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智谏故事》阅读在线 古代谏官

中国古代智谏故事

问官答花术

问官答花,本意是关于官的问题,却答以关于花的情况。

作为进谏技艺,比喻别释彼意,曲解妙对。

春秋时,齐国宰相管仲便是施行问官答花谏诤术的高手。

《韩诗外传》:齐桓公问管仲:“做君主的应重视什么?”管

仲说:“重视天。”齐桓公抬头看看天空。管仲说:“我说的天不

是苍苍莽莽的天空,当国君的应该把百姓当做天。百姓亲附

他,社会就安定;辅助他,国家就强盛;指责他,统治就危险;背

叛他,政权就覆亡。《诗》上说,'人而无良,相怨一方’。做人

如不善良,一方的百姓都将怨恨他。百姓怨恨他们的君主,没

有不败亡的。”

又一次,齐桓公问管仲:“治理国家最大祸患是什么?”管

仲答:“最大的祸患是社鼠。”“为什么祸患是社鼠呢?”桓公困

惑不解。管仲解释道:“社庙是祭神的地方,用木头做柱子,外

面糊上泥巴做成墙壁,老鼠一窝一窝地住在壁洞里。用烟熏

吧,恐怕烧坏木柱;用水灌吧,又怕冲坏了墙脚。老鼠在里面,

安居乐业,生儿育女,人却束手无策,都是因为怕毁坏了社庙

的缘故:国家也有这种情况,您大王左右不少亲信就是这样

的社鼠。为君主的必须时时谨防这类小人啊!”

《晏子春秋·内篇杂上》载:齐景公到纪国故地巡游,得到

一只金壶,打开一看,里面有一丹书,上面写着:“吃鱼不要翻,

不要骑劣等马。”齐景公说:“好啊,我就像它写的一样,吃鱼不

翻过,是讨厌它的腥味;不骑劣等的马,是讨厌它跑不了远

路。”晏子说:“不是这样,吃鱼不要翻,是说不要把百姓力量用

尽;不骑劣等的马,就是不要把不贤的人留在身边。”齐景公

说:“纪国有这样的书,为什么灭亡了呢?”晏子说:“有灭亡的

理由啊!我听说,君子懂得了道理,就把它挂在门庭上(以便;

使它时常提醒自己照道理行事),纪国人得到这个丹书,却把

它放在壶里(不实行),不亡国还等什么?”

这是一次耐人寻味的劝谏。齐景公只是从字面上理解丹

书上的意思,晏子则从治国角度给予解释。从其庄严的形式

看,晏子更为深刻。他指出懂得道理而不实行,则无济于事。

《晏子春秋·内篇谏下》载:齐景公外出打猎,上山遇见老

虎,跋涉沼泽又碰上大蛇。景公回宫后,惊魂未定,就把亲身

遭遇的事告诉晏子,并忧心忡忡地问:“这大概是人们常说的

不祥之兆吧?”晏子说:“社稷有三种不祥,这些都不算在内。

有贤士而不了解,这是一不祥;了解又不用他这是二不祥;用

了他却又不委以重任,这是三不祥。人们所说的不祥就像这

三种情况。现在大王您上山见虎,因为那是老虎出没之地;到

沼泽见蛇,因为那是蛇的洞穴所在。往老虎出没的地方玩,到

蛇的洞穴之处去,自然会看见虎和蛇,为什么是不祥呢?”

《孔子家语》载:鲁哀公问孔子:“在原有房屋的东边再加

盖房子,听说很不吉祥,有这回事吗?”孔子说:“不吉祥的事有

五种,但东边加盖的房子不在其中。损害别人来换取利益,这

对身体不吉祥;不照顾长辈而溺爱孩子,这对家庭不吉祥;离

弃贤人而任用小人,这对国家不吉祥;年长的人不能以身作

则,年幼的人不刻苦读书,这对习俗不吉祥;圣人退隐山林而

庸人当权执政,这对天下不吉祥。”

又有一天,鲁哀公问孔子:“以前舜戴的是什么帽子?”孔

子没有回答。哀公说:“先生为什么不回答我的问题呢?”孔子

说:“因为您不先问重要的问题,所以我正在想怎么回答。”哀

公问:“重要的什么?”孔子说:“舜当天子,惠养百姓,不轻言刑

罚,选任贤人,斥退小人,道德纯净深邃,像天地一样高远,教

化人民,如同四季变化万物一样自然,所以天下的百姓都真心

敬仰,连四方的夷狄都顺服,所以连凤和麟这样的祥瑞之兽都

出现了,鸟兽也都温驯不伤人,这样了不起的政绩,最根本的

原因无它,就是舜把百姓当子女一样抚育而已,您不问这些,

而问舜戴的什么帽子,所以我一时还真不晓得从何说起。”

春秋时,晋平公向盲人乐师师旷说:“我的年龄已经70岁

了,要想学点东西恐怕已经晚了。”师旷说:“为什么不点燃蜡

烛呢?”平公说:“唉,臣子怎么敢能和君王开玩笑呢?”师旷说:

“我这个瞎子,怎么敢戏弄大王呢?我听说,少年好学,像是初

升的太阳;壮年好学,像是太阳当空;老年好学,像是拿着蜡烛

照明。拿着蜡烛照明,不是比摸黑走路要好得多吗?”平公说:

“你说得太好啦!”

隋代李东阳说:“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发,而难于感发。”意

思说,说话平铺直叙,一泻无余,很难感人,无法回味。而问官

答花术,谏言含义深邃,耐人寻味,有解疑释惑,指点迷津之功

能。不过,曲解之意,必须与谏诤议题殊途同归,融为一体。

那种断鹤续凫,穿凿附会的谏言,“则易于穷发,而难于感发。”

晋文公的时候,翟族人有进献大狐皮和文豹皮的,文公长

叹一声:“唉,大狐文豹有什么罪过,只因为它们的皮毛而成为

罪过。”大夫奕枝说:“土地宽广但不平坦,财物集聚而不分散,

难道不是大狐文豹的罪过吗?”文公连声说:“讲得好,再说下

去!”栾枝继续说:“土地宽广而不平坦,人们就要铲平它;财物

聚集而不散,人们就要争夺它。”晋文公于是划出土地分给百

姓,施舍财物赈济贫民。

晋侯向士文伯问道:“三月初一这天,有日蚀的现象发生,

我学业上糊涂,《诗》上说,'那日蚀发生,有哪件事情没办好’,

是什么意思呢?”士文伯回答说:“讲的是执政不善,国家政治

不清明,不用忠贤之人,就会从日月的灾害上受到惩罚。所

以,从政的人不谨慎。从政只有三条要领:一是便利民众;二

是选择贤人;三是顺从天时。”

魏武侯向吴起问关于国君即位第一年称作“元年”是什么

意思。吴起回答:元年讲的是国君一开始就必须小心谨慎。

魏武侯问,怎样才能一开始就小心谨慎?吴起说,必须端正自

身。魏武侯又问,怎样才能端正自身?吴起说,要明智。魏武

侯又问:心智不明又怎么能正己呢?吴起说:那就应该广采博

闻并从中选择,以此来使自己心智聪明。因此古时候的国君

一开始处理政务,大夫如有进言,士人如有请见,百姓如有请

求,都一定满足他们,公族有人来请安问候,也一定与他们接

谈,四方来投奔的人都不拒绝他们,这可算是不遭壅塞不受蒙

蔽了。君王的心地一定要仁慈,常想着百姓的利益,解决百姓

的祸害,这可说是不会失去民众了。君王自身必须正派,亲近

的大臣一定要经过挑选,大夫不能兼任其他官职,掌握管理百

姓权利的不能集中在一家一姓,这可以说是不失权势了。这

些都是《春秋》的旨意,也是国君即位第一年的根本大事。

天下的事情往往是复杂曲折的,所以直接说出自己的意

思,可能显得莽撞,显得枯燥,显得浅薄,即跟复杂曲折的情势

不合。故古人向来主张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问

官答花术,正体现“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的意味。

明褒暗贬术

褒者,含赞美、表扬之意也;贬者,藏降低、指责之意也。

褒扬之言,人闻之如服蜂乳,甜蜜舒畅;贬斥之语,人听之

似吞苦药,苦涩难受。褒贬相寓进谏术,犹如在苦药表层涂抹

蜜糖,外甘内苦,易于吞服,能收到忠言不逆耳,兼听利于行的

良效。

春秋时,陈国国君陈侯耗费财力修建凌阳台,还未修筑成

就已处死了好几个人,后又借口把三个监工的官吏抓了起来

要处死,群臣没有敢进言劝阻替监工求情的。这时正好孔子

到了陈国听了这件事,便在与陈侯登台观望时上前祝贺说:

“这个凌阳台建得多么宏伟壮观啊!陈王,您多么贤德啊!从

古到今,凡是圣人修筑台室,没有不杀一人就能修成这个样子

的。”

孔子贺陈侯的这段话尖锐泼辣。按照常理,有贤德的君

主都是珍重民命,爱惜财力的。陈侯贪图奢华,浪费财力,又

草菅人命,是个暴虐的君主。孔子却反而赞扬他有贤德,随后

又给他一句“拿不动”的话——自古建台室的君主都是好杀人

的。陈侯贪图享受大建台室而又肆意杀人,又怎能称得上有

贤德呢?孔子正面赞,反面刺,使得“陈侯嘿然,使人赦所执

吏”。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会偏爱别人对自己的赞语。

尊重和荣誉乃是一个人的第二生命。一个人决不会对鄙视自

己的人抱有好感。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皆反感批评,因为批

评,特别是当众批评会使人有失尊严,更何况被批评者是一个

君临天下,权倾一切的人。如果不讲究一点谏诤艺术其后果

是可想而知的。一般谏臣都深谙明褒暗贬之道。

齐景公大白天披头散发,带上宫女乘车出宫。车夫刖跪

打马让他返回宫殿,还抛了一句刺耳的话:“您不像我的国

君!”齐景公感到在众宫女面前丢了面子,羞惭得几天不上朝。

晏子听说了这件事,向齐景公祝贺说:“陛下不要记恨这

件事,我听说下面没有直言,上面必有昏君;百姓讲话忌讳多,

国君就有骄奢的行为。古时候,明君在上,下面就有直言,君

主好善,百姓说话就没有忌讳。现在陛下有了过失,而刖跪敢

于直言,这是陛下的福气,所以我来庆贺,请求奖赏刖跪,以显

示陛下好善;要礼待刖跪,以显示陛下纳谏的大度。”齐景公听

了很乐意,下诏增加刖跪一倍的财产,并不得征税。

晏子进谏贬中寓褒,但齐景公听来心情愉快,情绪兴奋,

则易于表现出宽容、豁达、大度,在可平可仄的条件下,选择最

佳处理方案。

《通鉴》说道,魏文侯派遣乐羊带兵攻打中山国,获胜后,

封自己的儿子做那里的领主。一天,他问左右大臣:“我是一

个什么样的君主?”大臣们都说他是仁君,任座直言无讳说:

“您得中山之地,不封给弟弟,而给儿子,这样能称得上仁君

吗?”文侯勃然大怒,将任座撵出宫去。

文侯又以同样的口吻问翟璜,翟璜爽快地回答,说他是仁

君。文侯笑嘻嘻地说:“你怎么知道我是仁君?”翟璜说:“我听

说君主仁厚,大臣就直言切谏。刚才任座说话坦率,我就据这

点知道您是仁君。”文侯点头称是,便叫翟璜将任座请回来,把

他尊为上宾。

秦国有位能言善辩之士叫中期,有一天他应召入宫,和秦

王讨论政事,结果秦王被驳得体无完肤。秦王认为中期不给

他一点面子,而中期却不理不睬,悻悻走出宫去。秦王发火:

了:“不杀你这个贱臣,我誓不甘心!”

中期回去冷静想了一下,明白秦王决不会放过自己,于

是,便托一位朋友进宫对秦王说:“中期真是个悍梗之人,刚才

他遇到圣明的君主了,大王您没有责怪他,假如换了夏桀或商:

纣那样的暴君,早把他杀了。我要向大臣们宣传此事,让群臣—

们都知道大王的豁达大度,礼贤下士。”

秦王顿觉飘飘然,笑着说:“先生过奖了,中期的话是很有

道理的,我还要赏赐他呢!”

聪明的谏臣们都懂得:越是身居高位的人,越需要别人的

称誉和赞美。因为身居高位,难免产生自高自傲,唯我独尊的

心理,同时由于属下的敬而远之,也使他感到寂寞与孤独。因

此学会对那些身居高位的人,予以赞美,分担他们那份沉重的

孤独,用自己的爱心去温暖他那包裹着冰雪的心灵,他就会另

眼看待,倍加重视。当然适当的贬抑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刺激

对方的同时,可以不断增强纳谏的兴趣。

《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春秋时期,魏惠王政绩卓著,因

而踌躇满志。有一天,魏惠王问卜皮:“你在外面一定听到很

多消息,不知我的声望如何,你说给我听听。”

卜皮回答说:“我听说大王非常慈惠。”

魏惠王十分高兴,说道:“那么我的霸王之功什么时候会

到来呢?”

卜皮摇头回答:“恐怕大王的功业永远也不会来到。”

魏惠王疑惑不解,问道:“百姓、大臣说我慈惠。慈惠,也

就是对下行善。而多行善举怎么会不能功成名遂呢?”

卜皮侃侃而谈,解释道:“慈者都有一颗不忍之心,而惠者

喜欢对别人施予,那么即使坏人犯了罪,也不忍心去杀;喜欢

施予,那么,即使有人并没有什么功劳,也会随便赏赐他们。

如果这样'有过不罪,无功受赏,’别说什么霸王之业,恐怕连

先王留下的基业也会毁于一旦,您说对吗?”魏惠王脸色由晴

转阴。

明褒暗贬之术,长处在于它不是赤裸裸地指责对方的缺

点或过失,适时、恰当地肯定对方的优点和长处,实际上就是

从另一侧面否定和批评他的不足和缺陷。 卜皮谏惠王即是如

此。明褒暗贬的方式,不会刺伤对方,而且对方还会从肯定、

赞许中增强改过的信心。倘若施加压力,或尖锐地批评,反而

容易激起更强烈的反抗意识,这,如同拍皮球一样,下手越狠,

皮球弹得愈高。郭淮谏曹丕也说明了这一点。

三国魏时,郭淮在恭贺文帝曹丕登基典礼当儿迟到,文帝

严厉责备他说:“以前大禹在涂山大会诸侯,防风氏来晚了,便

即刻将他杀了。现在全天下的臣民百姓一同欢庆,而你却迟

来,为什么呢?”郭淮说:“五帝时代,先教育百姓,以德行引导

众民;夏朝到末代衰微了,才开始用刑罚,现在臣所处的时代,

相当于唐虞时的盛世,所以我知道不会像防风氏一般被杀。”

文帝听了心里甜滋滋的,就任命他为雍州刺史,再升为征

西将军。

正话反说术

话语可以拨动人们的心弦。有时是正拨,有时是反拨,在

一定的语言环境里,反拨往往能表达出强烈的感情,甚至比正:

面的话显得更有分量,还能表现出一种滑稽风趣的特色,得

到:“四两拨千斤”的效验。

晋平公射鴳雀,没有射死,叫小内侍襄去扑捉,没有捉到。

平公大怒,把襄关押起来,还扬言杀了他。叔向听了这事,连

夜进宫去见平公,平公把这事告诉了他。叔向说:“大王你一

定要把他杀掉。从前,我们的先君唐叔在树林射猎兕牛,一箭

就射死了,用它的皮做成一副大铠甲,因为才艺出众被封为晋

君。现在您继承我们先君唐叔当国君,射只小妈雀还射不死,

扑捉又没捉到,这是在宣扬我们国君的耻辱啊!请您务必赶

快杀了他,免得主这件事传到远方去。”晋平公听了很不好意

思,于是命人立即把小内侍襄放了。

叔向正话反说,用晋的先祖唐叔勇射兕牛而封晋君的故

事,巧妙地对比出晋平公射雀不死还要杀人的无能,使平公悟

出了话味,幡然改过。

正话反说,在修辞学上叫做反语,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反

话。反话,使用和本意相反的语句来表达本意。用正面的话

表达反面的意思,或用反面的话表达正面的意思。

《晏子春秋·内篇向上》载:齐景公问晏子说:“忠臣应如何

对待君主?”晏子回答:“君主遇难,不随君去死,出逃不送行。”

齐景公很不高兴,说:“国君把自己的土地分封给他们,赐给他

们官爵,使他们尊贵,君主遇难不随着去死,出逃时也不送行,

这能叫做忠吗?”晏子说:“进言如被采用,终生没有灾难,这臣

子有什么可死的呢?主意如被听从,终生不会出逃;臣子有什

么可送行的呢?如果进言不被采用,君主有难却随着死,这是

轻率的死;主意不听从,出逃时却去送行,这是诈伪。所以说,

忠臣能够向君主出好主意,却不能与君主一起陷入灾难之中。

君主遇难,忠臣不跟随君去死,君主出逃,不给他送行。

这个回答与人们心目中“忠臣”的常规行为相反。晏子是想告

诉齐景公应纳忠臣之言,但他不从正面说,而从反面说,这就

使得谏言显得十分尖锐,蕴含刺激性。

《以食谏君》一章中,那个蒙冤受屈的御厨,用反话道出烤

肉缠发的疑点,表白自己的清白,要比正面申辩有更强的说服

力。在御厨的反语中也暗含对晋文公不明事理,冤枉好人极

端不满和无情嘲弄。

冯梦龙说:“人之口,含阴而吐阳。阳也而阴用之,则违之

而非规,抑之而非谤,刺之而非怨,嫉之而非仇,上可以代虞人

之箴,而下亦可以当舆人之诵。长是非与利害之心交明,其求

不得不出乎此。”

以白话说:人的这张嘴,反面的含意可以用正面的话说出

来,用正面赞扬的话把隐喻批评讽刺的意思委婉地说出,那么

即使是违反了当事人的意愿,也不会被认为是规谏,就是贬低

了别人也不会被认为是诽谤,讽刺了别人也不会被别人怨恨,

即使有所憎恨也不会被看成是仇人。委婉的语言可以代替虞

人(官名)的规劝,而下可以相当于众人的批评意见,明白了事

情的正确与错误和它所产生的利害关系,就不得不采用这种

隐喻或旁敲侧击的方法。

汉朝丞相萧何杀了韩信之后,又抓住了蒯通。刘邦要他

承认勾结韩信谋反之事,蒯通拿功当罪,历数了韩信“十罪三

愚”:

十罪是:一不该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二不该去杀章邯等

三秦王,取了关中之地;三不该涉西河,虏魏王豹;四不该渡井

陉,杀除余和赵王歇;五不该擒夏悦,斩张同;六不该袭破齐历

下军,击走田横;七不该夜堰淮河,斩周兰、龙且二大将;八不

该广武山小会战;九不该九里小埋伏;十不该追项王于阴陵道

上,逼他乌江自刎。

三愚是:韩信收燕赵、破三齐,拥精兵四十万,那时不反,

如今才反,这是第一愚;汉王驾出成皋,韩信在修武,统大将二

百余员,精兵八十万,那时不反,如今才反,这是第二愚;韩信

九里山前大会战,兵权百万,那时不反,如今才反,这是第三

愚。

蒯通以迂为直,明处说罪,暗里摆功,道愚是虚,表忠是

实,使用和本意相反的言辞来表白意思。

正话反说,有时以亦庄亦谐的形式表达,显得轻松活泼,

悦耳动听。《五代史·伶官传》里记述了戏子敬新磨以反话责

备县令,使皇上纳谏的故事。

后唐庄宗李存勖没做皇帝之前宵衣旰食,励精图治,做

了皇帝之后便沉溺于声色犬马,纵情玩乐了。一次他率大队

人马到中牟(今河南中牟县东)射猎,踏倒了大片庄稼。当地

县令前来劝阻,一下子扫了庄宗的兴致,他下令杀死县令。

这时,庄宗跟前的戏子敬新磨站出来,指着县官训斥道:

“你这糊涂的东西,亏你还当县官!难道你不知道皇上爱打猎

吗?”庄宗见敬新磨向着自己说话,高兴得直点头,敬新磨责斥

更带劲:“你这糊涂的东西,应该把这片田地空起来,让皇上在

这儿高高兴兴地打猎,你为什么让老百姓在这儿种庄稼呢?

难道你怕老百姓饿肚子吗?怕朝廷收不了税吗?皇上打猎事

大,百姓饿肚子事小,国家收不上税事小,难道这点道理也不

懂吗?”

庄宗听罢如坐针毡,不是味儿,便指使部下把县令放了。

敬新磨巧责皇帝,智救县令,说的全都是反话。他数落县

令那番话,有意把意思说反了,听来义正辞严,品评别有滋味。

无论正话反说,还是反话正说,谏者往往将真实意图深藏

不露,以貌似正确的言辞出现,若是君王头脑不开窍,误以为

真,容易产生消极后果。

史书上所载的两则小故事,颇具讽刺喜剧的色彩。

《新序·杂事》说道:魏文侯向大臣李克请教:“吴国灭亡的

原因是什么?”李克说:“因为屡战屡胜!”文侯不解,说:“屡战

屡胜是国家最吉利的事呀,怎么还亡国呢?”李克说:“屡战,百

姓就要疲困;屡胜,君主就要骄傲。以骄傲的君主,去统治疲

困的百姓,这就是他败亡的原因。”

李克用“屡战屡胜”的正经话,解释吴国灭亡的反面教训,

乍听觉得不合情理,细细咀嚼,却印证了“骄者必败”的这一真

理。

《吕氏春秋·审已》记载:战国末期,齐国君主齐浩王被秦、

楚等国联军打败,逃到卫国。一天散步问随臣王公丹:“我真

不明白失败流亡的原因!”王公丹狡黠一笑,说:“君王您败亡

是因为太贤明了,而天下之人都是乱臣贼子,只有您一个人卓

然独立,最遭嫉恨!”

王公丹在说反话,用谲谏的办法触动齐瑉王从反面去思

索一番。可惜齐涓王却以为他说的是真心话,于是大发感慨:

“原来一个人的贤明,竟是这样的痛苦!”其愚不可及的程度超

过了晋惠王的天下无食之人“何不食肉糜”的昏话。所以,王

公丹的反话,没有起到应有的规劝效果。莫怪汉代高诱为这

句话注批说,王公丹是阿谀奉承,为臣不忠。

庄话谐说术

轻松幽默的话题,往往能引起人感情上的愉悦,庄重严肃

的话题会使人紧张慎重。古代谏臣只要有可能,常把庄重的

话题用轻松幽默的形式说出来,这样君王可能更容易接受。

《晏子春秋·内篇谏下》载:齐景公下令要士兵抟泥做砖,

正赶上严冬腊月天寒地冻,士兵们又冷又饿,任务完不成。齐

景公生气地说:“给我把他们杀掉两个。”晏子答应说:“是”。

工夫不大,又说:“从前我们先君庄公讨伐晋国是,那次战役有

四名士兵被杀,如今下令杀两名士兵,这是那次战役的一半

啊!”齐景公听了之后说:“啊,这是我的过错啊。”下令停止杀

士兵。

齐景公因为士兵没有按时完成做砖坯的任务,就要杀人,

晏子一席话亦庄亦谐,立时把齐景公的满腔怒火化为清醒的

理智,救了无辜的士兵。刘熙载说:“叙事有寓理,有寓情,有

寓气,有寓识。无寓,则如偶人矣。”晏子仅仅一句话,其潜台

词之丰富,讽刺之尖锐,胜过千言万语。

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当政。由于连年劳役,百姓苦不

堪言,国家危机四伏,他也日益觉得江山不稳。他忽想个漆墙

御敌的馊主意,即在京城的城墙上抹上油漆,贼寇往上爬,自

然会滑落下来。群臣觉得滑稽可笑,但碍于君威不好直言相

谏。

正在众臣缄默不语之际,侍从优旃乐呵呵地对秦二世说:

“好,真是一条妙计!皇上虽然没有让我说话,我自己按捺不

住请求献策。漆城御寇虽然耗资大,又要百姓破费,但是高大

而厚实的城墙,再漆上漆,光滑无比,贼寇攻城一定会滑落下

去,一个爬不上来,这是上策。只不过城墙上过油漆,不能让

太阳暴晒,需要荫干才能,要让油漆的城墙荫干,那该要造多

大的荫室来罩住城墙啊!”一席话说得群臣掩口而笑,秦二世

也被羞红脸面,从此以后,再也不提漆城御敌的事了。

优旃身为优伶之臣,人微言轻,他能使秦二世幡然醒悟,

是进谏以谑语,表面上严肃地对皇上的主张进行诠释、颂扬,

然后笑谈它的荒唐性,终使昏君头脑清醒过来了。

古人曰:“戏谑最害事,后虽有诚实之言,人亦弗之信矣。”

古人还曰:“戏谑不惟害事,志亦为气所流。不戏谑,亦是

持志之一端。”

庄话谐说,最为紧要的是恰到好处。

有一年伏天,汉武帝下诏赐给东方朔等侍从人员每人一

块肉,可是,负责分肉的大官丞却迟迟不来。东方朔就拔出佩

剑割下一块肉放在怀里,转身回家去了。第二天,汉武帝问

他:“昨天朕赐肉,先生你为什么不等大官丞来,就擅自割肉回

家呢?”东方朔连忙拜了两拜,自责起来:“东方朔,东方朔!接

受赐肉,不等大官丞来分,自己拿起,是多么无礼啊!私自拔

剑割肉,是多么豪壮啊!割肉不多,又是多么廉洁啊!把肉拿

回去送给妻子,又是多么仁义啊!”

汉武帝被东方朔逗乐了,说:“朕让你自责,你反倒自夸起

来了。”于是又赐给东方朔一石酒,一百斤肉,让他带回家交给

妻子。

如果按照常理来进行自责,东方朔就该检讨自己错在哪

里,就没有幽默可言。然而东方朔除了“多么无礼”一句,表面

亡像是自责以外,其余全是自夸的内容。戏谑大官丞迟迟不

来分肉,意在向武帝进谏,这样的官员不遵旨令,不关爱部下,

应该受到惩罚。

庄话谐说,可使深刻的思想表达浅白,更富于想象,不但

发人深省耐人寻味,而且增强说话的生气,活跃听者情绪,比

一本正经的言辞蕴含感染力。

据说,唐太宗在御花园游乐,一时心血来潮,命人将伴随

的乐师高崔嵬扔到荷塘里。高崔嵬挣扎着爬上岸,浑身像落

汤鸡似的。太宗笑嘻嘻地问道:“你在水下见到了什么?”高崔

嵬笑着抬起头,说:“我见到了屈原,他对我说:'我逢楚怀王无

道,乃沉汨罗江,你逢圣主明君,为何也到这里来了?”’太宗无

言。

唐高宗出外打猎碰上天下雨,就问谏议大夫谷那律说:

“怎样才能使油衣不漏水?”谷那律答道:“用瓦来做就不漏

了。”高宗醒悟,从此不再出猎。

南唐时,官府规定的赋税名目繁多,而且很重,商人们为

此纷纷叫苦。有一年京城大旱,烈祖李升在北苑大宴群臣,对

他们说:“京城外边都下了大雨,唯独不下到京城里来,这是为

什么呢?”有一个乐工叫申渐高,他回答说:“大雨不敢下到京

城,是害怕抽税呀!”烈祖李升大笑,于是减免了一些赋税。

五代时李茂贞,自号岐王。岐王曾经因土地太小,税收太

少下令由朝廷专卖,以增加税收,并禁止砍柴的人进城,因为

木柴可以当火炬。有一位优伶就说:“臣下建议将月光一起禁

了。”岐王听了大笑,却没有生气。

《古今谭概》载:南朝宋的江夏王名叫刘义恭,本性酷爱古

物,经常在朝臣当中普遍求取。有个叫何勖的侍中已经向义

恭送去了古物,然而义恭仍然向他征求索取不止。何勖心里

很不平,有一次出门在外行在路上,看见了有人扔掉的拴狗的

破项圈和一条破短裤,就令仆人捡起来。回府后他把二物放

人装饰盒里,给义恭送了过去,并在信上写道:“承蒙大王多次

登门向臣索取古物,现在奉上秦代李斯拴狗用的项圈,汉朝司

马相如卖酒时穿过的短裤,望笑纳之。”

言不在直,达意则灵,语不在快,切理则明。庄话谐说,既

可产生愉悦感,又可产生威慑力,正义与邪恶,赞赏与贬斥,尽

显其中。

谐音混意术

清人刘熙载《艺概·文概》中说:“言辞者必兼及音节,音节

不外谐与拗。”谐音词在进谏中有一定好处,那就是有意识地

利用它,把话讲得轻松幽默,机敏风趣,或妙语双关,耐人寻

味。

后唐庄宗李存勖,有一次受了优伶敬新磨的嘲弄,非常愤

怒,拿起弓箭要射死他。敬新靡急忙叫道:“陛下不可杀臣,

臣下与陛下是一体的,杀了臣下大不吉利。”唐庄宗很惊讶,问

他什么原因。敬新磨回答说:“陛下立国,改年号为同光,天下

人都称陛下为同光帝。同,就等于铜。如果杀了敬新磨(敬与

镜同音,古时磨铜为镜)那么同(铜)就无光了。”庄宗听了大

笑,就放过了他。

进谏中的谐音混意术,可分同音混意和混异为同。同音

混意,是指言谏中的字词读音相同,而表达的意思却不一样;

混异为同,是言谏中不同字词的谐音,表达同一种意思。

宋徽宗宣和年间,朝廷钧天乐部的伶人焦德以擅长诙谐

逗趣得到徽宗的宠信,但也经常借此机会对皇帝进行劝谏。

有一天跟徽宗去皇家御花园游览,微宗指着花草竹木向他询

问名称,焦德说:“全是芭蕉。”微宗不明其意,焦德解释说:“御

花园这些花木,都取自四方,路途很远,巴望到皇家花园,已经

焦枯了。”徽宗听后大笑。原来,焦德用谐音的话,讽刺徽宗劳

民伤财,糟蹋物力。

诙谐的言谏与滑稽的举动结合一起,既显示了说者的聪

明才智和语言趣味,又构成了别开生面的谐谑风格。

宋高宗时,有个御厨因为煮的馄饨不熟,被拘送大理寺狱

中。为此有两个伶人装扮成读书人,互相询问对方年龄,一个

说是甲子年出生,另一个说是丙子年出生。第三个伶人说,他

俩都该送到大理寺狱中。看表演的宋高宗问其缘故,这个伶

人说:“铗(饼类食物)子、饼子都生,与馄饨不熟同罪,所以应

该下狱。”宋高宗听后捧腹大笑,于是命人释放了那位御厨。

南宋绍兴初年,秦桧主持朝政,他力主与金人议和,阻止

岳飞收复北方失地,迎还了徽宗、钦宗二圣,保住了宋高宗赵

构的帝位,所以高宗封他为太师,赐万两银子,万匹绢,还赏赐

漂亮的住宅一座。就在庆贺乔迁之喜的宴会上,杂剧伶人登

场表演。副净先出来,用许多美好的诗句赞颂秦桧的“功德”,

接着副末搬了一把太师椅,让副净撩袍坐上。副净刚坐定,头

上的帽忽然掉了下来,露出两个玉环来。

原来,军中的大旗上都有双环交错的图案,称做“二胜

环”,取将徽、钦二帝从北方救还的意思。后来,秦桧因为得到

一块美玉,把它加工成帽子上的环。

副末一见两个玉环,就问副净为什么系这玩意。副净回

答:“这叫二胜(圣)环!”于是副末一边敲打他的脑袋,一边呵

责道:“你呀,只知道坐太师椅,领受绢银,早把这个二胜环忘

在脑后了!”宋高宗明白了伶人进谏的用意。

谐音混意谏诤术,妙在不是平实地把意思说出来,往往用

谐音来透露其用意。这种谏术设想奇诡,用意曲折,富于想

象,情趣横溢。

《金史·后妃传》载:金章宗完颜璟有一个妃子李氏,时称

李妃,在宫廷很有权势,所有大臣都巴结她,才能升迁。有一

天内廷的伶人玳瑁头在完颜璟面前扮演杂剧。另一伶人问玳

瑁头:“你们贵国近来有什么可喜的事么?”玳瑁头说:“你没有

听说某处地方发现了一只凤凰吗?”伶人说知道,不知其中详

情。玳瑁头说:“凤凰有四种飞法,每一种都是祥瑞,而且很灵

验。它如果往上飞,便是风调雨顺;向下飞,就是五谷丰登;朝

外飞,那就是四国来朝;向里飞(音同李妃),可以加官晋禄。”

金章宗听了只好苦笑。

投其所好术

韩非子说:谏诤之难,不在于自己要有足可进言的见识

也不在于把自己的意见表达清楚,更不在于要有足够的胆量、

勇气把话说完,而在于如何看透对方喜恶心理,然后根据其需

要,提出自己的意见。

宋代吴曾也说过:“人喜则言语易人,怒则言语难入”。帝

王也是人,兴趣爱好各不相同,那些怀有不同动机的臣子,投

其所好,一拍即合。

越王勾践最欣赏英勇的人,于是,国民多半表现得勇敢无

畏,视死如归。

楚灵王喜欢细腰美女,于是,宫中美女纷纷“减肥”,结果

饿死不少。即有“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之说。

齐桓公好色且妒心颇重,于是就有竖刁这种人把自己阉

割了以后,跑去管理后宫;他嗜好美味,易牙把自己的长子蒸

了端给桓公品尝;一时间他喜穿紫色衣服,所以国人都赶时

髦,也穿起紫衣,于是市面上的紫色布料价格高涨,为素布色

料的五倍。

燕王哙喜欢才子,他装着一副贤明的样子,向臣下子之示

意要禅让王位给他。他以为这样做,子之必会拒绝,自己可保

王位不丢,且能换来美誉。子之了解到哙喜欢虚名的特点,便

故意装着不愿意接受王位,燕王很高兴,然而不久,子之便将

王位篡夺了。

齐宣王喜好众多乐人合吹竽,于是有了南郭滥竽充数之

人。

汉武帝喜欢神仙,于是朝廷屡屡招募方士去海岛、深山采

集长生不老之药。

南朝宋武帝刘裕爱整洁,于是吏部何敬容为迎合皇上,经

常用胶水梳理鬓发;衣服不平整,就光着身子用体温熨压,盛

夏时节,脊背都晒成桔红色了。

唐玄宗晚年喜爱斗鸡之戏,召长安宜阳里人、七岁贾昌人

宫,为五百斗鸡小儿之长,给予特别的宠幸。“金帛之赐,日至

其家”,人称“神鸡童”。

明宣宗朱瞻基好斗蟋蟀,一时间衙役有因进蟋蟀而升官

发财,百姓则有捕不到好蟋蟀而家破人亡。民谣讥讽明宣宗:

“促织翟翟叫,宣德皇帝要”。

人的兴趣各有不同,有好的喜好,也有坏的恶习,它们都

来于一定欲望的可能给予的满足。运用投其所好进谏术必须

动机纯正,将健康的兴趣爱好作为激浊扬清的契机,切不可趋

炎附势,曲意讨好。

孟子起初谏齐宣王施行仁政,齐宣王一点儿不感兴趣。

话不投机半句多,两人不欢而散。孟子再次谒见齐宣王时,换

了话题,问:“大王您曾告诉庄暴,说您爱好音乐,有这么回事

吗?”

齐宣王好色、好乐、好货、好勇,见孟子提及音乐的事儿,

来了精神:“我并不是爱好古典音乐,只是爱好一般流行的音

乐罢了”。

孟子说:“只要您非常喜好音乐,那齐国便会很不错了。

无论是现在流行的音乐,还是古典的音乐都是一样的”。

齐宣王说:“这个道理可以说给我听听吗?”

孟子说:“一个人单独欣赏音乐快乐,跟别人一起欣赏音

乐也快乐,究竟哪一种更快乐呢?”

齐宣王不假思索地说:“当然跟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

乐”。

善谏的孟子接过宣王感兴趣的话题,由音乐巧妙地过渡

到政治,劝谏宣王与民同乐,君民休戚,以达到治理社稷的目

的。

《以致为谏》一章中说道,春秋时,晋灵公贪图享乐,建造

九层之台,天下人怨声载道,晋公却拈弓搭箭,大臣若来劝谏

就射死。荀息来见君王,说是表演个小魔术让灵公开心。晋

灵公便笑逐颜开。当他看到荀息把十二个棋子垒起来,然盾

又加鸡蛋,紧张地喊出:“危险,危险呀!”荀息就势进谏,眼下

情势危如垒卵。灵公心领神会,于是停下了工程。

《以陷为谏》中的淳,抓住楚庄王喜好猜谜的特点,将规劝

言辞编成谜语,让君王猜测,既迎合了庄王的兴趣,又陈述了

政见,可谓是一箭双雕,两全其美。

另据史书记载,邹忌闻知齐威王:“淫乐”(喜爱音乐),便

乘机以“琴理”进谏,结果一拍即合,大受赏识,第二天,齐威王

便沐浴而召之,拜邹忌为国相。

心理学表明,人的心理现象包括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

过程和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心理,这两个相互联系的

方面,是社会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它调节着人的一

切言行。

情感引导行动。积极的情感,比如喜欢、愉悦、兴奋往往

产生理解,缩短心理距离,进而扩展和延伸话题;而消极的情

感,比如讨厌、憎恶、气愤等则带来排斥、拒绝,要使别人对你

的规劝,由漠然处之转为兴趣盎然,就要最大限度地引导,发

现对方闪光点,激发对方兴奋点,寻找对方兴趣点,在双方之

间架起感情的桥梁。

投其所好谏诤术,实质上就是说话技巧和心理因素的技

法。它利用语言条件,对现实生活中丑恶的、不合理的、可笑

可鄙的现象,在欢悦的娱乐里,予以揭露和鞭笞,把善和恶的

力量推向激烈的较量旋涡。

《列子·黄帝》载:春秋时期,一天,惠盎去规劝宋康王,宋

康工很是冷淡。一边很不耐烦地顿着脚,一边声色俱厉地对

惠盎说道:“我所欣赏的人,应该是既勇猛又力大无穷的壮士,

而不是那些想要施行仁义的人。先生你来这里有何指教?”

惠盎回答:“我有这样的本事:可以让那些壮士虽然勇猛,

但他的刀剑却刺不进别人的身体;虽然力气大,但脚却打不倒

别人。大王,您对此事感兴趣吗?”

宋康王高兴地点了点头:“非常有兴趣,我就是爱听这类

事。”

惠盎侃侃而谈:“'刺之不入,击之不中’这种本领,对我来

说简直不算什么,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耻辱。我另有一种本领,

使人虽勇猛却不敢刺别人,虽有力气却不敢打别人。不过,虽

然不敢刺、不敢打,但说明他不曾有刺人、打人的想法。我还

有一种本领,可以使人连这种想法都不会产生。

“一般来说,没有刺人、打人、伤害人的想法,就是因为没

有爱利之心。我更有这样的一种本领,能使天下所有的男人、

女人莫不欢欣和睦,且都有爱利之心。这不比那些勇猛多力

的壮士更有本事吗?有这种本事的人应比卿、大夫、士、民四

类人都强,其地位应在卿之上。大王难道对这种人不感兴趣

吗?”

宋王一拍大腿:“这正是我想得到的人啊!”

惠盎这才亮出劝谏的底牌:“孔子、墨子就是这种人。孔

子、墨子没有疆土,却是君王;没有爵位,却为百姓之长。天下

丈夫、女子莫不伸长脖子、踮起脚跟盼望孔子、墨子给他们带

来安定、和平和利益。

“如今,大王是拥有万乘的君主,如果真能成为孔、墨这类

贤人的话,那么宋国四境之内,都蒙受您的恩典了。大王甚至

比孔、墨还要贤明得多”。

宋王默然良久,无话回答。

惠盎劝说宋康王施行孔、墨的仁义之道,宋康王知道他的

来意,开始便关闭了纳谏的大门,并表现出不友好的举动。惠

盎攻破宋王的心理防线,就是从宋王感兴趣,最欣赏的勇猛力

大的壮士聊起,投其所好,借题发挥,达到了自己的预期目的。

激发兴趣,撩拨趣味,谏言易纳,有过易改。

女皇武则天笃信“吉兆”,喜听好话。有一天,关押在大理

寺的三百多个犯人惟恐秋分过后受大刑,便用计在监狱的围

墙角边,假做一个足有五尺长的大脚印,待半夜时分,一齐叫

起来。宫内侍卫追问下来,犯人们说:昨夜有神仙出现,高三

丈余,满面金光,对我们说:“你们都是冤枉的人,不要害怕,当

今皇帝能活万年,准会对你们开恩,释放你们。”侍卫们听后,

再看地上果然有一巨大的脚印,回宫即禀奏武后,女皇当即大

赦天下,为纪念神仙的大足,改年号“大足元年”。

鬼谷子曾说:别人不喜欢你的时候,要想纠正他,是很难

的。劝说行不通,论理不听从,那是你辩论的道理不清楚;道

理已经明辩却仍行不通,那是因为你没有切合他心中的喜好。

明辩道理,说理清楚,坚持它、巩固它,又能适合那人的喜好,

你的言辞就会神奇而珍贵,清楚而分明,就能进入对方的心

中。像这样还游说不成功的,天下未曾听说过。这样的游说

就叫善说。

如果投其所好术也按照这一理论去施行,可谓是善谏。

大书法家柳公权就是这样的善谏者。

唐穆宗李恒是一个十分荒唐的皇帝。他即位不久,就宣

诏歌舞艺伎到丹风门内表演杂戏。生日那天,与宫中嫔妃尽

情嬉戏,花前月下做出许多风流之事。监察御史杨虞卿很感

忧虑,书谏穆宗道:“社稷尚未平静,百姓还多疾苦,皇上不能

高枕无忧。”唐穆宗依然日夜淫乐。

御史大夫柳公倬的弟弟柳公权,因写得一手好字,爱好书

法的穆宗诏他为翰林侍书,让他教自己写字。元和十五年三

月的一天,穆宗见柳公权正在练书法,书体遵劲而有风骨,便

问道:“你的字怎么写得这样好呢?”柳公权不咸不淡地回答:

“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穆宗听后,知道柳公权是借机劝谏,脸色变得很不自然。

心摩意揣术

心摩意揣是近似于暗示的一种言谏形式,但在进谏中的

作用与暗示迥然有别。由于谏臣都有分析君王言行中隐示的

认识习惯,于是就有谏臣利用这一特点,假装无意地表现出某

种信息,以适应特定场所表达的需要。

商纣王骄奢淫逸,酷刑滥杀,周武王顺天应人,起兵灭之。

武王占据殷(商国都,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后,打听到殷地有位

年高寿长者,便去拜访他,询问殷所以灭亡的原因来作治国之

鉴。长者说:“大王,您想知道这个的话,那我就在中午时告诉

您吧。”然而到了中午,长者却未来,武王因而很生气。陪同武

王的周公思量了此事后说:“我知道了。这是位真君子啊!他

和人约好了却不赴约,就是言而无信。失信于人,这不正是殷

灭亡的原因吗?”武王听了心中豁然明白,随即转怒为喜。

殷长者不直接评说纣王的短处,其中自然有为尊者讳的

成分。然而,他自己的“约而不赴”,使周公进而使武王悟出了

纣王的灭亡是言而无信、无信便不足为君的道理。殷长者将

理寓于行,进行含而不露,点而不透的劝谏,让武王自悟,从中

得到警示,这种劝谏所产生的警示效果比直说自然要强烈得

多了。

《吕氏春秋》载:春秋时,孔子的弟子宓子贱奉命出任治理

单父(今山东单县)邑宰,临行时,向鲁君借了他身边搞文字的

人一起赴任。在单父官府,当书记动笔作记录时,宓子贱就在

一旁摇晃他们的手肘,所以写出来的字歪歪斜斜,宓子贱骂他

们的字写得太差。两位书记实在呆不下去了,就回到京城向

鲁君诉苦。鲁君想了想,叹气说:“宓子贱是以掣肘来谏我啊!

我可能听信了别人的谗言,无意中碍及他发挥才能,没有你们

这件事,我就要犯大错了。”不久,鲁君派一名亲信到单父,告

诉宓子贱说:“今后单父就是你的,凡事由你作主,五年后再向

我禀报治理情况。”宓子贱放开手脚治理单父,老百姓很拥戴

他。

俗话说:鼓不打不响,钟不撞不鸣,灯不拨不亮,话不说不

透。然而在特定的环境下,无言而言的无声之谏,隐晦曲折的

暗示,胜过滔滔不绝的进言。

鲁国人攻打剡邑,曾子向剡君告辞说:“请让我出逃。敌

寇罢兵后我再来。请暂时不要让猪狗进入我的房子。”剡君

说:“我是怎样对待先生的,没有人不知道。现在鲁国人要攻

打我,先生却要离开,我为何还要守护先生的房子呢?”

鲁国人果然攻下剡邑,还列数了剡君的十条罪过,其中曾

子劝诫的就有九条。鲁君撤退后,剡君重修了曾子的房舍,然

后迎回曾子。

曾子逃离家园时,对剡君说的那番话平平淡淡,毫无指责

之意,然而,剡君通过敌国数列的罪行,揣摩到正是自己以往

不采纳曾子的谏言造成的恶果呀!

老子说:“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这一点众

所周知,臣子所掌握的道不能被君王观测,运用道的时候也不

被君王察觉,掩盖起自己的形迹,隐蔽起事情的苗头,君王就

不能推测他的心意,臣子便可保持虚静无事的态度。

战国晋公子重耳逃亡来到五鹿,向乡人乞讨食物吃,乡人

拣起一土块送给他,重耳很恼怒,想抽出鞭子狠揍乡人。随侍

一旁的子犹忙劝阻,说:“这是上天所赐予的宝物,百姓有土地

才会顺服,我们还有什么好追求的呢?跟随您的几位臣子的

志向就是重建国土啊!”

公子重耳一再向乡人拜谢,然后将土块庄重地装在车上

载到各国,后来重耳果然得到晋国王位,是为晋文公。

据史书载,魏文侯看见箕季的墙坏了没有修,问是什么原

因,箕季回答:“不是修的时候。”说完了又给文侯上瓠子汤喝。

魏文侯心领神会,说:墙坏了不修,是让我不要争夺农时,给我

瓠子汤喝,是让我不要搜刮百姓。

心摩意揣,含而不露,与有话不说,避而不谈是截然不同

的两个概念,它是一种以退为进,后发制人的积极方略。民间

人士在向尊者的进谏中也常用之。

晋朝的庞仲达任汉阳太守时,郡中有一奇人名叫任棠,隐

居教书。庞仲达拜访他,他不说一句话,只在门旁摆一把连根

拔起的薤菜,一盆清水,自已却抱着孙子伏跪在门前不肯讲

话。

主簿说任棠这人太傲慢了,但是庞仲达却思考其中必有

微妙含义,很久之后才说:任棠想晓谕我做地方官的道理,摆

水是劝谏我为官清明;连根拔起的是薤菜,是规劝我拔除豪强

宗室;抱小孩在门前,是要我打开恤孤之门。

连类比物术

连类比物,是指说到某一事物就可以由此及彼,了解同类

事物。谏者由于正意不便说,编造或借用个故事来寄托本意。

这种言谏与打比方不同,连类比物本身构成有头有尾的故事,

比方并无情节可言。

魏王想攻打邯郸,季梁听到这个消息,在外出途中急忙赶

回,风尘仆仆地晋见魏王说:“今天我来的时候,看到有人坐在

向北行的马车上,告诉我想到楚国去。我说先生要去楚国应

朝南方行驶,这不是到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钱多。我说,

钱虽然多,但这条路不能到楚国。他又说,我的车夫驾驶技术

高。但我知道,这些条件愈好,离楚国将越远”。季梁讲完“南

辕北辙”的典故后,话锋一转,说:“现在大王想称王称霸,想在

天下之中取得威信却赁恃着国大兵精而去攻打邯郸,期望开

疆拓土,提高威望,大王愈是如此做,离称霸天下的目的就愈

远,就像要到楚国却往北走的人一般。”魏王打消了攻伐邯郸

的念头。

秦国和楚国的关系恶化后,楚国的左尹郤恶逃到了秦国,

大说楚国的坏话,秦王听了很高兴,想任命邵恶为秦国大夫。

陈轸进谏秦王说:我家乡有个离婚的妇人嫁了个丈夫,整天在

后夫面前说前夫的坏话,还一派洋洋得意的样子。后来,后夫

也不喜欢她,她又嫁给住在城南的一个外地人,又像先前一样

讲第二个丈夫的坏话。这个外地人便把这事告诉第二个丈

夫,第二个丈夫笑笑说,她跟你说的这席话,就是她原来在前

面讲她第一个丈夫的那些坏话。现在左尹邵恶从楚国逃来,

竭力说楚国的坏话,如果有朝一日他又得罪了大王而逃到别

的国家,他就会用败坏楚国的那些坏话来败坏大王你呀!秦

王听了陈轸这番话,便决定不用他了。

子张去拜见鲁哀公,等了七天,哀公却不见他。子张决定

离开,并托哀公仆人转告哀公说:我听说君王爱好贤士,所以

不远千里而来,沿途历尽风霜雨露,不顾尘沙土垢,走过好几

百里,手脚生茧起泡,一路不敢休息赶来拜见。但过了七天,

君王却不肯见我,君王这样爱好贤士的态度,就好像叶公子高

爱好蛟龙一样。

叶公子高素以爱好蛟龙出名,蚊帐的带钩上雕着蛟龙,凿

子也画上了蛟龙,连房子卧室都雕绘上蛟龙。天上的蛟龙听

到这件事之后,就腾云降临人间,把头伸进叶公子高家的窗子

里偷看,无意中把尾巴露在厅堂上,叶公子高看到,吓得魂飞

魄散,脸色苍白,掉头就跑。这样看来叶公子高实在不是真爱

蛟龙,他只喜欢像蛟龙而不是真蛟龙。

子张讲完“叶公好龙”的故事把话扯上了正题:“现在臣下

听说君王爱好贤士,所以千里迢迢来拜见君王,等了七天,君

王不肯接见,可见君王并非真心爱好贤士,只是爱好像贤士,

却不是贤士的人。”仆人将子张这一番话转告鲁哀公,哀公接

见了他。

连类比物,触类旁通。谏臣所“连”故事之“类”,来自各种

渠道,有的已流传民间,说者到时随手拈来,有的是乘时乘势,

酌情编造。尽管故事内容千奇百怪,情节活灵活现,表述娓娓

动听,宗旨却只有一个,即吸引、打动君王,并由此及彼,领会

故事之外的真意' —

秦武王在张仪游说齐、赵、燕归顺秦国后,拜甘茂为左丞

相,樗里疾为右丞相。一天,秦武王与两位丞相计议攻打韩

国,但又担心魏、赵发兵援韩,于是决定让甘茂出使魏国,游说

魏和秦联合伐韩。甘茂忧虑自己走后,樗里疾会在秦武王面

前说自己的坏话,临行前在息壤给秦武王讲了一则“三人市

虎”的故事,给君王敲个警钟。

甘茂说:从前有个和孔子门徒曾参同名的人跟别人打

架,杀了人,有人跑到曾参母亲那里对她说“曾参杀人啦!”曾

母正在织绢,听见这话毫无所动,说:“我的儿子不会杀人的。”

过了一会又来了个人对她说,曾参杀人啦!曾母依然镇静自

若。第三个人跑来告诉他,曾参杀人啦!曾母沉不住气了,扔

下梭子慌慌张张躲了起来,甘茂讲到这里,换了口气说:“大王

请想想,曾参是圣人门生,是贤人,他的母亲对他非常信任,可

是三个人都说他杀了人,他的母亲居然起了疑心。我自知比

不上曾参,大王也不见得像曾母相信儿子那样相信我,可是说

我坏话的不止三人,万一大王也轻信怎么办?”

秦武王听了恍然大悟,表示不会听信谗言。不久,甘茂领

兵六万,攻打宜阳五个月不克,樗里疾对秦武王说:“五个月还

打不下来,怕有变故,调甘茂回来算了。”秦武王于是下令甘茂

撤兵。甘茂回信一封只写“息壤”二字,秦武王猛然想起甘茂

讲的曾参典故,不再疑心,于是又增兵五万,甘茂终于攻陷了

宜阳。

从古人连类比物的谏诤方式中,人们可以发现这样的特

点:他们无论讲述现实故事,还是非现实故事,都是短小精悍,

蓄意深沉,而且听来饶有兴趣。同时故事内容与言谏本意扣

得很紧,并以易喻难,以异显同,通俗易懂,让人乐意接受。另

一个显著特征是,谏者先说故事,后露本意,故事是本意的铺

垫和流露,而本意又是故事涵义的集中概括,二者相辅相成,

自然和谐,毫无矫揉造作之意。

西汉大臣霍光在武帝时任奉车都尉,昭帝时任大司马大

将军,辅政四帝。他死后,其子孙广治宫室,骄横荒淫,谋杀丞

相,废掉宣帝,继而立光子霍禹为帝。茂陵人徐福上书皇帝:

“霍家权势太大,陛下对他们既然宠护优待,就应该及时抑制,

别让他们走向灭亡。”徐福上书三次,皇上总是不予理睬。后

来霍家事发,遭灭族之罪,被杀几千家。告发霍家谋权的都受

到封赏,徐福却被冷落一边。

有人向皇上进谏说:有位客人路过一户人家,见这家锅灶

的烟筒是直的,旁边还有一堆柴草,便对主人说:“烟筒要修弯

曲些,柴草要远离灶口,不然容易失火。”主人不以为然,不久,

这家果然失火,邻里奋力扑救,侥幸把火扑灭,于是主人杀牛

备酒答谢邻里,让救火受伤的坐在上首,其余按出力大小顺序

就坐,就是没有请那位劝说修弯烟筒的。有人对主人说:“假

如以前听那位客人的话,你就用不着杀牛买酒,也不会有火灾

损失。今天论功请客,功劳大的反倒不请,这才是'曲突徙薪

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主人恍然大悟,连忙去请那位客

人。

如今,茂陵人徐福几次上书数说霍家将要谋反,应该及早

预防以绝后患,要是按徐福的奏章办,那么国家就不会有封赏

的费用,霍家也不会有灭族的灾祸。事情虽然不出徐福所料,

但徐福却没有得到封赏。这事请陛下斟酌,应重赏徐福的曲

突徙薪之策,使他在那些告发者之上。

皇帝感悟,赏给徐福上等丝绸十匹,不久又任命他为郎

官。

连类比物谏术,常常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

喻大,使得某些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司马迁

在《太史公自序》里说:“上下无所凝滞,人莫之害,以道之用。”

这里说,用连类比物法来劝谏,不得罪人,所以人不能害他,而

说的话又合乎正道,可以解除纠纷。

春秋战国时,陈国发生了内乱,陈灵公被大臣夏征舒杀

了。陈国几个大臣逃到楚国,请楚庄王替陈国平定内乱。楚

庄王打着匡扶正义的旗号,率大军灭掉了陈国,把他划为楚国

的版图。一时间,南方属国的君主和许多小部落的首领都来

道喜,国内的大臣也纷纷前来祝贺,独有大夫申叔时对此不说

一句恭贺的话。楚庄王火了,责问道:“陈国的夏征舒杀了陈

灵公,犯了滔天大罪,中原的诸侯哪个也没敢去过问,只有我

主持正义,杀了夏征舒,而且又使我国增加了很多土地,哪个

大臣、哪个属国不来祝贺?可你却吭都没吭一声,难道我做得

不对吗?”

申叔时装作诚惶诚恐的样子,行礼说:“不是,不是,我的

心里正想着一件解决不了的案子呢,所以还顾不上说别的。”

楚庄王好奇地问是什么案子?由叔时说:“有个人牵着一头

牛,从别人的田野走过,哪知牛儿踩坏了人家的庄稼。田地主

人火冒三丈,不由分说,把那头牛抢去了,任凭牛主好说歹说

就是不肯还,请问大王,要是您遇上这个案子该怎么审理呀?”

楚庄王不假思索地说:“我说应该把牛还给人家。”申叔时问为

什么,庄王说:“牵着牛踩了人家的庄稼,这当然不好,可是就

为这个抢了人家的牛,不是太过分了吗?”话一出口,庄王悟到

了申叔时连类比物的用意,于是恢复了陈国,陈国的新国君陈

成公从晋国回到陈国,他很感激楚庄王:就归附了楚国。

倒打一耙术

心理学有句名言:人们都喜欢喜欢自己的人,都不喜欢不

喜欢自己的人。倒打一耙,是一种变不喜欢为喜欢的进谏策

略,谏臣常用以避其锐利,寻找破绽,以劣胜优,化被动为主

动,摆脱尴尬的境地。

公元前655年,晋献公曾派寺人勃鞮到浦城攻打重耳,重

耳没有抵抗跳墙逃走,勃鞋挥剑斩断了他的衣袖口。重耳即

位为君(晋文公),寺人勃鞋请求面见晋文公。文公拒绝接见

他,数落说:“从前骊姬设计谗害,你曾经在内宫参与谋害我,

后来又在蒲城使我处境艰危,还斩断了我的袖口。以后又为

惠公到渭水河边追杀我,惠公命你三天赶到,你过了一夜就

赶到。你违反献公、惠公的命令,竭尽心力想早日杀掉我。我

和你没有什么旧仇,你却屡屡迫害我。你回去好好反省这些,

过些日子再来见我。”

寺人勃鞮回答说:“我还以为您已经懂得为君的道理,所

以才得返国当君主;看起来您还是不懂得为君的道理,可能又

将失国出奔了。事奉君主不怀二心这是做臣子的道理;个人

的恩怨不改变治国之策这是做君王的道理。做君王的要像君

王,做臣子的要像臣子,这是自古以来圣明的训教。能把这圣

明的训教贯彻始终,才能成为统治百姓的君主。在献公、惠公

二位在朝的时候,您逃到蒲是蒲人,逃到狄是狄人,杀掉一个

蒲人或狄人,与我有什么相干呢?我替国君除恶,当然要尽自

己最大的力量,岂可以怀有二心?现在您即位为国君,难道就

不会有像蒲人、狄人那样反对您吗?伊尹放逐了商王太甲,太

甲接受教训,最终成为圣明的君主;管仲曾经暗杀齐桓公,桓

公不念旧恶重用管仲终成诸侯之长。乾时那一场战争,管仲

用申孙之矢射中桓公的衣带钩,论说衣带钩比衣袖口更近于

身体的要害,而桓公对管仲始终没有怨言。现在您身为君王

应该气度恢宏,为什么不宽恕旧恶呢?厌恶自己应当亲近的

人,您的君位能长久吗?您不知道遵循君臣之义的训导,就是

丢弃了做君主的根本之道。我勃鞮不过是个受过阉割的人,

又有什么可害怕的?”

晋文公听了勃鞮这番话,立刻出来召见他,说:“我难道不

知道你说的话有道理吗?但确实是我心里怨恶不愿宽恕人;

我愿意改正错误。”

公元前506年的柏举之战,楚军大败,吴王阖闾乘胜追

击,攻占郢都,楚昭王出逃,要渡过臼河(今湖北天门县西北),

看见大夫蓝尹亹正用船载着妻儿渡河,楚昭王呼他载自己渡

河,蓝尹亹回答说:“楚国从先王以来没有一个失国的,到您即

位却丢了国家,这是您的过失。”说完就丢下昭王自顾走了。

后来,楚昭王回到郢都,蓝尹亹又来求见,昭王想叫人把

他抓起来问罪,令尹子西请大王听听他的解释。昭王派人对

蓝说:在成臼逃难时,你丢下我不管,现在你还敢来见我,是为

什么?

蓝尹亹回答说:“当初令尹子常就是因为积怨甚多才使楚

国在柏举的战争失败,所以您才落到那种地步。现在您又仿

效令尹子常积累旧怨恐怕不妥当吧?我在成臼河避开您不

载,是为了儆戒您,您差不多该悔改了吧?现在我敢来见您,

正是要观察您的德行修养,我说,您大概记得失国的可怕而认

清以前的过失了吧,您假如还不能认清以前的过失,反而变本

加厉,您有国都不懂得珍惜,我又何惜一死?只希望您能认真

考虑我的话。”昭王于是召见了蓝尹亹,并恢复他原来的官

位,借以不忘记以前兵败失国的教训。

古人认为,运用倒打一耙言谏之法的关键,在于能否先声

夺人。当对方因故处于火头上的时候,应当先发制人,以刚言

硬语控制它,扑灭它。言辞既毫不客气,又要恰到好处。否

则,只会火上浇油,导致双方处于窘困之境。当对方被你的言

语怔住后,应立即抓住时机,以实实在在的道理启迪其思想,

让对方心悦诚服,知过改过。这种谏诤法,对于劝说那些火性

十足,难以进言的人,犹为有效。

倒打一耙,本来被认为自己错的事,合情合理地推卸到对

方身上,这里不仅蕴含言辞技巧,更重要的是动用斗争策略。

战国时,秦、赵两国间曾有约在先,规定自盟约签订之日

起,秦国想做的事,赵国要尽力协助,赵国想做的事,秦国也要

鼎力相助。不久,秦国便发兵攻打魏国,赵国因某种原因却发

兵救魏。秦王为此派人责备赵王,现在秦国要攻打魏国,赵国

却去救魏,这是不遵守协定啊!赵王难住了,公孙龙进谏道:

“我们也可派人去责备秦王,就说,赵国救魏,而秦国却不来协

助赵国,这也是不遵守协定!”结果秦王没办法,只好停止向魏

国进犯。

《据新唐书·侯君集传》称,唐太宗李世民曾命李靖教侯君

集以兵法。过了一段时间,侯君集上奏唐太宗说,李靖不将其

兵法的精要传授我,他留着是要谋反。唐太宗于是以此责问

李靖。李靖说,这正是侯君集要谋反而非我要谋反。陛下请

您想想,目下中原无事,四夷相安,我教侯君集的这些东西已

足够用了,而他还想求尽兵术,这难道不是他要谋反吗?后来

果如李靖所言,侯君集正在暗地里策划推翻朝廷的阴谋。

一语惊人术

《说苑·丛谈》:“口者,关也,舌者,机也,一言而非,驷马难

追;一言而急,驷马弗及;一言而适,可以却敌,一言而得,可以

保国。”

史书上载有许多一语谏君,片言解祸的故事:

《左传》载:有一次齐景公的爱马突然病死了,景公十分生

气,要将看管马的人处以肢解酷刑。这时晏子正好在景公身

边,他看到景公又犯了滥用刑罚的毛病,于是走上前去,左手

提着犯人的头发,右手操刀,问景公:“恕臣冒昧,陛下可知古

时候的圣人尧舜,在肢解犯人时,先从哪个部位开始呢?”

景公一时语塞,竟答非所问地:“从……从……从寡人开

始。”

人所共知,尧舜是圣人,圣人当然不会随意杀人,晏子故

作此问,是为了制止景公的错误行为。

北齐文宣帝晚年沉溺于酒色,恣意妄为。有时脱去上衣

裸露身子,涂脂画眉,招摇过市;有时让侍臣刘桃枝、崔季舒背

着,并捎上胡鼓边敲打,边歌唱;有时又手执长矛,在街市横冲

直撞。有一天,他问一位过路妇人:“天子怎么样?”妇人没好

气地道他:“疯疯癫癫的,哪里像个天子呢!”文宣帝一怒杀了

那个妇人。裴谒之看不惯宣帝胡作非为,以直言规劝他,文宣

帝执剑胁裴谒之,裴面不改色,进谏如故。文宣帝对侍臣杨愔

说:“这个痴呆人,为什么不害怕呢?”杨情有心救裴,便说:“他
《中国古代智谏故事》阅读在线 古代谏官

希望陛下杀了他,以此获取后世的美名啊!”文宣帝扔掉利剑,

叹气说:“你这小子想让我杀了你,以使你扬名,永远做不到!”

杨惰一言千金,既谏止了君王恶行,又救了贤臣性命。

《古今谭概》:梁太祖时,郴王友裕率部攻打徐州,大破朱

瑾于石佛山,朱瑾仓惶逃走,友裕竟没追赶,太祖大怒,就夺回.

他的兵权。友裕恐惧被杀,急忙率数骑,藏匿于广阳。元贞皇

后闻知此事,暗中派人劝导友裕返归朝廷。这天早晨,友裕来

见梁太祖,跪在庭中哭泣请罪,太祖不饶恕他,喝令左右将他

推出去斩首。元贞皇后闻讯,来不及穿鞋子,赤脚冲到庭上,

拉着友裕的手,哭着说:“你只身束手来归请罪,难道不是想表

明你不是反叛吗?”太祖听了此话,动了恻隐之心,就免掉友裕

死罪,并重新任用。

元贞皇后用只言片语为友裕辩诬解患。她的谏言紧握主

旨,一语中的,言虽短而意幽深。

一言九鼎,一字千钧,都是形容说话极有力度,往往用辞

不多,却能字字击中要害,轻而易举达到预期目的。晏子、杨

愔、元贞皇后关键时刻的一句话,吐奇惊俗,无愧是谏诤高手。

宋代洪迈在《容斋随笔》说道:“自古将大臣,遭罹谮毁,触

君之怒,坠身于危棘将死之域,而以一人片言,转祸为福,盖投

机中的,使闻之者晓然易悟,然非遇清明主,不能也。”

此意是说:自古以来将相大臣,遭遇灾难诬陷,触怒君主

皇上,陷身于危机丛生即将死难的境地,而某个人用只言片

语,就会使他转祸为福,这些话往往是投机中的,十分精当,使

听到的人恍然大悟,但是若遇不到圣君明主,也是不可能做到

的。

“一言可兴邦,亦可丧邦”。任何人都不可小看谏言的作

用。重要关头一句话,可以置人于死地,亦可使人飞黄腾达;

可使英雄气短,也可使小人得志。此类事,历史上见的还少

吗?

吴王自从打败楚国之后,威震中原,很是得意。他常常想

起越人攻吴之恨,很想报复一下。但他听说齐国与楚国交通

聘使,很生气地说:“齐、楚通好,此我北方之忧也!”于是他又

想先伐齐,后攻楚。一日越王勾践率一班人来朝见吴王,并带

来财物分赠给吴国大臣们,大家皆喜得合不拢嘴。惟有伍子

胥不高兴,他认为这是豢养吴人罢了。他对吴王劝谏道:“越

国存在,是心腹之疾也!”

话多易错,线长易断。伍子胥仅此一句话,道出了谏君的

许多内容:越对吴暂时表示柔顺服从,是要达到夺吴的愿望。

为吴国生存打算,最好及早攻打越国。如果先打齐国,即使战

胜了,也不过像得到一块石田,不能用来耕种,因为吴齐相距

遥远。吴若不及早灭越,则吴将被越所灭亡。后来形势的发

展正如伍子胥所料。吴王临死方后悔没有听取伍子胥那句兴

邦之言。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争城掠地,互相兼并。当时,刘备占

据了徐州,但吕布却乘刘备部将张飞的一时疏忽,袭占了刘备

的这个根据地。刘备势弱,只好逃驻小沛。表面上虽仍与吕

布和好如初,但无时无刻不在准备报仇。

曹操一向爱才,他素知吕布骁勇异常,武艺天下无双,刘、

关、张曾三战吕布,也只是打个平手,便有心收降吕布。吕布

武艺虽高,为人却苟且贪生。当他战败被曹兵绑到帐前时,便

有意试探地说:“缚得太紧了,请稍松一点。”曹操说:“缚虎不

得不紧。”吕布却对他说:“你所顾虑的,不过是我,如果有我辅

佐你,天下何愁不定。”一席话正对曹操的心思,更有宽免收用

之意。

这时,吕布见刘备坐在曹操身边,又恳求刘备能替他说句

好话。他万万没有想到,在他的生死关头,刘备慢悠悠地说了

一句谏言,便结果了他的性命。当时,刘备对曹操说:“您没看

见吕布是怎样服侍丁建阳和董卓的吗?”刘备的话立刻提醒了

曹操。当初,吕布曾是丁建阳的部下和义子,可他投靠董卓

时,却亲手杀了义父丁建阳。后来为争貂蝉,吕布又杀掉了第

二个义父董卓。于是,曹操立刻命令刀斧手把吕布推出斩首。

刘备一言进谏曹操,斩掉了吕布,既为自己报了夺地之。

仇,又避免被曹操收为心腹大将,增强势力,可谓一举两得。

以做助说术

明智的谏臣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对于自以为是的君主,

不可贸然大泼冷水,使其产生挫折感;对于刚愎自用的君王,

不可当众挑剔毛病,使其恼羞成怒;对于意满志得的君王,不

可揭短,使其难堪。

如此,先使对方不致对自己产生反感,言辞也不致被对方

误会,然后再尽情发挥自己的才识,以具体行动证实对方看法

错误,从而心平气和地接纳自己的意见。这,便是以做助说术

的奥妙所在。

《晏子春秋》载:晏子治理东阿县刚过三年,齐景公召见并

责备他说:“我以为你很能干,才让你治理东阿,现在你越治越

乱,你回去好好反省吧,我准备对你重罚。”晏子请求景公,让

他换个方法再治理东阿三年,如果搞糟甘定死罪。齐景公答

应了。

第二年年终,晏子将东阿县各种情况的统计表册报送朝

廷,景公迎上去祝贺他说:“先生把东阿县治理得太好了!”晏

子对他说:“从前我治理东阿县,不接受别人的请托,不受人贿

赂,塘堰里的鱼让贫民得利,在那时百姓没有挨饿的,但君王

反而降罪于我;现在我又治理东阿,请托之风盛行,贿赂上门,

还加重赋税,仓库少收藏,以便利陛下左右的人。塘堰里的鱼

都落人权贵之家,在这时,饥饿的人超过了半数,君王却反而

迎上来祝贺我,我实在愚昧,不能再治理东阿了,请准许我辞

职,为贤人让路。”晏子说完拜了拜便要退避。

齐景公起身离席向他道歉:“你勉力再治东阿,我不会对

你进行干预了。”

《孙子兵法·计篇》中说:“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势而制权也。”即是说,要根据是否有利而采取相应的

行动,或者说,怎么有利就怎么行动。以做助说术也是同理。

为了能说服、劝谏君王,谏臣怎么助说就怎么做法。

《韩非子》说到这样一件事:齐桓公命管仲治理国政,管仲

对他说:“低贱的人不能管理高贵的人。”桓公就拜他为上卿,

但国家还是没有治理好,桓公问:“这是什么缘故?”管仲回答

说:“贫穷的人不能驱使富有的人。”桓公便将齐国一年的市场

税收赐给了他,但国家还是没治理好。桓公追问这是什么原

因,管仲回答:“关系疏远的人不能控制关系亲密的。”桓公就

尊他为仲父,管仲得到了三种权力,把齐国治理得很好,并终

于称霸天下。

战国时西门豹谏魏文侯,采取了类似晏子以做助说之法。

西门豹在任邺令期间,由于“秋毫之端无私利”,对君王的

亲信也视若无睹,因此得罪了君王的近臣,他们经常在魏文侯

面前中伤他。一年后,魏文侯没收了他的官印,打算革他的官

职。

西门豹请求说:“过去,我没有弄懂治邺的方法,现在我已

经摸出一些头绪来了。请把官印还给我,让我再去治理邺,万

一干得不好,原意以死抵罪。”魏文侯把官印还给了他。

从此,西门豹治邺作风大变,重敛百姓,对君王的亲信大

肆贿赂。一年后,西门豹入宫时,魏文侯亲自出来迎接他。西

门豹说:“前一年,我为国君治邺,大王您把我的官印没收了;

这一年,我是为您左右治邺,结果连大王都要向我拜谢。我实

在干不下去了!”说完,交出官印,说什么也不干了。

魏文侯把官印推回去,说:“以前,是我不懂先生的为人,

如今,全明白过来了,请为我加倍勤勉,好好治邺吧!”西门豹

对官印坚辞不受。

采用以做助说,为顾及君王的情面,从而说服对方,往往

不是一开始就明确提出反对言辞,而是先退让,使对方放松思

想上的防线,而后瞅准时机,主动出击,陈述己见,使对方不得

不接受自己的规劝。

《吕氏春秋·责直》载:战国时齐人能意去见齐宣王,齐宣

王说:“我听说您喜欢直言,有这回事吗?”能意说:“我如何敢

称喜欢直言?我听说好直言的人,家不安在混乱的国家,人不

见行为污下的君主,现在我得见大王,家安在齐国,我怎能称

得上喜欢直言?”齐宣王生气地说:“是一个粗野的人!”要判他

的罪。能意说:“我小的时候就喜欢争辩,长大了还是这么干,

您何不能赞许粗野的人,用来表彰呢?”宣王于是把他释放了。

能意当齐宣王的面,称齐国为“乱国”,称宣王为“污君”,

齐宣王被说火了,骂他粗野,要判他罪,能意此举的目的是劝

齐宣王鼓励直言敢谏的人,他用自己的行动让齐宣王知道,直

言谏诤有时会使人感到难堪。如果丢不下面子,那欢迎直言

之士不过是叶公好龙而已。

庞统是与诸葛亮齐名的谋臣,诸葛亮被称为“卧龙”,庞统

则被称为“雏风”。世人皆曰:“卧龙、雏凤,得一人者得天下。”

但是,刘备三顾茅庐得了卧龙,却把庞统拒之门外,原因是庞

统长相很丑,刘备看了不顺眼,所以不想重用他,而把他派到

来阳当县令。

庞统到来阳后终日饮酒作乐,从不升堂理事。刘备闻之

不悦,遂派张飞前去察看。张飞到了来阳,官吏们出来迎接,

独不见庞统。官吏解释说:“庞大人酒醉未醒,故而未能前来

迎接。”张飞大怒,打马直奔县衙,拉起庞统劈头就问:“主公派

你来此处主事,为何终日饮酒,不理民情?”

庞统慢条斯理地说:“张将军息怒,来阳乃百里小县,政事

甚少,百日小事,一日便可处理清楚,将军不信,请看我处理公

务如何?”

说完,庞统召来手下官吏,拿来文书,处理公事,又命狱,

吏取来案件材料和带来被告,一一发落,转眼之间,所有公务

处理完毕,而且清楚明了,合情合理,人人交口称赞。

张飞看了十分惊讶,连忙回去向刘备禀报了实情。刘备

大吃一惊,立即派人接回庞统,晋升为副军师中郎将,与诸葛

亮一起处理军机大事。

当初刘备不懂得识人之道,鉴人之术,庞统劝其改过,以

做代说,以行证言,无声与有声相辅相成,仅此一举,无愧为

“雏凤”也!

委婉讽刺术

古人云:“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又

曰:“言者多则易于取厌,言之激则难于乐受。”

委婉的讽刺不同于亦裸裸的谩骂,它是以表面上的柔和

似水潜藏着对讥讽者深深的嘲弄和深深的蔑视。这种进谏法

独特处在于“藏锋处,鬼神莫测其渊;露锋处,天下莫挡其锐。”

《庄子·山木》载:一次,庄子身穿粗布补丁衣服,脚着草绳

系住的破鞋,去拜访魏王。魏王见了他,说:“先生怎如此潦倒

啊?”庄子纠正道:“是贫穷,不是潦倒。士有道德而不能体现

才是潦倒;衣破鞋坏,是贫穷,不是潦倒,此所谓生不逢时也。

大王您难道没有见过那腾跃的猿猴吗?如在高大的楠木、梓

树或樟树上,它们则攀援其枝而往来其上,逍遥自在,即使善

射的后羿、逄蒙再世,也无可奈何。可要是在荆棘丛中,它们

则只能危行侧视,悚惧而过了,这并非其筋骨变得僵硬不柔灵

了,乃是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现在我处在昏君乱相之

间而欲不潦倒,怎么可能呢?”

庄子这席话,讽刺有力,入骨三分:其一,通过辩析贫穷与

潦倒的区别,暗中讽刺了魏王目光短浅,所看到的只是自己表

面上破衣烂鞋,所表现的贫穷,而看不出自己满腹才学却难以

一展宏图的潦倒;其二,通过追究贫穷与潦倒的原因,巧设比

喻,揭露了昏君乱相的时代根源。说得人情人理,大有“富贵

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伟丈夫气概。

委婉讽刺,通常绵内藏针,柔中寓刚,在进谏中,这种方法

一般不宜多用,因为它隐含一种讥讽的性质,不够友善,所以

不到万不得已不要使用,但是,如果正面交锋不便,或不得要

领时,用委婉讽刺这一机智而又灵巧的方法便容易达到目的。

晋平公在萀祁宫的高台上置办酒宴,命郎中马章在台阶

上铺设荆刺,派人召见瞎子乐人师旷。师旷穿着鞋子要上厅

堂,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穿着鞋走上国君厅堂的呢?”师

旷脱下鞋,荆棘扎了光脚,疼痛难忍,伏下身来,荆刺又扎了膝

盖,他仰天叹息。晋平公窃笑,起身拉起他,说:“今天与老头

子开个玩笑,老头子就这样忧虑吗?”师旷说:“忧虑,那肉上长

出虫子,很快便吃掉自己;木头长出蠹虫,很快便朽蚀自己;人

自己作怪,会很快害了自己。五鼎这样的祭器,不应当长出野

菜;国君的朝堂,不应当长出蒺藜。”晋平公疚愧地说:“事已如

此,现在怎么办?”师旷说:“妖祸已在眼前,没有什么办法。到

下月八日,最好整饬百官,扶立太子,您将死去的。”说罢,师旷

拂袖而去。

“米珠薪桂”典故说到另一件委婉讽刺的事。苏秦到楚

国,三天之后才得见于楚王。召见后,苏秦立即辞行到别国

去。楚王挽留他说,我听先生一番话,如听古人教诲,你今日

不远千里来见我,又不肯留在我这里,请说说你的想法,苏秦

回答说,楚国的食品比宝石还贵;柴伙比桂木还贵,掌管进见

的传达官员像鬼一样难以看见,大王像天帝一样难以拜会,如

今您让我在这里食玉炊桂,依靠鬼来见天帝,怎么还会留下

呢?

楚王顿时很羞愧,说:“请先生暂到宾馆安歇,我听命就是

了。”

《晏子春秋》载:齐景公曾经赏赐遍及后宫,将色彩斑斓的

锦秀覆盖到水阁凉亭上,豆子和粟米用来喂养池中的水鸟。

这一天,齐景公出宫看见路边躺着饿死的人,就问晏子这

人为什么死的。晏子如实相告,景公长叹一声,说:“我没有恩

德竟这样严重啊!”晏子说:“君王的恩德显著彰明,为什么说

没有恩德呢?”景公问这话是什么意思?

晏子一下子打开话匣:君王的恩德遍及后宫亭台水榭;君

王的玩物,披上彩绣;君王的水鸟,用豆粟喂养;君王修饰内廷

自己享乐,还延及后宫众多的人;怎么能说君王没有恩德呢?

但是我想向君王请求:请君王把自己享乐的心意,推广到与百

姓共同享乐,那怎么会有饿死的人呢?君王不推广这种恩德,

却任意经营内廷喜好私有,使资财货物聚集偏多,粮食钱财在

仓库中腐烂,恩惠不能普遍地施惠给百姓,公平的心意不能周

遍所有的国家。这就是夏桀、商纣灭亡的原因。那士人百姓

之所以会反叛,都是由于偏私造成的。君王如果能认真考虑

我的话,推广君王的盛德,公平地分布天下,那么商汤、周武王

的事业也能做到,何必只体恤一个饿死的人呢?

晏子谏景公一番话,宽猛相济,软硬兼施,恰似包裹橡皮

的钢丝鞭,抽打之后,让人感觉疼痛,而表面却不留任何痕迹。

正因为委婉讽刺具有外柔内刚,不露锋芒的特点,才给进谏增

添了鲜明的辞彩与深长的意味。

南朝的齐明帝肖鸾,上寿时看到寿品中间有一只银制的

温酒器,他觉得这显得太奢侈了,就想毁坏这只物品,满朝文

武大臣都交口称赞皇上勤俭节约的美德。只有一位名叫肖颖

胄的大臣觉得明帝这样做很没必要,进谏道:“陛下,元旦是朝

廷的大礼,在一年四季之中,它算是个隆重的仪式了。这件银

器皿又是个旧物件儿,用它也算不上奢侈,所以,陛下不必毁

坏它。”齐明帝听了满肚子不高兴。

后来,肖颖胄参加了一次皇宫的内宴,他看到案几上摆满

了各色各样的糕点和酒菜,餐具都是些精致锃亮的银器皿,这

时肖颖胄对明帝说:“陛下,还记得您以前打算毁坏那只旧的

银制温酒器吗?当时您那种痛恨奢侈和提倡勤俭的心情倒真

是应该移到眼前这满桌的银器上来呀!”齐明帝羞愧得脸色红

一阵白一阵。

荀子说:“与人恶言,深于矛戟。”

曾子说:“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

俗话说:“口气冲倒人,话头噎死人。”

委婉谏讽,话里带刺,蓄意深刻,不失为“笑里刀剐皮割

肉,绵里针剔髓挑筋。”

委婉讽刺谏诤术,还有两种高明的做法,一是蕴含比兴之

中,二是藏于典故之内。

汉朝刘向在《新序》里讲述这样的史实:田饶在鲁哀公手

下不被重用。一天,他对鲁哀公说:“您不见鸡吗?头戴冠,象

征'文’;爪上长着距,象征'武’;敌者在前,敢于争斗,这是

'勇’;看到吃的东西,互相招呼,这是'仁’;守夜报晓不会错,

这是'信’。鸡有五德,您还要烧它吃,因为它来的地方近。天

鹅展翅千里,在您郊外的池子里落脚,吃您的鱼鳖,啄食您的

粮食,它并无五种品质,您还看重它,因为它来自远方。请让

我像天鹅那样远走高飞吧!”鲁哀公连忙劝说:“不要走,让我

记下你的话。”田饶说:“有人不用,还记住他的话干什么?”于

是毅然决然到吴国去了。

田饶怀才不遇,在鲁哀公面前发泄不满时,以鸡作比,骨

子里在讥讽、怨恨君王良莠不分,舍近取远。

另一个故事说的是,有一天,楚襄王对宋玉说:“近来不少

人说你的闲话,你品行是不是有不端之处呢?”宋玉并不检讨

自己,却回答说:“从前有个歌唱家在国都广场演唱。他起初

唱《下里》、《巴人》两支歌曲,几千听众都跟着唱了起来。后来

他又唱《阳春》、《白雪》,这时能跟着唱的却不过几十人。最后

他唱高雅的歌曲时;随声附和的就只有几个人,可见'其曲弥

高,其和弥寡’。”

宋玉在为自己行为辩护时,用“曲高和寡”的典故,表明自

己的学问高深,品格高尚,对他说东道西的人,都是些无知小

人。他说这番话的用意在于规劝、挖苦楚王,做君王的不能不

明是非,偏听偏信。

归谬正误术

有些谬论单独地看,谬误尚不明显,但如果将其谬论由点

到面,由此及彼地推导出的结果,其荒谬就显而易见了。谏臣

运用归谬正误法,抓住君王理论上的错谬,加以引申发挥推到

极至,可使劝谏和风细雨,不伤感情,遇窘呈泰,且富幽默感。

秦宜太后死了夫君后十分宠爱魏丑夫,太后病得要死时,

传下命令说:替我办丧事时,必须用魏丑夫陪葬。魏丑夫听

到之后很害怕,便找庸丙说情。庸丙问太后:“老人家认为死

人有知觉吗?”太后随口回答:“没知觉。”庸丙说:“像太后这样

灵慧,明明知道死人是无知觉的,为什么还要白白地把先前所

喜欢的人葬在无知觉的死人身旁呢?如果死人有知觉,那么

已故先生积压的怒气已经很久了,太后补救过失还来不及,哪

有闲功夫和魏丑夫私会呢?”秦宜太后觉得庸丙说得在理,便

把陪葬的事儿放下了。

君王有时受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局限,往往执拗于某

一错误道理或荒唐念头,因此,谏臣劝说君王时,本身必须具

备更高更阔的视野才能洞察对方的逻辑矛盾和混乱,并予以

纠正。

《晏子春秋·内篇谏上》载:齐景公得了疥疮,又发疟疾,一

年都不痊愈。把会谴、梁丘据和晏子召来,问他们说:“我的

病,越来越重了,派史固和祝佗二人接连到各名山大川、祖宗

祭所祷告,祭礼时的供品礼器,无不全备,数量比祖先醒公祭

礼还多,醒公用一个,我就用两个。病还不好,反而越来越重

了。我想杀了这两个人使上天高兴,你们看行吗?”会谴,梁丘

据说:“行。”晏子没回答。公问:“晏子是什么意见呢?”晏子

说:“国君你真认为祝祷有好处吗?”景公说:“当然。”晏子说:

“如果认为祝祷有好处,那么诅咒也应该有损害了。您疏远真

正能辅佐您的大臣,使得忠臣被阻塞,想进谏也没有机会说

出。我听说,您的近臣沉默不语,远臣欲言不能。众口铄金,

如今从聊、摄以东,姑水、尤水以西,这片地方百姓多了,他们

怨愤诽谤,向上天诅咒您的人多极了。一国的人诅咒您,两个

人替您祈祷,即使是再能干的祝祷者也不能战功!再说祝祷

的人把实情直言说出,那就等于说您的坏话;要替您遮掩过错

的话,等于是欺骗上天。上天如果神明,那就不可能欺骗;上

天如果不神明,祝祷也没有用处。希望您仔细考虑这事。不

然的话,处罚无罪的人,这是夏商两代灭亡的原因。”齐景公听

罢,说:“真是善于解除我的迷惑,加封官爵。”

齐景公患病,久治不愈,迁怒于主管祭祀的两名官吏,欲

杀之。晏子从“祝有益”自然地推出“诅咒有损害”,再推出一

国诅咒而两人祝祷,即使再好的祝祷人也没有用处。再说祝

吏的难处,他们说实话,等于说国君的坏处;他们替国君遮掩

等于欺骗上天。再指出上天如果神明,就不可能欺骗,上天

如果不神明,祝祷也没有用处。两次使用二维推理,得出目前

齐国政治如此腐败,君病不愈,祝吏二人没有责任的结论,使

得齐景公不得不认输。

战国时,有人向楚王献长生不老药,臣仆拿着药走向宫

中,有一名守宫弓箭手看见后,问臣仆说:“可以吃吗?”臣仆应

道:“可以。”于是弓箭手抢过药来吃了下去。这件事让楚王知

道了,大发雷霆,命人杀掉这名弓箭手。弓箭手向楚王申辩

说:“我问臣仆这药可不可以吃,臣仆说可以,因此我把药吃

了,这事我没有罪,罪过在于传递人。再说乡人献的长生不老

药,因为我吃药大王就杀我,岂不成了丧命药?大王如果杀死

无罪的臣子,只能表明有人在欺骗大王。”楚王听了便没有杀

他。

冯梦龙在《古今谈概》中讲到一个类似的故事。有人向汉

武帝献上一坛酒,说是喝了能长生不老。东方朔瞅了个空子,

偷偷地把这坛酒喝光了。武帝一听大怒,下令要杀掉东方朔。

可是东方朔一儿点不惊慌,他镇定自若地答道:“微臣所喝的

是能够长生不死的酒,如果陛下杀了微臣,照理是不会死的,

但如果臣不幸真的死了,那么说明那酒不能保证饮者长生不

死。欺骗您陛下并且该杀的就是那位进酒的先生了。”汉武帝

听了他的劝谏言之有理,也就免于一死。

据《清言》载:汉武帝和群臣议论《相书》,说:“鼻下人中穴

位,长一寸,年百岁。”东方朔在侧大笑。汉武帝满不高兴。东

方朔免冠谢罪,说:“臣不敢笑陛下,实笑彭祖(传说活八百年

长寿者)脸一定很长喽!”

东方朔按照汉武帝的说法,推导出荒唐的结论,使提出这

种论调的人也出了一身冷汗,认真地去思索评判自己原持的

观点。

归谬正误,是根据引申结果的荒谬去证明对方论点的荒

谬,因此,引申的过程,必须严密,必须使引申出来的结果与错

误论点间有很强的逻辑关系,不能强加硬凑。

《晏子春秋·杂下》记下这个脍炙人口的轶闻。有一次,齐

王派晏子出使楚国。因他身村矮小,楚人想戏弄他,便在大门

旁另开了一个小门,让晏子从小门里进出。晏子见状,笑着对

楚人说:“请你们转告楚王,既然让我从狗洞进城,那进的也是

狗国。既然把我当作无能的来使,那么要见的一定是位无能

的君王了。”楚人无奈,只好让晏子从大门进入。

晏子这样一归谬引申,能产生幽默讽刺的意味,言辞显得

犀利、泼辣。使听者不但在理性上认识荒谬,而且在感情上也

自然加抛弃。

短暂沉默术

佛教中有“沉默如雷”的说法,语出文殊法师问维摩诘有

关佛道之说时,维摩诘没说一句话。后来,有一位禅师说他的

不语像雷声一般使人震耳欲聋。如果我们暂且抛开晦涩的教

理,不难看出,沉默有它独特的无与伦比的力量。

荀子曰:“语而当,智也;默而当,智也。”意即该说的话,说

得恰到好处,这是智慧;不该说的时候,保持沉默,这也是智

慧。

庄子曰:“不言而言。”有时缄默不言胜过千言万语。

中国俗语:话多易错,线长易断。

西方俗语:争辩是银,沉默是金。

历史上的谏臣都明白,劝谏君王中适时地沉默一会儿也

很必要。因为沉默的含意很丰富,它可以是无言的赞许,也可

以是无声的抗议;它可以是欣然默许,也可以是保留己见;可

见短暂沉默有时传递的信息比言语要大得多。

战国时齐国说客淳于髡博学而善辩,有人劝他参见魏惠

王。淳于髡见了魏惠王,一直默默无语。惠王心想,也许淳于

髡碍于他的左右近臣,不便言谈,于是让淳第二天再来。不料

第二天会面时,淳于髡仍是一声不吭。惠王很是恼火,把推荐

的人狠训一顿:“你不是夸称淳于髡的才能比得上管仲、晏婴

吗,可是当我召见他时,他却一言不发,是蔑视我呢,还是别的

理由?你不说明白,我就处罚你!”

淳于髡听到了,这才辩解说:“这怨不得我呀!头一次我

参见惠王时,他一心想着马的事情,第二次参见时,他心里又

一直被音乐萦绕着,所以我故意一句也不说。”

推荐人将此话转禀惠王,惠王大为吃惊,说:“哦,淳于髡

果然名不虚传。我头一次召见他时,刚好有人送上名马来,这

时淳于髡来了;第二次,我正想去听歌伎唱歌时,淳于髡又到

了。我的心思都贯注在骏马和歌伎上。”

史记中描写淳于髡“承意观名为务”,说他很善于通过观

察对方的表情和态度来揣摩对方的心理状态。由于魏惠王心

不在焉,使得淳于髡无法得一种有助于劝谏的有利气氛,故这

两次,淳于髡只能以沉默相待。不久,惠王第三次召见淳于

髡,聚精会神地聆听了他的教诲。

“伍胥抉目”典故说道,伍子胥谏吴王不要与越国结盟而

去攻打齐国,而应以越国为祸患,严防越国入侵。吴王不听其

劝谏,下令讨伐齐国,不久得胜归来。吴王升殿,百官迎贺,惟

有子胥一人在旁独无一言。吴王说,你劝我不当伐齐,今天我

得胜而回,就你一人没有功劳,你不觉得耻辱吗?伍子胥大

怒,说:“天要灭亡国家,先逢其小喜,而后授之以大忧。你胜

齐不过小喜也,我担心你大忧将至矣!”

伍子胥短暂沉默,意在规劝吴王识大势,不能为眼前小胜

而沾沾自喜。

三国时有个“当局称迷,旁观见审”的故事。贾诩在曹操

手下任臣的时候,临淄侯曹植有才的名声正播扬于海内,曹操

因此打算废掉曹丕改立曹植为太子。一天,曹操屏退左右而

问贾诩,贾诩默不作声,曹操急着问:“我问你事情,你却不回

答,什么缘故呢?”贾诩回答说:“我正在想袁本初、刘景升父子

的事情。”曹操听了哈哈大笑起来,曹丕的太子位由此也便稳

固了下来。

贾诩作为旁观者,若是直接劝谏曹操立长子,是难以收效

的,因而,他暂短沉默后,借袁绍、刘表废长立幼而造乱的沉痛

教训,促使曹操三思而后行。

古人说得好:“默无过言,慤无过事”。沉默无语便不会说

错话,朴实谨慎就不会做错事。中国自古有慎言的规矩:所说

非人不说;说了无用不说;涉人隐私不说;谄媚阿谀不说;出格

招忌不说;说了招祸不说;有些许多不说,可以省却许多口舌

之劳,避免无谓的烦恼。

谏臣们将以上诸多不说用到谏君上,巧妙各有不同。

唐德宗晚年,政务弊端颇多。一次,太子(即后来的唐顺

宗)和他的幕僚们论及此事,年少气盛的太子感奋地说:“我正

想向父皇竭力进言革除呢!”幕僚们交口称赞,惟独王叔文不

发一言,太子觉得其中必有缘故,于是把他留下来,问他为何

不说话?王叔文答道:“作为太子,应该多向父皇请安,关心父

皇的冷暖起居,以示孝心,不宜多言宫闱以外的国事。尤其是

这类敏感的问题,万一引起父皇的猜疑,认为你在藉此收揽人

心,你将何以说得清?”太子心中称善。

唐文宗开成二年。唐文宗在便殿召见中书舍人、翰林学

土兼侍书柳公权。文宗撩起袖口对柳公权说:“这件衣服已绍

洗过三次了。”在场的大臣纷纷赞颂皇上生活俭朴,惟独柳公

权默不作声,不赞一辞。文宗问他为何不吭声,柳公权回答

“陛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首先要做的是提拔贤能,罢免庸

才,接受劝谏,赏罚分明,这样社稷才能昌盛,穿件旧衣服,这

只不过是一件小事罢了。第二天,文宗任命柳公权为谏议大

夫。

明代,朝廷大臣中有一个人善于结交宦官等皇帝身边的

人,所以总有人在皇帝面前称赞他的才干。有一天,皇帝对大

学士刘大夏说,听说某某极有才能。刘大夏没吱声,皇帝怀疑

他没听清楚,又大声说,吏部尚书李某,这个人你知道吗?刘

大夏仍不吱声。皇帝明白其意,突然笑道:“朕只听说这个人

能干,还来不及了解他的为人。”刘大夏伏地叩头,说:“皇上所

言极是。”

故意拖延术

进谏是需要时间的,时间是进谏诸要素中重要因素,选择

什么时间进行,用多长时间进行,这些都是进谏者要事先认真

考虑的问题。作为一种谏诤方法和技巧,有的进谏者故意拖

延规劝时间,以打乱对方的计划和方案,等待良机。

《国语》载:一天,大臣江乙对安陵君说:“先生可知自己为

什么能身居高位,执掌大权吗?”安陵君答道:“不过是大王过

分地抬举我罢了,不然哪能这样呢?”江乙说:“用钱财结交的,

钱财用尽而交情就断绝了;靠美色结合的,色衰而爱情就改变

了。因此献媚的女子不等到床席磨破,就遭遣弃;得宠的臣子

不等车子坐坏已被驱逐。如今你掌握楚国大权,却没有办法

和大王深交,我暗自替你觉得危险。”安陵君急着问:“既然如

此,那该怎么办呢?”江乙出了个主意:“您去请求在大王归天

时,随大王一块死,以自身为大王殉葬,如果这样说了,必能在

楚国长久地保住权位。”安陵君拜谢说:“愿意听从您的指教。”

不觉过了三年,安陵君还没有讲。江乙便对他说:“既然

您不用我的计谋,我就不敢再和您见面了。”安陵君解释说:

“哪里敢忘先生的话,只是没有得到合适的机会。”

不久,楚王带着千乘马车去云萝游猎。楚王一箭射死一

头野牛,十分高兴,仰天大笑道:“快乐啊,今天游猎,寡人我万

岁千秋之后,和谁能有今天这样快乐呢?”这时安陵君泪流满

面地走上前说:“我进入宫中与大王同席共坐,到了外面就陪

伴大王乘车。如果大王万岁千秋之后,我希望能随您奔赴黄

泉,变作褥草为大王阻挡蝼蚁,没有比这更令人安慰的事了。”

楚王听了十分喜悦,马上筑高坛正式封他为安陵君,从此

对他更加信赖。

先秦法家认为:“权势者,入主之所独守也”,“下侵上之

权,臣用君之术,为乱政之本”。君王处于权力的金字塔尖,操

纵着万民百官的生杀予夺大权,谁人不想得到君王的庇护与

照顾,以期获取显爵厚禄?因此,明智的大臣进谏时很懂得把

握时机。

《史记·魏世家》载:范座是战国时魏国宰相,因为得罪了

赵王,于是赵国派人对魏王说:“替我杀死范座,我情愿奉献七

十里方圆的土地。”魏王答应了,便派人前去捉拿范座。范座

一看来者不善,慌忙爬上房子骑在屋脊上,对包围他的人说:

“请你们转告大王,与其用一个死范座作交易,不如用一个活

范座作交易。如果我死了,赵国不给大王土地,那么大王又怎

么办?因此不如与赵国先确定了割让的土地,然后再杀我也

不迟。”魏王说:“很好。”范座得此机会,立即向信陵君上书说:

“我范座是魏国从前免去的国相,赵国想用割让土地的办法来

杀我,魏王竟听信了它。如果强大的秦国也将袭用赵国的办

法,那你将怎么办呢?”信陵君便向魏王求情,并放走了范座。

《说苑》载:汉高祖刘邦去世,吕后执掌朝廷,她首先做的

就是扩张吕氏的势力,削弱刘氏的势力。吕后打算把族人分

封为各地的王,于是召集重臣商议此事。

王陵右丞相对刘氏王朝忠心耿耿,直言进谏道:“高祖曾

经杀白马和群臣盟誓'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讨之’。所以不

可分封吕氏的人为王。”

吕后大为不悦,接着她又问左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两

个人异口同声回答:“以前高祖君临天下后,分封刘氏子弟为

王,现在吕太后既然称制,分封吕氏子弟为王,有何不可呢?”

吕后听了转怒为喜。

退朝后,王陵怒气冲冲地责备陈、周:“当时和高祖歃血为

盟,你们不都在场吗,现在高祖驾崩不久,吕太后便封吕氏家

族为王,你们却一条腔赞成,这是什么居心?你们还有什么脸

面见地下的高祖!”

陈平、周勃笑答说:“现在直言进谏,我们不如你,可是以

后安定汉室,延续刘氏的血脉,我们就比先生强多了。”

吕后容忍不了跟她唱反调的王陵,于是把他调为幼帝太

傅,而将陈平升为右丞相。不久有人在吕后背后进谗言:陈平

贵为宰相,不好好处理政事,整天只知饮酒作乐。陈平听到

后,将计就计,天天耽于酒色。吕后心中暗喜:陈平不值得担

心,吕氏的天下可以稳如泰山了。此后吕后更加肆无忌惮,为

所欲为,大封吕氏族人为王,陈平唯唯诺诺。可是吕后一死,

他和太尉周勃一举把吕氏一族统统杀掉,恢复了刘氏天下。

《诗·大雅》:“白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意即

白玉如果有了缺陷,可以设法磨平;但是说话出现的失误,就

无法挽回了。故意拖延作为谏诤一术,进谏因人而异,相机而

言,即使谏言是对的,往往由于不看时机,不分场合,不问对

象,不顾身份,也会带来麻烦。

王陵不满吕后专横,在朝廷屡次强谏,陈平却不附和,他

认为机会不成熟,使用故意拖延术,躲过一阵阵政治纷争的狂

朝,待吕后死后,一举诛灭吕氏一族,还政于刘氏。

拖延谏君,不仅是言辞艺术,更是处世韬略。

宋真宗时,王钦若、马知节同任枢密使。一天,他俩在皇

帝面前争吵起来,一点儿不讲为臣之礼,真宗极为恼火,要将

他们送进监狱。宰相王旦请求皇上暂且回内宫歇息,背后把

王钦若和马知节痛责一顿。

第二天,真宗问王旦对王、马二人应该如何处置?王旦

道:“陛下圣明。驾御海内,而让大臣以无礼犯上的罪名伏法,

恐怕传到南夷北狄后,有损于陛下的威严。”皇上问:“那你的

意见如何呢?”王旦回答:”臣打算到中书省,将王、马二人召

来,宣告陛下容忍他们无理犯上的原因,并且订几条规矩约束

他们。等过一段时间,再罢他们的官也不晚。”宋真宗允诺他

的做法。

《元史·自当传》载:泰定帝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任元

朝工部员外郎的蒙古人自当,正碰上三皇后去世,泰定帝传旨

工部撤掉三皇后的行殿车帐,全部为新皇后做新的,自当却一

直拖着不办。工部尚书提醒并催促“这次撤换旧的行殿车帐,

是皇上的特别旨意,你耽误了工期,是要连累大家的。”自当

说:“到问罪时,我一人来承担。”

不久,泰定帝果然询问车帐做好了没有,省臣就把自当召

来责问这件事,自当说,别忙,到时候我当面禀告皇上。

过了些日子,自当见到泰定帝,进谏道:“三皇后行殿车帐

还是新的,要是换掉重新做,恐怕要劳民伤财。再说三皇后又

没有得严重的传染病,别人来住又怕什么?一定要舍旧更新,

那么大明殿是从元世祖时所建造的,以后的列位皇帝即位后

难道都来把它重新建造一遍吗?”

泰定帝听后很高兴,特地赏给自当上等酒杯和金币,并提

拔为吏部员外郎。

故弄玄虚术

在进谏中,故意耍弄使人难以捉摸的花招,出奇不意地向

君王表明主张,这就是通常说的故弄玄虚术。

齐桓公要立管仲为仲父,召来大夫对他们说:“赞成我的,

入门站在右边,不赞成我的,入门站在左边。”有位大夫却对着

门当中站立。齐桓公问他为什么?他回答:“管仲的智谋,能

与他共图天下;他的强干,能与他取得天下。您能依赖他的诚

信吗?内政托付给他——外交事务由他专断,驱使百姓的事

也归他,这样也就能夺得天下了。”齐桓公说:“好!”就对管仲

说:“国政就全部属于您了。往后有不足的地方,就靠您来匡

补。”管仲因此修筑了三归之台,使自己时时想到百姓。

《汉书》载:汉景帝后二年,分封各地的诸侯齐来朝见。景

帝设宴招待,并叫大臣舞蹈祝寿,狂欢作乐。大臣就尽兴地挥

手举足舞将起来。但是封于长沙的定王舞姿特别别扭,别人

都笑话他。景帝见定王好像不敢伸展手足的样子,也很纳罕,

问他为什么这般拘束,定王跪拜说:“我哟,国小地窄,不足回

旋。”景帝明白了他的意思,就把武陵、零陵、桂阳三个地方加

封给他,扩大了他的地盘。

何晏,三国魏玄学家,七岁时就聪明过人。因他的父亲早

亡,母亲被魏武帝曹操纳为夫人,故曹操十分钟爱他,想要把

他收为儿子。一天,何晏于宫中的地上画了个方格子,自己坐

在中间。曹操路过此地,问他这是干什么,何晏回答:“这是我

们姓何的人的房子。”曹操听后,就把他遣送出宫了。

故弄玄虚术,体现古人奇正配合的思维方法。奇,是指特

殊的,变化灵通的;正,是指一般正常的。故弄玄虚,逆背一般

正常的原则,一般正常的定理,人们一般的心理状态和判断情

况的思维方法,就能找到出奇的方略,制胜的法宝。作为谏诤

艺术,百验百灵。唐玄宗时,张说挟私人恩怨,企图以谗言陷

害姚崇。姚崇心知肚明,要想让玄宗了解事实的真相,以求自

保,但又觉得不便以开门见山的方式直说,因此,故意找机会

在玄宗面前佯装跛脚难行的模样。玄宗见状关切地问道:“爱

卿,你的脚有病痛吗?怎么一回事呢?”姚崇察颜观色,知道这

是进言的适当时机,因此叹了一口气,说道:“唉,愚臣得的病

是心腹之疾,而不是脚病啊!”随后,话锋一转,向前进奏,一五

一十的说明张说如何陷害自己,并且企图进奏谗言的阴谋。

玄宗听后大怒,立刻将张说治罪。

奸相李林甫也曾利用跛脚一招,故弄玄虚,陷害忠良。唐

玄宗居东都洛阳,疑心宫中有怪,想驾幸西都长安。大臣裴耀

卿、张九龄谏道:“百姓秋收未毕,请候冬闲。”当时李林甫初立

宰相,窃知皇上意图,罢退时假装跛脚。玄宗问:“爱卿何故脚

疾?”李林甫道:”臣非病足,愿独奏事。”于是又说道:“二京是

陛下之东西宫,将欲驾幸,何用择时,若有妨于收获,独免过路

之处赋税。臣请宣示有司,即日西幸。”玄宗大悦,自此驾幸长

安,不再东幸洛阳,十日后,裴耀卿、张九龄罢相,而牛僧儒透

为丞相。

以迂为直术

以迂为直语出《孙子兵法》,意思是不走直路,从旁迂回,

绕过障碍出奇不意地达到目的地。这正如俗语说的:“说话绕

弯子,行事兜圈子。”

春秋时,中山国君王的两个爱妃阴姬和江姬都想做王后,

私下里勾心斗角,争夺十分激烈。一天,阴姬求助于策士司马

喜,司马喜对她说,争夺王后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事若

成,则成为国中第一夫人,有土地,有子民;事若不成,则恐怕

连自家性命都保不住。所以,要么你放弃这个念头,要么铁下

心来把它做成。阴姬感谢说:“若将此事做成,我必定厚报先

生。”司马喜答应助她—臂之力。

不久,司马喜写了一份奏章给中山王,说他有一个加强本

国、削弱赵国的锦囊妙计,中山王当即召见他。司马喜请求让

他以使者身份去一趟赵国,探听实情,然后献上良策。中山王

准许了他。

司马喜到了赵国,闲聊中对赵王说:“微臣听人说赵国是

天下出美女的地方。现在来到赵国,进入都邑,可至今无缘见

上一面。看到很多赵国妇女,觉得她们容貌颜色没有特别出

色的。微臣整年周游在外,到过的地方不算少,美女也见多

了,但从未见过一个女子能与我国的阴姬相比。在微臣看来,

她就如天女下凡,她的美貌是没法用言语形容,笔墨描绘的,

简直超过绝代佳人了。

赵王一听,喜出望外,忙问道能不能把阴姬要过来。司马

喜思索片刻,说:“微臣因为看到阴姬美丽过人,情不自禁地说

了这些话。如果大王要她,微臣可作不了主,我们大王爱之如

珍宝。请大王千万别把我说的这席话传出去,否则我会有杀

身之祸的。”赵王狡黠地一笑,暗示他将想尽办法把阴姬占为

已有。

司马喜回国后禀奏中山王说,赵王不是贤明的君主,他荒

淫无耻,不好道德,而好女色;不好仁义,而好武力。微臣还听

说他私下正在打阴姬的主意,想把她要到赵国去做他的妃子。

“这个无耻的东西!”中山王不禁开口大骂。

司马喜连忙劝中山王息怒,说:“眼下赵国比我们强大,若

赵王来要阴姬,恐怕大王只好忍痛割爱了。如果我们不从,赵

王就会发兵讨伐我们;但若将阴姬送给他,诸侯肯定又会讥笑

我们懦弱,连大王的爱妃也拱手送人了。”中山王问:“这可如

何是好?”司马喜不慌不忙地说:“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请大王

立阴姬为王后,以绝赵王之念。世间还从没有听说过抢别国

王后为妃的事情呢!”于是阴姬顺利地登上了王后的宝座。

试想一下,司马喜若是直谏中山纳王阴姬为王后,既干涉

了王室私事,又得罪了江姬,当然不会有好结果。司马喜施用

以迂为直之术,让中山王自己投入圈套,不得不惊叹谏诤之

妙!

同时代的策士冯瓘也是利用同一谏术,在孟尝君被罢相

之后,说服齐王重新任命孟尝君为相,显示出他那高超的智慧

和出色的口才。

齐王听信了秦、楚两国的谣言,罢免了孟尝君的相位。孟

尝君门下的食客冯骚对主子说:“如果您能借给我一辆车,让

我赶到秦国,一定会让您的名望再显现于齐国,奉邑更加广

大,可以吗?”孟尝君让侍从备上车辆、礼物,便派遣冯骚去了

秦国。

冯骚驾车来到西秦,见了秦昭襄王说道:“天下的辩士驾

车奔向您西秦来,没有一个不想使秦国强盛,而使齐国衰弱

的。然而,那些驾车奔向东方齐国去的,也想让齐国强大,而

使秦国衰弱呀!秦、齐是雄雌难分轩轾的国家,势不两立,能

称雄的就可以得到天下。”

秦王一听便急切地请教道:“先生有何妙计才不致秦国变

成雌的呢?”冯骚说:“大王您想必知道齐王罢免孟尝君相位的

事吧?”秦王点了点头。冯瓘说:“让齐国威望显赫天下的是孟

尝君,现在齐王竟妄信谣言,把他废除了,他的内心非常怨忿,

一定会背叛齐王的。如果他背叛齐王到秦国来,那么,他一定

会把齐国的隐密和盘托出。如此一来,您就可以取得齐国,岂

只是让您称雄而已!大王您现在赶紧派遣使者备。【内容不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2/118697.html

更多阅读

《三季人的故事》 三季人是什么意思

《三季人的故事》  有一天,孔子的一个学生在院门外扫地,远处走来了一个身穿绿衣服的人。那个人问道:“你是谁啊?”孔子的学生回答说:“我是孔丘先生的学生。”  “那你一定懂很多东西啦?我请教你一个问题吧,你知道一年中,有几个季节吗

《鹿和狼的故事》评课稿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实录

《鹿和狼的故事》评课稿鳌江十二小 林凤秋今天,我们听课的内容是《鹿和狼的故事》,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内容渗透的是一个有关生态平衡的话题文章先写了凯巴伯森林、鹿和狼共存,狼时刻寻找机会对鹿下毒手;接着写居民对狼的大量捕杀;最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反思 邮票齿孔的故事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反思本课我感到有些吃力,现在科技发达,邮票似乎是多余的。加上低年级学生很少接触与书信往来的信息,农村孩子课外知识面较浅,班上学生见过邮票的只有5个孩子。本课

◎《一只惊天动地的虫子》阅读题答案 一只贝阅读题答案

◎[转]迟子建《一只惊天动地的虫子》 阅读题答案 某文学期刊要做迟子建的专题,其中选择了这篇文章,专栏记者为此采访了迟子建。以下是记者的问题,假如你是迟子建,你将如何回答?问题A:通常我们不会用“惊天动地”来形容一只虫子,而您用了,

声明:《《中国古代智谏故事》阅读在线 古代谏官》为网友爷丶狠拽彡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