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蟹,在动物分类学上属于梭子蟹科(Portunidae),因其个体巨大、成长速度快、肉味鲜美,历来被视为珍贵的海鲜食品,是许多国家人工养殖的海洋蟹类品种。
青蟹背甲橫椭圆形,两侧较尖。甲面平滑,前额有四个等大的齿科,前侧缘含眼窩外齿共有9同个大之齿,第四步足扁平特化成桨状的游泳足,适于游泳。英文称为:(mudcrab)泥蟹、或(mangrove crab)红树林蟹。
一、分布
青蟹是温暖海区沿岸生活的蟹类,广泛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地区,包括日本、琉球、中國、台湾、东南亚、印度、东非、南非、澳洲等地。多栖息于河口、內湾、红树林等盐度稍低的泥沼中。除越冬产卵在较深深海区外,基本上是栖息于河口、内湾的潮间带。凡是沿岸潮水畅通,潮差较大的泥滩,泥沙滩等处,特别是红树林地带,都有青蟹栖息。青蟹多夜间活动,白天穴居。
二、栖息环境
1、盐度
青蟹为广盐性的海产蟹类,能在盐度2.6-55的海水中生存。适宜盐度为0-33.2, 最适盐度为12.8-26.2%。在我国,如在上海地区(浦东),由于常年盐度在5.9-8之间,青蟹仍能很好的生长,发育,成熟和交配,但不能产卵,繁殖。但是目前已经在发展到完全淡水养殖,生长很好。但青蟹对突然的海水盐度的升高或下降等比较难以适应,一般盐度差别超过10以上会引起死亡。故在每年5-7月雨水过多时,人工养殖的青蟹死亡率较高。
2、温度
青蟹是广温性水生动物,生命温度极限为7°-37°。生长的适温为18°-32°。最适水温为18°-25°。此时青蟹活动能力强,食欲旺盛,摄食量大。
三、食性
青蟹是肉食性的,在自然环境里,以软体动物如缢蛏,泥蚶,牡蛎,青蛤、花蛤等,小虾蟹,藤壶等为主食,并兼食动物尸体和少量藻类,如江篱等,在饥饿时同类也互相残食,尤其在蜕壳时。
四、经济价值
雄蟹或未交配过的雌蟹均称为「菜蟳」或「肉蟹」,价格不高;交配多次的雄蟹为「骚公」,其腹面有「火烧纹」痕迹,由于外强中干、肉质松垮,食用价值很低;
未交配的雌蟹称之为「幼母」,即所谓的「处女蟳」,其肉厚实且甘甜细嫩;交配后的雌蟹称为「空母」,再经过一個月后,其卵巢成熟饱满,呈橘红色,即所谓的「紅蟳」或「膏蟹」,此时其经济价值最高,售价也最高。
腹部抱卵的雌蟹称为「摊花」,此时雌蟹精华尽出,食用价值甚低。
蟳仔离开水后仍能存活很久,因此多以活体在市场出售。
青蟹孔武有力,必須五花大绑以免其挣脱逃跑。
青蟹发育情况鉴别:
名称性腺发育期甲壳两侧上缘性腺形状腹脐上方愈合处中央园点备注
未受精蟹I性腺不明显看不到园点未交配(40-50天)
瘦蟹II-III有一道弧形卵巢线乳白色200克。30-40天可育成膏蟹
花蟹III-IV卵巢呈半月形橙黄色 瘦蟹肥育 15-20天发育而成
膏蟹(红蟳)V充满,无透明区红色由花蟹肥育15-20天而成
菜蟹(肉蟹)由成熟雄蟹和由未受精蟹而成
肥育:采用人工养殖的方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质饵料,在短时间内促使卵巢充分成熟(膏蟹),雄蟹增肉肥满(肉蟹,未受精的雌蟹育肥后也叫肉蟹)
软壳蟹的养殖
软壳蟹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在正常的生长季节之后,选择个体重在20-60克之间的青蟹,用于软壳蟹的培育。
分类
东南亚渔民对青蟹的习性进行深入的观察,分为两类,即:
A「邦哈溫」(banhawin)意即较少挖洞、行自由生活的螃蟹,指的是锯缘青蟹与特兰奎巴青蟹,他们体型型巨大,在螯足与泳足上有明显网状花纹,螯足腕节外侧面末半部具有两枚明显的棘刺。觅食方式多采取主动出击的方式,在涨潮时从泥洞里爬出,随着潮水游至浅水区域,以螯足捕食底栖无脊椎动物。
B「馬莫賽」(mamosain)指会挖掘深洞的青蟹,即榄绿青蟹与與拟穴青蟹,体型较小,无明显网状花纹,螯足腕节外侧面末半部缺乏两枚明显的棘刺。觅食方式可能为守株待兔型,即守在洞口,等待潮水帶來猎物。
一)锯缘青蟹 Scylla serrata,其螯足与泳足有明显的深绿色网状花纹,因此有「沙蟳、花脚蟳」的俗称。倾向于栖息在盐度稍高的大洋性水域,有时可在离岸50公里出捕获。额缘齿高,尖钝形。体型最大,甲宽可达28公分,重达 3 公斤!因此英文名為巨泥蟹(giant mud crab);东南亚、南亚地区称其为「斯里兰卡蟹」(Sri Lankacrab)。台湾鱼埕中也能发现见其踪迹,但由于食量大,不如拟穴青蟹受欢迎。拉丁学名“serrata”为“无齿”的意思,指其前侧缘与额缘为锯齿状。
(图为 我在某海鲜餐馆拍摄的“锯缘青蟹”)
二)拟穴青蟹 Scylla paramamosain ,英文名(green mudcrab)“绿泥蟹”。背甲淡青绿色,闽南俗称「粉蟳、白蟳」。额缘齿中高,三角形。甲宽达15公分,在四种青蟹之中青体型最小。由于性情最温和,对海水盐度变化适应力最强,是理想的养殖品种,所以有「正蟳」之称,是市场最常见的青蟹品种。拉丁学名“paramamosain”意指会挖掘深洞的螃蟹,因此称为「拟穴青蟹」。
三)榄绿青蟹 Scylla olivacea,螯足橙紅,因而俗称为「红脚蟳」,也有「番蟳」之称,英文名则为橙泥蟹(orange mudcrab)。额缘齿低,圆形。体型不大,甲宽可达 18厘米。攻击性强,密集养殖容易造成互相残杀,较不受欢迎。拉丁学名“olivacea”意为橄榄绿的意思。
四)紫螯青蟹 (特兰奎巴青蟹) Scylla tranquebarica,其螯足为明显的紫色,英文名为紫泥蟹(purple mud crab)。额缘齿中等,钝形。甲宽可达 20厘米,盛产于东南亚各岛屿沿岸,我国少见。
种名「tranquebarica」,模式标本产地位印度印度东南岸的特兰奎巴(Tranquebar =Trankebar)地区。
這4種青蟳的形態十分類似,因此其分化應屬於較晚近的年代,且種化的機制屬於異域性(allopatric)的地理隔離,而非競爭的結果,因為競爭性種化會造成明顯的形態差異,如達爾文雀。造成地理隔離的成因可能是幼體成長與存活的最佳鹽度不同,例如鹽度達34度以上的紅海,以鋸緣青蟳為主;南中國海的大陸沿岸多見擬穴青蟳,鹽度介於32 至 34 度;優勢種為特蘭奎巴青蟳與欖綠青蟳的東南亞島嶼沿岸,其環境鹽度多在 31 度以下。
食疗作用
红蟳在沿海群众的眼里,多半当作滋补珍品看待。根据民间的说法,吃紅蟳对于处在发育期的少年、产妇坐月子、神经衰弱、男人肾亏、中年秃发、老人眼濁、畏寒怕冷等症狀均有疗效,有孕者吃紅蟳则可使胎儿更强健。腹部抱卵的「摊花」雌蟹虽无食用價值,但据称可治婦、妇女女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