顺祝 康乐精进
中丁 1989年10月29日
++++++++++++++++++++++++++++++++++++++++++++++【永寿童子】我觉的,身心彻底化空明心见性者,与一念断处荐取本来者,只是力量的区别。上师“半脱”、“全脱”之说,也是方便。
【LVM】哈哈!何止啊!即三藏十二部经、八万四千法门、三大阿僧祗劫修行,不也都是方便吗?
【永寿童子】所谓祸福无定。依上师之言,没悟的也不用着急,磨刀不误砍柴功,“多走路,脚力健”。曾见许多略对心性有体会的,便轻浮躁动得无边了。
【LVM】是啊!若能克服浮躁、发恒久心、锲而不舍、一门深入,即生成就有何难!
第十封
志军仁者:
学佛贵心专、诚、恒、稳。不可偏急,亦不可徐缓。仁者品质纯真,善根宿植,专一修行,日后自有成就。三昧耶戒者,平等、誓愿、警觉、不违越、除垢障之义也。仁者既已发大誓愿,且于灌顶时已代除垢障,则于平时多多警觉观照,修成正果,平等度生,不违此愿,则得三昧耶戒体,真持三昧耶戒者矣。岂徒具虚名可比哉?!修法一上来勿须过急,看时间订课程。如空闲时多,可修二座,否则,每日修一座即可。修时脚麻、疼,可稍挪动,惟手印不可倒、散。至于持咒,原则是不停,但如入定,持至不能持时,则顺其自然而停念。初坐定相,若昏若昧,有如入睡,但有知觉,非如昏睡无知,此时不可提起精神,起心重新念咒,只随其下沉之势一放,则安然入定,身心化空矣。如一警觉,起心重念,则又出定矣。但如昏睡无知,则须振奋精神,出声持咒,驱散睡魔。二者之间区分微细,望仁者善体纠之。至于打坐的次数,不必固定,有时坐一座,有时坐两座均可,但每日必须保证坐一座。不可一天不坐,下一天补坐两次。一天坐两座时(指六印坐满后),第一座坐第四印,第二座即坐第二印。如再加多,只加四印,不加二印。坐中如有问题,随时来函询问。余非吾所能及。顺祝前进不息
中丁 1989年11月8日
++++++++++++++++++++++++++++++++++++++++++++++
【永寿童子】这是老师灌顶后上师的第一封回信吧?灌顶时间应该是1989年11月初。
【LVM】是的。我去信中提到向老人求金刚三昧耶戒,所以老人回信提到三昧耶戒。
【永寿童子】上师更强调心戒。
【LVM】哦!老人的意思是不图虚名,只求实际。并明确指出:“修成正果,平等度生,不违此愿,则得三昧耶戒体,真持三昧耶戒者矣。”
第十一封
志军仁者:
你于静中涌出的一段文字,似是而非,以后不可遐想,更不可涉入任何境界,方能与妙体相应,打开无漏智慧也。净土法门乃教非宗,密虽亦通宗,但须看是何密法,以密法庞杂,通称密教,不称宗下,唯独禅称宗门。以“宗”乃中心、目的地、真旨之意,非方便、次第法可比也。至于四加行,乃法相宗所立五位之第二位。第一资粮位,即三贤位。第二即此加行位。所谓暖者,即历过三贤,“圣火”未发之初位;顶者此时或上或下,如在山顶可上可下,功夫至此,如上则至忍位,如下亦可能落入地狱;忍者,功夫坚定,只上不下;世第一,乃世间有漏法之最高最上之法也。此位乃三贤位过渡于初地之四善根,故定为加行位。忍法,虽亦有上中下三品,然毕竟不似暖、顶二位会下堕至三恶道也。其后之三位,即一,见道位(明心见性是)。二,修道位(悟后真修也)。三,究竟位(证成佛果也)。故见性始登初地,尚须努力修习,除尽旧习,方能圆证果佛。望仁者勉之!打坐切忌有心等待入定、开悟、现圣境等等,以有心即是妄念,一有妄念,非但不能开悟,定亦不能入矣。定时不能“觉”,一觉即又出定;更不能着圣境,着境便成魔。慎之!慎之!坐二座的时间不够,第二次可坐“便印”。即右手按在左手上,以右大指捏右中指指尖,放在大腿上即成。勿复。
即祝精进不懈
中丁 1989年11月29日
++++++++++++++++++++++++++++++++++++++++++++++
【永寿童子】何谓四加行?“忍位”是什么样的境界啊?
【LVM】是我在去信中说到了四加行,老人用法相宗的教义启迪我,以使我能明白汉传佛教的博大精深。这里所说的“加行位”,并非藏密“四加行”,乃法相宗所立五位之第二位——加行位。这五位是: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究竟位。前二是凡位,后三是圣位。加行又分四个位,四个加行位就是“暖、顶、忍、世第一”。忍位的境界老人已经在信里说了。
【永寿童子】见道、修道、证道,次第明晰,都是老歌新唱。
【LVM】哈哈!不唱走调者才是好手。
第十二封
尊敬的恩师:
祝您少病少恼常沐法乐 愿您转妙法轮度诸众生【志军仁者:所有问题,均在来信相关问题下解答,以便对照阅看。另,附寄先师法照一桢。】 修持记录:11月24日:二印第五座。似昏沉。【若昏若昧而有知觉,手印不散,持咒不停,乃定非睡,可任其沉下去,不要动他。】11月25日:二印第六座。无名指又痛。【痛即消障,障除则慧开。】 11月26日:二印第七座。无名指仍痛。11月27日:二印第八座。无名指痛感不明显。11月28日:三印第一座。于头指、中指两指间出头的无名指并不弯曲。成印后无名指高于齐头之四指。记得在沪学时,无名指并不高出。拟将无名指弯曲而低,不能成。便暂依高出修之,俟师父信示。【无名指应稍弯曲,不可高过四指。】11月29日:三印第二座。指无痛感。11月30日:三印第三座。分不清是昏是定,念头似未断。【不要分辨,只要咒不停,印不散,即是定。初定似昏,细念亦未断。】12月1日:三印第四座。座中偶尔听到“轰”的一声,印抖动一下(未散),惊觉而清醒过来,便重念咒。这种情况前若干座也发生过。【一惊觉,便出定。时间久了,便不以为意而安住定境了。】12月2日:三印第五座。不觉时长,不知是昏是定。若说是昏,尚有知觉,觉得如梦如幻,似有人活动。若说是定,尚未断念,念头时隐时现,咒语似念外独存,口停心诵。今天是星期日,不似平时之忙碌。早饭后闲暇坐而休息,陷入冥想,不知不觉午时便至,事后也不知究竟想了些什么。【初定似昏,久久则明,于明细定中,忽然脱落,则内而身心,外而世界,皆化为乌有矣。有念不住——即不停留,即是无念。真到不住时,细妄一断,则证入无念真境矣。】12月4日:三印第七座。往日靠计算器闹时催醒,今日却未醒来。及至警觉而起床,已5点40多分。若6点入座,必须到8点,上班已晚。宁迟到也要保证两小时,否则今日难补。竟坐至8点12分,虽迟到而未误修持。上班虽晚,于工作也无大误。以后要用双铃马蹄表催醒。晚加修“便印”少时,有热感。师父信中所说“便印”与法本上“定印”极其相似,不知二者是一是异?【是一非异。】弟子平时阅读经论较杂,于静中杜撰一段文字,可能是对散乱名相之自然梳理。弟子于不知不觉中堕入想阴而不自知。蒙恩师赐函开示,弟子再不敢遐想。弟子发愿供养恩师之圣容,跪请恩师寄照片一张,以满弟子之愿。【不用供养。我师相六公现在兜率,兹附寄法照一张,俾你供养。】12月5日:三印第八座。法本上讲第四印云:“其座须结跏亦得验。”故拟跏趺。【结跏者,跏其心也。心果不动,睡上亦得验,何况坐哉?】下午大便过,晚饭前又有便感,提肛一忍,尾闾附近似针刺般疼痛,大便感消失。以前看过关于“周天”的气功书,不作病解。俟师父信示。【修法要换肚皮,即腹泻,将以前宿秽一起泻尽,则气质清净,易开慧矣。以后要便即便,不要忍而不便。】12月6日:四印第一座。不昏沉,轻安。12月7日:四印第二座。昏沉入睡,印抖惊醒,印未散,但变形,复好,振作精神再念咒。【假如散了,也可重结。】12月8日:四印第三座。跏趺不能坚持到底。双跏散,痛麻感消失后,就取单盘,时而换腿,不知这算不算“掉举”。若是“掉举”,则座座皆曾掉举。俟师父信示。【不能双趺,还是单盘,以免多动而不能入定,失其功用,则要好反坏矣。】
弟子 齐志军 顶礼 1989年12月某日
++++++++++++++++++++++++++++++++++++++++++++++
【永寿童子】顶礼老师。如一切心中心弟子一样,老师初修法时,也是如此惕惕厉厉。
【LVM】我并不是利根,若不惕惕厉厉,今生就无望了。
【永寿童子】心中心法真的很奇特,初修便不同。境界多在初期,渐渐的倒平淡了。
【LVM】也有牢固执著这些奇特光影者,不肯平淡,尽管也把“平常心是道”说得嘴滑,总是不肯平常。
第十三封
志军仁者:
初定多昏,久久则明。前已言之,兹不再赘。大月15日修九座,须于六印修满后为之。九座分三次修,每次修6小时。第一次,14日夜里12点上座——晨6点。第二次,晨8点——下午2点。第三次,下午4点——夜里10点。每次相隔二小时,吃饭经行,大小便利,但不可讲话。座上手印不可松散,应坚持到底。初定皆不能专注,以“觉”得快也,久久习惯,就不以为奇了。师公俗姓王,讳相六,法名仁知,海盐人,单位交通部邮电司司长。于北京随太师公大愚法师修习心中心密法,打七时开悟,得太师公心髓为传法弟子。于北京、天津、上海、杭州、宁波、无锡、苏州等处创建印心精舍,弘传心密,弟子不下数万人。我现在没有照片,无可奉赠。 又,不倒单有两种:一是坐着困,不横下身来睡。二是有定功,不要睡觉。但真有定功者,亦不取坐相,你看《六祖坛经》就明白了,定力不够时,还以睡足打坐为好。不然,坐着昏睡,就无用了。坐在火车上也好修,坐着不用盘腿,用帽子盖手印就行。
勿复。即祝,进步不息
中丁 1989年12月28日
++++++++++++++++++++++++++++++++++++++++++++++
【永寿童子】我记得二祖说打七之后,才能打九。上师之意似乎百座之后,有力量就可以。
【LVM】哦!总之是既不能懈怠,又不能勉强。师公是对勉强者说,师父是对懈怠者说。异曲同工。
第十四封
尊敬的恩师:
祝您少病少恼常沐法乐 愿您转妙法轮度诸众生恩师信示,六印修满后大月十五修九座之法,这三次九座是否都是修第四印?【对,都修第四印。】六印修满后,七日一循环,第一天修第二印,余六天修第四印。若大月十五日刚好当修第二印,该怎么处理?【修九座是速成法,须有相当基础方可修习,不是每逢大月十五皆要修的。如基础已固,恰逢修第二印时,二印可不修。】以前师父曾信示,六印修满后若一天坐二座,第一座坐第四印,第二座坐第二印,如再多修,只加四印,不加二印,弟子以为这是指七日循环的后六天。【对。】若赶上第一天当修二印,修两座也先修第四印吗?【先修第二印,后修第四印。】请恩师信示。 太师公俗姓王,讳相六,法名仁知,师大愚法师的传法弟子。弟子恐将字认错,故又写于信中,请师父教正。【不错。】弟子跪请师父法名。师父落款缩写,弟子不识,请师父开示。【我名元音,君名志明。】师父现在没有照片,弟子恭等。俟有照片之时,请赐弟子一张,以满弟子供养之愿。跪请师父允准。【不必请,俟有即寄。】 修持记录:12月22日:六印第一座。但觉双跏之酸麻感向身上扩散,身上的感觉却不是酸麻,而变成通畅轻灵的快感。这一座颇觉时短,似得定。【得定自然轻灵快感。】12月23日:六印第二座。双跏未果。有睡意。【睡足再坐,勉强无益。】12月24——29日日。六印第三——八座。六日来,虽座下较忙,随顺多样事。但却有连续感,不觉时日绵长,六日转瞬即过。这六座双跏延长,感觉良好。【平时随时随处观照,常摄在定,道即在其中矣。】弟子不是有意遐想,而是无意迸出:“出世间”的“出”,不是舍弃、离开之意,而是“超越”之意。“世”是时间,“间”是空间。“出世间”翻成现代语就是“超越时空”,“超越时空”就是破除“法我见”。尽管弟子“超越时空”仅得比量,未得现量,但觉得“超越时空”并非特异,而是平常事。平常心是道,直心是道场。【你要真能超越时空,消灭法我,须待金刚道后,即等觉菩萨位也。否则,只是理解,尽你说得头头是道,不得实用也。】12月30日——1月4日:一印第一座——第六座。同前六座,感觉颇佳。1月5日:一印第七座。将起座前数十分钟,左手无名指痛。已知痛乃消障,障消则慧开。1月6日:一印第八座。无名指不痛。座下无意中迸出:破除“法我见”是“超越时空”,破除“人我见”便是超越自我。只知道道理,便是比量。若要得现量,唯证乃知。【关于消灭人我,须于见道后,上上升进,至第七地远行地,俱生我执始可净除。】
弟子 齐志军 顶礼 1990年1月6日
++++++++++++++++++++++++++++++++++++++++++++++
【永寿童子】九座有打七之力,所以说是速成法?
【LVM】是啊!但却不可勉强。
【永寿童子】老师也曾忍痛修双跏趺?心密弟子应如何看待双盘?
【LVM】双盘虽好,但也不必勉强。特别是年轻女性,更不可勉强双盘。另,关于老人的“落款缩写”,其实就是“中丁”二字写在一块,看似一个字,所以我没认出来。
第十五封
尊敬的恩师:
祝您少病少恼常沐法乐 愿您转妙法轮度诸众生弟子已知恩师法名上元下音。尚有“君名志明”四字,“志明”是师父赐弟子的法名么?【正是。】蒙师父开示,弟子方知:至七地菩萨才能净除俱生我执,尔时才算真正超越了自我。至等觉菩萨才能消除法我,尔时才算真正超越了时空。然而,俱生我执的暂时打破,便是定中所现的无我境界么?法执也能暂时打破么?【我、法二执于修法入定,照破身心世界与能修所修之法时,皆顿时打破。但虽顿悟,习气仍厚,非一时能净,所以只是暂伏二执,非断灭二执,须待悟后真修,上上升进,方能尽除二执也。】请恩师信示。 修持记录: 1月7日——1月14日:二印第一——第八座。无名指偶有疼痛,已不常发。且疼痛时短。八座均较平稳。1月15日:三印第一座。早起修定。上午出差,路途较近,当日到达。由于独处一室,故不会影响修持。1月16日——1月21日,三印第二——第七座。无名指从食指、中指间曾有几次脱出,顶回后继续修持。21日回鹤。【觉即改正。】1月22日:三印第八座。这一个循环的八个三印都是无名指弯曲的,结印后无名指刚出头,远不高于齐头的四指。无名指偶有脱出,大概是出头太少所致。【很对。】拜读了徐恒志师所写的《学佛是怎么一回事》,知道了修第四印,可助生极乐,这正是弟子的寿尽愿。【佛心经上说得很清楚,何待读徐师所著方知。】55页写道:“《佛心经》说:‘若持心中心,速证无生忍。’诺那大师曾赞叹这个法门为无上密乘。可是受法的机会颇难,这也是各人因缘不同吧!”【无福德者,不能修习此法也。】完整的佛法在中国,完整的密乘在藏密。人身难得,中国难生,佛法难闻。人身难得今已得,中国难生今已生,佛法难闻今已闻。不仅仅是“已闻”,而且蒙恩师慈悲摄受,得持无上密乘心中心法。弟子就像荒漠中长途跋涉的疲惫的行人,一路上障碍颇多,退缘随处可见。忽遇直升飞机来接,放下绳梯。弟子自当沿梯攀上,加速进程。若畏困难,不肯攀梯,加速进度之良机必失。弟子自当精勤修习心中心法,决不让此良机失之交臂。不为个人小我,为满虚空遍法界之众生得度故,弟子当精勤修习心中心法。【很好,有此志愿,可喜可嘉!】《论文选刊》48页云:“诺那上师的骨灰塔……由云南王治活佛保藏在洞内,完好无损。”弟子请问师父:太师祖大愚法师与诺那活佛是否有传承关系?还有与竹箐寺的关系?【与诺那活佛无传承关系。】弟子的今生愿只有“出家”尚未满足,弟子的寿尽愿只有寿终才能满足。弟子的无尽愿才是最根本的大愿,那要尽未来际精勤守护,不令违背。恭祝师父新春吉祥,法喜充满。【我们现在所修的心密,不是诺那上师所传。诺那上师在上海只传袁希廉一人,并未广传。他说此法高深,非人人能修,在西藏,要学密二三十年后,方可传授。因此法是无相密,与禅相近,根基不良者,无法修习,故不多传。师公大愚法师,在庐山原习净土法门,发愿修“般舟三昧”。修此三昧,须日夜经行,不坐不卧,一般人修三四日,脚即浮肿。不能再继续修习。师公发心猛励,宁死不停。脚肿不能行时,即在地上爬行,爬至不能爬时,即在地上滚,除死方休。经此艰苦修行,妄心死透,泯然深入大定,感得普贤菩萨现身,为之灌顶,传授心中心法,得来不易。后之有缘遇者,诚非少善根福德者也。既得此法而不努力修习者,真有负佛菩萨与祖师深恩,亦无以面对自己与众生也,望仁者深勉之!即祝前进不息,并贺新年吉祥】
弟子 齐志军 顶礼1990年1月22日
++++++++++++++++++++++++++++++++++++++++++++++
【永寿童子】谈到传承问题,人多有议论。我认为能断除烦恼的法,就是佛陀正传,若论形式,都是其次。老师以为如何?
【LVM】你一定知道“四依”的原则:“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传承问题,第一重要的是“法”的传承,因为保持佛法慧命不断的关键是“法”的传承,这是内涵。传承的外延(外在表现)才是某某“传人”。颇有一些人,在“传人”的问题上孜孜追求于“依人”,而把“依法”抛在了脑后,这就本末倒置了。当然,“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传人固然是很重要的。传人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他体现了“法”,“法”在他身上已经人格化了,所以就衍生出“某某人是某位佛菩萨的化身”之说。明乎此,当我们至诚地心声“南无根本上师 元音阿阇黎”由衷地呼出时,这是依法,并非依人。因为我们明确地知道,老人的身口意体现了佛菩萨的身口意。虽然古佛过往已久,但是佛菩萨的身口意仍在老人那里活脱脱地体现着。我们追随老人是为了学佛修法求解脱,这不分明是依法而不是依人么!于是,“活佛”之类的词语自然也会应运而生,这同样是依法而不是依人。最典型最极致的“依法不依人”应如《证体起用百则》之第一百则。
第十六封
尊敬的恩师:
祝您少病少恼常沐法乐 愿您转妙法轮度诸众生拜读恩师信示,内心十分感动。太师祖大愚法师修“般舟三昧”,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勇猛精进至此,泯然深入大定,感得普贤菩萨现身,方得灌顶受法,获此无上心密。弟子业障深重,我执顽强,只能生于末法,无缘亲聆释尊。以此福薄慧浅之具,却幸蒙恩师慈悲摄受,灌顶传法。弟子若不精勤修习,确是“朽木不可雕也”。弟子既以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为无尽愿,尽未来际,精勤守护,就当于菩萨亲传的大法不生懈怠,精勤修习。跪谢恩师赐弟子法名“志明”,弟子杜撰一联以志,请师父批评: 志在了生死亦无生死可了 且随顺三十七品菩提道 奋力破除幻里幻有相假我明即证涅槃岂有涅槃能证 姑默契二十五轮圆觉法 精勤修习心中心无上妙行 横批:南无阿弥陀佛 【改几个字: 志在了生死,了时并无生死了明乃证涅槃,证到岂有涅槃证 】 弟子已知太师公法名上仁下知,恩师法名上元下音,值此新春佳节,撰两联奉上: 仁人悯物入震旦 法轮常转知了明心升兜率 佛日增辉 元机参透 十界非从两念起 音闻圆通 三藏总摄一心中弟子尚有持咒与呼吸问题请教:初修时,一口气将咒诵出,再吸一口气,再诵。后觉呼气诵咒时长,吸气猛而时短。便不管吸气与呼气,一直诵去。【持咒不必管呼吸,呼吸任其自然。】摄耳听咒,摄心念咒,不知什么时候就变成了口停心诵,再进一步便无诵。【渐次入定。】觉之就再诵,如是反复。【觉之就再度心诵耳闻,如是反复修持,不久即入大定。】非有意觉,有时不知不觉之中陷入昏沉,猛然发觉印有变形,便复好重诵。不知这种状况是正常还是反常?若不正常,应如何纠正?【此时如无有知觉,手印松散,即为睡着;如心有知觉,手印不散,不为睡着,此是一般人修习的正常现象。如是睡着,应挺起脊梁,睁开双目,出声持咒,以驱散睡魔;如不是睡着,即任其定下,不要动它。】再有十座,六个印便修满,当转入二印四印七日循环。师父曾教导弟子,假若不甚得定,加修第三印。但不知这第三印加于何处?是用第三印代替第四印呢,还是一日须两座?【如时间不宽裕即用三印代四印,如时间宽裕,即先修三印后修四印,连修两座。】若须两座,三印四印孰先孰后?还是七日循环另加天数?第一日二印如何加三印?恳请恩师开示。【第一日于二印后加修三印。也可于七日另外加数天三印。】弟子修持至今,未见魔障。【很好!】师父曾教导,魔障多加修第五印,五印应如何加?【加于第四印前,也可于七日外加修数天。】 修持记录:1月23日——1月30日:四印第一座——第八座。弟子觉得,六个印中,数第四印好结。然于八座中也偶有变形,觉而复好重诵咒。【可以。】1月31日——2月7日:五印第一座——第八座。结印已不困难,食指很容易地触到无名指上节文。恭祝恩师新春法安。【望你好好修习,祝你早日成就。中丁。】
弟子 齐志军 顶礼 1990年2月7日
++++++++++++++++++++++++++++++++++++++++++++++
【永寿童子】所谓魔障多加修第五印。怎样才算魔障多?
【LVM】哈哈!你也这么问。其实,佛魔均未离心,心外无法。这个道理几乎人人懂得,只是遇到具体事,就把道理忘光了。比如,听人讲述“心魔、天魔”,就对天魔产生恐惧,以为心外还有个害人的“天魔”。听听《楞严经》是怎么说的吧:“当知虚空,生汝心内。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况诸世界,在虚空耶!”天魔的魔宫只不过是世界之一隅,就更不在心外了。“舜若多性可消亡,烁迦罗心无动转”,只要你心如磐石,天魔能奈你何!正如《楞严经》所说“如刀断水,如风吹光”,他不奈你何。然而,初修者心不坚啊,若遇到障碍,那就加修第五印吧。
第十七封
尊敬的恩师:
祝您少病少恼常沐法乐 愿您转妙法轮度诸众生 修持记录:2月8日——2月15日:六印第一座——第八座。四印最易结,六印最难结。难在二无名指甲不易同时抵在右大指上。尽管交叉处向指尖移,也只能使二无名指甲抵大指上节,二小指甲抵大指下节文。四指甲都抵大指上节文很难办到。【不必俱抵上节文。】二中指二指头并直伸,拆开二分,有师父教导,夹一布团,尚不难做到。【最好能不用布团夹在指中。】2月16日——2月22日:百座后首期。自此日起,七日一循环。星期五二印,余六日四印。每日早起,坐二小时已成生活习惯,约5时入座,七时起座。马蹄表声若存若亡,若不留意,整座似不闻表响。一想起表,嘀嗒声便清晰可闻。弟子“初于闻中,入流亡所”的功夫尚不到家。【坐中不可想什么,须一切放下,自然晏然入定。】《佛心经品亦通大随求陀罗尼经》似是两部经名,一部经是《佛心经》,一部经是《大随求陀罗尼经》。“品亦通”三字之意,是说《佛心经》中某些品与《大随求陀罗尼经》中某些品是相通的。弟子对经名的理解若不对,请师父教导。【心中心咒乃与大随求陀罗尼的第八咒相同,故云“亦通”也。】约人·法·喻七种立名,“佛心”是法,“大随求陀罗尼”亦是法,二经均是单法立名。若约佛为人,约心为法,《佛心经》便是人法立名。怎样才算对呢?【后者对,但这些是天台宗的说法,与心宗无甚关系。因它宗的五时说法,有很多不妥处。】菩提流支奉诏译经,约是五世纪事,宣武帝请师译经。弟子所知,仅限于此。法师生平及宣武帝是梁朝君主吗?【非梁乃唐也,法师生平事迹不详,只知翻译经文很多。】上卷末:“尔时大众闻此法已,欢喜奉行,礼佛而退。”已至流通分。【《佛心经品亦通大随求陀罗尼》至此已终。】下卷首云:“尔时阿难处大众中”,不知如何连贯。【下卷乃另述随心陀罗尼,故云“法别”,统属心中心印心之法,故别为上下卷。】上卷末注:佛心中心经卷上。 下卷经题:佛心中心印品中卷下 法别 下卷末注:佛说心中心经卷下这是一经多名,还是多经选品合为一经,请恩师开示。 祝恩师 常沐法乐!【此法虽为释迦文佛所说,但本尊为随求菩萨,而随求菩萨又为观世音菩萨所化也。故密宗中,如只供一尊观世音菩萨,即可代表一切诸佛。】
弟子 齐志军 顶礼 1990年2月22日
++++++++++++++++++++++++++++++++++++++++++++++
【永寿童子】上师说的天台宗五时说法,有不妥之处。到底不妥在什么处呢?
【LVM】举一个例子吧:《四十二章经》属于何时说法?你可能明确地知道,这是一部小乘经典,应属于阿含时。再看《四十二章经》的这一章:“佛言:饭恶人百,不如饭一善人;饭善人千,不如饭一持五戒者;饭五戒者万,不如饭一须陀洹;饭百万须陀洹,不如饭一斯陀含;饭千万斯陀含,不如饭一阿那含;饭一亿阿那含,不如饭一阿罗汉;饭十亿阿罗汉,不如饭一辟支佛;饭百亿辟支佛,不如饭一三世诸佛;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这章经文没有提到菩萨,显然属于小乘经典。但是,最后那一句超佛越祖的“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总不会是阿含时所说之法吧!所以,尽管天台宗“五时说法”的教义颇有道理,十分方便,非常可取,为古今大德交口称赞,也不能把话说绝了。虽然瑕不掩瑜,也还是有不妥之处的。
【永寿童子】我觉得心密学子看了《佛心经》上卷,基本就可以懂得如何修法了。下卷多谈神通,可不可以在流通时只印刷上卷?
【LVM】在形成大藏的漫长岁月里,免不了有些经典会散失,当然也会有被抢救回来的。既是被抢救,就难免有些许残缺。既有残缺,也当有补救措施。有一个文绉绉的词,叫做“会集”,其实这就是补救残缺的方法。《佛心经》上下两卷,明显有经过古人会集的痕迹。尽管如此,毕竟已经收进大藏,成为一体。若只流通上卷,岂不复起残缺之感了么!
第十八封
尊敬的恩师:
祝您少病少恼常沐法乐 愿您转妙法轮度诸众生 2月23日——3月1日:二期。3月2日——3月8日:三期。这两期感觉好于往常。以往的毛病主要是昏沉。这两期松印、倒印的现象极少,昏睡突然惊醒之事不见再有。只是极易出定,定境不易保持长时。初入座半小时定境尚常出现,之后便是出了又入,入了又出。持咒确是排除妄念的良方,妄念起处,坚持咒语,很快就妄薄定生,渐至绵密处。目前,这“绵密处”尚是昏然一片,未见光明。【不要求光明,初入定是不常久的。以后就渐入佳境,快乐而光明了。】修持之日,曾想一日两座,奈时间不够,有时便坐“便印”。至今均是一日一座,都在早晨,每座两小时,未曾短少。蒙师父信示每日加坐之法、加三印之法、加五印之法及大月十五修九座之法,待有条件时遵师嘱加修。弟子还想请示打七之法,请师父开示。【打七每日坐6座。时间:第一次,子时12点开始上座,4点下座;第二次,6点开始上座,10点下座;第三次,中午12点开始上座,下午4点下座。共坐12小时,空隙的两小时,即二座间间隔的时间,吃饭、休息、经行。最后一天,修九座圆满。】《佛心经》:“如是我闻,一时佛住俱焰弥国金刚山顶,遍观十方皆如火色。”此句包括了信成就、闻成就、时成就、主成就、处成就。但“遍观十方”句似不是“众成就”。弟子以为,经文至此,初序分终,以后便是正宗分。初序分终,六种证信序只有五种。“遍观十方皆如火色”,业火炽然,堕落之相;欲火炽然,沉沦之相。十方皆沉堕,何来修法、护法之众?故弟子以为,这句不是六种证信序中的“众成就”。“俱焰弥国金刚山顶”大约不在人间,“皆如火色”的十方,也包含了人间。【此预示末法时代,众生沉沦之相也。众生沉沦而佛菩萨不在此例也。】“尔时如来即嘘长叹。……天仙魔众,怖走无处。”这一品,世尊叹思,十界震动,诸佛正思,菩萨住心不动。金刚不安其座,护法神衹,怖走无处。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使弟子想到耶教的“世界末日”说,与当今广传的“1999年7月人类灭绝”说。【此说不确,地球毁灭,当有多年。】果是如此。只看众生尔虞我诈、拼命追求高消费,且资源将尽、人口暴涨,便预示着,这共业必将酝酿一场灾难。弟子空有度生之心,于共业流转束手无策。尽管知道“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但无能力,云何度生?自当精勤修习心中心法,早日成就,救度众生。【正是!】共业大众共有,别业个人承担。这共业与别业亦当不二,只是弟子障重慧浅,我执难破。恳请恩师开示。【只要有此大愿,日后必得成就。】
弟子 齐志军 顶礼 1990年3月8日
++++++++++++++++++++++++++++++++++++++++++++++
【永寿童子】虽然末法时期,我等障重慧浅,赖有心中心,也当无忧。老师也不用太谦虚吧,上师都授记了。
【LVM】哈哈!你竟然用“授记”这个词,也不怕惊众。不如用“鼓励”这个词好。平常心是道,直心是道场。其实,人人发此大愿,人人都能成就。奈多见不肯者何!
第十九封
尊敬的恩师:
祝您少病少恼常沐法乐 愿您转妙法輪度诸众生【不必客套。】 3月9日——3月15日:四期 3月16日——3月22日:五期总的感觉,这两期比以往要好。但不如上两期,昏沉又偶有出现。进境是否有周期性?比方说,进一丈退五尺,再进一丈再退五尺。我似已感觉到这种周期性,是否正常现象?请恩师开示。【用功未到落堂时刻,总不免进进退退,而不是一帆风顺的。这是因为:1,一天的工作和遭遇,常常要影响定境。2,八识种子的浮沉,更要影响定功。所以要屡退屡进了。这没有什么周期性,只要把稳舵,奋力前进,自能安抵达彼岸。】蒙师父信示,每日六座打七之法,此六座均是修四印吗?【不是。前两座修四印,末后一座修二印。】比如一连打三个七,前二十天都是每日六座,只有最后一天修九座,对吗?【对!】这九座均修四印?【对!】遇大月十五修九座,时间安排相同吗?【对!】《佛心经》“尔时即有十金刚藏菩萨”至“见如来心遍诸众生”,这一品写世尊住于三昧,菩萨见如来心遍诸众生。弟子有两点请问师父:1,十金刚藏菩萨,是十位菩萨,还是一位菩萨名“十金刚藏”?【金刚藏菩萨是金刚萨埵——即普贤菩萨的内眷属,有很多很多的金刚王,此处的十金刚藏菩萨,乃指其为首的十大菩萨也。】2,先云“慈心三昧”,后云“慈悲三昧”。这是否在复印刻版时一字有误?“见如来心遍诸众生”,当是菩萨慧眼所见。众生本具真如佛性,自与如来心相应,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因业受报,头出头没,生生不息,故如来叹:“普视众生,都无差途。”【没有错误。慈心和慈悲,乃由慈心爱护众生故,见众生将遭末劫沉沦之苦而悲悯众生也。】如来入于慈悲三昧,心遍诸众生,正是救摄之处。怎样救?如何摄?这便引出下品:“尔时如来从三昧起”至“唯有如来心中心,余不能及”,这一品点出救摄之法。“众生没尽”之因,是“不解我法,不知我心,不到我际,被魔所持”。“如何救得”呢?菩萨不能摄,金刚力不能摄,诸天神变不能,唯有如来心中心方能救摄。可见共业业力之强,软硬不吃,神通不敌。又见心中心法之高强。其高深之处,以下便以“何以故”引出。【如是如是!】
弟子 齐志军 顶礼 1990年3月22日
++++++++++++++++++++++++++++++++++++++++++++++
【永寿童子】虽佛性无进退,而初修学人常有进退之感。如何方证无进退?
【LVM】本来就无进退,奈妄执有进退何!妄执减弱,方便说进;妄执增强,方便说退。
第二十封
尊敬的师父:
祝师父安好,愿众生易度。 3月23日——3月29日:六期 3月30日——4月5日:七期这两期时而发现妄念潜流。那是口停心诵之后,本该安住定境,哪怕是少时。可是突然会发现念头流转。若说是思想活动,却象是某种故事情节在延续;若说是境界,似未见到具体形象。【此种妄念潜流,乃唯识所说的五遍行心所——意、触、受、想、思——中之“作意”。以第八识,乃一精明之体,本无善恶。共前五识,——乃八识精明,应五根照境之用,同一现量,亦无善恶。其六、七二识,正属八识之见分。其七乃虚假,故《楞伽经》云:“七识不流转,非生死因。”其六识元属智照,今在迷中,虽善分别,但是待缘,也本无善恶。若无此五遍行心所,则一念不生,智光圆满,现量昭然,即此名为大定(大定非死在那里不动也),六根任运无为矣。无奈八识田中,含藏无量劫来善恶业习种子,内熏鼓发,不觉动念,有如潜水鱼,鼓波而自涌,是为“作意”。但只警心令起,不论善恶,此生心动念之始也。由于众生无始以来,未尝离念,故今念佛、参禅、修密,堵截意识不行,便是不容作意耳。仁者只须精勤修习下去,念起即觉,不令继续,以咒力将其照破,久久定慧力充足,自然忽地爆炸,内而身心,外而世界,乃至虚空,一起粉碎,则一切业习种子,消陨无余,即亲证上面所说“智光圆照、六根任运无为”矣。】发现之后,重持咒语,不久又会如此。这种念头好像是潜在的,比思想活动更难排遣。由于有“觉”,不是做梦,可是象梦一样不由自主。这是不是师父信中所说的“八识种子的沉浮”呢?市政协开会,4月2日报到,时间宽松,于当日午后加了一座二印,这是第一次一天修两座。《佛心经》中谈到:“何以故?能令诸魔生大慈故,……乃至过去现在未来一切世界有通无通、有智无智、有贤无贤,尽归付故。”“何以故”之下,引出十八个“故”,这是心中心法的十八种力用。“过去现在未来”是时间,“一切世界”是空间,心中心法之力用超越了时空。“尔时大会闻说此已,咸欲听受。……以是因缘,名心中心。”这一品心中心生欢喜光,比一千个太阳还亮。实德菩萨问其因缘,释尊训示此光不可量、不可称、不可赞叹,亦无印可。这“三不一无”直契不能以测度知、不能以名字知、不能以尊卑解的自性真如。禅宗开悟,尚需印可。此无印可,悟境更高。为了解释这个“无印可”,在“何以故”后又引发出六个“故”。从而可知:诸佛无印可,印可非究竟。诸佛无所得,有得非圆满。诸相无所见,有见即执着。诸根无舍离,有离即顽空。诸魔不得便,得便即邪道。魔王路须遮,不遮必入魔。上文十八种力用,第一种便是“能令诸魔生大慈故”,令魔生慈,便是“遮诸魔王道路”,这确非菩萨慈、金刚力、天神幻之所摄。正因为有上述种种因缘,才名心中心。 众生没尽,摄持于魔,舍心中心,无法救度,至此方知其因缘。
弟子 齐志军 顶礼 1990年4月5日
++++++++++++++++++++++++++++++++++++++++++++++
【永寿童子】“诸佛无印可,印可非究竟”,何谓也?私下觉得其他各宗的印证方法都可以与心密相通,但又不完全一样。
【LVM】这是说“本来是佛”,不但不是通过修行变成个佛,而且不是接受印可封你个佛。修行只是去掉(打灭妄想执著),印可只是告诉你你已经去掉得怎么样了。
【永寿童子】“令魔生慈”,乃降魔的方法和结果吧。以“慈悲心”降魔与佛菩萨现“愤怒像”降魔,孰为优劣?
【LVM】】“愤怒像”也内秘“慈悲心”,二者当用什么用什么。用对是优,用错是劣。
第二十一封
尊敬的师父:
祝师父安好,愿众生易度。拜读师父信示,疑念顿消。原来善恶、好丑、真妄、悟迷等相对的概念,拳拳分别,欣上厌下,我执顽强,俱是七识作祟。若将这些统统扬弃,则能认识的“我”与所认识的“世界”,能改造的“我”,与所改造的“世界”,无二无别,整体圆成。即“认识”与“改造”也本不二,因为前五识已契合“成所作智”之故。【对!一切分别皆六识,但不恒常;第七末那,则恒审思量,鼓动传送,是为意识之根。】这里只说不二,未说是一,若立一排二,仍落相对。不立一,不立二,不立即一即二,不立非一非二,乃至一法不立,超四句,绝百非,方契真如实相。由于七识作祟,我执顽强,拳拳分别,实相不得现前也。【子能融会贯通,实堪欣慰!将来荷担如来家业,岂即吾子志军乎?!】“佛”与“心”亦不二,“佛心”便是心中心,《佛心经》讲述之法,就是“心中心法”。 4月6日——4月12日:八期4月13日——4月19日:九期九期首座(4月13日),起得较早,能修两座。近3点——5点修二印,5点——7点修四印,这是第二次一日修两座。二印末,举顶回向;四印始,并未再颂四皈依、请护法、行祈求,而是直接结成四印,继续坐下去。四印末,重新举顶,回向。这种衔接方法不知是否可以。【可以。】《佛心经》为说心中心法的立名因缘,讲了约世间法的十八个“故”。之后,大众祈请,世尊讲法。未宣六印一咒之前,先说修证佛地十种持。师父眉批:“修证佛地十种持,最为重要,舍此十持,绝不能成佛!修心中心法者,首当发此十大愿心!”弟子发愿:此十种持,尽未来际,信受奉行,忆持不忘!【善哉!有此坚强伟大愿力,何患佛道不成!】“第一持心,于法无碍,于佛生信,于心平等,于众生生慈,于色无著”。“于法无碍”,契合大圆镜智,八识所转;“于心平等”,契合平等性智,七识所转;“于色无著”,契合妙观察智,六识所转;“于佛生信,于众生慈”契合“成所作智”,前五识所转。【如是如是!】第一持已契合于转八识成四智。再束四智成三身,便得成就矣。另,弟子仍在忆念师父的法照,师父已答应,俟有即寄,不知现在有否?弟子尚不知师父的宏法事迹。不知这样请求是否越份,恳请师父批评。若不越份,弟子想知道师父的法运因缘。【没有!既一法不立,当无可奉告!】
弟子 齐志军 顶礼 1990年4月19日
++++++++++++++++++++++++++++++++++++++++++++++
【永寿童子】七识乃六识之根,八识乃七识之根,唯识宗这么说,早期的佛法则只说意识。那么早期佛法中所说的意识,应包括六七八识。种种分类,皆为认识的方便而设。
【LVM】“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嘛。
【永寿童子】原本说给照片,怎么又“一法不立”了?难道上师要食言吗?
【LVM】没有食言,寄来的是王骧陆师公的法照。
第二十二封
尊敬的恩师:
祝师父安好,愿众生易度。去年,在弟子未受心中心法之前,师父信示:“如信得及,即此来问法的,发大誓愿的,拟成佛度生的,即是仁者的真心;整日在面门放光的,举手动足的,即是阁下的本来面目。则其他法门不修而得矣!尚何拟来沪学心中心法哉?”弟子当时心恋心中心法,未敢直下承当。虽深受震动,若有所悟,也未敢即时转语回师。后来,曾以夏莲居大德的偈语自嘲:“说来句句空,行时步步有,掩耳盗铃汉,虚空笑破口。”【妙哉!】再后来,随着心中心法的持续修持,忽于此得转语:“但有言说非实意,非空非有不碍行,笑破虚空真境界,何妨掩耳扣门铃。”【既是真境界,为何尚不敢言“盗”?】“荷担如来家业”,乃佛子本分事,何不直下承当?然而由于尚未彻悟,真如实相未得全体现前,焉敢以陋器盛甘露?禅宗云:“不假修证,当下即是”在这里可有一喻:“金器堪盛甘露,陋器则不堪。”然而约微观结构,构成金分子的基本粒子与构成泥分子的基本粒子,又有何区别呢?基本粒子本自相同,然排列结构不同,故一则为金,一则为泥矣。“不假修证”者,指不改变基本粒子也(在化学范围内也无法改变);“仍须精进者”,须改变排列机构也。弟子自审,尚在“背泥合金”的过程中挣扎,并未成金。故尚不敢直下承当。【此即“污染即不得,修证却不无”也。】师父信示:“即一法不立,当无可奉告。”弟子以为,若连不立也不立,当不妨开示。“一法不立”与“万法齐彰”,本自不二,故弟子再请师父开示法运因缘。弟子并不拘泥标月之指,旨在因指见月也。故而此指也如万仞浮屠,直上云霄。【切忌梦中说梦!】4月20日――4月26日:十期。 4月27日――5月3日:十一期。这两期似多昏沉,然手印未散。【犹欠些子!】妄念潜流仍有,“不理他”是不是最好的方法?【是!】十一期二座起得早,修两座,这次两座是先四印后二印。十一期四座却又起得太晚,早起来未修,上午八点多入座,十点多起座。【座中境界若何?豁然爆开,桶底脱落否?】《佛心经》修证佛地十种持,第二持“持戒不缺,常摄在定,修不妄语,好施众生,断除憍慢。”此处“妄语”法本中写成“忘语”,是否印刷有误?【对!】“好施众生”度“悭贪”,“断除憍慢”度“嗔恚”。此第二持摄“修戒定慧三学,断贪嗔痴三毒”。“修不妄语”竟摄“断痴、开慧”二支?【贪嗔痴慢疑,五者为思惑,很难除,故须常摄在定以除之。修不妄语亦可摄断痴、开慧二支。以无明故,不识一切皆缘生无性,而执为实有,故妄语自欺欺人而造业受报也。】“第三莫行恶,修不杀戒,勿食恶食,慎莫自赞,莫见他过。”若将“修不杀戒”与“勿食恶食”连起来看,“恶食”当指肉食?【恶食非但指肉食,即变质与有毒之食物亦包括在内。另外,不依时食,亦为恶食。】“慎莫自赞”是“断除憍”,“莫见他过”是“断除慢”,这便与第二持“断除憍慢相合”。请师父开示。【钥匙到手了么?在什么处?拿出来看!】
弟子 齐志军 顶礼 1990年5月3日
++++++++++++++++++++++++++++++++++++++++++++++
【永寿童子】当初老师不言盗,大约类似牛头融禅师不敢坐在道信禅师写的“佛”字上吧?
【LVM】是的。犹有这个在!
【永寿童子】老师化学结构之喻,很形象。修持顿悟,会不会基因突变?
【LVM】“基因突变”是打比方的。不可给佛性再找个什么“基因”。
第二十三封
弟子五体投地,恭敬顶礼于师父座下:
心匙开心锁。钥匙早已到手,争奈顽锁太锈,迟至今日,尚未得开。【原来钥匙未曾到手!如真到手,即不见锁锈矣。非但不见锁锈,即连钥匙亦化为乌有矣。你要靠钥匙来开什么锈锁,亦难矣!兹录一段公案,助你打开你心中的“玄关识锁”。东明迁禅师于徒弟二人共阅楞严经次,至释迦佛云:“我若按指,海印放光!”徒问:“释迦佛意旨如何?”师云:“释迦佛好吃三十棒!”徒云:“释迦佛有何过错?”师云:“要按指作么?”徒云:“怎奈暂时动念,纷然失心!”师震威喝云:“也是海印放光!”徒于言下大悟云:“啊!几十年在这里错过!”你看,这锈锁开来何等轻快!一切众生本来都是佛,争奈为妄想执著烦恼锁包裹、遮盖而不自知;修道用功人又堕在死定、无念处,而不悟一切举措、言谈,皆真性妙用,以致坐在饭桶边而喊肚饥,宁不怨哉?】浊流滚滚驾孤船,回头是岸须扬帆。 乘急进一还退九,戒缓避二又落三。 梦里说梦仍是梦,圆中求圆却昧圆。【既知本圆,还要开什么锈锁。】弃橹扔棹纵身跳,菩提烦恼一锅端。弟子有抽烟的恶习,近来烟量大减,尚未断除。若不是一抽便觉难受,恐连“大减”也未能。【既觉难受,还抽什么?】抽烟并非身体需要,抽后并无舒服的感觉,只是一种习惯。【习惯,就是要和他作斗争!不下决心,怎么能改!】弟子深知食肉之患,然每日所食,并非只是“肉边菜”。弟子并不想吃肉,奈家庭并未佛化。弟子常为此而惭愧。【既不想吃肉,为什么不吃肉边菜?由你自己先带头作一个榜样。】近段时间,业障出现,无缘无故生起种烦躁情绪,嗔火迸发,还骂过一次人。现在虽已消匿,回想起来,犹觉可怜可悲。耕耘先生说:“安详是法的现量。”发火之时,安详已无影无踪。虽远不致于影响修持,却于座中多见昏沉与散乱。【一犯不可再犯!】座中尚未豁然爆炸,桶底脱落,而于座下却有感觉。【爆炸不好求!心中心法就有这种好处,座上不得者,往往座下或睡梦中得之!】这段嗔火熄后,总觉得背后有个什么东西沿脊椎上爬,止于后背,似动非动,这只是座下的感觉,近两天一直如此。【一切感觉,顺其自然,不住不执,自然豁开顶门,神游自在。】5月4日――5月10日:十二期。 5月11日――5月17日:十三期。9日晚赴北京,当晚0点——2时在车上修了一座四印,正好我的衬衣接近黄色,便用它盖手。11日也是0点——2时多,在旅舍修了座二印。修前同室旅客有几人聊天,不能入睡。修后才睡。【修大道者,盍当如斯乎?!】12日:11日晚他们仍聊天,我却睡着了,直至6点才醒,便于6点坐到8点多。尽管他们起床梳洗,却也无人干扰我。12日坐夜车,13日中午到家。下午2时到4时多修了一座四印。 14日后,恢复每早5时——7时的正常修持时间。《佛心经》修持佛地十种持,“第四于诸求法,莫生讥嫌;于诸佛教,遮护过恶;于师僧中,如父母想。”“于诸佛教,遮护过恶”是至心皈依佛。“于诸求法,莫生讥嫌”是至心皈依法。“于师僧中,如父母想”是至心皈依师、皈依僧。此第四持摄四皈依。皈依金刚上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南无咕噜贝,南无布达雅,南无达尔玛雅,南无僧嘎雅。
弟子 齐志军 顶礼 1990年5月17日
++++++++++++++++++++++++++++++++++++++++++++++
【永寿童子】顶礼老师,顶礼元音上师。老师将衣食住行中细微习气的革除过程,直示学人,令我等也升起痛除习气的决心。
【LVM】哦!那是向上师禀报,并非“直示学人”。我的毛病多着呢,跟你们在一起时往往表现不出来,就象赠人东西总不肯把破烂玩意赠人一样。
【永寿童子】“心中心法就有这种好处,座上不得者,往往座下或睡梦中得之!”真为半途而废者惋惜。
【LVM】半途而废者也可能另有原因,比如发心不真,为求神奇玄妙,至半途无玄妙,故而废之。
第二十四封
尊敬的师父:
祝师父安好,愿众生易度。这段时间又接连出了两次差,先是河南邓州,后是辽宁盘锦。邓州回来,师父之信尚未到,却接到了《禅》刊2期。反复拜读师父写的《悟心铭》浅释,觉得有很多话要对师父讲。盘锦回来,方得拜读师父信函。阅后竟无法再出一言,原拟给师父写的话,均已无影无踪。1,妙明真心体现在举心动念之际,若无真心,妄念便不可能有。【对!既然举心动念是妙明真心的体现,还说什么妄念?再说妄念岂不倒退三千!所说妄念者,乃迷人不识不觉,着相为真,住著攀援不息;如已识觉,时时无住,举心动念皆真心妙用也。“妄念”与“妙用”只毫厘之差,便有霄壤之别矣!】只是平时只执妄念,就象见波忘水,得光忘日那样将真心遗忘了。【不是遗忘,乃不识真心也。】弟子曾几次把捉到这真心,可惜不久便失落了。【失落到什么地方去了?见见之时,见非是见!】又觉得再见它也不难。2,烟、肉须戒除。我觉得靠我自己的力量难以戒烟,望师父加持。【要吸即吸,欲止即止,方是大丈夫!】3,我虽未将“明心见性”与神通混为一谈,却将无我的定境出现当成“明心见性”的标志。由于这种定境尚未出现,所以虽有几次把捉到了兴波之水,光朗之时皎然见日。然却未敢承当,轻易错过了。继而一想,十分可笑:明明知道,悟后方能真修,定境乃修持所得,怎能作为开悟的标志呢?【修法到一定程度,确实会豁然桶底脱落,内而身心,外而世界,一齐消陨,真心灼然现前。这时方为亲证本来,才有力量,会万物归自己,而不为境转。虽然如是,还须要精勤修习,将旧习除尽,方为到家。千万不可得少为足,贡高我慢,而不思上上升进;停滞在原地而错过一生也。】4,不管“爆炸”是发生在座上、座下抑或梦中,我是不管它了。只管日如一日,结印持咒坐去。其中好处不可名状,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虽曾有嗔火爆发,内心尚了了分明。虽偶有烦恼兴起,瞬间便化于无形,此皆心中心法之力也。【如是如是!】5,虽两次出差,时而在火车上修,时而在旅馆中修,却每日一座,未曾荒废。现已回来,稍事安定。不久还有开封之行,开封回来,出差任务基本完成。【你是否可去陕西宝鸡?那里有一座唐建古寺——隆兴寺,据说环境幽净,在终南山脚下,是一古代密宗道场。现有人发心整修重建,未知确否?】5月18日——5月24日:十四期。 5月25日——5月31日:十五期。 6月1日——6月7日:十六期。早者零时半到2时半,晚者6时半到8时半,因环境而易。上封信,我向师父禀告在火车上、旅舍里修持的情形,师父批曰:“修大道者,盍当如斯乎?!”不知是许还是不许,请师父开示。【修道人应当时时处处以道为念,不可一日荒废,所说盍当如斯,乃应当如斯精勤修习不倦也。】《佛心经》修持佛地十种持,第五:“若行愿教,慎莫遗失。于诸贫富,等心观察。须怀世谛,而顺诸人。”“若行愿教,慎莫遗失者”,即“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于诸贫富,等心观察者”,即“无问净秽,刹利尊姓,及旃陀罗,方等行慈,不择微贱,发意圆成一切众生无量功德”。“须怀世谛,而顺诸人”者,“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恰如觅兔角”。【如是如是!】另外,师父《悟心铭》浅释中提到《略论明心见性》一文,我在《禅》、《法音》、《上海佛教》、《广东佛教通讯》、《台州佛教通讯》上均未找到。师父的《略论明心见性》一文载于何处?请师父告知,弟子求之若渴。【此文我未发稿登期刊。就是《悟心铭》我也未发稿,不知是谁多事,登了出来。关于《略论明心见性》一文,各地翻印正多,但未经校对,错误也不少。你要等我下次托人为你找一本寄给你。明日去杭州过夏,是循杭州同仁的邀约,约十月份回沪。】
弟子 齐志军 顶礼 1990年6月5日
++++++++++++++++++++++++++++++++++++++++++++++
【永寿童子】“要吸即吸,欲止即止,方是大丈夫!”拘泥之人听了,必有一番诽谤言论矣。
【LVM】哈哈!其实我就是拘泥之人。若不经老人频频棒喝,现在还不知道是啥样呢,恐怕不是精神错乱,便是老年痴呆……。由衷的心音:南无根本上师 元音阿阇黎!
【永寿童子】我还以为我修法时就够艰苦。没想到老师修法的时候,竟连《略论明心见性》都未发表,可谓先驱拓荒者辈了。不到十年的功夫,竟已到了资讯过剩的网络时代,真是让人感慨。
【LVM】那时候资料奇缺,我经常翻看的心密资料只有一本油印的《佛心经》(老人所赐)。哪象现在,网上网下,信息颇丰。现在已经无须多讲述,讲述的资料已经连篇累牍了。过去只有靠讲述,老人很累,又不得不讲啊!现在资料丰富,已无须象老人那么累了,我等何德何能,竟有如是福报!
第二十五封
尊敬的师父:
现已十月份,估计您已从杭州回沪。【志军仁者:本应早日回沪,因诸同仁一再挽留,故迟至今日(11月24日)始行回来。你的信未能及时答复,尚希谅鉴。】四个月未得师父教诲,弟子有很多话要说,然而却又不知从何说起。【一切都在不言中】 1,修心中心法。这段时间,弟子未曾有一日间断修法。中间加修几座三印,现在星期二修第二印。神通不可追求,然而是不是开悟的标志呢?也就是说,开悟是不是总有“神通出现”伴随呢? 若是,我尚未开悟,因为未得通。若否,我似已开悟,因为对不被境夺的“安详”已有感受。不是不知贪,而是与知贪的同时便知舍,而不被贪染。不是不起嗔,而是起嗔的同时便知定,嗔也是自性的浪花。不是不愚痴,而是知道,发现愚痴,这当体便是灵知。便是慧照。不是有念,不是无念,有念系自性朗照,当念即空;无念系自性寂默,能生万法。当念即空于万法湛然之处;万法产生于寂默无住之时。并不是“寂默是自性,万法是妄想”,自性并未有离开妄想而独存,妄想当体便是自性。离开妄想去求自性,自性了不可得。这自性是什么?确实是不可说,无法讲。【经云:不用求真,但须息妄。】这自性将世间出世间的一切统统涵容无余,找不到纤毫事物与自性相对。【是极。】说了一大堆,我觉得还是没说清楚,说了等于没说,也许根本就没法说。没法说还是说了,说它干什么?是想请师傅印证。【你般若根强!】【未开口前错!】【神通不是开悟的标准,而是悟得根本后开发的枝末妙用。开悟是得体,神通是末用。得体后,只要时时保护,在一切日用中,不使流浪粘染,不消三五年,神通自然开发。《大日经》云:菩萨住此(即住在开悟的大智上,也就是得获妙体),勤除五盖(即财、色、名、食、睡),不久五通齐发。所以宗下说:“但得本,不愁末!”你只悟得妙体,自然不为境转!神通就来找你。但得通后也不可住在通上,还如未通一样,才能上上升进,圆证佛果。你现在能念起即觉,大好!“妄想”与“妙用”有别,着境分别为“妄想”,不住境无分别为“妙用”。妄想为水之波浪,波浪固不能离水而有,但水可以不为风动而不起波浪。如是,则自性可以离开妄想而独存,所以,当证悟自性时,非但妄念不起,即一切境界包括虚空,都一起粉碎无余,斯真证入本来也。】2,关于终南山隆兴寺。今年夏,应邀赴天津参加藏密气功研究会,遍寻陕西来人,竟无一人知道隆兴寺的消息。巧逢19岁的河南开封张某,他却与隆兴寺有缘。张某是已得通的密宗行人,他的上师是某活佛,他在会上表演了特异功能。【这是密宗的法术,不是什么神通。请勿误会。真正的神通,是先得道通(即漏尽通),后发五神通,那才是正路。真得神通的人,绝不会在众人面前炫耀,相反,在人面前卖弄的人,都是歪门邪道。】据张某讲,隆兴寺在终南山西麓,现仅存遗址,但尚有一个传人,极难得见。还有一部分珍贵的法本。曾有三个海外旅游者,发心将旅游费用全部捐出,重修寺庙。张某曾经极力促成此事。后因当地政府不同意,竟未办成。张某说,只好在隆兴寺遗址立碑了,已示此是古寺遗址。张某同意我参予立碑事宜。【不对!隆兴寺现尚存在,且可住人,有光升师和比丘数人在彼修法。可见张某未真得通。】3,我父亲的病——癌转瘫。癌疼起于去年秋,右上肺阵发性疼痛。我劝他在鹤壁阵住下,接受气功治病,他不相信,离鹤回家。此后,我出差北京。从天津归家,已接到“父病重”的电报,父亲住进安阳第三人民医院。我赶往安阳,父亲已经确诊为肺癌晚期,转移到第四脊椎阻断神经,导致瘫痪。当时病情危急,一天两支“杜冷丁”亦难止疼。我遍寻其他疗法。北京“云芝抗癌粉”,我二弟半夜出发,第二天傍晚就买回;“杨华851液”,也是半天出发,第二天买回。真有“我动动嘴,弟弟跑断腿”的味道。先是赴气功师田某的门诊部,田某有一个得天眼的弟子,请她透视诊断,与医院诊断完全一致,且告知无法治愈。后又得到一个气功师王某的消息。王某第一次发气就不疼了,此后病情稳定下来。【凡练气功有特异功能者,背后皆有神、鬼、妖为后台,非真功能也。】在这期间,还同时进行其它疗法,乡村神道驱邪亦曾有之。【尔修正法,也信神道,可见邪法易售,正法难信也。悲夫!】我先去没县太平兴国寺请“灭罪真言”加持,后又去开封古观音寺做了一堂消灾佛事,请师傅们念了三天《药师经》。并代父皈依了三宝(父亲知道)。现在我父亲住在家乡医院,我和弟弟们轮流服侍,第一次奇迹已经出现———晚期癌症得到控制,我希望再寻新的疗法,使之出现第二次奇迹——瘫痪病人站起来。【早知灯是火,饭熟已多时!不须远求他人,你只每日坐第三印一次,每次用茶叶一包或你买来的治肿瘤的药放在手印的掌心内,持咒2小时,求佛、菩萨、护法神加持你父亲,然后将茶叶或药煎水给你父亲吃,病就痊愈了(每次药汁分三、四次吃)。】4,我妻子给您的信。她先是因病练气功,对佛教无信仰。后来逐渐起信。我去开封古观音寺做佛事时,她亦随往,且皈依了三宝。她现在修六字大明咒四臂观音法。今将她给您的信附去。
弟子 志明 顶礼 1990年10月8日
++++++++++++++++++++++++++++++++++++++++++++++
【永寿童子】老师现在可有神通了?
【LVM】你也有神通。暇满人身曰神,穿衣吃饭曰通。
【永寿童子】很多学佛人都是从气功走上正修行的路的。窃以为,八十年代末兴起的气功,其最大的贡献,就是在一直以来唯物主义一统天下的文化氛围中,掀起了一丝微澜,从而为具缘者学佛修道提供了一个契机。
【LVM】气功和佛法毕竟不是同一回事。我应邀赴天津参加藏密气功研究会的机缘并不是去学气功,而是缘起于另一位藏密的大德——河北袁鸿寿袁老。我与袁老也有几度书信来往,袁老建议我借藏密气功研究会的机会,以便得到藏传密续的灌顶。这次赴天津途经河北,原想按信封上的地址找到袁老,当面聆听教诲。谁料开门接待我的只有袁老的女儿袁令娜,袁老已经圆寂了。在天津会议上,遇到了张某,都是河南人,并且住隔壁。张某声称,喝了他用咒语加持过的水,即使从没练过武功,也会不由自主地打出一套拳来。我说,我没练过武功,我来试试。他在菜盘子了倒了点开水,口中念念有词,念完了,水也不太热了,能喝了。我喝下去,久久没有动作,忽有一人拍拍我,示意我跟他出去,于是我们两人离开了张某的房间。那是在晚上,房间里灯亮,外面光线暗,我没看清他是谁。他告诉我,你们走的不是同一条道,他是练气功的,你是修菩萨位的,你跟他掺和个啥!我很惊奇,心想,你怎么会知道他的情况,怎么还会知道我的情况,便欲问个清楚。还没等我开口,他先说话了。他说,你也别问那么多了,你修你的吧,别跟他掺和了。说完,他就走了(以后再没见到过他)。于是,我就回到自己的房间,房间里的其他人都到隔壁看热闹去了。没人干扰,正好加一座(当天的座早上已经打过了)。两个多小时后,起座,隔壁还在热闹着呢。我又到隔壁去看,隔壁人很多,见我来了,对我说,你刚才手臂都抬起来了(可我当时觉得没动),却被人叫走了,你现在再来试试。我当然不再试了......可见,气功和佛法毕竟不是同一回事啊!
第二十六封
秀芝仁者:
你能从气功界归向佛门,足见你善根深厚,可喜可嘉。你的修练方法,完全正确,不必害怕,照样坐下去好了。至于你念佛时有惊惧感,那是你心理作怪,不是佛、菩萨责罚你。佛、菩萨是最慈悲的,只救度一切众生,赐福一切众生。任你怎样疏远他,责骂他,侮辱他,他还是照样慈祥的照拂你、爱护你,绝对不会责怪你。你安心地修炼下去,千万不要顾虑重重,致使功力不能迅速增长。 你做功中的感受,俱无错误。只要顺其自然,好既不喜,坏亦不忧,这样就不会出偏差。况且你还有一个好丈夫,为你从旁指正,你就更勿害怕,勇猛精进好了。 坐六字大明咒很好,也可以早晚加念阿弥陀佛,这没有冲突。因为他们都是西方的佛,菩萨,念了发愿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等你能安坐2小时时,再为你灌顶修心中心法。不多说了。祝你 顺利精进!
中丁 ××11月24日
++++++++++++++++++++++++++++++++++++++++++++++
【永寿童子】这是上师给老师爱人魏秀芝的回信?
【LVM】是的。
【永寿童子】“任你怎样疏远他,责骂他,侮辱他,他还是照样慈祥的照拂你、爱护你,绝对不会责怪你。”所以佛一方面是佛教徒的依靠,另一方面也是佛教徒学习的榜样和目标。
【LVM】是啊!菩萨慈、金刚威,都是度生的方便。法无定法,施慈还是施威,须看对方的根性。
第二十七封
恭敬顶礼师尊。 顶礼佛,顶礼法,顶礼僧。
1、既然“一切都在不言中”,故而“未开口前错”。欲得不错,直是开口不得。弟子会此意:若能知错,“对”也在其中了。【还有“对”在,错即在其中了。】 师父开示:“自性可以离开妄想而独存”,“即一切境界,包括虚空,都一齐粉碎无余”。弟子觉得,这是从深定中得。弟子尚未得此深定,只能解之,而尚未能证之。【离波之水,不失其为水也。洞山禅师悟道偈云:“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即颂此意也。好好用功,自能“大地平沉,虚空粉碎”!】我且先在妄念起处,去体认真如,以不著幻境,去保任自性。再就是日日坐去。只是坐去,哪管它得定不得定、爆炸不爆炸、开悟不开悟。瓜熟蒂落,待波息水朗之时,离妄念之真如便自得现前。【很得用功要诀】那时欲禀师傅,应仍是“未开口前错”。即使是错,也要开口。不开口怎能知错,不知错对从何来。【尽管开口,而未曾开口,有什么对与错在!】
2、蒙师傅开示,终南山隆兴寺之事,向往之心油然而生。隆兴寺可能是弟子今生归宿处。【体如虚空,虚空有归宿处么?】弟子先去朝拜该寺,却未必能找得到。天津藏密会上与会的本学法师的弟子不少,他们就在终南山,竟然不知道隆兴寺。教外人更难知道了。向谁问路呢?【真悟道者,归既无归,无归即归;到处即归,处处皆归而无所归!你找什么隆兴寺?】 不知隆兴寺是否通邮,也不知道师傅与光升师是否有书信往来。若师傅能指一条明路,可断弟子许多迷惑。【早时有书信来往,今不知去处。听说在陕西宝鸡。】
3、早知灯是火,未觉饭已熟。弟子之痴,已见一斑。修心中心法已年余,给我父治病仍用气功,悲夫。【给你父亲治病,最好每次修第三印三座6小时,茶叶分3次,煎汤服下。】蒙师父开示治病之法,我代我父向您顶礼,以致谢忱。【不敢当】
4、我妻秀芝读您信后,得大欢喜。她又写一信,今附去。
弟子 志明 顶礼 1990年12月6日
++++++++++++++++++++++++++++++++++++++++++++++
【永寿童子】“以不著幻境,去保任自性”,已经是过来人语了,但却不能完全踏实心安,故有“虚空粉碎、大地平尘”之说,对么?
【LVM】人不尽同,故而法无定法。有的人“啪”地一声,犹如爆炸物,身心世界,荡然无余,明明了了而又空无一物。有的人突然明白,“哦!原来如此!”之间差别多多。《金刚经》云:“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第二十八封
秀芝大姐:
你勇于改过自新,放舍一切,决心学佛,这真是难能可贵的一件大事,也是你宿世深植善根所致。可喜可贺!你一下子能坐2小时,那很好。可以为你灌顶修心中心法。你在河南,不必涉远来沪,好在你的爱人志军已受法修习多时,可帮助我遥传灌顶。兹订于农历12月初8日(佛成道日)早晨九点,你在家佛前上供礼拜。我在上海为你作灌顶仪式。由志军观想是我。持供养净水,诵咒,为你于梵穴处点水三次,并教你结菩提心印、持咒与修法。这样你就免得往来跋涉了。灌顶咒文如下:(略)。
中丁某年某月某日
++++++++++++++++++++++++++++++++++++++++++++++
【永寿童子】上师称魏老师为“秀芝大姐”,辈份闹错了吧?
【LVM】哈哈!那我就称你“永寿大姐”,这次辈分没有搞错吧。
【永寿童子】老师最初为人灌顶,原来是从上师遥灌开示的。
【LVM】是的。后来不遥灌了,我向老人请灌顶仪规,老人说,你不是已经知道了么?我说,那是遥灌仪规。老人说,那就是灌顶仪规,是你心存顾虑,我才说是遥灌。
第二十九封
恭敬顶礼师尊。 顶礼佛,顶礼法,顶礼僧
1、对与错,是对待法。一落相对,便非真如实相。凡有所相,皆是虚妄,无相之相,方是实相。然而,这“无相”也不与“有相”相对。【有个无相,还是有相。怎不相对?】实相也不落有无。【实相连无相也无,无也无!唉!一落言诠,便成巢臼!所以宗师家末后无言,拂袖归方丈】因观心无常,故说自性常。若解不二法,自性也无常。 常与无常,是对待法。真如自性,不落四句。 乐与我净,亦复如是。原本无大地,何者能平沉?虚空无一物,何物遭粉碎?【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啊,但愿能保任这一念灵光——不对!这又是法执。——啊,一涉对错,又落相对,习气如此顽固,不消磨如何了得?!【灵龟拽尾,灵迹虽去,拽迹又露,奈何?不见灵云见桃花开悟后云:“灵云一见不再见,红白枝枝不著花。”一觉便休,不再住著便是了。】
2、我妻已借得照相机一个,准备去上海受法时拍摄师父的法照,我未玩过相机,尚须一学。我拟找一部小型的录音机,准备带到上海录师傅诵咒。既做遥灌,相机、录音机是用不着了。然而,弟子仍思念师父的法照。否则,弟子再见着师父,恐怕都认不出来了。【说是无相,为何着相?现在有人为我拍了照,下次通信即可寄给你了。不必路远迢迢前来上海了。】顺便禀告师傅,咒语加持力不可思议。天津藏密会上,初次听到“百字明”录音,不禁周身颤抖,热泪盈眶,头上似扣了一个铁环,数日方消。【你还知么?这是五蕴当中的受蕴作祟,根本还是心动。你当照破五蕴,就证成大道,不再动了。】
3、拟供养师父,又恐师父象前次那样又寄回来,耗费邮资,真不知道如何是好。这次请师父不要再寄回来,好吗?师允即寄。【不受供养,请勿再寄,等你大彻大悟了,再大受供养!】
4、为治我父之病,我需连坐三座。只能放在晚上,也不管是否跨越子时,这样对吗?【可以!一直服到病完全好了为止。】
弟子 志明 顶礼1990年12月22日
++++++++++++++++++++++++++++++++++++++++++++++
【永寿童子】听百字明有感应一事,在其他人都会当成正受而保留执着,唯心中心讲究善也不住,直入我法两忘的境界。
【LVM】心密三句话:“以般若为宗。以总持为法。以净土为归。”若能直入第一句,即六印一咒(总持)也成多余,何况其他!只是不曾见过这么利索的人。我曾问老人,说我没见过这样的人。老人说,你没见过?(我正想听下文,想知道谁能这么利索,哪料老人接着说:)我也没见过。
【永寿童子】老人已经许诺“大受供养”了,后来老师是怎样供养老人的?
【LVM】你都看见了,这不是连身口意都供养给上师了么。
第三十封
尊敬的师父,您好! 祝愿您永远健康长寿。
前日接到师父来信。已知定于12月初8(佛成道日)早晨九时,师父在沪为我做遥灌仪式。我内心无比喜悦,弟子一生能受师父教诲,真是感激不尽。我一定努力精进。最近我日日修六字大明咒。在练到将近半小时时,手指就会麻木,好象胳膊血管要胀开似的——从头部开始,通过肩、两臂一直到手指,有时夹带疼痛的麻木。这可能就是自己本身业障吧!【这是气血不通之故,也就是所说障重了。但这不要紧,坚持坐下去,气血通了就好了。在手指麻得疼痛时,可双手略松,摩擦一下就好了。】另外,我有一个想法不知对不对。在口念咒时,总想用意识或耳朵来听到声音,以此来摄住杂乱的心。【可以用耳朵来听自己念咒的心音,摄住妄念。】同时也可以用此法,忘掉一部分病痛,在练功时头部发胀,想忘又忘不掉。不知这种想法可不可行,请师父指教。【注意力放在咒音上,就忘记头胀了。再如胀得难以承受时,出声念咒,就不胀了。】
秀芝 顶礼 1990年12说22日
++++++++++++++++++++++++++++++++++++++++++++++
【永寿童子】六字大明咒通血脉、疗疾病,有效果者,见过很多。而心中心的效用,则更多体现在心理、性情的巨大改变。
【LVM】岂止是心理、性情,其实是人性的突变、人格的升华。然而,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若论效果,也是因人而异的。
第三十一封
恭敬顶礼师尊: 顶礼佛,顶礼法,顶礼僧。
师已拂袖归方丈,禅本心会勿需说。 即知虚空无一物,不再频频喻水波。【文案已彰】师之《论明心见性》节要,胡聊译为现代语,题为“净土宗的证成”。发表于《台州佛教通讯》。【《略论明心见性》一文已是白话,再要译为现代语,恐怕变成小学生的作文了。】我虽窥一斑,也已知“临命终时”的精意。“彼佛现前”便亲睹无量光、无量寿了,彼即是我,我即是彼,我、人、寿等相便消陨无余了。象心恋师父法照一样。我也心恋《略论明心见性》原文。恋就是恋,不管是否着相,我不说假话。八识转四智,第六识先转,分别不执着,便是妙观察。【正是!】【《略论明心见性》已加整理补充,由温州弟子交《禅》刊发行。你已订阅《禅》,不再寄给你了。】同期《台佛》还刊载了河北临济寺传戒的消息。我发心去受菩萨戒,特禀告师父。传戒期间时间安排紧凑,每日两小时的修法未必能抽出时间,这怎么办呢?俟接到师父信示,再去临济寺联系。【传戒时,不是毫无时间修法。近闻诸受戒佛子,不守清规,乱成一团,很不象样。可叹!你如无暇修持,稍停一两日也无妨。】圆彻师因“禅学研究班”云云,叹法门之敝,书十六偈投于《广东佛教》,题为“南华一夕谈”。有感于此,步其句做八偈如次:禅者离言离相,当念离念如如,学者执理立论,推求寻思卜度。 学禅泯我弃慢,渐入真证实悟,禅学执著成相,又落世俗诸书。参究一心向上,我人寿者皆除,参至湛然无念,就连参究也无。 研究妄心分别,法尘意识碌碌,若遇恶缘成果,破见妄堕三途。古有前车之鉴,可做后世之烛,一个落字言错,五百世堕野狐。 虽然时值末世,后学何敢轻忽,纵使不能顿证,尚有戒律解缚。管他精金顽铁,投入大冶洪炉,只要生死心切,缘熟堪作丈夫。禅学学禅不论,参究研究排除,千念万念一念,南无阿弥陀佛。【此偈作来,不无是处,但现在还是用功要紧,不要在偈颂上玩味,耽误了自己开悟的时节。】我父病久,褥疮颇大,睹之骇然。隔日换药,故医生有“口头病危”之嘱。我不为言动,每日“坐茶”,虔心求佛加持,业尽我父当愈。【褥疮大,有危险。需用好药医治,不可疏忽,以免发生意外,可先用茶汁冲洗,后再敷药。】蒙师寄来三咒注音,我当习熟,届时与师感应道交,圆满遥灌传法。【咒须读熟,方能运用自如。】本当供养恩师,奈何恩师不受。如何是好?我若“不受不碍受”,竟自寄去;师若再耗资寄回,又如何是好?【我现在不须供养,请勿为此事操心。】
弟子志明顶礼 1991年元月3日
++++++++++++++++++++++++++++++++++++++++++++++
【永寿童子】老师,何谓“文案已彰”?
【LVM】哦!那是老人的手写体“文采已彰”。
第三十二封 (附)
尊敬的师父您好:
愿世间众生易度。拜读师父来信,心中大喜。连我爱人也庆幸我的福分大。我现只恨自己愚昧无知,为什么不能和师父早早结缘,而走了这么多弯路,白过许多时光。信中寄有太师父的照片一张,我们已供养在简易佛堂上,只盼师父的照片早日寄来,日日供养。我们相离实在太远了,何日才能面见您老人家,侍奉您老人家。师父来信指教,可以用耳朵来听自己念咒的心音,摄住妄念。这个心音,是我们常讲的心想的音声,而不是出自口中的声音吧。【是的!是心观照咒的音声。口不微动。落于默念,要耗血,应先微动,俟妄念不行时,入定而自然不动,才对!】那么既然心想,口可动也可不动啦。口可出声也可不出声。【对!】我对佛法的理论及知识知道得很少很少。这会不会给修法带来障碍呢?【知道得越少越好!】带病修时,每天以几座合适,最好应修几座?【看身体情况而定,不可勉强,最少应修一座。】
秀芝顶礼
++++++++++++++++++++++++++++++++++++++++++++++
【永寿童子】“佛教理论知道得越少越好”,真乃惊世骇俗之语!
【LVM】老人说法是应病与药,对机而谈,根据不同的人说不同的法。
第三十三封
恭敬顶礼师尊: 顶礼佛,顶礼法,顶礼僧。
修持时的诵咒速度,我用表测了一下,每分钟约九遍。是不是太快了?【不快。每分钟可颂10遍。】前次通信,师父答应邮来法照,这次却未邮来。原准备遥传毕谢师父,正好用师父的法照,现只有太师公的法照。弟子心恋师父法照,跪请师父寄来。【有师公的法照恭敬供养,即为报法乳深恩。何必再要我的照片?今寄上一张,但不必供养,只免悬念可也。】我父亲缠绵病榻已逾半年,何止褥疮危险,周围的舆论也极其不利。医生对于癌症晚期病人到现在还活着,并且神智清醒,已无痛感,很是奇怪。他们不相信有别的治法,甚至不相信气功。尽管他们医院没有气功科,主治医生拿着CT片和病历遍寻安阳其他医院的高手,均是感到奇怪,只是建议保守疗法。到现在也只是褥疮换药,不作其他治疗了。故有“口头病危”之嘱。继母长期劳累,情绪不佳,对于“坐茶”的疗法有怨言。渐渐地,弟兄们都很“忙”,只有二弟弟常守在病榻。六祖云: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阿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我知道,为父亲病犯愁不是思恶。然而,思善同样障道。要断然放下,果然不太容易。【令尊之病到此程度,恐难痊愈。拖延时日,病者与护者均感痛苦,不如早早送他往生西天,以免两伤。人人都免不了生、老、病、死之苦,都要走的,何苦硬性挽留。今传一往生之咒,对水念108遍,与令尊服下,祈祷阿弥陀佛接引往生。令尊即可离苦得乐。咒文(略)。每日对水念108遍,与令尊服用。令尊会很舒服,慢慢地气息微弱而安详地舍报而去。临要去时,再对他耳根念咒吹气,送他往生。】
弟子志明顶礼 1991年1月19日
++++++++++++++++++++++++++++++++++++++++++++++
【永寿童子】老师,老人传给你的那个咒语是什么咒啊?
【LVM】哦!那个咒语就是“吹耳往生咒”。
第三十四封 (附)
尊敬的师父您好:
愿世间众生易度,愿慈悲充满人间。今天是十二月初九,昨日有幸得师父慈悲灌顶,弟子近九点时,顿感周身热血流转,按师父写来的灌顶要求,在佛堂跪拜,观想师父,直至灌顶圆满,了我心愿。我真诚地拜谢师父慈悲。我必勤修苦练,不负师父教诲。本应侍奉您老人家,奈何太远,今寄去50元钱,请师父能满弟子小小的供养之愿。【不要寄钱。】在修法中,心念耳闻时,时常想不起咒是怎样念的,有时刚想听咒,下面怎样念又不知道啦,有时念着念着又忘啦。环境好的时候修法,妄念也很少。基本上没什么杂念。但咒停念时,头脑是有一种感觉。这是因为头上有一小病块的缘故吧,遇到以上这种情况,应怎么处理,请师父开示。【念到无念,不要再提念,随他定下去,定到一定的程度,会突然爆发,身心世界统统炸空,本性就现前了。】我原来练功时,是采用观想,向身体内部病区做观想。我记得有一次练功期间,正观想期间,病区猛然振动一下,我不知所措,立刻收功,后来病竟基本痊愈。在当时守病区时,意念很纯,根本没什么杂念。如果再出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请师父开示。【病好了,就不要再守病区了,还是心念耳闻,用功要紧。】
秀芝顶礼 1991年元月24日
第三十五封
志明禀告师父:
依师教诲,如时如法灌顶传法完毕。谢师父慈悲摄受,请师父赐她法名。【法名秀明。】志明请问师父,六小时“坐药”可否间隔,比如2时--2时――2时,或4时――2时,或2时――4时,打作两段或三段?请师父开示。【可以间隔。但我想还是送他往生为好。】
弟子志明顶礼 1991年元月24日
++++++++++++++++++++++++++++++++++++++++++++++
【永寿童子】亲属有病死者,人对生活的态度就会变化很多。不经历者,其实对于生死的概念,还是模糊的。
【LVM】我长期守护临终的亲人,这不是第一次,第一次是我祖母。我三岁的时候,我母亲就去世了,我是由爷爷奶奶带大的。还有一个姐姐(我伯父的女儿,也是幼年丧母),也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四口之家。我爷爷去世的时候,我还很不懂事,到我祖母去世的的时候,我已经在郑州大学上学了。得到我祖母病重的家书之时,正赶上军训。那时候请假,是很难批准的。我向系主任哭诉,谈及我爷爷去世及我姐姐出嫁之后,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的艰难困苦,竟感动了系主任。他说,幸好你们班的名单还在我手里,你们班就少报一个人吧,你悄悄地走,别声张。我赶回家里,我祖母的神志还清醒,我跟当地的医生很熟悉,医生建议我别喂药了,喂点儿葡萄糖水吧。你奶奶哪儿都没病,五脏六腑都衰竭了,90岁的人了,是自然衰老啊。我在病床前守了一个多月,我奶奶平静地离开了人间。丧事过后,赶回学校,军训也结束了。我深深地感激系主任,多亏了他行方便,在我祖母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使我能守候在她老人家身边。若不能如此,将是我终生的遗憾。
第三十六封
恭敬顶礼师尊:顶礼佛,顶礼法,顶礼僧。
我父已于腊月十五日晨舍报,十九日起丧。有一老年僧人未请自到,于灵前念诵超度。我合掌长跪,念诵毕,我顶礼拜谢。法师八十余岁,法名上净下养。所住寺庙“雷音寺”,乃宋朝所建,历经沧桑,竟于五几年被毁。法师现住附近农村。事后我去拜谢法师,询问饮食起居,得知法师虽是河南佛协委员,但恢复道场尚无确息。所幸法师身体尚健,又有信众照顾生活,庶几放心一二。【善哉。阿弥陀佛!】瞻仰师尊彩照,倍觉亲切。比过去更是容光焕发,我若再见到师父,若无此照,恐怕真认不出来了。我已恭敬供养。【非僧非俗,亦食亦宿;满腹经纶,不识荣辱!咦!你是何人?】【此我自题之像赞也。】送往生之咒文还请师父注音,虽然这次未用上。弟子不会滥用此法,除非到了山穷水尽之时。愿众生得免病死之苦,蒙佛接引,得生极乐。秀明请师父开示:入定后可否再提起咒语。若一开始便能入定,是否一开始就可以不诵咒?【果能一开始即入定,那坐也不用坐了。时时在定,心不粘境,意不附物,对机应事,毫无粘滞,即是活佛,还用修什么法?】“突然爆发,身心世界统统炸空”,这种境界虽未现前,但秀明却有怕感,如何对治?【有此感在,说什么定?若得大定,虽泰山崩于前而不色不变,今事未发而先怕,其乱可知矣!怕者,怕死也,你向她说,一切众生都不死,只是色壳子在不停地变迁而已,何用怕为?!】秀明再请问师父:是不是每天一定要礼拜?【应该礼拜。】志明不再“坐药”,而是将以前未服完之药全部放在掌心,祈求十方三世诸佛、菩萨、金刚、护法神祗慈力加被,将我父亲的药普施法界众生。以后若人有病求药,我便施出。不知这样做是否如法?【可以。】继续修心中心法,志明是否可与秀明同步?也就是说,志明不进行七日一循环,而是与秀明一齐修满六印,再共同进行七日循环。请师尊开示。【未尝不可。】
弟子志明秀明顶礼 1991年2月7日
++++++++++++++++++++++++++++++++++++++++++++++
【永寿童子】为什么初见空性,有些人会怕,有些人会欢喜?
【LVM】怕,源于“常见”或者“断见”。欢喜,是因为从根本上突破了这些见。
【永寿童子】“非僧非俗”,故遭谤也,“亦食亦宿”,道平常也,“满腹经纶”,堪为师也,“不识荣辱”,童子顶礼!
【LVM】文殊骑狮,普贤跨象,观世音菩萨现女身、挎鱼篮,为什么却不遭谤?
第三十七封
恭敬顶礼师尊: 顶礼佛,顶礼法,顶礼僧。
非僧非俗观世音,亦食亦宿随色身。满腹经纶摄无念,不识荣辱却识真。啊!此是我师!【明破即不堪!】师父教导秀明“一切众生都不死,只是色壳子在不停地变迁而已,何用怕为”!由此,志明想起两则小文字,抄于下,求师棒喝。1991年1月26日:所谓“明心见性、了生脱死”,俱是戏论。其实,心何可明?性安能见?若非贪生怕死,怎会执此戏论?【明眼人落井!】1991年2月13日:“明心见性,了生脱死”无错,谓之甲论;“心何可明,性安能见”无错,谓之乙论。甲论、乙论俱无错,错在执着。甲论乙论都是能会不能执。咄哉,又出一“会”字,一落文字,便成虚妄。奈何!奈何!【对也30棒,错也30棒,不对不错更吃30棒。如何方无吃棒分?】在我父亲去后的七七日内,我发心读四十九部《地藏经》,若干部《金刚经》,以超度其中阴身生西。【为人子者,曷当如斯乎!】【日内赴杭州一行,3月5日后回沪。】
弟子志明顶礼 1991年2月26日
++++++++++++++++++++++++++++++++++++++++++++++
【永寿童子】哈哈,老师吃棒颇多,今日如何翻过本儿来?!
【LVM】翻本?那就打你,可以么?
第三十八封 (附)
尊敬的恩师您好:
愿世上众生易度。拜读了师父的回信,道出了弟子的肺腑之言。怕死的我更怕疾病的折磨,何时能出生死之圈?我愿速速成佛,更愿世上众生早日成佛。【既怕死,又怕病,有这怕字,如何能入定?如何能脱离病体?更如何能成道?】前不久我拖着病体上班,下班回家还要料理家务。志军在这方面又不擅长,为此我常常苦恼。而更苦恼的是用功不知在何处下功夫。【用功人不是不做事,而是尽全力做,做了犹如未作一样,丝毫不放在心上,这就是用功入手处。】现在我一上座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集中到头部的现象,这样可以持续很长时间,并不难受。但下座后感觉很难受,就象整个身体气息倒流一样。请师父开示如何纠正这一现象。【注意力集中一处,不是坏事,但不能太紧,应似注意似不注意,方无流弊。修法,有病的地方即病根,要发出来的,但不要怕,拔出病根病即好了。】入静和入定有什么区别?【静深了就是定。】孤注一境和执着有什么区别?请师开示。【制心一处,是摄心入定。执着是妄想。“孤注一境”这词不对。“制心一处”和执着大有区别。执着是对任何事均放在心上,跟着盘旋不已,而不能去除。】每日清晨入座时,是用闹钟定时来修法。但有时出现多几分钟或少几分钟的现象,应怎样补?【不必补。以后注意即是。】我有个极坏的毛病。愿意入座诵咒,而不愿日日拜佛。这是我慢心在作怪。我认为诵咒和拜佛是一个目的。每日烧香拜佛太麻烦,这种想法对吗?【不对之极!应改正这种我慢心,不能厌烦。】《禅》刊1991念第一期已经到了。我们正拜读师父明心见性一文。本刊中还有一位署名宋智明居士的文章。这些都是我们早已渴望得到的宝贵珍品。宋智明居士和我们是不是师兄弟的关系?【对!以后有问题问志军即得,不必来信询问。】
弟子秀明顶礼1991年3月1日
++++++++++++++++++++++++++++++++++++++++++++++
【永寿童子】关于见性与拜佛,想起一位老参。他看见寺庙拜佛的百姓,就跟人讲见性法,说拜佛乃执着也,结果被人家寺庙师父撵出来了。
【LVM】哈哈!这位老参一定是还没破参。不然,怎会干出这等蠢事来!
【永寿童子】“既怕死,又怕病,有这怕字,如何能入定?如何能脱离病体?更如何能成道?”此处有解脱成道、长寿健康之秘诀,可惜大多数人会认为是自相矛盾。
【LVM】哦!你所说的这个“大多数人”,即使听不到这样的说教,也常在自相矛盾中不能自拔。
第三十九封
恭敬顶礼师尊: 顶礼佛,顶礼法,顶礼僧。
弟子蒙师尊慈悲摄受,修心中心法已近两年。偶有一日,刚入座时,便见金色恍耀,光过日月,红霞满天。象是弥勒佛笑像。此境一见不复再见。【此仁者有入道成就之兆,亦佳事也。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可执著,一切放下,身心世界化空,自性佛方真显露。】弟子明显看出,秀明的人格起了质的变化,生理上、心理上均大异往日,心中心力用不可思议。【诚有脱胎换骨之功!】以往每见师父于信右所批,哪怕是只言片语,也觉心有寄托。【在杭州说法辛劳,无有休息,气虚受寒,气痛浑身。本月初方始回沪,须长期休养,闭门不出,谢绝多方邀请,诚无肯奈何之事也。】这半年未见师父信函,说不清心里的滋味。是期待?是迷茫?是失落?是彷徨?也许什么都不是。恰似幼儿离父母,无所适从。【注意!情生智隔!】师父若再去杭州,请将杭州的地址告知,好么?曾几何时,弟子还叹鹤壁不见三宝弟子,如今三宝弟子已过百人。不仅如此,还发现旧寺院无人居住,曾请僧人暂来几日,听法者甚重。若请僧常住,就必须经过行政领导的批准。这些事,我本无心参与,然而仍不免对境生心。可见功夫不深,保任不力,欲起大用,无有是处。【幸有自知之明,迅速加紧保任,毋使放逸,方有水到渠成之日。不然者义理虽明,于事不得力,亦徒然也。】今有我厂刘工程师,三宝弟子,修六字大明咒四臂观音法已半年有余。初时境界颇多,他不著其境,现已不见任何境界。他发心受持心中心法,今将他写的信附去,请师尊慈悲摄受。
恭祝法安 弟子志明秀明顶礼 1991年10月29日
++++++++++++++++++++++++++++++++++++++++++++++
【永寿童子】心中心法诚有脱胎换骨之效,尤其以打七为最明显。可惜人多不信。
【LVM】你是很能打座的,素有“打坐专业户”的雅号。你的变化是因打七而有的吗?
【永寿童子】大成就者也现病相,何不以心中心法转换?
【LVM】金粟如来说:众生病,故我有病。
第四十封
志军仁者:
来函并汇款均妥收。东坡云:“月有阴情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良有以也。天下无不散的筵席,有合必有分,有生必有死,此乃自然现象,无可奈何!但这些都是假像,并非真实,实质是不生不灭,不合不分,不动不摇的,真不必为假相而心酸,为梦幻而悲苦。相反,应为亲证本真而庆幸!为脱离苦海而欢欣!“情生智隔”乃颠补不破之真理,绝不可能智不隔而情生也。情为爱水,水性趋下,如何不隔真智?故佛菩萨无情,斯为大情,大情而无情也。汇来300元真使我受之有愧,本当退回,又恐有伤仁者热忱,勉为收下,俟有机作善举为仁者造福。我现在身体尚好,生活可以自理,非不能动,不须人扶持,请放宽心。求佛菩萨加被假寿之事,乃世上愚诚孝上之事,岂仁者所能接受?!何况我与佛子深知不生不灭之本真乃无量寿,又何假借之力?虽然,你有此精诚舍己为人之心,衷心良深铭感!请速放舍此举,勿为我增添罪业。我虽说“即将归去”,尚有多年住世,非目下即行去也。关于传法之事,上海有徐恒志,杭州有沈增福,温州有宋智明,山西有光升,他们都能代我接引后进,故我可以闭关修养,不问外事矣。 勿复,顺祝精进不懈
中丁 1991年11月18日
++++++++++++++++++++++++++++++++++++++++++++++
【永寿童子】请问老师修什么法为上师借寿?
【LVM】给老人的信丢了,信中我正是向老人求这样的法。是我自愿将寿命回向给老人,以使老人多住世间,利乐有情。人没传我这样的法,我就自作主张每日修长寿咒,回向云:“以所有功德福德,全数回向给师尊 元音阿阇黎。愿师尊 元音阿阇黎身康体健,久住世间,泽被后学,广度众生。”
第四十一封
恭敬顶礼师尊: 顶礼佛,顶礼法,顶礼僧。
师尊与徐师的函示都说,师尊的身体尚佳。弟子的拳拳之心稍安。弟子寻思,知道师尊住处的人不会太少,师尊住处便不会清净。师尊不得不用语言接待来访者,而说话多了,不利于静养。师尊何不到鹤壁小住,若准,弟子先看好住处,再去迎接师尊。【多承关照,何胜心感!我现在禁语闭关,不见宾客,故正安静,不须迁居疗养。谢谢!】秀明偶有一两次,在座中发觉手印变作一种未知的形状,象是某种别的手印,只好散了重结。这样好吗?【偶尔手印变形,在未觉察时,不须更改;觉察后再改正,继续修持,无关紧要。】李俊才师兄于心性似有所悟,将其信附去,供师尊在静养中解闷。【既无心可开,闷从何来?!】
弟子志明秀明顶礼 1991年12月3日
第四十二封 (附)
恭敬顶礼上元下音师父: 祝师父身体健康。
久不见师父通信,但弟子之心仍悬于上海。秀明每日清晨打心中心座。只恨自己慧力太浅,定力不足,从没有进入大定之中。现在有几个问题请教师父。前一段觉精神颇佳,每日睡眠时间很短。有一天晚上在拜佛时,突然感到佛菩萨异常亲切,过了一会,再也找不到这种美好的快意。当时病也全好啦,就连平时头上胀痛的感觉都全没了。现在又返回原来的状态,而且特别瞌睡,请师父指教。【这是过路的客人——定境暂时的显现,一忽而过。加功修持,深入禅定,亲见主人,即大事毕矣。瞌睡于定力足、精神爽时,即自然消除。】在座上往往出现头顶清凉而渐渐向下,甚至有时感觉很冷。这是必经阶段吗?【这是气血的变化,不要管它,只一心持咒,化空身心,即深入堂奥矣。】今随信附去一位同参好友的信件。俗名***,17岁,高中学生。他早在初中就研究道学至今。现在他已发心学佛,但有些问题须请教师父才得。师父费心。【这位小伙子,倒很有根器,请你的爱人答复他的问题好了。注意:以后他人的问题不要来问我。来了也不回答。】愿师父早日康复,愿所有众生早日得度。
弟子秀明志明顶礼 1991年12月23日
++++++++++++++++++++++++++++++++++++++++++++++
【永寿童子】“以后他人的问题不要来问我。来了也不回答。”上师要往中青年骨干身上压担子了。
【LVM】我深知自己跟老人相差太多,故而祈愿老人久住世间。接引学人的事,事关他人的法身慧命,非同小可,须有加持力、摄受力、亲和力、感召力。老人圆寂后,依然具有极强的加持力和摄受力,我等远不能及。这就是直至现在我给学人灌顶仍是代老人灌的原因。
【永寿童子】气血的变化,真千奇百怪。有从上往下的,也有从下往上的,更有什么感觉没有,反而焦急的。
【LVM】哈哈!有变化也焦急,没变化也焦急,干脆不睬它,最为省心。气血的事,人不尽同,心密又没有修气脉的前行加行,睬它做甚!不睬既不等于有,也不等于没有,而是有也不睬,没有也不睬。
第四十三封 (附)
恭敬顶礼上元下音师父:
入于世间,似真似幻,似幻似真,亦真亦幻,亦幻亦真。【此种口头禅,何处学来?似虽似,是则不是!非真非幻道一句来!】真不知究竟谁是大师,谁是我了。【惺惺着!莫错认定盘星!】前生究竟谁是我,今生究竟我是谁?不也是不可得的吗?既然不可得,又何必探求呢?【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然而不探求,又干什么呢?倘若佛法是因为不探求而得的,那么这不探求不也是一种探求吗?【不可得中有真得,离开前生今生看,你究竟是谁?不可颟顸!】我于年末31日上午观《禅》刊耕云先生大作后,即首次诵《楞严经》两卷余文,而入念念相继、一念不生之境界。定力不足,即成而毁。自古成毁一念间,亦不足惜矣。【贼脏已现,说什么一念不生?!你原来在这里作活计,坐在黑山背后,一念不生处为定么?早错了也。纵以聪颖,悟得些理论,但未实修,未曾亲证本来,定力自然不足,遇事不得真实受用,如何能出生死?】知谈笑自如、心如朗月者,何也?【即心如朗月,有什么成毁?】吾尝于往日谈禅之时,语友曰:“二僧齐唱,谁先喝?”见友为之苦闷不解,而方解临济之意。【莫寐语!是何意?速道?】临济专门用话来骗世间的罕有大傻瓜,用心不可谓不良苦也。【你作骗会也?乃令众生服毒药也。】后吾也造机锋曰:“云在青天上,水在水瓶中,水瓶在何方?”自对曰:“水瓶在水外。”“泼水于地,水瓶在何方?”“即在汝所说处矣。”【瞎打机锋,罪过不浅!放你三十棒,为你消灾!】这也只能做半句言语禅了。【一字也嫌多!】因为还有自然应变安然自在之执。【还有自知之明,幸甚!】还需把这再去掉,直到无明豁破。【那里有这些葛藤!】也许这就是历代禅师重空的原意吧。【莫谤祖师好!】然我斯时,更生慎重,深恐有一天一去不返之遭遇。【还有此恐惧也?有去必有返矣!】乃窃计曰:“一息不住,如何学习、考大学?【学而后可以致用!】如何入大乘度人之菩提道?【曷当如斯乎?!】于后如何?【随缘造福众生,度众生出苦海!】怎样在生活中应用无碍?【饥来吃饭困来眠!】如何得众人尊敬、首肯?”【名利心犹在!该打屁股!】吾于往日,只言不做。【错!】而今日生大忏悔心。【知过即改,方为君子。】自知罪业深重,前信言甚不敬,谅。【还有敬、慢在!】业虽是空,是因缘所合,然使人迷于因缘故,而又为有。【时时凛觉可矣!】众佛所传之法,吾将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发甚深道心,誓愿立成无上佛道。【雄心壮志可嘉!】佛道无有,是名佛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法可得,然以无法故,而立万法。【不可得中这么得!】借问为何特定念佛,不念“板凳板凳”?【佛有摄受力故!】我以为此即方便法门,实不可空,空之有狂禅之嫌。【空者,非无有为空,乃不可得也。又乃真空之空,以自性无相、无声、无味,不可得见、闻、嗅,故谓之空。但可于动用中体会,以一切时、处,皆是它在起动用,故谓之空而不空、不空而空之真空也。并非落于断灭空也。故非空却一切法。】然不知弟子适于何宗,成于何法,有何善缘,能够一生证得,永不退转。既遇大善知识,恳请垂示,怜之!怜之!不胜涕零!【仁者之机,参禅最近,西安有卧龙寺,可近往参之!】密、禅、净、天台等各宗,不甚了了,不敢妄言。密宗一向标榜即身成佛,莲花生大师尤被推崇,然仅流行于西藏,其与禅宗究竟谁为快速?【一切法门中,禅最快速,其他法门,皆需跨数道门槛,禅无门可跨,其快可知矣!中土文化多又多,且多慷慨豪放之士,最适合禅的修习。西藏文化水准低,般若根基更差,只好以有相出来过渡,故在修法前,往往要化十多年的时间修四加行,太迂缓曲折,不能迎合中上人的豪情逸致,故密法在中土不兴。】再说缘。众佛真愿众生成佛,每一个人跟前现一佛说法,不很快吗?何至于此时众生苦更甚耶?【此众生之障重也。】是教中有应缘而化之说。此缘者,自然之规则否?【对!】诸佛本身就是这绝对的真理吧?【还有可着吗?】这自然与道家之道法自然有何关联?【佛道所说,有好多相通处,但道家最后不能空尽,仍有些微法执,故不究竟,非其说不可取也。】任大师再说无说,我自认大师有说。任大师再说有说,我自认大师无说。【认着便瞎!】大师厉声喝道:“阿谁见余开口来?”我喝大师道:“你的嘴巴被谁见来?”【莫非为你小猢狲见来?咄!休将驴鞍鞒,错认阿爷下巴!】读“一夜落花之余,满城流水皆香”之后,突然想到一句话:花自落在花开处。多么平凡的禅意啊!【赖有这一着!切忌道着!争奈药水汞,遇火即飞何?!】念佛果有入处,可达无我之境。【莫玷污佛好!有境何言无我?!】照片系小学五六年级时所照,近来无照片余下。【可怜生!今日穷,方真穷,去年尚有幼时照,今日影也无!】
弟子** 于1992年1月2日
++++++++++++++++++++++++++++++++++++++++++++++
【永寿童子】这个**,就是当时的中学生***吧?信写得散漫无羁,真有庄周之风也。即此就是上根也?
【LVM】是啊!这是具有禅味的洒脱风范。他人之长,正是我人之短,我至今都没有这样洒脱的风范。
志军:
由你转来的***的来信,业经批阅一过。这小子胆大聪颖,倒是一个参禅的好苗子。你叫他就近去西安卧龙寺用功参禅,不必学心中心法。因为他宿有参禅的基础,而一切法门中,又以参禅为最径捷。他只要用个三五年功夫,就能打开桶底。这小子要真肯用功参究,不可仅靠说几句似是而非的疯话,就算完事的。而且就是开了悟,也要用功勤除旧习,不是一悟便休的。以后你多督促他,不要再让他来找我了。前次寄给你的《碧岩录讲座》一书,经我核阅后,其中错误、颠倒、漏脱之处很多,现已改正,寄与《禅》刊发表,你可照该刊改正。祝你精进不懈。新年得见新人面!
中丁 1992年1月12日
++++++++++++++++++++++++++++++++++++++++++++++
【永寿童子】督促卧龙小子的重担,就这么交给老师了。哈哈。不知老师日后如何督促的?
【LVM】哦!他是学生,应该先完成学业,再说其他。
【永寿童子】《碧岩录讲座》当时就有了么?
【LVM】是最前面的两篇,温州宋智明整理的。老人讲《碧岩录》的磁带,本就是在温州讲的。
第四十五封
恭敬顶礼师尊: 顶礼佛,顶礼法,顶礼僧。
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无忧不怕皱面,不老何虑白头。】已知师尊静养期间不宜多说话,但写字是否影响身体呢?师尊批阅弟子的信件,会不会影响健康呢?【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弟子修心中心法至今,自觉心理、生理均起了质的变化。【很好!】那种湛湛寂寂的心态是否便是“正受”?【要于遇事时也是寂寂惺惺,方称正受。更须进一步,有个惺惺寂寂的正受在,还非正受在!】然而至今尚未“虚空粉碎、大地平沉”。便突然想到打七,打七除了法侣财地具足之外,是否还必须有明师在场?您两次去杭州,是否杭州有打七道场?【打七确是好办法,无明师在场,也无大碍,只要一切境界现前时,不予理睬,于爆破时不要紧张,证得本来时为你印证就是了。】【打七时间:第一座(凌晨12点――4点),第二座(6点——10点),第三座(中午12点――下午4点。其余时间吃饭休息。晚六点睡眠,次日照样修法。打七时前两座修四印,最后一座修二印。最后一天修九座,全部为四印。九座时间为:凌晨12点——6点,8点——下午2点,下午4点——晚上10点。)】上光下升师父还在陕西吗?请师尊示知他的通信地址。因吴××最近出离心切,曾有一天不去上学,跪在我家佛前念佛念经。我劝他高中毕业后再考虑专事修持。我想,他若有出家的缘分,便向光升师求法,若不具此缘,可向徐师求法。若师尊届时身体转健,可否收他为徒,他比我根器好多了,我在他这个年龄,还正狂心正炽。【光升居所无定,现在还不能接待你们。吴××这小子根器大好,暂时先莫修法,念完大学后,如家属不反对,可出家学禅,不必学心中心法。因他根机最宜参禅,不消多年,即能打开本来,如不遇明师,再学心中心法不迟。——因禅宗最须明师时时指点。】开悟之光景,尽管因人而异。然“卒底断,暴底折,啪地一声,虚空粉碎,大地平沉”却无一例外。若无此境,便不能认为是开悟。即使有了此境,也须有明师印证,不印证便落天然外道。弟子上述看法对吗?【是的!但如理路分明后,时时绵密保护,不随境转,时节因缘到来,也能豁底爆断;有的人象卷簾似地落下,化脱身心;有的人因外间事物的感染,而引起自身的爆破等等,各不相同。】师尊《略论明心见性》已在《禅》上刊完,弟子拜读并和文尾一诗: 说也难尽慈悲情,广洒人间起大行。学人因指当见月,等闲沦为白头吟。【路逢剑客须呈剑,不是诗人莫献诗。】【吴××这孩子,既然如此急切出离生死,我为他说个方便,看他能否于此悟去。如能,则一切参禅、修法、读书、工作,皆为剩语。他在上次来信中,设了一个问话,难他的同伴说:“二僧齐喝,谁先喝?”弄得那位同伴张口结舌,无以应对。他于此悟得个道理,说临济祖师的设问,都是“骗人的,使人上当的”。这是大错特错的误解。他的问题看来象似个无理路的禅味话头,——这问题在悟人答来也不难,但无出身之路,不是宗下字字有着落的话头,故不足取。现在我为他稍改一下,就成为一个有发悟之机的活话头了,看他能否于此悟去。问:二僧齐喝,谁是宾,谁是主?当他被这问题一逼,识神停思,妄念不行时,回光一瞥,这无思无念的历历孤明,是谁?从而猛着精彩,当下即若大梦初醒,宾主历然,而非瞎说一阵骗人的了。其或不然,还须辛辛苦苦参一回,方有出头之分!】
弟子志明秀明顶礼 1991年腊月初二
++++++++++++++++++++++++++++++++++++++++++++++
【永寿童子】祖师为人,都无门派之见、私欲之争,看到禅宗根器,便推荐去参禅,决不会拘泥于心中心一个法门。
【LVM】是啊!老人不是说了么: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
【永寿童子】我以前也曾认为禅师都是骗人的,吴师兄一发问,带出上师的一番开示,原来看似散漫无羁的禅语,其实字字有着落,与前院“观机斗教”不同。
【LVM】哈哈!你把“逗”改成“斗”,意思大不相同了。
第四十六封 (附)
恭敬顶礼上元下音师傅:
师之训,使弟子如一大葫芦瓢,进不能进,出不能出,欲道无言,回光内照,亦无可照处。【当进不能进,退不能退时,逼得你透气不出的是谁?这是千钧一发之机,苟能于此回光一瞥,当下便桶底脱落!若停机伫思,则被它影子惑矣。这是最紧要的悟道因缘,非同儿戏,不可轻易滑过!】待看正无心时,发愿出家之心仍无可碍,否则我今尚能与师写信也?我期遍学一切法,度一切众,今入佛道者,无须摸索,直踏菩提捷径,是以越早出家时日越多,闻师所指,即欲奔赴,然不知卧龙寺处于西安何路何巷、邮码、依止师、参禅方法,何时去为最佳。【笔直去!会么?不会,则到了西安一问便知。其或不然,待我打听了来,再转告你。也不用了,你可写信问赵XX。他的地址:XXXXX】他们的参禅方法,乃是参一句:“念佛是谁?”另,多停无益,我觉现时出家,日后或能多弘法几年,念完大学则遥遥无期,为时已晚。【学道宜有高深的文化修养,为将来广接四众弟子打好基础。否则,难接高级知识分子,对自己的修证,亦不无影响。】【学道须具备一片长远深心,不可急在一时。就你目前的文化水平,看来还差得很远,不乘此时机,好好学习,将来难有上乘的成就。】不过家中对我接近佛教,反对犹甚,他们看管我于左右,令我几无半秒余遐,否则现即求心中心法矣。我入佛门,二老生活亦有兄长照料,不必我担心。我于世间诸恶有染,非少时可比,师称为法门龙象,折杀我也。【知过即改,善莫大焉!】若达西安,仍想受元音师您灌顶,及从光升师受心中心法,一者日后多支传承法脉,二者禅密双修,定慧齐运,见“新人”或可更快。【我已早退居,不再传法。你欲学心密,可向徐老师恒志学习。心密即禅,禅即心密,无有二致,说双修乃门外汉语。末法时代学人根劣,无可奈何,才用密咒假佛力加持,消除业障,俾早日打开本来,非于密外更有禅也。】
《境界谈》、《疑问篇》——
第一问,昔者释迦如来将入寂灭,诸大弟子,皆是大阿罗汉,泪如雨下,如丧父母。其乃有情也?无情也?【大罗汉情未尽也。然佛法不离世法,世人对父母师友情笃,一旦舍离,不无情伤,潸然泪下,此乃人之常情。故佛子亦不越常情,于佛入灭时,悲从中来,泪如雨下,正不必文风不动,以显其悄僻也。又,真得的人,哭笑自如,要笑即笑,要哭即哭,不是一点也不能动也。】颂赞观世音菩萨道:“无为心内起悲心。悲心一起,却无可染,怪哉怪哉!是有情也?无情也?【无情即大情,大情即无情!岂如木石之无情哉?】诸佛菩萨度无边众生,以《金刚经》而论,菩萨实不以众生为众生。但何种力量使菩萨以无为度众生,而未见不度众生之菩萨,是养成的习惯吗?【不度众生,即非菩萨,如何是养成的习惯?!】【一草一木皆佛性所显现,皆自性所成就,何况一切众生?故一切众生,佛菩萨皆视为佛,而不作众生想。但以无明、住着、妄想、造业故,又非不众生,故佛菩萨怜悯一切众生昏迷不识自己乃至尊至贵具无上神用之天真佛,由是兴无缘大慈,现身说法,觉破众生迷梦,假说为度众生,而实无度也。】开悟后,一念不着,如寒潭雁影,但百千亿年后,无量亿劫后,实不忘记,若非即不曾得道。【并非记着不忘,乃感而后应。】如看过电灯后,再看柜子,亦知曾看过电灯。【不是不知,只是不住,如牢牢记着,则住着矣。】是否刚开悟后及开悟前均是惺惺寂寂,过目便忘,而非了了分明?若从修时,而非了了分明,而不向反方走走,是否便不可能得道。【惺惺寂寂,本来如斯。非刚开悟及开悟前如斯,而后可以乱起念记着诸般事物也。其实,开悟前并不能如斯。至于多忘,那是用功时的一个过程,过后,即无此病。但注意,亦非牢记诸事不忘,而是惺惺寂寂随感随应也。】
第二问,地藏菩萨发甚深誓愿,纵令人钦佩,不亦有些“傻冒”乎?【唉!佛菩萨之所以能成为佛菩萨,即仗此傻劲也。你如无此傻劲,还是不要学佛好!】若以此愿力而不能成佛,以佛智慧来度更多众生,便不合道,是然乎?【有此愿力,何患不能成佛!】若地藏菩萨,不发此愿,何不成佛,却当菩萨!【修法悟道仅得根本智,还要发愿广度众生,以满后得智即差别智,才能圆证佛果。地藏菩萨已经成佛,一来以愿大故,不居佛位,现菩萨身,广度众生,二来以此示范后学,鞭策鼓励学人,莫学小乘,以自了为是。】若有人道:“我当令地藏菩萨成佛,而代其愿。地藏能成佛否?【不要胡说乱道!】文殊菩萨一身成佛,便当永世为佛,为何一身能成三佛,以后能四佛五佛无量佛否?【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分什么三四五六?】其与究竟佛何别?【若分别,西方亦成秽土!】当我说“当我说”这句话时,心中无念,但这话又胡为而来?【言为心声,心念不动,如何会说话?心念未动,话未动,你知道个什么?此无知之知是什么?!知晓这个,即知来处!】去寻自性,难道这不是一念吗?【寻即不见!】若全是妄想,修道即是妄念,无修道心而修道,不亦奇哉?【修道之心,原也是妄想,但未悟之前,亦不能不假此以策励自己,精勤修习,以证成无修之大道。】其实,我也曾有无心而应物修道的体会。【你真无心,还要修什么道?!且莫错认定盘星,将滚滚妄念认做无心。又,莫说无心便是道,无心犹隔一重关。】碧水神龙,应是阿拉臭屁一滩!若论主客,即斩却汝头!【胡说乱道有何用?分明还我宾主来!】【以后有问题,问齐志军!】
弟子妙悟于1991念农历12月17日
++++++++++++++++++++++++++++++++++++++++++++++
【永寿童子】此上师示现诲人不倦之风乎?若个个弟子如此问,上师次次如此答,真累杀老禅师也。
【LVM】还记得“投子闻声便打”这个公案么?
【永寿童子】所谓“要笑即笑,要哭即哭”,乃随缘自在之注脚。我曾有好长时间,以为学佛后就面无表情、呆头呆脑了,现在回想,真可笑之极。
【LVM】也是修行人的路途风光。
第四十七封
恭敬顶礼师尊: 顶礼佛,顶礼法,顶礼僧。
无忧不怕皱面,不老何虑白头。最近的确隐隐已有“忧虑”之感。因一千座只须三年,弟子已修两年有余,至今未豁开本来。【用功不能仅靠两小时打坐,时时心空无住,自然相应。出差时也不能间断。】其实这“忧虑”便是执着,恰成明心见性之障。【道着病根。】在师尊闭关修养期间,竟有三人通过我向师尊去信,干扰师尊清静,我实在惭愧。刘××似成狂禅,现声明潜心净土。【最好,最好!!!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我恐他“无愿成魔侣,缺戒成荒唐”。【这是你多虑!】李师兄已写好了向徐师求法之信,准备前往上海。吴××根性最利,奈缘不熟何?其实,他若能于师尊言下识自本来,家庭系缚当体即空。他尝以“两僧齐唱,孰主孰宾”之话问我,但我恐明言障他悟门,故而不言。【这孩子要好好用功一番,才有出头之地。千万不能以少聪明,会得些道听途说的机锋术语作为悟道。更不可向别人口边讨消息!】师尊《略论明心见性》中另有两则公案,弟子试答:第一则,雪峰云:“要说这件事,有如古镜相似,胡来胡现,汉来汉现。” 玄沙说:“忽遇镜子来时如何?” 答:“打破镜子来相见。”问:“镜子打破作么生见?” 弟子答:“恰见万法皆空。” 或曰:“恰似虚空灭闪电!”【未在!更道!】
第二则,老宿云:“老僧自有娘生褂,不用寒衣。”问:“娘未生前着何衣?”弟子答:“既不披枷,也不戴锁!”【函盖不投!】秀明尝问志明:“真如自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究竟在何处?”志明想答:“既在内,又在外,还在中间。【着了也!】秒秒未离当处!”【却较些子!】只是未说出来。秀明还在参。咦,弟子又胡说八道起来,恳请师尊批评。
弟子志明秀明顶礼 1992年2月6日
++++++++++++++++++++++++++++++++++++++++++++++
【永寿童子】千座前后是个坎儿,似乎无人不“忧虑”。倒不似二三百座时,境界变化又多,日新月异的。我当时的心态,是舍不得就这么平常了去。
【LVM】平常心是道,直心是道场。众生心并不平常,因为多出了一块“贪嗔痴慢疑”来。
【永寿童子】看老师和上师的机锋问答,想起某禅师的话:万古碧潭空界月,再三捞漉始应知。
【LVM】“自笑当年画模则,几番红了几番黑。如今谢主老还乡,那管平生得未得。”
第四十八封
恭敬顶礼师尊: 顶礼佛,顶礼法,顶礼僧。
试答公案如下:——镜子打破作么生见?恰见“虚空粉碎,大地平沉”。【有见都不是。】——娘未生前着何衣?一丝不挂!【函盖不相投。】——两僧齐喝,孰主孰宾?纵使万僧齐喝,依旧宾主历然。【历然且置,究竟谁主谁宾?这是临济宗的四宾主,须恰恰实的分出宾主来,不是随便说一句,可以过关的。】近些日子,我有些发呆。觉得明悟心性必须“虚空粉碎,大地平沉”。然而又不能追求此境,追求便成障。这就有点进不能进退不能退了。若能于“进不能进,退不能退”时回光返照,猛着精彩,便能豁开本来。然而这个“豁开”又应是“虚空粉碎,大地平沉”。转来转去又到这里了。这是执着么?精进依何而立?“既不寄托希望,又不放弃努力”便是精进!【在未到家时,须执法修持,只问耕耘,莫望收成。耕耘到家,收成自然丰盛。】那么,连希望都没有,又云何生信?【信在行处!】我一会儿觉得都对,一会儿觉得都不对,故而有点呆了。【你还没有呆,要行不知行,坐不知坐,才与道相应。】每日一座外有不足两小时的闲暇可坐便印。坐便印须持咒吗?我以往坐便印并不持咒,不知是否如法。【不对,应持咒,俟其自然化去。身、心、世界也会随之化空。】前些日子,净居寺的庙主托我请僧住持的事。我拟请某某法师,已给师尊去信,并附寺内碑文一纸。师尊是否已转给某某法师?若这位法师不能来,请师尊另举一位出家人,好么?【此庙无有收入。这位法师也无生活费,怎能住持?】敬祝师尊早日恢复健康!【总而言之,打坐时须一切放下,什么也不求,象大死人一般,自然相应。平时再多观照,念起不随,不为境转,功夫自然突飞猛进。】
弟子志明秀明顶礼 佛历二五三六年正月二十九日
++++++++++++++++++++++++++++++++++++++++++++++
【永寿童子】“信在行处”,说的就是心密的“实践教学法”吧?
【LVM】心密不怕生疑,只怕不如法实修。若能实修,久久其疑自断。断疑者,信在其中矣。所以老人说“信在行处”。
【永寿童子】一切放下,“如大死人一般”,方与见性相应。现在人心浮躁,往往修上些许日子,便生猛起来,而遇事便乱七八糟。弟子以为,此时良方,莫过于得一番寒热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请老师开示。
【LVM】哈哈!寒热病有这么厉害么。其实你所说的“修上些许日子”,人与人未必尽同,有的人如法实修,有的人并不如法实修,而假说他自己如法实修。如此一来,效果就大不相同了。
第四十九封
恭敬顶礼师尊: 顶礼佛,顶礼法,顶礼僧。
某某法师若来,生活不会有问题。当地庙主并非以庙为业,他们不常去寺庙,若能请来僧人,吃住他们都管。弟子等也从自己方面,考虑四事供养,以及往返路费。【尔等发心供养,自有贤者来居,但某某法师现在尚无如此福德,受此供养,奈何奈何!】其实,不仅法师一人来,若法师能带来二三人,生活也不会有问题。去年之前,庙里曾住一位老人,种了一二十亩地,打晒粮食的场地就在庙前。他回家了,不再回庙,如今地里的麦子还是他种的。另外,庙附近有很多无主的小片荒地。这地方山高皇帝远,风土人情与城镇迥然不同,地也会有人帮着种的。附去的“苇泉山静居寺”图是李师兄所画,他与刘工、吕工等都希望能请来某某法师。因为象某某法师这样,已经明心见性堪传心密的出家人,在目前确为希有。【这副山寺图画得很逼真,李居士大有绘画天才。可惜某某法师无福来享,他现在闭关不见客,你还是另请他人为是,如果你请不着人,我可以介绍两个居士给你。】志明请问师尊:坐便印持何咒,是心中心咒还是别有咒语,持“阿弥陀佛”如法吗?【结便印持心中心咒,也可念阿弥陀佛。】秀明请问师尊:不是在座上,而是在日常行住坐卧中,均默持心中心咒,可以吗?【日常动用中可以持心中心咒,也可持“随心陀罗尼”。】
弟子志明秀明顶礼 佛历二五三六年二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