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青藏铁路,难!
高寒缺氧、多年冻土和生态脆弱,这三大世界性难题摆在了世人面前,而青藏高原上长达546公里的多年冻土又是难中之难。
作为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专家咨询组组长,张鲁新在他59岁的人生岁月中,有36个年头都在研究冻土。不解决多年冻土问题,青藏铁路就没法修,所以,张鲁新被誉为青藏铁路的大功臣。
张鲁新:一辈子为了一条路
本刊记者 易黎
当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正式通车,全世界人民都在忙着激动和欢庆时,张鲁新反而显得有点平静,一辈子做了这一件事情,看到它终于有了成果,那时侯,他突然在想,自己还能做些什么。
参加完庆典大会以后,下午他赶紧去写了一个咨询报告,内容是青藏铁路通车以后,对铁路下面有什么影响,怎么影响,影响到什么程度。
“这些原来没有涉及过,只要没有考虑到的问题我就感觉到心里不踏实。”
尽管这个时候提出这些问题很有些不合时宜,但张鲁新就是这样,冷静而严谨。“我的属性首先是一个科技工作者,然后才是一个公民。”
如果能让我重新选择,我会选择当一个物理学家
张鲁新给人最明显的印象就是健谈、思维敏捷。弄清采访意图,他马上表态,“我会如实回答你的任何问题!”然后,他默默地、专注地注视着、听着,让人感受到一个知识分子的温文尔雅。轮到他说话时,真诚而又幽默。
最近几天,央视三大名牌栏目《面对面》、《新闻会客厅》和《实话实说》,对张鲁新进行了地毯式的狂轰烂炸,即便跟王志这样的名嘴过招,他也照样谈笑风生。
接受和晶采访前,为了缓解紧张气氛,和晶照例先讲一些笑话。等节目录制结束后,和晶说,“幸亏张老师没当主持人,要不我们都得失业。”
上了中央台,走到哪都会被人认出来,张鲁新还因此联系上失散多年的小学同学。从小学到高中,他都是在济南度过的。济南县西巷小学的同学说,张鲁新从小具备当科学家的素质,表达能力强,且富有逻辑性。
1947年,张鲁新出生在山东宁津的一个张姓村庄,后来因为家庭变故,他随父母来到济南生活。在五个兄弟姐妹中,他是最有主见的一个,有着超出年龄的自制力,从来不会因为贪玩耽误学习。
而他在班级里却永远是最活跃的一个。张鲁新曾经是山东人民广播电台红领巾合唱团的成员,当时全济南市只有26个孩子考入合唱团。后来因为表现出色,他还成了独唱。每到过年过节都要到电台录制节目。
在济南一中上中学时,他曾排练指挥过黄河大合唱。
从上高中开始,张鲁新时时刻刻准备着成为一名核物理学家。学习力学时,老师搞突然袭击,第二天就测试,结果100分满分的题,张鲁新考了98分,全班加起来的分数还不如他一个人高。
高一下学期他参加过莫斯科大学通讯物理大赛,拿到了第5名。由于受家庭成分的影响,填报大学志愿时,张鲁新选择了唐山铁道学院(现在的西南交通大学)铁道工程系工程地质专业,一个最不起眼的专业。
“如果能让我重新选择,我会选择当一个物理学家。我不喜欢数学这种很抽象的学科,而是喜欢动手操作性强的。不过现在想想,研究冻土倒的确需要动手,也算没偏离理想吧。”
我是一个彻底的理想主义者
张鲁新由他的叔叔,我国著名油画家林岗抚养成人。后来,叔叔去了国外,让他有了一层神秘的海外关系,再加上爷爷是作银行工作,复杂的家庭出身让他的成长凭空多了些苦难。
“在农村是地主,到了城市就成了资本家,总之没个好!”
苦难也好,幸运也罢,其实大多数中国的知识分子、大多数出身不好的中国人都有过相似的经历。那些巨大的喜悦或灾难几乎都是雷同的——理想和激情,失落和绝望;还有牛鬼蛇神般的生活。
不过,张鲁新从前苏联的电影中,汲取到生命的力量。从上小学开始,他每到周日上午都去新华电影院看5分钱一场的电影,放暑假就买套票,5毛钱能看10场。
《静静的顿河》、《列宁在十月》,“所有影片都把人类最美好的一面展示出来,让我总感觉外面的阳光特别美好,对生活充满希望。”以至于张鲁新一看到影片开头时那一男一女的弓步雕像,内心就涌动着无穷的力量。
前苏联老电影让他成为彻底的理想主义者。有了信念的支撑,一个人活着就不会因为外界环境的变化而迷失方向。
1961年的中国人都在梦想怎样才能吃上一顿饱饭,14岁的张鲁新一个月只能吃21斤粮食,没有菜,更没有肉。老师饿得一冬天不去学校上课,而他楞是自己做完2000道平面几何数学题。
“想也是饿,倒不如做点事情。”多年后的今天,他仍然很庆幸那个冬天没有白费。
在黑白颠倒的文革期间,张鲁新内心的那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依然热情澎湃。大三那年,半夜两点被红卫兵纠出来批斗,张鲁新也不绝望,“我不知道哪儿出了毛病,不过我相信,一切都会过去。”
学校停课以后,他每天早上锻炼身体,上午看书自学,下午练琴,把一天的生活排得满满的。学习中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张鲁新就偷偷地跑到那些被打倒的老教授家里,用棉被堵上窗户,听他们讲课。
“我改变不了大环境,只能创造小环境。”就像电影《美丽人生》中和父亲在纳粹集中营做游戏的小男孩,张鲁新在乱世中享受着属于自己的快乐。
1974年毛主席发出了“青藏铁路要修到拉萨去”的号召,3万多铁道兵开进青海,停止了13年的青藏铁路建设工程第二次开工。张鲁新怀揣浪漫和理想走上了他的冻土研究之路。
“除了响应号召,我还有点私心杂念,就是想在冻土研究领域成名成家。其实这没什么不好,成名证明被公众承认,成家说明在行业里有造诣。”
当张鲁新真正接触到实际工作时,他才认识到研究冻土的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