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著名的狙击手!!! 世界著名狙击手

约克中士阿尔文·约克(Alvin York)于1887年12月13日在田纳西州Pall Mall一间两个房间的小木屋出生,直到1917年前,约克还是一个穷困的体力劳动者,而且从未离开过他的家五十英里以外的地方。本来30岁的人是不必服兵役的,但他跟当时许多下层社会接受教育不多的人一样,在征兵宣传影响下参了军,他在乔治亚州的戈登营接受基本训练,随后成为第82步兵师(全美师)第328步兵团G连的一个士兵。82师到了法国后,328团负责守卫马斯河-阿尔贡地区的Chatel-Chehery附近的223高地后面的铁路段。

在1918年10月8日的早晨,约克所在的第328步兵团被德军机枪火力所压制,约克和另外16名士兵在伯纳德·厄尔利(Bernard Early)军士的指挥下,被派遣向德军机枪阵地的侧翼迂回。

这一群人由于看错了地图(法语地图)而跑到敌军战线后面,结果他们发现一个德国军官和一些士兵在吃早餐。这些德国人认为他们被包围了,于是就投降了。然而,山顶上的德国机枪手意识到美国人的人数可能很少,于是他们大声用德语叫被俘虏的德国士兵趴下,同时用猛烈的机枪火力横扫了这支美军小部队。一半的美军士兵非死即伤,厄尔利军士被17发子弹打中,有一些资料说他临死前把指挥权转交给Harry Parsons下士和William Cutting下士,他们命令约克干掉德军的机枪,于是约克做到了。但另一些资料却说在厄尔利死后,美军小队没有人指挥,这时阿尔文·约克挺身而出指挥了这支小队。幸存的美军人数也不尽相同,有些资料是写8个人,另一些资料是写9个人。

总之,当时美国人仍然控制着他们的俘虏,约克看到德军机枪的位置大约有30码远,当时他除了一支恩菲尔德M1917步枪外,还携带了一把柯尔特M1911自动手枪。而德军机枪手由于怕打到自己人,所以不敢把机枪的枪口压得太低。

约克的恩菲尔德开火了,一枪干掉一个机枪手。约克来自田纳西州的山区,他桌上的食物是靠枪得来的。山区人很节俭,所以每一枪都不能落空。

在约克看不到的地方,一些德国人利用地形的掩护向前推进,接近约克的射击位置。他们一边躲着一边计算约克步枪的枪声,想像他的射击动作。他们算准了他的恩菲尔德连续打了5枪并开始装弹的时候就跳出来冲击,然而他们隐藏的小土坡距离约克的位置却还有一小段距离,这正好是在手枪的战斗射程内,他们也没想到约克身上还有一把.45自动手枪。约克用手枪射倒了多名德国士兵,而且他的行动也激发了其他几名幸存的美军(7个或8个?),这8个(或9个?)美军最后一共打死了25个德国兵并俘虏了132人。

由于约克的英勇,他被提升为中士并获得国会荣誉奖章。他的英勇是事实存在的,不幸的是他的功绩被一些人吹嘘得太过分,有些报道说他一个人就干掉了35挺机枪和独自俘虏了132个人。但约克从来没有宣称他是单独行动的,而且25个被打死的德国人也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有意思的是我记得国内早年的一些资料中说约克是在负伤后用单手射击打死这些德国人的,其实这是对single-handedly(单枪匹马)的误译。

论战绩,苏联英雄、功勋狙击手扎依采夫并不那么显赫,总共消灭250名敌人。而二战中消灭300名以上敌人的狙击手在苏军中就有20多人。然而扎依采夫在军史学家眼中声誉最高,这不仅是因为他为狙击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而且是由于他战胜了德军最著名的狙击手之王科宁斯。

1942年秋,苏军的狙击兵们在斯大林格勒防御战中大显神威,令德军吃足了苦头。军事记者们更使62集团军284步兵师1047团的狙击手扎依采夫准尉名声大噪——他曾在10天内击毙42名德军士兵。

希特勒的将军们决定拔掉这颗钉子,德军第6集团军司令部要求将德军的王牌狙击手调来斯大林格勒前线专门对付扎依采夫。重任落在了德军柏林狙击兵学校校长科宁斯上校的肩上。从柏林飞抵前线的科宁斯率先开始行动。他打死了两名苏军狙击手——每个都是一发命中。

这是决斗的挑战书。科宁斯以行动宣告了他的到来。接下来,双方都在为这场决战进行准备。前线一片寂静,只有零星的炮声和飞机轰炸声偶尔响起,此外,连狙击手们的枪声也似乎销声匿迹了。这段时间,扎依采夫和伙伴库利科夫研究了从马马耶夫高地到“红十月”工厂这一段前线,标下了所有的地形、地物:瓦砾成堆的街道,楼房的断壁残垣,折断的柱子,被焚毁的汽车……有上千个德国狙击手可藏身的埋伏点。扎依采夫清楚,科宁斯就躲在其中一处。【更多精彩,尽在★军事第一播报★http://jsdybb.netsh.com.cn】

科宁斯在哪里一天,德国枪手击碎了莫罗佐夫中士狙击步枪上的光学瞄准镜,击伤了另一名狙击手沙依金中士。莫罗佐夫和沙依金两人都是有经验的射手,他们经常在最困难的决斗中获胜。毫无疑问,他们这次遇到了最强劲的对手。

紧张的对峙已经持续了两天。第3天。从早晨起,城市上空炮声不断,战线上热闹起来,狙击手们伏身掩体,眼不离光学瞄准镜,不间断地监视着前方发生的一切。政治指导员达尼洛夫也不甘寂寞,一大早就钻进狙击手的掩蔽部观战。太阳升起后,达尼洛夫好像忽然看见了什么,他兴奋地跪起身来喊:“他在那儿!”他的话音未落,德国枪手迅速做出反应——一枪击中正在做手势的达尼洛夫的肩膀。科宁斯没有打达尼洛夫的头部,他希望扎依采夫跳起来救助受伤的战友,从而暴露自己。达尼洛夫尖叫着倒在地上。扎依采夫纹丝未动,他仍眼望前方,心里琢磨射击来自何处。科宁斯再没开枪,他沉默着,任凭苏军卫生兵带着担架爬过瓦砾匆匆忙忙把达尼洛夫放上担架抬走。

发现敌巢穴扎依采夫拿起望远镜观察,一块斜支在墙角的钢板引起他的注意。钢板上乱放着一些碎砖头,它位于德军防线的前方。站在敌人的角度考虑,狙击点设在哪里最好呢?钢板下是否被挖成了掩体,敌人的枪手昼伏夜出?扎依采夫默默地思索着。对,科宁斯上校就在那块钢板下。钢板下就是德国枪手绝妙的巢穴。扎依采夫把枪口瞄准钢板下的暗点。既然狙击阵地被指导员暴露了,科宁斯判断苏军狙击手会变换阵地。在这种情况下,有任何动静,德国人都会开枪射击。扎依采夫把一只手套套在一块木板上举过顶。科宁斯一枪将其击穿。“啊哈,终于上钩了,恶棍。”扎依采夫察看了被击穿的手套:不偏不斜,直接命中。这就是说子弹来自正前方,德军的王牌枪手就藏在钢板之下。现在应当把他引出来。怎么引?变换阵地,明天从另一个方向收拾他。

次日早晨,秋天的阳光穿过城市废墟从德国人背后照射在狙击手们的脸上。扎依采夫决定等过了上午再行动,因为瞄准镜的反光可能会把位置暴露给德国人。午后,苏联狙击兵的步枪已处于背光位置,而科宁斯的阵地则暴露在直射阳光之下。钢板边上有一个东西在闪光。是一块破玻璃片,还是敌人枪上的瞄准镜?是采取决定性步骤的时候了。

击毙狙击王库利科夫小心翼翼地把头盔稍稍向上举起。而扎依采夫集中全部注意力瞄准钢板下的暗点。计谋成功了。科宁斯沉不住气了。他大概打算早点结束决斗。随着一声枪响,库利科夫顺势将身子一挺,大叫一声倒下去……

此刻德国王牌枪手科宁斯有些忘形,从铁板下探出半个脑袋窥视。等待已久的时机到来了,扎依采夫迅速扣动了扳机。这是他4天来射出的唯一一颗子弹。这颗子弹击中德国头号枪手的前额,穿过后脑勺和头盔飞出。天黑后,苏军284步兵师的部队开始进攻。在战斗炽烈时刻,扎依采夫和库利科夫从铁板下拖出被击毙的德国枪手的尸体,搜出死者身上的证件。证件表明被击毙者正是赫赫有名的德军常胜枪手科宁斯上校。

志愿军24军72师214团8连战士张桃芳。

张桃芳的军龄很短,年龄也不大。1951年3月,19岁的他自愿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9月随部队进入朝鲜战场,1953年1月中旬到一线阵地。这时距朝鲜停战只有半年多的时间了。

练就一手好枪法靠得是勤奋和锻炼;成就一名优秀的狙击手则靠得是勤奋加才华;而要成为一名狙击英雄,在很大程度上就要靠天分了。张桃芳称得上是天生的狙击手。天分加勤奋,使他成为了一名狙击英雄。

张桃芳所在连队据守的阵地,是上甘岭战役中英雄黄继光牺牲的597.9高地。自从进入阵地的那一刻,这位年轻战士就对狙击手的行当入了迷。闲暇功夫,他不是向老狙击手请教射击要领,就是端着步枪瞄个不停。因而当他真正成为一名狙击手时,很快就进入了角色,第二次参加狙击作战就击毙一名美国兵。此后40多天时间,他用240发子弹,毙伤了71个敌人,成为全连一号狙击手。【更多精彩,尽在★军事第一播报★http://jsdybb.netsh.com.cn】

连里的干部发现张桃芳是一名可造之材,立刻选送他到团里举办的射击训练班深造。在训练班中,他与其他狙击手们相互交流体会,经验和技术又进一步。训练班结束,团长亲自考核射手们的枪法。轮到张桃芳时,他没有打靶子,却五枪打落四只飞鸟,让所有人惊叹不已。

回到阵地之后,张桃芳更是一发不可收拾,每次出战均有斩获,很快闯过了毙敌100名的大关,在志愿军的狙击手中崭露头角。他的事迹也上了报纸,在战友中间广为传诵。不过,对张桃芳狙击技艺最大的肯定,还是来自敌人方面。尽管不知道张桃芳是何许人,但597.9高地有位志愿军狙击手,枪法如神,对面阵地上的美国兵们却一清二楚,也恨之入骨,专门调来了狙击手,决意要拔掉张桃芳这个眼中钉、肉中刺。这就引出了一场两位顶尖狙击手之间的精彩对决。

1953年初夏的一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张桃芳照例一早就上了阵地。他刚沿着交通沟走进三号狙击台,就有一串机枪子弹贴着头皮飞过。张桃芳脑袋一缩,趴在了交通沟里,神经陡然紧张,感觉到了一种异样的气氛。“今天苗头不对,看来对面有人在等着我”。

交通沟里丢着一顶破钢盔,张桃芳顺手拾来,用步枪将它顶起露出交通沟。以前他曾多次用这种方法引诱对手暴露位置。可这次钢盔晃了半天,他的对手却一枪未发,显然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射手。

“总算遇到对手了,这种小把戏糊弄不了他。”张桃芳暗道。他在交通沟里匍匐前进,到了交通沟尽头,突然窜起,几个箭步穿过一段小空地。他刚要进狙击台,对面的机枪又是一个点射,子弹紧追着他的脚跟,打得地面尘土飞扬。张桃芳双手一伸,身子一斜,像被击中似地摔进了狙击台左边的掩体里。

这个假动作显然蒙骗了对面的射手,他暂时停止了射击。张桃芳慢慢地从掩体里探出头,开始搜索对面阵地。他先仔细观察了美军阵地上的机枪掩体,发现有两挺机枪正向其它方向射击。张桃芳没有出枪,因为他明白,这在某种程度上是诱饵。真正的对手肯定躲在其它地方,也在搜寻他的位置。只要他一开枪,马上就会引来杀身之祸。张桃芳很清楚,自己此刻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对面那个最狡猾也是最可怕的对手。

他耐心等待着,搜索着。终于在对面山头上两块紧挨着的岩石缝隙,发现了对手的位置。张桃芳立即出枪,将枪口对准了对手的脑袋。然而就在他要扣动扳机的一刹那,他的对手也发现了他,脑袋一偏,脱离了张桃芳的枪口,紧接着手中的机枪就吐出了火舌!张桃芳再次被压制在掩体内。这一次,他的对手显然也意识到了他的厉害,机枪枪口始终对准了张桃芳的狙击台,几秒钟就是一个点射。张桃芳稍微露头,立即就会引来一个长点射。张桃芳没有着急,坐在掩体后面,静静地观察着对手的弹着点。

过了很长时间,他忽然发现对手似乎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狙击台左侧,也就是他现在所呆的位置,而对狙击台右侧打的次数不多,并且中间常常会有一个间隙。他在砂袋的掩护下,慢慢地爬到了狙击台右侧,轻轻地把步枪紧贴着砂袋伸了出去,但没有开枪,因为他需要判定这究竟是对手的真正疏漏,还是设下的一个圈套。

他足足等了十多分钟。机枪的弹着点表明,他的对手的确没有发现他已变换了位置。时机终于到了!当他的对手刚刚对狙击台右侧打了一个点射,把视线和枪口转向左侧时,张桃芳猛地站起身,枪托抵肩,即刻击发。几乎与此同时,他的对手也发现了张桃芳,立即转动枪口扣动了扳机。

高手对决,胜负只在瞬间。张桃芳的子弹比对手快了零点几秒。就是这零点几秒,决定了两位的结果。当张桃芳的子弹穿过对手的头颅时,对手点射的子弹却贴着张桃芳的头皮飞了过去。

到1953年5月初,张桃芳在3个多月的时间里,以436发子弹,毙伤214个敌人,这是志愿军狙击手单人战绩的最高记录。他因此而荣获志愿军特等功臣、二级英雄称号,并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一级国旗勋章。【更多精彩,尽在★军事第一播报★http://jsdybb.netsh.com.cn】

以SimoHayha为首的滑雪部队使用的虽然是从帝俄时期沿用下来的Mosin-Nagant步枪,却能在700米外狙杀苏军,在苏军士兵中造成极大的恐惧,称他们为“白色死神”。

当时被认为军事实力跟德国不相上下的社会主义苏联,趁1939年9月波兰败亡之机,为了自身安全要求芬兰割让领地,芬兰政府当然不会接受苏联的无理要求。结果苏联单方面撕毁1932年缔结的《苏芬互不侵犯条约》,于1939年11月30日发动了侵略弱小芬兰的战争。正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芬兰脱离沙皇俄国的占领获得独立;然而22年后,却也是十月革命建立起的苏联发动了侵略芬兰的非正义战争。

在这场以弱抗强的战争中,芬兰狙击手有着非常卓著的战果。百发百中是狙击手们追求的境界。据统计,二战时平均每杀死一名士兵需要2.5万发子弹。越战时平均每杀死一名士兵需20万发子弹,然而同时期的一名狙击手却平均只需1.3发。这是一个多么悬殊的数字对比!

芬兰狙击手中最厉害的当数SimoHayha。SimoHayha是芬兰也是世界最高猎杀记录505次的保持者。以SimoHayha为首的芬兰狙击手组成了滑雪部队,他们大多是专业猎人,对于山林的地理环境非常熟悉,身穿跟雪一样白的白色伪装服,滑着雪橇在大雪封路的荒郊野外来去自如。在一片雪白的环境下,穿着笨笨的棕褐色制服、在雪地中辛苦跋涉的苏联红军士兵则是最明显不过的目标了。

以SimoHayha为首的滑雪部队使用的虽然是从帝俄时期沿用下来的Mosin-Nagant步枪,却能在700米外狙杀苏军,在苏军士兵中造成极大的恐惧,称他们为“白色死神”。

即使趴在雪地上,苏军也逃不过狙击手迅速而准确的射击。只要脑袋一探出地面,用不了30秒,就可能永远离开那战火纷飞的人世。有的胆小鬼士兵不敢抬头,趴在地面上,只顾低着头扫射,结果屁股上就被打出个对穿的窟窿。由于SimoHayha在苏芬战争中的突出贡献,他被芬兰人民尊敬地称为“民族英雄”。

也许是由于对“白色死神”的恐惧过于强烈,芬兰狙击手在雪夜中射击篝火旁饥饿疲惫的苏军士兵时,他们由于极度绝望,竟然对身边猝然毙命的战友视若无睹,静候着属于自己的那一颗子弹。

在SimoHayha的505次击杀中,许多死者的最后容貌非常沉静,但谁知道这看似沉静的外表下,内心到底是从容还是绝望呢?

2002年1月底,加拿大帕特丽夏公主轻步兵团第三营的十几名狙击手作为第一批加拿大部队的一部分被部署至阿富汗。

在阿富汗东部萨什科特山谷进行的“巨蟒行动”中,狙击手们至少干掉了20多名占据山地要点顽抗的基地组织和塔利班武装分子。他们的职业水准给美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两个狙击小组的5名狙击手也因此获得了美国军方最高荣誉青铜星章的提名,其中2名还获得了代表作战特别勇敢的V青铜星章的提名。

这五名身穿英式沙漠迷彩作战服的加拿大狙击手与美国陆军第187旅一同进行了19天的战斗,清剿了盘据在阿富汗东部加德兹山区的基地组织和塔利班武装分子。当联军部队从直升机跳下时,他们遭到了基地和塔利班武装分子机枪和迫击炮火力的射击,一度被敌人的火力压制。担任远程火力支援的加拿大狙击手在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更多精彩,尽在★军事第一播报★http://jsdybb.netsh.com.cn】

加拿大狙击小组的一名成员、来自纽芬兰岛的一名下士说,他和他的伙伴在第一晚的战斗中干掉的第一个目标是一名基地组织的机枪手。当时这名机枪手正在向山下的美军开火。当爬至一个有利位置时,下士和他的伙伴架起了他们的Tac-点50步枪。下士说,这种武器可以使你的手中具有超自然的力量。他说:“用这种武器开火就像是有人用曲棍猛击你的曲棍球头盔的后部。”Tac-50采用旋转后拉式枪机,采用5发容量的弹匣。麦克米兰玻璃纤维枪托,手枪型握把。扳机是雷明顿式扳机,扳机扣力3.5磅。外表有凹槽的比赛级的优质枪管,配合使用优质的弹药可达到非常高的精度。

下士说,当他击中1700米处的敌机枪手时,他脑海中想的是找到下一个射击目标。他说:“我所想到的是911和那些根本没有逃生的机会受害者。我想到被绑架后杀害的美国记者和收到处决录像带的记者妻子。这就是我开枪的理由。”

阿富汗战场上的加拿大士兵三人狙击小组的组长、来自安大略的中士詹姆斯说,当他们于夜晚乘直升机机降至战区时,“我们感到兴奋和紧张,当时正是夜晚,我们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在天亮时,狙击小组遭到敌机枪火力的射击,他在两块岩石之间找到了一个射击点,并发现了一名隐藏在两颗树之间钢板下的一名敌狙击手。他说,射击距离大约为1700米。一颗子弹立刻就结果了敌狙击手。他回忆说他事后想:“向我们射来的子弹会少一颗,我们也可以不用再担心这个敌人给我们带来的威胁了。”

在接下来的四天战斗中,一名来自纽芬兰的加拿大下士狙击手比尔用美国军队的子弹创下了狙击作战的新的世界纪录。他在2430米的距离外开火打死了一名基地组织枪手。26岁的比尔说,加拿大军队的点50口径的子弹的最大射程为2200至2300米。狙击手们发现美国人的点50口径子弹“飞得更远、飞得更快”。由比尔和另一名加拿大狙击手组成的狙击小组和美国军士杜尔哈姆合作在2430米的距离外用第二颗子弹击毙了基地组织的一名枪手。

比尔说,第一颗子弹将基地武装分子手中的袋子打飞了,而这名基地武装分子竟然动也没有动一下。比尔说:“我们修正了一下弹着点,第二颗子弹击中了我们想击中的地方,只是有一点偏右。在这么远的距离射击60%要靠技术,40%要靠运气,或者相反的比例。通常需要射击两到三发子弹,有时甚至要五发子弹。通常狙击手不会开那么多枪,但由于敌人是在野外活动,我们认为他们判断不出我们隐藏的方位。”

比尔的这一射杀纪录打破了美国海军陆战队狙击手哈特科克35年在南越创下的2250米的最远距离狙击纪录。由于加拿大狙击手与敌人之间的距离很近,他们不止一次遭到友方火力的射击。一天早上,两名加拿大狙击手占据了一个可以俯视基地组织据点的射击阵地。当比尔开始射击时,另一名狙击手则呼换来了美军的B-52、F-16、“阿帕奇”武装直升机。两名狙击手突然看到在他们上空有一个黑色的物体从天呼啸而来。这是一枚220公斤的美军炸弹。比尔说:“我们立刻卧倒,并用手抱住头部。”这枚炸弹落在30米外,弹头深入泥土,所幸的是这枚炸弹没有爆炸。比尔说:“看在上帝的面上,这是一枚哑弹。它落在第101空降师B连战壕外15米处。有一个家伙站起身走出战壕就踢这枚哑弹。”

还有一次,一架“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发射的一枚导弹打入了距他们身后200米的岩石墙里。一名美军上尉说:“除非你从事他们的行当或者你是特种部队的士兵,否则你无法理解一名狙击手与敌人之间的距离会这么近。”

多日的爬行、射击和隐蔽着的漫长时间都使加拿大狙击手们非常疲惫。中士说:“直到战斗结束时,你才意识到这一切对你身体造成的影响,你会感到很疲惫。当我们回到基地时,我想我们睡了14或者15小时。”

加拿大三人狙击小组与美军特种部队在“巨蟒行动”中的第一天还营救了美第101空降师的一个连。当时这个连被敌方火力压制,处境非常危险。三人狙击小组还参加了加拿大军队实施的“鱼叉”行动。该项行动由500名加拿大部队和100名美军部队联合实施,由加拿大驻阿部队总指挥斯托格拉中校指挥,是加拿大军队自朝鲜战争以来发动的一次最大规模的地面攻势。【更多精彩,尽在★军事第一播报★http://jsdybb.netsh.com.cn】

加拿大狙击手所用的TAC-50步枪加拿大狙击小组的出色表现赢得了美军的信任和敬意。詹姆斯中士说:“他们完全相信我们的能力。”他说,在有一次战斗中,比尔由于敌方火力的射击而无法拿到自己的步枪。迫击炮炮弹在他们的前方和后方爆炸,敌人的子弹也不断击中周围的泥土。比尔试图拿到自己的步枪,但是却无法拿到。最后一名美军狙击手把自己的步枪扔给了比尔,并说道“你比我更会用这东西。”他们用步枪一直同敌人周旋至晚上,最后利用夜色逃出了包围圈。

获得三人狙击小组配属的美国侦察排排长奥利弗包格说,与加拿大狙击小组一同作战是很愉快的事情。他说:“他们的职业水准让人感到惊叹。对于执行的任务来说,加拿大人是很重要的一笔财富。我很想有12个加拿大狙击小组。我很想与他们再在一起并肩作战。加拿大狙击手的装备远比我们的要好,他们的步枪射程比我们的武器和望远镜要更远。如果有新的任务,我会哭着喊着要求上级给我们配属加拿大狙击手。”

加拿大的高级军方官员也表扬了狙击手的工作。在“巨蟒行动”结束后加拿大麦迪森少将说:“狙击小组压制了敌方的迫击炮和重机枪火力,他们的射击非常精确。他们高超的技能挽救了许多盟军士兵的生命。”

帕特里克·弗格森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英军著名的枪械设计师,他还是一名优秀的狙击手。但真正让他扬名的却是他那“未开的一枪”。

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弗格森是英军一名上尉狙击手,使用的武器是老式的滑膛燧石枪,有效杀伤射程为73米。而美军狙击手使用的却是肯塔基步枪,有效射程达180米。最致命的还在于燧石枪是前膛装填弹药,装弹药动作慢且无法卧姿装填,极易暴露目标。装备上的差异使弗格森在与美狙击手对抗中总是处于下风。在一次战斗中,弗格森在先于对手发现目标的有利态势下,由于武器射程达不到而没有击中敌人,反而因为开枪暴露自己而被对手击伤。

伤愈后的弗格森痛定思痛,决心自行研制一种后膛式装弹且射程在180米以上的步枪。他的想法引来人们一致的嘲笑,因为在他之前已有许多专业枪械设计师们试图设计后装步枪,但都没有成功,不是容易烧伤射手就是射击后火药残留物太多影响下一次射击。而且弗格森是十足的造枪门外汉。没人相信他能成功。但性格坚毅且天资聪颖的弗格森没有退缩。多年用枪的经验使他能更准确地了解战场上真正需要什么样的武器。

经过潜心研制,他终于造出了后来以他名字命名的“弗格森”步枪。这种步枪是真正意义上的后装步枪,有效射程在180米以上,能在一分钟内进行装填弹药和射击6~8次,而一般的滑膛枪每分钟只能进行3次这样的操作。

然而,弗格森的步枪并没有引起英军高层的注意。为了推销自己设计的武器,弗格森经常拿着他的步枪在各种场合进行射击表演。1776年,弗格森在英国伍尔威治兵工厂向英军高层展示他的新枪。弗格森用他的枪击中了91米以外的牛的眼睛。高超的射击技术和新枪优异的性能使英军高层感到震惊。他们当场决定立即生产100支弗格森步枪,并破格提拔弗格森为少校,任命他组建和指挥一支使用弗格森步枪的特别部队。

弗格森和他的特别部队很快被派往美洲战场,他们的任务就是射杀美军高级军官。弗格森们像幽灵一样活跃在美洲战场。他们那令人无法琢磨的行踪和准确冷酷的射杀让美军感到恐慌。他们的出现对美军士兵就意味着死亡。

1777年,宾夕法尼亚州日耳曼城附近的格曼顿战役打响。弗格森和他的特别部队被美军包围。但弗格森指挥若定。他利用弗格森步枪后膛装弹的结构优势,命令部队采取卧姿射击的全新战术。结果,他们从容突围,无一伤亡。【更多精彩,尽在★军事第一播报★http://jsdybb.netsh.com.cn】

突围成功后,弗格森看见一个美军官骑马转身离去。他认出那个人就是乔治·华盛顿。他迅速瞄准,准星与缺口的另一端指向了华盛顿的后脑勺。他调整呼吸,平稳地预压扳机……华盛顿并没有察觉死亡即将来临,继续策马离去……此时的华盛顿距离弗格森只有114米,完全在弗格森步枪的有效射杀范围内。弗格森清楚,枪响人必倒。但就在这个时刻,弗格森突然收枪起身,命令部队撤退。他放弃了一个改变历史的机会。

为什么弗格森没有开枪?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就是,当时华盛顿背对着弗格森,英国人的绅士风度使弗格森不愿意从背后射击一个没有准备的华盛顿。不管什么原因,弗格森终究没有射出那颗子弹。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弗格森在1780年8月7日的国王山战役中,被美军的肯塔基步枪手在411米距离上打死。他死后,他的特别部队向美军投降。

仅在加里波利战役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他经证实的狙杀记录为150名土耳其官兵,如包括未经证实的则为201名。连奥斯曼帝国近卫军里最优秀的狙击手也死在了他的枪口下。他的家乡人民于1995年为他建造了塑像,此后每年的澳新军团日都会在他的塑像前举行纪念活动。

不少有关军事狙击史的著作里都会提到那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杀敌人数最多的狙击手,他来自澳大利亚,名字叫Billy Sing,全名William Edward Sing。他得过大英帝国杰出行为勋章(Distinguished Conduct Medal,DCM) 以及比利时政府颁发的战争十字勋章(Croix de Guerre) 。仅在加里波利战役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他经证实的狙杀记录为150名土耳其官兵,如包括未经证实的则为201名。连奥斯曼帝国近卫军里最优秀的狙击手也死在了他的枪口下。他的家乡人民于1995年为他建造了塑像,此后每年的澳新军团日都会在他的塑像前举行纪念活动。

沈比利的从军照有人因为Billy Sing皮肤黑这一点认为他是澳大利亚的土著居民,而英国军史专家Martin Pegler则在他的专著“1914年以来的军事狙击手”(The Military Sniper since 1914)一书中认为他是印度人的后代,因为当时在昆士兰州也有印度移民,加之很多印度人姓氏为Singh。实际上Billy Sing乃是华裔,他的中文姓氏已不可考证。当年华工千里跋涉乘船抵澳后坐镇码头的移民官根据英文习惯当场“授予”每人一个英文姓氏,是以今日不少土生土长的华裔有着稀奇古怪的英文姓氏。前有一华裔国会议员即姓O‘Chee。估计他的先祖可能叫做阿志,被移民官改为O‘Chee。本文主人公姓Sing名Billy,我姑且称这位前辈为沈比利,因为Shen和Sing的发音比较接近。

沈比利的父亲沈约翰(John Sing) 出生于上海,据现仍住在克勒蒙特的沈比利妹妹的孙子唐-史密斯(Don Smith)告诉我,沈约翰赴澳前在上海是一名郊区菜农。其母玛丽安(MaryAnn)乃一名英格兰出生的护士,婚前姓Pugh。他俩于1883年7月9日结婚,新郎当时41岁,结婚证书上新郎职业一栏填的是果农,新娘年仅24岁。

克勒蒙特自1860年起兴起了一股淘金热,最多时该地有5000名华人。他们给人的印象是干活卖力,即使在别人遗弃的矿里还能淘出金子。而其他民族的采矿人则抱怨任何矿区只要被中国人淘过就变得没有任何价值。中国人总是把一个矿脉挖得干干净净才离开。

由于这一点,另外他们还都蓄辫子,以及经常聚集在妓女出没的鸦片屋里(华裔劳工没有带家眷来),在金源逐渐枯竭时澳裔和华裔的淘金者之间就时常发生冲突。但在其他的地区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还是过得去的,这也许是因为很多华人在当地种菜,是地方经济中不可缺乏的一部分。

看来沈约翰在金源枯竭后成功的融入了克勒蒙特的当地社区。这也许是因为他娶了个英裔女子,而他本人则是个菜农。而由于他来自上海(当时还是个小城市),当时在澳华裔中绝大多数来自广东,大家在语言上很可能无法交流。可以想象他与当地的华人社区之间应该没有什么密切的联系。在早期拓荒者中女人乃是稀有动物,加上当时大英帝国正是“如日中天”,在许多白人中普遍存在着种族歧视心理,沈约翰能单枪匹马从异族女人中抢一个回来做老婆,可想而知这个上海菜农还是不简单的。【更多精彩,尽在★军事第一播报★http://jsdybb.netsh.com.cn】

沈比利于1886年3月2日出生在昆士兰州中部的一个采矿小镇克勒蒙特(Clermont),出生证上其父沈约翰的职业填的是赶马人,实际上他在附近还有片地放养了些牛羊,同时也给人送牛奶。昆士兰州立档案馆中至今仍存有沈约翰和玛丽安的结婚证书及沈比利的出生证。他还有个妹妹比阿特丽斯(Beatrice),生于1894年,于1917年嫁给史密斯先生。

现存资料显示1892年沈比利在小学二年级时曾得到学校发的优良证书,还有1895年4月20日教育部督察对有人投诉所进行的调查:调查报告里说沈家的两个孩子--其中一个上五年级(应为沈比利)聪明伶俐,有教养,常常在学校得奖,而投诉人的孩子则没有。投诉人由此而抱怨奖品应为白种人的孩子而设,而不是为了“金丝雀”和“黄鼻子”(均指华裔学童)。

澳大利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共向海外派遣了多达33万的军队加入同盟国一方作战,而当时全国总人口仅为480万。土耳其加里波利一役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士兵遭受了惨重的损失,仅澳军伤亡人数就达2万6千名。从此每年的澳新军团日-四月二十五日就成为澳大利亚的法定假日,以纪念澳新军团在加里波利海滩登陆的这一天。而全国几乎每一个城镇都设立了纪念碑以缅怀在海外献身的家乡子弟。

一战爆发前沈比利赶过大车,砍过甘蔗,干过农活。服役前他就在昆士兰州中部以枪法出众而闻名。据说他小时候就可以用。22口径的步枪在25码之外打断小猪的尾巴。他不但是普罗瑟潘(Proserpine)射击俱乐部的会员,在家乡克勒蒙特他还是一个有名的袋鼠猎手(对澳大利亚早期拓荒者来说,打袋鼠是仅有的几项娱乐活动之一)。袋鼠猎手的枪法一定得好,因为袋鼠是群居动物,常常四五十只一起活动。如不能一枪将它打死,受伤的袋鼠会乱蹦乱跳,其他的袋鼠就会逃走。如能一枪毙命,一只突然躺下的袋鼠是不会引起其他袋鼠的警觉的,因为袋鼠很多时间都是躺着的。

1914年十月二十四日,一战爆发两个月后,二十八岁的沈比利于普罗瑟潘加入了澳大利亚远征军。当时全国的适龄年轻人都踊跃报名参军,一方面为了“国王和(大英)帝国”,另一方面可以出国见识一番,而军队里不用花钱,给的薪水又高,一个普通士兵的日薪有六先令。当时沈比利的父亲已经去世,他参军也可能是为了养活家人。根据现存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的沈比利服役记录,他当时未婚,身高5英尺5英寸(合1米65),体重141磅(合64公斤),肤色黝黑。当时在城市里有身高不低于5英尺6英寸的规定,而且还要求参军者一定得是欧洲血统,看来在乡村地区要求没有那么严格。1米65的身高在中国都算是“二等残废”,更何况在普遍人高马大的澳大利亚。而他皮肤黑则是整日在野外赶大车的结果。一个赶大车的小矮胖子,皮肤又黑,难怪他战前一直打光棍。

参军后他来到昆士兰州首府布里斯本并在那接受了军事训练。沈比利和他许多的战友一样是在澳大利亚辽阔的原野上和马匹一起长大的。他们战前的职业使得他们骑术精良,目光犀利,测距准确,擅长捕捉离群的牲口并有着一手好枪法。

1914年圣诞节的五天前,沈比利所属,兵源主要来自昆士兰州的澳大利亚第五轻装骑兵团的官兵乘“Persic”号船离开了澳大利亚驶往一战前线。他们在抵达埃及并短暂停留后于1915年五月十六日向达达尼尔海峡的加里波利海滩进发。

当时加里波利的盟军方面包括了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甚至还有印度军队。真可谓“上阵亲兄弟,打虎父子兵”。因为战场地形不适合骑兵作战,所有的澳大利亚轻装骑兵全部下马转成步兵。该团在到达加里波利之后被派驻临海的波尔顿岭(Bolton’sRidge)。沈比利的狙击点设在岭上的一个叫作切森高地(Chatham’sPost)的地方。【更多精彩,尽在★军事第一播报★http://jsdybb.netsh.com.cn】

对面土耳其军队的指挥官乃是后来成为该国国父的穆斯塔法-凯末尔,时任土耳其第19师中校师长。两军战壕犬牙交错,最近的距离仅有20米。就是在切森高地上沈比利开始了他的杀戮生涯。

土耳其人狙击手使用的是德国造的毛瑟步枪,教官也是德国人,他们在战役的早期给盟军造成了很大的伤亡。于是盟军也将自己方面枪法好的士兵组织起来,其职责仅为狙击敌方士兵,而毋须参加其他的战斗任务。

根据战友的描述,沈比利当时“小个子,黑皮肤,上唇留八字须,下巴一撮山羊胡”。第五轻骑团的米奇利少校(S.Midgely)在他报名当狙击手时问他-如果杀了人他会有什么感觉,沈比利答道-他可不会因为杀了那些“杂种们”而睡不着觉的。

加里波利战场上的澳军狙击手通常用的是制式李恩菲尔德一号马克III型.303口径步枪,打一枪要拉一次枪拴,这种枪的性能十分可靠,在澳洲军队里直用到1959年。有些前射击爱好者给它加上了自己惯用的瞄准镜,也有人用的是自己以前私人出钱买的各式运动步枪。还有一名Beech军士发明了一种带潜望镜的步枪,射手无须将脑袋伸出战壕即可观察并射击,不过这一专利很快就被土耳其人所剽窃。

狙击手并不是象电影上那样瞄准了就开枪。除了懂得隐蔽自己之外,他开枪时还得估算风力,风向,距离等因素。沈比利通常有一名观察员作他的助手,他们总是在黎明前的黑暗中进入狙击点,直至天完全黑了之后才撤离。这样他们在白天里就几乎不可能被人发觉。这种两人一组的战术在一战时还是很少有人用,直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才被广泛应用。狙击手与观察员的角色有时是互换的,因为用望远镜观察时间久了眼睛会疲倦,视力也会下降,而且有人作伴狙击手也不会感到寂寞。

据战友们战后回忆,沈比利的耐心特别好,可以长时间端枪瞄准而不感到疲倦。还有一个特长就是视力特佳,别人用望远镜才能看清的东西他用肉眼就可看清。他用来狙击的非但是普通制式步枪,而且是不装瞄准镜的。

土耳其人接二连三地倒在了沈比利的枪口下,这消息象最新的球赛比分一样在盟军战壕里流传,对士气起到了鼓舞的作用。在1915年里沈比利的步枪使得许许多多的土耳其家庭丧夫失子,痛哭流涕。他的事迹非但登上了盟军战报,连伦敦的每日电讯报和美国的几家报纸也都有报导。这个澳大利亚的马车夫一时间名扬全球。

沈比利在战场上的表现引起了加里波利前线英,法,澳,新,印联军总司令伯得伍德将军(W. R. Birdwood 后升元帅并被授于勋爵)及其他军官的注意,伯得伍德称沈比利为他的“最心爱的狙击手” ,并且曾经告诉基钦纳勋爵(Lord Kitchener) 如果每个士兵都有沈比利那样的好枪法的话,盟军早就打到君士坦丁堡(奥斯曼帝国国都,现伊斯坦布尔) 了。顺便说一句,这位基钦纳勋爵来头可不小,他是一战中大英帝国的战争部长,还是所有英联邦同盟军的总司令官。有一幅有名的征兵宣传画上画的就是他。

1915年5月至9月间,沈比利经证实的战果为150人,因此被授予大英帝国杰出贡献勋章(DCM) 。如包括未经证实的战果,应有至少200名土耳其人倒在他的枪口下。盟军里有些战友们给他起了个褒贬各半的绰号-“谋杀犯”(The Murderer) ,也有人叫他“加里波利的杀手” (The Assassin of Gallipoli)。

他的“冷血” 在下面一件事上得到表现:

有一天一个上了岁数的土耳其兵正在修理其战壕掩体的顶部,一名澳军士兵向他开火,子弹击中了支撑掩体顶盖的砖头,结果整个顶盖塌下来将这个土耳其兵压在下面动弹不得。这人一边苦苦挣扎一边凄声呼救。沈比利刚好在场,他说道:“我来帮这家伙脱离苦海。”他“砰”地一枪就打中了土耳其兵的头部。【更多精彩,尽在★军事第一播报★http://jsdybb.netsh.com.cn】

盟军里有些人认为沈比利是躲在暗处放冷枪,不够光明正大。但在战场上光明正大是会吃亏的。加里波利战役初期澳大利亚士兵在英国指挥官的命令下集体冲锋,被土军机关枪象割麦一样杀得干干净净。有一次战斗过后,在一块网球场大的地方竟堆积了三百多具澳军尸体。对沈比利来说只要是敌人就该死,谈不上任何同情或怜悯,他上战场就是为了杀敌。多干掉一个敌人自己的战友就少一分危险。他自己说过只有两种人他不打,一种是抬担架的,还有一种是抢救伤员的。这说明他毕竟还是讲点人道主义的,而不是百分之百的毫无人性。

沈比利的150名击杀记录乃是经过证实的,即每一次击杀都由观察员通过望远镜确认敌人中弹倒下才算。毫无疑问的是,沈比利不会因为观察员不在身边而放弃狙击,当他单身一人时他也一定干掉了不少敌军,所以他的实际狙击成果一定是高于150的。沈比利对自己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总司令官伯得伍德将军曾有一次亲临沈比利的狙击掩体为他作观察员。沈比利瞄准之后开了一枪,结果正好一阵风刮过将子弹吹偏了少许,打中了站在他瞄准的目标身边的另一个敌兵。旁边作观察员的伯得伍德将军欢呼“打中了,打中了”。沈比利说道:“我瞄准的不是倒下的那个,所以这一枪不能算。”后来伯得伍德将军在1915年10月对沈比利通报嘉奖时将他的狙击成果认定为201人,而英美报纸在刊登他的事迹时也写的是201人。

同样来自昆士兰州,又一度作过沈比利观察员,战后成为作家的伊恩-伊德里斯(Ion Idriess) 将加里波利的澳军狙击手描述为“一只猫等在一堵满是鼠洞的墙壁前,老鼠们小心翼翼地躲在洞里,而猫等待的就是其中一只大意一次。”

沈比利的狙杀目标中有不少是刚上战场没有经验的新兵。这些人既紧张又好奇,常常从掩体中伸头探望对面的澳军掩体。另一名沈比利的战友奥利佛-侯格(Oliver Hogue) 曾对沈比利的狙击方式有如下的描绘:

“他简直是将土耳其人玩弄于股掌之上,常常声称胜得太轻松自己都有点不好意思了。他常常抱着步枪在掩伏点坐着休息,而他的助手观察员则用望远镜为他寻找目标。如果敌兵刚刚伸个脑袋出来,沈比利常常是呲牙笑一笑而置之不理,他要迟些再下手。敌兵看看没事觉得安全了,就会慢慢地把肩膀乃至上半身都探出来。这就是动手的时候。观察员一声“好了” ,紧接着一声枪响,又一个敌人就这样报销掉了。”

用狙击手对付狙击手乃是最有效的战术。土耳其方面经过德国人训练的狙击手也不是吃素的。1915年8月25日,沈比利的观察员汤姆-西恩(Tom Sheehan) 被一颗子弹从他的望远镜一头射入从另一头穿出,再划破他的手击入口腔,接着穿破左脸颊后击中在他身边的沈比利的右肩。汤姆不得不被送回澳洲本土,而沈比利也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在后方休养。

伤好了之后沈比利返回前线重操旧业。最多的时候他一天曾干掉过九名敌兵。战友伊恩-伊德里斯根据俘虏口供及敌军尸体上找到的日记在其著作”Lurking Death”中写道,这次土耳其人派出了他们王牌中的王牌来对付沈比利。这是一名身经百战的奥斯曼近卫军狙击手,倒在他枪口下的有俄国人,希腊人,保加利亚人,还有阿拉伯人。奥斯曼帝国苏丹哈密德二世曾亲手为他颁发勋章。他的步枪被近卫军士兵们尊称为“死亡之母”,澳军士兵给他起了个绰号,叫做“可怕的阿布都尔”(Abdul the Terrible) 。

阿布都尔有着深褐色的眼睛,浓黑的眉毛下是老鹰般敏锐的目光,薄薄的嘴唇上生着一只大鹰钩鼻。他的狙击点上盖的是一条涂成黄,绿,褐色的毡子,他的军帽,面孔及双手上全涂满了泥土,他整个人暴露在外的只有一双眼睛和一只黑洞洞的枪口。 【更多精彩,尽在★军事第一播报★http://jsdybb.netsh.com.cn】

近卫军王牌果然名不虚传,澳军士兵不断地倒在他的枪口下。连澳大利亚第一师师长布里基斯少将(Major-General Bridges)在前线快步通过一段危险区时也被他击中大腿,后因流血过多不治而死。布里基斯少将平日里常常和士兵们打成一片,故深受大家的爱戴。他的遗体运回国后澳大利亚政府为他在墨尔本举行了国葬仪式,墓地后设在位於首都坎培拉的顿特鲁恩军校(Duntroon Military College) 。澳军士兵们咽不下这口气,决心要为布里基斯少将报仇。

阿布都尔知道,最难对付的敌人是对面澳军的那个狙击高手。为了发现对手的狙击点,他象一个精明的侦探一样寻找任何的蛛丝马迹。每当一个土耳其兵被一枪爆头后,他就赶往现场进行调查。他会询问旁边的士兵死者中枪时所在位置,再从子弹的入口和出口来确定弹道轨迹。就这样,阿布都尔勘察了许许多多的“案发现场”。终於有一天傍晚他向长官报告,对方高手的狙击点就设在在切森高地上,确切位置已被他发现,明天日落前这个讨厌的澳大利亚人就会被除掉。

第二天,沈比利和他的观察员象往常一样早早地进入了自己的狙击掩体。有一个澳军战友这天非得要在他们的位置试试手气,因为这个地点视野最开阔,可以比其他的狙击点看到更多的土军阵地。这家伙将枪眼前的障碍物挪开,枪口伸出去,看到目标后就放了一枪。

永远不会有人知道阿布都尔为什么没有开枪。可能是狙击手的直觉告诉他刚才开枪的不是那个真正的狙击手。

那个战友过了枪瘾后就走了,于是观察员开始了他的了望工作。今天沈比利的精神不是太好,抱着步枪一边打哈欠一边伸懒腰。

“天哪”观察员突然惊呼,“快来看!”

沈比利一下子警觉起来,他接过望远镜按观察员示意的方向看过去,只见一张涂满泥土的脸,鹰钩鼻,两只大眼睛,还有一个黑洞洞的枪口。前面有那么多的土军阵地,阿布都尔又隐蔽得那么好,但还是被观察员一下子就发现了,这只能说冥冥中自有天意,沈比利今天命不该绝。

“当心点”观察员说道,“他的眼睛就象老鹰一样,而且他正盯着我们这儿。”

沈比利嘀咕了一句:“不是他死就是我活。”

沈比利侧着身子将枪眼前的障碍物慢慢地挪开寸许,这样即使敌方开枪也打不到他。阿布都尔并不知道沈比利已经发现他了,他的手指已扣住扳机,准备障碍物再挪开一点点就开枪。就在此时,沈比利的枪口喷火了,子弹正中阿布都尔的眉心。就这样沈比利为布里基斯少将报了仇。

自己方面的王牌狙击手被打死之后,土耳其人又试图用大炮把沈比利炸死。第一发炮弹落在了离狙击掩体不远的地方,机灵的沈比利觉得苗头不对就赶紧溜了。土耳其人矫正弹着点后第二发炮弹把狙击掩体炸得粉碎,但连沈比利的一根毫毛也没伤着。

虽说狙击手毋须参加其他的战斗任务,但沈比利是个闲不住的人。米奇利少校曾回忆道因为晚上没法进行狙击,沈比利总是积极参加夜间对敌战壕的突击行动。在盟军撤离加里波利前的最后一场战斗中,他曾专门负责投掷一种威力巨大,叫作拉比尼亚(Labinia bomb) 的土制炸弹,杀伤了不少的敌人。

尽管沈比利杀了那么多的土耳其人,这个澳大利亚马车夫心中对敌人并没有太多的仇恨,他认为自己只是尽忠职守而已。当美国合众社记者于1915年底采访他时,他说道:“我对杀人这件事并不感到内疚,因为土耳其人一直也想把我干掉,只不过让我占了上风。略微让我感到遗憾的是对手不是德国人而是土耳其人。因为我觉得土耳其人也都是好汉,他们打起仗来十分勇敢。” 【更多精彩,尽在★军事第一播报★http://jsdybb.netsh.com.cn】

一个澳大利亚马车夫和一个土耳其庄稼汉之间是不会有什么深仇大恨的。在沈比利的眼里,土军掩体后的人头可能和澳大利亚丛林里的袋鼠头没有什么分别,整个战争只是一场大规模的狩猎游戏而已。

历史上著名的狙击手!!! 世界著名狙击手
因为他在1915年5月至9月于加里波利战场的出色狙击成果,沈比利于1916年1月1日被授予大英帝国军功章里仅次于维多利亚十字(Victoria Cross,VC)的杰出行为勋章(DCM) 。

盟军从加里波利撤离后,沈比利从第五轻装骑兵团转到第三十一步兵营,他随着部队又转战四方。服役记录上记载他在1915,1917,1918年分别中过三次枪伤,至少一次毒气,双腿曾被炮弹碎片击伤,得过流行性腮腺炎,流感,痔疮,肌肉疼痛和风湿性关节炎等多种病症,而且旧伤也不时发作,以致于住院对他来说成了家常便饭。在疗伤期间他曾去过苏格兰,在那儿他认识了21岁的饭店女招待伊丽莎白(Elizabeth Stewart) ,两人于1917年6月29日在爱丁堡结婚,时年,沈比利31岁,比新娘要大上10岁。婚后沈比利又返回部队继续战斗。

可惜的是他的击杀记录自加里波利后就没有被保存下来,但有资料显示于1917年9月,他曾率领一支小分队在西线比利时一个叫Polygon Wood的战场成功地消灭了小股德军狙击手,为此盟军司令部对他加以通报嘉奖,Toll中校曾为他请发军事勋章(Military Medal, MM) 但未获批准,而比利时政府于1918年1月19日授予他战争十字勋章。一战中西线的作战方式主要是用大规模的炮火来杀伤敌方,狙击战术没有得到广泛采用。

一战末期,沈比利于1918年9月20日回到澳洲的墨尔本,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8年11月11日结束,12天后沈比利于布里斯本退役。当他于年底返回家乡时,普罗瑟潘的乡亲们在乐队的伴奏下将他从火车站一路接到市政厅,并在那儿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当地的头面人物也登台致辞,对这位勇士所取得的成就表示祝贺。

10个月后他写了一封信给国防部,信中抱怨他的妻子至今尚未获准来澳。事实上他的苏格兰裔妻子后来一直没能来澳洲,其具体原因已不可考。

在战后的大部分时间里。以淘金为生。Dan O’Donnell所著的“A History of Clermont and District” 中记录沈比利曾于1931年和一个彼特森先生(Carl Peterson)一起挖到了62.5盎司的黄金,而1934年7月16日昆士兰州政府的矿业期刊中曾写道:“出金量稳定的矿区有……沈比利的Blue Lagoon”。一位曾与沈比利一同淘金的Herb Smith记下了下面几件逸事,从中我们可以对他的性格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有一次沈比利和4个朋友在酒吧喝酒。他同其中一位打赌掷骰子,谁输了谁就给大夥儿买酒喝。结果对方那天运气特佳,一把掷出三个六,十八点通天。按理沈比利是没有任何赢面的,但他信奉的是“有赌未为输” ,他接过骰子一把掷下,是三个五点。“我赢了” 沈比利说道。“三个中国佬加上我自己,二十点赢你的十八点。” (当时骰子的五点被赌徒们称为Chinamen, 即中国佬,略带贬义) 对方无话可说,只得乖乖地为大夥儿买酒。

他在当时的淘金者中间是很受欢迎的。每当人们听到他放声大笑,并猛敲挂在工棚里的淘金盆时,大家就知道沈比利又挖到金子了。

他开始淘金时至少有三十多岁了,但仍象个孩子那样顽皮。他爱给每个人都起上一个绰号,绰号有时和该人相貌特徵有关,也有时是纯粹来自于沈比利丰富的想象力。有几个小伙子被他叫作“虎皮鹦鹉”,“锯开的巨人”,“单车杰克”,“全部生吃”,“红母鸡”,“甘地”,“花皮牛”等等。还有一人的绰号是“丹尼狗”,结果这家伙受不了别人天天这么叫,只好打起行装远走他乡。金矿上的女人们也被他起了绰号,其中较有名的有“袋鼠丽兹”,“金发热吻”,“黑巫婆”,还有一个叫“吞剑人”。【更多精彩,尽在★军事第一播报★http://jsdybb.netsh.com.cn】

沈比利给一个淘金者起个绰号叫作“淋病查理”,一天一个叫斯考特的人当面这么叫他,结果两人打了起来,后来上了法庭,斯考特被罚了15镑。

每当沈比利挖到金子时他都会大大庆祝一番。一夥人通常下山在当地酒馆大喝一通,然后再返回矿区接着喝。路过的人也被邀请一起参加。在哪儿喝醉就在哪儿睡。

彼特森先生曾于1991年接受唐-史密斯的录音采访,他说道:

“沈比利是个乐天派。我对他很仰慕。他教我怎样剥袋鼠皮,还有许多生存技能。他非常聪明,一本书一天就能看完。他是个多面手,什么都会。”

有个拜特里奇先生(Ivan Betteridge) 也记得沈比利的一件事:

沈比利有个朋友长得象中东人。一次沈比利在城里的肉店买了个熟猪蹄被他看见。他说道:“比利你连猪蹄都吃?我觉得大米饭应该更合你的口味。”沈比利答道:“我还以为我在加里波利把你们这些杂种全都干掉了呢。”当然这是朋友之间开玩笑。

还有一次在野餐时有人提议大家一起来游泳,但沈比利没有带游泳衣。他让大家等会儿。几分钟后他穿着一只麻袋出来了,麻袋的四个角落被剪了口,他的手脚就从那里伸出来,腰间还系了根捆麻袋用的粗绳。结果大家笑翻了天。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黄金的需求量急剧下降,采金业也进入了萧条期。许多金矿陆续关闭了,淘金者们有的参了军,有的去修公路,还有的进了工厂生产军需用品。沈比利当时已50多岁,他曾是DCM勋章的获得者,每年都有一小笔年金,加上淘金的收入,如果是个勤俭节约的人下半辈子应可衣食无忧。但象他这种曾经刀头舔血的人过的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日子,他从来就没攒下什么钱。

1942年,沈比利在告别妹妹比阿特丽斯之后去了昆士兰州首府布里斯本,他在那儿找了一份体力活。可以想象其处境可能和今天遍布中国各大城市的民工差不多,而且他身上还留有在战场上落下的病根。据他曾一起淘过金的工友泰勒(JoeTaylor)回忆,沈比利的脾气非常倔强,生了病从来不去看医生。

1943年5月19日清晨7:20,年仅57岁的沈比利被人发现死在他租住的廉价旅馆里,身上还穿着睡衣。死因乃是动脉血管破裂。在他的房间里人们只找到了5个先令,他的财产还包括未发工钱6英镑10先令8便士,和在米克里尔矿区的一所屋子,价值20英镑,总计26镑15先令8便士。这位曾经一度名满天下的王牌狙击手就这样孤零零地告别了人间。

沈比利死后他的遗体埋在了布里斯本的Lutwyche墓地,他的身边是他在第三十一步兵营和第五轻装骑兵团的几个战友,墓前的一棵宽叶大树为他来遮挡昆士兰的炎炎烈日。他的事迹渐渐被人淡忘。直到1993年澳大利亚军史专家Brian Tate在布里斯本的报纸Courier Mail上发表了一篇关于沈比利的文章“The Assassin of Gallipoli” 之后,很多人才第一次知道澳新军团里曾经出过这样一位英雄。他的家乡人民为他立了塑像。他去世的地方304 Montgomery Rd, West End今日已是电脑维修店,门前设立了一块铭牌,以告知世人曾经有过这么一位英雄人物在此逝世。 【更多精彩,尽在★军事第一播报★http://jsdybb.netsh.com.cn】

在澳洲绝大多数的人从未听说过沈比利,而全球的华人世界里更是无人知晓。就连澳洲华裔作家Morag Loh有关澳籍华裔军人的“Dinky-Di"一书中对"Billy Sing"是否华裔也表示疑问。但他的故事不少服役过的澳洲军人都知道。这是因为作过沈比利观察员的伊恩-伊德里斯于二战时为澳军写了一套六本的"Guerilla Series",书中讲到狙击战术时就是用沈比利来作例子的;而这六本书当时被澳军当作教科书来用。当然他们并不知道"Billy Sing"乃是华裔。今年1月25日的澳洲人报曾报导驻巴格达的澳洲军人食堂房顶上的了望所就是以沈比利命名的,叫作“Billy Sing Bar and Grill”。

苏联女狙击手(柳德米拉·米哈伊尔洛夫娜·帕夫利琴科 Lyudmila Mikhailovna Pavlichenko )于1916年6月12日,出生在乌克兰贝里亚·特沙科夫(Belaya Tserkov 乌克兰语意是白教堂)的一个小村庄。在一个孩童时代,“柳拉”是一个学习勤奋成绩优良而又具有独立精神的好学生。在她上到9年纪时,搬家到了基辅。她在那找到了一份工作。同时,她也常常参加一家射击俱乐部的活动,很快她成为了一个神枪手。

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时,柳德米拉已经是24岁的基辅国立大学主修历史的学生了。和许多同学一样,柳德米拉报名参加了红军,她近乎标准的女军人仪表赢得了招兵官员的亲睐,但是她却表示希望拿起一支步枪到前线直接打击敌人。招兵军官笑了起来,问她知道多少关于步枪的知识。柳德米拉马上熟练的操起了瞄准的架势。但是军官仍然试图劝说柳德米拉作一个战地护士。但是被柳德米拉没有商量余地的拒绝了。最终,柳德米拉参加了红军,到25步兵师做了一名步枪射手。

1941年8月,第25步兵师奉命保卫一个位于巴亚耶夫卡附近Belyayevka极具价值的山头。在巴亚耶夫卡附近的一个村落,柳德米拉获得了她的头2个战果。柳德米拉和一个观察兵一道活动,武器是1支带P.E.4瞄准具的莫辛-那甘1891/30 7.62毫米狙击步枪。这种5发弹仓的步枪的初速是2800英尺/秒,有效射程超过600码,是当时最好的狙击步枪之一。在敖德萨作战的2个半月里,柳德米拉一共打死了187个敌人。当敖德萨确实已无法坚守时,苏军独立濒海集群撤往塞瓦斯托波尔。在接下来的残酷战斗中,柳德米拉于1942年6月被德军迫击炮弹炸伤。根据最高统帅斯大林本人的命令,柳德米拉乘潜艇撤离塞瓦斯托波尔。到这时,她的战果已达惊人的309个。

柳德米拉随即被塑造为一个了不起的女英雄。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后,柳德米拉访问了美国,成为第一个被罗斯福总统接见的苏联公民。随后柳德米拉在美洲继续访问,她来到加拿大,在演讲里讲述自己的经历。回国后,晋升近卫军少校的柳德米拉从未参加战斗。1943年10月25日,她被授予苏联英雄的荣誉称号和金星勋章。

战后的1945--1953年间,她在苏联海军供职,并晋升海军少将军衔。1976年,以她为主题,苏联发行了一枚纪念邮票。柳德米拉从海军退役后,又在苏联军事支援辅助委员会供职。1974年10与10日,柳德米拉·米哈伊尔洛夫娜·帕夫利琴科不幸逝世,年仅58岁,被安葬在莫斯科的Novodevichiye公墓。【更多精彩,尽在★军事第一播报★http://jsdybb.netsh.com.cn】

二战以来最著名的十大狙击手

据统计,二战时平均每杀死一名士兵需要2.5万发子弹。越战时平均每杀死一名士兵需20万发子弹,伊拉克战争则要10万发子弹。然而同时期的一名狙击手却平均只需1.3发。

狙击手并不仅仅只能影响某一场战争的发展,有时还可能改变历史的进程。优秀的狙击手会使敌军产生了很大的恐惧心理,对于打击敌军的士气起到重要的作用。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二战以来世界上最优秀的狙击手排名。

1、——“白色死神”西蒙·海亚【芬兰】

西蒙·海亚1939年~1940年的苏芬战争中,他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就用芬兰版的莫辛纳甘狙击步枪射杀了542名苏军,一举成为世界上杀人最多的狙击手。西蒙?海亚带领他的狙击小组,身着白色伪装服,穿梭于大雪封山的荒郊野外,隐蔽在丛林深处,不断射杀行进中的苏军士兵,给他们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由于当时的苏联红军士兵身穿棕褐色制服,这样,在白色的雪地中辛苦跋涉的他们成了西蒙·海亚最明显的目标。正是由于西蒙?海亚给苏军造成了巨大的伤亡,苏军士兵都惊恐地称他为“白色死神”。据说西蒙·海亚还是一位不用瞄准镜的“神人”!更令人吃惊的是他那张神奇的脸--这张脸在1940年3月6日与苏军战斗中同样被一名狙击手用达姆弹所击中,但是他竟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并成功地退出了战斗,可以说是一个奇迹。西蒙·海亚于2002年去世,享年92岁,他也是世界著名狙击手中活得岁数最大的人。

2、——伊万西德·萨连科【前苏联】

出生于1919年9月12日俄国的斯摩棱斯克是原二战时红军军官,他是最顶尖的苏军狙击手之一,他枪下有超过500的亡魂。

3、——尼古拉·雅克里维奇·伊林【前苏联】

个人战绩494人。

4、——“德军狙击王克星”瓦西里·扎依采夫【前苏联】

我们大家所熟悉的电影《兵临城下》中的主人公瓦西里的原型--苏军战斗英雄瓦西里·扎依采夫。其实,论战绩,瓦西里·扎依采夫并不那么显赫,在整个二战中他一共消灭了400名德军,然而他之所以在军事史学家中享誉最高,不仅仅是因为他为狙击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更由于他战胜了德军最著名的狙击手学校校长,狙击之王科宁斯。

5、——蒂亚斯·海岑诺尔【德国】

作为德国国防军在二战中狙击手射杀记录第一名的马蒂亚斯·海岑诺尔,他的记录为345次猎杀。他曾经表示,衡量一个狙击手的成功之处不在于他射杀了多少人,而在于他能对敌人造成如何的影响。【更多精彩,尽在★军事第一播报★http://jsdybb.netsh.com.cn】

6、——冷血杀手查克·马威尼(ChuckMawhinney)【美国】

被认为是越南战争中美军第一狙击手,多达319人死在他的手里。他的射击技术现在却使他成为全世界警察竞相邀请的对象。但是,越战结束几十年了,又有谁知道这位第一冷血杀手的死亡与毁灭的传奇人生。

7、——“狙击女王”柳德米拉·帕夫里琴科

苏联英雄柳德米拉·帕夫里琴科年轻时曾是一位十分漂亮的姑娘,她那天真纯洁而又充满活力的大眼睛中透露出世人少有的坚毅。谁都很难想象,正是这样一位年轻美丽的姑娘,竟然是一名出色的狙击手——在敖德萨和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中一共击毙了309名德军,创造了巾帼不让须眉的狙击神话。她也是在射杀人数超过300人的25名著名狙击手中的惟一一名女性。

8、——张桃芳【中国】

从1953年1月到5月,张桃芳在3个多月的时间里,以436发子弹,毙伤214个敌人,这是志愿军狙击手单人战绩的最高记录。他因此而荣获志愿军特等功臣、二级英雄称号,并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一级国旗勋章。

9、——“白羽毛”卡洛斯·海斯科克【美国】

美国最成功的狙击手,因经常在丛林帽上插一根白羽毛而被人称为“白羽毛卡洛斯·海斯科克”。他在越战期间共消灭了93个目标,如果算上“未被确认死亡的”,这一数字可能要超过300。他还曾令人难以置信地精准射杀过2500米外的一个目标。

10、——狙击之王科宁斯【德国】

作为柏林狙击学校的校长,他技艺超群,射术精干。但可惜没有找到他射杀的具体材料,考虑科宁斯为德国培养出了众多狙击射手,从这方面来说暂排名第十位。

二战各国狙击手歼敌数世界排名统计

Simo Hayha 芬兰 542 -----(西莫.海亚,号称“白色死神”的芬兰狙击手之王,在苏芬战场上狙杀了542名苏军,不过最后还是被另一名苏军狙击手的达姆弹击中面部而退出战斗。) 【更多精彩,尽在★军事第一播报★http://jsdybb.netsh.com.cn】

Ivan Sidorenko 苏联 500

Nikolay Yakovlevich Ilyin 苏联 496

Kulbertinov 苏联 487

Mikhail Budenkov 苏联. 437

Fyodor Matveevich Okhlopkov 苏联. 429

Fyodor Djachenko 苏联 425

Vasilij Ivanovich Golosov 苏联 422

Afanasy Gordienko 苏联 417

Stepan Petrenko 苏联 412

Vasili Zaitsev 苏联 400 -----《兵临城下》中主角原形瓦西里,他出名是因为他击毙了德国狙击训练学校的校长。但遗憾的是瓦西里在击毙400敌人后不幸踩中地雷,性命得保,但眼睛受伤,再也无法作狙击手了――否则歼敌数不止400。

Semen D. Nomokonov 苏联 367

Abdukhani Idrisov 苏联 349

Philipp Yakovlevich Rubaho 苏联 346

Matthias Hetzenauer 德国 345 ---

Victor Ivanovich Medvedev 苏联 331

E. Nicolaev 苏联 324

Leonid Yakovlevich Butkevich 苏联 315

Lyudmila M. Pavlichenko (F) 苏联 309

Alexander Pavlovich Lebedev 苏联 307

Ivan Pavlovich Gorelikov 苏联 305

Ivan Petrovich Antonov 苏联 302

Heinz Thorvald 德国 300

Gennadij Iosifovich Velichko 苏联 300

Moisej Timofeyevich Usik 苏联 300

Nataly V. Kovshova &

Maria Polivanova (Female team) 苏联 300

Ivan Filippovich Abdulov 苏联 298

Yakov Mikhajlovich Smetnev 苏联 279

Zhambyl Evscheyevich Tulaev 苏联 262

Sepp Allerberger 德国 257

Fyodor Kuzmich Chegodaev 苏联 250

Ivan Ivanovich Bocharov 苏联. 248

Mikhail Ignatievich Belousov 苏联 245

David Teboevich Doev 苏联 226

Vasilij Shalvovich Kvachantiradze 苏联 215

Mikhail Stepanovich Sokhin 苏联 202

Noj Petrovich Adamia 苏联 200

Feodosy Smeljachkov 苏联 125

I. Merkulov 苏联 125

H. Andruhaev 苏联 125

Sgt. Passar 苏联 103

V. N. Pchelintsev 苏联 102

Aliya Moldagulova (F) 苏联 91

Lidiya Gudovanceva (F) 苏联 76

Helmut Wirnsberger 德国 64

P. Grjaznov 苏联 57

(F) 表示为女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2/119137.html

更多阅读

历史上真正的建宁公主 鹿鼎记建宁公主

其实建宁公主她是康熙的姑姑,而并非鹿鼎记里所说的康熙的妹妹. 建宁是清代历史上惟一嫁给汉人的格格,从她指婚那一天起,就注定了悲剧的命运。因为谁都知道,吴应熊,天下第一大汉奸吴三桂之子,他被招为额附,软禁于北京城里,根本是个傀儡,更是

中国近代历史上发生的最大地震:海原大地震

海原地震-海原大地震海原地震的发震时间为1920年(民国九年)12月16日20时05分53秒(农历庚申年十一月初七)。海原地震不仅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地震之一,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地震之一。震级8`5级,震中烈度12度,震源深度17公里,震中位于北纬36`7,东

成吉思汗在历史上创造的十二个世界之最 中国历史上的世界之最

成吉思汗在历史上创造了许多辉煌和极限,编著者根椐各国学者的研究成果,概括为“十二个世界之最”。(一) 创建了世界上版图最大的帝国铁木真历经二十几年浴血奋战,终于消灭了所有对手,降服了各部落,统一了蒙古草原,整个大漠草原全部统一于他

历史上真正的铁道游击队下 铁道游击队mp4下载

历史上真正的铁道游击队(下) 1940年8月,鲁南军区成立,鲁南铁道大队的隶属关系也由苏鲁支队移交给了鲁南军区。由于铁道队频频出击,使驻枣庄和临城的日军损失惨重,他们受了上级主子的训斥之后,便集结大批兵力对铁道队活动地区进行“扫荡”

历史上真实的双枪老太婆 历史上真实的美人盂

满门忠烈:曾和蒋介石结拜,历史上真实的双枪老太婆赵洪文国(1881——1950),女,满族,夫姓赵,本名洪文国,辽宁省岫岩县哨子河乡红旗沟人,抗日英雄赵侗之母,人称“赵老太”,无党无派。抗日战争时期她屡挫屡战,参与组织创建了辽南“少年铁血军”、河

声明:《历史上著名的狙击手!!! 世界著名狙击手》为网友二逼小青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