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重启“毛式整风”,为深化政改铺垫?
2013年07月09日
高敬文强调,没有迹象说明党内领导层中有任何人支持真正意义的改革,或多党制的改革。
慧眼中国环球论坛
中共最高领导班子在上台后的半年时间里,就迅速确立了权威,也改进了高层的人事分工与布局。然而,面对充满内在矛盾的中国,领导班子的政策选择却并不协调,甚至自相矛盾——总理李克强领导的国务院正加速推进市场化;党内高层又重拾“整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等毛时代的老方法、回头路。
在昨天论坛上,国大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的黄靖教授以上述概括,为“中国新权力版图”的讨论环节作点评,并引出问题:这一切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新领导层是想把中国带回毛时代,或是在为更深入的政改作铺垫?
最近三个月来,围绕中共新领导班子道路问题的新闻不断,一些党内动向也引起外界疑惑。5月初,有大学教授通过微博爆料称,上层要求高校教师避谈普世價值、新闻自由、公民社会、公民权利,党的历史错误、权贵资产阶级和司法独立这七个话题(俗称“七不讲”)。不久后,党媒又提出“党性如神性论”,掀起反对宪政的讨论。本月初,由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吹响号角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高调展开。
如何理解这些信号与观察中国政改的可能性,与会学者立场不一。
美国芝加哥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杨大利认为,中共正朝政改的“另一个反向”而去。
杨大利指出,“七不讲”就是相当有力的信号,说明一些政治局委员希望政治风往哪儿吹。因此,中国如果出现任何有意义的政改,那将是在法治的方面。他相信,中国将会改革,问题在于当局会在哪一方面改革,而在目前为止,当局所作的是强化管理与掌控力。
香港浸会大学政治及国际关系学系主任高敬文(ProfJean-PierreCabestan)则强调,没有迹象说明,党内领导层中有任何人支持真正意义的改革,或多党制的改革。
他认为,现领导层所谓的“政改”中的两大主题,就是维护社会稳定以及确保民众的突出不满能得到处理。为此,答案之一就是改进善治,而不会在本质上改变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党内也没有所谓更“挺政改”或者“保守”的派系。高敬文认为,即使是形象开明的现任副总理汪洋,并没有多少证据证明他会将政改大幅推进。党内各领导人的政见差别,只在于各人愿意给市场与社会多少空间,汪洋、李克强表现出他们愿意给注册的NGO(非政府组织)和市场更多空间,而习近平则采取更中立的立场。
高敬文分析说,杨大利举的“七不讲”例子,显示习近平要对社会活动者、人权律师、NGO对政府的施压空间设限,但他不能在哪一方面走得太远,既不能过于挺改革,也不能过于保守。
黄靖:习近平将深入政改
对政改前景乐观的黄靖则认为,习近平力推反腐运动,首要目的是重新巩固政权公信力,或强化政权;其次是保持对8200万党员的控制。
如果成功实现上述目的,习近平就有两个选择:一、回到毛时代,那是很坏的消息;二、进行更深入的改革。
他的直觉是,习近平整顿好队伍后,将深化改革,因为“戈尔巴乔夫的教训,就是他没有整顿好苏共就开始改革,所以苏共立即垮台了。”
黄靖又警告,如果习近平回到此前非制度化、在台底下进行的政治操作的时代,那党内宗派主义将卷土重来,其标志与后果,就是军队对政治的影响力将越来越大,这是否会发生,外界可以密切观察。
他不否认,习近平正以毛式方法强化个人权威,他现在提出的口号“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也包含了“毛式整风”的所有元素:“照镜”就是“批评与自我批评”;“洗洗澡”就是引群众加入“整风”,“治治病”就是清党。最终,“整风”运动要达到强化中共的统治合法性和意识形态连续性的效果,但黄靖强调,这不能说明习近平已在“毛式道路”上,中国的现实,也将迫使习近平作出正确的选择。
“中国早过了可以回头的点”,黄靖比喻说:“火车已开出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