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氏建立的晋朝统一是习凿齿评价的千载盛功,体现了对统一功绩的推崇。我的第一张图表明的时间是太康六年,是在司马昭北伐和唐彬北伐的基础上画的。司马昭时拓跋部就入质归附,唐彬是恢复秦长城塞,各位都知道秦长城是在哪吧?而且唐彬拓境是汉魏征镇没法比的,自然要比汉魏疆域大。在西域晋朝和汉朝同样有戊己校尉的驻军,马循开疆打败西部鲜卑,控制了汉朝时的西域是无疑的,乌孙除了西迁的,留下的已经归附汉朝,自然也归附晋朝,因为晋朝时期已经开始册封大宛和康居,这些都是原乌孙以西的国家,习凿齿评价晋朝开九域蒙晦,唐太宗评价晋朝服前王未服,通上代之不通,就是指晋朝比汉朝进一步开疆,册封大宛、康居的时期。晋朝对西域各国册封亲晋王,也体现对西域控制比汉朝更加强了。
我的第二张图没有标明时间,主要是画的晋惠帝元康时期地图,和郭沫若的同色画法一致,他的行政区是282年的,我的是晋惠帝时期的。至于被怀疑是元朝的图,那也表明对元朝版图有人太不熟悉了。晋惠帝时期为晋朝守边的拓跋部首领也为晋朝进行了开疆,西征五年,具体记载不详,可以肯定只会比我画的图要大,不会更小,否则房玄龄也不会评价晋朝抚宁万国,绥静四方。《晋书》是在唐朝疆域扩展时期出版的,是贞观盛世顶峰期间出版的,那时都称赞晋朝开疆功绩,称赞晋朝通上代之不通,晋朝已经明确知道地球从东到西要马行二百日,按普通速度二百里也有四万里,超过当时文献记载三万里的范畴。
我的第三张图是307年永嘉之乱初期地图,当时闹分裂的刘聪控制区不大,刘曜虽然攻占过洛阳,但是焚掠破坏后撤走,洛阳很快被荀组派石览收复了。我不清楚现代为何有人喜欢冒姓刘氏的匈奴分裂贵族,他们给中原人民造成的灾害连封建时代都切齿,称为乱华,是给刘氏抹黑的,连东汉后裔山阳公刘氏都被他们杀了,残害百姓,破坏城市,是野蛮残暴的分裂分子。况且陈元达也在给刘聪的奏表中记载了当时匈奴分裂政权的控制区,面积大约是汉文帝时两郡的面积,以其都城平阳划分两郡,感觉我画的好像要大多了。
我画的第四张312年晋愍帝初期地图,当时贾疋、梁芬、麴允、阎鼎等奉晋愍帝已经收复了长安和关中,刘聪政治腐败,疆域缩小,别说攻占洛阳,倒是后来让晋军的赵固和郭默打到离都城不远的绛县,战斗力早就今非昔比,最有战斗力的刘曜也多次被贾疋、胡崧等打败,只是因为游牧风俗适应当时中原严重的旱灾环境,靠饥饿帮忙拖耗晋军而没有被灭亡。石勒也是在这时才停止游动劫掠,开始在河北建立地方政权发展,但是就像陈元达评价的已经不再听刘聪,开始自立并伪装亲晋,和段氏成结义兄弟,和刘琨、祖逖议和,青州的曹嶷也名义上归降晋朝,成都的李雄主要控制川西,势力在川中平原地区,重庆地区都是晋军控制。晋朝仅是因为江南豪族对北伐不积极,祖逖就是321年左右最早北伐的。
我画的第五张图是317年的形势,没有替晋朝掩饰悲歌,关中沦陷是在贾疋、梁芬等去世后,胡崧打败刘曜,担心长安朝廷威胁而不再前往长安支援,他们是拥护南阳王的,坐视长安沦陷。晋愍帝坚守人口少到百户的长安达四年,因无粮沦陷,这在战争史也是罕见的,那时的洛阳地区仍在晋朝李矩集团和荀组部队控制下,中原的沦陷主要是灾害饥荒造成的。
我画的第六张图是350年的形势,那是被习凿齿评价生平所未见的晋太宗执政时期,郭璞预言晋太宗能复兴晋祚,就是指这时期晋朝短时期恢复统一,不仅仅是独尊晋帝,而且在行政上直接控制全国大部分地区,我画的是冉闵当时是晋藩天王,主要控制邺城附近,他的儿子直接降晋,羯石控制襄国附近,都已经连割据政权都算不上,仅是割据武装性质,主要军事集团苻洪父子兄弟、姚弋仲父子都已经归降晋朝,只是桓温争权破坏了北伐战略,晋朝主力没能长期控制中原,而且慕容氏第三代反叛,苻洪去世儿子叛乱,造成中原再次分裂,不能简单认为东晋就是偏安没北伐,短期收复中原是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