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地震故事 聊斋志异故事

桂林市平乐地震局收集整理 上传时间:2008年3月18日

据历史记载,公元1668年7月25日,山东南部发生8.5级大地震。震中在郯城、临沂、营县一带。影响所及达410多个县,但伤亡人数不多。对于这次大地震,清朝时的蒲松龄在《聊斋志异》卷二《地震》一文中作了生动形象的描述。

“康熙7年6月17日戌刻,地大震。余适客稷下,方与表兄李篤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文章一开始就简明、扼要、准确地写明了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及最初的感觉。且表明是亲身经历,并非道听途说。根据推算,蒲松龄说的康熙年月日与公元纪年是一致的。“戌刻”,即晚7时至9时,夏日傍晚,正是纳凉休闲的好时光。也有人入室就寝的,但不会这么早就进入梦乡。“稷下”,即齐国都城临淄稷门附近地区,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薄松龄家乡的东部不远处。位于震中北偏西,离震中150公里左右,所以有声“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之说,十分正确。地震发生时,会伴有如雷的响声。又因为声波的传播速度大于地震波的传递速度,所以总是先听到声音,后感到震动。

“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橡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逾一时许,始稍定。”根据以上的描述,我们可得知,地震当时,先有“声如雷”。再是“几案摆簸,酒杯倾覆”,这是预震,震动还不是很强烈,但已经让人们感觉到是地震了,于是“各疾趋出”,及时逃到室外。而后才是“墙倾屋塌”的强烈的主震,但这时,人员的伤亡就不会是很严重的了。再接着是“逾一时许,始稍定。”没有太多的余震。所以,总的来说是震虽烈,灾不重———当然,这是离震中有150公里之遥地方的受灾情况。
聊斋地震故事 聊斋志异故事

“亲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这描写的是灾难过后的情形,非常生动。及时逃生,躲过一劫的人们在街头互相讲述刚才惊险的一幕,庆贺不幸之中的大幸。虽是因为极度的惊慌导致了行为的反常,忘情裸聚,但终究是只有惊慌失措之状,而无人员伤亡的凄惨之情。蒲松龄的最后结论是:“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如果什么地方发生了地震,大家关注的是具体灾情,如房屋等建筑物遭破坏的程度,尤其是人员伤亡的多少等情况。但如今媒体报道地震消息,往往是程式化的写什么时候在什么地区发生了里氏几点几级,其实,对于绝大多数的读者来说,什么是里氏震级,不同的震级其震动强度有多大等问题是知道得不多、甚至很少的。只写多大震级的地震报道,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相比之下,蒲松龄的《地震》,写得既严密明了,又生动形象,是一篇 文学性很强的科普小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2/115616.html

更多阅读

《聊斋志异》中的科学——《夜叉国》 聊斋夜叉国

这是一篇我在其他地方登载的文章。今天改写一点贴出来给大家看看玩。文中蓝色斜体字均为聊斋原文。《聊斋志异》第三卷中有一篇《夜叉国》,讲到一位徐姓的商人,乘船漂洋过海做生意,不幸遇到暴风雨,同行的人皆被风浪从船上击落,他一个人乘

《聊斋志异》十大情事之《小翠》导读 新聊斋志异之小翠高清

《聊斋志异》十大情事之《小翠》导读狐精小翠的母亲早年受过王御史的救命之恩,为抱恩,主动把小翠嫁给王御史的傻儿子元丰为妻。小翠一点也不嫌弃元丰,和元丰整日嬉笑打玩,常常惹得王御史和夫人不高兴。小翠还假冒丞相和皇帝作弄王御史

《聊斋志异》蒲松龄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自 序披萝带荔,三闾氏感而为骚;牛鬼蛇神,长爪郎吟而成癖。自鸣天籁,不择好音,有由然矣。松落落秋萤之火,魑魅争光;逐逐野马之尘,魍魉见笑。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篇。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邮筒相寄,因而

聊斋志异1 聊斋志异4

【清】蒲松龄 撰【清】王士祯 评●书目提要(龙的传人整理)聊斋志异十六卷拾遗一卷附录一卷清蒲松龄撰。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聊斋其斋名也。淄川人。幼有轶才,学识渊颖而简潜落穆,超然远俗。虽名宿宗工乐交顷赏,然数奇。终身不遇,以

声明:《聊斋地震故事 聊斋志异故事》为网友开忈就女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