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诗的演变及文学价值 中国古代文学之风演变

作者: 惜泉  发表时间 2007-05-07 19:57:56 人气:811

编辑按:

乐府,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所代表的现实主义精神,上承《诗经》,下至明清,绵延两千余年;它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记载了两千年来发自人民最质朴的声音,体现了中国文学的风骚传统,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功绩不可磨灭。作为音乐官署的乐府,创始于汉武帝,废置于汉哀帝。其实,乐府机关早在汉武帝以前就有了,而汉初乐府原来制定的乐章形式呆板,字句古奥,内容艰深,无从配合新乐调,自然就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这种合过乐的曲辞,两汉人称为“歌诗”,六朝人才把它叫做“乐府”,为的是同那些没有合过乐的“徒诗”区分开来。《文选》、《文心雕龙》、《玉台新咏》都把“歌诗”标为“乐府”,这样,“乐府”就成为一种诗体的名称,与诗经、楚辞、汉赋同为一种文学体裁了。到了唐代,乐府又有了新的涵义。唐代诗人丢开音乐而从内容实质着眼,把那种继承和发扬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的诗歌,也称为乐府。所以唐代曾掀起轰轰烈烈的“新乐府运动”。但除宋元时的“乐府”重音乐外,汉以后的乐府主要是从内容上的现实主义精神来命名的,有的虽用乐府古题,但也只取材其题材和意境,于音乐并没多大关系了。从内容上看,两汉乐府上承《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下启魏晋文人拟作乐府诗之源,在乐府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难怪它与北朝的《木兰诗》一起被称为“乐府双璧”。南北朝文人也写了很多拟乐府的诗,但南北朝的乐府民歌更引人注目。隋代乐府多为文人拟作,有反映战争徭役的;反映思妇怀念之情的;有反对战争的;在这时,乐府接近于它的原始意,即合乐而歌的歌辞。

乐府,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所代表的现实主义精神,上承《诗经》,下至明清,绵延两千余年;它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记载了两千年来发自人民最质朴的声音,体现了中国文学的风骚传统,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功绩不可磨灭。

一 、“乐府”内涵的演变

乐府,最初的含义是采诗制乐的官署。作为音乐官署的乐府,创始于汉武帝,废置于汉哀帝。其实,乐府机关早在汉武帝以前就有了。一九七七年在秦始皇陵附近出土的秦代编钟,镌有秦篆“乐府”二字,表明秦代已有乐府。据《史记•乐书》和《汉书•礼乐志》记载,汉初也有乐府制乐的活动。但是,把“采诗制乐”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则是从汉武帝设立乐府开始的。

乐府诗的演变及文学价值 中国古代文学之风演变
《汉书•礼乐志》说:

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

班固《两都赋序》也说:

大汉初定,日不暇给。至武宣之世,乃崇礼官,考文章。内设金马石渠之署,外兴乐府协律之事,以兴废继绝,润色鸿业。

上述材料说明了设立乐府的原因及乐府的职责。汉代经过汉初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经济发展,疆域扩大,邻族的音乐也有机会传到中国来了。这就引起帝王和贵族们欣赏“新声”的兴趣,而汉初乐府原来制定的乐章形式呆板,字句古奥,内容艰深,无从配合新乐调,自然就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为了配合新声的曲辞,就广泛搜集民间丰富多彩的歌谣,包括曲调和歌辞,配合中外,创造新声,以供宫廷娱乐。这是乐府采诗的主要原因。其次,汉武帝采用儒术来巩固统治,“制礼作乐”便成为歌颂太平的一项措施,统治者也可以从反映社会现实的民歌中来“观风俗,知薄厚”,了解一点社会情况,这是乐府采诗的又一原因。

乐府的具体任务是制定乐谱,训练乐工和搜集歌辞,并以此“观风俗,知薄厚”。歌辞除了司马相如等御用文人制作的歌功颂德之作外,还在全国范围内广泛采集民间歌谣。这些民谣都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作品,有着真实感人的生活和丰富的思想内容,正是由于乐府的采诗活动,当时的不少民歌才得以写定并流传下来,从而推动了其后诗歌创作的发展,这在文学史上有着积极的意义。

当时的乐府机关规模庞大,西汉末年,人员曾多达八百余人,其中有专唱各地民歌的“讴员”。专奏各地土乐的“鼓员”。至汉哀帝时,由于他不喜欢俗乐,所以下令把八百多人裁去四百多人,只留下一部分人掌管郊庙宴会的雅乐。但这并不能阻止民歌的流传,现有的汉乐府民歌大部分是哀帝以后东汉的作品。

上面所讲的乐府,是作为音乐官署的乐府,它由官署的名称演变为一种诗体的名称,是东晋以后的事。

乐府制乐要有曲辞来配合乐谱,曲辞即是诗。这种合过乐的曲辞,两汉人称为“歌诗”,六朝人才把它叫做“乐府”,为的是同那些没有合过乐的“徒诗”区分开来。《文选》、《文心雕龙》、《玉台新咏》都把“歌诗”标为“乐府”,这样,“乐府”就成为一种诗体的名称,与诗经、楚辞、汉赋同为一种文学体裁了。到了唐代,乐府又有了新的涵义。唐代诗人丢开音乐而从内容实质着眼,把那种继承和发扬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的诗歌,也称为乐府。所以唐代曾掀起轰轰烈烈的“新乐府运动”。宋元以后,又有人单从音乐着眼,把曾经合过乐的“词”、“散曲”、“剧曲”,也称为乐府,如《东坡乐府》、《太平乐府》等。此外,从魏晋以来袭用乐府旧题或模仿乐府体裁的作品,不管入乐与否,也不管其有无现实性,也都称为乐府。而《乐府诗鉴赏辞典》中认为乐府主要有三类:一是根据乐府旧曲谱,重新创作新词入乐的诗歌。二是袭用乐府旧题,继承乐府精神,重新写的不入乐之诗。三是不袭用旧题而另立新题,,并另起新意之诗,或称新乐府,即一切歌行体诗歌都可以包括在内。

尽管唐宋以后人们把乐府的涵义扩大了,但是象“新乐府”、“词”、“曲”等自有名称,在概念上已可以和古乐府区别开来。由于古乐府的主要来源是民歌,并且有较高文学价值的部分也是民歌,所以我们现在所说“乐府”的特点,通常指两汉乐府民歌,也指少量受民歌影响,带有民歌风格的文人作品,还推指汉魏晋南北朝的乐府民歌。

保存乐府诗最完备的是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此书收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包括乐曲原辞和后人仿作,兼及先秦至唐末歌谣。编者主要从音乐角度把作品分为十二类:一、郊庙歌辞,二、燕射歌辞,三、鼓吹曲辞,四、横吹曲辞,五、舞曲歌辞,六、相和歌辞,七、清商曲辞,八、杂曲歌辞,九、琴曲歌辞,十、近代曲辞,十一、杂歌谣辞,十二、新乐府辞。但除宋元时的“乐府”重音乐外,汉以后的乐府主要是从内容上的现实主义精神来命名的,有的虽用乐府古题,但也只取材其题材和意境,于音乐并没多大关系了。

二、汉乐府诗的文学价值

乐府能流传千年,且历代都有大量作品冠以乐府之名,是因为乐府诗所蕴藏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一直为中国文人所看重,它“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创作宗旨深刻揭示社会现实生活,创作出的作品具有不朽的生命力。从内容上看,两汉乐府上承《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下启魏晋文人拟作乐府诗之源,在乐府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来自人民,能真挚地唱出人民群众的心声,真实、广泛地体现当时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感情和愿望。由于来自民间,是人民群众的创作,更具有新鲜活泼、丰富多彩的风格。

《诗经》中的“国风”系列,一般以抒情为主,抒愤恨之情,思念之情,昂扬之情。与之相比,尽管同来自民间,汉乐府则以叙事为主,是我国叙事文学的先河。汉乐府的叙事富有故事性、戏剧性,往往通过人物的对话和行动,让人物自身出场来展示故事。汉乐府民歌虽一般篇幅短小,但仍能选择生活矛盾中的一个侧面来集中描述,突出主题,使人物形象生动活泼,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叙事题材也多种多样,涉及到爱情婚姻、战争徭役、孤儿病妇、感时伤世等。如反映阶级压迫下人民的痛苦与反抗的《东门行》:

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怅欲悲。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他 家单愿富贵,贱妾与君共哺糜。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今非!”“咄!行!吾去为 迟,白发时下难久居。”

整诗不到百字,却用通俗有力的口语,写出人物的行动与对白,突出了主人公不甘压迫,铤而走险的反抗精神。主人公家中的贫困情形,主人公的悲愤与决绝,妻子的哀劝与苦留,场面惊心动魄,情节发展历历在目。

又如反映劳动妇女坚贞、机智、蔑视权贵的《陌上桑》,从环境气氛的渲染,用具服饰的刻画,旁观者的侧面烘托,显示出女主人公的美丽形象。正面描写对话:“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义正辞严,斥责使君的无耻,下面一大段表白,用夸耀自己的丈夫给使君以无情的鞭挞,既歌颂了劳动妇女的劳动与智慧,也揭露了统治者的荒淫无耻。

提到汉乐府,大概谁也不能不提长篇叙事诗杰作《焦仲卿妻》(又名《孔雀东南飞》)。

它是我国最早最伟大的长篇叙事诗。诗作通篇是五言句式,共三百五十三句,一千七百六十五个字,通过焦仲卿和刘兰芝的婚姻悲剧,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的罪恶。歌颂了仲卿和兰芝对爱情的忠贞,歌颂了他们为争取婚姻自由而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文章语言优美,故事性强,结构严谨,脉络清晰。在剪裁上匠心独运,繁简得当。特别富有创造性的是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全诗共用了三十次对话,这些对话既形象又个性化,符合人物各自的身份和性格特征,对刻画人物形象起了极好的作用。总之,这篇光辉杰作,无论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达到了高度的完美,它是汉乐府诗发展的高峰,是古典诗歌中的瑰宝。难怪它与北朝的《木兰诗》一起被称为“乐府双璧”。

此外,象《战城南》、《十五从军征》、《平陵东》、《孤儿行》、《妇病行》、《江南可采莲》、《上山采蘼芜》、《怨歌行》、《有所思》、《上邪》等,或反映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或反映阶级压迫剥削和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或反映婚姻爱情和妇女被遗弃、践踏的不幸遭遇,都源于生活,并取得相当高的艺术成就。

汉乐府从内容上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贵族特制的乐府,包括郊庙歌、燕射歌、舞曲;二是从民间采来的乐府,包括相和歌、清商曲和杂曲;三是从外国输入的乐府,包括鼓吹曲、横吹曲。这三种类型中,相和歌辞和杂曲歌辞大部分是民歌,鼓吹曲辞中有一部分是民歌,这些民歌都是汉乐府的精华。

汉乐府形式上多用三言、四言、五言、杂言,语言“质而不俚,浅而能深,近而能远”,清新质朴,感情真挚,具有鲜明的现实性和社会性。汉乐府诗歌因为它卓越的艺术成就,给后世的诗歌创作从多方面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三)乐府诗歌的绵延与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乐府诗多为文人拟作,由于曹氏父子的提倡,建安七子的参与,也创制出大量乐府诗。形式上,四言五言七言都有,篇幅也较长。由于汉末社会动荡,文人们通过自身感受,体会到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所以,学习民歌,用乐府题材写下了大量反映时代面貌的优秀诗篇。曹操的《蒿里行》、《短歌行》,曹丕《燕歌行》,王粲《七哀诗》,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阮瑀的《驾出北郭门行》等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诗歌语言上清新刚健,慷慨悲凉,形成了誉传千古的“建安风骨”。

到了南北朝时,乐府精神体现在南北朝民歌上。南北朝文人也写了很多拟乐府的诗,如鲍照的《代出自蓟北门行》、《拟行路难》,庾信的《拟咏怀》等,但南北朝的乐府民歌更引人注目。南朝民歌温柔婉转,现存四百多首,几乎全部是情歌,思想健康,风格清新,生动地表现了少男少女爱情生活的各个方面:彼此间真诚的爱慕,相会时的愉悦,离别的忧伤,别后的思念等,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形式上多为五言四句,四言四句,篇幅短小,在它的影响下唐朝产生了绝句。南朝民歌中的《子夜歌》、《华山畿》,五言四句,表达了男女间的相思和爱情无望的痛苦。《西洲曲》篇幅较长,通过季节的变化,景物的描写,婉转的表达一个女子对所爱男子的深切思念,音节和谐流畅,语言婉转动人,呈现出成熟的艺术技巧。

与南朝民歌相比,北朝民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受游牧民族骑猎生活的影响,诗风豪迈奔放,感情直率豪爽,是典型的“勇武之歌”。如《李波小妹歌》,写一女子的飒爽英姿:《敕勒歌》描写的大草原的雄伟景象和游牧人民的生活。而负有盛名的《木兰诗》,则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叙事艺术高超,语言质朴简练。北朝民歌数量不多,约六十首,却反映了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战争的频繁,北方人民的艰苦生活、豪迈性格和英勇行为。篇幅一般很短小,多为五言四句的抒情小诗,常使用比喻和夸张来刻画思想感情。

南北朝民歌虽也源于现实,但写的较粗糙或过于单纯,不及汉乐府民歌细致动人。

乐府诗在隋唐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隋代乐府多为文人拟作,象卢思道的《从军行》、《美女篇》等。但诗坛总体来说被六朝以来的浮华之风笼罩着。到了唐代,六朝形式主义诗风被逐步清除。伟大的诗人杜甫生活在盛唐转衰的时期,目击君臣的荒淫误国,亲历安史之乱,饱经流离之苦,深知人民的不幸处境。他以乐府叙事诗体,朴素生动的语言,写出了《兵车行》、《丽人行》、“三吏”、“三别”等反映现实生活的不朽杰作,充分发扬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和高度艺术技巧。

中唐时期,社会刚刚安定,要求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为了配合政治上的革新,文坛也不可避免地进行了白居易、元稹等人倡导的“新乐府运动”,即以创作新题乐府诗为主旨的诗歌革新运动。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明确提出运动的理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元稹也在《乐府古题序》中说:“即事名篇,无复依傍。”“或颇同古意,全创新调。”他们和张籍、王建、李绅等,同声相应,以乐府诗体写了不少反映现实的佳作。白居易还继承杜甫的优秀传统,不沿袭古乐府旧题目,自创新题,更自由地反映了当时政治的腐败和人民的灾难,并称这些诗为新乐府。

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兴起有其深厚的社会基础和文学基础。中唐以后,社会矛盾复杂激烈,要求作家正视现实,反映现实。同时,汉魏以来的乐府诗,初盛唐期自上而下的乐府作家群的创造实践,使新乐府运动的兴起就成为必然。

新乐府运动对魏晋以来一些借用古题,内容与题目不协调;或虽用新题,内容又并非皆为时事之作来说,是一次从理论到创作实践的突破,同唐代的古文运动一样,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古乐府现实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对后世乐府,历代诗坛都大有影响。

唐代乐府题材多样,内容广泛。有反映战争徭役的,如李世民的《饮马长城窟行》,陈子昂、王昌龄的《出塞》;反映思妇怀念之情的,如李白的《子夜吴歌》;有反对战争的,如杜甫的《出塞》、《兵车行》、“三吏”、“三别”等。还有白居易的《新乐府》五十首,其中《新丰折臂翁》、《卖炭翁》、《上阳白发人》、《杜陵叟》等,揭示了人民的苦难生活,描写细致深入,艺术成就很高。

《全唐诗》中标明“乐府”部分的,作家有230余人 ,作品近1200余首,都未入乐,说明新乐府已摆脱了音乐而具有独立的文学价值,所以《乐府诗集•新乐府辞序》中说:“新乐府者,皆唐人之新歌也,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尝被于声,故曰新乐府也。”

诗歌形式上,乐府民歌促进了唐代绝句的发达,并且唐人绝句语言自然直率,表情真挚委婉,具有深入浅出的妙处,这些优点源于乐府民歌,高于乐府民歌,是艺术上从粗到精,从野到文的转变结果。

宋金元时期,词曲盛行,作家倚声填词,合乐而歌,因而常把词集或散曲集称为乐府。如《东城乐府》、《诚斋乐府》、《太平乐府》等,在这时,乐府接近于它的原始意,即合乐而歌的歌辞。

宋代乐府多写农村生活,反映民生疾苦。作品有柳永的《煮海歌》、文同的《苦寒行》、范成大的《冬舂行》等。写法上,多借古讽今,借他事喻此事。如王安石的《明妃曲》,借对汉朝王昭君的追忆评价,抒发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郁郁心情。其他题材也有继承传统的,如战争徭役、婚姻爱情、思妇怀远等。

金代时,写乐府诗最有成就,数量最多的是诗人元好问,他的诗题材广泛,涉及了社会的多个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了人民的疾苦。

元代乐府长篇较多,发展不大。

明朝时文人们继承乐府精神,也创作出不少好的作品。如张昱《长平戈头歌》,高启的《塞下曲》、《陇头水》等。

到了清代,随着国力的衰落,民族危机加重,清廷不得已实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与此同时诗人黄遵宪也在文坛上倡导‘诗界革命“。他高扬乐府现实主义旗帜,提出了”诗之外有事’和“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人境庐诗草序》)的理论主张,号召诗人创作反映现实的作品。他亲自写了《哀旅顺》、《台湾行》等作品,揭露清政府腐败,号召人民奋起救国,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成为清末最有影响的诗人。在他的领导下,诗人们纷纷采用乐府旧题写实事,如张维屏《义侠行》,歌颂侠义之士。林纾的《闽中新乐府。林先生》,提出了教育改革问题。

纵观中国古代文学史,汉乐府民歌的巨大影响,主要表现在建安和中唐两个时期,但历代均以乐府诗体创作了大量叙事诗,反映着现实生活。

乐府,尤其是汉乐府,继承并发展了《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精神,始终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遵循“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借古题写实事”等原则,创作了大量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民歌,滋养了后代的许多伟大作家,推动了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余冠英曾在《乐府诗选•前言》中对汉乐府的地位这样评价:“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虽然早就表现在《诗经》里,但是发展成为一个延续不断的,更丰富的,更有力的现实主义传统,却不能不归功于汉乐府。”

除了内容上的贡献,在诗歌体裁方面,乐府诗中的五、七言形式,对我国五言、七言诗的形成起了重大作用。乐府民歌多为五言句式,文质兼美,有很强的感染力,文人争相模仿而创作,逐渐写出了大量五言诗,直至东汉的《古诗十九首》,标志文人五言诗已进入成熟期。

乐府诗卓越的艺术技巧,如口语、对话的运用,比兴、对比、渲染、烘托等艺术手法的应用,以及人物性格的刻画,叙事技巧的使用等等,给后世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2/114509.html

更多阅读

莲子的功效及营养价值 银耳的功效

??????? 莲子,是睡莲科水生草本植物的种子。莲,又称荷芙蓉、水芝。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出产,而以湖南湘潭产者最佳。?????? 中医认为莲子性平味甘、涩,入心、肺、肾经。具有补脾、益肺、养心、益肾和固肠等作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

香菇的功效及营养价值 桔子的功效与作用

?  香菇是世界第二大食用菌,也是我国特产之一,在民间素有“山珍”之称。它是一种生长在木材上的真菌。味道鲜美,香气沁人,营养丰富,素有“植物皇后”美誉。香菇富含维生素B群、铁、钾、维生素D原(经日晒后转成维生素D)、味甘,性平。主治

也论山水诗的继承与创新 继承与创新作文

也论山水诗的继承与创新——兼析传统山水诗的特色及文化意蕴王志成我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且自古以农业立国,故国人对山水大地无不卓有深情。因而就连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论当前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中国贫富差距现状

[论文摘要]贫富差距问题是全球许多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的问题,我国自改革开放后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并日趋严重的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我们应该针对贫富差距的现状提出相关对策来缩小我国的贫富差距。中国改革开

中国邮政的产生及发展历程 中国的发展历程

邮政源于人们通信的需要,是历史上起源最早、使用最广泛的一种通信方式。邮政事业关系到千家万户,邮政企业承担着为党和国家及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邮政服务的重要职能。中国邮政的产生及发展历程邮政作为对社会普遍开放的、以传递信函为主

声明:《乐府诗的演变及文学价值 中国古代文学之风演变》为网友尛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