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花》教学实录 金色花教学实录余映潮

【教育感言】

1.由衷地热爱生活,虔敬地热爱语文,并努力把这份情感传达给学生。

2.不执迷于泳技的传授和操练,而执著于引领学生向往蔚蓝的大海。

3.教者的魅力应尽可能地藏于教材的身后,要尽现教材的育人风采。

4.语文教师当以“博”为“专”,让小小的课堂展现异彩纷呈的美。

玲玲是一个腼腆的女孩子,上课几乎不举手发言。即使偶尔被点名回答问题,声音也低得听不清。这在我所教的一群爱说敢讲的学生里,实在不多见。而据我观察,她还是挺想表达自己的,只是克服不了紧张、畏错的心理。怎么办呢?适逢教学七年级(上)第五单元时,年级要开展一次朗读比赛,于是,我有了主意。

“下星期年级要举行个人朗读比赛,我们班派谁去呢?”一上课,我就这么问大家。几乎是同时,十多个名字被喊了出来,其中还夹杂着“派我去”的声音。玲玲也抬起眼看了看我,眼睛亮亮的。我向大家摆摆手:“我推荐一个人,玲玲,大家看行不行?”又几乎是同时,七嘴八舌的否定响了起来。课代表——有着甜润音色的小馨甚至直接站了起来:“派她去,不等于让我们班输吗?那还不如弃权呢!”玲玲的脸涨得通红,头开始低向臂弯。我再次向大家摆摆手,微笑地看着大家,说:“同学们都担心玲玲朗读得不好,对吗?而我们班有那么多朗读高手,大家就不能帮帮她,让她也品尝到朗读的快乐吗?”我又转身看向玲玲:“玲玲,抬起头来,你愿意在大家的帮助下,代表我们班参加朗读比赛吗?”我看见玲玲咬着下嘴唇,很认真地点了点头。我充满期待地看着全班同学:“大家愿意帮助她吗?”毕竟是七年级的学生,我看见许多同学同样认真地点了点头,连小馨也似乎明白了我的用意,咧嘴笑了。

“那么,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帮助玲玲朗读泰戈尔的《金色花》吧。大家先轻声地朗读一遍,思考一下,这首散文诗若要朗读好,应注意哪些事项?”

教室里响起一片轻轻的朗读声,玲玲也举着课本用心地读着。读完,有的同学在书上画着,有的同学在写着什么。大约两分钟,我再次问大家朗读这首诗要注意些什么。

“要读出感情。”“要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字音不能读错。”“要读得流畅、通顺。”

“如果玲玲朗读,声音一定要大一点。”……

“总结大家的想法,主要是注意读准字音,读美语气、语调都读出感情吧?”我问。

大家纷纷点头。

“那么,有哪些字音容易读错,需要我们给玲玲提个醒呢?请把你挑出的字词抄在黑板上,并注上音,可以吗?”我鼓励地向大家微笑。

于是,许多同学先后走向黑板,有同学发现自己挑选的词语已被别人写了,就中途返回了座位。大约一分钟,黑板上就出现了下面的词语:

匿(nì)笑 沐浴(yù) 祷(dǎo)告 嗅(xiù)到 罗摩衍(yǎn)那

膝(xī)上

“玲玲,你能把黑板上的词语读一遍吗?”我走到玲玲身边问她。

玲玲站了起来,看着黑板,念了起来,满脸羞涩,声音不太高,但每个词都念对了。

同学们脸上显出了不满,分明听到有人“嗤”了一声。

“玲玲,你真棒,你全念对了。可你自己满意吗?”我看着玲玲的眼睛问。

“不满意,我声音太低了。”玲玲红着脸说。

“那么,你大声念,咱们班同学都跟着你念,就像老师带大家读生词一样,好吗?”我又转身向着大家:“玲玲能很大声地念,大家也大声地跟着她念,咱们试试,好不好?”

“好!”大家齐声赞同,声音很大。

接着,“匿笑!”“匿——笑!”“沐浴!”“沐——浴!”……教室里仿佛响起了一曲合唱,领唱很卖力,合唱也很认真。玲玲亮开了嗓门,同学们都惊异地发现,玲玲的音色还是蛮不错的。玲玲自己呢,也兴奋极了,脸上的晕红不再是害羞的颜色了。

“同学们合作得真好,老师为大家鼓掌!那么读准字音的要求,无论是玲玲,还是咱们班的任何一名同学,都能完成了,对吗?”我边轻轻地拍了拍巴掌,边对同学们说。

同学们点头。

“接下来就是把语气、语调读得优美一些了。大家有什么好主意,能提供给玲玲吗?”

“让她先读一遍,我们听听,再给她纠正,不就行了?”小馨提议。

“玲玲,你的意见呢?”我问道。

有了刚才的成功,玲玲好像胆子大了些。声音蛮大的,也一口气把课文读下来了。可是总免不了紧张,语调平平的,有些地方还有点不顺。

可能同样是因为刚才玲玲领读的成功,也可能是这回听到玲玲大声朗读,知道玲玲是很认真地对待这件事,没人再责怪她,都在边听边画下她朗读中的不足。

“玲玲,读第1段:‘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要读出小孩调皮的语气,你读‘笑嘻嘻’的时候,与读其他语句的语气一样,这不好。读这三个字,声音是应该含笑的。”说着,这位发言的同学示范了一下“笑嘻嘻”的读法。

“读‘妈妈,你会认识我吗’时,语气里要有一种炫耀的意味,因为孩子变成金色花,躲起来,既不想让妈妈发现,又想让妈妈知道自己有多神奇,所以,语气是炫耀的。”又一位同学主动提出建议。

“接下来的第2段中妈妈的问话‘孩子,你在哪里呀’,要读出焦急的口吻,要能模仿妈妈的口气。但读到‘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时要读出孩子淘气的有点恶作剧的感觉。”

“那么,读这一部分,应当用怎样的语调呢?”我插问了一句。

“应该开始是平调,读到‘摇摆、跳舞’时,语调要高一些。语速不能太慢。”有同学回答。

“妈妈的问话读升调。”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这句读降调,要读得慢一点。”

“不对,这句还是应该用升调,读快一些,才像小孩儿的味道。”

“我觉得这句应该读得深情一些,表现孩子对妈妈的感情。还是舒缓一些好。”

意见相左,有两位同学当场争执起来。

“别吵,你们各自用自己认为合理的语调读一遍,看看谁读得符合这首诗的特色?”我调解着。

两位同学分别读了一遍,大家似乎更赞同应当读得深情一些的同学的意见。

“行,就按大家的意见办。玲玲,你把这部分读一遍,记住大家的意见,让同学们再听听。”我对玲玲说。

玲玲顺从地读了一遍,按照同学们的意见改进了自己的朗读。

“接下来的六段写了三件事情,分别是‘我为妈妈散发花香’、‘我为妈妈遮挡日光’和‘我变回孩子回到妈妈身边’。这三个部分应该怎么读呢?小馨,你说说散发花香这一处,好不好?”我没忘了请小馨这位高手出马。发现自己在老师心目中颇有地位,小馨也乐得献策。

“读妈妈沐浴后,穿过林阴,来到庭院的内容要舒缓、轻柔,表现妈妈的形态和举止都很美。但读到‘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时,要突出‘我’这个字,表现出孩子在为妈妈做点事,又想又不想让妈妈知道的心情。”小馨笑眯眯地说。

“你范读一遍,好吗?”我顺势提了个要求。

小馨把这段读了一遍,果然读得很动听。

“大家陪玲玲一起练练,好不好?”我再提议。

全班同学都像小馨那样动情地读了这一段,包括玲玲。

“那么为妈妈遮挡日光这段怎么读呢?玲玲,你也谈谈自己的想法,好不好?”我说。

经过前面大约10分钟的考验,玲玲已经不紧张了,脸色很平静,红晕也消失了。

“我觉得读这部分‘当你吃过中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前面的语气和语调和小馨说的差不多,后面要突出‘小小’和‘正’这两个词,和前面小馨说的一样,他想为妈妈做事,又想又不想让妈妈知道。而读‘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么”时,又有那种炫耀的语气了。”玲玲说得头头是道了。

“那么,玲玲,你直接把这部分读一遍,试试看,好吗?”我含笑地问她。

“好!”玲玲读了一遍,大体是成功的。

“同学们,最后一个细节,也是全诗最有情趣的部分,我们先集体读一遍,再分析应该怎么读,好不好?注意,读到对话处,男生读孩子,女生读妈妈。”我才说完,全班同学都乐了,许多女生骄傲地看着同桌的男生,很有意思。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同学们齐声读着,多数同学尚未变声的童音很好听。其中妈妈的嗔怪、孩子的调皮味道自然地表现了出来。

我又请了一位同学谈谈这段中词语重音的处理,他准确地说出了“突然”、“再”、“又”、“求”、“哪里”、“坏”、“不”等词的处理意见后,我知道,大家都已基本掌握了这首诗的朗读要领了。这时,我转向玲玲:

“玲玲,把全诗朗读一遍,行吗?就像正式参加比赛一样。大家参谋参谋,看她能不能去参赛了。”

玲玲再次很认真地读了一遍。其实,她读得进步很大,但似乎缺少点什么。她读完后,大家都沉默着。

“咱们说说吧,她现在可以去参赛了吗?”我问大家。

“好像她读得感情不太对,显得有些做作。”有同学提出了想法。

“好啊,这个意见好。那有什么办法让玲玲读得自然又动情呢?大家读这首散文诗,没发现什么问题吗?”我赞许地对那个提意见的同学说,同时,又提出了我的新要求。

“孩子为什么要变成金色花?”

“他为什么要躲起来,惹妈妈着急呢?”

“妈妈开始还问‘你在哪里呀?’挺着急的。后来没找到孩子,自己居然去沐浴、读书,查看牛棚,一点也不着急似的,这是为什么?”

“妈妈在小庭院里做祷告,是不是为孩子的安全祈祷呢?”

……

一下子,若干问题一起堆到我面前,我发现,大多数同学在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诗的内涵,用自己熟悉的母子感情感受作者的情感。这其实是一种读者与作者沟通的很有价值的阅读方式,我决定就用这一方式引导同学深入理解课文。

“同学们在家有没有跟妈妈撒娇、嬉闹的故事?”我问。

“有时有。”“小时候有。”“我妈可严肃了,她最关心的就是我的成绩。跟她耍闹,她就会让我一边呆着去,看书去。”……

“那么,大家不喜欢自己的妈妈了?”我又问。

“也不是,妈妈都是为我们好。就是希望妈妈能像课文中的妈妈这样,就好了。”

有人这么回答。

“那么,课文中的这对母子有什么特点呢?”我再问。

“他们互相很了解。妈妈知道自己的孩子特别顽皮,孩子更是知道妈妈什么时候要做什么事。”

“他们彼此关心。妈妈虽然没去找孩子,但她知道孩子不会走远,正和自己开玩笑呢。因为,这样的事情肯定不止一次发生过。孩子也很了解妈妈的心思,悄悄为妈妈开放花朵、散发花香、遮挡刺眼的阳光。”“泰戈尔小时候非常调皮,他妈妈并不真怪他。妈妈在忙碌,孩子悄悄地陪伴在妈妈身旁。母子之间心心相印,感情很深。”

……

从大家的发言中,我听出点问题,就赶紧问:“诗中的孩子是作者吗?他变成过金色花吗?妈妈是泰戈尔的母亲吗?”

“不一定是,散文诗是文学创作,内容多半是虚构的。”“肯定不是,开头两个字‘假如’就说明这首诗的内容是想象的。因为想象,作者可以将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充分表现出来。”

发现大家对诗意有了较深的理解,我觉得需要让同学了解一下泰戈尔:“同学们,请看文中的插图,这是徐悲鸿先生画的泰戈尔先生像,谈谈他的画像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他是个慈祥的老人。”“睿智的老人。”“大文豪的样子。”……

“是的,泰戈尔先生是一名卓有成就的艺术家,他一生创作了许多宝贵的文艺作品。1913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位获这个大奖的东方人。大家称他‘东方圣人’。但是他的母亲在他年幼时就去世了。他40岁之前,就相继失去了他最亲近的嫂子、贤惠的妻子和一对儿女。可他仍然热情地唱着爱的颂歌,想通过歌声,把爱的光辉撒遍世界的每个角落。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理想中的母子之爱:甜蜜、神奇,甚至带有宗教色彩。”

“有人说,诗人是世界的孩子。你能了解他诗中的童真吗?你也希望自己默默为妈妈做点什么吗?你能体会到作者的‘爱’的情怀吗?把这种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全班齐读,很是欢快、活泼。

“玲玲,知道了吗?要用文中孩子对母亲的感情来读,要用你对自己妈妈的感情来读,相信自己一定可以读好的。”

最后,玲玲动情地读了一遍,读得很美,把大家都吸引了。之后,大家给予热烈的掌声。玲玲简直兴奋极了,因为她真的可以代表班级去参加比赛了。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我替大家谢谢玲玲的努力,也替玲玲谢谢大家。希望大家彼此关爱,互相帮助,不让一个同学落于人后。”

后来,因为种种原因,第五单元的朗读比赛没办成,玲玲参加了七年级(下)的“黄河,母亲河”的团体朗诵比赛,虽然只拿了二等奖,但她上课肯发言了,声音响了,连性格仿佛都有所改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2/116077.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八下23课《马说》课堂实录余映潮 余映潮故乡课堂实录

原文地址:八下23课《马说》课堂实录(余映潮)作者:平原寻梦客八下23课《马说》课堂实录 (余映潮)来源:初中语文别出心裁读课文。师:这节课学习《马说》。《马说》的学习要求是四个字:(大屏幕显示)“诵读,积累”。我想先请同学们把课文读给我听一

《信客》教学实录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录

《信客》教学实录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共享一段《感动中国》的颁奖词:他朴实得像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20年的跋涉飞雪传心,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

《金色花》教学实录 金色花教学实录余映潮

【教育感言】1.由衷地热爱生活,虔敬地热爱语文,并努力把这份情感传达给学生。2.不执迷于泳技的传授和操练,而执著于引领学生向往蔚蓝的大海。3.教者的魅力应尽可能地藏于教材的身后,要尽现教材的育人风采。4.语文教师当以“博”为“专”

余映潮《安塞腰鼓》课堂实录 心声课堂实录余映潮

一、导入新课师:2004年《星光大道》的年度总冠军阿宝,同学们还有印象吗?生:有。师:他那富有穿透力的高音、他那具有民族特色的装扮,确实令人耳目一新。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刘成章先生走进黄土高原,来感受另一种非常独特的、大型的民间

声明:《《金色花》教学实录 金色花教学实录余映潮》为网友万人中央你是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