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几千年的沉淀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而中国人自古对月亮的亲睐与颂咏则是一个亘古常新的话题。纵览诗词林苑,涉月诗歌及其形成的月亮文化无疑又是一支夺人眼目的奇葩。被尊为“诗圣”的杜甫,这个诗歌艺术的集大成者,其诗作自中晚唐开始就有“诗史”之称,因为他的诗作真实地记录了安史之乱前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其实杜诗更是杜甫本人一生遭逢战乱、流寓秦陇巴蜀湖湘的自传,只是这位拥有“古圣人之心”的诗人的喜怒哀乐无不与国事天下事相关,才使其个人经历都变成了反映兴亡治乱的“国史”。据研究可见,“月”这个意象频繁的出现于杜诗之中,杜甫更是将人生的喜怒哀乐、爱恨悲忧诸般心绪皆诉之于月、托之于月,使得月亮成为载负文人无限情思的心灵载体。 关于杜甫,有诸多大家都研究过其人其诗。其中,方瑜的《杜甫夔州诗析论》和欧丽娟的《杜诗意象论》均有论及到杜甫的咏月诗。方瑜就杜甫在夔州时期的咏月诗做了一系列研究。欧丽娟则将杜甫的咏月诗分为三个阶段:大致以杜甫乾元二年弃官华州司功参军开始后半生飘泊西南之时,和出蜀入夔之际,为两大分界点。根据这三阶段月之意象的转变,来探讨杜甫的生涯发展。欧丽娟提出:“杜甫前期中月的意象出现较少,且多以“清光”为诗人把握;中期的月则有极完满而温暖的面貌;后期的月则多耸动而危疑可惧的极端表现。”然而杜甫同样是咏月,却有不同的词藻、异样的写作方法、表现出迥别的风格,给人以不一样的感受,更体现了诗人不同的心境与寄遇。本文力图更进一步挖掘杜甫咏月诗的情感内涵、风格特色,并将其大致归类、分析,浅谈一二。 首先,谈一下杜甫咏月诗当中的用词风格。 查询《全唐诗全文检索系统》后,发现杜甫诗作中带有月字的资料共有252笔,出现在诗题中的月共二十二首。而经总结,杜甫笔下出现的月亮就有几十种之多。其中,以秋月和新月出现的次数最多,素月、新月、江月也较常出现,其余还有纤月、凉月、明月、织月、花月、汉月、凉月、胡月、关山月、华月、陇月、微月、初月、弦月、残月、白月、野月、石镜月、清溪月、满月、曳月、藤萝月、夜月、孤月、青嶂月、瞿唐月、蜀月、边月、风月、湖月、清月、云月、阙月、缺月、南楼月、苦寒月及卿月等等。杜甫将月的千姿百态书写得淋漓尽致、生动传神,一展大家之风、千秋之笔。在杜甫笔下月的形象更是丰富多彩,而就其描写风格和修辞手法来书,最常见且最具特色的笔者认为应是“叠字修辞”。如: 絺衣挂萝薜,凉月白纷纷。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之九 依沙宿舸船,石濑月娟娟。《船下夔州郭宿雨溼不得上岸别王十二判官》 翳翳月沉雾,辉辉星近楼。 《不寐》 悠悠边月破,郁郁流年度。 《雨》 兵戈尘漠漠,江汉月娟娟。《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审李宾客之芳一百韵》 明月无瑕岂容易,紫气郁郁犹冲斗。 《可叹》 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 《暮归》 随波无限月,的的近南溟。 《宿白沙驿》
由以上这些例子可以看出,杜甫在对月修饰时惯于使用叠字。杜甫的叠字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生动、轻巧,可使读者耳目一新,更令此物此情兴会淋漓、神情并貌,且叠字的运用在诗作中充分发挥了修辞技巧之优点。 其次,再以月亮原型来谈一下杜甫诗中的情蕴内涵。 月亮,一直以来可说是女性世界的象征,追溯其起源,主要肇始于人类迷狂的生殖崇拜时期。女娲是在中国开天辟地造物之神同时也是月神,而嫦娥奔月更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由此可见,月亮记录着女性独步天下的风光史、也储存着女性世界失落史、哀怨史。在《晚唐钟声——中国文化的精神原型》一书中傅道彬先生论及月亮的两个基本象征意义:其一,月亮是母亲与女性的化身,反映女性崇拜的生命意味,代表母系社会的静谧与和谐,也代表着女性世界的失意与忧伤;其二,月亮时晦时明、时圆时缺、周而复始,它既是运动的代表又是永恒的象征,于是它总是引导人们对生生不已的哲学精神的礼赞,也启示人们对宇宙永恒的思考,激发人们宏大的天问意识和人生喟叹。经由这两个基本意义出发,又衍生出三个象征意义:1,美的象征;2,孤独与失意的象征;3,和谐静谧的中国智慧和超群拔俗、潇洒飘逸的士大夫风范的象征。其中,第二个象征意义是由于月亮反映女性的悲伤忧郁之情而成为失意者的象征,于是后世文人骚客感到失意彷徨之时、无可奈何之际,总喜引月为知己借以自慰,像杜甫正是如此。 纵观杜甫咏月诗,不论是圆月、弯月,还是弦月、残月,或是云边月、水中月……它们都在不断的透射着诗人丰富而广阔的心灵世界,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幅诗人本身的心路历程图。而根据情感意涵,笔者认为可粗略分为以下几类:赞景抒情、忧国忧时,怀乡思亲,离愁别绪,怀才不遇。 一.赞景抒情。 《夜宴左氏庄》 林风纤月落,衣露静琴张。暗水流花轻,春星带草堂。 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诗罢闻吴咏,扁舟意不忘。 该诗向我们描绘了庄园夜的静谧温馨的景色和一个审美的月。这是杜甫早期生活在开元盛世,少年漫游时的作品,意境之美可见杜甫早年炼字之工绝。但单纯绘月赞景的作品在杜诗中并不多见,而抑郁感伤之作几乎占了其全部咏月诗的百分之九十左右。 二.感时忧国。 因为安史之乱的发生,使杜甫更倾心于民生疾苦、更加关注国运兴亡。因此这一时期的诗作大多忧念实事、谈古道今、即事遣兴、咏物寓意、感时忧国。也使得月这个意象更带有几分忧愤与哀伤。 《月》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入河蟾不没,捣药兔长生。 只益丹心苦,能添白发明。干戈知满地,休照国西营。 该诗望月情生、借月抒情,强烈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战事与人民疾苦的忧心。 《秦州杂诗二十首》之七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烟尘独长望,衰飒正摧颜。 该诗主要是忧心吐蕃之乱。 《倦夜》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由最后两句可看出,杜甫是为了国事而忧心。这时杜甫人虽然寓居在浣花溪草堂中,但安史之乱刚平息,又兼吐蕃为乱,怎能不感忧心? 《宿江边阁》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杜甫在此诗中透过不眠时的所见所闻,抒发了他关心时事、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翻腾在波浪中的孤月,与末二句在不眠之际,中所产生的忧虑及无力感正相呼应,因此孤月不仅是单纯的水月之景,同时更是作者心境的象征。 三.怀乡思亲。 盛唐时代士人漫游之风兼及战乱时的流离辗转,杜甫的一生四处漂泊、独在异乡,便更加思念家乡、亲人。游子心灵孤寂时,月亮便成了精神寄托的对象,把自己的心托于月,让月亮牵系着相思的心灵,缩短了时空的距离,引发了亘古一月两地相思的主题。 《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被俘长安,离乱之中,亲情最难释怀,遂写下了这首思念妻儿的佳作。遥念妻子独自看月,更衬托出诗人自己的孤寂与相思之情。 《咏怀古迹五首》之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借昭君当年想念故土,月夜魂归故里的形象,来寄托自己对故乡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一百五日夜对月》 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仳离放红蕊,想像颦青蛾。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 《秋风二首》之二 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舟他夜归。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诗人无法回家与亲人团聚,也只好对月黯然伤神。正如傅道彬说:“在月亮意象中反映著古代文人寻找母亲世界、寻找精神家园、恢复世界的和谐统一的心理,反映在古典诗词里常常表现出望月思乡的主题、旧梦重温的情思,月亮是昭然于天际凝然不动的乡愁,诗人怀念园、父母的情思,常寄托于明月的传递。” 四.离愁别绪。 《船下夔州郭宿雨湿不得上岸别王十二判官》 依沙宿舸船,石濑月娟娟。风起春灯乱,江鸣夜雨悬。 晨钟云岸湿,胜地石堂烟。柔橹轻鸥外,含凄觉汝贤。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毕竟知音难寻,友人远行,杜甫在送别后更是感到依依不舍。写景而寄情、望月而生悲,将凄楚的离愁别绪一展无遗。 五.怀才不遇。 杜甫一直以来有着远大的政治理想抱负,把国家兴亡、人民安康视为己任,然而郁郁不得志的一生却使英雄无用武之地,只得对月长叹。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江汉》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此时月的意象都带有短暂、渺小、孤独的意境。杜甫深深感受到了自我的孤弱无力,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不平之气,但他仍表达了自己报国的忠心犹如孤月一样的皎洁,孤愤之中饱有积极报国思用的情怀。 结语:本文力图从两个方面来谈杜甫的咏月诗,一是用词风格,二是情蕴内涵。笔者认为杜甫咏月诗用词的最大特点在于用叠字的方法展示了极其丰富而多变的月之意象。而从月亮原型批评来谈,则可将杜甫笔下的月份为:审美的月、忧时的月、思乡的月、离别的月、自叹的月,共五种,它们都在不断透射着杜甫那丰富而广阔的心灵世界,为我们勾勒了一幅古代文人心路历程图。 |