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画龙点睛》看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虚构 胭脂是真实还是虚构



对于新编历史剧,围绕“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方面的探讨,近几十年来始终不绝于耳。“搬前朝之事,以示今人”是历史剧创作的主流渠道,说通俗一点便是“戏是写给今人看的”。要符合当下观众的审美及思想意识,又要兼顾戏剧创作的规律,所以不少新编历史剧都会出现服务剧情的“大胆虚构”情节。这种虚构的产生,往往没有破坏历史的原貌,将原本枯燥的历史更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甚至会带给观众多维思考。

过于忠于历史,太庄,不如去读历史教科书;一味戏说历史,太谐,不如从影视作品中找笑点。而戏剧作品介于庄与谐之间,是一个非常地带。既能跳出历史解读历史,又能寓教于乐给人精神慰籍。其中,大胆的艺术虚构功不可没。

当然,对于这种艺术的虚构,一向众说纷纭。抛开学术界,仅普通观众而言,依然不能全盘认可。大概,这仍需要一个观念上的调整过程。

吕剧《画龙点睛》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一部戏曲作品,非常奇怪,我之前从来不看吕剧,但这部戏却令我一看再看,欲罢不能。当然,我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看《画龙点睛》。这部戏情节紧凑,处处机锋,场上人物心理对立冲突的场景基本在每场都有体现,传统戏曲“一波三折”的叙事结构尽收眼底。

这部三十年前的作品,也是采用艺术上的虚构手段,与历史进行大胆拼接,达到非常戏剧性的情节贯穿,带来出其不意的舞台效果。但在虚构的基础上,编剧依然遵循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尽可能还原“历史的真实”。

●虚构一:马周与常何的人物关系

《画龙点睛》开场便入戏,并且让观众对常何这一粗鲁武夫形象忍俊不禁——皇帝下旨让大臣上书治国条陈,难煞了“浑身劲儿搬不动四两文”的常何,侍从的提示让他一计上心:“弘文街找一个代笔之人”。

于是,常何在弘文街遇到怀才不遇的马周,激他写下上书皇帝的治国条陈。而马周发现常何不通文墨后,慨然于皇帝身边的大臣不懂治国,于是武断地认为皇帝昏庸无能。便叫来常何画下一幅没有点睛的苍龙,让常何敬献皇帝。看着粗鲁的将军上了当,喜滋滋揣着一幅暗嘲皇上“有眼无珠”的画龙消失,观众对接下来的剧情充满了期待。

◎历史还原

马周向唐太宗李世民上书二十多条治国谏言,历史上确有其事,但马周与常何的人物关系却并非戏中描述。

据史载,性格狂放不羁的马周来到唐都长安,投靠在中郎将常何门下。公元631年,李世民下令,要求文武百官都要写一篇谈论时政得失的文章,常何武将出身,不会舞文弄墨,马周得知,为报知遇之恩,主动代笔。后来,正是这篇关于治国的二十多条建议,成为马周人生的重大转折点,让他最终得到唐太宗李世民的提拔与重用。

◎虚构带来的戏剧化效果

历史上没有记载马周善于画龙,《画龙点睛》一剧大胆虚构了马周精于丹青,第一场《画龙》与第八场《点睛》前后呼应,带来极大的戏剧化效果。

而马周与常何人物关系的重新设计与虚构,变原本平铺直叙的历史为悬念陡起戏剧冲突。有了常何偶遇马周后的代笔事件,引发了马周画龙嘲笑天子以及李世民决定纡尊降贵亲自访贤的一系列曲折剧情。

●虚构二:变四请马周为微服访贤

《画龙点睛》第二场“辨赝”也是非常精彩的一场戏。传统开放性的戏剧悬念,使观念对场上人物的行动充满好奇与期待。常何这一性格粗鲁的武夫形象充满喜剧色彩,而李世民沉稳机智让他一眼识破常何的“冒功”。真相浮出时,李世民决定微服私访,亲自前往新丰县寻访马周。

◎历史还原

事实上,这篇政论文字成就了李世民与马周的惺惺相惜。当他看了常何呈上的这篇文章,并不相信为常何所写,而常何也并未“冒功”,而是实言禀告。于是,李世民速命人去常何府中请马周,但狂傲的马周并未前往。唐太宗也并未生气,一直派出四次使者,方将马周请到皇宫,二人谈史论政,相见恨晚。这是历史上著名的“四请马周”。

◎虚构带来的戏剧化效果

但在《画龙点睛》中,“四请马周”变为李世民亲自前往新丰访贤,虽然与史不符,但太宗皇帝的惜才爱贤与马周的狂傲不羁性格却并未偏离,这种艺术的虚构是建立在人物性格基础之上,从而又使剧情发展一波三折,引出贪官赵元楷这一人物形象。

●虚构三:提炼马周治国建言大胆虚构新丰令

可以说,贪官新丰县令赵元楷这一形象,是《画龙点睛》一剧的亮点,演员表演好,也使剧情一度趣味盎然,讽刺效果明显,人物刻画入木三分。第二场“辨赝”中,李世民读马周文章那句“万岁躬临天下,不知民间疾苦,不知官场弊病,整饬吏治迫在眉睫。”可以说是为后来赵元楷的出现埋下伏笔,也为矛盾冲突的高潮点“访贤访出个地头王,我的官把我敲诈光”埋下伏笔。

◎历史还原

历史上没有赵元楷这一人物,但历朝历代不乏这种贪官。史载,马周曾劝谏李世民不能仅重视朝中官员的选拔任用,还要高度重视基层政权建设,强调要重视郡县官吏的选拔任用,提出“天下者,以人为本”,要使老百姓安居乐业,就必须安排贤良的官吏赴任,才可能真正造福一方。所以,赵元楷这一人物的出现,其实是遵循的马周政治主见,以虚构人物来烘托历史上马周的谏言。

◎虚构带来的戏剧化效果

如果说,四娘(迎君)这一人物的虚构是为了将马周引向新丰县,为了剧情增加感情色彩,以“血点”龙睛来为酷吏横行留点血的教训以警示君王。那么赵元楷这一人物的虚构一则推动剧情不变发展、人物矛盾冲突不断加强、戏剧悬念层层递进。从赶马周出境,到接旨寻找马周,再设计欲招马周为婿“共沐皇恩”,这种丑恶的嘴脸以喜剧化的形式展现,带来不错的舞台效果。而这种贪官形象古今的共通性,也使这部作品有了以古观今的现实意义。


●艺术的真实

《画龙点睛》忠于李世民性格

李世民:“孤命你新丰传旨,宣马周进京。”常何:“对!找他来给万岁出气!”王力士:“辱骂天子就该枭首示众!”李世民(大笑):“你等哪里知道,此人乃是栋梁之材,孤要用他安邦治国。”

一名高高在上的君王,面对一介布衣画龙无睛的讽刺,反而有如上反应,《画龙点睛》是否太刻意粉饰唐太宗的高大形象,这种君王是否太过于理想化?

不然。众所周知,唐太宗执政期间,是唐代名臣辈出的时代,作为一代明君,从他对待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十七位陈国公侯君集态度,更可见其胸怀。侯君集是“玄武门之变”的主要策划人,为李世民心腹,但后来因参与谋杀李世民拥立太子承乾事件被抓,李世民念其有功于国家,不忍他受刀笔吏羞辱,而亲自审问,证据确凿,李世民又召集文武百官,征求众人意见,欲饶侯君集一命,但群臣一致反对,李世民只能杀了侯君集。君臣相对,李世民哽咽落泪,对侯君集说道:“与公长诀矣,自今而后,但见公遗像耳!”临刑时,侯君集请求太宗放其一子,将来为其守孝扫墓。李世民因此特赦也的妻子与一子诛连的死罪。

故此,历史上虽然没有马周画龙辱骂李世民的真实事件,但《画龙点睛》中赋予李世民的性格描述,却符合历史上唐太宗的真实性格。

况且,李世民的慧眼识人并非肤浅的判断,因马周的一篇文章便破格用才委以重任,更是看到其卓越的治国才能。马周所上的那份政论,连酷爱读史的毛泽东都给予其高度评价,他曾在《新唐书·马周传》上批注:“贾生《治安策》以后第一奇文,宋人万言书,如苏轼之流所为者,纸上空谈耳。”

正是基于此,《画龙点睛》为我们塑造出的李世民这一形象与他的一系列行动才显得真实可信。


从《画龙点睛》看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虚构 胭脂是真实还是虚构
●历史的真实

最好不要偏离太远

《画龙点睛》一剧的艺术虚构,是我看过比较成功的虚构手法。唐太宗“四请马周”与“微服访贤”殊途同归主旨不变,在思想上也并未偏离历史的原貌。而次要人物赵元楷则选择大胆虚构,以夸张手法来推动剧情发展。

但是,有些新编曲历史剧的虚构手法严重背离史实,所以在观众群中产生不少争议。比如京剧《贞观盛事》中对长孙无忌的丑化描写。如果仅将其当成一部戏来看,无可厚非,但若稍稍参照历史,便觉出入过大,对于不了解唐史的人,可能造成错误引导。

比如,作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的长孙无忌,在助李世民夺取皇位之后,功拜宰相,并被李世民任命为尚书右仆射。但他为人谨慎,又注意避嫌,不像历史上许多外戚,依恃“椒房之宠”,肆无忌惮地攫取权力。他以盈满为戒,恳请太宗批准他辞去宰相要职,长孙皇后也为之请求,李世民不得已,让他辞去了尚书右仆射。而在《贞观盛事》一剧中,长孙无忌不仅埋怨其妹长孙皇后避嫌不举内亲,反而成为一个欲强夺人妻及以美色献媚皇帝的反面人物。

更离谱的是昆曲《班昭》,其人物关系的混乱更令人难以接受。历史上班昭十四岁嫁于曹寿,生活十分美满,但其夫早亡,班昭因此守寡。而在《班昭》一剧中,曹寿却醉心于名利,最终成为太后的面首,真是令人啼笑皆非的“大胆虚构”。而马续其人虽有如剧中补写《天文志》这一史实,但他曾任度辽将军一职,虽最后因故被免职,但却与剧中自愿净身入宫,长伴班昭助其完成《汉书》纂写严重不符。所以,这也是一些观众对《班昭》一剧吐槽的原由吧。

如今,没有人再把戏剧当作历史教科书来看,所以观众大都能接受艺术的虚构。但是,这种虚构不宜太过背离历史原貌,如为剧情需要一味丑化扭曲历史人物,这种手法值不值得提倡,是需要思考再思考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2/113849.html

更多阅读

品析《老公看你的》经典战役:沈阳突围战

前言自从以生活情感为主打招牌和立台基调,并从去年起连续推出以《非诚勿扰》为核心的一系列生活气息十足的品牌节目后,江苏卫视就异军突起成为了少数可以和芒果台相抗衡的地方卫视之一。诚然,《非诚勿扰》是江苏卫视目前毫无争议的第

从《友邦惊诧论》看鲁迅的抗战激情 友邦惊诧论原文

从《友邦惊诧论》看鲁迅的抗战激情大民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前夕,不少单位和个人都在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做一些纪念活动。我想起一个悬案——鲁迅究竟抗战没有呢?网上也早有人发贴,揭发鲁迅在日本侵华时期,没有做过多少抗战

从《长征》看唐国强和陈道明的艺术功底 陈道明唐国强长征

大型电视连续剧《长征》在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在各大电视台狂轰滥炸。我虽然以看过多遍,但是还是忍不住的想看。原因就在于扮演毛泽东和蒋介石的演员唐国强和陈道明,在其剧里的表演太精彩了。想当初听说唐国强要扮演毛泽东,心里想唐

从《白鹿原》看关中罂粟种植 罂粟种植

(2013-01-05 22:47:58)转载▼标签:教育摘要:陈忠实《白鹿原》是一部反映中国关中平原百年变迁的小说,本文以小说中的一个家族罂粟种植为兴趣点,探究关中平原罂粟种植历史、规模、社会影响、清政府的鸦片政策、民国禁烟运动、陕甘宁边区

由《游沙湖》看苏轼的旷达性情 苏轼词的旷达风格

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由《游沙湖》看苏轼的旷达性情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日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

声明:《从《画龙点睛》看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虚构 胭脂是真实还是虚构》为网友未央回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