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近日报道,河北省某地农民李某听说食用野菜对身体有益,于是与妻子一起去地里采摘,一家三口凉拌摄食。不料餐后仅半小时,李某出现精神失常,打骂、甚至咬伤邻居,妻子、女儿则陷入嗜睡、昏迷状态。经当地医院救治,一家三口均脱离了生命危险,被诊断为曼陀罗中毒。那么什么是曼陀罗?它含有哪些物质?该如何避免上述悲剧的发生呢?
曼陀罗属茄科曼陀罗属,原产于印度,为一年生草本植物;现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少数分布于温带,在世界各地和我国均有大量栽培,资源十分丰富。
现代医学和临床研究表明,曼陀罗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至今已发现其含有70多种生物碱,具有代表性的如莨菪碱、东莨菪碱及阿托品等生物碱,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和农业、林业生产领域,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
曼陀罗全植株均有毒,以果实特别是种子毒性最大,嫩叶次之,干叶的毒性比鲜叶小。有研究报道曼陀罗叶生物碱含量为0.2%-0.45%,种子为0.2%,但对茎的生物碱含量测定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数据。曼陀罗中毒,一般在食后10-30分钟出现症状,也有数小时内发病者,潜伏期越短,往往症状越重,严重者出现昏迷、抽搐,可以导致中毒者死亡。
误食曼陀罗的浆果、幼苗会中毒。1750年,一支在北美殖民地詹姆斯镇的英军部队,由于食用了一种植物嫩芽,导致士兵产生幻觉等精神失常表现。人们将这种植物称之为“詹姆斯草”,也就是后来被命名为曼陀罗的植物。近年来,伴随人们养生理念和饮食习惯的改变,食野菜成为一种时尚,因此误食曼陀罗的浆果、幼苗造成急性曼陀罗中毒的事例时有发生。
2005年-2006年,我国湖北省曾发生数起服用自制曼陀罗籽药酒中毒的案例。为治疗腰腿痛,人们自制曼陀罗籽药酒,以10-30克曼陀罗籽置于500毫升42度白酒中浸泡2个月,一次服用30-50毫升后发生中毒。中毒者表现有头昏、头痛、行走不稳、口干、皮肤干燥发红、烦躁不安、瞻望、手舞足动、幻视、幻听等症状。
曼陀罗花又称洋金花,在自然界,但凡娇媚异常的花朵往往带有毒性,例如罂粟花,而曼陀罗花也不例外。曼陀罗在夏季开花,夜开昼合,花形类似百合花,花香清淡幽雅,闻多了会让人产生轻微的幻觉。
在我国古代文学名著中,描述绿林好汉利用“蒙汗药”劫掠朝廷贡品。不少人认为“蒙汗药”那只是一个传说,其实古人用来制作蒙汗药的主要原料就是曼陀罗花,人服用后,除了发生曼陀罗中毒的典型精神症状,还可因汗腺分泌受到抑制而出现无汗、皮肤潮红的症状,古人将其叫做“蒙汗药”。而传说中,古代名医华佗给患者手术使用的麻醉剂-麻沸散中的主要成分也来自于曼陀罗花。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记述:“热酒调服三钱,少顷昏昏如醉,割疮炙火,先宜服此则不觉痛也”。
莨菪碱、东莨菪碱及阿托品均属于抗毒蕈碱药物,能可逆性地阻断乙酰胆碱与M样胆碱受体的结合,为M样胆碱受体的阻断剂。左旋莨菪碱为天然构型,经提取处理后得到的消旋莨菪碱即为阿托品。
瞳孔括约肌由副交感神经末梢支配,该类药物通过阻断M样胆碱能受体,产生瞳孔散大作用,在眼科临床上可以作为散瞳剂。
在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方面,有研究报道该类药物用于治疗心衰、室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心绞痛、高血压危象等疾病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该类药物具有松弛内脏平滑肌的作用,特别是当其处于痉挛状态下,效果更为显著,临床用于消化性溃疡、急性胃肠炎、胆石症、泌尿系结石的辅助治疗,来减轻由于内脏平滑肌痉挛给患者带来的疼痛。
在敌敌畏、乐果等有机磷杀虫剂急性中毒,以及化学武器中神经毒剂如沙林、梭曼等急性中毒,由于中毒者体内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被抑制,导致乙酰胆碱在体内大量蓄积,产生腺体分泌增加、平滑肌痉挛、肺水肿、昏迷等中毒症状。以阿托品为代表的M样胆碱能受体阻滞剂,能迅速解除乙酰胆碱对毒蕈碱样受体的过度兴奋作用,被列为有机磷杀虫剂和神经毒剂急性中毒的特效解毒剂,解救了无数中毒者的生命。
有研究表明,曼陀罗各部位均具有杀鼠活性,比较而言种子的杀鼠活性最强,其次为茎、果壳和叶。由于杀鼠活性强,具备较好的适口性,且无环境污染的隐患,作为一种绿色生物农药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
曼陀罗中毒主要是误食后经胃肠道吸收所致,急性中毒症状出现迅速,病情变化快,在确认或怀疑急性曼陀罗中毒时,应当及早采取催吐、洗胃等减少毒物吸收的抢救措施。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血浆置换等血液净化疗法,对于促进毒物排出,缩短毒物作用时间,减轻机体的损害有所帮助。在危重症患者,可以考虑使用M样胆碱能受体激动剂作为特效解毒药物,如毛果云香碱、新斯的明、水杨酸毒扁豆碱等,因为该类药物过量后容易产生多汗、恶心、呕吐等乙酰胆碱蓄积症状,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及使用剂量。
对于急性曼陀罗中毒重在预防,需要提高人们对曼陀罗毒性的认识,勿将其作为野菜食用,勿乱采集不认识的果实,勿将曼陀罗的枝叶、果实配制药酒饮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生命、健康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