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疆鄯善县鲁克沁镇发生了暴徒袭击政府机关,残杀二十余名无辜人员的重大事件,这也让我想起了半年前在吐峪沟做项目期间多次去鲁克沁镇采购和闲逛的往事。
离吐峪沟最近的大型集镇就是鲁克沁镇了,在火焰山的南北两地分别有两个镇,一个是北面的连木沁镇,一个是南面的鲁克沁镇,而连木沁主要是以汉族人为多,鲁克沁则是以维族人为主,我们有时买点东西都是开车到十来公里外的鲁克沁镇去。在吐峪沟狭小和人员稀少的地方住上一段时间,再来到虽然也一点也谈不上繁华的鲁克沁镇上,但感觉就好像久居山沟的乡民一朝来到大城市一样,感觉什么都很新鲜,都很热闹,且逢周六,那里还是集市日(巴扎),一条通往南部的大道两旁,竟会绵延一公里以上都是赶集做买卖的人流,我一般也是会选择这个时候去采购和观景。
实际上不大一点的镇上主要就是一个十字路口,南来北往的人们都把这里作为区域性的中心,各种小型商铺、拉人的车辆、聊天闲逛的人们都以这里为中心。虽然街面上破破烂烂、空气中尘灰四扬,但在新疆那个地广人稀的地方,一下子能有那么多人集聚在一起,也觉得很热闹和兴奋。其实,这里汉人也是很多的,但基本上都是来在附近打工做活的,甚少有来此开店做生意的。偶尔会见到背包客在这里闲逛和转车去往别处,每每见到这样的英雄都让我很为他们的勇气和精神所折服。
镇中十字路口的北部有一处著名的城堡建筑——柳中城,它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著名古城。柳中城自古以来,曾以柳色而闻名,以至有“绿柳城郭”之称。在汉代时鲁克沁就为柳中城,高昌设郡的时候设为田地县,唐代又改回称柳中。西汉王朝在轮台设西域督护府时,曾一度在此屯田。东汉西域长史府设置于此,西域长史班勇曾率五百兵士进驻柳城屯田戍边。柳中城在历史上所处地位相当重要,它是唐代西州(高昌)的东大门,是丝绸之路的必经重镇。想必当年的鄯善国遗民(楼兰居民)迁徙至高昌时也一定路经此地,并有部分入居柳中地区,因为柳中城紧靠着从土峪沟流出的天山之水,并因有水源而形成较大辐射状绿洲之地。如果说这柳中城象征历史的话,那么它已经被现实撞得粉身碎骨了。我们在傍晚八九点钟天还没有黑下来的时候找到了柳中城,在我想象中,柳中城应该是个城堡建筑,最最不济也应该是有局部城墙和留下点城门洞、城楼建筑的古代遗存,也确实在通往柳中城的路上有个城门状的建筑,似乎是有个大大的匾额上书“柳中城”,我们停车下来,眯起眼睛仔细观端详,判断这是一个新的建筑,应该是政府或村民为旅游而增建的标志物,这个城门建筑似乎更像一个牌楼。从城门往柳中城不远的道路两边,村民的房屋外立面都经过了一定的装饰性,建起了很多有洞眼的小短墙,就如同这个地区大量存在的晾晒葡萄的棚房建筑一样,可能也是从葡萄房建筑获得的灵感吧,只是孔洞形态更加丰富,方形、菱形、圆形都有,完全是装饰性的作用,多少还是让人有点新鲜感吧。现在柳中城的残存简直让我们看不出是一处城堡的样子,我们遗存外一道虚掩着的门外透过薄薄的黑雾往里观察,感觉就像是一个个夯土堆子建筑屹立在那里,也好似新疆多处可见的烽燧建筑集合在了一起,中间完全是平地和可通行拖拉机的道路蜿蜒着绕过一个个的土墩子。高高大大的土体建筑无语地耸立在那里,在最后一点点夕阳的光照下诉说着历史的苍凉与现实的无奈。我们在左看右盼中也没有见到有管理人员到来,就自己进到遗址中去,感觉就好像进到了土林、塔林中一样,一点也看不出有城堡、房屋建筑的痕迹。比较遗憾的是觉得天色已晚,就没有进行拍照,总想着呆那次白天再来时好好照照,但最终也未能再去这个地方。
柳中城是古代的兵家必争之地,因此也被建造的格外坚固。城墙土质粘性很大,经过层层夯实,专家介绍,城墙和城门的夯土都是典型的来自于中原的营建的方式。高大的墙体是一整块筑起的,没有接缝,让人不得不赞叹古人的鬼斧神工。
那里的人们其实都是比较友善的,特别是小女孩,看见有人照相都还挺配合的,小贩们有的也比较热情,热情的我总是有点害怕,害怕我要没有买点东西会让他们不高兴,所以我一般多会在买东西的地方照几张,上图就是我们在买一大摞烤馕时给干活的小女孩照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