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电影片100部之042《沙家浜》京剧 1971年 沙家浜旅游攻略

戏曲电影片100部之042

《沙家浜》(京剧)1971年



剧情简介

故事发生在抗战时期。

沙家浜是一个江南的村镇。新四军某部和敌人迂回作战,一度撤离常熟一带,留下了十八个伤病员。以指导员郭建光为首的伤病员,由地下党员阿庆嫂负责,安置在沙家浜的革命群众家休养。他们和群众生活战斗在一起,军民结下了鱼水深情。

日寇疯狂扫荡。反动武装忠义救国军”的头子胡传葵、刁德一假抗日,真反共,他们秉承日寇旨意,千方百计想搜捕我伤病员。

我新四军指导员郭建光率领十八个伤病员,在消息隔绝、粮缺弹尽的艰难困苦环境中,按照毛主席的教导,分析敌情,下定决心,教育战士排除万难,坚持待命,力争主动,屹立如暴风雨里的青松。

阿庆嫂在党的领导下,依靠广大群众,以开茶馆的身份为掩护,抓住敌人的弱点,利用胡、刁之间的予盾,进行了紧张复杂的斗争,终于使十八个伤病员安全转移。

我伤病员脱险后,胡、刁非常恼火,他们当着阿庆嫂的面拷问沙奶奶等革命群众,企图破坏沙家浜的党组织。阿庆嫂和沙奶奶互相掩护,沙奶奶痛骂了敌人,阿庆嫂并乘机了解敌兵司令部的虚实。

新四军某部主力回兵东进,已经痊愈归队的战士,配合大部队的行动,组成突击排直插沙家浜,活捉了敌奠匪首。

旭日东升,红旗招展,沙家浜重新回到人民手中。

京剧《沙家浜》由来:

京剧《沙家浜》的前身是沪剧《芦荡火种》。《芦荡火种》是由上海市人民沪剧团于1958年根据真人真事创作的一个抗日传奇,讲的是1939年秋,由叶飞率领的新四军第六军团为主的抗日义勇军离开苏常地区后,留下数十名伤病员面对日伪顽匪相互勾结、下乡"扫荡"的险恶环境,在地方党组织和群众的支持帮助下,不畏艰险,重建武装、坚持抗日的斗争事迹。沪剧《芦荡火种》上演后,在戏剧界和观众中引起了广泛兴趣和强烈反响,仅上海一地,就有不同剧种的9个剧团对《芦荡火种》进行移植,而在全国演出《芦》剧的竟有31个剧团之多。

1963年,北京京剧团接受了改编沪剧《芦荡火种》的任务,创作组由汪曾祺、杨毓珉、肖甲、薛恩厚4人组成,汪曾祺作为主要执笔者,在改编过程中把功夫放在了剧本的文学性上。改编后的《芦荡火种》的京剧最初取名为《地下联络员》,由赵燕侠饰阿庆嫂,谭元寿饰郭建光。后经国家领导人审看,批准对外公演。剧名最后由毛泽东主席一锤定音,他幽默地说:"芦荡里都是水,革命火种怎么能燎原呢?再说,那时抗日革命形势已经不是火种而是火焰了嘛……戏是好的,剧名可叫《沙家浜》,故事都发生在这里。"于是剧名定为《沙家浜》。

职员表:

导演:武兆堤、马尔路、姜树森

制作:《沙家浜》剧组集体创作

出品时间:1971年

戏曲电影片100部之042《沙家浜》(京剧)1971年 沙家浜旅游攻略
摄制:长春电影制片厂

演员表:

郭建光——谭元寿

阿庆嫂——洪雪飞

沙奶奶——万一英

程谦明——贺永英

沙四龙——张敦义

刁德一——马长礼

胡传魁——周和桐

电影版《沙家浜》(现代京剧)1971年板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0XwldhdYXoM/isRenhe=1全剧125:52



湖南花鼓戏剧场演出版138:02

http://xiyou.cntv.cn/v-f164b4f4-1e06-11df-be82-001e0bbb2454.html

上海京剧院二团新版,李军赵群等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N24wVWG5oJk/时长109:10



文革老电影《沙家浜》:剧照+剧本+下载

http://www.picturechina.com.cn/bbs/thread-5182-1-1.html

现代京剧八大样板戏之《沙家浜》剧本·上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73e53a0100q9jz.html

现代京剧八大样板戏之《沙家浜》剧本·中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73e53a0100q9k1.html

现代京剧八大样板戏之《沙家浜》剧本·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73e53a0100q9k2.html



选段:《智斗》

阿庆嫂:春来茶馆的老板娘,中共地下工作者。(样板戏出演:洪雪飞)

刁德一:忠义救国军参谋长。(样板戏出演:马长礼)

胡传魁:忠义救国军司令。(样板戏出演:周和桐)

胡传魁: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

拢共才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

遇皇军追得我,晕头转向,

多亏了阿庆嫂,她叫我水缸里面把身藏。

她那里提壶续水,面不改色无事一样,

骗走了东洋兵,我才躲过大难一场。

似这样救命之恩终身不忘,

俺胡某讲义气,终当报偿。

阿庆嫂:(白)胡司令,这么点儿小事儿,您别净挂在嘴边儿上,当时我也是急中生智,事过之后您猜怎么着,我还是真有点儿后怕呀。

参谋长,烟不好,请抽一支,胡司令,抽一支!

刁德一:这个女人那,不寻常。

阿庆嫂:刁德一有什么鬼心肠?

胡传魁:这小刁,一点面子也不讲。

阿庆嫂:这草包倒是一堵挡风的墙。

刁德一:她态度不卑又不亢。

阿庆嫂:他神情不阴又不阳。

胡传魁:刁德一,搞得什么鬼花样。

阿庆嫂:他们到底是姓蒋还是姓汪?

刁德一:我待要旁敲侧击将她访。

阿庆嫂:我必须察言观色把他防。

刁德一:阿庆嫂,适才听得司令讲,

阿庆嫂真是不寻常。

我佩服你沉着机灵有胆量,

竟敢在鬼子面前耍花抢。

若无有抗日救国的好思想,

焉能够舍己救人不慌张。

阿庆嫂:参谋长休要谬夸奖,

舍己救人不敢当。

开茶馆,盼兴望,

江湖义气第一桩。

司令常来又常往,

我有心,背靠大树好乘凉。

也是司令洪福广,

方能遇难又呈祥。

刁德一:新四军久在沙家浜,

这棵大树有荫凉。

你与他们常来往,

想必是安排照应更周祥。

阿庆嫂:垒起七星灶,

铜壶煮三江。

摆开八仙桌,

招待十六方。

来的都是客,

全凭嘴一张。

相逢开口笑,

过后不思量。

人一走,茶就凉。

有什么周祥不周祥。

胡传魁: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细说《沙家浜》

http://www.xijucn.com/html/jingju/20090727/10266.html

《沙家浜》:毛主席指示"要以武装斗争为主"

演出单位:北京京剧团

拍摄单位:长春电影制片厂

出品时间:1971年

上个世纪50年代末,上海市人民沪剧团将革命回忆录《血染着的姓名--三十六个伤病员的斗争纪实》改编为沪剧《碧水红旗》,1960年公演时更名为《芦荡火种》。1963年秋,江青在上海观看了演出,将它推荐给了刚从港澳演出归来的北京京剧团,要求他们尽快改编成京剧。1964年元旦,江青接见剧团的主创人员,送给每人一套《毛泽东选集》,提出要求,要努力学习毛主席着作,把这场具有世界意义的京剧革命进行到底。

接受任务后,团里组织力量改编了剧本,在剧情上突出了地下斗争的主题,并改名为《地下联络员》。但因仓促上马,彩排时大家都不满意。为了改好剧本,北京市委安排剧组到部队体验生活,1964年,又借上海沪剧团赴京演出之机,组织大家观摩学习。1964年3月底,北京市市长彭真观看了重新改用原名的京剧《芦荡火种》后,大加赞赏,立即批准对外公演,结果连演百场,盛况不衰。1964年7月23日,在观摩大会期间,毛泽东观看了这出戏的演出,他指出:要以武装斗争为主,并建议将该剧的剧名改为《沙家浜》。

不可否认,江青对这出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都给予过具体指导。她要求,调动一切艺术手段,加强新四军指挥员郭建光的英雄形象,突出武装斗争的主题。改编后的《沙家浜》有了两条线,主线是以郭建光为代表的武装斗争,辅线是以阿庆嫂为代表的秘密工作。在全剧的整个结构布局中,特别突出了武装斗争,而其中又以第五场"坚持"为全剧的核心。

这场戏讲述的是指导员郭建光等18名伤员被困在芦苇荡里十多天,没吃没喝,但革命斗志始终不减的故事。在戏的编排上,一方面要强调环境的艰苦、险恶,另一方面又要突显英雄人物开朗、乐观。改编者特别对郭建光在这场戏中的主唱做了增改。唱词在简单的"要鼓励战士察全局,观敌情,坚守待命,紧握手中枪"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毛主席党中央指引方向,鼓舞着我们奋战在水乡。要沉着冷静,坚持在芦荡,主动灵活,以弱胜强。河湖港汊好战场,大江南自有天然粮仓。漫道是密雾农云锁芦荡,遮不住红太阳万丈光芒。"等唱词。改编者在谈创作体会时说,这样改,郭建光所表现的革命乐观主义就有了更充实的内容,胸怀也显得更为开朗豪迈。

改编后的《沙家浜》上演以后,更加受到观众的欢迎。江青要拍摄样板戏影片展现她京剧革命的成果,自然会锁定这部戏。当时全国比较有实力的电影厂主要是上影、北影、八一和长影。由于20世纪30年代混迹上海滩演艺界的那点事,上影厂成了江青的忌讳。而北影、八一已经相继有样板戏影片问世,于是在1970年,江青经过对长影厂的考察,决定把下一部样板戏的拍摄基地挪到长春,而且一次就分配两部戏在这里拍摄,这就是《沙家浜》和《奇袭白虎团》。

拍摄样板戏影片,这是政治任务,长影厂自然不敢有所怠慢。他们选定曾经拍摄过《英雄儿女》的武兆堤做导演,舒笑言担任摄影,腾出厂区内最好的房子--小白楼,让《沙家浜》剧组居住,甚至还专门开了一所小卖部,以解决样板团成员的生活之需。

样板戏影片组建的剧组,成员比较奇特,一部分是演出单位--样板团,另一部分则是拍摄单位--摄制组。样板团是样板戏的缔造者,自然也是"首长"眼里的红人。而摄制组的成员大部分都是扫地出门的黑帮,只因拍摄的需要刚刚才被特批"解放"出来的。成员的组成不同,矛盾自然是免不了的。在拍摄前几部样板戏影片时,样板团和摄制组大相径庭的生活待遇就曾引起摄制组的不满,更令这些艺术家们无法容忍的是,艺术创作上一旦出现纷争,必定是让摄制组服从样板团,《沙家浜》的拍摄同样也没有躲过这一对矛盾。

还是第五场戏"坚持",在拍摄时由于导演和样板团的意见不统一,这场戏反复摄了多次。导演从逻辑出发,追求真实的效果,认为这时候的伤病员缺衣少食,人物的形象不能过于英俊,面带菜色才能体现出"苦"来。于是他要求在演员的脸上加一点灰色,并在拍摄时将光线调暗。样片洗出来引起样板团强烈不满,这不是往英雄人物脸上抹黑吗!在他们的坚持下,这场戏全部推倒重拍。观众后来在银幕上看到的是这样的画面:背景光线暗,表现天低云暗、无边无沿的芦苇荡,暗示着环境的险恶;人物光线亮,表现英雄人物的年轻英俊,不畏艰险的革命乐观主义。远景是乌云滚滚、天水一色的芦苇荡,前景是容光焕发,服装和臂章色彩异常鲜明的主人公,对比非常强烈。样板团认为,只有这样处理才能把18个新四军伤病员的形象衬托得像青松一样雄伟高大。

在如此沉重的压力下,摄制组的艺术家们是无法很顺畅地将自己的艺术思想贯穿到拍摄之中的,所以几乎所有的重场戏都经过了反复重拍的几个回合。加上长影厂又远离"首长",摄制组不能随时聆听上面的指示,只能一次次派人进京送样片。一直折腾到1971年8月,历经了种种波折,《沙家浜》总算封镜完成了。相比拍摄过程,审查过程还算比较顺利。一个月以后,彩色影片《沙家浜》作为第四部被搬上银幕的样板戏,在全国公映。(刘一凡,江沂)

难忘的老电影:《沙家浜》文/余潇雨

http://article.hongxiu.com/a/2009-8-12/3295843.shtml

老电影《沙家浜》由长春电影制片厂1971年拍摄,我最早看这部影片的时候应该是上世纪70年代中期,那时我还在乡下读小学。

《沙家浜》是部京剧戏曲片,讲述的故事是:抗日战争时期,沙家浜集镇住着以指导员郭建光为首的十八名新四军伤病员。反动武装"忠义救国军"的头子胡传魁、刁德一秉承日寇黑田意旨,来到沙家浜进行搜捕。郭建光率领伤员暂时隐蔽于芦荡。地下工作者、党支书阿庆嫂以开茶馆为掩护,在上级党的领导下,依靠群众,同敌人展开斗争。她利用胡传魁和刁德一之间的矛盾,与他们进行智斗,设法使伤病员安全转移。胡传魁和刁德一妄图通过拷问沙奶奶破坏沙家浜的党组织。阿庆嫂和沙奶奶互相掩护,从而了解了敌司令部的虚实。随后,与伤愈后的十八名战士组成的突击排一起,配合大部队的行动,再度解放沙家浜,活捉了日寇黑田和汉奸胡传魁、刁德一。

《沙家浜》流行的年代正是文革时期,那时很多电影放映故事前就要来那么一段毛主席语录,作为八个样板戏之一的《沙家浜》自然在放映故事以前,也要来那么一段"语录".但是,乡亲们对此早就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沙家浜》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正面人物是开茶馆的地下工作者阿庆嫂。阿庆嫂曾在日本兵追杀胡传魁时,救过他一命,将创业初期的胡传魁司令藏在水缸底下……但,"忠义救国军"的参谋长刁德一却老谋深算,对阿庆嫂一直保持高度警惕。但,按文革时期的思维模式,再狡猾的狐狸是斗不过猎人的,再刁钻的敌人是胜不过好人的。反面人物刁德一比阿庆嫂就差那么一点,魔高一尺,道就高一丈……阿庆嫂不仅打听到草包司令胡传魁的最高军事机密,还充当"线人"里应外合,把指导员郭建光为首的新四军突击排配合大部队把胡传魁司令领导的"忠义救国军"连窝端。

《沙家浜》,我小的时候觉得它还是蛮好看的,首先是湖光水色景色优美,再就是芦苇荡比山区的矮草丛更有意思。我们这些乡下孩子看完后就模仿《沙家浜》的人物角色笨拙地表演"打仗"游戏,乐此不疲。

《沙家浜》,有精彩的京剧唱段,以"智斗"最为流行。现在,很多京剧戏迷总喜欢"秀"一把这一段京剧唱段。但我更喜欢指导员郭建光给沙奶奶"提意见"的对唱的唱段,而且我小的时候,爱好音乐的教师父亲还教过我学会了那一唱段,感觉沙奶奶演唱的"一日三餐九碗饭,一觉睡到日西斜。"真是逍遥自在,充满消闲意趣。

老电影《沙家浜》流行的年代能供人们看的好电影的确少得可怜,所以很多电影就翻来覆去在农村的大禾场上放映,只要不下雨,总能吸引本村以及外村的忠实看客。我因为小时侯经常看《沙家浜》等样板戏,就初步知道了一点京剧方面的浅显知识。

现在想起小时侯看样板戏的日子,感觉那时的乡亲纯朴得有点呆气……但,不管怎么说,《沙家浜》那曲折的故事,优美的唱腔,清新的场景,给我童年美妙的艺术享受。

这里会是你的最爱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2/116651.html

更多阅读

戏曲电影片100部之034 《牛郎织女》黄梅戏 1963年 牛郎织女

戏曲电影片100部之034《牛郎织女》(黄梅戏)1963年转载 :老排长海燕电影制片厂、香港大鹏影业公司联合摄制编剧:陆洪非、金芝、岑范、完艺舟导演:岑范摄影:陈震祥特技摄影:周诗穆美工:张曦白演出:安徽省黄梅戏剧团主演严

声明:《戏曲电影片100部之042《沙家浜》京剧 1971年 沙家浜旅游攻略》为网友反派角色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