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心里有着尚不存在的地方,痛苦会进入这些地方,以使它们能够存在。
那“遥远的地方”又究竟在哪里?是否,它也在人的心里那尚不存在的地方,快乐使它显现,痛苦令它永恒。
王洛宾(1913-1996),上世纪名闻遐迩的“西部歌王”。在他整理并创作的大量爱情歌曲中,传唱最广的无疑就是这首《在那遥远的地方》,这也是华人歌曲在世界上传唱最广的爱情歌曲之一。这首歌曲历经半个多世纪的传唱,已经成为人们向往美好爱情的完美经典表达。优美的词曲和歌曲背后的故事也向人们诉说着王洛宾那浪漫又多舛的爱情故事。
1941年春天,年轻的王洛宾参加拍摄郑君里(中国电影创始人之一)的影片《祖国万岁》时,在青海大草原上,与美丽的藏族姑娘萨耶卓玛不期而遇。俏丽而充满青春活力的卓玛深深吸引了王洛宾,如同一些文章中尽情描绘的俩人相遇后的情景,“仙女”(藏语中卓玛的真实含义)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在离开青海湖回来的路上,他写出了这首《在那遥远的地方》: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
“她那粉红的笑脸,好像红太阳,她那美丽动人的眼睛,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
然而世事变迁,从此以后他与歌中“心爱的姑娘”彼此天隔一方,没有再续情缘。
上世纪50年代后,王洛宾来到新疆。这时他的妻子早逝,他独自带着4个孩子生活,历经了那段非常岁月,内心也留下深深的伤痕。
而在1990年,另一个女人却从海峡对岸来到了已年近80岁的王洛宾身边,她的不期而至深深触动了老人久已平静的生活。三毛——寻着《在那遥远的地方》这只歌曲,从台湾来到乌鲁木齐,找到了让她仰慕已久的王洛宾。当时并不知道三毛是谁的王洛宾,面对“像个大孩子,天真活泼”的三毛,有点不知所措。老人开始有心回避,其后在他们的短暂通信中,王洛宾写信告诉三毛:“萧伯纳那柄破旧的阳伞,早已失去了伞的作用,他出门带着它,只能当做拐杖用,我就像萧伯纳那柄破旧的阳伞。”而三毛回信中仍执着地写道:“你好残忍,让我失去了生活的拐杖。”此后俩人在乌鲁木齐相处了一段时光后,三毛还是无奈地回到了台湾。离开时,她悄悄地在老人使用了多半生的那把吉他的弦上,嵌入了一枚粉红色的发卡。
1990年12月11日,三毛给王洛宾写了最后一封信。仅仅不到1个月后,1991年1月5日凌晨,三毛自杀身亡。王洛宾听闻此信后悲痛不已。老人开始整瓶整瓶地喝酒,麻醉自己,最后酒精中毒而送医。后来,为了永远纪念这段情谊,王洛宾写下了《等待———寄给死者的恋歌》:
你曾在橄榄树下等待再等待
我却在遥远的地方徘徊再徘徊
人生本是一场迷藏的梦
请莫对我责怪
为把遗憾续回来
我也去等待
每当月圆时
对着那橄榄树独自膜拜
你永远不再来
我永远在等待
等待等待
等待等待
越等待,我心中越爱!
如今王洛宾老人已然仙逝,这段短暂而无奈的情缘却至今仍让人唏嘘不已。也许浪漫的爱情邂逅过后都难掩内心的失落与酸楚,人们追求快乐的同时,也难免需要承受痛苦。快乐时我们会忘乎所以,痛苦中才能真正觉察到自己的真爱所在。“人的心里有着尚不存在的地方,痛苦会进入这些地方,以使它们能够存在”;而那“遥远的地方”又究竟在哪里?是否,它也在人的心里那尚不存在的地方,快乐使它显现,痛苦令它永恒。
胡松华——在那遥远的地方
刀郎——在那遥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