岿美山有个美丽的传说
岿美山位于定南县境西南,距离县城30多公里,是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钨砂丰富,历史悠久的江南小镇,素来被世人誉为钨都王国而名扬四海。
一、美丽传说广流传
从县城开车至老城镇,沿着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40多分钟便可到达岿美山圩镇。说起岿美山的来历时,当地人都会告诉客人岿美山那个美丽的传说。岿美山是九连山脉主脊,山高陡峭、林木茂盛、云蒸雾绕、碧峰叠翠、景色秀丽。相传很早的时候,岿美山是一座荒山,荒山两侧地方的老表为了争夺地盘和资源经常发生争执及械斗。有一天,一个仙人下凡,路过此地,为解决两地老表地界,就放了一只仙龟在山地上爬行,然后以龟尾为线,作为两地山民的地界。所以,岿美山最早叫做龟尾山。后来,有一群仙女也因爱慕龟尾山的美丽景致,也常常到此游玩,因仙女的到来龟尾山变得更加诱人多姿,人们又把龟尾山叫做归美山。巍巍耸立的岿美山,因女娲采五色石补天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据晋·邓德明的《南康记》记载,“归美山山石红丹,赫若彩绘,峨峨秀上,切霄邻景,名曰女娲石。大风雨后,天澄气静,闻弦管声”。由此可见女娲用以补天的五色石——“女娲石”即产于(归美山)岿美山,岿美山也因女娲石和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更加得名。据说在清末民初,有广东人在岿美山捡到橙黄和乌黑发亮的等五种石头带回广东,后传到外国洋人手里,大家才知道这是价值高的黄金及用途广的钨砂、萤石、铁矿、青石等矿产品。美国等洋人在那时便开始对这些矿产趁机掠夺,国人为保护矿产资源与美国等外国洋人进行了斗智斗勇的较量,直到把外国人赶出去。为纪念那段历史,人们便把归美山叫做岿美山直至今天。
二 、钨都历史书辉煌
岿美山除有个美丽的传说外,还有钨都王国之美誉。来到岿美山首先让人感受最深的便是那些带欧洲风情的俄式建筑。据《定南县志》记载,民国八年至1949年8月21日解放军接管岿美山矿区止,岿美山矿一直属无序开采。为加强钨矿的管理,在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岿美山钨矿被列为国家156项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是苏联援建的全国原三大钨矿之一。该项目除援建钨矿生产技术外,还援建了到现在仍保存完好有异域风情的岿美山钨矿老办公大楼、工人村、工人文化宫、职工医院、子弟中学这些前苏联专家设计建造的等俄式老建筑,这些红砖红瓦红墙的俄式建筑是初到岿美山给人的最深印象,具有很大的纪念和教育意义。
沿着山脚往1000多米高的主峰登高崠一路走去,环顾四周,仍可看见当年苏联援建的龙口和坑洞。走到洞口,一股股冷风吹来,直让人打哆嗦。我们来到山腰的一个钨矿生产区,拾起一块黑亮的钨砂与矿工们聊起钨矿的历史与发展,让人情不自禁地又回到了那段峥嵘难忘的岁月。据《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江西南部钨矿地质志》、《钨都百年巡礼》、《钨都赣州百年历史大事记》等有关资料记述:1907年德国传教士在大余县发现西华山钨矿,1914年开始,人们又相继在崇义县中梢、全南县大吉山、定南县岿美山发现大型钨矿,从此揭开了中国钨矿开采的历史。1931年,时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银行行长的毛泽民,兼任“中华钨砂公司”总经理,奉苏维埃共和国之命在岿美山等赣南钨矿采钨砂近8000吨,创造了620万元的财富,换回了大量的药品、食盐和武器,为粉碎敌人对苏区的围剿和经济封锁起到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成立了定南岿美山等赣南九大国有统配矿山、16个地方国营矿山和20多个集体坑口,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主要的钨原料产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正是岿美山等钨砂的出口,为国家换回了价值七十五亿人民币的粮食和物资,为整个国家度过最后一段最艰难的岁月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1957年10月,时任江西省委书记杨尚奎视察岿美山钨矿,对岿美山钨矿作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的肯定与表扬。如今,岿美山和赣南各地的钨矿保有储量占全国第二、全省第一,约占全国的39%、世界的26%;钨矿产量约占全国45%,其中高品质黑钨矿保有储量占全国的70%、世界的60%,故赣州享有世界钨都的美誉。回首历史,岿美山钨矿走过不平凡的岁月后,正走向品牌化、集团化、产业化,它成了赣南钨业一道独特的风景。
三、旅游胜景写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