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理想的语文老师
在浏阳市教育局新世纪读书工程开列的书目中,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曾经给我很大的启发和鼓励。文中浓郁的教育情怀,盎然的诗意情结,使我发自内心的喜欢教育,爱上了教育。今天我也想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我心中理想的语文老师。
语文老师应该是幸福宁静的教学者。
语文老师,就应该是所有老师中最能体现教师角色和担当的人。这不是我要往我们自己身上贴标签,揽责任。这应该是我们的自觉和意识。说到老师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我们的至圣先师孔子,孔子的《论语》多为阐释人生哲学,社会伦理,但也不凡有对教育的精辟论述。当然孔子的可敬之处远远不仅如此,他还亲自设馆教授,门生达几千人。然后我们想到的是唐代的韩愈,他在《师说》中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自此一千多年来,这几乎成了老师涵义与职责的最权威解释。再接着就是宋代朱程理学的兴盛,老师地位与“天地君亲”并列,至此老师地位达到了最高。我曾经一个人默默地想过很久,中国几千年的古代史中,所谓的老师,如果要在今天找个对应的教师岗位,应该就是我们语文老师。尽管今天随着现代工业的推进和社会文明的进步,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分类分工越来越精细,但是语文老师知识教学,文化传承,血脉延续的历史担当依然还在,所以很多时候语文老师应该是教师中的脊梁,是一种文化的标志。
语文老师应该是一个幸福而宁静的教学者。这种要求既来自于我们对本身的自信,更来自于我们对中华文化和语文学科的自信。我们为我们能作为一种文化标志的存在而高兴,更为我们语文能影响一颗又一颗的心灵,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人而幸福。现在也许看不出,一千年以后我们再来看这段历史,也许就十分清晰。我们可以这样讲,不管历史怎么变,只要中华民族依然存在,我们中华文化的传承就不会变,语文教学就不会变,变的只是方法和形式而已。清朝末年,废除学堂,实行分科教学,语文才从多学科的融合中分化出来,单独设科。自1904 至1949 年,课程名称使用过中国文字、中国文学、讲经读经、国文、国语等,直至1949年新中国建立,才正式使用语文这个名称。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到现在也不过一百多年历史。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们不能被当前的教育形势所迷惑,也不要过于为今天语文的不受重视而伤悲。现在教育体制和高考制度正面临新一轮改革,表面上来看,语文受重视了,英语地位下降了。这当然是个好现象,但是我们也不能过于乐观。不过在我看来,这些都不会影响我们的教学,这就要求我们内心的宁静与淡定。古代的知识分子是最受社会尊重和羡慕的一个群体,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宁静。书生或者秀才虽也有酸腐的一面,但是中国历代文学作品中的书生大多还是比较美好的形象。他们大部分人追求田园,钟情山水,这是喜欢自然宁静本性的表现。还有一部分人即使面临困境,遭遇挫折也不失风度,乐观豁达。则更显示出了他们内心的儒雅。子路面对凶狠的敌人,自知在劫难逃,却还不忘正衣冠。苏轼遭遇乌台诗案,却依然写出了《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篇。苏轼在《留侯论》中所说到的“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更是我喜欢的名言。我说的这些尽管都不是发生在教育教学当中,但是他们的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语文老师更应该有这种宁静与雍和。
语文老师应该是教学研究的示范者。
国光校长与我联系的时候,要我谈谈我们六中的语文研究与我对语文教学的理解。其实真正的专家是他,是我们戴主任夫妇,是我们在座的各位同仁。
对于教学研究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不是强迫自己去做的,我是发自内心的自觉与行动。因此过去我乐此不疲,将来也一直会做下去的。
我1999年参加工作,但真正形成研究的自觉意识,感受到教学研究的乐趣还是2005年以后,那一年我参加了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和《语文教学通讯》杂志社共同主办的第四届“语通杯”教改新星评选,并有幸被评为高中组“教改新星”。当时我心情非常复杂,有着喜悦,也有着庆幸,更多的是鼓舞。我知道我受之有愧,我也知道我要更加的努力。2006年开始,我对语文研究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并且试着以课题的形式研究专题。然后把研究中和教学中的一些困惑或思考写成论文。这期间我最为有幸的是遇到了张国光、曹博才、唐亮、黄蓬勃,朱献忠等老师,是他们的无私与爱护,体谅与宽容让我得以很快的成长。他们都比我大年长,资格比我老,能力比我强,但是我们一起研究的时候却给予了最大的支持、最多的荣誉。这是我永生难忘的。在此期间我主持了一个全国中语会课题《中学课外阅读与农村家庭文化共建研究》和一个湖南省教育科研规划课题《高中课外阅读与农村家庭文化共建研究》。尽管两个课题关联紧密,成果尚不丰富,但是正是这种拓展式,推广式的持续研究给了我很多锻炼。同时我也开始在各级报刊发表语文方面的文章。三年中发表论文,案例不下100篇,其中不乏像《中国德育》《语文月刊》这样的核心杂志。正是基于这种对语文的深层次思考,更加激发了我对语文的无比热爱。
语文老师要做教研的榜样,是我根深蒂固的想法。我也常常主观的依据这一标准去评价一个语文老师的优劣。语文老师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读书的时候,老师讲到某某是封建社会的“卫道士”时总是义愤填膺,充满着不屑的。而今天,换一种思维,换一点内涵,我觉得语文老师就是要做传统文化的卫道士,尤其应该做传统精神的卫道士。在很多的传统精神中,作为古代文化人的研究精神是值得每一位语文老师学习和传承的,这也许就是我如此执着的理由。当然,语文学科专业特点的博大精深,以及语文老师本身的博学多识,能说会道也是我认为语文老师应该成为教研榜样的原因。
在我看来,语文老师成为教研的榜样不仅仅是必须的,也是幸福的。它能够使我们获得职业的幸福感。教书育人是伟大的,具体的教育过程却是充满乐趣且艰辛劳累的。正因为如此,所以很多的老师过早的出现了职业倦怠。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添加教研的元素,无疑有大汗淋漓之后,沐浴更衣,精神焕发的轻松愉悦之感。闲暇之余,几个老师坐在一起,畅谈教学,随心所欲的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很多时候,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们羡慕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所描述的文人雅士流觞曲水,畅饮长谈的场面;也对陶渊明寄情山水的田园生活充满期待。但是时代变了,这种生活经历是难以复制的,需要我们用诗意的心从现代文明中体会情趣。当然我们也可以一个人坐在灯下,泡一杯清茶,边思考,边写作。这种独处,细细品味,也是幸福生活不可少的。幸福是一种感觉。我们就需要在繁重的教学任务背后,体验教研带给我们的幸福感。
教研也可以带给我们强烈的成功感。每个人都有被赞扬与归属的需要。当我们把自己零散的思维火花集束成火炬的时候,当我们心中的疑惑豁然开朗的时候,当我们的一己之见得到了同仁们认同的时候,当我们的做法变成可以推广的方法的时候,当我们的经验被报刊刊载的时候……总之,当我们获得认可的时候,我们内心就会生发一种强烈的成功感。
语文老师应该是教学改革的先行者
我想先和他们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在浏阳六中我从2002年担任教科室主任到今年年初,11年的时间里基本都在教学线。曾经有一次,一个班级的班干部找了我,拿着几乎全班同学签名的请求书,要求学校更换语文老师。我一看,这个语文老师是学校的一位骨干教师,而且是我也比较佩服的。于是,我从很多方面出发,做班干部的工作,还为这个事情去班上和学生做了思想交流。当然最后这位语文老师没有更换,但这件事引起了我深刻地反思。我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自然知道人都会有一种思维误区,就是自己总把自己想象得比别人心目中要好,所以我们容易盲目自大,犯自以为是的错误。但一个众人心中的骨干教师也有遭遇学生因为教学水平的问题要求更换老师的一天,那么我自己将来会怎么样呢?
2012年,正逢湖南省教科院最后一批教育科学研究基地申报。我和黄蓬勃几个一商量,立即着手收集资料,进行了申报,最终被确立为全省100个教育科研基地之一。我们的基地名称是:湖南省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基地。于是我开始对教学改革有了一些思考。
我觉得要做教学改革的先行者,首先必须学习。向书本学,向生活学,向老前辈们学习,我就不说了。我想说说向学生学习。学生是来向我们学习的,但是他们身上有我们没有的东西。我们要学习他们与我们不同的思维,现在的学生在想什么,在读什么。我们看看刚刚发布的作家富豪排行榜你就知道。排在前十的有4位是幻想作家,还有一些网络作家。说明我们现在的纯文学遭遇危机,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些,你就无法去调整你的教学。
我觉得做教学改革的先行者还要创新。有一段时间,我想搞一个语文的改革。参照赵谦翔老师的绿色语文,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也想提出一个新的说法,思考了很久,向我的导师周庆元教授、张良田教授请教,与长沙市的刘兵老师、邓志刚老师,浏阳的胡自才老师、我们的国光校长,戴主任以及我们六中的语文老师研讨,有了很多的火花,但是由于缺乏创新与实用,最终都被否定。我也想请我们在座的老师给我一些好的意见与建议。所以最后我还是把我们基地的建设放在我们以前研究的课外阅读方面,继续把这块做得更好。
语文老师应该是盎然诗意的播种者
我的教育座右铭是:教育应是富有诗意的生命活动,教师要善于在学生的心中播撒诗意的种子。这可能与我自己写作诗歌有关。很多朋友都知道我是个文学爱好者,主要写散文诗,也写旧体诗,分行新诗。但我觉得一个语文老师应该是盎然诗意的播种者,与这个没有很多关系。这是语文本身的魅力所在与本体要求。正如我在我的一篇文章《语文给你幸福的三个理由》中所写到的:语文能给你一颗诗心。由此你的思维自由、空灵,而不是市侩、呆滞。因为诗心,你身在车辆如织的现代都市,心中还会记挂着飘着牛粪味的乡村;你面对尔虞我诈、庸俗肮脏的名利场,耳边还能倾听到古人清新而惬意的吟唱;因为诗心,你会为鱼戏鸟嬉、桃红柳绿而欢呼,会为春花凋谢、秋叶飘零而伤怀;因为诗心,我们将诗意地栖息在这个蓝色的星球,美好而幸福。
首先我们自己要做一个有诗意情怀的人。植根生活的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诗人,每个人都应该具有诗意的情怀,那样会使我们的生活与职业具有幸福感。这种情怀来自于我们对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理解、体悟。也来自于我们对喧嚣尘世的理解。为什么外国会更加民主、平等,讲究契约精神。其实最简单的就是他的民众真正理解了生活,理解了人的内涵。很多时候我们看那些文人很傻,其实就是因为他们太真,社会太复杂。我们很多时候把自己对世俗社会的逢迎,苟合看成了聪明。其实那是最大的愚蠢。道长、僧人看透了,所以他们跳出红尘,那是一种智慧。诗人弄明白了社会,他们还要坚守自己的诗意与纯真,其实未尝不是一种勇气。生活只有一辈子,我们都没有下辈子。所以我们更应该活得坦诚,真实,豁达,诗意。当然要想通这个问题不是一会的事情,但我们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总会比其他老师多多少少有一些诗意情怀的。
然后我们要播种盎然诗意的种子。在我们的教学中,让学生感受真,接受美的熏陶。语文的教学,又可以分为基础知识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口语交际、社会实践活动等。我们应该有意识的在语文教学的每个环节渗透。今年中秋节的时候,我的班级开展了一个中秋诗会。征求年级部和班主任同意,我把学生带到月底下进行,效果比前几次就好多了。当我在批阅学生周记的时候,我再一次为我们的中秋诗会而感动了。我发现班上所有同学都写到了中秋节前举行的这次诗会。这简直令我震惊,我任教十五年,从来没有一个班级的学生在没有布置统一内容的周记中同时写到一件事。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着追求诗意与幸福的原始欲望。我们的教育本身就不应该是生硬的,而应该是诗意的。只有这种鲜活的诗意的教育过程才会使我们学生爱上学习,乐于学习。诗意也是可以传递的。老师用这种诗意的方式教,学生才会用一种诗意的态度学,也才会慢慢地具有诗意的情怀。有了诗意的情怀,我们才会无论身处何种境地,均能感受内心的丰盈与幸福。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就应该自觉地担任培养学生诗意情怀的任务。借助优美的文本,创新的活动在学生的心中播种诗意的种子,让这些种子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受益终生。
谢谢大家!
说明:这是我在我校与浏阳二中语文老师交流中的发言材料。原创,真实,有一部分来自于我自己写的教育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