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长篇小说《会贤堂》里最有格调的一道菜,听上去洒脱、孤傲,不同凡响。您一准儿琢磨,啥嚼巴的吃食不用花钱,八成都是贪官、权贵白吃白喝的玩意儿,给自己找辙呢,还显得清明高洁,整个一个吃货。您琢磨的有那么点意思,原本和那些“吃货”,也就是不干正事的“懒政”、“懒官”有关,可这道菜表达意思的恰恰相反,归里包堆儿!(发音:gūilì bāo zūr)(读音:归里包最儿,这是一句典型的老北京土语。说说到这,您一准儿烦了,说菜就说菜,咱就一口的京腔,还绕着弯子说,整个一个“裤裆里拉胡琴——扯淡。”
我招人烦了不是?您想,会贤堂十足的京味小说,我不沾点什么才怪。也罢!大过节,我还是麻利儿点说吧。
这道菜很多地方都称天下第一美食,都称本地菜,各有个的说头,抑或招揽生意也未可知。不过《会贤堂》里说的却另有来头。
这儿道菜还有一个名叫‘平地一声雷’,说头大了去了,一般的人也就咂吧个滋味,叫声好。这算不上正儿八经的美食家,意思都不明白,岂不当真儿成了“白吃”。
原先咱中国菜只有色、香、味、形,这是咱中国菜的讲究,八大菜系各有千秋,但还不全乎,缺了个“声”字。
那年,钦差刘墉,也就是刘罗锅子去黄河巡查修堤工程。河道官员哪知道这儿会儿子刘墉能来这儿地界,一个个喝的泥巴团做汤圆,一蹋糊涂……点儿背,遇到刘罗锅还不嘬瘪子?罗锅子一个干巴老头,这一路走来累得够呛。厨子们一见刘墉,一个个吓得王八啃西瓜,滚的滚,爬的爬。没想到,老人家刚到就倒头便睡……
可是,吃的,喝的什么也没剩下,等钦差醒来还不褶子了。结果,厨子从锅底抠巴出一块锅巴来。弄块锅巴糊弄钦差!耗子舔猫屁股,嘬死呢。这厨子也是这儿么想的,糊弄也是死,不糊弄也是死,最轻也少不了一顿乱棍。没辙!赶上窦娥冤了不是?反正豁出去了!
那厨子连锅都没刷,他把锅里剩下菜汤一热,勾芡,调味,勉强做了一盆卤,又把剩下的锅巴用油一炸。那锅巴炸得焦黄,那卤打得挂汁儿,他端过去,往桌上一放,再把卤往锅巴上一浇,只听“扑兹”一声爆响,腾起蒸汽,散发出诱人的香味。
刘墉被惊醒了。他是啥脑袋!閻王爺出主意,鬼點子多,这儿点猫腻能瞒得了他?他一看就明白了。可人家是宰相肚里能撑船,何等风雅,从不苛责下人。
刘墉望着朗朗天空,一轮明月当空,他品尝了一口菜,连连点头称赞,接着,提笔写下一行字:“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
啥意思?厨子哪有这儿脑子啊!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刘墉开话了,说,有劳师傅不花一分钱,就让我尝到了天下第一美味。说罢,他就把那幅字赏给了厨子,还说我这儿字也是不用一钱买。
从此,就有了这道菜。故事是《会贤堂》里的主人公之一,赵桂山给顾客讲的,他是会贤堂的堂倌头,历史上确有其人,美誉北京第一堂头。
顺便说一句,哪位博友能对出“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的下联,一准儿成为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