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姓-历史名人 历史上姓王的名人

  苏焕清:(公元1909~2003年),安徽霍山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后方医院政治委员,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巡视员。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和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1936年入陕北红军大学学习。后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四旅副官、副官主任,新四军第三师副官主任,第四科科长,师供给部代部长。参加了晋东南九路围攻和主攻盐城等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三师后勤部部长,东北民主联军总部供给部部长,第四野战军供给部部长。参加了辽沈、平津等战役,较好地保证了作战部队的军需物资供应,为夺取辽沈、平津战役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东北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兼财务部部长,军需部部长,运输管理部部长,车管部部长。1957年毕业于后勤学院。后任总后勤部营房部部长,总后勤部副参谋长,总后勤部管理局局长,管理局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副参谋长。长期担任我军后勤部门高级领导职务,主管或兼管综合协调、财务、军需、物资、营房及车辆管理等业务,为我军后勤业务建设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2003年2月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九十四岁。

  苏锦章:(公元1916~今),河北定县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参加八路军。

  抗日战争时期,任冀中军区第三纵队第八支队第二十三大队参谋,第二十二团营长,第七军分区司令部队训股股长,军分区参谋长。参加了著名的百团大战、冀中五一反“扫荡”和正太等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二纵队独立第八旅参谋长,第六旅参谋长,第二纵队随营学校副校长,第七纵队第二十旅参谋长,冀中军区参谋处处长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河北省军区副参谋长,军副参谋长、副军长,北京军区司令部作战部部长,副军长,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苏炳文:(公元1892~1975年),字翰章;辽宁新民古城子乡村人。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前东北民众抗日救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苏炳文原为东北军将领,曾任上将军事参议官。“九一八事变”后,在黑龙江省的海(拉尔)满(洲里)地区率部抗日,一度誉满全国。

  苏炳文在少年时,目睹了列强瓜分中国,给祖国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于是立誓习武,志愿保国卫民。为了学到本事,他先后考入沈阳陆军小学、北京陆军中学和保定军官学校。1914年,苏炳文军校毕业后入伍,从上等兵做起,至1931年已成东北军的一员干将,官任黑龙江省呼伦贝尔警备司令及省府委员,掌握海满地区军政大权。

  “九一八事变”后,目睹日本帝国主义猖狂侵略东北,苏炳文奋笔述怀:“正气有歌文宋瑞,鞠躬报国武乡侯。”这两句话,明确表达了他保持民族气节和抗日报国的决心。他将全家二十余口人送往北平,自己留在东北,全力筹划抗敌。

  1931年10月,日寇指使汉奸进犯黑龙江省府所在地齐齐哈尔,黑龙江省代省主席马占山,率部在江桥英勇抵抗,揭开了黑龙江省抗日的序幕。苏炳文坚决支持马占山江桥抗战,立即派出一半兵力赶赴江桥参加战斗,剩下一半兵力,负责维护海满交通,以保证马占山部的物资供应。

  江桥抗战失利后,黑龙江省局势十分混乱。日伪当局知道,在东北军里,苏炳文是寥寥可数的毕业于正式军校的高级将领之一,他在海满地区很有号召力,于是采取各种手段,极力拉拢他,企图使他充当为日寇服务的汉奸。

  1932年3月,关东军拉来清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溥仪,以他为傀儡,成立了所谓的满洲国,在长春举行伪满洲国建国仪式。日寇为了拉拢苏炳文,曾邀请苏炳文参加这次仪式,被苏炳文当场回绝。日寇不死心,又由关东军第二师团长多门二郎出面,邀请苏炳文到齐齐哈尔晤谈,也被苏炳文拒绝了。4月,关东军司令部又派宫崎少佐跑到海拉尔面见苏炳文。宫崎奉命向苏炳文提出:“现在满洲国急需人才,我们希望借重将军,中东铁路护路司令、满洲国军政部部长、黑龙江省省长这三个职位,请将军任选一个。”苏炳文不为高官厚禄动心,冷冷说道:“本人才力威望不足,难以胜任。”

  苏炳文在拒绝充当汉奸的同时,暗中加紧了抗日准备。当时海满地区,有许多从敌占区逃出的爱国学生,他们大多数人怀抱着抗日救国的志向。苏炳文热情地接待他们,挑选出一百三十人编成学生连,实行军事训练。接着,他又派人到各地招募新兵,以学生连为骨干,成立了步兵第九团。苏炳文还召集了一百多名从沈阳逃来的技术工人,在博克图兵营秘密办起了兵工厂,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生产出大量手榴弹和地雷。此外,苏炳文还储存了一个月的军粮,扣留了从哈尔滨开来的数百节货车、客车和车头,并派人与其他抗日队伍联络,派部下潜入敌占区侦察。苏炳文详细地制定了抗日起义计划,海满抗日烽火即将点燃。

  1932年9月27日早上,在满洲里、海拉尔、博克图厅兰屯、富拉尔基等地,人们突然发现,一夜之间,那里原来挂的“满洲国”国旗全都不见了,高高地飘扬起了中国国旗。原来的护路军官兵,每人臂膀上多了个袖标,上面印着四个醒目的大字:“铁血救国”。人们欣喜若狂,奔走相告,苏炳文打出了东北民众救国军的旗号,海满抗日起义爆发了。

  在满洲里,救国军按照苏炳文的部署,占领了车站,禁止列车行驶,切断了电话线,隔绝了这里与外界的联系。然后,苏炳文派人把日寇驻满洲里领事、特务机关长和伪国境警察队的日寇队长带到司令部,当场捆绑起来。另有两营战士,迅速包围了伪国境警察队。伪警察卧恃营房坚固,负隅顽抗。救国军立即调来火炮轰击,并押来警察队的日寇队长,令他向伪警察喊话劝降。伪警察见到这个阵势,自知顽抗下去绝无出路,于是全部缴械投降。在海拉尔,救国军占领了飞机场,当场击毙日寇十余人;在博克图,救国军击毙了三名日寇间谍,逮捕了所有日伪人员;在扎兰屯,日伪人员也被一网打尽。苏炳文领导的海满抗日起义成功了。

  10月1日上午9时,东北民众救国军成立誓师大会,在海拉尔隆重举行,到会者有军民各界四千多人,一些中外记者也参加了大会。会场上空,救国军的大旗迎风飘扬,“坚持抗战,收复国土”的口号声此伏彼起,震动着海满大地,苏炳文在大会上宣誓就任东北民众救国军总司令。他庄严宣告:为国家恢复失地,为民族争生存,为东北同胞驱逐敌寇,是东北民众救国军坚决奋斗的目标。大会结束后,苏炳文以东北民众救国军总司令的名义,向全国发出通电,控诉日寇的罪行,表达抗日救国的志愿,号召东北和全国同胞,痛下抗日决心,同仇敌汽,共纾国难。

  在海拉尔召开救国军成立誓师大会的同一天,从富拉尔基到满洲里,所有救国军驻地,都有军民集会誓师抗日。海满地区的抗日烽火,被熊熊点燃。

  东北民众救国军成立后,苏炳文立即指挥部队向齐齐哈尔发动进攻。驻扎在黑龙江省地区的关东军多门师团,得知苏炳文举旗抗日后,急令长谷部旅团三千多人在嫩江东岸警戒,并炸毁了富拉尔基江桥,出动六架飞机封锁了江面,企图阻止救国军前进。

  10月6日,日寇二百余人分乘三十余只橡皮艇强行渡江。救国军奋起击敌,打沉了敌船数只。但日寇又增加五百兵力,在轻重机枪掩护下分批强渡。救国军与日寇顽强激战四小时,后因兵力不足,退守富拉尔基。渡江而来的日寇,气焰十分嚣张。时有救国军一团官兵,利用有利地形,迎头痛击日军,当场歼敌五十余人,来敌便不敢贸然轻进。第二天,日寇陆续开来一千余人,疯狂向救国军阵地发动猛攻。但救国军官兵不畏强敌,顽强阻击,双方互有伤亡。日寇没想到救国军作战这样勇敢,这时第十四师团长藤信义率部急忙增援海满。7日,日寇援军从齐齐哈尔西南偷渡嫩江;8日,与救国军发生战斗。守卫在这里的一团救国军,冒着日寇猛烈的炮火,分两路迂回反击。日寇又出动三架飞机助战,向救国军官兵俯冲轰炸,霎时间,救国军阵地上弹如雨下,在巨大的爆炸声中,阵地变成了一片火海。救国军官兵伤亡惨重,团长右臂被断,一营长负伤昏倒,二营长阵亡,连排长伤亡十余人,战士伤亡四百多,救国军被迫撤出阵地,但日寇也因伤亡过重,无力前进,丢下数具尸体退了回去。

  10月10日,敌我双方又在富拉尔基展开激战。日寇竟然灭绝人性地使用毒气弹,使前线救国军伤亡过半。苏炳文对日寇的暴行气愤异常,他一面发表通电,向全国人民和世界爱好和平人民控诉日寇罪恶,一面组织救国军向日寇发动了强力反攻。

  10月21日晨,苏炳文指挥救国军向富拉尔基发动攻击,日寇猝不及防,死伤无数。当夜,救国军又乘敌不备发动突袭,千余官兵冲入日寇驻地,与敌激战3小时,歼灭驻岗子的日寇后,又杀向富拉尔基市内,和日寇展开了巷战。守城日寇虽负隅顽抗,但救国军锐不可当。日寇指挥官原加少雄少佐中弹重伤,斋藤实代行指挥,也被击中,当场毙命,中岛花又代指挥,又被击毙。日寇连丧三名指挥官,士气跌落,很快败下阵来,救国军收复了富拉尔基。22日,日寇调集大批骑兵和炮兵,向富拉尔基反扑,救国军与日寇激战后退出富拉尔基休整。24日,救国军再次攻城,至28日,夺回富拉尔基。接着,救国军乘胜前进,一直打到齐齐哈尔城下。苏炳文在富拉尔基指挥的这次战役,给日寇以沉重打击,在北满抗日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日寇在战场上遭到失败后,又开始向苏炳文发动“和平攻势”。日寇先是指使伪黑龙江省长韩云阶出面,数次致电苏炳文,许以高官厚禄,要他解除“误会”,但他的这些“好意”,遭到苏炳文严正拒绝。汉奸劝降失败后,日寇决定亲自出马,但他们又不敢直接到海拉尔与苏炳文谈判,于是就用飞机把给苏炳文的“求和”信投到海拉尔。日寇在“求和”信中说道:“敝军夙知您是黑龙江省的泰斗,国家的柱石。然而您的一时迷误,引起了纠纷。您以抗日为名,树起了反满旗帜,这将毁掉您的前程,对此,我们深表惋惜。请您思之再三,与我实行和平解决。”接着,关东军司令部又致电苏炳文,劝他说:“我们希望您忠诚满洲国,如能和平解决,您的荣誉可得到保证,若失掉和平机会,只有和阁下干戈相见。”日寇还以两百万日金和伪政府部长职务作诱饵,劝苏炳文投降。

  日寇见苏炳文仍然不为所动,就指使汉奸韩云阶写信给苏炳文,威胁说:“日军现在渐渐集结在齐齐哈尔附近,不出数日日满大军即将开来……要使日军停止此举,全在兄的态度了。”伪满洲国执政溥仪也来电劝苏炳文投降,并许以高官厚禄。同时,日寇还向海拉尔空投传单,恶毒地散布苏炳文已同意日寇要求的谣言。

日寇用尽了所有伎俩,但苏炳文不为功利所动,不为胁迫所屈,始终保持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使日寇的“和平攻势”彻底失败。

  日寇恼羞成怒,立即露出了狰狞的面目。11月11日,关东军司令部发出作战命令,调集了数倍于救国军的兵力,向苏炳文发动了进攻。面对凶恶的敌人,苏炳文发出通电表示:“我军正严阵以待,虽余一兵一卒,亦与之周旋到底!”

  11月中旬,日军以第十四师团为主力,调集了大批飞机、坦克和大炮,向嫩江两岸的救国军发动了猖狂的进攻。他们先用飞机和大炮交互轰炸,将救国军前库勒、库勒呼拉、后库勒一带阵地工事全部摧毁,然后在坦克车的掩护下向救国军阵地冲来。英勇的救国军官兵不畏强暴,冒着枪林弹雨,与日寇展开血战,多次打退日寇的进攻。但日寇增兵源源不断,救国军却毫无外援,武器弹药不足,最后被迫撤出第一线阵地,转移至朱家坎第二线阵地。

  11月22日,日寇集中了步兵、骑兵、炮兵近三万人,在飞机配合下向朱家坎发动了总攻。苏炳文沉着指挥部队应战,救国军官兵全都抱定了以死报国的决心。他们用血肉之躯,抵挡着敌人的飞机、大炮、坦克,子弹打光了,就用大刀长矛与敌人肉搏。在激烈的战斗中,救国军伤亡过半,但没有一个人离开阵地。看着战士们流血牺牲,苏炳文心中十分难受,为了保留抗日的火种,他下令部队撤向碾子山第三线阵地。

  在救国军危急之际,苏炳文一面急电国民政府请求接济补给,一面与马占山、李杜等东北抗日将领联名致电国联,要求国际社会制裁日本侵略行径,并郑重声明:“东北人民对于暴日只有抵抗,决不屈服!对于伪政权绝不承认……政府纵不能以武力收复失地,而人民则精诚团结,誓将日寇驱逐出境外,还我大好河山,不达目的绝不终止!”

  但由于没有援兵,苏炳文和他率领的救国军,在海满地区完全陷于重创难复,孤军无援的困境。11月29日,日寇出动步兵、骑兵、飞机、坦克,同时向碾子山对兰屯等地救国军阵地发动总攻,还从齐齐哈尔调兵迂回至救国军侧后,拟切断救国军的退路。苏炳文指挥救国军官兵奋起迎战,但终因兵力相差悬殊,伤亡惨重,被迫撤出海满地区。

  1933年1月,部分救国军经艰苦跋涉到达张家口,参加了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继续抗日斗争。苏炳文在日寇的紧紧尾追下,率领部分救国军进入前苏联境内。至此,他领导的海满抗日斗争惨烈地结束了。

  苏炳文作为黑龙江省军政要员,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不向敌人屈服,保持了民族气节,并积极领导抗日斗争,最后虽然失败,但他的所作所为,得到了全中国人民的一致称赞。黄炎培先生的诗句“桓桓苏将军,纵败也堪豪”,道出了人们对苏炳文海满抗战这一壮举的由衷称赞。

  1933年6月,苏炳文率部回国,被任命为民国政府军事委员会中将委员。“七七事变”以后,苏炳文以为报国有期,屡次请缨奔赴前线,但民国政府不理不问。南京失守后,他随民国政府迁居重庆,就任上将军事参议官。

  1938年8月,苏炳文出任军委会风纪巡察团第三团主任委员。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当局以“思想异动,不满现状”为由,逼迫苏炳文退出军籍。这时,他对民国政府已失去信任,只身返回东北的新民故里,以筹办工厂为业。在人民解放军解放锦州之际,他与国民党军第八兵团司令周福成毅然率领所辖部队起义。

  新中国成立后,苏炳文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当选为委员。1954年,他又被推选为中央人民政府第三届委员。同年12月,就任黑龙江省体委主任。他还先后任民革黑龙江省委员会副主任、省人民委员会委员、省政协常委等职。

  1975年5月22日,苏炳文病故于哈尔滨黑龙江医院。终年八十三岁。

  苏祖馨:(公元1896~1963年),字馥甫;广西容县杨梅镇新塘村人。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前第二十一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四十八军军长。

  苏祖馨北伐时期任营长、团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师长、军长、集团军副总司令。抗战期间因战功卓著,荣获民国政府授予忠勤勋章、青天白日勋章和美国政府授予的自由勋章。

  苏祖馨父亲苏明珍,母亲李作英。兄弟姐妹六人,苏祖馨排行长兄。其少年家境清贫,父体弱多病,全赖其母勤俭持家,维持生活。他七岁入新塘小蒙馆,后入大仁山大馆。1909年冬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广西陆军小学第四期,与黄绍竑、白崇禧同学。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广西陆军小学改为广西陆军速成学校,苏祖馨转入步兵科学习,1914年冬毕业后在陆荣廷部第一师见习,后任排长。1917年转到马晓军模范营任连附。1922年随黄绍竑经广东廉江回容县,与在玉林的李宗仁合作。1923年任黄绍竑部连长。1924年夏在“定桂讨贼联军”伍廷风第二纵队任营长。1925年在进剿旧桂系沈鸿英部时,在宜北击葬沈部师长郑右文,为李、黄、白统一广西立下战功。

  1926年7月6日李宗仁率第七军夏威、胡宗铎、李明瑞三个旅赴湘北伐,苏祖馨进任营长,率先入湘,旗开得胜。后又参加著名的贺胜桥、箬溪、德安等战役。10月在王家铺战役负伤。1927年5月攻克安徽明光等地,6月进占徐州后,苏祖馨升任第七军第三师十六团团长。后又参加北伐龙潭之战及讨伐唐生智战役。

  1929年3月,在蒋桂战争中,新桂系在武汉的实力被蒋中正瓦解,苏祖馨所在之第七军第三师被蒋中正改编为第九师,苏祖馨任旅长。同年冬,苏祖馨离蒋回桂,在黄旭初教导第二师任副师长兼第六十一团团长。1930年3月,新桂系与第四军张发奎联合通电反蒋,5月两军倾巢入湘,苏祖馨所在教导二师亦北上。6月在衡阳与蒋军激战中桂军惨败,桂张军被迫撤回广西。

  1931年苏祖馨任第七军第十九师副长兼第五十五团团长,在桂、柳、邕一带补训。1936年6月1日陈济棠、李宗仁发动两广“六一”事变,反对蒋中正,苏祖馨升任抗日救国军第四集团军第十五军(后改为四十八军)第四十五师师长,蒋、桂和解后,苏祖馨进南京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三期深造。

  抗日战争爆发后,广西新成立第三十一军,苏祖馨任该军第一三五师中将师长,辖第四○三、第四○五两旅四个团共九千九百余人,于1937年11月到达苏北海州布防,受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指挥。1938年1月中旬,苏祖馨奉命开赴安徽明光镇(今安徽嘉山),与日寇展开极为激烈的明光争夺战,明光几得几失。日冠在以苏祖馨的第一三五师为主力的第三十一军勇猛阻击下,伤亡两千多人,是日冠在淮河流域遭受到的第一次沉重打击。此役苏祖馨师也伤亡、失踪一千一百八十二人,但苏祖馨师所在的第三十一军在明光阻击牵制敌军四十多天,为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歼灭日寇两万余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苏祖馨因此获记大功一次。

  日寇在台儿庄失败后,纠集三十余万兵力包围徐州,企图一举歼灭中国军队第五战区主力。因此国军主动撤出徐州,苏祖馨师也奉命突围,为掩护第四十八军和淮北兵团撤退,苏祖馨师在正阳关与日寇激战五天,伤亡一千两百余人。之后,在大别山以南、长江以北与西犯日寇战斗。在数次战斗中,苏祖馨师击败日寇七百余人,自己也伤亡惨重。自1月中旬战至9月上旬,仅剩下不足两个营的兵力。后第五战区命令第三十一军第一三一师士兵归并第一三五师。10月15日,苏祖馨第一三五奉命扼守豫鄂两省交界之重要关口平靖关,阻滞日寇进攻武汉,掩护友军西撤。苏祖馨师在此关与日寇玑谷第十师团血战七昼夜,歼敌一千两百余人,所部伤亡、失踪一千五百余人。是役苏祖馨以“作战出力,统筹有方”记大功一次。

  1938年11月,第三十一军干部奉调广西补训。翌年春,重建苏祖馨师辖三个团共五千余人。1939年11月22日,日冠到达邕江南岸。23日清晨,苏祖馨临危受命为邕江北岸守备司令,当天日冠强渡邕江,苏祖馨师虽多为新兵,仍与优势日冠顽强抗战。1940年7月1日,苏祖馨升调第五战区代理第四十八军军长(在安徽)。苏祖馨因南宁失守,十几个县的百姓遭受蹂躏,不愿就位。10月13日,苏祖馨收家电悉父病故,他匆忙料现完父亲原事,即归队指挥所部参加龙州战役。28日克复龙州,日冠向越南退逃。30日,第三十五集团军克复南宁。

  1942年3月28日,苏祖馨擢升第四十八军军长,驻守安徽,同年12月18日,苏祖馨指挥所部四一四团于太湖县击落日冠飞机一架,击毙驻汉口日冠第十一军司令官冢田攻大将和高级参谋藤原武大佐等十一人。日冠机毁人亡,为了报复泄忿,随调集大部队,在飞机掩护下大肆扫荡大别山游击根据地,所到之处实烧光、抢光、杀光的“三光”政策。此后,苏祖馨在大别山地区与日冠作战中,歼敌一千余人。

  1945年8月26日,苏祖馨以治军有方,战功显赫,升任第三十一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四十八军军长。同年8月14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苏祖馨任安庆区受伤降官,负责接受日冠受降事宜。9月15日在安庆城举行受降仪式。苏祖馨身着戎装,神采奕奕,正式入城。日冠第一三一师团长小仓达达次中将、独立混戊旅旅长门胁卫大佐率军官及乐队十里郊迎。受降日冠两部官兵共计两万三百七十人。当晚,苏祖馨在宴席上即度致词说:“今日之会,为中国家至高上光荣,亦是我全国军民最大幸事。回想甲午以来,国家受尽日人欺凌,吾人能及身雪耻,接受日军肉袒受降,此乃八年抗战换来之代价,至堪庆祝;惟今后建国工作,仍甚艰巨,吾人必须共同努力,完成建国大业。”

  抗战胜利后,苏祖馨希望国家统一,民族振兴,安定富强,所以他因厌恶内战,加之与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李品仙不和,于是他辞职回乡,在1946年秋返谷县杨梅乡老家闲居。当时他与乡亲言道:“我已尽责,于心无愧,吃刀口、睡刀背几十年,今天能平安回来足矣!”日常以咏诗、习书法为乐。他常以“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来教子,要求儿子奋发读书,致力科学。

  1949年11月,新桂系主力第三兵团被人民解放军击溃,退至广西,其兵团司令张淦于11月20日前后率军路过容县时,曾敦请苏祖馨“出山”,但被苏祖馨坚决推辞。

  广西全境解放后不久,苏祖馨移居香港。一些故旧劝其去台湾,他亦不去。

  1963年5月3日,苏祖馨在香港病逝,终年六十七岁。苏祖馨生有六子:苏尚基、苏尚荘、苏尚严、苏尚坚、苏尚周均在大陆工作,苏尚智则在香港工作。

  苏文钦:(公元1907~1996年),字日晴;湖南醴陵人。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前台湾省“国防部”战史编纂委员会主任。

  苏文钦原为第五十一师师长,国民革命军军史编纂委员会主任。后为民革成员。

  1996年在湖北武汉病逝,终年九十岁。

  苏 铸:(公元1921~2008年),改名华国锋;祖籍河南范县苏家堡,山西交城南关街人。著名前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国务院总理。

  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区游击队队长等职,参加敌后抗日游击战争。1940年任交城县各界抗日联合会主任,后任中共交城县委书记。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任中共阳曲县委书记兼县武装大队政治委员。

  1949年夏随解放军南下后,任中共湖南湘阴县委书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共湖南湘潭县委书记,湘潭地区专员公署专员,中共湘潭地委书记,中共湖南省委统战部部长,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等职。

  1968年任湖南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后任代理主任。

  1969年在中共九大上被选为中央委员。

  1970年担任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兼湖南省革命委员会主任。

  1971年调任国务院业务组成员、副组长,列席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1973年在中共十大上再次被选为中央委员、并在一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1975年1月在四届全国人大上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

  1976年1月周恩来总理逝世后,他于2月出任国务院代理总理。4月发生“天安门事件”后,由毛泽东提议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苏铸1976年被毛泽东指定为接班人。他利用毛泽东给他的“你办事,我放心”六字批示,控制住了复杂的政治局势。

  毛泽东逝世后,面对党和国家的严重危机,1976年10月,他领导中共中央政治局采取断然措施,粉碎了“四人帮”,在这个重要的历史关头,他和叶剑英、李先念等起了重要作用。后任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国务院总理。

  1976年是党和国家最困难的一年。“四人帮”在这一年里疯狂地进行篡党夺权的阴谋活动。1月8日全国人民敬爱的周总理去世了,在“四人帮”的策划下,发生了惨酷的镇压广大人民群众悼念总理的“四五”天安门事件,邓小平又再次被打倒了,7月7日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朱德元帅也因病逝世了。叶剑英元帅被借口身体不好暂停工作。李先念、余秋里等几位副总理也都无法正常工作,分别离京到外地“养病”,只有谷牧副总理主持国务院的工作,“四人帮”又让李素文、吴桂贤、孙健、姚连蔚等直接管理几个方面的工作,以便于他们操纵指挥。在新闻传媒意识形态方面,更是由张春桥完全控制,一手遮天。他们以为苏铸是他们夺权的主要障碍了,但他们并没把苏铸放在眼中,又打又拉。苏铸心中很明确:不能让他们一伙夺取党和国家的领导权,但要把握好时机。政治局常委只剩四人了,王洪文、张春桥占两人,叶帅和苏铸也是两人。而且1976年2月7日,毛泽东又决定让叶帅养病休息,由陈锡联代替负责军委工作。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了。“四人帮”认为时机到了,因此更加变本加厉地进行篡党夺权活动,党和国家真是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在党和国家危在旦夕之际,苏铸于9月10日下午,首先找李先念来家中密谈,指出“四人帮”正在猖狂活动,他们阴谋篡党夺权的野心已急不可待,特请李先念亲赴西山找叶帅交流看法、沟通思想。为提防“四人帮”察觉,李先念于9月13日借去北京市植物园的名义,然后突然转向前往西山。李先念转达了苏铸的意见和派他来的意思,表示了看法和态度,但并未深谈。

  为了稳妥执行这一事关党和国家命运的重大决策,苏铸还亲自和叶帅直接取得联系,交换看法,作准备工作,两人一致认为要采取非常手段解决,并找了中央警卫局局长汪东兴谈话,思想也完全一致。

  当一切准备就绪后,10月6日晚,苏铸和叶帅在怀仁堂亲自坐镇指挥,由汪东兴具体实施行动。当时是以召开政治局常委会的名义,通知王洪文、张春桥参加会议,顺利地逮捕了他们,并由苏铸当面向他们宣布:中央决定对其实行监护审查。由于姚文元不是常委,因此通知他是审定《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书稿,请他参加会议,这样姚文元也一同被捕了。江青是在中南海住宅里被捕的。与他们同时被抓的还有毛远新、谢静宜、迟群等。并且在抓江青、张春桥后都当面宣读了对他们实行监护审查的决定。

  在完成对“四人帮”一伙的逮捕任务之后,便立即通知政治局委员到玉泉山开会。苏铸请叶帅主持,他要苏铸主持先讲,苏铸宣布了“四人帮”已被隔离审查,并着重讲了“四人帮”阴谋反党夺权,疯狂活动的罪行,为了保证党和国家的领导权不被他们篡夺,不让他们的罪恶目的得逞,因此必须采取坚决的措施,粉碎他们的阴谋,严惩他们的罪行。叶帅介绍了对“四人帮”逮捕的经过,而且着重讲了全党全军都坚决反对他们一伙的反党罪行。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对他们采取非常手段是非常必要的。经过讨论政治局一致表示拥护。

  苏铸先提议请叶帅担任党中央主席,他德高望重,两次挽救了党。叶帅则起来提议要苏铸担任中央主席、军委主席,这是毛主席指定华国锋当接班人的,他为人实在、讲民主、尊重老同志,应该担起这个重任。经过大家认真讨论后,一致通过叶帅的提议,由苏铸担任党中央主席、军委主席。

  但苏铸在指导思想上犯有“两个凡是”的错误,他提出的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都必须维护,凡是损害毛主席形象的言行都必须制止,这就阻碍了一些受迫害的老干部及早出来工作,特别是不能早日纠正“左”的和极左的错误路线。可以谅解苏铸的是,按其资历、经验、能力、政治水平,当全党的一把手,身兼三要职是有一定困难的,但这种情况是在一个极其特殊的情况下出现的,最高领导人纵容“四人帮”,把党的老一代领导人统统打倒和靠边站了,而苏铸确实在粉碎“四人帮”的斗争中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回想当时许多人对毛泽东都是有很大迷信的,苏铸也是一样。他不可能马上正确识别毛泽东晚期“左”的错误,他当时搞“两个凡是”又是想靠高举毛泽东旗帜来稳定大局,如只靠苏铸本人的能力、威望是有困难的。

  在粉碎“四人帮”之后的两个月,在12月10日苏铸又召开了全国第二次农业学大寨会议,会议上指出了全国农业情况十分严峻,有一亿多人吃不饱肚子。这说明了他对农业生产是十分重视的,这是正确的。但是苏铸提出来的工作方针仍是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这就错误了。与此同时,苏铸还继承了毛泽东提出的1980年实现农业机械化的“遗志”,设想以此为突破口,开创农业生产的新局面。这也是不可能的。

  苏铸对党忠诚、为人忠厚、工作踏实、没有官架子、作风民主和团结同志好、能接受批评。苏铸之所以在改革大潮汹涌而至之时,思想不能完全跟上形势,是与他长期在省、地、县委工作有关系。参加革命后主要是学习毛泽东指示,又是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毛泽东提拔起来的。在毛泽东去世之后,他只能依靠树立毛泽东的威信,打着毛泽东的旗帜稳定局势,这是可以理解的。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中央曾召开了三十六天的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讨论经济计划和农业问题。

  应该肯定苏铸在主持这次中央工作会议,和紧接着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所做的工作。他比较能发扬民主、接受大家对他的批评。当时所有人的发言都照登简报,可以指名道姓地批评任何人,是较好发扬民主的一次会议。会上苏铸对于自己的“两个凡是”和其他问题的错误作了自我批评,并接受大家的意见,态度是诚恳的。对这次会议上大家强烈要求解决的一些问题,经过政治局常委讨论通过和紧接着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先后解决了如下一些大家强烈要求解决的问题,其中包括:中央认为天安门事件完全是革命的群众运动,为天安门事件彻底平反;反击右倾翻案风是错误的;为二月逆流事件受到冤屈的所有同志,一律恢复名誉;为六十一人重大错案平反;为彭德怀平反;为陶铸平反;专案审查康生、谢富治。

  这次会议对中央的人事安排,各组提出了很多建议,在正式召开的三中全会上得到了解决。

  在几次的交谈中苏铸还讲了,他在召开中央工作会议和三中全会时,完全赞成和主张转向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为中心任务,他提议由谷牧带领国务院考察团去西欧五国访问,回来汇报时提出借鉴国外设加工区的做法,建议建立加工区等措施,他是赞成和支持的;习仲勋建议广东实行特殊政策等措施,邓小平确定先在深圳建立特区并定名为“特区”等,他都是赞成的。当时任仲夷在辽宁,提出了大连也应建立特区,他也是同意的。

  苏铸在“两个凡是”上是犯有错误的,按他的政治经历和水平,一身担任党的中央主席、总理、军委主席是不很合适的。但那是当时粉碎“四人帮”的历史洪流把他推上这个地位的。粉碎“四人帮”是他和叶帅取得联系,一致行动,一举粉碎了“四人帮”反党集团,应该承认苏铸是起了极为重要作用的。但后来有一个时期,在社会上各个层次的书籍、报刊和个人讲话中,根本不提苏铸的正面重大作用,这是违背历史事实的。

  1980年9月苏铸辞去国务院总理职务。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同意他辞去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职务。

  中共十六大,苏铸依然在中央直属机关小组,但他请了病假,没有参加会议。有代表询问为什么没有提名苏铸为十六大中央委员,中直机关小组召集人解释说,主要是考虑他已是八十一岁高龄,身体也不好。

  一名十六大代表当时这样描述苏铸目前的生活现状:深居简出,勤练书法。他最近看到苏铸的一幅字,“鲲鹏展翅”四个颜体大字写得浑然大气、骨力毕现。

  苏铸对自己的言行十分严谨,虽然他仍然享受国家领导人的政治待遇,可以到全国一些地方走访,但他很少离开北京,从不议论时政。华国锋身边的人和友人,现在习惯称他为“华老”,他对这个称呼感到很自然。有时也有人称呼他“华主席”,据说他对这个称呼感到很不自在。

  深居简出的苏铸,每年有两天必定外出,那就是在12月26日毛泽东诞辰日和9月9日毛泽东忌日,带着家眷和随从去毛主席纪念堂。每次瞻仰毛泽东遗容,苏铸都亲自喊行礼令:“向伟大领袖毛主席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曾担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的苏铸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8月20日在北京逝世,终年八十七岁,骨灰安葬回老家山西交城卦山。

  作为一个历史转型时期的潮头人物,苏铸不可避免地带有特定历史阶段的痕迹,但他仍然是一个值得人们永久纪念的重要历史人物。

苏振华上将
苏振华(1912-1979),原名苏七生。湖南省平江县人。1928年参加平江农民暴动。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一师三团排长、连政治委员、师经理处政治委员,红三军团第四师10团总支部书记,第五师13团政治委员,第四师12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队长、大队长,八路军115师343旅政治委员、教导第三旅政治委员,鲁西军区政治委员,八路军第二纵队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平原分局党校校长,冀鲁豫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一纵队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五兵团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贵州军区政治委员、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贵州省委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海军政治委员、第一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9年2月7日突然心肌梗塞北京逝世,享年67岁。

苏静中将
苏姓-历史名人 历史上姓王的名人
苏静(1910-1997),福建省海澄(今龙海)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军团司令部作战参谋、侦察科副科长、科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司令部二科科长,东进支队司令部秘书长兼军法处处长,115师政治部保卫部部长兼敌工部部长、战时工作委员会公安处副处长,山东军区政治部秘书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军区司令部参谋处副处长兼情报处处长,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情报处处长、作战处处长兼情报处处长,中南军区司令部作战处处长兼队列处处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副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务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计划委员会副主任。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代表,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7年11月2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苏进少将
苏进(1907-1992),河南省郾城县人。1925年参加冯玉祥部国民军,先后任排长、连长。1926年秋任国民联军总司令部副官、参谋,后任洛阳军官教导团队长,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被派赴日本留学,入士官学校。1930年回国,任冯玉祥部西北军总司令部参谋、第十四师手枪旅(一旅)参谋长。同年冬部队改编为国民党军第26路军,任第74旅手枪团(一团)团副。1931年12月率部参加宁都起义,加入中国工农红军,任红五军团红15军第43师第127团团长。1932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5军第44师师长,后调任红1军团随营学校总队长。1933年任瑞金红军学校军事主任教员,10月任红军大学参谋科科长,后改任红军特科学校训练处处长。率部参加攻打赣州和第四次反“围剿”作战。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长征,任军委干部团上级干部大队政治科科长。1935年8月任红军大学骑兵科科长。9月随中央红军主力先行北上,到达陕北后任红军学校骑兵科主任教员。1937年夏担任庆阳步兵学校训练部部长。
抗日战争时期,任陕甘宁边区警备司令部参谋长,八路军120师359旅副旅长,八路军南下第2支队副司令员等职,参加保卫陕甘宁边区和大生产运动。被选为中共七大代表并出席大会。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铁道司令部司令员兼驻中长铁路军事总代表,东北铁路护路军司令员。参与领导恢复东北铁路运输、支援解放战争。1948年秋任东北野战军总部炮兵司令部副司令员,9月兼任炮兵纵队司令员。1949年2月担任第四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副司令员。率部参加天津战役和进军中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长期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主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2年因病逝世,终年85岁。

苏鲁少将
苏鲁(1902-1976),原名苏达余,湖南省浏阳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6军第18师52团排长、副连长、连长,第53团副营长、营长、代副团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1纵队3大队大队长,特务2队大队长,第25团团长,太岳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太岳军区第18军分区副司令员,华北军区第15纵队184师副师长,第18兵团62军副师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山西省军区长治军分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部第495仓库库长。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76年逝世,终年74岁。

苏鳌少将
苏鳌(1912-1975),原名苏树钦,湖南省浏阳县人。1928年参加鄂东南游击队。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湘鄂赣独立师排长,红3军团第16军7师20团连党代表,红6军团第17师49团副营长,第53团团长,第18师参谋长、红18师副师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9旅717团营长,独立第4支队支队长,延安卫戍司令部参谋长,359旅南下支队5大队大队长、支队参谋长,中原军区鄂北军分区副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第6军分区司令员,西北军政大学副教育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军委军械部部长,西北军区骑兵司令员,西北军区公安部队副司令员,河南省军区副司令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5年逝世,终年63岁。

苏克之少将
苏克之(1919-——),河南省深县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任冀中人民自卫军第一团政治处宣传员,八路军第3纵队7支队19大队连政治指导员,冀鲁豫军区南进支队第21团营政治教导员,团总支书记,第32团政治处副主任,八路军留守兵团教导第1旅2团参谋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辽宁军区第1军分区副参谋长,辽河支队支队长,安东军区辽南军分区第3团团长,辽南独立师团长,东北野战军第5纵队13师参谋长,第四野战军42军126师副师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代师长、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军长兼参谋长,广州军区炮兵政治委员,广东省军区第三政治委员、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体育学院院长。是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苏宏道少将
苏宏道(1916-——),湖北省江陵县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湘鄂川黔省政府特务队队长,红2军团第6师连长。参加了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8旅716团连长,1938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后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二分校队长,晋察冀军区第3军分区2团副营长、营长、支队长,军区骑兵团副参谋长。
解放战争时期,晋绥军区独立4旅13团参谋长、副团长,西北野战军第2纵队独立4旅10团团长。参加了蟠龙、宜川、西府陇东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师长,1952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后历任陕西军区宝鸡军分区司令员,陕西省兵役局副局长,陕西省军区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院务部部长、副教育长,军政大学校务部部长,军事学院副教育长兼高级系主任,军事学院顾问。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苏启胜少将
苏启胜(1909-1967),福建省永定县人。1928年参加了闽西农民暴动,1929年被编入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2军排长、连政治指导员,红1军团第1师第3团连政治指导员。1934年进入红军大学政治科学习。后任红军干部团第2营政治委员,红二方面军总部教导团政治委员。参加了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教导团副团长,120师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独立第2支队政治委员,晋西北区党委人民武装部副部长兼民兵总指挥部主任,陕甘宁留守兵团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军委军工局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热河军区政治部主任,冀热察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察哈尔军区副政治委员、华北军区208师政委。参加了平津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北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华东军区海军政治部主任,海军东海舰队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海军政治部主任。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7年2月28日逝世,终年58岁。

  苏士亮:(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少将,海军指挥学院院长。

  苏支前:(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少将,海军南海舰队政治部副主任。

  苏国栋:(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少将,海军榆林基地副司令员。

  苏恩泽:(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少将,空军工程学院副院长,指挥学院教授。

  苏礼文:(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台湾省陆军后勤学校校长。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2/120855.html

更多阅读

盘点: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后宫传奇女性图

盘点: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后宫传奇女性(图)慈禧太后,满族,又称“西太后”、“那拉太后”、“老佛爷”,死后清朝上谥号为“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总共25字,为有史以来皇后生后哀荣之最。是清朝政府腐败、软弱

历史上最著名的十二个失身少女(图) 历史上著名的驱魔事件

案例一:不过如此——祝英台梁祝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最凄美的爱情故事,因为它不是墓穴阴森森地合上,故事就带着凛冽之气地结束,它化了蝶,象征着高尚的爱情挣脱封建主义牢笼,以另外的方法获得自由,双宿双飞去。 这个开放式的尾巴使整个故事变得

声明:《苏姓-历史名人 历史上姓王的名人》为网友别让他毁了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