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坛点将录》之《“行者”刘宝瑞》连载十四 德云点将录之郭德纲

刘宝瑞(1915——1968年),早年师从崇寿峰学说相声,崇死后改拜在张寿臣门下,赐艺名“刘立棠”。是张寿臣众多门徒中最年长者(但按拜师顺序则排在常宝后)。先后在北京、天津、济南、南京、上海等地演出,还把相声艺术带到了香港。解放后参加了中央广播说唱团,录制了大量相声作品,有“单口大王”的美誉,1968年被迫害致死(关于刘的死因说法不一,有的说是服用大量安眠药自杀,有的说是胃穿孔而死,至今是一段疑案)。

刘宝瑞是相声界少有的全才,无论是单口、对口、群口、捧哏、逗哏、腻缝样样皆能,而且都有较高的水平。虽然这都是相声演员的基本功,但毕竟每个人的天赋条件不同,能做到样样皆精的还真不多。比如马三立和侯宝林都是相声大师,他们两个人逗哏的水平在相声界屈指可数,但其他方面和逗哏的水平就不可同日而语了。二位都不擅长说单口(马三立晚年所说的大部分都是“单口笑话”,至于单口相声,我只听过一段《打油诗》,虽然有他自己的特点,但终究不能和逗哏相比;侯宝林是否有单口的录音还是个疑问)、捧哏的水平也一般(马、侯都有捧哏的录音存世,我听过马三立给赵佩如捧的《相面》,侯宝林给郭启儒捧的《天文学》,给郭全宝捧的《捉放曹》、给常宝华捧的《昨天》、给张世芳捧的《黄金台》。两相比较,窃以为马三立捧哏比侯宝林要高明。因为按相声而言,捧哏的演员必须要做到“不碍事”,马三立捧哏虽然话不多,但都能严丝合缝,恰到好处,而侯宝林捧哏则有时“抢”,捧的不太到位,甚至有时候给人的感觉还是他在逗哏,只不过位置不同而已)。而刘宝瑞无论在哪个位置上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这还是很难得的。

刘宝瑞的天赋条件并不好,嗓音非常奇特,被人称为“阴阳嗓”,这本不利于他的艺术发展,但他能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使这种嗓子称为他的招牌。现在很多不熟悉相声的人都对刘宝瑞的声音非常感兴趣,很多演员也把模仿刘宝瑞的声音作为吸引观众的一个卖点,这就如同单田芳的“沙哑嗓”则火遍全国一样,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

刘宝瑞的相声吸收了很多南方滑稽戏的长处,做到“声容并茂”。刘宝瑞熟悉历史掌故,社会知识丰富。他擅长描绘社会环境、时代背景,以此来烘托人物、事件。在台上他强调语言、眼神、面部表情三结合,辅以手势,对每段台词的抑扬顿挫都精心设计过,通过长期舞台实践,能做到平整而不温,脆快而不过,形成了稳健潇洒、口风细腻的艺术风格。有一次寇庚儒先生模仿刘宝瑞先生的口风表演了一段相声常用的《定场诗》【西江月】“远瞧忽忽悠悠”,他先按普通的说法来了一遍,再按刘先生的路子表演,一下子就把观众吸引住了,可见刘先生的艺术魅力了(再说一句题外话,这段【西江月】是很多演员表演单口相声之前惯用的定场诗,但有很多演员说的都不太正确,【西江月】的句式是“六六七六”,有很多人随意损益。大家听听张寿臣说这段定场诗就知道规范的说法是什么样的了)。

我觉得要给刘宝瑞先生的相声打一个分数的话,单口可以打到90分,捧哏可以打到85分左右,逗哏可以打到70分(按刘先生而言,他的捧哏确实比逗哏水平高),他给侯宝林、郭全宝、马季等多位演员捧哏,都能根据逗哏演员的特点进行辅佐,绝没有千人一面的弊病,大家可以听听他给侯宝林捧的《讲帝号》、给郭全宝捧的《当行论》(这段的“底”演员在配合上小有纰漏,但仍然是一段精品中的精品)、给马季捧的《找堂会》(个人认为这是马季表演的最好的一段传统相声),就可以发现其中不同的特点了。

刘宝瑞跟他的师父张寿臣都以表演单口相声著称,薛宝琨教授曾经说过刘宝瑞跟张寿臣的区别,张寿臣擅长表演市井人情类的节目(比如《偷斧子》、《小淘气》等等),而刘宝瑞另辟蹊径,擅长表演那种历史传奇题材的节目(比如《珍珠翡翠白玉汤》、《连升三级》),即使是和师父共有的段子,他也在细节上有所丰富(比如《化蜡扦》中“分家”一段)。

最后再说说刘先生的不足,因为他的单口特别多,又有“单口大王”的美誉,所以咱们把单口相声单独拿出来说说。

刘宝瑞诚然是一代相声巨匠,但他的单口也小有不足。跟张寿臣相比还是有差距的,我总说刘先生已经达到了绚烂,而没有达到张先生那种平淡的境界。听张先生晚年的录音,就好像听一个老先生在你耳边侃侃而谈一样(大凡听名家晚年的节目都有这种亲近的感觉),而刘先生离这个标准还差一些;另外他有些单口有“虎头蛇尾”的弊病,结尾不甚理想,比如《知县见巡抚》、《书迷打砂锅》都有这个问题.

《笑坛点将录》之《“行者”刘宝瑞》(连载十四) 德云点将录之郭德纲

再说说刘先生的对口相声,我觉得不足之处主要有两点,一是虽然他是留下音响资料最多的相声演员(有人为刘先生没有留下录像资料而可惜,其实他虽然没有留下相声的录像,但1955年他在北京电影制片厂还参加了电影《游园惊梦》的拍摄,总算是留下了一点珍贵的影像),但他也表演过许多“应时应景”的短命的作品(其实曲艺当然是应该跟上形式了,比如马三立的《买猴》、侯宝林的《夜行记》、郭荣启的《当好营业员》都是那时的新节目,但都成为了永世的经典)所以关键,到现在有些都成为“废品”了(所以我总说刘先生的精品率高、废品率也高),当然这也在于节目质量的高下,罪不完全在演员身上。第二就是刘先生逗哏的有些节目过于“炫耀”他的“阴阳嗓”,让观众听了不是很舒服,比如《韩青天》就有这个问题。其实刘先生的嗓音远没有这么奇特。这只是我个人的观点。

最后咱们再说说模仿刘宝瑞嗓音的后学者,我个人认为作为模仿秀无可厚非,但像殷文硕、寇庚儒这样刘宝瑞的徒弟,在台上演员也刻意去模仿他的嗓音,就很不应该了(赵心敏学马三立就没有学他的嗓子,但听众一听就知道这是在学马三立,这才是正路)。王文林表演的《崇祯测字》就没有刻意去模仿他的嗓音,只是去学他的口风,观众听了也很舒服,可见未必非要“声容并茂”不可。

推荐曲目:

单口部分:

《连升三级》:我个人认为这是最能代表刘宝瑞特点的一段相声(曾被收入中学语文课本),一是内容的历史传奇性,二是刘先生这段的表演真可以说是“炉火纯青”,结构严谨,表演细腻生动。

《假行家》:这可以说是刘宝瑞的市井民俗类的代表作,结构非常严谨,矛盾冲突也很巧妙,笑料也足(单口相声的结构必须严谨,才能吸引观众)。

《化蜡扦》:这是刘宝瑞表演的篇幅较大的单口相声,作者是阎德山。这段的特点就是表演的非常平稳(我觉得说单口必须“坐的住”尺寸才行,对口相声却得“催着”尺寸演才好),尤其有许多“正剧”的部分,完全靠演员的表演去吸引观众,见功夫。

《学徒》:这个段子情节很生动,笑料也很充足,单口相声能演的这么火爆确实不容易。

《珍珠翡翠白玉汤》:这是刘宝瑞的代表作,集中体现出了刘宝瑞的艺术特色,典型的历史传奇类作品。

对口相声(包括群口):

《画扇面》:这是相声《琴棋书画》的一部分,虽然只是一个小段,但刘宝瑞表演的很能吸引人,是一段不错的对口相声。

《批聊斋》:刘宝瑞在中央广播说唱团跟郭全宝(于俊波的徒弟)合作的机会很多,互为捧逗。这是刘逗郭捧的一个节目,篇幅不长但表演的却很严谨,是他们合作的精品。

《做大褂》:这是刘宝瑞给郭全宝捧哏的一段节目,郭全宝逗的很平稳,刘宝瑞捧的也很恰当。这段的作者是天津的“相声怪才”刘奎珍,所以好的相声不在于篇幅长,而在于作品结构的严谨和配合的默契。

《卖马》:这是上世纪60年代中央广播说唱团挖掘整理上演的一个传统节目,来源于过去的“滑稽二黄”,侯宝林、刘宝瑞、高凤山表演,这段相声的价值就相当于马、赵、郭的《扒马褂》一样,刘宝瑞的话虽然不多,但却始终在情理之中。

《金刚腿》:这是刘宝瑞、郭全宝、马季表演的一个传统节目,也是这段相声的经典范本了。

注:“行者”含义有二,一个是说他的技艺全面,样样都行,另一个是刘宝瑞的“腿长”,过去很多地方(甚至到过香港),这也算是“行”者了(未完待续)。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2/116089.html

更多阅读

剧本 《独闯天涯》第十四期完结 独闯天涯txt全集下载

#独闯天涯剧本#『三无二不』全年龄武侠风网游剧《独闯天涯》第十四章风云峥嵘皆散尽 逍遥江湖任我行文案论剑华山巅敌友须臾间此番相携去自在岂羡仙≮战场≯惊风:(大呵)你到底是什么人!(此人并不动,惊风看到此人不动又甩了一把暗器过去

声明:《《笑坛点将录》之《“行者”刘宝瑞》连载十四 德云点将录之郭德纲》为网友做你的第一夫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